中国供水状况(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01:2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供水状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供水状况》。

第一篇:中国供水状况

中国供水已到极限

公开的数据表明,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国年平均缺水量600亿立方米,2/3以上的城市缺水。最新财新《新世纪周刋》的调查报道表明有50%的自来水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但据专业的分析推测,实际数据会比这更加可怕。

中国的水资源地域分布很不平衡,巨大的地区差距将缺水问题变得非常复杂。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情况尤其严重,许多流域的用水量早已远超负荷,而这一地区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中国的主要产粮区。世界粮农组织设定的年人均可用水量的水荒基准底线是2,000立方米,而黄河流域年人均可用水量仅为750立方米,差距甚大。

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实际上早就陷入了看不见的水荒。比如北京是世界上少有的大量采掘地下水源的城市。据报道,北京10多年来超采的地下水近60亿立方米,北京市民喝的每3杯水中,会有2杯来自于地下水。且不说大量采掘地下水的祸害,单说地下水的微污染状况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就足以让人忧虑。

与缺水相对应的是水浪费严重,使用效率不高。据统计,中国总用水量的65%用于农业,但实际只有不到一半流入农田;其余的从水管里漏掉、浪费,或者在灌溉途中蒸发、损失。中国工业的耗水量亦相当惊人,其取水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有报道指出,国内的造纸厂每生产1吨纸需耗水500吨,是发达国家造纸厂用水量的数倍。工业用水大部分未被回收循环利用,而是作为废水直接排放,形成新的污染。

中国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在评价水资源短缺状况时,用了“极其严重”四个字,并认为中国水资源的过度开发状况已超出中国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在某些方面,如南水北调,抽取地下水等,表明中国正在触及供水方面的极限。

此文出自海洛斯净水器生产厂家

第二篇:中国水问题

中国水问题:现状、趋势与解决途径

水无所不在,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物质基础,是影响生态的控制要素,人的60%—70%.也是水,水问题不单纯是科学技术问题、工程问题,是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区域的发展、综合国力的问题,也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一、目前存在的水问题:从现象上看,就是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的问题。

水多:洪涝灾害仍是部分地区发展的心腹大患。世界银行估计,中国每年在洪涝灾害上的损失平均为100亿美元,其中洪水只占三成四,伴随洪水发生的涝灾占六或五。水少: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河道外用水较多,造成了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等。水脏:水环境污染等。

水浑:包括水土流失,地下水下降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包括沙尘暴问题。

二、如何的看待这些水问题。

首先应明确以下几点:第一,中国目前出现的水问题有它的不可避免性。这是发展进程中,相对来说,难以避免的问题。这是一个基本的观点。第二,我国的水资源条件确实有不利的因素,而其不利的因素相对多些,这是自然条件禀赋上的限制。第三,我们经过努力,可以就现在的条件做得更好一些。第四,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能够解决,并不是克服不了的,尽管水问题极其严重,极其广泛,但是最终能解决,不会成为制约综合国力强大的特别严重的问题。下面看一下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体现在几个不利方面:

第一,从总体上说,水不够用。

第二,在水少的的情况下,水的地域分布很不均匀。

第三,地区不均匀的情况下,该用的时候没有,不用的时候又来,就是时间不恰当。就如海河流域一代,包括北京。

第四,时间窨布不均匀的条件下,人均量少的情况下,还要背起两个大包袱,就是用水的两个大需求。

三如何看待水问题的未来发展态势

总的看,水问题是人水关系问题。从主导方面来看,主要是人的影响。基本上看,中国水问题的发展和人口发展、城市化进程、现代化进程大的趋势完全一致。

总体来看,2050年是中国的用水高峰。人口在2050年前达到高峰,用水也大体上应在2050年达到高峰。到了2050年,人口就不会再增长了。人口高峰大约在2040年到达,用水高峰在2050年前达到。同时,城市化的进程也相对稳定。

洪涝灾害在未来20年仍然是心腹之患,过这20年之后,就会有大的改观。

四如何解决

个人的观点是双管齐下。综合治理即发展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这个过程中,投入更少,见效更快的是调整生产关系,在调整生产关系方面是法制、机制、体制三方面入手。法制是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管理、规划等以法制的形式规定,使大家有共同遵循的标准。我国不是没有水法,在1987年通过了《水法》,还是其它一些有关水的法律,很多政策条例,但缺流域法。水法中有些大的规定是不妥当的,即分级分部门管理,就造成了多治水的局面。流域法是应建的。从体制上说,如何管理?第三方面是机制,经济上有哪些机制,行政上有哪些机制,公共参与上有哪些机制,怎么能保证这些机制运行?相互制衡?还有经济杠杆方面等。

