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附件十)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关于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发展的暂行办法
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关于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科
技发展的暂行办法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进一步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开发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扶持对象
在吴中经济开发区注册经营并经省级及以上科技管理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具有较大规模,引领、推进开发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扶持企业。
二、扶持政策
经相关部门认定的企业、项目及科技人员,除享受国家、省市有关优惠政策外,还可继续享受下列区内政策:
(一)税收优惠
1、凡在区内设立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产品(服务)属《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范围,且被有权机关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三条)
2、区内科技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
3、对企业当年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
4、科技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
务取得的收入,可按有关规定向税务部门备案后免征营业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
5、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条)
6、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确认项目属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则其在投资总额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不包括《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中的商品和船舶、飞机、特种车辆、施工机械),且限于不构成生产规模的实验室或中试范畴的,可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7、研发机构引进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所列的先进技术,按合同规定向境外支付的软件费,可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8、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八条)
(二)设立引导资金
设立吴中经济开发区科技发展引导资金,每年不少于开发区地方财政留成的5%,主要用于引导和扶持重点科技发展领域和规模型科技企业,同时作为国家、省级科技发展引导资金项目的配套资金。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研发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等)、高新技术项目、院校合作项目等,除享受国家、省优惠政策外,开发区将提供相应的引导及配套资金。
(三)专项资金扶持
1、对区内研发机构取得部、省科技经费支持的各类科技发展项目,开发区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引导资金支持。
2、对进入开发区的国家级各类机构,一次性补贴100万;省级各类机构,一次性补贴50万。
3、对进入开发区新设立的科技企业,依据税务局提供的企业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纳税清单,按照租房面积人均10平方米计算,给予第一年房租全免,第二年房租减半收取。
(四)奖励措施
1、对年实缴企业所得税额不低于50万元的扶持企业,按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开发区留成部分的50%给予奖励。
2、企业聘用的国内外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经有关部门认定后,按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中开发区留成部分的50%给予奖励。
3、对进入开发区的世界500强、国际行业前50位的知名科技企业,给予50-100万元的奖励,用于对科技人才的奖励和人员培训。
4、对开发区科技发展有重大贡献,有较好发展前景的重点扶持企业,实行个案奖励。
(五)人才引进
1、对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可给予不少于100万元的安家补贴。
2、对引进的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项目的第一、第二完成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一、二层次人选或条件相当的其他优秀高层次人才,可给予不少于60万元的安家补贴。
3、对引进的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引进后承担重点项目、重点学科或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领军人才,或自主知识产权来我区进行合作研究或实施成果转化的创新型科技研发人才及留学归国人员,可给予不少于40万元的安家补贴。
以上科技人才须直接参与区内科技项目的开发、运营。上述安家补贴不重复计算,靠高享受,原则上用于补贴购买吴中区自住房,分五年等额逐年发放。享受安家补贴政策的个人原则上需与引进人才单位签署五年服务期协议,享受政策自服务期正式开始之日起执行。
三、附则
(一)本办法所确定的扶持政策如有与吴中区相关扶持政策重叠的,企业从高但不重复享受。
(二)本办法相关条例,如遇国家政策调整,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相关的条款为准。
(三)本办法由吴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评审小组”负责解释。
(四)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能源发展
本文由0kggbylokb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加强科技创新 促进新能源发展
能源是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又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实现全球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都离不开能源技术的进步和能源结构的调 整。为此,加强能源科技创新,促进新能源发展,不仅将影响今天的发展,更关 乎于人类的未来发展。当今世界,能源科技飞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类能源开发和 利用再次进入了一个重大转折时期。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 需求,将使未来的能源结构、利用方式产生深刻的变革。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 源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正成为各国的新目标。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 机影响,能源价格下降,但许多国家还是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措施,这必将催生新的能源产业,加速能源转型进程,开启人类能源利用的新纪元。多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重视新能 源的开发利用。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系统部署了“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风能和太阳能”“清洁煤利用”和“高温气冷堆”等一系列有关新能源的重大、科技项目,在发展新型能源汽车、推动照明节能、开发新能源等方面作出了积极 探索。