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之我思我想(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01:0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七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之我思我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七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之我思我想》。

第一篇:第七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之我思我想

第七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之我思我想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一班 吴丽榕 20104000225

11月11日,由证券日报主办的第七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发表主题演讲,证监会原主席周道炯、周正庆,经济日报总编辑张小影,经济日报副总编辑林跃然,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军、中国银监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等出席会议。本届年会的主题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转型·创新·变局·机遇”,与会嘉宾就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若干焦点问题发表真知灼见并展开讨论。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资本市场股票市值跃居全球第二的大背景下,下一年度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以及资本市场下一步的发展成为本届年会最热的话题。本文将从各位嘉宾的讲话对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中国股票市场结构单一,推进创业股的发展势在必行

“应该推进税制改革,把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到实处,重点关注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通过融资、税务等手段帮助它们尽快摆脱困境,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实支撑。”从蒋正华的这段话不难看出中国股票市场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仍需做有效改进。

中国股票市场主要由沪深主板、中小企业板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组成。与成熟市场层次多样、板块有效连通互动的情况相比,中国股票市场结构单一,多层次市场体系尚未形成。主板市场尚未成为蓝筹股主导的市场;中小企业板尚处于发展初期、行业覆盖面窄;创业板虽然在两年间有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在制度上还不够完备;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缺少成熟有效的场外交易市场(OTC市场)。这些都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结构单一的问题。提供政策支持富于进取精神的民营经济就会再次迸发出活力,就会为创业板、中小板乃至主板提供更多的优质上市资源。投资者也会在民营经济的发展成长中获得稳定高额投资收益。

第二,中国证券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国有股成分过重。

周道炯说:“个人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和加强法制建设,不是创新过度而是创新不足,需要进一步开拓新的发展思路,扩大改革开放和加快市场化的进程,同时加强基础经济的建设,为其创新发展提供基础。”周道炯这话也指出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弊端——即市场化程度低,必须扩大改革开放和加快市场化的进程。

中国股市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在不少方面可说还是半市场化,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市场效率和限制了市场功能。如在发行上市方面,虽然发行定价开始市场化了,但发行审批程序确实存在行政干预太多、程序手续太于繁琐、上市准备周期过长、难度过大等问题。另外,国有股成份过重。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中国股市和世界上其它主要股市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国股市上的国有股和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占了大多数。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当然不可能不影响中国股市的制度框架和政策考量,使得中国股市带有更多的“政策市”特征。太多的国有控股特别是绝对控股的上市公司,限制了市场并购重组的空间,而后者本来是证券市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第三,当前金融发展当中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周正庆认为,要扩大股市债券的融资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另一个大结构失衡,就是股票交易太大,债券交易太小,形成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跛足。这就大大限制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直接金融对银行间接金融体制的替代和补充功能。在海外大部分成熟市场和一些新兴市场上,公司融资的主要渠道不是银行贷款,而是通过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的直接融资。在中国,目前公司融资中直接融资的比例仍然过低融资结构失衡使中国金融系统的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系统,不利于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也不利于金融系统的稳定,同时,也限制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第二篇:中国法院制度改革之我思

中国法院制度改革之我思

引子:

美国政治学家安德森说:“法院已经闯入了许多社会和政治活动领域。”

瑞典学者英戴尔指出:“欧洲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政治现象,那就是政治生活的司法化,决策和政治责任从国会向司法机构转移。”

在当今中国的政治实践中,法院制度改革无疑是焦点所在。对此,专家各抒已见,然而一切改革朝向实现法院制度现代化是大家都认可的目标。

一、现代性法院的架构

讨论法院的现代化改革,不得不提及现代型法院建立所依赖的政治理念。三分法政体是现代宪政的基本内核,而司法是三分政体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传统的社会中,主要的政治理念是绝对论。持绝对论的理论家们认为,必须有一个单一的、无所不能的权力来源。国家权力的整体性、不可分性构成传统政治运用者与推进者的牢固观念。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曾作过大力论证,所谓:“统治者率领法院的职能。”

而现代社会塑造政治制度包括法院制度的基本理念不同于传统社会,政府职能根据性质不同划分为立法、行政与司法三种。众所周知,孟德斯鸠对此的贡献可谓是决定性的,正是他首次将管理者惩罚犯罪或解决个人纠纷的权力,称为“裁判权”,并将之与立法、行政机关并称。国家职能三分论是基于权力分立学说的。权力分立学说的的基本出发点是建立和维护政治自由,防止政府侵蚀个人自由。特别要指出的是,在三分式理论中,将司法职能与司法部门提升是可与行政立法职能和部门相分离,至少可以与行政并驾齐驱,且有限抗衡了立法。

根据法院的现行运作实践与理性分析,法院制度的现代性构架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分化

一是工作目标的专一性,即法院是制度创设者以解决纠纷为直接目的而设立的或

承认的专门机构;二是对纠纷解决具有独占性,即法院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要在国家系统内获得对纠纷进行处理的“专利权”,“无法院,无审判”已成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司法理念之一;三是机构设置的系统性,即现代法院应当是一个等级分化严密,以司法方式主要是审级关系为纽带互相勾联并进行上对下监督的整体系统,这一系统如同其他国家机构系统一样,构成现代社会常设性甚至永久性的机构;四是人员的分离性,即从事审判工作人员应与从事其他国家、社会职能的人员在组织上相分离,国家机器中有一群专司审判并据以形成职业共同体的技术官僚。

