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中国人 读后有感

时间:2019-05-12 01:3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个中国人 读后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个中国人 读后有感》。

第一篇:四个中国人 读后有感

《四个中国人》读后有感

放年假之前在平湖的图书馆转了转,为自己这么长的假期准备一些精神食量,原只是随意转转,不曾想真有收获。在新书推荐区里看到一本《四个中国人》,我毫不犹豫的拿起来品评。

最开始被吸引的是它的书籍的装帧,四人头像镂空的效果放在简约风格的封面的左边,占了将近一半的位置,内部彩页通过镂空部分显现出来,使人物看起来在饱含沧桑的同时,又体现其出艺术的精致特色。除了空白部分外,封面的右上角用纤细的细宋体写上了书名“四个中国人”五个大字,其余如作者、出版单位等,均是用极小的字加以点缀了一下。这种简约中不乏精致的整体感觉,一下就把我锁定了。

我最初的想像是,作者可能关注的是江河倒流、天地变色、叱咤风云、伟人英雄,我一开始也以为他会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中,选出四位极具代表性人人物进行详细说明。然而,正如书中的序言所说的“一谈到中国人,我们通常想到的符号是老子、庄子、秦皇汉武、蔡伦张衡、李白杜甫。作者们在这里给我们展示的不是符号化的中国人,而是用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中那样的笔触呈现的四个具象的、有血有肉的、凝练一方水土的普通中国人。”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所有读者读出乡土、读出民俗、读出社会、读出人心。

除夕之前,我就将这本书全部看完了,仅利用两个夜晚的功夫,我就读完一本200多页的书,这可真是第一次,作者叙述的流畅与连续性自不用说,其中更为关键的是四位主人公自身的精彩,这更是吸引我的原因,仅前言的一段话就已将我抓住,让我很难释手,不信你也看看:

今天,“中国人”,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名字!

网络上的中国人光怪陆离。

电视上的中国人不食人间烟火。

生活中的中国人,要么经常按着汽车喇叭从你身边呼啸而过,不管你是否怀孕,是否有心脏病;要么在地铁里漠然或假装玩着手机,全然不顾身边抱着孩子的女人和白发苍苍的老人。中国人怎么了?

……

全书以四种名间艺术为经脉,以四个当代传承者为主线,用亲情、友情、师徒情等线条牵引出其周边的人与物,勾勒出

了一个当代城市繁华以外的世界,这里有欢乐与祥和,同时又带着艰辛与无奈,传承者们的朴实、谦和、平静、坚韧与无奈,让我在这如今这纷繁复杂、五味杂陈的现实中,感受到了一份静的愉悦和慢的悠扬。如果你也和我一样,隐约感受到如今社会的快速和嘈杂,那我推荐你读一读这本书。它就像一注清泉,一定可以抚慰我们这倍压抑的心灵。

第二篇:读后有感

读《商鞅变法》有感

寒假里,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商鞅变法》一文,深有感触。

文章介绍了战国初年,秦国因国力衰微,常遭中原大国欺负。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决心改变秦国的现状。当时卫国人公孙鞅(又名商鞅)认为秦国要想强盛,唯有变法图新。于是,秦孝公就命公孙鞅任左庶长,统令变法之事。

公元前359年,公孙鞅颁布了新的法令。可是,老百姓却认为又是一阵风似的把戏,都不以为然。公孙鞅便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军士在南门竖立了一根又粗又长的木头,并贴了一张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十两金子。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聚集到南门议论,却没人扛木头。公孙鞅又让军士贴了一张告示,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这回刚把告示贴了上去不久,就有一个彪形大汉说:“我来!”一口气将木头扛到了北门。没想到公孙鞅果真把五十两赏金送到了大汉手中,大家一看,看来官府这次是言出必行了。于是全国百姓都知道一个叫公孙鞅的官儿非常守信,全国上下也都响应了他的变法号召。

看了这则故事后,我不禁想起了贪玩不爱写作业的自己。有一次,我为了要跟着妈妈出去玩,就答应妈妈,回来后写一篇日记。我如愿以偿的和妈妈出去了,可是回来后又懒的写,于是就拿出了以前写下的稍作修改交给了妈妈,竟然糊弄过去了。现在看来,多不应该呀!

我既然已答应妈妈,就应该信守承诺再写一篇日记,可是我却将做人最重要的“诚信”二字抛在脑后。公孙鞅为了国家能做到信守承诺,而我却为了玩,而没有守信。想一想真是惭愧!我以后也要想公孙鞅一样,做到诚实守信,把我们祖祖辈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传承下去!

