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缔造“中国服务”形象价值创新格局
缔造“中国服务”形象价值创新格局“中国服务”是我国窗口行业将服务物化为文化行为的高层次境界,是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下的文化创新和探索,是“企业精神”在经营中的具体体现、丰富和延伸,有力地促进着企业良性发展,彰显着行业服务文化建设以及企业品牌理念影响力。
“中国服务”是企业品牌形象内在理想的外在表达。其理念已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行动指南。其发展为在商业文明繁盛时代的中国企业,构建了产业振兴和中国腾飞的双翼,铸造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为国争光的利器。
北京飞婵·绮彤服装设计院在企业形象装设计规划领域锐意创新20年后的今天,成就着国、内外千余家知名企业的理想!曾为08年北京奥运会、09年中国60年庆典贡献了卓越的创造力和智慧!飞婵·绮彤服装设计院始终将缔造“中国服务”形象价值创新作为发展战略和使命,并且倡导给绿色一个机会。为了让“中国服务”形象承载“职业装领域产业链循环经济”中再生价值的新使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
一是:坚持“成本变价值+职业装再生价值”的经营战略,立足主业,开展新业,构建职业装循环再生体系;
飞婵·绮彤服装设计院在规划设计企业形象装前期,不仅注重结合职业装的八大特性:功能性、职能性、识别性、科学性、特殊性、审美性、规范性、标志性,更兼顾了企业品牌形象的统一性和国际化立体视觉传播的影响力。而这些深化分析,对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将职业装八大特性中的识别性、职能性、审美性渗透到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通过职业装的统一性实现并岗、并编、一职多能、人员随机调配、以及人员升迁等功能,不仅为企业节约人工成本,而且更能激发员工潜力,充分体现了将成本变价值的作用。此外,使用过后的废旧职业装还可以通过回收与置换实现再生价值。
二是:给予行业发展新机遇,立足行业检验与资源优势,倡导绿色、低碳、环保,构建职业装领域产业链循环再生产业集群;
以下数据警示我们每使用1千克废旧纺织物可带来的收益:
1、可降低3.6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可节约水6000升
3、可减少使用0.3千克的化肥
4、可减少使用0.2千克的农药
以年产废旧纺织品2600万吨、综合利用率60%来计算,则可节约化学纤维940万
吨(相当于12个仪征化纤厂的年产量)、天然纤维470万吨,由此每年可节约原油1880万吨(相当于半个大庆油田的产量),节约耕地约1089333万平方米,占全年棉花耕地面积的46%,并将大大减低我国纺织原料的进口依存度。
因此,飞婵设计院将立足建立职业装领域循环再生产业体系,拓展再生价值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引领职业装行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三是:按照“创新绿色品牌,打造中国服务形象”的战略构想,构建中国职业装绿色品牌体系。
由于纺织原料来源于农业、畜牧业和石油化纤业,而中国作为全球职业人口大国,织物原料的消耗量巨大,资源短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办法主要有三条:
1、是大力节约能源;
2、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能源;
3、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对常规化能源替代的步伐。
能源是一个国家的动力之源,是国家强大的坚实基础。然而如今资源枯竭被频频提起而束手无策,殊不知制约的背后恰恰有着“柳暗花明”的机遇。事实证明我国有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用好这些能源资源,将对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起决定作用。
在行业层面上建立小循环模式。通过推行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最终形成“零排放”。由此不仅能够减少废物的产生量,还使企业间形成共生良性循环。
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服务”形象价值成为创新循环再生模式,即“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因为只有从资源再回到资源,才能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们相信通过不懈努力,“中国服务”一定能让中国企业及企业人自豪起来,从而开创职业装领域,绿色资源再生的新纪元!