2.独立

一是审判上的独立,即法官在执行审判职务时,除受事实与法律的约束外,不允许任何外来干涉。

二是审判独立的配套保障。审判上的独立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加以保障,包括法院对司法资源占有的充分性和自主性等确保组织独立的内容,也包括法官的不可撤换性等保证法官个体独立的内容。

3.审判依据一元化

在现代社会中,依法审判已成为法律制度现代化的基本表征之一。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观念是视法律为社会控制之主要方式,以法律规制社会交往与国家管理,倡导并推行“法律社会”。法律不断增长,充斥粹生活的各个领域,法律之外的社会控制屡呈萎缩与减少态势。在此背景下,法院理当依法审判。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普遍认同不同国家职能相互分工并彼此制约的观念,依法审判如同依法行政、依宪立法一样,是约束权力、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方式。若非如此,必然会出现孟德斯鸠所指出的那种情况:司法权与立法权合而为一,导致法官成为立法者,公民的生命与自由将因权力的专断施行而严重受害。

4.司法程序的公正性

公正的司法程序又为现代性法院制度的又一重要特征。

纠纷的存在决定了人类必须寻找解决纠纷的机制,法律以及由此而来的司法便是人类认同的纠纷解决纠纷机制之一。法律解决机制不是尽善尽美的,但其解决的过程和结果之所以被普遍接受,是因为其形式的合理性。换句话说,即人们认为程序是公正的。

程序公正是相对于实体公正而言的。美国哲学家罗尔斯在其名著《正义论》以孩子分糖果的例子说明了公正的程序决定了公正的结果。程序公正本身具有独立的价值,并非实体公正的附属物,但两者又相互依存,失去了程序公正,实体公正便无从谈起。

判断司法部门或者说法官决定是否正确,首先要看作出这种决定的程序是否正确。司法程序公正还意味着作出司法决定所依据的事实只能是通过证据推定的事实,而非客观事实。这是现代司法理念所强调的。

另有学者将司法程序的公正性表述为程序的妥当性,并认为表现在程序的独立性、理性化、法定性、不可违反性以及程序的和平性、人道性与民主性。

5.法官的专业性

如果将审判权的行使视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则作为这一实践活动的主体——法官必备的专业资质与能力不能不被视为现代型法院的重要特征。

法官的司法活动不仅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还需要具备在现代司法理念指导下的法官思维方式:一是以法律至上为核心;二是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分析为基本内容;三是以形式合理性优先于实质合理性、程序公正优先于实体公正、普遍正义优先于个案正义、理由优先于结论、合理性优先于客观性为基本原则。

由此可见,现代性法院制度对法官的培训具有专门系统的要求,对法官司的任命、升迁具有极高的标准。

总之,以上五个层面有机统一,才形成完整意义上的法院制度之现代性架构,同时也塑了传统法院制度现代化的既定目标和理想前景。

二、现代型法院的在法治社会中的功能

正如卢埃林所深刻指出的:解决争端是法院最为重要的职能,并始终为其他功能的实施创造条件。传统型法院以解决纠纷为重要甚至唯一的功能,而现代型法院不局限于此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实施了一系列延伸功能。因此,解决纠纷是法院制度的普遍特征,它构成法院制度产生的基础、运作的主要内容和直接任务,亦是其他功能发挥的前提条件。

本文在此主要讨论现代型法院所享有的延伸性功能。

(-)控制功能

庞德指出,法律是近代社会的主要控制手段。与此相应,法院所起控制作用甚大。法制社会的法院通过制度运作,力求达到司法制度的“合法性”的广泛认同,以及对整个社会主流价值与观念的整合性认同。因此,法律及法院以社会共同价值观念为基础,履行着推动群体生活协调一致的任务。

(二)权力制约功能

现代法治社会中法院最为重要的独特功能可能在于权力制约功能、法治社会的法院的制约功能主要以便两种形式发挥:

1.

三、中国法院制度的现实

在探讨了现代性法院的架构和功能之后,我们回过头来以现代化的视角与标准来检视中国法院制度,不难发现其传统性与现实性错综互现,鼎立并存。

1.司法职能已基本分离和相对独立,然而仍多方受制,尤其是人事权与财政权受到控制,难以充分独立的行使。

2.“依法审判”已成为法院司法的基本原则,然而仍存在依法审判的异化,主要表现在法律遵守的选择性。当法院依法办案遇到重重阻力时,法官总是直接或间接、公开或隐蔽地“虚置”法律而依政策或环境考虑,做出“非法式”处理结论。

3.程序规范体系初步具备,却未真正确立,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仍普遍存在于许多司法工作者中,当然可喜的苗头不断涌现。

4.司法官员的选拔与培训开始走向正规化和精英化,但是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仍任重而道远。现在的问题是,不仅司法工作者的资格与技巧需要提升,更为重要的是现代司法理念的培养。尤其是有自由裁量权的法官,更须具备审判独立意识、中立意识、平等意识、司法公正意识、司法效率意识、自尊意识、司法文明意识等现代司法意识。(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意见》)

此外,由于中国有宪法而无宪政的事实,导致中国法院的独立性先天不足,因此西方宪政国家法院所具备的权力制约功能仍然在中国表现得不够充分,它们所有的公共政策形成在我国也几乎没有。偶有法院试图通过判决来促成某一公共政策的形成,结果却可能是适得其反。

