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经济学知识点
1、入世;入世和分税制。国企三年脱困并列为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的里程碑,长达15变的入世谈判改变了几千条工业管理规则,及其对我国的工
业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不仅入世后没有出现主要行业的衰落,反而使
我国大部分行业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尤其是出口增长速度显著,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
2、抓大放小;指国有企业从完全竞争、垄断竞争行业全面后撤,是民营企业在这
些领域占领先锋行业的过程,实现了“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初始
构思!
3、三年国企脱困;从1998年到2000年,对国企实行改制减员增效等一揽子方案,使国企从整体亏损边缘转变为大幅度盈利。是中国工业史上极其
重要的,为接下来的入世创造基础性条件!
4、外汇并轨;1994年把国定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到市场汇率,使人民币一夜之间
对外贬值六成多!
5、分 税制;主要是统一了中央和地方的政策取向,是由于增值税作为新税制的主
要税种,中央取其四分之三地方取其四分之一,再辅以中央对地方返
还政策!
6、价格双轨制;是针对当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存局面的一种价格政策,为了
保护国营企业的核心地位,采取价格保护性定价,对欣欣向荣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给予市场定价!
7、海发展战略;给予沿海省份多余中西部省份各项优惠政策,促使东部省份优先
发展,抢占因新兴工业化国家产业升级而出现的的国际市场,这
一政策促使了东部省份与东西不拉开了距离,尤其是东北,老工
业基地,位次逐位后移相当显著!
8、三中全会;(1)确定了务实改革派代表性人物,邓小平党中央核心领导地位!
(2)把阶级斗争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三中全会后,随即推动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的提高了粮食
产量,农村开始出现资本积累,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9、土地改革:按费井汉模型,工业化不仅需要剩余劳动力而且需要剩余产品,尤
其是在工业化初期,恩格尔系数较高,意味着工资成本受农产品价
格影响较大,同时在工业化初期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份额较高,从而土地改革在推动农产品提高的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工业的发现!
10、156项工程:对中国工业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对中国工业具有奠基性影响。
1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采取了赎买,公司合营等政策,从
而对生产力影响较小。
12、大 跃 进:不顾客观可能„„大干快上‟‟,使国民经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使国民
经济严重失衡,对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13、统供统销:是国家对几乎所有的商品统一定价,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对工业
积累,促进总工业发展起意义是积极的,对农业和轻工业而言却有
消极的作用。
14、三线建设:在„„反美防腐‟‟的背景下,把国防工业向„„山、散、洞‟‟疏散的过程,违背了产业积聚,规模经济,专业化协作等原则,影响了工业化进
程。
15、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一种内乱,运动搞乱了人们的思想,社会的工作重心,在此期间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改革后的高速增长与中国未来增长的思虑:改革后的高速增长是中国在工业革命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资本积累无疑是最重要的参考因素,而我国在这一方面恰恰是最为优势的,从而中国取得了持续三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其中年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提高了土地与人力资本的使用效果,沿海发现战略通过推动加工贸易大大刺激了投资,分税制成倍的增加了基础设施与基础工业的设施,3年国企脱困极大提高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入世把中国的投资水平又提高到前所未见的高度,从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始终围绕着提高资本积累,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的历程。
2013年我国人均收入接近7000美元,(甚至最近的一段极力认为如果按购买力水平核算,2014年底,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中国即将跨入高收入国家行业,至此,哈路德多马模型不再适用,而人均增长只与技术进步相关,那么,习惯于资本积累的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无疑是靠技术推动,首先通过城市化推动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的份额,尽可能的创造非农就业的机会然后通过技术进步,推动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和产品结构升级,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所占的比重可能要超过新兴产业,从而要加以重视。但是新兴产业是希望,要加大基础研发费用。第三,我国服务业无论从层级和业种和生态都非常落后,在服务业上的技术进步,中国人再也不能轻视了,此外,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诱导向适应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