第三篇:中国保健食品市场状况

中国保健食品的市场概况

一、市场基本情况

保健食品在内地兴起于80年代。卫生部《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是:「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凡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须经卫生部审查确认。审查合格的食品获卫生部发给《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年份]第X号」),并准予使用卫生部规定的保健食品标志。至2000年底,获国家卫生部审查批准的「食健」字号的保健食品有3,000多个,1,700多种,生产保健食品的企业有1,012家,保健食品的总销售额达306亿元人民币。虽然2001年保健食品年销售额仅175亿元,下跌43%,但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市场整治带来的短期效应,从长期来看,到2010年,内地保健食品市场销售额有望扩展到1,000亿元。根据2001年年底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六个城市保健食品零售市场调查的不完全统计结果,保健食品在商业终端零售的品种仅占卫生部已批品种的20%,其中又只有不到一半的品种在一段时间内有一定的销量。能真正称为市场畅销品种的仅有1%-2%;80%的企业及品种未能形成覆盖全国的销售规模。2002年初,国家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对1,528种保健食品进行了统计分析,这其中国产保健食品有1,383种,进口保健食品有145种。国产产品产地集中于广东、北京、山东、江苏、上海、天津这六个省市,共764种,占了全部国产保健食品的55.24%;进口产品中美国产品最多,占全部进口食品的半数左右。在所有调查的产品中,具有免疫功能的保健食品共602种,其次是具有抗疲劳功能的保健食品和具有调节血脂的保健食品。此外,有3/4的产品只有一种保健功能,略少于1/5的产品具有两种功能,95种产品具有三种以上的保健功能,有四种产品具有五种功能。市场结构方面,主要产品分类为补钙市场、补血市场、补肾市场、补气市场、肠胃市场、美容市场和减肥市场等。在每一个分类市场中,都有几家领先企业,例如补钙市场主要有鳗钙、巨能钙、彼阳牦牛壮骨粉、威士雅壮骨粉等;补血市场主要有红桃K生血剂;补肾市场主要有汇仁肾宝、御苁蓉等;补气市场主要有龟丸及金日、万基、康复来洋参系列;肠胃市场目前主要有昂立一号等;美容养颜市场主要有朵而、排毒养颜、田田珍珠、以及乌鸡、蛇粉系列等;减肥市场目前主要有美福乐、康尔寿、大印象、V26减肥沙淇等。现时由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材制成的产品可申请审批为「药健字号」保健药品,作为药品或食品出售。但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所有获「药健」字批准文号的保健药品至2002年12月31日都将被取消。到2004年1月1日,市场上所有的「药健」字号的大小药品将一律不得在市场上流通销售。在此期间,保健药品必须在「药」和「食」之间作出选择:经严格验证符合药品审批条件的,改发「药准」字文号,正式纳入药品流通系统;不符合药品条件,但符合目前保健食品审批条件的,改发「食健」字文号;两者都不符的,撤消文号,停止生产和销售。因此厂商应先进行好产品的定位,因为两者的市场及销售渠道是不同的。

二、市场特色

1.内地保健食品市场呈现以下特色:

内地保健食品的功能分布颇不平均,仅申请免疫调节一项功能的产品种类就占全部产品种类接近1/3的比例,申请抗疲劳与调节血脂两项功能的产品种类比重为29.3%,申请三项功能的比重为60.8%。现有产品主要是胶囊、口服液、片剂,冲剂和酒也比较多,这些剂型的产品就占了近70%。营养、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热量的绿色保健食品深受人们的青睐。内地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资金短缺,竞争力不强。据统计,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的保健品生产企业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全国只有几家。夸大不实的广告宣传损害消费者心理,影响保健品的信誉和形象,据2002年1月19日中央电视台公布的新闻调查结果,群众对保健品的不信任率为53%,非常不信任率为34%。2.未来保健食品消费的发展趋势: 利用新资源开发保健品。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人类认知程度的不断深入,利用新资源,如昆虫、海洋生物和中药,开发新的保健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将是21世纪保健品的一大趋势。基因食品将成为未来保健品主流。氨基酸、核酸产品在保健品市场上独占鳌头,它们的主要优势是能够被人体直接吸收,从而省略了其他保健品需要合成、转化等一系列「加工」过程。软胶囊、口服液成为包装新趋势。国际市场流行的包装是以软胶囊或一次性的口服液为主,既便于携带又卫生。内地目前的包装技术与国际市场仍有距离,但随着新型软胶囊生产技术的应用,内地保健品将在用料、色彩、形状等方面加以改进。同时具有益智、延衰、促进生长发育、壮阳的保健食品,预料在21世纪将有很大需求。3.销售渠道:

保健食品在内地的药品零售商店、超市、大卖场、百货公司、医院及专卖店中均有发售。不过当「药健」字批准文号取消后,获「食健」字文号的保健药品将不得在医院及药店出售,而获「药准」字文号的保健药品将只能在医院及药店出售。在产品促销方面,企业较常采用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灯箱广告牌、公交车车身广告牌、以及农村的公共墙壁等媒介来宣传。

三、贸易法规

1.卫生部规定,所有保健食品须按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进行检验,送检产品时,送检单位应同时向检验机构提交样品配方及与检验有关的技术资料,申报产品时,申报单位应按下列要求向审评机构提交申报资料及产品样品,每个产品的资料应按下列顺序排列,使用明显的标志区分,并装订成册:保健食品(原件1份,复印件13份):(1)保健食品卫生许可申请表(2)产品配方及依据(3)功效成份、含量及功效成份的检验方法(4)生产工艺及简图(5)产品质量标准(企业标准)(6)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7)产品包装(含产品标签)(适用于进口保健食品);产品设计包装材料(含产品标签)(适用于国产保健食品)(8)产品说明书(进口);产品说明书样稿(国产)(9)受委托申报单位应提交委托申报的委托书(进口)(10)产品在生产国(地区)允许生产销售的证明文件(进口)(11)可能有助于评审的其他资料(如国内外有关资料)另附未启封的完整产品样品小包装3件申报资料中的检验报告应按下列顺序排列:-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保健功能评价报告-功效成份鉴定报告-稳定性试验报告-卫生学检验报告 2.内地卫生部规定,申请《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时,必须提交下列资料:(1)保健食品申请表(2)保健食品的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3)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4)保健功能评价报告(5)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名单,以及功效成分的定性和/或定量检验方法、稳定性试验报告。因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的,则须提交食品中与保健功能相关的主要原料名单(6)产品的样品及其卫生学检验报告(7)标签及说明书(送审样)(8)国内外有关资料(9)根据有关规定或产品特性应提交的其他材料