在“拿来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必须有所顾忌,要考虑到西方法院的架构与功能是建立在与中国社会迥异的宪政与法治社会土壤之上的。中国尚未真正的宪政,但中国正向宪政迈进,未来的中国法院制度架构与功能应具备中国社会和特质。不得不指出的是,那些只从

政策角度而非从宪政高度审视的法院制度改革措施,以及那些治标不治本的对策,如同风中的噪音,是空洞且易逝的。(如有人提出的在中国仿建“巡回法院”,实质是学其皮而忘其髓。)

四、中国法院制度现代化的出路

在矢志不移地追求中国法院现代化目标的时候,我们不鼓励那种外发式、激进型的方式。我们不能以急切的心情来构造一个与今天模式相差很大的法院体系,过于仓促和动作过大的法院制度改革,无论经过何等精密的设计和安排,都必定具有难以预期的破坏后果。

“破易立难”,我们应尽可能地在承认既往合理的规范、秩序、机制的基础上采取内生式、渐进型的改革方略。当然,这样说丝毫不意味着我们完全反对对域外法律制度的有限移植和 “政府推进型”法治变革方略。

我们认为,对域外法律制度的选择和移植是重要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看清: 域外的现代法院制度因国家不同而各有其特色,各种法院的制度构造利弊互见,且自有一套功能要件相配合,这些都说明我们要本着审慎和务实的态度来学习域外,才会有所收获,因为“法制西化过程中的拟似现象和空转现象说明,制度改革得以成功的前提是尽可能填补理想与现实条件之间的沟壑。”

此外,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呈现出不同于域外的特色,当代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尽管不完全是一种自上而下推进的改革,所以中国的法治建设亦应该有不同于域外的进路,所以承认政府运用强制力规制经济和社会是有现实意义的。采取一种与渐进型转型相区别的“政府推进型” 法院制度现代化模式并非亳无合理性。只是我们以前多少有些过份地强调了这种改革路径;在度的把握上失衡。在未来的中国法院现代化建设中,强调以渐进型、内生式的改革思路对外发性、激进式作法作出限定,恐怕是较为重要的。

在论述上述问题后,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中国法院制度的现代化进程:

(一)司法独立的加强

1.外部独立的加强。应当明确法官独立的基本含义是法官只以法律和事实为考量,不应受到任何干预。应杜绝诸如来自人大的个案监督,来自权威组织的个案干预以及来自社会的非制度性干预。

2.内部独立的加强。中国法院独立性存在的问题是:长期否认法官有独立于内的权

力,认为法院独立只是整体对外独立,长期以来法院内设的党组、审委会、院庭长都以不同形式干预具体案件的审判,目前,审委会定案制度成为法院内部干预具体案件的主要形式,而院庭长还通过分案、文书签发等形式对法院审判给予影响。审委会决定案件违反了司法公开的原则,破坏了回避制度的效果,造成了司法效率的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它导致了对法官的控制与法官素质低下之间的恶性循环。审委会如此,院庭长批示亦如此。此外,过于强化的法官等级制度也不利于法官独立意识的养成。显然,从保障司法独立的角度,从保障现代审判制度顺畅运作的角度出发,都有必要加强内部独立,赋予合议庭及法官以独立审判权力。

3.独立审判保障机制的加强。法院的人事权,财政权都受到地方各级党政部门的控

制。大至整个法院运作经费、福利、工资待遇,小至法官的充当、提拨都由上述部门决策或制约。所以,应将司法直属中央,将政府决定法院财政改为全国人大决定财政,且人大应提供充足财政经费,以避免因财政问题而受制于各方尤其是政府。法院的人事权应也交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且应明确规定法官任职的终身制,不可撤换制。即或撤换,都应依构成违法犯罪或身体健康状况为条件。否则应交由专门设立的有法官和各界人士参加的纪律惩戒法院(委员会)依司法性质的程序来决定。

(二)加强程序法制

在现代社会的法院体系中,任何法官即使道德上无可挑剔,同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超过一般人的知识能力,他也无力完全凭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智慧明察秋毫地解决现代社会中的复杂案件,甚至会好心办坏事。在这种情况下,在法院体系中强调司法人员必须依据一系列程序和规则来辩识,确定和分配责任。这些程序和规则在一个意义上,是对国家司法权力的制约,即防止权力滥用和出现错误,这是现代法治的基本意蕴;在另一个意识上也是对法院权力运作的引导和支持,是司法权力正当化和合作化的一个机制和过程。所以,树立程序意识,明确民主政治就是程序政治,程序具有实体法所不能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价值,从而建构公正、合理的程序法,明确并追究违反程序的行为,应当成为未来法院制度的方向。当然,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出发,合理的程序自然应当是一种高效的程序。英谚有云:“正义被耽搁等于正义被剥夺。”

