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时事评论之马航事件
时事评论之马航事件
内容摘要:新华社发表文章称,马航事件中中国媒体表现“疲软”,背后既有“不知向何处挖”的混乱,又有“挖不到信息”的尴尬,中国媒体的情报搜集和分析能力有待改进,这值得反思。文章称,新闻竞争的表象下是综合国力的较量,马航事件再次凸显中国仍有很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尴尬事实。
前言:每一次重大航空事件的发生,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沉重的灾难。那些失去亲人的人们,那些不知道亲人下落的人们,他们的眼泪,他们落寞的神情,在引起大众关注和关心的同时,更应该引起科学家和航海领域的专家做出思考,这些重大空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样才能让飞机飞行更安全。
正文:3月8日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发表声明,旗下MH370航班于当天凌晨2时40分失去联络。这架原定飞往北京的波音777-200客机,载有239人,其中154个是中国人。有多少亲人从此天各一方了,闻着伤心听者流泪,可想而知,家属的希望、绝望、企盼、悲恸、质疑、愤怒等情绪早已冲出云笑了。在伤痛之余,我们透过马航事件,看到很多问题,比如,中国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守则,中国的核心新技术仍需努力,马航是否存在阴谋,马来政府的责任缺失感等等。
第一,我认为应该反思马航事件报道中的中国舆论场。到目前为止,关于马航MH370失联事件的报道,包括网络和社交媒体在内的中国媒体,与国际媒体相比,在坚持真实客观理性的基本新闻原则方面,是存在差距的。有人说遭遇恐怖袭击,有人说飞机瞬间解体。那么,不管是遭遇恐怖袭击还是飞机瞬间解体,负责方和国家安全组都要做出思考。航班出事对失联乘客家属造成的心理伤害,负责方都要给予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安慰和协助。
如果遭遇恐怖袭击,那么,恐怖分子是如何登机的,两个人用假护照为什么当时没发现,从这可以看出,护照漏洞是全球最大的反恐漏洞。由于假护照制作的技术越来越高科技化,使得护照有时候真假难辨。这就需要国际刑警组织应该联合全球护照机构来弥补这个漏洞。如果飞机是瞬间解体,那么,黑匣子为什么到现在也没有发挥作用?据了解,互联网铺天盖地的今天,黑匣子还是处于无线电时代,找不到黑匣子,就意味着对失事航班的真相无从查起。所以,黑匣子的高科技化,也是这次失事航班对波音公司和航空研究人员的新的要求。在失联后的20天里,不少对马方及不同机构所披露信息的解读,缺乏高度专业的、忠实其语境的翻译为基础,扭曲了本意,放大了来自多方面的未经证实的噪音,追求耸动性,迎合了情绪化传播,对于马方组织权威机构进行数据研判后的正常信息修正,简单地地冠以“自相矛盾”或“刻意隐瞒”的评判,甚至在生死等关键问题上片面地引导、误导公共舆论,没能向公众理性呈现最客观真实的事态进展。
正因为如此,在对事关生命的事态进展进行评判时,一定要以专业性、责任感作为出发点与原则。其实如果熟悉国际社会通行的话语方式及文化价值背景,便能如当时除了中国以外的绝大多数主流国际媒体和其受众一样,理解马方只不过是不愿意在太早的时候,轻易地否认任何生命尚存的可能,是出于审慎、负责,是基于早期搜救和信息分析工作的不明确性,更是出于对家属、对生命的尊重。这种原本严谨的做法,可以在最后悲剧被证实时,不会更深彻地伤害了被重燃起希望的家属。
对于3月24日晚马方确认飞机在南印度洋坠海的时机、依据等的质疑,以及悲情性地呼吁抵制马拉西亚(旅游、经贸合作等)的舆论,主流网络和传统媒体,更多地在迎合民众的情感宣泄甚至民粹民族主义情绪,理性冷静的声音甚微。虽然还没有找到飞机残骸,但基于谨慎分析计算的结果,出于对家属、公众急切关注的理解,必须依据理性与常识,将最终得出的飞机坠海无人幸免的逻辑性结论,尽快公之于众。
对于一些更夸张的阴谋论,一方面,像凤凰网这样的主流网媒,通过其独家视频采访、新闻客户端、新闻评论等组合报道,指出了即使遭遇恐怖主义劫机,政府也有很多方式,包括派遣战斗机挟持、拦截、迫降等手段,而绝无可能在没有重大威胁的情况下,轻易做出击落载有两百多生命的客机的指令。但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上,越耸动的传言、标题,反而借助人际传播的情绪化倾向,得到了迅速广泛的传播。这是未来的传播将持续面临的挑战。
