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永生难忘的中国之行
“我认为,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青年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先驱,正因为有了他们,今日中国才能够以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震惊全世界。”
我一生中曾有幸访问过80多个国家,其中,中国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至今难忘。
1955年9月20日-11月2日,我随同前苏联共青团代表团访问中国,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异国旅程。东方古语“山水相依”,非常适合描述50年代的中苏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前苏联在当时并肩携手,加深发展,友好往来。
此行的目的是出席第一届中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会前会后,世界上两个最大的青年组织——我们所代表的前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交流了工作经验。此外,我们还兴致勃勃地到中国各地参观考查,多次与中国朋友会面,近距离了解兄弟国家的习俗、传统和古老的文化。前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由炼钢工人、石油工人、建筑工人、纺织工、矿工、车工、火车司机代表,以及共青团各级干部组成——从团中央书记到基层团支书。当时我担任阿塞拜疆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书记,从巴库来到北京。
我们走遍了中国各大城市,从美丽的海滨之城大连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当然,还攀登了在月球上可以看到的唯一人工建筑——长城,浏览了各地博物馆所展出的奇妙历史文物,赞叹中国文化之精深博大。
在中国,和青年朋友、著名人士、国家领导人的见面尤其令人激动,每一次见面都能感受到他们对我国的尊重和真诚友情。我们有幸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陈云,邓小平,胡耀邦,伍修权等领导人的接见,与郭沫若、齐白石等著名人士会面,齐白石还送给我一本自己的画册,我作为珍贵礼物一直珍藏。
在第一届中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我聆听代表们发言时,深为中国青年的革命热情所感染,为他们力争成为建设新生活先锋队的远大志向所折服。我认为,那一代青年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先驱,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先驱,今日中国才能够以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震惊全世界。
我来中国访问的时候,正值中国人民在卓有成效地实施国家历史上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的重点任务是发展重工业,打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在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过程中,一亿两千万的中国青年担负起重要任务。中国小伙子和姑娘们热火朝天,齐声高呼:“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
到北京参会的有来自三十二个民族的1500多名青年。其中有抚顺的矿工、新疆的牧羊人、上海和广州的纺织女工、人民解放军战士、作家、演员等等。他们都是中国年轻一代的杰出代表,是中国青年学习的榜样。
开会期间,我认真做了各位代表发言和领导人讲话的现场笔记,至今在家珍藏,现在把一些片断摘录下来,供大家分享。
鞍山第七钢铁厂自动化高炉技工王洪申(音译)在发言中讲到:一年半内他的班组超额炼出近两万吨钢铁,节省焦炭九千吨。他说:“我们明白,多炼出一吨钢铁,就是促进我国早一日实现工业化。”
地质勘探队工作人员温思怀(音译)讲述了他们克服严重缺水等无数困难,在戈壁滩上的荒漠中成功发现油田的故事。他还讲出令我特别感动的一句话:“我们想把柴达木盆地变成„中国的巴库‟。”
青年农民王宝京(音译)听到党宣传集体劳动的益处后,立即提出在自己村子里组织互助小组的倡议。村民们都说他疯了。王宝京不顾各种非议,在农技站的帮助下,带领同伴们采用先进的播种方法,获得了该地区从未有过的玉米、小麦大丰收。于是,很多农民纷纷加入到互助小组,村里很快就成立了生产合作社。
参加过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的解放军战士卫长成(音译)和鱼雷艇指挥员尤浩苏(音译)向大会介绍了自己立下的战功。
有好几位代表谈到创新问题:十八岁的天津话务员周红(音译)对接通国际电话业务进行了技术革新;工人食堂厨师王福云(音译)努力改进厨艺,丰富工人的菜品;云南省的邮递员不怕艰辛,把邮件送到遥远的山村;年轻的北京人吴德元(音译)不但善长印章篆刻,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揭发了281个反革命分子。
在会上发言的共有120多名代表,还有部委领导和国家领导人。讲话的内容虽然各有所侧重,但所有的发言人都异口同声地夸赞、强调了中国青年的优秀品质——勤奋好学、热情洋溢、富有革命精神。毛泽东的指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成为中国年轻一代的座右铭。