第二章
一、古典假设:主要是劳动力无限供给,资本是稀缺的,两者不能相互替代V=S/K(v经济增长率,s储蓄率,k资本产出系数)
二、统购统销:(α1+1)(α2+1)(α3+1)—1
三、索罗模型:
1、新古典假设,不仅资本稀缺,劳动力也稀缺
2、f’>0,f”<0 生产函数F=AL^αK^β
α=(△F/F)/(△L/L)劳动力增加一单位产出变化率
3、稻田条件lim Fk→∞k:人均有效资本
k→0
lim Fk→0F:产出
k→∞
四、k=sf-(δ+ρ+γ)k
δ:人口增长率γ:技术进步率ρ:折旧(图)
···
五、L/L=ρA/A=γk/k=ρ+γ
(劳动力的年均增长率)
Y/L→人均产出=K/L→人均资本=增长率γ
A·L·KA技术 L劳动 K资本
A→△A 新的技术进步 L↑→△AK↑→△A
六、内涵增长:①斯密式:扩大市场范围
②诺斯式:制度创新
③普罗米修斯:技术进步
第三章
一、经济“起飞”的条件
①从农业释放足够的劳动力
②积累率超过10%
③要有主导产业
④要做相应的意识形态调整
二、主导部门是和战略性贸易政策密不可分的三、斯密顺序:农业→工业→商业
①克拉克配定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②霍夫曼定律: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③悠元两基准、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基准
四、刘易斯假设是农村人口符合马尔萨斯均衡,城市符合工业赶超式,农村存在大量闲置劳动力(隐蔽型失业)
五、1.在均衡经济中:工资=边际产出
2.在二元经济当中:工资=制度工资的加成3.工资=农村的平均产量加成=农民工的机会成本
第四章
一、1.在经济赶超阶段(V=S/K),资本积累决定经济发展速度,这一点就是资本一词的来源。
2.资本的作用有三:
(1)在稳态之前,资本积累决定了人均有效资本(K*)生成速度。
(2)资本积累具有水平效应
(3)在索罗模型中,只有技术进步具有增长效应,但是实政研究表明是因为人均资本与科研教育份额是正相关。
3.在内增增长模型中,在要求平均收益动力驱使下,资本形成过程本身就是技术进步过程。
二、(最大的问题):我国的资本积累有一很大份额是政府推动的,实政表明,在垄断竞争行业中,政府推动的高额投资往往造成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恰恰是引起高额不良贷款的重要根源,是金融危机的重要隐患。
三、在中国,储蓄分为个人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
四、1.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上涨,消费水平降低。
2.通货膨胀是利率水平上涨,降低了投资水平。
五、建国后我国的资本积累的主要形成是通过“统购统销”为主要特征的计划经济来实现的,在人均100-200美元的收入水平下实现的百分之二十几的储蓄率,这是一个奇迹。即使我们经受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三线建设”“文化大革命”那样重大坎坷,我们的平均增长率仍然超过了印度,改革开放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积累,形成了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民工总量超过了职工总数的半数以上,它们的机会成本与边际生产率之间的差额构成了我国积累的第三大源泉。
第六章
一、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人力的资本贡献约为6成,物质资本仅为4成。
二、实际上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互联网等都对教育有重大影响。
进入均衡增长以后,研发投入也是教育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宏观教育投资去年占GDP4%。
四、知识外溢:没有合同规定的溢出。
五、教育产业的成本在发达国家八成以上人工成本,在发展中国家这一份额要低一些,教育产业初始时建筑成本高一些,理工科实验设施成本高一些。
六、中国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严重不足。
第八章
一.中国式的加工贸易同时完成了资本,技术,品牌与国际市场的积累,是一个伟大的壮举。
二.中国在扩大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减税(三年免税,两年减税,免减税后对外商翻牌不宜追究。)
三.1982年前后,中国成立了四个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厦门,汕头1984年前后开始14个沿海城市,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青岛,烟台,大连,丹东,天津,秦皇岛,营口。
四.外援对于中国这样的巨型国家,依靠外援是没有出路的五.资本项目下,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
六.往往是发达国家存在着债务危机。
七.我们不具备花外汇的能力。
第九章
一.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就是靠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目前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由工业投资转变为服务业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由出口和投资推动转变为投资和消费推动。
二.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价格优势)
三.对于两国,如果一国两种产品都有价格优势,那么,该国将出口优势更大的一种产品,另一国出口劣势较小的产品。
四.对于一个像中国那样人口规模比较大、储蓄率比较高那样的国家,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对于那些发展落后的小国家而言,具有比较劣势的重工业都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
五.幼稚工业针对比较优势而显示其重要意义。
六.采取补贴形式保护能使本国产品与外国产品相互竞争。
第十一章
一. 为什么在苏联解体后,朝鲜的粮食产量大幅下降?