第三篇:读后有感

读《芦花荡》后有感

席君恒

这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的一个小故事,记述着当时人民群众为保护革命队伍、守护家园与敌人斗智斗勇的一件小事。

故事场景一反往常的硝烟战火,而描写一个看似与战争毫无相关的“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的老头子为了部队的供给,为了部队的后续力量,一次次的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给战争中的战士和群众带来生的希望。文章中有几处不和谐场景,唯美的家园画面描写与当时的战争年代相背离;即将步入残年老头与凶悍的手持武器的敌人相对比;单纯的小女孩与其残酷经历的相矛盾。通过这几个打破常理与愿相违的实例,激发读者内心的不平,引起读者对战争的厌恶、对侵略者的痛恨、为保卫家乡誓死抵抗之情。

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的环境中更加能反衬出其人生的光辉,通过写老头的顽强,表现出那一代人的精神面貌,恰恰是我们这代人缺少的,为了保卫家园,为了保护祖国的将来,不畏强敌,凭借自己一计之强捍卫者自己的尊严,捍卫着祖国的尊严。面对强敌的层层围追堵截、面对敌人的优良武器他没有丢失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在看到将被自己带进部队的小女孩受伤时让他自责的丢了自己曾有的勇气。这篇文章着重描写这一个老头,将近六十岁,按说应该在家园安度晚年,他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

“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你什么也靠给我”,是他的豪言壮语,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他勇敢得出奇,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在敌人的眼皮下出入,竟“像一个没事人”,心情悠闲,“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是如此深情,对敌人则满怀仇恨。老头子那么喜爱两个孩子,这是他对同胞的感情。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用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才是白洋淀真正的主人,他对家园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老头子的过于自信自尊,使他自信万无一失,因为这一次女孩子的受伤,他就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样的要脸面,正包含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对自己要求之严,近于苛刻,偶有过失,他就痛苦得万箭穿心,愧疚得无地自容。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老头子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是用了计谋的。他早在枯木桩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锋利的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个个成了被绑的困兽。

读这篇小说,我们可以感知: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让我们看到英雄少年的风貌,让我们想到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通过描写老人来间接赞美英勇的中国人。从苇塘的歌声可以想见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读这篇小说,可以感受到,顽强无畏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第四篇:弟子规读后有感!

弟子规读后有感!

说起三百千,也许大家都很熟悉,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三部儿童的启蒙读物。明代思想家吕坤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由此可见,这三本读物对于每个人成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而《弟子规》这本书也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今天利用寒假的时间重新研读,可谓受益匪浅,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对以后的生活又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定位。

读完弟子规之后,给我整体的感觉就是它是我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内容包含了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弟子规里很多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工作、职场、家庭乃至于整个社会都有很好的规范与示范作用,是标榜我们人生的一部智库全书。【入则孝】

首先是入则孝篇。百善孝为先,弟子规开篇名义讲的就是忠、孝、悌。对我影响比较深刻的就是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人生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以品德、德行来评价一个人,而我们更要看重的是他是否孝,孝的涵义比较广泛,小到孝顺父母,大到忠孝国家,正所谓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

怎么样才算是孝顺父母?这是摆在我们八零后这代人面前的一个人生课题。有人说多给父母一些钱,让他们多买些好吃的;有人说常常回家看看父母,多陪陪他们聊天;也有人说逢年过节带父母出去旅游,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凡此种种,不一而论,每个人对于孝的理解是不一样。

而我认为孝顺父母,要从小事做起,爱父母,心裏想的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工作,让父母高兴„„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 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出则弟】

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融入社会。对于出篇,给我感觉最深的还是长幼有序,恭谨谦让,尊老爱幼吧,但是其核心的内容还是围绕着仁、义、礼、孝等几点来说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在出篇也体现出了入篇的孝义。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谨篇】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谨篇就要求我们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日常语言行为的要则,让我们即知即行,掌握自己,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创造一个身心调和的环境。如果我们一时做不到也不必气馁,只要能清楚的辨别方向,认同圣贤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现出美玉来。【信篇】

凡出言,信为先!诚信乃人生立足社会之根本,人无信不立,国无法不安,可见诚信的可贵伟大之处。我国古代伟大的哲人墨子也曾经说过,言不信者,行不果。

信篇告诉我们怎么样为人处事,怎么样谨言慎行。在职场中,首先要讲究信用,不要在同事之间尔虞我诈,更不要挑拨离间。生活中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我们要学会倾听,努力的学习;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泛爱众】