(三)司法职业化道路

正如许多中国人不习惯在许多方面已经西方化了的中国法律一样,法官的思维方式也并不为人们所习惯,而这种思维带来的司法独特性应得到认可并确立。按有些学者的话来说,法官“必须是富有技巧、能够理解社会政策和掌握亚里斯多德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知识的人”。法官应当从规范文本出发却又并不完全受制于文本,其在尊重各种论据的等级顺序的基础上通过能动活动揭示法律各文的语言争议,从而形成一系列司法规则。这样一种案件处理方式,与其说是审理和裁决,不如说是一种调整,即精心设计和及时修正那些为实现法律目的所需要的政策的过程。基于这种司法的技艺性和独特性,无论法官、检察官还是律师、法学家都应当成为具有一体化色彩的职业集团成员,彼此应当交流包括人员交流,相反,没有掌握这种独特技术的人士不能进入这一集团,也不允许担任法官。法律知识与经验应当成为担任法官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与标准。不具备这种条件的人员不能充当法官,更不能担任高级法官。唯有如此,司法之品质方能维持,司法形象也才能树立。

(四)扩展法院的延伸性功能

法院的延伸性功能即前文所提到的权力制约功能和公共政策功能。

权力制约功能应得到发挥和加强。一方面,已为立法所确立的对行政机关的制约功能要真正发挥,改变目前的行政审判数量甚少的局面。另一方面,从国家政治长远合理性考虑:法院对地方政权机关的制约功能似应考虑,以保障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孕育与发展。而从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考虑,政体的适当调整,三种职能的适当分工与制约亦未尝不可,所以司法对立法活动依据宪法进行审查(当然也可专设宪法法院),可以探讨。

公共政策功能的建立与发挥。在政治领域中,中国法院长期被视作统治集团决策的执行工具。尤其用以巩固统治集团对敌对者的打击。至于内部的权力制约以及决策事宜未被赋予法院。因而法院只是一个重要但地位相对边缘化的机构。然而,从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看,既然权力制约都属必要,那么法院在解决各种纠纷时,当遇到立法与行政所未涉及或涉及甚少的事宜,显然不能拒绝审判。相反,基于法律与事实考虑,作出自己的判断,应是法院职责。由此,法院事实上可以而且应该通过审判案件包括新类型案件,形成判断,参与公共事宜的决策。

(五)培养公众的法律信仰

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只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决把水源也败坏了。”此话值得三思。如果无法唤起民众对司法应有的客观、公正、公平精神的崇高信念和信仰之激情,法院的现代化进程是不会顺

利前行的。要让社会公众接受现代司法理念,形成法律至上的思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必须有耐心,坚持用现代司法理念以及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思维方式开展审判工作,以此不定期影响公众思维。因为“司法的内在力量仍来自于公众”,要把法律的理念注入乡土习俗中,培养法律生根的土壤。

(六)建立统一的司法改革机构和计划

法院制度改革并不局限于司法领域,而与法院制度改革有关的相关各界的改革却缺乏协调,各有各的目标和计划。例如,人民法院系统有《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人民检察院系统有《检察工作五年发展规划》和《检察改革三个实施意见》,而律师界却不见得有什么成文的系统的改革意见或计划。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司法改革机构和统一的改革计划,不同部门之间司法改革的不协调乃至相互冲突的情况就有可能出现,有关制度不配套的现象自然无法避免,这无疑严重阻碍了法院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法院制度改革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建立一个专门负责法院制度(司法改革)改革的机构,制定一个统一的法院制度改革计划势在必行。

小结:

中国法院制度改革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甚至有可能推动国家走出“一治一乱”的历史怪圈。我们不能奢望朝夕之间完成这仍处于混乱曲折状况中的伟大事业。但是,司法界应审时度势,通过合理改革,使法院能够发挥应有的功能,作出公正判决,对人权加以妥贴的维护,逐渐提升人民对司法权的信任。对今天的中国法律人来说,这是一个在的挑战,当然,也是一个大机遇。

第三篇:欢迎来看——《明朝那些事》之我思我想

《明朝那些事儿》之我思我想

计划财务科乔倩倩

《明朝那些事儿》一书最早是悄悄走红于天涯网的一个小众论坛“煮酒论史”。文章以通俗的小说方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制造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戏剧演员的幽默讲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并将继续讲述至明末的276年历史。

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是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首次发表,2009年3月21日连载完毕,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一共7本。从朱元璋出生讲起,到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部从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写起,直到永乐帝朱棣登基为止。算是一部朱元璋传和半部朱棣传。

朱元璋、朱棣的忍辱负重和霸气往往是当今中国人所缺乏的。朱元璋和朱棣的初期还是十分相似的,首先都是起步艰难,韬光养晦,成功之后十足的霸气。当今的中国正在崛起,西方各国戴着有色眼镜横加指责。大凡国家在立国之初往往较为强式,想当年主席、总理指点江山,邓公对国内外形式也挥洒自如。现在我们国家多年未经战事,全力经济建设,更要摆正心态,韬光养晦、一鸣惊人。朱元璋在初期

缓称王,中期对张士城、陈有凉开始则是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建国对元朝则痛打落水狗。对外政策以和为主,但决不损害国家利益。“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这充分体现了朱元璋的性格。

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没受过教育,却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

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员的腐败。做皇帝后,对腐败官员大肆杀戮,却没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败。这大概就是当今社会对腐败官员大开放生之门的历史依据。

朱元璋有个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靠着这样的逻辑,天下一点一点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逻辑也被很多人信奉着。

朱元璋为了保证天下是自己的,也是他的继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许多的安排,夺兵权、杀异己,却无法保证天下从他的继承者手中被夺走。