第二,我认为中国还需继续发展核心技术。新闻背后的国力较量,失联客机是马来西亚的,乘客最多的是中国人,而掌握信息最多的看来是美国,海洋、天空、太空,飞机、雷达、卫星,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搜寻中,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层出不穷。虽然中国的科技实力在搜救中也有充分体现:我国调动了21颗卫星参与搜寻,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在事发当天就开展疑似位置遥感监测工作。
当中国发布高分一号卫星在印度洋南部海域观测到新的疑似漂浮物时,在珀斯的中国记者甚至被外媒记者围堵,无法打探消息。3月24日,中国军机在搜索区域发现疑似碎片目标。这事件真正的问题是实力问题——新闻竞争的表象下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失联客机由美国波音公司制造,发动机生产厂商是英国罗罗公司,发送电子脉冲信号的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其主要部件由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提供,而接收信号的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总部位于伦敦。相比享有“匿名消息源”的美英媒体,当中国记者费尽周折联系上的波音公司和罗罗公司,这些公司在面对中国记者的追问却三缄其口。对西方媒体而言,获取这些本国机构的信息,实质上是“本土作战”。
同理,当中国卫星、中国军机有所斩获时,主动权也自然转到中国媒体手上。“危机事件,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一位西雅图航空领域专家告诉新华社记者,“希望这次事件让中国能有个基本判断。”虽然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仍有很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马航370事件再次凸显这个尴尬事实。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必须正视现实、承认差距、密切跟踪、迎头赶上,走自主创新道路,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
知耻而后勇,或许是这一事件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第三,我个人觉得马来西亚对此事件处理欠佳。马航客机从被宣布失联到坠毁在牵动全球人的神经的同时也将马来政府拉入全球瞩目的聚光灯下,充分显现出经济与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合作形成的强大合力,也充分暴露出马来政府在此次事件处理过程中的蹩脚、荒谬与无耻。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如下:
首先,马来家长式的强势政府与不透明的政治体制致使马航事件相关信息的对外纰漏被延缓甚至被封锁。外界始终被动在听马来政府打太极般的措辞,却从未获得信息获取的主动权,马来政府也自始至终拒绝相关讯问。马来政府对马航客机的描述从“失联”到“折返”,从“劫机”到“坠毁”;失联时间从“凌晨2点40分”变为“8点11分”;搜救领域从“越南海域”到“马六甲海峡”最后到“南印度洋”;甚至堂而皇之毫无愧色的“承认信息敏感未全部透露”。马来西亚政府的种种支支吾吾、倒三颠四的说辞令遇难者的家属出离愤怒,也令密切事件的关注事件进展的人们唾弃。
其次,马来西亚政府迫于国内政治压力,为补救形象对马航事件的态度自始至终表现出的沉默、否认与敷衍,耽误了搜救时间,浪费了搜救资源,也给乘客家属带来莫大伤害。马来政府为应对国内反对派的声势需要掩盖劣迹以捍卫执政权力。马航客机的失联和失联后所发生的种种乱象,让执政以来因经济发展迅猛而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的马来政府措手不及妄图掩人耳目掩盖丑陋。但这起事故是一个国际事件,涉及到了14个国家和地区的239名乘客,马来政府的此种做法显然如跳梁小丑,最终在国际政坛中丧失公信,尽失人心。
在网上看到一个调侃的端子,如果马航上面那154人是美国人,马来西亚早就上军事法庭了,如果马航上面那154人是俄罗斯人,马来西亚早就被夷平了。当然,在调侃之余,我们在为
深深失事的人感到遗憾和悲痛之后,我们还要深刻反思中国现在面临的严重挑战,希望以后中国的媒体以后好好改进改进,中国的核心技术再上一层高楼,那样类似马航事件就不会再发生。
总之,在当今世界,我们要从此次马航事件中吸取教训,明确与西方强势媒体的差距所在,在转变思维的同时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大力锻造专业化媒体,提升自身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反应与报道能力,只有这样我们随机应变,更好的处理好各种突发情况!