第二篇:《创新缔造竞争力》读后感
《创新缔造竞争力》读后感
“21世纪,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拥有主动权,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创新”,这是《创新缔造竞争力》开头的一段话,是啊!在这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时代里,创新已成为各个行业所追求的目标,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源源不断生命力可言,一旦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满足于现状而停止不前,那么这个人或企业必将面临着被淘汰结局。
书中列举了很多当年的强及一时大企业、大财团但他们的命运似乎总是逃不出十五年的怪圈,十几年后这些企业不是面临倒闭就是面临破产,例如:曾经令人称羡的金融帝国德隆公司,增经为众人熟知的:“大大泡泡糖”等等,都是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了创新意识,满足于了现状,才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线。
联系到我们的工作中,随着人们生活不断的提高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而且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广大业主们实际的需求从而创新,在创新上要坚“以人为本”思想,因为在创新的道路上归根结底还是依靠人来完成,另外最为一层的管理者来说要带头创新,发挥党工团的优势力量带动群众,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创新的积极实践者,同时也是最终的受益者。创新行为不仅可以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成为企业生
命力闯情的源泉,同时也能够成为员工带来更多的实际收益和发展机会。
机要服务部:刁宝龙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第三篇:团组织格局创新
柳委发„2011‟21号
中共三台县柳池镇委员会
关于加强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
各党支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团县委《关于加强全县镇乡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三青联发[2011]6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我镇团的组织格局的创新,扩大共青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争先创优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全省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为目标,将各领域的优秀青年选拔充实到我镇团的组织体系中,增强我镇团的工作力量,丰富共青团联系青年和调动社会资源的渠道,提升我真团组织建设工作水平,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我镇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二、主要任务
在2011年8月31日前,完成我镇团委兼职团干部选配和班子调整工作,建立共青团基层组织新格局。力争通过推进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切实达到增强基层团组织工作资源、促进基层团组织活跃、为党组织发现培养青年人才、健全团的基层组织格局运行机制、推进基层党团组织创先争优的工作目标。
三、基本要求
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必须在镇党委领导下,充分发挥团委的协管作用,共同推进我镇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工作中要注重统筹协调,加强分类指导,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重要任务,结合我镇特点,有针对性提出兼职团干部结构、选配方案和团委工作内容、运行机制等,在经费、宣传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确保整体效果最大化。同时,要采取强有力的组织动员与社会动员手段,充分激发各界团员青年的参与热情,保证兼职团干部选配工作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注意围绕工作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选配方法和标准,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性兼职团干部选配机制。
四、选配范围和条件
1.选配范围
团委书记候选人选配范围:从我镇具有干部身份的编制人员中或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党政干部及选调生中选配。
图委兼职副书记、委员候选人选配范围:
(1)从镇属相关部门优秀青年、业务骨干中选配;
(2)从我镇民警、农技推广人员、大学生村官、教师等优秀青年中选配。
(3)从我镇农村中的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农村专业合作-2-
组织负责人、民营企业负责人、种养殖大户、个体工商户、外出务工返乡创业青年、复员军人等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年中选配。
2.选配标准:
(1)年龄在35周岁以下,特殊情况下,年龄可以放宽到40周岁以下,一般应为本地户籍或在本地居住、工作。
(2)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护党的领导,思想积极,作风正派。
(3)热心共青团和青年事业,具有奉献精神,自愿义务从事团的工作。
(4)富有开拓精神和创造活力,在青年群众中有一定的带动性和影响力。
(5)能将本职工作或专业特长与团的工作有机结合,为推进团的建设和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五、整体安排
我镇团委兼职团干部选配和班子调整工作按以下程序实施。
(一)准备阶段(2011年8月5日前)
(1)我镇采用1+1+3模式(即1名团委书记,1名兼职副书记,3名委员),镇团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体制外、编制外人员所占比例不低于50%。
(2)成立工作机构。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成立柳池镇团委集中换届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此次换届工作。
(3)宣传发动。通过召开动员会、协调会等方式,委托相关部门在相应领域开展宣传发动和组织推荐工作;通过各村团支部召开团员青年座谈会、民主推荐会,向团员青年进行宣传,发动团员青年进行再宣传和民主推荐、个人自荐;通过互联网、手
机短信、新闻媒体和宣传栏、黑板报等传播媒介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宣传选配工作的目的、报名条件、选拔程序和兼职团干部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等,号召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推荐、报名;通过各类行业协会、共青团外围组织,针对兼职团干部选配的重点领域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和新社会组织领域进行上门宣传,对其中特别符合选拔条件的对象要采取面对面的组织动员措施。
(二)实施阶段(2011年8月6日-2011年8月31日)
1、人选推荐。专兼职团干部人员推荐工作采取组织推荐、民主推荐和个人自荐三种方式,根据团委工作需要提前设定拟选配人员的结构要求、职责分工,分别提出具体的报名条件和选拔方法,让团员青年和有关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报名推荐。组织推荐是镇党委、各党支部及群众团体、行业协会推荐本单位内符合条件的竞聘人选,尤其要注意发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青年组织等其他社会组织推荐非公领域人选;民主推荐是由团员、青年通过民主方式推荐人选,一般应由基层团组织通过召开团员和青年代表会议的形式,广泛发动团员和青年进行民主提名、民主推荐。报名表可参照本实施方案附表结合实际制定。