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一大批节能和新能源技术得到应用,太阳能、风能、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照明都得到规模化推广示范,有力支撑了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2010 年即将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也将推广应用一 大批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而周密的部署。2006 年中 国政府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 地把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作为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的重要手段,把洁净煤技术、煤层气开发作为降低污染的重要选择,把建筑、交通以及工业流 程领域提高能效、降低排放作为节能减排的主要方式。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也给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做出了一系列 重大决策和部署,强调要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把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作为促进经 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把发展新能源科技和产业作为应对危机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此框架下,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相关部 门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十城万盏”和“金太阳”等节能和新能源示范工程。、“十城千辆工程”计划在十余个城市的公共交通领域规模化地推广应用混合 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预计到 2012 年推广应用 6 万辆节能与新能源汽 车,带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十 城万盏计划”将在 21 个城市的公共照明领域推广应用半导体照明技术,预计用 3 年时间推广使用 600 万盏半导体功能性和景观照明产品,年节电 10 亿 千瓦时。到 2015 年,半导体照明将进入 30%的通用照明市场,年节电可达 1400 亿千瓦时。“金太阳工程”计划到 2015 年实现新增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 250 万千瓦,国内光伏市场形成年产值 200 亿元,创造 9 万个就业岗位。中国风电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连续 4 年翻番。2008 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超过 600 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 1217 万千瓦,位居世界第 四,其中新增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国已涌现金风科技、华锐风电、南 高齿等一批整机和零部件骨干企业,总的生产能力已接近1000 万千瓦。此外,海上风电场建设成功迈出第一步,上海东海等近海示范风电场建设工作正在积极 推进中。在节能减排中,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中国能源 消费结构中,一次能源中 69%靠煤,发电量的 80%以上来自火电,优化能源结 构势在必行。对此,我们必须开发和利用面向未来的清洁能源。国家已相继颁布 《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优化能源结构的目标和方向。此外,还将发布能源产业振兴规划,2020 到 年将逐步降低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水电、风电、太阳能
和核电等 清洁能源的比重。根据有关法律和规划,中国将继续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太阳 能和核电等,并将进一步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发展高效、洁净发电技术,研究二 氧化碳捕获、资源化利用和封存技术。我国已启动了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和“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大型油气田及 煤层气开发”重大专项的实施,将提升中国油气装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油气田 及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水平,实现油气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煤层燃气的规模开
发,为保持中国原油产量稳中有增、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提供科技支撑。通过实 施“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专项,将带动中国核电装备制造业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核电比重和产业创新能力。多元化的能源结构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核能发电效率高,但动态性能不足。因 此,保障多种能源的稳定供应和安全运行问题,需要我们现在就开始认真研究。一方面要发展智能电网技术,提高对电网的监控和调控能力,研发高效储能 机制,为灵活应对大规模清洁能源接入电网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增强电网的 内部调峰能力。在此情况下,燃气发电便是最佳的区域性调峰发电形式之一。通 过调节燃气轮机机组的负荷能力和速率,可以满足不同条件下的需求,提高供电 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天然气具有高效、洁净、传输方便的特征,是一种较理想的能源,然而中国 是一个富煤、少油、贫气的国家,目前一次消费能源中天然气仅占 3%。但市场 对天然气的需求快速增长,预计到 2010 年需求缺口将达到 200 亿立方米以上,以后还将进一步扩大。在满足日常需求尚嫌不足的情况下,重视发展和积极利用 清洁燃气资源将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选择。生物质制气以及煤基合成气都可以作 为天然气的有效补充。中国制取生物质气的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全国目前农 村户用沼气利用每年将超过 120 亿立方米,可利用的禽畜粪便、城市有机排放物 等的潜力达 1200 亿立方米。为此,我们将加大对厌氧发酵、生物脱硫等关键技 术,以及集中式沼气成套装备、沼气提纯、质量检测及储存输运等系统集成的研 发投入和应用示范。中国的能源特色在煤,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清洁高效利用好煤。现阶段要大力发展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也就是 IGCC 技术。相对于各类煤 制液体燃料,煤基合成天然气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耗水量低、运输损耗小且成 本低、废弃物处理成本低等优势。应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加大煤基合 成天然气在气化甲烷化、二氧化碳的搜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研发。面向未来,一些新能源的技术正在丰富着人类对于各种能源的利用,特别值 得关注——