第二篇:马航事件有感
马航事件之感
马航事件尚未结束,得到的教训却已经不少。我为马航上面的人们祈福。
教训是:现代科学仍然有很大的不足。偌大一个飞机,说不见就不见了,卫星什么的居然拍不到,我利用卫星可以清楚看到我家,这真的讽刺现代科学。
现在是二零一四年三月十六号,距离马航飞机失踪快九天了,奇迹会发生吗?我相信,这世界是有奇迹的。即使是被恐怖分子挟持,只要他们还活着,那么这就是奇迹了,我期待人们归来的那一刻。
如果马航事件是恐怖事件,那么全世界恐怕又要掀起一波反恐怖主义热潮了。但是如果不是恐怖事件,那么机上的人们生存的机会又太小。真是矛盾啊。但是,我还是觉得(www.xiexiebang.com),无论怎么样,人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本来我以为中国还是挺安全的,起码,没有美国的枪击案,没有中东和非洲的混乱,没有欧洲的大游行,没有印度的贫民窟,没有南美洲的湿热落后,没有日本性开放,没有韩国的乱整容。但是,从最近频发的砍人事件,拆迁事件,各种集体事件,我觉得我们国家也不是很太平啊。但是,总体上我们国家还是比较安全的,比较稳定,大家都安居乐业。不过如果想逃离中国的话,就赶紧赚钱去加拿大吧,过上老人退休后的生活,安逸而颓废。
我希望马航事件能有个好的结束,祈祷,希望世界和平。
第三篇:时事评论-幼儿园事件
时事评论:为什么悲剧一再发生在民办幼儿园
我要说的是上周发生的甘肃庆阳校车事故所引发的一些感想,11月16日,作为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民办幼儿园校车使用的改装面包车,搭载幼儿及教师64人,在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前,与向西行驶的自卸货车迎面相撞,造成交通事故,至今天为止死亡累计人数达到21人。而在这之前我也看到过一则关于民办幼儿园校车事故的新闻,所以就又去查了一下,发现类似的惨剧居然还不少。
2011年9月13日早上7点多,荆州市两名年龄不到4岁的幼儿,被校车接到幼儿园门口后,被遗忘在校车上。由于当日气温高达31℃。所以当司机打开车门发现两名幼儿的时候,她们早已停止了呼吸。
2011年8月29日,海南三亚一名3岁男童因睡着而被遗忘在校车内9小时,被发现时该男童已死亡。
2011年8月2日,安徽安庆3岁女童被遗忘在幼儿园校车内8个多小时最终死亡。这些事故有一些共同点,比如校车所系幼儿园都是民办幼儿园,再则都是跟他们的校车有关,而每次发生事故之后,当地教育部门都会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力度,加强“黑园黑车”整治力度,号召家长不要送孩子到不合格的学校和幼儿园就读。然而,在整治之余,却没有一个政府部门提及将对民办幼儿园加大投入,只依靠行政监管,要真正改善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无异于缘木求鱼。
那么为什么这类悲剧一再地发生在民办幼儿园?为什么民办幼儿园的条件那么简陋且时有事故发生,家长们仍敢将自己的孩子送进这样的幼儿园就读呢?《南方周末》曾做过相关调查:至2010年,荆州市中心城区有幼儿园156 所,其中公立幼儿园仅8 所,民办148 所。所以尽管公办幼儿园是家长心目中让孩子获得更好学前教育的首选,但是,公办幼儿园的容纳能力毕竟有限,多数家长只能选择民办幼儿园。而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幼儿园收费情况所做的调查显示,各地的家长们普遍青睐的都是优质的公立幼儿园。但公立幼儿园普遍要价不菲,入读门槛很高:公立幼儿园每个月的费用并不贵,多数是几百到1000左右,但是入园时却需要天价赞助费,从几千到几万不等,最高的可达10万元。有的公立幼儿园还需要“关系”,有钱也未必能进。
公立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除了师资、办学理念等区别外,最主要的内在差距就在于财政是否对此进行补贴:由于幼儿教育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政府对民办幼儿园投入的公共经费几乎为0,有限的经费几乎都集中在建设公立示范幼儿园。而事实上这些财政拨款的去向,在实质上影响了在两家不同幼儿园上学的孩子不同的命运。