2、确定预备人选
对通过各种途径推荐的专职团干部候选人由领导小组进行资格审查,通过集体讨论确定预备人选。确定的预备人选要保证组织推荐、民主推荐和自荐人员分别有适当的比例,其中民主推荐和自荐人员相加比例一般不能低于40%。
3、党委研究和公示。镇党委召开党委会议研究确定人选。人选确定后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对经公示有群众反映不符合有关标准的人员,要对所反映的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核实,经调查确无问题者方可最后确定为正式团委委员、副书记、书记候-4-
选人。
4、选举产生。镇团委委员正式候选人名单确定后,召开团代会,由团员代表通过选举的方式进行投票选举,产生新一届团的委员会委员、副书记、书记人选。
5、结果报批。选举产生的镇团委委员、副书记书记人选报团县委批准,由镇党委任命、公布。兼职团干部不占团委机关编制、职数,不享受同等级专职团干部的行政级别、工资待遇、福利保障等权利,但在参与学习培训、有关会议、工作决策、评先选优等方面可享受与专职团干部的同等权利。兼职团干部任期到其所属团的委员会下次换届时为止,任期结束后其所任职务自动撤销。
(三)培训阶段(2011年9月中旬)
选配工作结束后,镇团委书记和团委副书记及委员的培训工作由团县委负责。培训内容主要有团中央和团省委近年来对团的工作的重点论述、全团的重点工作、基础团务;注重培训联系青年和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
(四)总结阶段(2011年9月下旬)
对我镇团委换届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进行广泛宣传。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工作报告,上报团县委。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团组织格局创新方案
报送:团县委
发送:各党支部、领导小组(打印15份 存档1份)
第四篇:创新服务理念 提升白衣天使形象
创新服务理念 提升白衣天使形象
为加强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用四有、五心、六声、七个一的特色理念,满足患者需求。
四有:一是入院患者有人迎。门诊护士对每位来院患者及时上去迎接,尤其是对老、弱、危、重、孕、残患者,则用单车、轮椅迎接。二是检查有人陪。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护理人员则全程陪同患者到各相应检查点进行检查。三是遇到困难有人帮。门诊老、弱、残、孕患者,护理人员帮其挂号、缴费、取药,发生输液反应则帮其调整治疗方案等。四是患者出院有人送。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陪同患者到出院结账处办完出院手续后欢送其出院,并送上祝您健康的祝福。
五心:一是接待热心。来住院患者,护理人员主动热心接待,帮其解决困难。二是治疗细心。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规范,认真操作。三是护理精心。在护理病人时,把患者当亲人,周到细致,以减轻病人痛苦。四是解释耐心。患者出现疑虑、不耐烦或有过分要求时,护理人员认真倾听,耐心解释。五是征求意见虚心。在患者接受治疗前,护理人员认真征求患者对治疗、护理方面的意见,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六声:一是入院有问候声。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主动问候您好,愉悦患者心情。二是巡视有称呼声。巡视病房时,护理人员亲切的称呼患者,让患者有家的温馨。三是操作有解释声。护理时,护理人员为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步骤,让患者配合治疗。四是护理失误有道歉声。护理过程中如出现操作上的困难、不当或失误,主动道声对不起,以得到患者谅解。五是配合治疗有谢声。在治疗结束后,护士都会说谢谢,感谢您的配合,以尊重病人。六是出院有欢送声。患者健康出院时,护理人员及时帮其办好出院手续,欢送出院。
七个一:一是说好第一句话。在患者入院时,要考虑其病情、精神,向患者说好第一句话。二是准备好第一张床。向患者介绍不同层次的病房,征求意见,铺好第一张床,让患者睡得踏实、酣畅。三是做好第一次入院宣教。根据患者的病情认真做好第一次入院宣教,让其安心住院,配合治疗。四是落实第一顿饭。主动询问病人吃饭问题,有家属送饭的,告知在什么地方有微波炉热饭,无家属送饭的,帮其联系食堂定饭。五是关心患者第一晚睡眠。悉心关照患者睡眠,准时送报、关灯,检查睡眠。六是帮助患者留好第一次标本。患者手术或检查时,护理人员精心妥善保管好患者的第一次标本,让其了解病情,减少纠纷。七是回答好患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在患者提出第一个问题时,护理人员认真解答,尽量做到让患者满意。
项目负责人:赵经理
QQ:363068806
联系电话:***
豪森医院专用门
第五篇:中国财政收支格局
中国财政收支格局
摘 要:在当前国家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全社会高吁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必须遵循全面性原则探讨国家财政收支形势。应正确认识到财政高速增长是结构转换的结果,是阶段性现象,且政府收入占GDP比重并未出现超常提高;另一方面,也应认识到财政支出已经转移到公共财政的轨道上,并要正视政府面临的强劲支出压力。综合各方面的情形可得出“财政收支失衡将是长期趋势”的基本判断。针对这种情形,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建立财政决策的公共选择机制,并进一步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
关键词:财政收支格局;公共财政;财政收入增长;财政收支失衡;财政政策;公共选择机制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tern of National
Financi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Abstract: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national finance increasing rapidly and the whole society appealing the insufficient inputs of public services, there is a must to probe into the situation of national finance abided by the overall principle.On the one hand, 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correctly that the rapidly increased finance is the result of construction transform and is a
phenomenon confined to this period.Moreover, the ratio of national income to GDP has not risen abnormally;on the other hand, 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that the financial expenditure has already transferred into the way to public finance and face up to the strong pressure of national
expenditure.Having considered all the aspects, we can conclude with a fundamental judgment that there is a long term trend of the imbalance between financi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In the light of this sit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keep carrying on steady financial policy, build a public choice mechanism of financial policy decision, and further straighten out the financial relations in the government.