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胡克实、罗毅的陪同下,我们代表团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走遍了中国各地,到处看到新建筑、新工地,新建的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剧院非常引人瞩目,使我们感受到新生活的气息。
我们和中国青年的见面、联欢是激动人心的,人人都想要和苏联朋友们握手,让苏联朋友亲笔写上几句话。有一位参加过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的战斗英雄当场把政府颁发的勋章转送给我。所有人都会唱《莫斯科-北京》这首歌,还有其他许多前苏联歌曲。不久前,我非常高兴地得知,俄罗斯歌曲至今仍在中国十分流行,我国青年所喜爱的作曲家帕赫穆托娃的歌曲也特别受欢迎。
当年我们所到之处均发现人们对苏联共青团的工作和前苏联青年的生活抱有真诚的兴趣,希望吸取有益的经验,并尽快付诸实践。有一个例子使我深有感触:
我们代表团的成员中有一位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炼钢厂先进工人尤里·科列斯尼科夫。我们访问鞍钢时,厂领导特地请他现场传授先进的炼钢方法,尤里欣然答应了。他走到炼钢炉旁,独立进行操作。此时,在炉边聚集了许多中国工人和技术人员,他们目不转睛地仔细观察尤里的每一个动作,不停地做笔记。这次尤里打破了自己的炼钢记录,把冶炼时间又缩短了近一个小时。但是,接着便发生了一件使我们惊讶万分的事情: 中国的炼钢工人迅速掌握了尤里的方法,第二天就打破他的记录,把冶炼时间再缩短了10分钟。有太多的事情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周年大型庆祝活动,披上五颜六色节日盛装的天安门广场,阅兵式,群众游行,数小时的烟火晚会……
中国领导人接见我们代表团更使我永生难忘。届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的邓小平亲自向我们谈到了政治生活革新问题,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年轻一代的教育工作。负责经济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在谈话中强调了改革的必要性。现在我们看到,中国的改革成功推进,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有成效、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总书记胡耀邦颇具魅力的形象也深深嵌入我的记忆中。
在这里我还特意想感谢全程陪同、担任翻译的徐葵、王志石(音译)和刘祖春(音译)等三位同志。他们日夜操劳,睡得比我们晚,起得比我们早,保证了我们行程顺利进行。
我们带着对中国朋友们的深情厚谊离开北京。他们的乐观、勤奋、谦逊、热忱、对社会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深深感动了我们。几年之后,我将这次出访的印象整理成文章,由《中国青年报》于1960年4月22日发表。
1955年的访问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连。岁月似箭,转眼几十年,无限的思念使我一直保有故地重游的愿望。我真想亲眼看看今日中国难以想象的巨变!
作者——阿卜杜尔·拉赫曼·哈里洛维奇·维吉洛夫 是资深外交家、社会活动家,1959年-1970年担任前苏联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书记,此后转到前苏联外交部,曾任驻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特派全权大使。苏联解体前是阿塞拜疆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第二篇:阅兵观后感,永生难忘(模版)
阅兵观后感,永生难忘
XX年10月1日早晨5点,我便蹦起了床,已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洗漱完毕后,就忐忑不安地坐在沙发上等待着——阅兵仪式!当时才6点,我坐立不安地度过了最难熬的4小时后,阅兵开始了!
"挞挞挞”脚步声整齐得吓人,好像只有一个人在走路;步伐整齐划一,一眼就看得出,是经过了三番五次的训练的;手臂威武的甩动着,脚直直的,英姿飒爽......一段时间后,队伍终于停下了,升旗杆前,两位战士笔直的站立着,还有一位拿着红旗。“当——当当当,当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全场一片肃静,人们都充满景仰的望着红旗,骄傲的仰着头。伴随着“当——”的一声,《义勇军进行曲》结束了。
胡锦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重的诉说着中国的目标,中国的骄傲,中国的改革。那庄严的宣誓,宣告,给予了人们最最重要的希望!阵阵欢呼传遍大江南北,所有的希望积聚到一点——阅兵!
一片静寂后,一阵欢呼后,胡锦涛主席走下天安门城楼,登上黑色的、插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的检阅车,开始新中国六十周年庆典的焦点时刻——阅兵。
检阅车缓缓驶向了长安街,人们的心也随之缓缓移动着。念新中国成立60华诞的国庆庆典的阅兵总指挥房峰辉庄重严肃而又骄傲的向着胡锦涛主席报告:“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您检阅!”胡锦涛主席顿了顿后,一声令下:“开始!”
检阅车以缓慢的速度往前行驶着。“同志们好!”“为人民服务!”“同志们辛苦了!”句句响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震撼着我的心灵。这是多么激动的时刻啊!国庆阅兵正式开始,60华诞之际的欢庆也迎来了它的起点。慢慢的,渐渐地,检阅车已经在我们的不知不觉中到达了天安门楼下,阅兵,结束!