3.申请生产保健食品时,必须提交下列资料:(1)有直接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有效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许可证(2)《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正本或副本(3)生产企业制订的保健食品企业标准、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及制订说明(4)技术转让或合作生产的,应提交与《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持有者签定的技术转让或合作生产的有效合同书(5)生产条件、生产技术人员、质量保证体系的情况介绍(6)三批产品的质量与卫生检验报告4.申请进口保健食品时,需提供《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规定的证明文件:(1)保健食品进口申请表(2)保健食品的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3)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4)保健功能评价报告(5)保健食品的功效成份名单,以及功效成份的定性或定量检验方法、稳定性试验报告(6)产品的样品及其卫生学检验报告(7)标签及说明书(8)有关文献资料同时,还要提供出产国(地区)或国际组织的有关标准,以及生产、销售国(地区)有关卫生机构出具的允许生产或销售的证书。

5.进口保健食品要转为境内生产必须向境内生产企业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申请时应提交下列资料:(1)申请报告(2)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正本或复印件(3)批准在中国境内建立独资、合资或合作企业的政府文件或其他证明文件(4)合资、合作双方的协议及有关法律文件(5)《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规定必须提交保健食品生产审查材料(6)修改后的产品标签、说明书(报批稿)规定还要求,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转境内生产进口保健食品的企业,必须将申请报告和卫生行政部门上的审查意见报卫生部备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卫生部备案回覆后,方可将审查结论正式通知企业。进口保健食品转境内生产时,如果产品原料、配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中任何一项有改变时,必须作为另一种新的保健食品,按照国产保健食品申请程式重新申报。

6.从1998年1月1日起,除了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能够使用经核准的说明书和标签外,市场上其他任何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及广告都不能再宣传其保健功效。而在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的包装盒上,全都印着一个类似蝶形的天蓝色图案,下书「保健食品」及批准文号。

7.工商局及卫生部规定强保健食品广告必须符合下列规则: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禁止宣传疗效、改善和增强性功能的作用;须严格依照由卫生部核发的保健食品证书中的保健功能进行宣传,不得超出和扩大(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功能目录如下);广告应有明显的保健食品标志,在可视广告(如影视、报刊、印刷品、店堂、户外等广告)中,保健食品标志所占面积不得小于全部广告面积的三十六分之一,其中报刊、印刷品广告中的保健食品标志,直径不得小于一厘米,影视、户外显示屏广告中的保健食品标志,须不间断地出现。在广播广告中,应以清晰地语音表明其为保健食品。对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抽检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关于通报不合格产品的有关文件,在辖区范围内暂停其广告发布。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功能目录1.免疫调节6.改善视力11.促进泌乳16.减肥21.美容(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份和油分)2.调节血脂7.促进排铅12.抗突变17.促进生长发育22.改善胃肠道功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润肠通便/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作用)3.调节血糖8.清咽润喉13.抗疲劳18.改善骨质疏松23.抑制肿瘤(卫生部已于2000年1月暂停受理和审批)4.延缓衰老9.调节血压14.耐缺氧19.改善营养性贫血5.改善记忆10.改善睡眠15.抗辐射20.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

四、竞争形势近年来,国外保健食品进入内地市场速度加快,年均增加12%。到2000年底,已有329个进口保健食品获得了中国卫生部的批准(已有25个产品转境内生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内地保健食品市场觊觎已久的一些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市场,据了解,到2001年底,已有安利、宝洁、健美生、生命力等20多家知名保健品跨国公司,通过收购、兼并、租赁等形式在中国建立了分厂,另据中国保健科技学会提供的数位,到2001年底,经国家卫生部批准进入内地市场的国外保健食品品牌已有近400个。美国全球健康联盟与三九集团协定在内地开展保健品连锁经营;杜邦公司的生命科学领域中营养与保健的系列产品全面进入内地。国外进入内地的保健食品中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改善睡眠(鱼油、褪黑素为主)等具有保健功能的占60%,营养素补充剂类的占40%。内地一些有实力的大型保健食品企业积极加强与国际合作,在国外设立合资公司及研发机构,提高自己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例如2001年三九药业集团与日本本草坊公司在日本设立合资企业----三九本草坊药业公司。

中国保健食品市场状况

一、市场概况

中国保健品市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所谓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自2003年非典之后,内地保健食品市场出现回春返暖的现象,销售收入不断上升。据中国医药报报道:2003年,中国保健食品销售总额突破300亿元,较上年增长近50%。

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发展空间大,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中国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0.07%,而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5%,相差甚远,这充分说明中国保健食品市场的可发展潜力巨大。近几年内地城乡居民保健类消费支出正以15%-30%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发达国家12%的增长速度,估计,2010年保健品人均消费可达到100元,保健品市场的总额将达到1,300个亿的消费量,到2020年市场的总量可以突破4,500亿。

中国保健品市场已经形成了以几大板块市场为主的市场结构,主要市场有补钙市场、补血市场、补肾市场、补气市场、肠胃市场、美容市场、减肥市场等;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底,中国保健产品仍然主要集中于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抗疲劳和延缓衰老四项功能产品上,这四类产品的品种数占到总数的66.7%,但销售收入仅占总销售额的43.03%;近年营养素的市场购销旺盛,其产品品种仅占总数的3.39%,而其销售收入接近总销售额的20%,居各品种之首。

中国保健食品企业规模过小,竞争力不强。目前,中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约4,000家,其中2/3以上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不超过6家,年销售额能够达到1亿元的企业不超过18家

内地保健食品市场呈现国产保健品后劲不足,洋品牌保健食品一路升温的迹象。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安利、宝洁、仙妮蕾德等400多家进口保健食品进入了中国市场,据美国着名的NPD市场调查公司统计,每100个购买保健食品的中国人中,大约有15人购买洋品牌保健品。安利公司2003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已经超过100亿人民币,其纽崔莱系列营养保健食品的销售额超过50亿人民币。