Key words: public finance;financial revenue increase;imbalance between financi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financial policy;public choice mechanism
近年来国家财政收支形势已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人们普遍认为财政收入高增长使中国具备了快速扩张公共产品供给规模、赶超发达国家公共福利水平的物质基础。毫无疑问,国家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收入实现高增长之后理应扩大并完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自从民主政府产生之后,始终存在着财政收入的有限性与公共产品需求无限性这样一个尖锐的矛盾,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均财政收入上万美元的情况下财政依然处于紧运行状态反映的就是这一规律。因而,面对当前财政收入高增长、全社会又高呼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的局面,确实有必要认真讨论如何看待国家财政收支形势。值得强调的是,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什么样的共识,必然会直接影响我们在何种理念支配下确定何种社会发展战略,构造何种经济与社会两者的发展平衡体系、准备承担何种发展代价。
目前人们对财政收支形势的讨论主要围绕财政收入格局、支出规模、支出结构和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四个热点问题展开。由于笔者刚刚接触财政学,水平有限,一些皮毛,故而只能就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财政收入形势
财政收入连年超预期高增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争论的是如何评价这一现象。评价财政收入高增长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财政收入高增长的成因;二是政府收入在收入分配体系中比重上升的效应。对这两个问题做出何种判断,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应调整税收政策,即究竟是以增税还是以减税为基调改革税制,要不要让企业和个人更多地配置资源。
(一)财政收入高增长是结构转换的结果
2004年~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如此之快,原因很复杂,人们对此提出了一些有力的解释,如从进口增长、物价上涨、加强征管等角度做出说明。但是针对这种超乎寻常的经济现象,确实还需要从更多角度加以研究。在最近的30年时间里,中国发生了很多西方经济学无法解释清楚的经济现象,如持续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年均10%)、CPI上涨达7%的情况下本币仍然升值、职工平均货币工资增长率30年内年均突破两位数但消费率反而下降等。那么,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视角去寻找特定的原因呢?世界各国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的持续扩张往往发生在结构转换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化推进期间和二战后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占GDP60%以上)背景下的财政收入不断增长是这一结论的具体表现。转看中国,近年来的财政收入高增长也是与结构转换加快的同步联动,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产业结构转变连带税收结构转变。转轨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特点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地位相互换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稳定在40%~50%之问,而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1978年~2007年下降了约17个百分点,1990年~2007年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此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了17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近年来,前几轮高速经济增长(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税收贡献度弱小的部分第三产业行业在这一轮增长高峰中的税收贡献不断加大,已成为税收增长的新兴支撑点。近年来权威机构公布的企业纳税排行榜也足以说明产业结构转换带来税收行业结构的变动。种种情况表明,我国的税收增长已逐渐摆脱单纯依赖煤、电、油、烟的格局。
2.城镇化推进带动税收增长。步入21世纪之后,我国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城镇人口急剧增加。2000年~2006年我国城镇化率从36.2%升至43.9%,城镇人口从4.59亿增至5.77亿,平均每年增加1680万人。事实上,如果把农民工进城因素考虑在内,城镇居住人口已突破8亿。城镇化的推进直接带动了房地产投资、公用事业投资以及社会商品零售额等的大幅增长,从而拉动了整体经济增长。城镇化率提高、城镇人口剧增所引起的投资和消费增长自然带动了税收增长,如近年来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税收以年均200多亿的额
度增长。
3.中国的财政事实上已成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经济开放快速提高。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值突破2万亿美元,对外依存度甚至超过外贸立国的经济大国日本。与之相对应,财政收入增长也更加依赖国际经济运行态势。事实上,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对外依赖性不仅体现在进口贸易上,还体现在出口贸易上,因为我国的出口商品退税不是全额退税。我国出口贸易额连续6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已达1.2万多亿美元,这些交易额连带的税收大部分留在中国。