但来自士兵们的表演才刚刚开始罢了!方阵逐步前进。走在最前方的就是海、陆、空三军的仪仗队了,一共有156人参加呢!跟在仪仗队后面的是陆兵的学员,他们是来自机械化步兵学院的,352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骄傲的笑容。陆兵学员的身后自然就是陆兵的正式战士了,同样是整齐的352人,但那眼神却坚毅得多了!陆军特种兵方队正式亮相,更加先进的武器,让他们的攻击力大大提升。此时,海军的学员们也登场了,洁白的水兵服,让人们无比遐想。海军的出场更是绚丽,同样是白色的水兵服,却形成了朵朵凶猛的浪花。海军陆战队的出现让我惊异不已,他们穿的竟不是白色水兵服,而是海军迷彩服!空军的学员们紧随其后,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身穿一身飞行服。而空军空降兵方队就穿得不一样了,一身迷彩服,老练的很......阅兵式啊!阅兵式!你彰显了我国的国力,增强了人民的信心,也让外国了解了中国的强大,而不是60年前的那个小国了!也许我永远也看不懂战士们拿得是什么抢,经过了多少生死考验,从骨头堆爬出来的经历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正常。但我们会守候,等待着更加强大的中国,同时,也会努力,努力让中国这个中等的国家跻身成为世界大国!
第三篇:那一刻,我永生难忘
那一刻,我永生难忘
吴 限
成长像一条小舟,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一路上,有酸有甜,有笑有泪,有奋斗的激情,也有由衷的感动。那一刻,发生的那件事,让我一生都难以忘怀。
时间回到了我们三年级的运动会那天,已是深秋,温暖的阳光照在操场上,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又将开始了,我激动地坐在座位上,因为今天我将代表班上参加三项比赛。我沉浸在这激动地气氛之中,不一会儿,我要准备到跑道上去一展雄风。
检录完毕,我们就到了跑道上,看到跃跃欲试的对手,不免有些紧张,心中犹如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砰”,一声枪响,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突然,我想到这是四百米,怎么能用冲刺的速度跑?就在分心的一瞬间,我被鞋带绊了一下,重重地摔倒在跑道上。
倒在地上的我伤口一阵钻心的痛,但我对自己说:“这是班级的荣耀,我不能输了志气!”便立即爬起来,一瘸一拐地往终点奔去,刚一到终点,我立即倒了下去,同学们一起围了上来,两个同学架着我到了医务室。我躺在观察床上痛苦不堪,伤口在不停地往外渗着血,这时,医生拿出了一支注射器吸了一点药,可能是破伤风吧,还有一瓶消毒剂走了过来。
医生拿着消毒剂对着我脚上喷,“啊!”我尖叫起来,太痛了!老师和同学们都推开门冲了进来,围在床边,我的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伤口上像有一群群蚂蚁在爬,一大片都是红的,夹杂着操场上的沙粒。
我的耳边响着老师的安慰及同学们的声声问候,有一些同学们在医务室里走来走去帮忙,就连我曾经最不喜欢的班上的淘气鬼也在协助医生处理伤口。秋风肆无忌惮地吹着,每一阵风都让我的腿疼痛,但我的心却温暖无比,脸上的泪痕早已干了,我也不再呻吟了,我被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友谊深深感动了,这件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成长何尝不是这样?一步一步,有人牵着你的手,有的事像浮萍一样飘在面上,而这件事却牢牢扎根在我的心里。这一天这一刻发生的这件事,我永生难忘!