所有“药健字”的保健品自2003年1月1日起已停止生产。2004年1月1日起,中国更取消“药健字”批号,“药健字”号药品一律不得在市场上销售。过去保健食品在内地的药品零售商店、超市、大卖场、百货公司、医院及专卖店中均有发售。现时中国取消“药健字”批号,保健食品将以“食健字”产品销售,获“食健字”批号的保健食品不得在医院和药店出售,超市、大卖场将逐渐成为保健食品的主要销售场所,业内人士分析大卖场将会在保健食品的流通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保健食品传统营销方式是“天上打广告,地下铺通道”,2004年中国保健行业以倡导个性化服务特征的营销模式,逐渐成为保健品市场的主流模式。根据中国保健协会的估测,按照销售额计算,采用非传统营销方式的产品的销售收入已经在2003年超过传统模式,成为支撑行业的主要支柱。

在中国保健食品市场上,国产保健品品牌陷入信誉危机的困境,保健食品广告虚假宣传、超出范围夸大宣传的问题十分严重,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消费者对国产保健食品的口碑普遍较差,80%的消费者认为市场上保健品的价格虚高。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分布不均,集中度高。200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江苏和天津集中了半数以上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

二、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1,000多种保健品中,90%是第一代传统滋补保健品及第二代药物提取复配保健品。在国外,发达国家上市的都是第三代保健食品,即把天然物质提纯之后作为产品组成部分,可见,在未来中国保健品市场上,第三代保健食品将成为主流。

专家认为未来中国保健品市场的潜力增长点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新兴品类的发展空间巨大;其次,农村市场潜力无穷;第三,中药保健品市场巨大。

据医药经济报报道,有关专家预测,中国睡眠产业市场容量至少达30亿元,当前,中国保健食品市场上,与健康睡眠相关的产品品牌有“脑白金”、“睡宝”、“中脉”等。中国保健食品市场的消费对象由过去的老年、儿童为主,扩大到青年和妇女。人口老龄化以及脑力劳动者的增多对保健食品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中国老年人口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5年老年人口将达1.6亿人。

随着液态天然保健食品的旺销,一种全透明液体胶囊正被越来越多的保健食品生产厂家所重视,未来保健食品包装市场上,液体胶囊将成新宠。

三、竞争形势

中国健康产品网资料库的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批注的国产保健食品共有5,473个品种,已经批准的进口保健食品有488个品种,而已经受理等待批准的进口保健食品有296种,保健食品市场竞争激烈,内地主要竞争性国产品牌有:脑白金、太太口服液、排毒养颜胶囊、中脉等;主要竞争性进口品牌有:安利纽崔莱、仙妮蕾德、如新(即将上市保健品)等。

内地一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开始积极与国际合作,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提高自己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不久前,中国三九健康连锁营销管理总部与美国全球健康联盟在北京正式签约,共同在中国内地开展保健品连锁营销;聊城市政府与香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香港华润集团对东阿阿胶集团增资扩股的合作草案》。

跨国保健食品企业通常在资金实力,研发能力和营销模式等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这种优势已经从进口保健品的迅速占领内地市场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当然,也有一些不利的因素影响进口保健食品的发展,比如中国中医药食疗养生文化,其对内地人的影响十分深远,受此熏陶,人们养成了先入为主的购买习惯,因此洋保健品在抢占市场过程中容易受阻,其竞争优势大打折扣

四、贸易法规

2003年,保健食品的管理由卫生部移交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管保健食品后,对保健食品的申报功能范围,由原来的22种调整为27种,并规定自2003年5月1日起执行,同一配方的保健食品,最多允许申报2个功能。

2005年初即将颁布新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办法》修改和增补的内容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改变国产保健食品注册申请的受理部门; 允许公民及其他组织申请国产保健食品注册;

提高了保健食品注册的技术要求,加强了对申报资料真实性的核查;

允许申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27项保健功能范围之外的保 健功能;

允许增加功能专案,但增加的功能专案必须是27项范围之内的功能;

允许申请新原料和辅料; 对保健食品的转让次数未做限制; 新产品的注册时限缩短为5个月;

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有效期为5年,并增加了再注册的内容。除了即将颁布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外,1996年6月1日出台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也在修订之中。

国产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只是产品的批准证明文件,企业如果要进行生产,必须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取得卫生许可证之后方可生产。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是允许产品进口并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后,保健食品将于药品一样,厂家必须通过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GMP)才能生产和销售。

预计2005年年初,内地将颁布《直销法》,中国将全面开放直销,直销将成为保健食品市场未来的主流营销模式。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已于2004年6月16日正式挂牌,为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技术审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在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加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评审中心”的牌子,专门负责保健食品的技术审评工作。

针对中国保健食品广告违法现象日益严重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在抓紧制订《保健食品广告审查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加大对违法广告宣传的查处力度。根据这个办法,今后,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对保健食品广告内容进行审查,未经审查通过的一律不得发布。审查的内容包括:广告中是否出现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直接或者间接宣传治疗作用,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该食品的治疗作用;广告中是否使用医疗机构、医生的名义或形象,涉及特定功效的利用专家、消费者的名义或形象做证明;广告内容是否超出和扩大卫生部核发的保健食品证书中的功能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食品功能目录

1.辅助增强免疫力 2.辅助降血脂 3.辅助降血糖 4.抗氧化 5.辅助改善记忆 6.缓解体力疲劳 7.缓解肌肉疲劳8.促进排铅 9.清咽 10.辅助降血压 11.改善睡眠 12.促进泌乳抗突变 13.提高耐缺氧 14.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 15.减肥 16.改善生长发育 17.增加骨密度18.改善营养型贫血 19.对化学性肝损伤辅助保护 20.祛痤疮 21.祛黄褐斑 22.改善皮肤水份 23.改善皮肤油性 24.调节肠道菌群 25.促进消化 26.通便 27.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功能

第四篇: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状况

理解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工作要点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距离群众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较为严重;

二是部分食品市场抽样合格率偏低;

三是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四是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