(一)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通过聚集太阳光聚焦所产生的热 能,推动发电机发电。太阳能热发电的效率较高,且可以通过热量的存储,在晚 上继续发电。目前各国已在此方面作了积极探索,我国也在进行试点。(二)高效节能电机技术。稀土永磁体具有磁性能优异、轻量化等优势。中国 具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利用稀土材料开发永磁直趋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永 磁直驱电机可以用于风能发电、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等方面,进一步简化传动变速 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转基因生物能源技术。发展生物能源,对于减少石油依赖、保持碳的循 环利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农业经济都具有积极意义。一些转基因藻类生 物的太阳能转化效率高,是极好的生物能源来源。这些作物可以吸收消化大量二 氧化碳,还能够生产绿色油料,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四)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氢燃料电池可高效清洁地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 能,是比常规热机更为先进的转化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能源动力 的变革带来重大契机,而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后化石能源时代主要的车用动力 能源。与电能一样,氢气作为能源载体,可以通过各种一次能源的转化获取,成 为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换、从碳的低排放向碳的零排放的桥梁。(五)热核聚变技术。作为面向未来的热核聚变技术,也许需要 30 年到 50 年 以后才能够成为稳定的能源供应。我国正积极参与到国际能源科技合作项目 ITER 计划中,同时还超前部署国内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纵观近代史,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孕育新的技术革命,催生
新的技术 变革。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能源动力系统的每一次变迁,都将带来社会的、生 活的巨大变革。钻燧取火使人类告别了蒙昧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人类使 用的燃料由木材过渡到煤,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实现了 从煤到石油的过渡,造就了现代工业文明。纵观工业文明,各个时代主体燃料的 转变,也就是一个从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燃料的转变。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能源 隐含着“减碳加氢”的演变规律。与此相适应,动力设备的发展遵循了“高效能、低排放”的技术路径。每一次能源变革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成果,改变了产业的 结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可以断定,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将认识和 掌握新的能源形式、能源载体和能源利用的手段。因此,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要有面向未来的勇气和稳定的支持,要认真地把握规律,超前部署,坚持创新,真正 做到引领与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我们已处在从化石能源时代向可再生新能源时代的转折点,从工业文 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关键点。一场深刻的能源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迸发之中,我们 需要传承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把各种能源开发好、利用好,为今天的人们创造更 加清洁的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加美好、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篇:立足科技创新 促进多元发展(模版)
立足科技创新 促进多元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代表新誉集团参加此次高峰论坛。
新誉集团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轨道交通、新能源、数控设备、现代物流、办公设备业务的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自2002年成立以来,紧握时代先机,瞄准前沿产业,持续创新投入,强化内部管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发展成为总资产80亿元、集20家子公司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火炬计划轨道产业基地骨干企业、铁道部机车车辆配套重点生产企业、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路走来,新誉集团得到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尤其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轨道交通、风电等行业陷入低谷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领导积极为我们企业排忧解难,使我们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旋律,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完善创新平台建设,调整企业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产品。
一、立足企业科技创新
大力建设研发平台
(一)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十一五”期间,新誉集团按照不低于销售收入5%的比例,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着力提高风电装备设计及制造的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研究、设计、开发能力,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装备。目前已实现1.5MW产业化,完成2MW设计及发电机制造、3MW设计。预计今年完成3MW制造并实现产业化,2013年完成5MW及以上机组设计,进军海上风电市场。
(二)加强对外技术合作
新誉集团将自主创新和巧借外脑相结合,与国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英国GH联合开发1.5MW、2MW、3MW主控系统;与德国沙尔兰大学联合开发2MW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与德国EUROS公司联合开发37.5米、39米叶片;实施强强联合,引进先进的风电技术和设备,共建风电技术研发联合体。努力在全球范围内组织风电科技资源为我所用,最终实现“引进、消化、吸收”的自我风电开发之路。
(三)加快产学研对接
新誉集团积极与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与北京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进行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东南大学合作开发3MW永磁发电机;与中科院热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发50.5米、55米叶片;与南京14所合作开发风电场综合监控SCADA系统;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发3MW齿轮箱;与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1.5MW双馈变流器、3MW变流器,重点攻关风电整机设计、风电控制及关键部件叶片、发电机、齿轮箱设计的关键技术,保持科技创新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加大建设研发平台
新誉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以江苏省(新誉)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为核心,积极发挥博士后工作站作用,大力整合集团各类研究力量,加快研究院研发中心、集成中心和试验中心建设,广泛吸收国内外优势资源,构建一个面向国内瓶颈技术及未来发展的多学科综合交叉、汇聚一流人才和重大科研成果、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科研环境的“新誉风电技术研究院”,担纲我国未来风电技术创新核心平台的重任。依托省级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国家级EMC电磁兼容实验室、3.8兆瓦机组出厂地面全性能检测试验台等技术平台,针对未来近海及海上风电场需求,着力于重点开发3MW近海/海上半直驱风电机组、5MW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核心技术研究,实现自主设计大功率风电机组的产业化。