第四篇:难忘的华东师大之行
行走在幸福的路上
——我在华东师大的初次体验
秦渠中学
方伟
2015年初夏,我有幸参加了吴忠市教育局组织的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吴忠市中小学名师培养高级研修班”。在何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安全顺利地到达了华东师范大学。
在安顿好食宿、简单的开班典礼之后,我们就开始了紧张忙碌的研修学习。十天的培训,转眼就结束了。培训,对于我这个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教师来说已不陌生,尤其是近些年教师的培训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网络培训也有集中研修。每一次培训都让我受益匪浅。但这次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培训对我来说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我工作生活中难以忘怀的初次体验。
本次培训有两部分组成——专题讲座和教学实践。
根据培训计划,六位教授从一线教师的工作实际出发,以不同的主题用具体的案例,给我们做了轻松愉快、生动实用的专题讲座同时我们还亲身体验了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长征中学及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聆听了他们的办学理念,了解了他们的工作方法,目睹了他们的教学成果,感受了他们的教师追求。
令人心潮澎湃的专题讲座
第一位给我们做讲座的是赵其坤教授。他丰富的人生阅历让我们钦佩。1976年做了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恢复高考制度之后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上海市卢湾区教育学院院长;
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研究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担任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上海市美术特级教师、华东师大特聘教授、上海市美术名师基地主持人、上海市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
赵教授出身于军人家庭,挺拔的身板,豪迈的语言,举手投足之间无不体现出军人风范。他四岁练书法,八岁学射击、随父亲去山林打猎、畅游长江。十七岁做了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用他的话说是稀里糊涂的做了教师。但他的技能让他这个十七岁的小伙子拥有了他人所不及的人格魅力,他的学生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教师这个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他不断学习,善于归纳勤于总结,把点点滴滴的工作感受记录下来形成了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教育思想、严谨的治学方法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从自己的实践出发,他道出了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有高一级的培养目标的道理。如,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大国情怀、人文情怀,要让学生知道中国在哪里?在屈原的离骚中,在唐诗宋词中,在文天祥的正气中,在四大名著中…它们承载着中国的民族文化,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培养现代化的公民…历史老师要用真实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向学生播撒爱国的种子、信仰的种子、阳光的种子是教师永久的责任。老师们都说听赵教授的讲座,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他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中不忘传递正能量。他的许多教学格言更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经验可以让人成熟,但并不能导致优秀。经验可以自己总结,可以传授而创造就要靠自己。
优秀,就是要创造性地工作。
学习本学科以外的知识来化解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优化自己的工作效果。
教学创新,从不满开始——斗士之思。我的教学应该带给学生什么?——智者之思。聪明在于发散,成功在于聚焦——创者之思。跳出自己看自己,才会看到真实的自己——明者之思。教师的人文素养:科学的态度、人道的精神、艺术的情怀、生活的乐趣。
胡东芳教授的专题是《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科研实用策略》。胡教授的讲座对于教师来说就是雪中送炭。因为他为我们解决了当前教师教科研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怎样撰写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怎样撰写教学论文。
胡教授,一位充满智慧、拥有热情的教师,他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他能把枯燥的东西始终穿插于有趣的叙述当中,这些叙述都与他的亲身经历有关,乍一听去貌似与他的讲座内容毫无关系,但实际上他是用我们感兴趣的生活实例让他的讲座生动有趣。而且能做到讲解与板书相结合。讲解时语言流畅、激情昂扬、酣畅淋漓;板书时文字优美、要点清晰、一目了然。与众不同的是他的讲座没有停顿、没有间歇。听课的我们忘记了喝水、顾不上出去方便取而代之的是整个教室不时地听到我们爽快的笑声、爆发出我们热烈的掌声。胡教授的讲座让我亲眼目睹了“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深刻体悟了这八个
字背后的孜孜不倦、勤学苦练。
我整理了听课笔记之后,想把胡教授的讲座精华与大家分享:
一、了解困惑:正视学校教科研常见的四个问题
1.为什么我总找不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2.怎样理解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科研的新特点?
3.为什么我写的论文老是被专家以为是经验总结报告?怎样才能写出所谓的论文来?
4.学校教科研有什么捷径可走?发表文章有无秘诀可言?
二、抓住关键,体悟学校教科研的关键句
1.研究需要横切苹果,研究需要辨别真伪问题。
2.研究初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研究开展: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研究结果:将复杂的问题系统化 3.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4.研究需要“胡说”、“八道”。“胡说”是引经据典,“八道”是自圆其说
5.强调行动研究、突出校本研究
三、巧练内功:把握初搞研究的五大秘诀