五是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

要使中国食品安全总体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必须要突破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瓶颈”制约,努力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法律体系。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数目和质量都关系到人的生存和身体健康。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食品供给格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品种丰富,数目充足,供给有余。在满足食品数目需求的同时,质量却存在着严重不足。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危及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令人防不胜防,新技术影响食品品质,环境恶化导致农牧渔产品受到污染,以及境外食品安全题目可能影响我国食品安全题目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性日益进步的公共卫生题目.全世界的政府都致力于改善食品安全性。这些努力是对不断增长的食品安全题目以及消费者的日益关注作出的反应。

2.2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一是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据卫生部提供的,2003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重大食品中毒事件报告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与2002年比较,重大食品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196.1、80.7、134.1[11].但是,在我国规定的法定报告制度中,大量肠炎、痢疾等散发食源性疾病病例以及病毒、寄生虫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并不包括在其中。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现状表明,由肠道致病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伤冷沙门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污染食品而引起的食品中毒以及疾病散发是直接造成人体健康损害的主要食源性危害[12].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5%以上.因此,在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对健康的严重威胁。

二是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的潜伏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题目.三是食品新技术、新资源(如转基因食品、酶制剂和新的食品包装材料)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四是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治理水平仍然偏低.五是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食品进行犯罪或恐怖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六是食品安全监视治理的条件、手段和经费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二、食品安全治理的主要对策

1、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安全战略

2000年5月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的决议(WHA53.15)在WHO的历史上首次将食品安全列进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领域。并于2002年提出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计划。目标———降低食源性疾病对健康及社会的影响。措施———①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②改进危险性评价方法;③创建评价新技术产品安全性的方法;④进步WHO在法典中的科学和公共卫生作用;⑤加强危险***流和宣传;⑥增进国家、国际协作;⑦在发展中国家加强职能部分的建设[19].2.改善和进步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主要对策

2.1加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系统。包括人力建设与各部分之间的分工。

2.2持久开展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为摸清“家底”和评价控制措施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2.3将危险性分析用于食品安全立法,包括标准的制定。这是WTO有关协定中特别夸大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基于科学和协调一致。

2.4大力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这是摸清“家底”和在国际贸易中保护国家利益的技术保障。

2.5夸大企业的自身治理。由于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中,企业应为食品安全的主体[20].2.6建立有效保证食品安全的卫生监视体制和技术支撑体系

2.7重视宣传教育。包括对政府部分、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持久的宣教

1.3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1.3.1滥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造成的食品问题

如在我国,建国初期普遍使用的--萘酚、奶油黄等防腐剂和色素后来被证实存在着致癌作用,不少地区曾因使用含砷的盐酸、食碱,或过量的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漂白剂、色素等而发生过急、慢性中毒。

1.3.2植物基因工程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可能危害

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商品化生产,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1.4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重视生产轻视卫生,滥用食品添加剂,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等,给食品质量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也非常严重。此外,生产者素质较低,规范操作能力差的等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毒的发生[16]。

1.5食品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及执法模式尚未完全建立,执法力度不够,市场监管不严,基层检查队伍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4]。

2.对策

2.1完善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基本法》作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母法”,其基本内容至少应当包括如下方面:目的:综合促进和保障食品安全。定义:明确“食品”、“食品安全”等名词的法律涵义。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国家对食品安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监管体制:以法律的形式提出我国食品安全基本监管框架和各方职能。食品安全监管原则:确保人民身体健康,注重科学依据,控制和预防并重,公开、客观、公正,等等。社会其他各阶层的食品安全责任。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主,还包括与食品相关的行业、食品行业协会以及消费者等。应急处理。标准检测,含市场准入。安全风险评价。信用体系。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宣传教育。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推动。法律责任。强调监管主体的违法责任、做好与《刑法》的衔接、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设置严厉罚则[7]。

2.2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

从关键检测技术、危害性评估技术、关键控制技术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进行研究,提高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这是解决“科技瓶颈”的关键。目前,最重要的是使中国的检测能力得到国际的认可[5]。

2.3加大检查打击力度

卫生监管和质检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违反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者的查处力度,依法对制假贩假的企业、个人进行坚决的打击,构成犯罪的要交送司法部门从严处理,从而对违法犯罪分子产生震撼作用和阻遏作用。要采取严厉的手段岁其进行毁灭的打击,防止起死灰复燃。

2.4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研究和应用的投入

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检测工作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内部自我监控和外部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展望

通过加强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设以及一系列制度的实施,来加速与国际标准接规的步伐,全面提升国家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保护国家的经济利益,从而增强食品行业的竞争力。

食品安全是保护人类健康,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基础。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较高速度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国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当前应着重加快建立健全五个体系。食品安全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和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受到重视。

关键词:食品安全五个体系

前言:民以食为天。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吃饭问题都是“天大”的事。所谓关注民生,餐桌的关注永远排在首位。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追求吃饱;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要求吃好。吃饱相对容易,吃好就无止境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至少要吃得安全、健康、无污染,但同样不容易。餐桌上的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在转型期的中国,这个问题表现得更加严峻。曾几何时,媒体上关于食品安全的负面报道一个接一个:红心鸭蛋查出“苏丹红”、福寿螺吃出线虫病、多宝鱼检出违禁药物、面粉里“调白块”超标、粉丝中发现致癌物等等。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一、中国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具体表现为 1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不断提高 2出口食品质量不断提高3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4食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5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基本构架已经形成6农产品及食品认证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7食品安全科技得到了较大的发展8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方面取得了进展9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与过去相比,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有了显著改善。总的看,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多发的势头有所遏制,食品安全形势趋于好转。但必须看到,中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品供给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二、我国食品安全战略的总体目标