二、应对新能源产业现状,发展多元化能源产品
(一)调整新能源产业结构
我国风能资源储量大,可供开发风能资源储量达10亿千瓦以上。但由于我国风电技术研究起步晚,基础薄弱,虽然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仍然面临一些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1、基础技术研究、创新实力不强,在整机设计上仍主要依赖国外。
2、2011年在风场并网上,国家电网多次发文要求,提高风电机组的技术门槛,加强对产品技术的要求。
3、在资源的开发区域上,趋向于多样化风场,沿海、高原、低风速区域是2011年的开发重点。
为应对目前国内风电市场的变化,推动我国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新誉集团将建立一个服务于全国风电企业的技术、信息和测试服务平台。通过联合风电企业、相关院校,共同打造系列化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整机通用设计开发平台,同时设计建设大型风电机组试验平台和10万kW试验风电场,形成我国自己的设计体系、准则和标准,加强测试技术与设计的开发研究,建立标准检测的认证体系,为全行业提供完善的试验测试条件的支持和服务。
同时大力建设位于武进高新区、总投资达23亿元的风电工业园,确保年内集团制造业全部搬入风电工业园。建成风机总装、电机生产、大部件机加工、叶片及树脂生产四个核心制造区,形成年产兆瓦级风电机组1000套并实现叶片、发电机等关键部件配套的生产能力,打造较为完整的风电产业链。
(二)大力发展分步式能源
新誉集团在发展风电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拓宽新能源产业,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鼓励民营经济参与非常规天然气产业的开发,我们对原有的风电产业做了新的延伸,开始涉及煤层气、页岩气的开发、开产和分布式能源的项目开发、投资。
分布式能源是指天然气能源的梯级利用,采用先发电后供热、供冷的技术,分布式能源站是靠近用户端如工业园区、楼宇、社区的中心地带等直接向用户提供各种形式能量的中小型终端供能系统。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是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与传统集中式供能方式相比,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高、清洁环保、安全性好和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在欧美发达国家分布式能源站已经颇为流行。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分布式供能正在悄然走俏,已建成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闵行中心医院、奥特斯(中国)有限公司、上海飞奥、老港垃圾场(沼气)等一批分布式供能项目。
“十二五”期间,新誉集团将启动一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建设五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将在未来5-10年内,在分布式能源装备核心能力和产品研制应用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能源装备产业体系。目前我们已经与英国罗罗公司(罗伊斯罗尔斯公司,空客A380飞机发动机制造商)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引进罗罗公司航空发动机技术,在新誉集团生产组装燃气轮机组发电系统,这将是对航空发动机民用化的重大突破,也将是机械工业最为高精尖的飞跃。预计到2015年前完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主要装备研制。通过示范工程应用,解决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装备自主化率达到60%;到2020年,在全国规模以上城市推广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初步实现分布式能源装备产业化,将成为新誉集团在新能源开发领域的又一亮点。
新誉集团将一如既往的立足科技创新,促进多元发展,以实施创新战略为突破口,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技术,不断强化企业创新能力,不断优化企业创新体制,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完成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企业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逐步成为国内著名的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将新誉集团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企业集团,真正的实现“实力新誉、百亿新誉、百年新誉”。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10级经济学(2)班的学习委,我叫张盼盼,很荣幸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的经验。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一职务。回望这一年多,自己走过的路,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不仅充满了欢愉,也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一年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下面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委员是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在我当初当上它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及同学们我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要认真负责,态度踏实,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执行能力,并且做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具体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委员,要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的教学动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无法和那么多学生直接打交道,很多老师也无暇顾及那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家刚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还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学习委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学习委员要及时地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建议和疑问,熟悉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有优异的成绩,当同学们向我提出问题时,基本上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回复。
总之,在一学年的工作之中,我懂得如何落实各项工作,如何和班委有效地分工合作,如何和同学沟通交流并且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日:有的时候得不到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们不积极主动支持我的工作;在收集同学们对自己工作意见方面做得不够,有些事情做错了,没有周围同学的提醒,自己也没有发觉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没有把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间,地点通知到位,导致我们班有4名同学错过报名的时间。这次事使我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马虎。
在这次的交流会中,我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吸取一些好的经验,带动本班级的学习风气,同时也相信大家在大学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谢谢大家!