看来,无论你多么强大、多么精明,你可以将别人的东西巧取豪夺过来,却无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夺走。皇帝如此,官员如此,商人如此,所有强者皆如此。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总的来说明月的文笔还是不错的,我也看过些历史书对一些事件也很清楚,但是硬是被他跌宕起伏的小说般的笔触深深吸引了。比如北京保卫战,我知道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于谦的;比如夺门之变,我知

道英宗成功复辟了,但过程却是如此惊心动魄,这正是本书魅力之所在。可见作者文学功底之深,还有作者能把枯燥冗杂的史料串起来,以小说故事的形态展现给读者,可见是下了功夫的。要感谢他,正如他所说的,写史即写人,写人即是写心,所以本书有很多历史人物的心理描写。

下面是我认为的一些有哲理的话: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门; 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当他的畏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能与对手匹敌的时候;人生最痛苦的地方不在于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在于知道了结局却无法改变;是的,命运之神其实并不存在,他也不会将什么宝剑和钥匙交给一个乞丐,在那绝望的日子里,并没有人去同情和可怜这个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我喜欢这书的原因是他不是史料的简单堆积,作者加入大量自己的思考在里面,这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是可以帮助一些对历史感兴趣但又不愿意自己研究的人了解历史以及其背后的东西,缺点是其学术价值因有不少的主观色彩而逊色不少,但这缺点其实也不是缺点,毕竟这书不是学术书刊.一句话,这书不单告诉我们那二百多年哪些人是英雄,还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些人是英雄。

读史可以明志,历史总是在以不同的形式循环着,期望通过当年明月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得到读书读史的乐趣!

第四篇:高考之我思

又是一年高考,又是一重感触

今年高考已渐渐落下帷幕,高考成绩已陆续揭晓,紧接着的便是志愿的填报,此时的考生们,必是查阅各种资料以求一个心中最美的结局。

虽然如今的我已大一,已行走西北大学的校园里,已奔波在自习室与图书馆中翻阅着各种经济类读物,仿佛高考已经成为一个曾经。可是,我还是关注着高考——人们心中至为神圣与重要的人生转折点。

首先,高考是我们学习数十年的最终测试,也是我们通向高等教育的必经之路与敲门砖,它给了我们一个普遍公平的平台。在我国,高考成绩就是学生能力的体现,也是学校招收的参考标准。只有通过高考,我们才能进入梦想的大学,去向往的城市,或许高考改变我们的命运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它不仅决定着四年,甚至一生的人生轨迹都会因此发生不同。我们可以理解学生夜以继日,一心只读圣贤书,家长苦口婆心,事无巨细,一切围绕孩子学习,老师严格要求,紧抓学习;我们也可以理解多少考生因为成绩的不理想而多次重读高三,重走高考路。对所有的高考生,我们都要予以祝福与鼓励,因为他们是勇敢的逐梦者,是用自己的实力实现梦想的人!

但是细究高考,尤其是在我上了大学之后,回想起高中生活,竟不免有些感叹。是的,以前在高考的重压下真的缺少了本应该属于那个年纪的东西,甚至是更早之前的游戏与娱乐,也没有培养那个年纪独特的创新能力,只是一心的学习,为应试而学,积累应试经验,学习应试技巧,而不是本应有的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只读课本,只信课本,没有自我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差。现在想想,不免有些遗憾。相反,到了大学,大家似乎都想改变生活模式,抑或是想补偿曾经的缺失,但结果往往是矫枉过正,大学生活的颓废侵蚀了我们的精神,影响了我们的习惯,磨灭了我们的意志,这是及其可怕的结果,最后导致我国的大学生整体并没有达到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并没有拥有一个大学生应该有的专业水平与研究能力。反观外国的教育模式,放下教学方式不谈,在我们的小学中学阶段,学生们很轻松,有充足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那些特别有能力的学生会进入高等教育殿堂,到了大学,更是考验一个人实际能力的时候,这时大学生普遍很忙,并且要不断充实自我才能跟得上学校的要求与进度。一张哈佛大学图书馆的照片显示,在早上四五点的时候,图书馆座无虚席,学生们都在刻苦的学习。而中国大学生这个时候都在干什么呢——答案不言自明。当然,我并不是认为是中国的教育模式导致中国大学生的颓废,毕竟,一个人的态度与努力与否完全是个人的选择,与人无尤。我只是想,如果我们的教育模式能有所改变,结果是不是就会好得多呢。虽然社会各界都提出了对教育的改革,去年也对高中是否分科而进行过积极的讨论,但是毕竟那么多年的历史与习惯,要改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是,我们都应怀有美好的期望,希望我国的教育体制能进行有实效的改革,让学习真正成为学习。

而高考的一个附生物便是大家对于高考状元的追捧。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各省各市各个学校都大力宣传状元的学习经验,甚至是状元的老师对其的培养与称赞,以宣传学校的办学质量。而商家也不甘其后,纷纷打出广告牌。今年5月,高考前期,杭州市场上热销一款名为“贴身卫士”的学习内裤。内裤包装盒上印的不是什么大牌明星,而是五个2009年各地的高考状元。更甚至于,买这款内裤还会附赠一本由状元们的经验汇总的而成的夺冠秘籍,约一万多字,据说全是又状元们撰写。这些行为令人啼笑皆非,热炒高考状元说明中国的教育在浮躁着,中国的社会在浮躁着。