基本原则(1)以科学为基础。以科学为基础是进行食品安全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强调风险分析。(2)立足当前与预见未来相结合。(3)食品供应全过程监管。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应该覆盖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的所有方面。根据这一原则,应当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四个关口前移”,即从市场监管向产地监管前移,从销区监管向产区监管前移,从消费终端监管向生产源头监管前移,从流通监管向规范生产监管前移。(4)预防原则。由于对于一些新产品和技术的安全性不能确定,因此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应该采取预防原则。任何新产品和技术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安全性后才能上市。(5)可追溯性原则。食品的可追溯性是指食品和原料在流通中应保有它们的溯源,在需要情况下,可为有资格的机构提供溯源相关信息。当食品发现存在危害时,可以及时从市场召回,避免流入市场。(6)透明原则。消费者有权获得清晰的食品质量、构成成分、营养物质含量、营养物质功用以及如

何合理均衡膳食等方面的信息。法律法规、标准的修订与执行应在公开、透明、互动的方式下进行。

三、当前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鉴于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近年来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下大力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食品安全监管呈现出从过去多头监管向现在的集中统一监管,从过去重视食物链的重点环节监管向现在的加强食物链的全过程监管,从以政府部门监管为主向重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等的总体发展趋势。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当前应着重加快建立健全五个体系。

(一)加快建立统一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现有的国际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建立以基本法为龙头,其他具体法律相配合的多层次的专门具体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一是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借鉴日本等国的经验,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基本法。在基本法中,要对食品安全管理做出原则的规定。该法应当明确以危险性评估为基础来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明确各管理机构的权力和责任;明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协调办法和协调机制;制定与政府实施相关的基本方针;明确政府、企业、消费者以及其他相关者在保障食品安全过程中的权利和职责;确保制定政策过程公正性和透明性;明确应付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紧急事态的体制;对食品标签制度进行规定等。二是制定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基本的原则是根据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以及确保某一类食品安全的需要来专门制定单一的法律,如农产品安全法、市场准入制度法、植物检疫法、转基因产品管理法、认证法等,并根据法律的需要出台相对应的制度,细化法律条文和技术性规定。特别是要修订补充《刑法》等法律法规中关于食品安全惩戒的条款,加重违反食品安全法规者的处罚力度,对食物中含有有害成分短期内虽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不明显但损害长期存在的同样要进行处罚。三是赋予执行部门更充分的权力,加大执法力度。扩大执法部门检查权,包括检查食品生产和销售记录;强制受管理企业把有关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食品信息向管理机关通报;要求有关组织提供农药、兽药使用的记录;要求食品企业向食品管理部门登记并报送产品清单等。当前,还要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的打击力度,对违反法律规定的生产经营者要从严进行惩处。

(二)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完善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美国在多个部门共同监管的基础上,1998年专门成立了总统食品安全委员会。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管理部门达八九个,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建议我国尽早组建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协调政府各主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并为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提供建议。二是对政府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分工。在现有的管理体制基础上进行小的调整,依然按照食品产业链的环节进行分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卫生、农业和质检等部门研究制定分工方案。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对监管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复之处进行明确的重新分工,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其他部门退出;对无人管理的盲区进行明确的分工,确定具体的监管部门。三是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中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差异明显,应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监督网。必须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并将垂直管理部门改为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加强地方政府的工作手段。中央和地方在食品安全标准上要保持协调。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当地食品安全负总责,实行主管领导问责制。切实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四是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三)建立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一是整合现有检验检测机构。二是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三是加强企业食品安全的自我检验检测。

(四)加快完善衔接配套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五)加快建立安全可控性强的食品供应组织体系。一是“抓龙头,促源头”,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还需要转变的是公众的素养。专家的“含苏丹红的咸鸭蛋每天吃1000个才会致癌”的说法,就是今天“小恶无妨”的翻版。那些生产和经销食品药品的造假者可以从专家那里获得理直气壮的理由,反正又吃不死人,放一点有害材料到食品中不会出现大问题。只有在观念、行为和制度设计上进行全新的转变,并且抱着踏踏实实,一点一点改进的打持久战的信念和做法,中国的食品安全才会出现转机。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直接制约了中国食品出口。我出口食品多次在国外发生被退货销毁事件,不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损害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在技术贸易壁垒中,食品安全卫生又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促进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增强中国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借鉴国际上食品安全管理的有益经验,紧紧围绕净化产地环境、保证投入品质量、规范生产行为、强化监测预警、严格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通过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制、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科技支持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建立应急机制等食品安全支撑体系,通过政府、产业界、消费者、媒体、教育和科研机构等有关各方密切配合、相互协作,采取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相互配套的措施,为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提供保障,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第五篇:中国国家安全状况论文

中国国家安全现状之我见

摘要:当前金融危机波及全世界,中国也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寻求国际联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受到了极大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国家安全状况有所缓和,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历史问题以及新的问题有待解决。关键词:金融危机 国家安全 历史问题

国家安全就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又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

首先,国家安全是国家没有外部的威胁与侵害的客观状态。所谓外部的威胁与侵害,大致可分为外部自然界的威胁和侵害与外部社会的威胁和侵害两大类,但由于国家安全是一种社会现象,国家的外部威胁和侵害也就主要是指处于一国之外的其他社会存在对本国造成的威胁和侵害。从威胁和侵害者看,这种外部威胁和侵害包括:(1)其他国家的威胁;(2)非国家的其他外部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威胁,如某些国际组织或地区组织对某国的威胁和侵害;(3)国内力量在外部所形成的威胁和侵害,如国内反叛组织在国外从事的威胁和侵害本国的活动。

其次,国家安全是国家没有内部的混乱与疾患的客观状态

危及国家生存的力量不仅来源于一个国家的外部,而且还时常来源于一个国家的内部。国内的混乱、**、骚乱、**,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疾患,直接都会危害到国家生存,造成国家的不安全。因此国家安全必然包括没有内部混乱和疾患的要求。仅仅是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国家并不一定就会安全。

再者,只有在同时没有内外两方面的危害的条件下,国家才安全,因此,只有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才是国家安全的特有属性。