第四篇:立足科技创新 促进多元发展
立足科技创新 促进多元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代表新誉集团参加此次高峰论坛。
新誉集团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轨道交通、新能源、数控设备、现代物流、办公设备业务的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自2002年成立以来,紧握时代先机,瞄准前沿产业,持续创新投入,强化内部管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发展成为总资产80亿元、集20家子公司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火炬计划轨道产业基地骨干企业、铁道部机车车辆配套重点生产企业、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路走来,新誉集团得到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尤其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轨道交通、风电等行业陷入低谷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领导积极为我们企业排忧解难,使我们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旋律,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完善创新平台建设,调整企业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产品。
一、立足企业科技创新大力建设研发平台
(一)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十一五”期间,新誉集团按照不低于销售收入5%的比例,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着力提高风电装备设计及制造的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研
究、设计、开发能力,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装备。目前已实现1.5MW产业化,完成2MW设计及发电机制造、3MW设计。预计今年完成3MW制造并实现产业化,2013年完成5MW及以上机组设计,进军海上风电市场。
(二)加强对外技术合作
新誉集团将自主创新和巧借外脑相结合,与国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英国GH联合开发1.5MW、2MW、3MW主控系统;与德国沙尔兰大学联合开发2MW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与德国EUROS公司联合开发37.5米、39米叶片;实施强强联合,引进先进的风电技术和设备,共建风电技术研发联合体。努力在全球范围内组织风电科技资源为我所用,最终实现“引进、消化、吸收”的自我风电开发之路。
(三)加快产学研对接
新誉集团积极与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与北京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进行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东南大学合作开发3MW永磁发电机;与中科院热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发50.5米、55米叶片;与南京14所合作开发风电场综合监控SCADA系统;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发3MW齿轮箱;与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1.5MW双馈变流器、3MW变流器,重点攻关风电整机设计、风电控制及关键部件叶片、发电机、齿轮箱设计的关键技术,保持科技创新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加大建设研发平台
新誉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以江苏省(新誉)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为核
心,积极发挥博士后工作站作用,大力整合集团各类研究力量,加快研究院研发中心、集成中心和试验中心建设,广泛吸收国内外优势资源,构建一个面向国内瓶颈技术及未来发展的多学科综合交叉、汇聚一流人才和重大科研成果、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科研环境的“新誉风电技术研究院”,担纲我国未来风电技术创新核心平台的重任。依托省级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国家级EMC电磁兼容实验室、3.8兆瓦机组出厂地面全性能检测试验台等技术平台,针对未来近海及海上风电场需求,着力于重点开发3MW近海/海上半直驱风电机组、5MW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核心技术研究,实现自主设计大功率风电机组的产业化。
二、应对新能源产业现状,发展多元化能源产品
(一)调整新能源产业结构
我国风能资源储量大,可供开发风能资源储量达10亿千瓦以上。但由于我国风电技术研究起步晚,基础薄弱,虽然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仍然面临一些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1、基础技术研究、创新实力不强,在整机设计上仍主要依赖国外。
2、2011年在风场并网上,国家电网多次发文要求,提高风电机组的技术门槛,加强对产品技术的要求。
3、在资源的开发区域上,趋向于多样化风场,沿海、高原、低风速区域是2011年的开发重点。
为应对目前国内风电市场的变化,推动我国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新誉集团将建立一个服务于全国风电企业的技术、信息和测试服务平台。通过联合风电企业、相关院校,共同打造系列化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整机
通用设计开发平台,同时设计建设大型风电机组试验平台和10万kW试验风电场,形成我国自己的设计体系、准则和标准,加强测试技术与设计的开发研究,建立标准检测的认证体系,为全行业提供完善的试验测试条件的支持和服务。
同时大力建设位于武进高新区、总投资达23亿元的风电工业园,确保年内集团制造业全部搬入风电工业园。建成风机总装、电机生产、大部件机加工、叶片及树脂生产四个核心制造区,形成年产兆瓦级风电机组1000套并实现叶片、发电机等关键部件配套的生产能力,打造较为完整的风电产业链。
(二)大力发展分步式能源
新誉集团在发展风电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拓宽新能源产业,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鼓励民营经济参与非常规天然气产业的开发,我们对原有的风电产业做了新的延伸,开始涉及煤层气、页岩气的开发、开产和分布式能源的项目开发、投资。
分布式能源是指天然气能源的梯级利用,采用先发电后供热、供冷的技术,分布式能源站是靠近用户端如工业园区、楼宇、社区的中心地带等直接向用户提供各种形式能量的中小型终端供能系统。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是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与传统集中式供能方式相比,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高、清洁环保、安全性好和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在欧美发达国家分布式能源站已经颇为流行。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分布式供能正在悄然走俏,已建成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闵行中心医院、奥特