所以我觉得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得再次发生,政府应该制定相应地政策,主动去改善民办幼儿园的办学环境。希望我们以后不用担心自己孩子受到这样的危险。
第四篇:马航事件公关案例分析
马航事件公关案例分析
一、事件概况
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与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的,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该飞机本应于北京时间2014年3月8日6:30抵达北京,马来西亚当地时间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马航已经启动救援和联络机制寻找该飞机。失去联络的客机上载有227名乘客(包括两名婴儿)和12名机组人员。其中有154名中国人(其中中国大陆153人,其中成人152人,和1名1岁婴儿,中国台湾1人)。失去联络的原因正在调查之中。2014年3月24日晚10点,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吉隆坡宣布,马航失联航班MH370在南印度洋坠毁,机上无一人生还。
二、马航的公关分析
马航在航联失联五小时后发出第一份声明,确定MH370航班失联。3月11号,马航公布MH370上的239名乘客的名单和实际乘机人数,这239名乘客来自中国美国马来西亚等14个国家。
3月15日马来西亚召开新闻发布会,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表示,失联航班可能在一个或两个走廊型地区之间,一个是飞向泰国北部的航道,一个是南印度洋航道。
针对这一事件,马航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危机公关,包括请专门的公关公司来做危机公共。虽然马航对MH370失联这一事件的公共做的中规中矩,但确掩盖不了它危机公关的失败。毕竟公关效果不是依靠所做的事是否符合公关的步骤来衡量,而是要解决问题,解决品牌的危机,这是公关所需要达到的目的。马航公关失败的几大因素:
1、没能及时公布飞机失事事实。关于飞机失踪的消息在3月8日早晨就被媒体广泛报道,传的沸沸扬扬,在焦急中等待的人们这时候最希望得到来自马航的官方报导。而马航却没有在第一时间迅速对此做出回应,直等到下午才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此事做出说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危机公关的“黄金四小时”已经远远缩短了,而马航分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其次,航空公司对飞机上的乘客的基本信息应该是很清楚的,而马航却迟迟没有对飞机上的乘客信息进行公布,[键入文字]
直到3月11号,马航才正式公布乘客的名单和国籍,这对于等待中的家人来说无疑是最煎熬的祷告了。马航对事件的反应如此的迟钝,如此的慢,必然激化受害者家人以及消费者的强烈不满,这注定使马航作为亚洲优秀的航空公司的形象一落千丈。
2、对马航失事客机搜救力度不够。8日下午召开的发布会上,马航方面只用短短5分钟就草草了事,更像是被形势所迫不得不做,然而又没有意愿去做的态度。而且对于这种大事件竟然没有高级领导的出席,更表现出对此事件的轻浮态度和态度的恶劣。实在难以看出马航对此事故的关心,反而是一种无所谓的轻视态度,怎能让广大民众信服,怎能让广大消费者对马航还抱有好感。
3、没有及时通过媒体报道马航失事飞机的原因。马航没有对媒体提供及时的真实的信息导致媒体只能根据非官方的渠道获取信息,这必然会导致信息的失真,而这对于马航是完全没有好处的。这只会显示出马航的办事效率低、办事能力差,品牌形象也就荡然无存了。