二. 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
三. 毛主席的八字方针:土肥水种密保管工。
四. 土地的贡献
像中国这样的土地匮乏大国,随着快速的工业化推进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快速的城市化推进,农田的减少是相当显著的,是一个重大问题。
五. 以农产品为原料的最终消费品,往往农产品的比重都微乎其微。
六. 粮食就是政权。
七. 中国发展硬伤
1.中国的消费量是世界贸易量的2.5至3倍。
2.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的三分之一。
3.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
4.荒漠化、石漠化、生态极为脆弱等区域占据我国绝大份额的土地。八.2013年中国农业GDP、农业增加值只占全国的10%,建国初期占80%以上。
九.中国城市化不同的特点:中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十.外包、技术进步、土地流转。
十一.技术规模中性:既不发生劳动替代资本也不存在反向替代。
十二.中国粮食增长
1.政策(联产承包责任制)
2.资本和技术投入
十三.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突破6亿吨,印度2.5亿吨
十四.中国农业的隐患:①农田基本建设
②水利
③化肥过度使用
第十二章
1.土地改革(费景汉模型、刘易斯模型)
2.156项工程(完成144项)
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
4.1958年大跃进
5.统购统销
6.三线建设
7.文化大革命
8.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
9.分税制
10.沿海发展战略
11.外汇并轨
12.价格双轨制
13.三年国企脱困
14.抓大放小(国退民进)
15.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升级)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 知识点范文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第一章 引论
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一、起源于古希腊的家政管理
亚里士多德(Aristotes,前384—前322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经济思想主要见之于《政治学》和《伦理学》。他认为,经济一词应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研究家庭关系,除夫妻关系外,主要是研究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二是研究致富技术。
二、古典经济学阶段(Political Economy)1.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经济学的第一次综合或革命)亚当·斯密(Smith Adam,1723-1790)英国伦理学家,经济学家,集重农学派和重商主义理论之大成而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主要著作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名《国富论》。斯密研究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经济人”,即人的利已本性。继承了英法古典经济学家把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的传统,同时批判了重商主义认为对外贸易是致富源泉的错误观点,也摆脱了“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重农主义的片面看法。他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并据此提出了利润和地租是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其“看不见的手”的著名论断至今仍是经济学家们热烈争论的话题之一。
2.古典经济学的分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 斯密对经济学的发展贡献很大,萨伊等人致力于分离斯密中的庸俗成分,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庸俗的经济学体系,即现在的西方经济学体系。马克思则一方面吸收斯密学说中介的科学成分,一方面对其学说中的错误成分给予中肯的批判,创建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体系。
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点: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解剖和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的政治经济学。因此,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物质生产相关的或其后面的生产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在不同阶级的行为分析和利益矛盾分析,而疏于对具体人的行为和经济行为分析。在马克思那里,人是阶级性的人,是社会的人,抽象的人,只有阶级性,而又具体的人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很好地解释生产关系变化和发展规律,解释历史变动规律,却没能解释人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经济行为,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规律。
(庸俗政治)经济学:作为资本主义上层建筑之意识形态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至18世纪下半叶开始,其主要任务转到为资本主义秩序辩护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上,从而形成马克思所称的庸俗政治经济学或当今经济学。在学术渊源上,庸俗政治经济学继承了斯密的庸俗部分,视资本主义社会为永恒的社会,是历史的终结,因而只研究经济现象的外在联系,为资本主义制度(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辩护。并最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经济学取代政治经济学,而将政策经济学视为政治经济学。
三、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派(从Political Economy到Economy,第二次综合)1.“新古典学派” 是19世纪末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创建的一个有较大影响的学派。他们以局部均衡论为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价值和分配理论,分析经济体系中的价格形成过程和资源配置的过程。马歇尔在英国传统的庸俗经济学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新的庸俗经济学的学说,写成了《经济学原理》(1890),用折衷的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生产力论等溶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其特点是:用主观心理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用社会达尔文进化论和“连续原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在方法论上吸收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分析方法和力学上的均衡概念。关于价值、价格的决定问题,古典经济学家一般是从供给即生产费用方面进行解释的,而边际效用学派则侧重从需求即效用方面来加以解释。马歇尔将两者综合,认为商品的价值、价格决定于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点。当代西方经济学界称剑桥学派为“新古典学派”,主要就是指在这一点上“新”于古典学派。在政策主张上,是自由放任的积极鼓吹者。
2.凯恩斯革命
Keynes John Maynard,1883-1946,现代最有影响的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多次担任英国政府要职,曾任英财政部高级官员,主要著作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导致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即容易流动的资产为人们所偏好因而喜欢以现金形式保存一部分资产-导致投资需求不足);提出了投资“乘数”理论,认为如果投资支出或政府支出有一定增加,必定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增加。据此,凯恩斯强调实行国家宏观调控,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府刺激消费、投资和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扩大商品与资本输出政策,加之福利政策等,以调节国内阶级利益矛盾、熨平周期性经济波动,促进资本主义持续稳定发展。