泛爱众有一种脱离了世俗的感觉,给人一种人间大爱、挚爱之感。它教育我们要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当然了,生活中我们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这也许正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学习和改善的地方,我们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胸怀,开拓我们的眼界,壮大我们的思想,使得我们的心中之爱惠及社会,惠及我们自己的人生。【亲仁篇】

亲仁篇给我最深的感悟就是要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自己心中所追求的东西。不要跟着世俗的社会随波逐流,不要和污浊的小人同流合污。生活中是要多亲近仁者,多向哪些品德高尚的人学习,正所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余力学文】

余力学文就是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的努力学习、怎么样学习(读书学习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学习什么知识等做了很好的诠释。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另外,在学文篇中提到“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读来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因为自己以前在生活中和工作当中总是拖拖拉拉,没有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没有时间和组织观念,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思想,现在想来实在是不应该哦。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很少主动的去学习,总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都是对的,这种思想观念是万万要不得的。通过余力学文篇的学习,我能够认清自己的不足,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能够取长补短,不断的弥补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让自己的工作更加的轻松,也让生活更加的美好。

《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经家庭扩及到学校、社会,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我们要不断的认真研读,学之精华,弃之糟粕,来充实我们的人生,丰富我们的生活,也把我们祖国美好的思想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第五篇:《实践论》读后有感

读完《实践论》,它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这即是它的核心。《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观念和理论,是指导现当代中国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伟大成就的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是科学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论》在当时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而写的,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而在当今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践论》阐述内在实质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要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同时又要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要经过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过程,并且这个过程也要随着客观世界和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循环前进。人们通过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获得一定的认识,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又推动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最终通过实践才能对人们的认识的真理性进行判断。这个观点不论是在中国革命时期指引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还是在当下为社会各个方面提供思想指导,都是极其正确和重要的。

《实践论》指出认识有两个飞跃: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总要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样两个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是第一次飞跃,从理性的认识到实践中去即是第二次飞跃,也是更为重要的一个过程。如今,我们现今常讲的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实际内涵就是认识的两次飞跃。“求真”是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飞跃,即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就是从实际出发,观察和研究客观事物,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我们在工作中常看到的一些表面现象,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件的本身,但往往与事件的本质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甚至掩盖了某些核心和本质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在深入分析现象的基础上,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探求事物的本质。“务实”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飞跃,即把从客观实际中求得的规律性认识,转变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并取得预想的结果。在当前现实工作中,我们要重视第一个飞跃,但更应该重视务实,更应该重视第二个飞跃。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只有实现第二个飞跃,才能检验“求真”之真,实现“求真”目的。坚持求真务实,对推进当前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根本性意义。

对一个事物的规律性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够完成,这是由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状况所决定的。《实践论》指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这就说明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与行是具体历史的统一。人的认识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进行的,即使这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取得的认识是符合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的,也只是获得了关于物质世界一定过程、一定范围、一定层次的客观真理。任何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对于一个具体过程的认识所产生的真理都是相对的,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才是绝对的真理。客观过程向前推移发展,人们的认识也要跟着推移发展。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其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他们不但受到自身“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的限制”,而且受到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方面和本质有一个逐步显现和暴露的过程。由于客体表现程度的限制,即使主体十分努力,也常有始料不及的情形发生。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不断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以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认识外界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还是认识的目的,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最显著的特点。该著作说明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它还深刻地指出,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是“左”、“右”倾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实践论》不仅在大的方面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也很有帮助。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

下载四个中国人 读后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个中国人 读后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游记读后有感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每每读起《西游记》,老是会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我曾经一......

    《老人与海》读后有感

    《老人与海》读后有感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

    《中庸》读后有感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哲学 班级:20哲学班 姓名:邓枭帅 学号:202009309160 课程选题:《中庸》读后有感......

    《红楼梦》最新读后有感[本站推荐]

    《红楼梦》最新读后有感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楼梦......

    《输赢》读后有感

    《输赢》读后有感 我在工作之余读完了《输赢》这本书。零零总总的,然后把片段拼接在了一起,发现故事的主线还记得,细节却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我想,作者付遥写这篇小说的目的应......

    读后有感作文

    读《差不多先生传》有感今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和江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差......

    《小王子》读后有感

    《小王子》读后有感 《小王子》读后有感1 《小王子》是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写成的著名法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虽然是儿童文学作品,如今已经是成人的我阅读......

    《苗苗》读后有感

    《苗苗》观后有感 生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我们,坐在沙发里,手持摇控器,打开电视看电影,就可以尽享耗资数千万的欧美大片带来的视觉盛宴。 科技的日益发达,导演们精益求精的创作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