教育的本来意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培养人的能力、精神、人格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而决不仅仅是一个状元。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以分数作为评价一切的标准,以分数作为对付学生和老师的法宝。急功近利的结果是升学率提高了,综合素质下降了;分数上去了,体质下来了;智力进步了,人格分裂了。每一年,素

质教育都被一个高考状元轻轻松松地打垮了。

状元头上的光环犹如雨后的彩虹,是历经风雨的结果,艳丽明亮,赏心悦目,可喜可贺。却又有可能是昙花一现。放过状元吧,捧杀有时比棒杀更可怕,状元们未来的路还很长。这些热炒状元的行为不知是商人的可悲还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可悲。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技巧与特点,不要盲目追捧。再言之,状元的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模仿是不会有效果的,状元真的就是完美无缺的吗?希望那些盲目追捧的家长和学生们能有所清醒,心情与愿望可以理解,但请不要盲从。

也有省市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18日发布消息称,今年将出台规范高考成绩发布的有关规定,明确不许对学校、学生进行排名,各高中学校不得公布学生高考成绩排名榜,不得以高考成绩排序向学生及其家长发喜报、贺信。禁止宣传高考状元。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抓好落实,说到做到,不放空炮,讲求公信,给人以信心。我们也看到,应试教育的囚徒困境,确实颠倒了不少学校教书育人的价值理念。5月17日凌晨3时,武汉市新洲一所初中学校30余名毕业班老师在一位副校长的带领下,冒着冷雨去禅寺敬香拜文殊菩萨,他们想以向菩萨“行贿”的手段,求得心理上的些许平衡。不难想象,当升学人数、升学率、升入重点大学人数成为校长政绩和教师福利待遇的唯一度量标尺时,同教师集体敬香拜佛一样,宣传高考成绩和炒作高考状元,恐怕就成了释放校长和教师们心头上的沉重负荷的一个药方。

高考带来这么多可怕的附生物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啊。我还是想说,剔除应试教育陈疴顽疾,让教育回归理性,应始于高考制度的彻底改革,至于时间,至于结果,我们应怀着美好的期盼,拭目以待。

第五篇:企业文化之我思

企业文化之我思

【摘要】:一般而言,很多国内企业较易偏重在短期速成效益的达成,只重视快速回收,缺少长期企业文化价值导向的厚植耐心,使内部员工对企业发展蓝图的认同变得肤浅、不容易凝聚向心力、对企业展翼能量也会相对较弱势。

【关键词】:诚信、敬业、礼貌、团结、忠诚。

诚信——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

“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

那在企业文化中为什么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又为什么要求我们讲诚信呢?

第一、创业的第一桶金与诚信密不可分。

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历很多考验。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取得成功,在这许多考验中坚持诚信便是关键的一关,因为诚信是创业的根基。

李嘉诚常说:“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他从一名贫穷的打工仔到华人超级富翁,他开创的商业神话初期就是靠诚信靠信誉。

第二、诚信是获得贷款的前提。

从企业来看,无论是创办之初,还是经营过程中,都可能存在资金短缺的时候。那筹集资金的办法之一就是银行贷款。从家庭和个人来看,生活的改善助学金的申请最好的办法也是贷款。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经济活动中信用十分关键。

在上海的时候,我了解到如果你为了逃避或者为了省时间而去翻越地铁的栅栏,那你的这一行为将会让你付出无法在上海贷款买房以及下一代无法在一类公立学校读书的代价。第三、诚信是合作的基础

将诚信的概念推广到商业往来中,就是要求建议双方信守合约,如期履行各方的义务。在商业活动中必须讲求合作,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带来双赢的局面。而合作的基础就是诚信。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办的“江南药王府”、“阜康钱庄”在民间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他的“戒欺”就被世人奉如经典。

第四、诚信是正当竞争的守则。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诚实守信既是立业之道,又是是游戏规则和竞争手段。海尔总裁张瑞民就说过:“一个企业要永远经营,就是要真诚到永远。”

第五、诚信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利益。

诚信是企业的无形价值,是企业的一张“金质名片”,对比于同类企业如果他信誉卓著那么他就比对手具有更强的获利能力。

市场上企业的兴衰告诉我们,至关重要的还是用诚信换来的信誉和口碑。实践证明,尽管企业有大小之分,经营的品种和经营方式也千差万别,但只要有良好的信誉和口碑,就拥

有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因为只有讲诚信,才能聚人气、拓财源。

企业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但效益从何而来?效益是从被称为“上帝”的顾客中来,而要赢得顾客,就必须树立诚信的经营理念。

“做人先于经商,人品重于商品”。要做到诚信,就要纠正单纯追求利润的观点,摒弃抵制经营中的短斤缺两、背信弃义、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和坑蒙拐骗等不良行为。

回到我们每一个人,只有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把诚信贯穿到管理和经营中的每一个环节,人人讲诚信,一个和谐文明的团队才能真正形成。

敬业——在工作中只有敬业才能卓有成效。

敬业这个词其实很好诠释但真要动笔去写还是费了一些周折,我觉得还是谈一个大学时期老师给我们说过的一个案例来引入吧...知名的沃尔玛商场要招考一名收银员,几经筛选,最后只剩三位小姐有幸参加复试。复试由老板亲自主持,第一位小姐刚走进老板办公室,老板便丢了一张百元钞票给她,并命令她到楼下买包香烟。这位女孩心想,自己还未被正式录用,老板就颐指气使地命令她做事,因而感到相当不满,更认为老板故意伤害她的自尊心。因此,老板丢出来的钱,她连看都不看,便怒气冲冲地掉头离开。她一边走,一边还气呼呼地咒骂:“哼,他凭什么支使我,这份工作不要也罢!”