显然,结构转换对财政收入高增长的助推,实际上说明的是近年来财政收入高增长是经济运行的结果,是税制特征对经济形势的反映。由此还可得出两点推论:一是财政收入高增长既然是结构转换的结果,那么,当结构转换高潮期结束后,财政收入高增长就会逐步退潮;二是中国近年来结构转换的背后是体制转变,比如住房商品化制度的推出极大地刺激了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因此,近年来财政收入的高增长在较大程度上是体制改革效应放大的表现,即财政收入高增长是一种阶段性现象。
(二)政府收入占GDP比重并未超常提高
伴随着高速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大发展以及由此带动的财政收入高增长,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确实在逐步提高。然而,社会上有些人对于政府收入所占GDP比重增高认为是社会资源配置失常的表现。其实,并非如此:
1.首先应当肯定当前政府收入占GDP比重上升是政府收入制度稳定条件下的经济现象。从理论上讲,在既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财富总量条件下,政府有可能通过制度改革来提升自己的资源配置能力,做不做取决于政府的阶段性理财观念和公共政策取向。2003年以来,我国政府始终努力在规范政府收入制度,而且试图通过减税、清费来优化经济发展条件,此间也出台了一些调控经济的增税性措施,比如证券交易印花税调整、消费税改革等。总体算账,减税效应大于增税效应。同时,我国清理了几百项不合理的政府收费和基金,特别是取消了对农民的不合理收费。这最起码表明政府不希望利用制度变动手段来提高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政策取向。由此可以认为,在主观上政府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并不是政府的预期目标。
2.合理界定政府收入的口径。评价政府收入占GDP比重涉及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合理界定政府收入的口径。从收入的强制性、可支配性和稳定性三个角度来看,采用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收入来评价政府收入占GDP比重较为合理。具体到我国,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收入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两类,前者占主流。截止到2008年,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未超过22%,2003年~2007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近年来纳入基金预算管理的基金预算收入不断增长,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经济发展,二是制度变革等,三是增设重大专项基金。但是,截止到2008年,基金预算收入占GDP比重未超过8%。
3.全方位确定评价标准。评价一个国家政府收入占GDP比重是否合理不能单纯看绝对额,要全方位确定评价标准。政府收入占GDP比重是否合理主要可从两方面确定标准:一是经济
发展水平;二是政府职能范围。我国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在实行分税制之后逐步抬升(增长一倍多),此间经济增长了4倍多,同时,政府职能范围也有所扩展,如社会保障体系、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环境保护等制度的逐步健全。我国的政府职能远比西方发达同家宽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足政府要承担较大比例的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科技投入;二是政府要承担较大的体制转变成本。这些必要的政府职能使得政府必须从制度角度确定正常的政府收入增长机制,否则,政府职能与政府收入两相脱节难免引发社会动荡。可见,我国近年来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提高既符合国际一般规律,又是体制转变的客观要求,并不属于超常现象。
二、政府支出已经转到公共财政轨道上来
面对政府收入高增长格局,人们普遍关心政府的钱都用到何处去了。从已披露的资料来看,我国政府支出已转到公共财政轨道上,突出表现为三点:
(一)政府制度设计意图是增加公共产品供给
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动状况是由政府的制度设计意图所决定的,换言之,政府把钱投向何处,反映的是政府的制度安排政策目标。转轨时期我国的政府支出结构总体上有三次重大转变:一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支出明显向改革成本支付倾斜;二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02年,此时前半段财源建设性支出比重较高,后半段投资性支出比重下降,消费性支出比重上升,民生投入有所加大;三是2003年至目前,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快速增加。这种变迁过程体现了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战略的阶段性特征。
(二)社会发展支出已占主导地位
从绝对额角度看,目前社会发展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已居主导地位。在2010年的预算案中,直接用于公共产品提供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高达80%,其中公众最为关心的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五项事业的支出总和占比达到33%。事实上,在我国的财政支出中,用于交通运输和工商业务金融事务的资金的较大一部分也是投向公共产品供给,比如公路路政管理、病险桥梁维修改造、救助打捞、海事管理、信息产业行业监管、粮油事务、农业补贴等。