由凯恩斯开始,西方经济学便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而宏观经济学更多地涉及到社会经济问题,涉及国家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问题和采取何种经济政策促进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解决社会中不同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稳定问题。
四、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萨谬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第三次综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萨谬尔森,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代表学者。其自1948年与耶鲁大学教授威廉·D·诺德豪斯合作的《经济学》教科书,于1998年出版了第16版,为世界上最畅销的经济学教授书,共有40多种文字的译本。
以萨谬尔森为代表所提出的“新古典综合”,在坚持新古典学派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做到了与时俱进。其《经济学》涵括了(评述或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最前沿领域,因而成为当代西方的主流经济学。
BBCDBBD DCABC DABBD DDCDB DCABA ABBDB ACCBD ADCBA ABBCD DDDCA AABAC ABDCD
第三篇:产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Ps:全手打,有错别字谅解。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1.产业是具体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P4 2.战略关联分类法 P6 战略关联分类法是指按照在一国产业政策中不同战略地位划分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按照不同战略地位划分的产业主要有: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3.生产要素分类法 P12 生产要素分类法就是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的方法。根据所需投入生产要素不同比重和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依赖程度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三类。4.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P12 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是指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幼小产业
新兴产业是指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的不同。
朝阳产业是指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进入技术不断成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时期,处在这一发展的产业称为朝阳产业。朝阳产业常常与夕阳产业相对应。
衰退产业是指由于技术逐渐老化、需求逐渐萎缩、平均成本不断上升引起规模收益逐渐下降、产业规模逐渐缩小的产业。这类产品往往是由过了壮年期的产业发展而来的,继续衰退下去就成为夕阳产业,最后成为淘汰产业。这类产业如果某些技术的重大突破也会重新获得新生,进入另一产业生命周期。
夕阳产业 淘汰产业
5.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的比例。P15 6.产业组织 P31 所谓产业组织,通常是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7.马歇尔冲突 P33 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8.有效竞争: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的竞争格局。P34 9.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P98 A.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买者或卖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B.产品差异化
指企业在其提供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的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C.进入和退出壁垒 D.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E市场需求的增长率 F短期成本结构
10.广告密度=AD/SL AD—产品广告费用的绝对金额 SL—产品销售额 P103 11.勒纳指数(了解)P120 勒纳指数度量的事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L=(P-MC)/P P—价格 MC—边际成本
A 完全竞争下,价格=边际成本,L=0 B 垄断情况下,L不会超过1 C L越大,竞争程度越低。
D 无法反映企业为了谋取或巩固垄断地位而采取的限制性定价和掠夺性定价行为。12.贝恩指数(了解)P121 贝恩指数代表的事行业的超额利润表。
理论依据:市场中如果持续才在超额利润,那么一般情况下就表明市场上存在垄断势力,且超额利润高,垄断能力越强
13.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关系P129 到目前为止,产业组织学者不再简单的认为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他们发现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从短期考察,可以把市场结构看成是既定的要素,作为企业市场行为的外部环境,市场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归纳起来,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
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式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优势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14.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P162
(一)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
前工业化时期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中期 工业化后期 后工业化时期
(二)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
a农业为主 b轻纺工业为主 c原料和燃料动力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 d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 e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 f第三产业为主 g信息产业为主
(三)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
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15.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P166 一.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1)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2)人口因素(3)技术进步(4)资金供应状(5)商品供应状况(6)环境因素 二.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1)消费需求(2)投资需求