危机公共关系处理要遵循速度第一原则,面对危机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作出回应;承担责任原则,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责任首先要有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至少表现出对危机事件诚恳的态度;权威证实原则,权威有关部门要利用自己的威信,做出正确的信息披露。真诚沟通原则,危机发生后要积极与危机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协商解决问题;系统运行原则,各相关部门要协同努力,共同处理危机事件。
第五篇:关于马航失联事件的感想
关于马航失联事件的感想
2014年3月8日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发表声明,旗下MH370航班于当天凌晨2时40分失去联络。这架原定飞往北京的波音777-200客机,载有239人,其中154个是中国人。有多少亲人从此天各一方了,闻着伤心听者流泪,可想而知,家属的希望、绝望、企盼、悲恸、质疑、愤怒等情绪早已冲出云笑了。在伤痛之余,我们透过马航事件,看到很多问题,比如,中国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守则,中国的核心新技术仍需努力,马航是否存在阴谋,马来政府的责任缺失感等等。
第一,我认为应该反思马航事件报道中的中国舆论场。到目前为止,关于马航MH370失联事件的报道,包括网络和社交媒体在内的中国媒体,与国际媒体相比,在坚持真实客观理性的基本新闻原则方面,是存在差距的。在过去近20天里,不少对马方及不同机构所披露信息的解读,缺乏高度专业的、忠实其语境的翻译为基础,扭曲了本意,放大了来自多方面的未经证实的噪音,追求耸动性,迎合了情绪化传播,对于马方组织权威机构进行数据研判后的正常信息修正,简单地地冠以“自相矛盾”或“刻意隐瞒”的评判,甚至在生死等关键问题上片面地引导、误导公共舆论,没能向公众理性呈现最客观真实的事态进展。
正因为如此,在对事关生命的事态进展进行评判时,一定要以专业性、责任感作为出发点与原则。其实如果熟悉国际社会通行的话语方式及文化价值背景,便能如当时除了中国以外的绝大多数主流国际媒体和其受众一样,理解马方只不过是不愿意在太早的时候,轻易地否认任何生命尚存的可能,是出于审慎、负责,是基于早期搜救和信息分析工作的不明确性,更是出于对家属、对生命的尊重。这种原本严谨的做法,可以在最后悲剧被证实时,不会更深彻地伤害了被重燃起希望的家属。
对于24日晚马方确认飞机在南印度洋坠海的时机、依据等的质疑,以及悲情性地呼吁抵制马拉西亚(旅游、经贸合作等)的舆论,主流网络和传统媒体,更多地在迎合民众的情感宣泄甚至民粹民族主义情绪,理性冷静的声音甚微。虽然还没有找到飞机残骸,但基于谨慎分析计算的结果,出于对家属、公众急切关注的理解,必须依据理性与常识,将最终得出的飞机坠海无人幸免的逻辑性结论,尽快公之于众。
对于一些更夸张的阴谋论,一方面,像凤凰网这样的主流网媒,通过其独家视频采访、新闻客户端、新闻评论等组合报道,指出了即使遭遇恐怖主义劫机,政府也有很多方式,包括派遣战斗机挟持、拦截、迫降等手段,而绝无可能在没有重大威胁的情况下,轻易做出击落载有两百多生命的客机的指令。但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上,越耸动的传言、标题,反而借助人际传播的情绪化倾向,得到了迅速广泛的传播。这是未来的传播将持续面临的挑战。
第二,我认为中国还需继续发展核心技术。新闻背后的国力较量,失联客机是马来西亚的,乘客最多的是中国人,而掌握信息最多的看来是美国,海洋、天空、太空,飞机、雷达、卫星,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搜寻中,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层出不穷。虽然中国的科技实力在搜救中也有充分体现:我国调动了21颗卫星参与搜寻,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在事发当天就开展疑似位置遥感监测工作。