第二位女孩一进来,也遇到相同的情况,只见她笑眯眯地接了钱,但是她也没有用它去买烟,因为钞票是假的。由于她失业许久,急需一份工作,只好无奈地掏出自己的一百元真钞,为老板买了一包烟,还把找回来的钱,全交给了老板。不过,如此尽职卖力的第二位面试者,却没有被老板录用。

轮到第三位女孩面试,一接到钱时就发现钱是假的,她微笑着把假钞还给老板,并请老板重新换一张。老板开心地接过假钞,并立即与她签定合约,放心地将收银工作交给她。三位面试者有三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第一个面试者的心态,是多数老板最害怕的类型,毕竟,只会用情绪来处理事情的人,任谁也不敢将工作托付给他。第二位面试者的处理方式,则是最不专业的表现,虽然委曲求全的人比较有敬业精神,但万一真的遇到重大问题,老板需要的不是员工委屈与退缩,而是冷静与理性的处理能力。于是,第三位面试者成功了,因为在这件小事上,她充分表现出责任心和专业能力。

引入这个例子就是希望大家去讨论,毕竟我是一个新人对于公司各位,我想我没有资格告诉大家什么叫做敬业,但我个人认为敬业就是乐业、爱岗,对工作精益求精、日清日毕、说做就做、坚决执行。

敬业不仅是一个词汇,敬业更是一种理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可以实施的公司计划,敬业是一条通向卓越公司的阳光大道,敬业成就卓越。敬业精神是人们对自己所选择职业的高度认同和热爱,它是一种职业素质,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坚定信念和探索及奉献精神的代名词;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员工,也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礼貌——中国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礼貌,是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对一个人来说,礼貌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公司来说也是对外形象的展示,所以说我们企业的一线员工在接洽客户的时候就是我们企业对外的第一印象,我们是否有信心为公司把控好

交际礼仪的第一关。公司职员的仪容仪表是一点,仪态举止也是一点,一动一静双管齐下那我们可以说有信心。

说个自己的例子,曾今有一次有幸与某位德高望重的将军共坐一席,开席后我们举杯共饮,谈笑甚欢,待到尽兴之时有人想请将军题字为今宵助兴,可表达之时言辞不够雕琢有些许轻薄之意,场面不禁有尴尬之气氛,此刻我的旁坐兄起身举杯说道:“晚辈诚请某将军赐字留墨念想”。将军听后欣然一笑,很爽快的答应了我这位朋友的要求,可见公务礼仪在关键时候的重要性。

从这件事我感悟到人生真的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学习、去体会,只有在平时心中装有这些知识我们在关键时候才会得到眷顾,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团结——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的联合。

我们大家小时候都听过三个和尚和三只蚂蚁的故事,故事的结局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喝和三只蚂蚁来搬米,这两首童谣,讲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正是团结协作的结果。从“人不如蚁”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呢?我个人认为,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个人和集体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超越个体的局限,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产生1+1>2的效果。

我们讲团结协作精神,有必要研究狼的成功捕猎过程。狼是群动之族,攻击目标既定,群狼起而攻之。头狼号令之前,群狼各就其位,各施其职,嚎声起伏而互为呼应,默契配合,有序而不乱。头狼昂首一呼,则主攻者奋勇向前,佯攻者避实就虚而后动,后备者厉声而嚎以壮其威……。独狼并不强大,但当狼以集体力量出现在攻击目标之前,却表现强大的攻击力。在狼成功捕猎过程的众多因素中,严密有序的集体组织和高效的团队协作是其中最明显和最重要的因素。

那狼的“团结协作精神”能否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中?我个人认为,我们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每个人的工作,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又都与全局相关联,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肯与他人协作,势必会影响团队的战斗力和整体形象。人们常说:立足本行如下棋,输赢系于每个棋子,“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如果整个棋局都输了,再有力量的棋子也没有什么用了。

那么,怎样做到团结协作呢?一是建立和谐关系,创设良好的人际氛围。心理学认为,如果我们能与同事、领导之间形成和谐的信赖的关系,那么我们和同事、领导相处的气氛就会更融洽,更有助于形成相互尊重、理解的工作氛围和友好宽松的工作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热情。对我们人设部门来讲,就是要领悟好领导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要求,主动请示和汇报工作;虚心向兄弟部门学习,搞好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多交流、多协调、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搞好公司内部的团结,不盛气凌人,不欺上瞒下,外求支持协作,内求团结向上;协调好内外关系,把工作的主动性与针对性、实效性统一起来,秉承“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共同进步”的宗旨,做到精诚团结,同舟共济,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二是积极开展集体活动,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参加集体活动、可以增强我们的团结协作意识,进而产生协同效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能集体想办法、出主意,做到“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积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三是营造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必要的竞赛活动是保持团队锐气的必要条件,它能促使我们在学习上更努力、工作上更用心、作风上更顽强,从而加快前进的步伐。我们提倡团队的协作精神和互补精神,就是要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团结起来,携手协作,力争出一流的成绩。同时,我们要避免恶性竞争,力戒同贵相害,同美相妒,同行成冤家。四是充分信任同事和周围的人。信任别人是一种良好的美德。在与同事相处时,一定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同时自己要谦虚一点、微笑一