1.学会“骄傲”谦虚需要资本,骄傲需要勇气和智慧。2.学会“抄”。“抄”的基本公式:“抄 ”等于模仿。
“抄”的基本原则:抄框架就不要抄内容,抄内容就不要抄框架。
3.学会为“我”所用。
4.学会小题大做 5,。学会创新
四、苦练外功:运用论文写作与发表的五大秘诀 1.刺激编辑的眼神经 2.读透编辑的“心” 3.减少编辑的“麻烦” 4.投编辑所好
5.坦陈文章的研究层次
五、追求成功:实践TRY哲学 TRY等于尝试 TRY等于努力
TRY哲学等于尝试加努力等于成功
是啊,凡事都应该去尝试,尝试有可能不成功,但不尝试永远不会成功。…
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实践
除了感悟专题讲座带给我们的启示之外,我们还参观了三所学校。通过耳闻目睹他们的日常教学工作感受了上海市中小学教育的先进性和国际化。
上海市进才中学,建校于2001年,是一所年轻初级中学。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国际化的办学措施让这所年轻的初级中学一跃成为上海市重点中学之一。
这里有标准的足球场、室内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场地,有极具吸引力的学生交响乐队。学生们在学习之余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才艺技能。让我们耳目一新的是,他们提出教育要与世界接轨的口号,并形成了持之以恒的工作制度。他们与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国家建立了结对子工程。每年的一月,进才中学的学生可以申请到这些国家兄弟学校去,四月这些国家的学生再到进才中学来。交流学习的学生分别住在对方的家里,衣食住行由各自的家庭负责。双方的学校只提供自己国家学生的机票费用。学生是对这样的活动乐此不彼。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他们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也帮助异国的学生学习了汉语,了解了双方国家的文化、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视野,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学生们用文字抒发了他们跨国之行的所见所闻,用美术作品展现了他们穿越国界的愉快心情……
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这个学校在二战时期曾是犹太人的避难所,“务本女塾”是她的前身。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沁人心脾的场面:欧式风格的建筑、和蔼可亲的校长、高端学历的老师、活泼可爱的学生、色彩丰富的教室、独具匠心的教学活动、终身受益的校本研修……
据陈瑾校长介绍,他们除了教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外,还为孩子们安排了别具一格的学习活动,如,开学初,学校发给每个小朋友一盆花,要求他们一直养到小学毕业,比一比看谁的花长得好。目的是培养孩子们持之以恒的责任心;每周孩子们有机会做饼干、做手工制作。
做好了之后启发孩子们把劳动成果与老师、后勤工作人员分享,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感恩之情;针对于独生子女、富家子弟的现象,陈校长还主张开设了钉纽扣、做针线的校本课程。当孩子们掌握了针线活的技能之后,要求孩子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自己喜欢的布料作品。对优秀的作品给以奖励。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除了做好教学工作,陈校长不忘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终生学习,为老师们联系国外的学校送老师去学习,请华东师大的教授做讲座。在他们学校一次性研究生学历的老师有六人,本科学历的达到百分之九十二左右。她本人更是率先垂范,成立校长研修班,她先后培养了几十名优秀的校长,同时自己又是华东师大的特聘教授。
参加本次培训,我的感触颇深,和他们比我感到自惭形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时时处处鞭挞自己,认真尝试,不断实践,朝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方向迈进。
第五篇:难忘的毕节之行
难忘的毕节之行
七(3)班陈梦
8月30日这天,爸爸一早就对我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我到你们去毕节游玩。”天啊,我没听错吧!我就要到魂牵梦萦的毕节了。平时总听别人说:“毕节是一个很美的城市。”我早就对他充满了向往,今天我一定要去瞧瞧,看个够。
这该死的天气,像是在跟我作对似的。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没带雨伞的我们只好狼狈地站在十字路口等车。我注视着远方,希望公交车能早些来。等啊等,终于把公交车盼来了。我和爸爸上了车,车上非常拥挤,除了售票员阿姨和一位老爷爷两人,其余都是学生及年轻人。大家都早说说笑笑的,由于座位坐满了,我只好在一位哥哥的座位前站着。汽车继续向前行驶,过了不久,上来了一位抱孩子的阿姨,孩子大概是饿了吧,一直哭着闹着,阿姨汗水都弄出来了。售票员阿姨见了,忙说:“谁能给这位嫂子让个座,好让她喂小孩。”但一切都像没有发生一样,车上依旧传来说笑声,却没有谁站起来。我瞥了一下我身旁的这个大哥哥,他若无其事,坦然的坐着。和旁边那位聊得正欢呢。“来,坐我这儿。”一个苍老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此时听起来却格外清脆。我转头一看,那老爷爷已经起身站起来了,抱孩子的阿姨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因为怀中个小宝宝哭得太厉害了。“谢谢您啊,老大爷,您这么大年纪还给我让座,真不好意思啊。“阿姨满怀歉意的说。老爷爷微笑着说:“不要多说,喂孩子要紧。”
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心里气愤极了:“车上的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你们真的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让座,而无动于衷吗?”想到这,去城里玩的兴趣一扫而光,内心满是怨愤。
终于,我身边的这位大哥哥下车了,我赶紧扶老爷爷,对老爷爷说:“爷爷,坐这儿。”爷爷笑了,他说:“小朋友,你真懂事。”“爷爷说的哪里话,身为少先队员,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连这一点都做不好,那还配少先队员吗?”我的一番话,让在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羞的面红耳赤,一个个都低下了头。
车继续向前行驶,望着窗外的美景,我有一下快乐起来。终于到了毕节,我把老爷爷扶下了车,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笑了、、、、、、此时,雨依旧在下,可我的心里暖暖的,走在毕节的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我心里甜甜的。这次毕节之行,真让我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