三.国际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四.国际投资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五.其他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16.产业关联 P172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17.产业关联方式(了解)P172 产业关联方式是指产业部门间发生联系的依托或基础,以及产业间相互依托的不同类型。18.产业波及效果 P189 产业波及效果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当某一产业部门发生变化时,这一变化会沿着不同的产业引起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变化,依次传递,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一过程就是波及。19.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P220 A合理与协调的地区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
一方面,当地区产业结构出现不合理或不协调时,非常有必要进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另一方面,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非常有不要促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地区经济增长都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20.产业政策兴起与存续的理论依据 P257 市场失灵说 赶超战略说 国际竞争说 21.产业政策的手段
直接干预 间接诱导 法律规制 22.中小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P300(1)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2)满足人们日益复杂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3)作为大企业垄断的制约力量,促进市场竞争
(4)加快技术创新与扩散,推动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高级化(5)缓解经济危机的冲击,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宽松的环境(6)扩大税基、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7)充当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
(8)促进农村发展与进步,缩小城乡差别,扩大农村市场,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23.中小企业政策的性质和基本课题 P301 性质:经济问题主要中小企业在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业市场上相对于大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致使中小企业经常受到资金短缺、人才短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下、经营亏损等问题的困扰。
基本课题:包括保护、扶植和指导三个方面。24.产业规制 P306 产业规制是政府或社会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标而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做出的各种直接的和间接的具有法律约束力或准法律约束力的限制、约束、规范,以及由此引出的政府或社会为督促产业经济主体活动符合这些限制、约束、规范而采取的行为和措施。
政府规制是政府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标而对经济主体做出的各种直接的法律约束力的限制、规范,以及由此引出的政府为督促经济主体行为符合这些限制、约束、规范而采取的行为和措施。
社会规制是指政府规制相对独立,对经济主体做出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准法律的限制、规范,以及由此引出的政府为督促经济主体行为符合这些限制、约束、规范而采取的行为和措施。
行业自律规制又可称之为行业管理,它介于政府规制和社会规制之间,主要是指行业协会对本行业企业的规划、协调,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自组织规制。25.当代西方产业规制的三种模式P306 A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 B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
C政府民间平衡性产业规制
26.政府为什么规制产业经济?P314(1)总体来说 在政府、企业、市场所组成的三要素体制中,政府基于维护市场效率、维护社会公平以及意识形态的原因规制产业经济。(2)具体来说
A.经济原因。因为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用物品、不完全竞争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市场机制要么根本无法解决,要么成本过高,而政府规制相对而言,具有自己的优势,在市场欠发达的情况下,政府规制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B社会公平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27.自然垄断产业 P327 自然垄断产业是指其主要业务具有规模经济效益,需要大规模固定资本投资,边际成本不断下降,具有网络效益的产业。
第四篇: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劳动的概念与动因、劳动的特征与分类、劳动是生产诸要素的主体(劳动的双重功能)
2.经济活动中人与人的因素、劳动关系(具体内容)
3.劳动力基本概念及特征(性质)
4.劳动力自身特点(一般的特点与现代科技条件下的特点——先讲科技与劳动发展的关系)
5.劳动力绝对数量(明晰适龄人口——加减法表示,劳动力人口构成)判断?
6.影响劳动力数量的因素
人口因素、劳动力参与率、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对劳动力数量的影响
7.劳动力供给概念、供给弹性、供给曲线(曲线的内容反映的经济学现象——对图形的考
察)
8.劳动力需求含义
9.劳动力需求的性质——派生需求(劳动力需求与普通商品需求的不同—与异同相比较)
10.劳动力需求曲线、需求弹性
11.派生需求定理及相关的定理
12.辨析: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因素、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13.什么是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共性与特性
14.劳动力市场上的三方关系(供给一方、需求一方、价格?——供给一方、需求一方、政
府)
15.现代劳动力市场的特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具体的内容)
16.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劳动力市场特征的落实与运
行机制的完善)
17.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18.就业概念、劳动就业的关系
19.劳动就业关系的基本内容、劳动就业关系的基本原则
20.影响劳动就业的主要因素(人口、科学技术)
21.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科技发展就业政策)
22.劳动分配关系核心、劳动报酬与国民收入分配、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状况、最终形成的个人消费基金
23.影响工资确定的主要因素: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及收入的构成24.劳动力素质的构成要素(质量和数量)劳动力素质形成的基础
25.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数量)
26.失业的概念(就业者、失业者、不属于劳动力范畴内的相关概念)
27.失业的度量——失业率
28.失业种类及成因: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29.失业种类(第一、第二)劳动力市场歧视概念及类型
劳动;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机制;劳动力市场均衡;派生需求;派生需求定理;劳动力需求;劳动供给;生产要素的替代效应;生产要素的规模效应;生产要素的收入效应;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素质;人力资本;工资;工资率;基尼系数;就业;失业;失业率;年失业率;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性失业;积极的就业政策;劳动关系
1、劳动的特征是什么?