无论是“没有外部威胁”,还是“没有内部混乱”,都不是国家安全的特有属性,由此并不能把国家安全与国家不安全完全区别开来,单独从这两方面的任何一方面来来定义国家安全,都是片面的、无效的。但是,如果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表述为“既没有外部威胁和侵害,又没有内部混乱与疾患”,那么这就把国家安全与国家不安全区别开了,因而也就抓住了国家安全的特有属性,从而就形成了一个真实有效的定义:“国家安全是国家既没有外部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混乱与疾患的客观状态”。

分析一国的安全,从时空上来说,存在横向和纵向两个层次。在纵向层次上,当前中国的安全环境确实比之前改善了很多:苏联已经解体,迫于美国的战略压力,俄罗斯不得不联我抗美;印度和越南自上个世纪与中国一战后,再也不敢轻举妄动,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以来,双边关系不断发展,美国再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孤立、封锁中国。这种状况的出现,归根结底不是敌人不敢侵犯我们,而是我们的实力壮大了;不是他们真正与我们修好了,而是贼心不改,变换了手法而已。

我们再从横向层次来看,中国的安全状况和生存状况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恶劣的国家之一。美国那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我们不敢奢求。亚欧大陆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中国正处于其中心地带。当今我们谈中国崛起,殊不知崛起的还有“金砖四块”中的其他两块就在中国两侧,北面是俄罗斯,一个有着根深蒂固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有着侵吞中国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不良记录,有着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仍在我边境陈兵百万的一心只顾着自身国家利益而二战后已经衰落但仍在崛起的国家。西南面是印度,一个至今仍耿耿于怀1962年的“耻辱之战”,一个至今仍占据着我西南大片河山,一个至今仍对我西藏地区死心不改的爆炸核武器污称是受我国威胁其实是威胁中国的未来中国不可小视的国家。在西面,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打破了原有的势力平衡,恐怖主义势力乘虚而入取代了民族国家成为我国西部安全的一大隐患,特别是我国新疆地区仍有“东突”分裂分子在活动。在东面,台湾问题仍是中国的一大伤痛,“台独”分子在美国亲台势力撑腰下,不断挑战大陆底线,而更为值得重视的是国民党马英九集团的未来动向。此外,在东海上有中日东海之争、钓鱼岛之争;在南海平静的海平面下各国正不断占领地盘,增强自己在南海的存在。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角度来看,非传统安全威胁正呈现为21世纪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马六甲海峡不断出现的海盗船只,使得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成为一大难题,并不断考虑怎么样才能突破“马六甲困局”;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提示了中国金融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核心; 2001年“9.11”事件的发生,恐怖主义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虽然中国没有遭到基地组织的直接袭击,但是在中国新疆地区却活跃着积极的“东突”恐怖主义分子;2003年席卷全国的“非典”使中国的卫生安全突出出来;此外,随着近年来中国人出境人数的急剧增加,中国人在海外安全的状况也不乐观。因此,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角度来看,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来源呈现多元化、不确定性的特点,国家安全的系数实际上是在降低。

那么中国目前的国家安全状况如何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美国正在变化和调整政策。希拉里在访问亚洲四国时,虽然也说要“强化与亚洲传统盟友的关系”,但强调美国需要寻求“与新兴国家构筑新型的伙伴关系”,“需要创出更多平衡、更多和谐”,以帮助解决美国“单独无法解决的问题”。她还宣称,中美两国现在应该“同舟共济”。1月30日,奥巴马总统在与胡锦涛主席进行电话交谈时甚至说:“没有哪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能像美中关系这样重要。”这并非是美国领导人简单的“作秀” 而是美国需要调整政策的某种反映。奥巴马竞选期间的外交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也说,“美中之间的关系必须真正是一种与美欧、美日关系类似的全面的全球伙伴关系”。这些“语言”。信号”,难道不预示着美国心目中“中美日三边关系”的新态势吗?

二.日本实际上也在酝酿调整政策。早在2007年12月,日本一家有影响的智库赶在福田首相访华前发表一个报告,认为日本在致力于日美同盟的同时,应努力“推进日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建议定期举行日美中三国首脑会议。这个报告和建议实际上已经启动了中美日三边关系新思维。面对中国在经济上迅速崛起,日本既希望看到中国的稳定,同时也担心中国压倒自己取得“地区的主导权”。甚至有极少数抱着冷战思维、坚持以邻为壑的日本政治势力公开把中国视为日本的对手,蓄意制造子虚乌有的“来自中国的威胁”,别有用心地丑化中国,明里暗里为台独势力打气,企图以此削弱中国。少数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的活动,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警惕。如果不能及时匡正被别有用心的日本右派歪曲了的中国形象,敌视中国的思潮的蔓延终将妨碍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国领导人与日本朝野政治家及各界人士的广泛接触,将有助于切实增进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了解,为两国关系在正确认识历史的前提下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5月6日至10日,胡锦涛主席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被称为“暖春之旅”。访问取得丰硕成果。双方发表《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是中日第四个政治文件。双方还发表了《中日两国政府关于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联合新闻公报》,确定了当前落实联合声明的70项具体举措。双方就增进政治互信,促进人文交流,深化互利合作,共同致力于振兴亚洲及应对全球性挑战达成广泛共识。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俄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的五个十年。头十年是“中苏同盟”,但双方并不平等;继而是十年“论战”,“争”得不可开交;接着是十年武装对峙,双方关系极度恶化;随后是十年谈判,直到1989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苏联解体以后,中俄关系渐入佳境,从“睦邻友好关系”、“建设性伙伴关系”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普京就任总统以来,中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中俄关系的发展和深入,由于国家利益的差异,两国在经济合作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不协调的步伐和摩擦时有发生。首先,双方部分能源和大型经济项目合作并不顺利。从铺设“安大线”(从安加尔斯克到大庆)输油管道,到“泰纳线”(从泰舍特至纳霍德卡)输油管道,其中变数难以预料。其次,双边贸易摩擦不断。2004年4月,俄方海关采取单方面行动,大幅提高中国输俄商品的关税,使中国商品零售价格增加50%左右,对中国商品进入俄市场造成严重影响。最后,“安全困境”导致部分俄罗斯人对中国仍存戒心。尽管俄官方一再说明事实真相,但所谓“中国威胁论”在俄国内仍有一定市场;所谓中国对俄实行“人口扩张”和“经济扩张”的流言,在短期内尚难以消除。在军事合作方面,俄也有所保留,卖给中国的武器比卖给印度的要落后不少。应该说,中俄之间这种既合作又竞争的状况是大国关系的常态和国际政治的现实。