点、宽容一点、主动一点。当前,要克服工作的各种困难,圆满完成既定的各项任务,就是要搞好团结协作,把工作做得更好。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成功,需要克难攻坚的精神,更需要团结协作的合力。一个企业,如果组织涣散,人心浮动,人人自行其是,甚至搞“窝里斗”,何来生机与活力?又何谈干事创业?在一个缺乏凝聚力的环境里,个人再有雄心壮志,再有聪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懂得团结协作的人,才能明白团结协作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企业的意义,才会把团结协作当成自己的一份责任。

忠诚——能力可以用文凭、绩效来证明,人品用什么来证明呢?答案是忠诚最重要。我认为,忠诚关联于敬业,照应于诚信,敬业是忠诚的外在体现,诚信是忠诚的条件之

一。忠诚的员工是享受工作,他工作是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企业发挥了他的才华,他会加倍的奉献,会懂得感恩。

说一个自己经历的故事,2011年的一天我独自去商会下属皮草公司做调研,在我经过一个围墙时,听到两个人在吵架,于是停下脚步仔细听。有很多人在说话,其中两个对吵的声音最大。“这些皮料还可以利用,你当垃圾卖掉就不对!”一个人说。“你又不是领导,你少管闲事!”另一个人说。“我不是领导我也管定了!”“你管了也没人奖励你!”“我不需要奖励,我是公司的员工,爱惜公司财产就是我的原则,我要什么奖励?”

吵闹中,我听明白了,一个人要把皮料当成垃圾卖掉,一个人认为皮料还可以利用不让卖。我有必要出面解决这件事,当我走进厂时,大吃一惊,反对买皮料的工人,已经被打伤了!但他却坚决挡着皮料的车不让走。这件事得到了解决,卖皮料的工人收到了惩罚,而阻挡卖皮料的工人坚决不肯接受奖励,他说:“我觉得作为公司员工,理所当然要维护公司的利益,如果我接受了奖励,这个性质就变了,好像我是冲着奖金来的。”说完我眼眶一下子就湿润了。

“爱惜公司财产就是我的原则,作为公司员工,理所当然要维护公司的利益。” 这种理念,将因一个人根植于一群人,一位普通的工厂职工说出这样话,真是难能可贵,这不仅是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更体现了对企业的忠诚和珍视。

细细想来,忠诚是一种爱岗敬业的态度,忠诚是一种人生信仰,忠诚是一种对企业的感恩,她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忠诚于企业,我们会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忠诚于企业,我们的职业生涯即便平凡也注定难忘,忠诚于企业,我们也将因德操高尚而尽享人生乐趣……

最后,感谢大家能够坚持看完,也感谢领导给我这么一个锻炼学习的机会,对于今后的工作我会以这五个词(诚信、敬业、礼貌、团结、忠诚)为指导,去完善我们人设部门的工作,成为公司人力资源的第一道把关者,和大家一起体验企业文化的内涵,做到文化落地、让各部门凝心聚力、为我们更美好的明天去奋斗!

人社部

滕翼

2013年12月4日

下载第七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之我思我想(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七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之我思我想(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质护理之我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优质护理之我想》。 “叮铃铃…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寂静的夜晚骤然响起,“普外科做好准备,立刻送来......

    第七届中国金融学年会征文启事

    第七届中国金融学年会征文启事为了进一步增进中国金融学术界同仁的学术交流,促进中国金融理论研究和教育的发展,根据中国金融学年会第七届理事会的决定,第七届中国金融学年会......

    现阶段教育之我思

    论文 现阶段教育之我思 重庆市第104中学朱 燕红岩学校 钟守兵 素质教育从提出到现今,已有十几个年头。尽管国家在很多方面都强调素质问题,各个学校也都在提这个问题。素质教育......

    广播操比赛之我思

    广播操比赛之我思 广播操今日落下了帷幕,将近一周的紧张训练结束了,我们班最终得了三等奖,自然我和孩子们都很失落,在我看来他们短时间的进步,应该得到认可,不过也许是一山更比一......

    勤工助学之我思(合集五篇)

    勤工助学之我思 转眼间,参加勤工助学工作已经将近一年了,在这个过程中,哭过,笑过,烦过,后悔过,想要放弃过,但还是坚持了下来,现在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我看到的不是泪水欢笑而是我的......

    大学半年之我思

    大学半年之我思 忙忙匆匆、庸庸碌碌的度过了大学的头个学期。半年的光景让我认识到了河传,认识到了什么是大学?以点见面,不难料到其它大学的情景,虽尺有所长,但亦相差无几。 方一......

    初中教学之我思

    新课程教学之我思我区2004级初一新生使用了全新的《思想品德》教科书。经过一学期的使用,笔者在新教材的教育教学过程逐步积累了一些个人的经验和体会,在此与各位同仁共享互勉......

    2011年暑期骨干教师培训我思我想

    2011年暑期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炎炎暑假,累也快乐,就是这次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活动的深刻感受。虽然天很热,也很辛苦,但我珍惜这次学习的每一天,不放过学习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