2、影响工资率的因素有哪些?
3、劳动力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有什么异同?
4、劳动力需求与普通商品需求有什么异同?
5、简述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1、从派生需求定理出发分析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2、从劳动力供求两方面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第五篇: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概论
目录
1.新疆教育投入的意义..........................................................................2 1.1 大力发展新疆义务教育,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有着重要意义................................2 1.2 大力发展新疆教育,可以防止宗教活动过热,维护民族团结........3 1.3 大力发展新疆义务教育,将会提高西部民族地区人民的整体素质,为西部大开发奠定良好的人力基础......................................4 2.新疆教育现状分析.............................................................................5 2.1 教学力量分散,资源浪费严重..................................5 2.2 师资队伍及其素质水平偏低....................................5 2.3高中阶段及其以上教育供给能力不足.............................6 2.4 教育观念一般比较落后,不重视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7 3.新疆教育资源的分析..........................................................................7 3.1 教育层次发展不平衡..........................................7 3.2 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高校师生比严重失调,高层次师资严短缺.....8 3.3 中等教育力度不够以及少数民族教育力度不够....................8 4.新疆的教育政策现状分析....................................................................9 5.加快新疆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9 5.1 搞好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加强九年义务教育....................9 5.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综合素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10 5.3 改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提高教育经费的整体使用效率...........11 5.4 加强学校教育及教学设备的常规管理,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使用功能...............................................................12 6.总结...............................................................................................12 7.文献参考........................................................................................13
1/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疆教育研究来了解新疆教育的发展状况。在本文中先是介绍了新疆教育投入的意义,然后分析了新疆教育的现状、教育资源的分布、新疆教育政策现状分析,最后为加快新疆教育发展我给出了一些的对策和建议。关键字:新疆 教育 资源 政策
21世纪的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但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当前,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疆“科教兴新”战略正在积极实施,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已成为新疆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教育是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基础工程,不同的教育层次对人力资源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各层次的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和力度也存在差异。因此研究新疆教育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对新疆教育的发展及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新疆教育投入的意义
1.1 大力发展新疆义务教育,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有着重要意义
从总体上看,目前新疆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其发展趋势也是积极的、稳定的。他们热爱祖国,关心新疆
2/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的改革和发展,有较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时代责任感。但是,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跟我们争夺青少年,这是应当认真对待的。因为青少年正处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对他们教育得如何,直接关系着新疆的未来、命运和前途。所以,在新疆地区(尤其是边境地区)的基础学校组织要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新疆的教育相结合;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相结合。要切实加强对各族青少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牢固树立“两个离不开”的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这是在新疆击败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进攻的需要,也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1.2 大力发展新疆教育,可以防止宗教活动过热,维护民族团结
通过教育可以根本抵制民族分裂分子的分裂活动:一方面由于新疆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全国总数的60%以上,国际敌对宗教组织正是利用这一点在信教群众中宣传“教徒迫害论”、“经济侵略论”、“民族独立论”等;另一方面教育不仅可以“治穷”,而且可以“治愚”。因此,我们在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同时,还需大力发展教育,加大智力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在扶贫工作中的比重,以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淡化宗教意识,防止宗教狂热;同时,通过教育可以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对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纪律、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的教育,使青少年形成适应和拥护一定社会政治制
3/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度和政治活动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完成青年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任务。由此可见,加快发展新疆边境地区教育,在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3 大力发展新疆义务教育,将会提高西部民族地区人民的整体素质,为西部大开发奠定良好的人力基础