当中国发布高分一号卫星在印度洋南部海域观测到新的疑似漂浮物时,在珀斯的中国记者甚至被外媒记者围堵,打探消息。3月24日,中国军机在搜索区域发现疑似碎片目标。这事件真正的问题是实力问题--新闻竞争的表象下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失联客机由美国波音公司制造,发动机生产厂商是英国罗罗公司,发送电子脉冲信号的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其主要部件由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提供,而接收信号的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总部位于伦敦。相比享有“匿名消息源”的美英媒体,当中国记者费尽周折联系上的波音公司和罗罗公司,这些公司在面对中国记者的追问却三缄其口。对西方媒体而言,获取这些本国机构的信息,实质上是“本土作战”。同理,当中国卫星、中国军机有所斩获时,主动权也自然转到中国媒体手上。“危机事件,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一位西雅图航空领域专家告诉新华社记者,“希望这次事件让中国能有个基本判断。”虽然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仍有很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马航370事件再次凸显这个尴尬事实。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必须正视现实、承认差距、密切跟踪、迎头赶上,走自主创新道路,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
知耻而后勇,或许是这一事件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第三,我个人觉得马来西亚对此事件处理欠佳。马航客机从被宣布失联到坠毁在牵动全球人的神经的同时也将马来政府拉入全球瞩目的聚光灯下,充分显现出经济与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合作形成的强大合力,也充分暴露出马来政府在此次事件处理过程中的蹩脚、荒谬与无耻。
为什么这么说,理由如下: 首先,马来家长式的强势政府与不透明的政治体制致使马航事件相关信息的对外纰漏被延缓甚至被封锁。外界始终被动在听马来政府打太极般的措辞,却从未获得信息获取的主动权,马来政府也自始至终拒绝相关讯问。马来政府对马航客机的描述从“失联”到“折返”,从“劫机”到“坠毁”;失联时间从“凌晨2点40分”变为“8点11分”;搜救领域从“越南海域”到“马六甲海峡”最后到“南印度洋”;甚至堂而皇之毫无愧色的“承认信息敏感未全部透露”。马来西亚政府的种种支支吾吾、倒三颠四的说辞令遇难者的家属出离愤怒,也令密切事件的关注事件进展的人们唾弃。
其次,马来西亚政府迫于国内政治压力,为补救形象对马航事件的态度自始至终表现出的沉默、否认与敷衍,耽误了搜救时间,浪费了搜救资源,也给乘客家属带来莫大伤害。马来政府为应对国内反对派的声势需要掩盖劣迹以捍卫执政权力。马航客机的失联和失联后所发生的种种乱象,让执政以来因经济发展迅猛而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的马来政府措手不及妄图掩人耳目掩盖丑陋。但这起事故是一个国际事件,涉及到了14个国家和地区的239名乘客,马来政府的此种做法显然如跳梁小丑,最终在国际政坛中丧失公信,尽失人心。在网上看到一个调侃的端子,如果马航上面那154人是美国人,马来西亚早就上军事法庭了,如果马航上面那154人是俄罗斯人,马来西亚早就被夷平了。
当然,在调侃之余,我们在为深深失事的人感到遗憾和悲痛之后,我们还要深刻反思中国现在面临的严重挑战,希望以后中国的媒体以后好好改进改进,中国的核心技术再上一层高楼,那样类似马航事件就不会再发生。
总之,在当今世界,我们要从此次马航事件中吸取教训,明确与西方强势媒体的差距所在,在转变思维的同时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大力锻造专业化媒体,提升自身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反应与报道能力,只有这样我们随机应变,更好的处理好各种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