但是,由于中俄两国友好基础扎实,全民上下共同努力,中俄合作依然前景光明。2001年7月中俄两国签署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个条约不仅为两国发展“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稳定关系奠定了可靠的法律基础,而且潜力无穷,为两国的互利合作开辟了广阔而美好的前景。新的地区因素(如美国在中亚的军事介入以及东北亚多边协商构建安全体系的努力)和国内因素(如双方经济政治改革进程的深化和调整),都为中俄开展战略合作添加了新的需求和机遇。

四.中印领土争端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就一直不断,其间甚至一度爆发了战争,严重制约了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自八十年代末以来,中印双方为改善两国关系对领土问题都采取了搁置不议的政策,两国关系逐渐发展起来,但领土争端的阴影一直笼罩在两国的上空。尤其是中印战争中印度的惨败,使印度全国上上下下一直耿耿于怀,对中国心存怨恨。印度各界,尤其是军方,一直将中国列为最大的现实威胁。如今的印度穷兵黩武,得到了包括美国、法国、俄罗斯等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军事技术支持,并每年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开展多重军事协同演习。如今的印度已经是美军盟国名录中最重要的潜在军事同盟国,也是我国在该地区最大的现实战略威胁。另外,印度与中国存在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并且迟迟无法达成共识;印度希望在东亚乃至整个亚洲挑战中国的领导权地位;印度对中国“武装巴基斯坦”很有意见;印度对反华的**集团予以庇护和实质支持。为了平衡印度,巴基斯坦在中印之间建立了一个很好的缓冲地带,并成为中国牵制印度的最重要的南亚“盟国”。另外,青藏铁路的开通、云南、西藏多个新机场的使用,为我国快速机动处理中印危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基础条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第二炮兵和空军部队是制衡印度的重要战略力量,并发挥着十分重大的军事威慑作用。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印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层往来保持了良好势头。2006年11月,胡锦涛主席访问印度期间,双方发表的《联合宣言》强调双方将促进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朝着更具实质性的方向前进。2008年1月印度总理辛格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印度和中国关于21世纪的共同展望」等一系列文件,表明双方将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五.**集团支持的藏独分裂分子。目前他们已经在西藏、四川、甘肃等藏族地区制造了严重暴力事件,并在国外拦截围堵奥运火炬传递,在西方反华势力的支持下,肆意攻击并歪曲我国政府在国际环境中的良好形象,并鼓吹抵制北京奥运会,这一切已经严重干扰了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已经成为我们在西南地区最大的现实威胁。尽管暴力事件已经基本平息,但是他们“亡我之心不死”,仍然继续在进行分裂中国等活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集团还是西方反华势力,他们忽视了海外数千万华人的凝聚力,这次奥运圣火的传递已经清楚的展示了“反华”不得海外“华人心”铁一般的事实。

六.东突恐怖势力(东伊运组织)。该恐怖组织鼓吹新疆独立,伺机危害国家的主权和统一,是我们在西北地区最大的现实威胁。近期,我国安全部门已经成功破获多起针对奥运的未遂恐怖破坏活动,包括炸机、投毒、绑架等,尽管该组织的嚣张气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他们在国外反华势力的支持下不会善罢干休,并与**集团等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举世公认。虽然中国的国家安全状况很有所缓解,但仍然很令人担忧。不过中国还是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奉行“合作共赢”与“和谐共处”的战略方针。中国十分重视中美关系,也很重视中日战略互惠合作,从未在中美日三边关系方面寻求什么“倒2对1”(即“中美对日本”)的前景;更没有去追求什么“亚洲老大”的图谋。中国“君子坦荡荡”的大国风度不能不牵动日本的舆论。

军事与和谐,听起来似乎很滑稽,实则不然。和谐就是制衡,军事和谐就是军事制衡。历史已翻到21世纪新一页,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体现了军事和谐的时代要求。中国倡导的和谐军事新理念,理应成为21世纪全球军事理念。

下载中国供水状况(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供水状况(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股民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股民状况调查报告截至 2009年 12月底, 中国 A股总市值已达 24. 27万亿元 (折合 3. 57万亿美元 ), 成功超越日本, 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按照 2009年底我......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2008-10-13 10:30:12|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一)中国货物贸易发展状况2001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极其困难的国际经济形势。美国经济结束了长达10年......

    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

    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全文] 目 录 前 言„„„„„„„„„„„„„„„„„„„ 一、中国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体系„„„„„......

    中国工业污染状况分析

    中国工业污染状况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环保政策体系、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体系,但环境绩效仍不理想,工业污染防治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

    中国中小型企业经营状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课堂作业中国中小型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指导老师:周宇学生:20074131 李应龙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背景和界定。我们国家从1......

    中国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

    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日发表《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二00四年九月......

    中国失业状况分析

    中国失业状况分析 2011级 商学院国际商务二班 王斯迈 2011814042今年即将毕业的南京大学研究生李耿巍近来很郁闷:“3年前本科毕业时有家很好的单位要我,我没去,现在研究生毕业了......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浅析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浅析 管理工程系工程管理专业赖秀萍20080770110 摘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分析。农村金融结构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农村金融机构设置单一、农村金融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