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也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基础教育和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教育具有迟效性的特点,所以要重视人才资源的早期开发。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对象主要是学龄期的儿童和青少年。新疆的基础教育应突出这样几个功能:一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全体劳动者科学文化素养的良好基础,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二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学生,以利于高一级学校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各种人才;三是传授实用的生产生活基本知识,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新疆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善,提高生产生活水平。根据西部地区人才资源情况,还应重视针对成年文盲而实施的基础教育,其形式可以是非正规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迅速地掌握有助于消除贫困、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2.新疆教育现状分析
2.1 教学力量分散,资源浪费严重
新疆地广人稀、7种语言授课,中小学布局分散、点多、规模较小,位置偏远,天寒地冷,加上需食堂、餐厅、浴室等配套设施,导致教育成本偏高,使得原本短缺的教育经费难以满足基本的教育需求,相当一部分边境线地区适龄少年儿童“进不来、留不住”,一些边境地方农村初中生辍学严重,15周岁人口受教育完成率偏低,实现这些地区的“两基”攻坚目标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2 师资队伍及其素质水平偏低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科之间分布不合理。目前,新疆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境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育现状令人担忧。教师队伍和师资力量弱,教师在岗培训比较欠缺,教师素质和能力及教学水平较低。一是教师学历合格率低。教师的学历水平与国家要求和现实工作需求差距很大;二是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员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他们的合格学历是通过自学、函授、进修等形式取得的,虽然学历高,但其实际能力差,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乡村学校。同时,教师队伍“整体超编”与“结构性缺陷”并存,重点学科的教学教师严重不足,而民语言学校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随着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汉语言学习人数的增多,只会用民语言教学的5/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民族教师将大量过剩。2009年全区总人口2,158.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0.7%。新疆边境区域有7种中小学授课语种、4种高校授课语种。到2007年底,全区444.4万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7.3%;28.3万名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中少数民族教师占55.8%;24.18万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少数民族教师有14.36万人,占59.4%,按照自治区标准,在师资的配备上还存在很大问题,语文、数学、英语三大门教师学历合格率非常低。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影响,边境县乡教育事业引进人才难度较大,而本地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2.3高中阶段及其以上教育供给能力不足
高中阶段及其以上教育的供给能力不足,制约义务教育的发展,影响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新疆福海县教育存在的问题为例,初中升高中难,民族学生接受汉语言教学难。目前全县共有初中在校学生3,903人,其中民语言学校初中在校生1,803人,高中在校生1,489人,其中民语言高中在校生为412人。近年来,福海高考升学率达到80%以上,而中考升学率不足25%,造成大量优秀初中学生不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这种现状已经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据调查,从1998年以来,在县城中小学校中,汉语言学校招收民族学生人数平均以每年递增40%速度急剧增加,相反,县城纯民语言教学的原县一小招生人数逐年减少,1998年每年招收民语言新生达89人,而到2002年、2003年只有30人左右。这一现实,一方面造成了民语言学校教
6/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育资源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给汉语言学校招生带来很大压力,造成许多希望子女接受汉语言教学的民族学生难以满足需求。
2.4 教育观念一般比较落后,不重视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
一方面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教育的经济价值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因而人们的教育观念一般比较落后;另一方面,在这样的贫困地区,不重视知识、不重视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教育观念的落后造成很多没有初中毕业的学生辍学。自八十年代以来,新疆部分地区由于大批学龄儿童弃学放牧,一部分学龄儿童转到境外就学,使得这些地区义务教育入学率明显下降。2009年新疆小学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与全国平均升学率相比仍然较低,新疆农村中小学生失学的现象有蔓延趋势。新疆部分地区的教育发展落后,使得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迟缓滞后,严重制约新疆整体经济的发展。
3.新疆教育资源的分析
3.1 教育层次发展不平衡
从全国比较来看,新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受过高中教育的人数只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8.43%,为东部平均水平的46.11%,为中部平均水平的52.22%,为西部平均水平的95.19%;受过初中教育的人数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8.15%,东部平均水平的32.52%,中部平均水平的31.79%,为西部平均水平的60.82%。这种“倒金字塔”式的状
7/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况直接导致了生产一线和广大基层普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制约了生产力的解放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3.2 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高校师生比严重失调,高层次师资严短缺
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新疆高等教育的学校中有90.32%集中在北疆,而相对于南疆等欠发达地区,教育支援严重不足的现象长期存在。另外,国家高校扩招,从2000年至2005年高校教师负担学生数上涨了58.67%,这对于本来就师资严重不足的新疆来说无疑是使老师学生之间的比例更加严重失调。
3.3 中等教育力度不够以及少数民族教育力度不够
从1995至2005年,虽然小学升学率在提高,而且都在90%以上,但初中升入高中的比率却一直在35%左右。这种教育状况表明,有大多数适龄人口不能正常接受高中层次的教育,这对新疆实施“科教兴新”和“人才强新”战略非常不利。另外虽然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但依然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一是汉语师资严重不足。二是在较为落后的民族地区,由于教学条件不足,备课资料匮乏,备课没有基本汉文资料。三是信息闭塞,很多的教育信息不能及时的获得,所学知识较为落后。
8/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4.新疆的教育政策现状分析
2003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了自治区教育厅提出的《关于调整中等师范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确定了中等师范学校布局调整的目标,即2004年停止三年制师生的招生计划,2005年取消中等师范学校办学层次,从而实现新疆师范教育结构由“三级”向“二级”过渡。