(三)社会发展重点事业支出实现跳跃式增长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突出特征是公众最关心的社会事业投入实现跳跃式增长。2004年~2009年国家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累计分别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6倍、1.27倍、1.41倍,超过同期经济增长水平。2009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增长76%、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96.8%、社保和就业支出增长13.7%、环保支出增长61%、农民农资综合直补支出增长130%。
三、正视我国政府面临的强劲支出压力
通观世界各国,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面临着支出压力。西方发达国家尽管人均财力高达上万美元,政府支出压力依旧是矛盾的焦点。中国也不例外,综合分析,可以认为我国政
府面临的支出压力纵向上是空前强劲,横向上是“无与伦比”。因此,现应避免两种思想倾向转化为政策依据:一是认为财政支出压力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二是认为政府有足够的财力在短期内解决所有公共产品供给欠账。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具体分析我国的财政支出压力。
政府的支出压力来自体制性和非体制性两方面因素。前者是指制度本身形成的支出要求,如义务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安全制度等;后者是指决定制度运行效果大小的自然条件状况形成的支出要求,比如人口、资源、环境等。转轨时期,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福利水平均不断提高,但这种发展也积累了不少深层次矛盾,且已逐步凸显并造成较大的负面效应。这些矛盾如不解决,不仅经济增长会受阻,社会稳定也成问题。对政府来讲,化解各种深层次矛盾就是要增加支出、调整支出结构。在我国,目前面临着三重势必导致支出扩张的深层次矛盾:
(一)城乡分割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存在城乡不均等问题,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公用事业等公共产品享用水平城市远高于农村。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者势必要求政府大量注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以确保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确立。
(二)高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
高速经济增长是各级政府和公众共同追求的目标,没有高速经济增长,就没有稳定的就业增长和消费增长以及政府收入增长。因此,固定资产投资膨胀总是压不下来。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财政支出扩张来解决。
(三)企业成长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
中国是一个内需扩张较快的围家,同时国内外消费品也需要中国企业低价供应。因此,中国企业的成长很大程度上是靠拼消耗、拼价格来维持的,关键技术和主体设备甚至能源、主体材料都依赖进口。这不是长久之计,但民间无人愿意投入资金去解决,只能依靠政府缓解矛盾。
四、综合性判断和对策建议
全面认识财政收支形势就是把收支两方面综合起来分析问题。必须看到,财政收支的动态对接状况,反映的是执政方针和国家战略与公众意志的平衡程度,体现的是政府可支配物质资源与政府和公众主观愿望的长短期平衡程度。以此为基点,拟可得出以下综合性判断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综合性判断:财政收支失衡将是长期趋势
转轨时期,我国始终存在财政收支矛盾。1998年~2002年赤字不断增加,2002年赤字额达到3149亿,2003年后财政收入高增长掩盖了矛盾,现财政收入达到5.1万亿,仿佛财力宽松了,但必须看到,中央财政仍有2000亿赤字和5.33万亿国债,这反映收支内在矛盾并不小。
(二)政策选择
1.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在财政支出压力强劲的条件下政府可能做出的选择有
两个:一是增税和发债;二是稳步扩张支出。
2.建立财政政策的公共选择机制。构建财政决策公共选择机制需要完善三方面条件: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二是建立规范的财政信息发布系统;三是建立财政决策民意调查制度。
3.进一步理顺政府问的财政关系。进一步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有如下几个问题必须
解决:其一,正确看待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其二,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其三,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为依据完善事权划分。
————————
参考文献:
[1] 孙凤,易丹辉.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J].统计研究,2000,(5):
9-15.[2] 朱国林,范建勇.中国的消费不振与收入分配:理论和数据[J].经济研究,2002,(5):
61-72.[3] 马宇.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与收入分配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2):5-9.[4] 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
济研究,2007,(6):14-26.[5] 陈宗胜.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现状、趋势及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1997,(3):
21-32.[6] 臧旭恒,刘大可.我国消费需求态势分析及政策选择[J].南开经济研
究,1999,(1):21-26.[7] 傅道忠.着力落实以民生为导向的财政政策[期刊论文].理论探索 2009(3).[8] 周天勇.宏观调控:财政政策究竟应当怎样布局和调节[N].中国经济报,2007-0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