政策和措施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卓越的成绩并不等于教育工作的完美无缺。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新疆教育工作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教师队伍素质偏低,教育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5.加快新疆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5.1 搞好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加强九年义务教育
应重点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合格的技术工人,以期持续快速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高等教育在快速扩招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应不断加强“产、学、研”结合,促使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信息化带动经济的发展,推动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在进一步巩固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推进12年义务教育。目前,至少应在县级
9/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先普及12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把沉重的人口包袱转化为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
5.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综合素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进一步落实东部地区的教学资源,加大对东部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不仅要利用好青年志愿者支教西部的教育资源,还要成立由专门机构组织一批已经退休但是身体健康的老教师,担当志愿者,缓解边远地区汉语老师不足的压力。同时,扩大新疆中、高师汉语专业招生规模,建议自治区为每个学生每年补助一定额度的学费和生活费,以增强汉语专业招生的吸引力。建议自治区尽快按国家新的编制标准,结合各地区实际,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并从解决教师编制入手,为该边境地区解决一定数量的教师编制,逐年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素质高、有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是新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因地制宜地调整边境的校点布局,合理配制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改变过去校点多、规模小、费用高、效益差的状况,把学校布局与危房改造同步进行,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要组织开展社会助学活动,解决适龄儿童特困生的辍学问题,确保“普九”教育工作任务的完成。同时,根据边境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具有边境基础教育特
10/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色的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符合边境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定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3 改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提高教育经费的整体使用效率
新疆各级财政部门应努力保障教育经费的基本投入并随 着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另外财政部门积极配合 教育部门做好合理调整校点布局,实现规模效益;优化专职教 师、后勤行政人员及学生的比例,逐步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合 理配置和利用教师资源。
注重解决农村、牧区学校经常性费用不足、教师培训经费、学校冬季采暖方式等具体问题,办好牧区寄宿制学校。为了解决新疆部分地区义务教育经费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地区及各县(市)应成立相应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实行“一把手”责任制,为确保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和试编今后中小学校预算工作奠定基础;
第二、明确工作目标。地、县(市)相继应制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地、县(市)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使得农村义务教育供需矛盾得到缓解;
第三、落实改革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国家和地方应采取更大的政策倾斜,支持边境地区的教育发展,必须增加对当地教育的财政投入。没有资金想发展教育就只是一句空话,特别在边境地区,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办学条件下,更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除此之外,11/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偏远地区还应该积极获取教育捐资。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该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利用一切机会争取企业个人的捐资助学。
5.4 加强学校教育及教学设备的常规管理,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使用功能
区现有现代化教学设备不能充分利用的情况,首先,我们应该集中加强教师这方面知识的培训,使该边境地区的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上的资源优势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应该引进一部分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现有教学设备的管理与维修;第三,改革考试和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家长、学生观念的转变。针对边境地区教育现状,我们不妨矫枉过正一些,在一些评价上可以向信息素质教育倾斜,以振聋发聩之势将认识之后的学校领导和教师“诱上梁山”,促进他们彻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6.总结
通过完成这次论文,让我更加了解新疆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疆教育的意义,新疆乃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想要很好的发展经济,重中之中就是快速发展教育,储备人才。21世纪,什么最重要。答案毋庸置疑就是人才,而怎样才能快速的获得人才,那就是加速发展教育。本文通过对新疆教育现状的分析,并给出了建议。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些机遇,新疆的教育将发生翻天地步的变化。
12/13
发展经济学概论
7.文献参考
[1]顾华详.新疆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实事求是,2004.2.[2]蔡宝来.现代教育的新功能与发展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3]曹红.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新疆教育实施优惠政策的历史考查[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3):118 [5]骆诗政,刘玉杰.新疆南疆地区基础教育多元文化课程建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12):16 [6]艾力·伊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视野中的“维汉”双语教育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1
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