斯(中国)有限公司、上海飞奥、老港垃圾场(沼气)等一批分布式供能项目。
“十二五”期间,新誉集团将启动一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建设五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将在未来5-10年内,在分布式能源装备核心能力和产品研制应用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能源装备产业体系。目前我们已经与英国罗罗公司(罗伊斯罗尔斯公司,空客A380飞机发动机制造商)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引进罗罗公司航空发动机技术,在新誉集团生产组装燃气轮机组发电系统,这将是对航空发动机民用化的重大突破,也将是机械工业最为高精尖的飞跃。预计到2015年前完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主要装备研制。通过示范工程应用,解决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装备自主化率达到60%;到2020年,在全国规模以上城市推广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初步实现分布式能源装备产业化,将成为新誉集团在新能源开发领域的又一亮点。
新誉集团将一如既往的立足科技创新,促进多元发展,以实施创新战略为突破口,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技术,不断强化企业创新能力,不断优化企业创新体制,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完成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企业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逐步成为国内著名的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将新誉集团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企业集团,真正的实现“实力新誉、百亿新誉、百年新誉”。
第五篇:新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细则
新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鼓励和支持新区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向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集聚,促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根据《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参照《促进新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新区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对新区范围内的企业进行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自主知识产权等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支持。
第二章 支持条件
第三条 申请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新区依法注册、纳税,并符合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所申报的重大项目或国家、北京市和新区重点关注的项目。
(二)主营业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国科发火„2008‟172号)规定范围的企业。
第四条 对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的条件,同时又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项目,优先予以支持:
(一)对新区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所申报的项目。
(二)中央千人计划、北京市海聚工程、中关村高聚工程、开发区海外高层次人才领军企业申报的项目。
(三)新区企业、科研机构或创新联盟联合申报的项目。第五条 获得本专项资金支持的,所获资金应用于企业提升服务能力、研发及成果转化投入或奖励个人、研发团队。
第三章 支持内容
第六条 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对于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研发中心等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0万元资金支持;对于被认定为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等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对于被认定为新区企业研发机构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资金支持。获得本款支持的,按照分级补差的原则累计最高支持不超过100万元。
第七条 支持企业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于被认定为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0万元资金支持;对于被认定为北京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对于被认定为新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资金支持。获得本款支持的,按照分级补差的原则累计最高支持不超过100万元。第八条 支持企业申报实验室认可和国际认证。对于企业申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的,给予10万元支持;对获得实验室认可证书的,给予40万元支持;对企业资质或产品获得国际组织相关认证的,每项认证视实际发生金额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50万元。
第九条 支持企业进行高新技术研发并将技术成果在新区实现产业化。
(一)对获得国家、北京市支持的具有产业化应用前景的重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专家评审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二)对具有广阔产业化前景的自定研发项目,经专家评审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三)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产业化前景的成果转化项目,经专家评审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四)支持企业通过技术交易方式将科技成果在新区转化。企业买入技术成果,按申报期内经指定受理机构认定登记并核定的技术开发合同或技术转让合同交易金额的3%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资金支持;单个产品产业化3年内年销售收入达到800万元的,给予一次性资金支持30万元。
(五)企业卖出技术成果,且买方是在新区注册、纳税的独立法人单位,按申报期内经指定受理机构认定登记并核定的技术开发合同或技术转让合同交易金额的1%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资金支持。第十条 支持企业在国内外获得知识产权授权并将专利技术在新区实现产业化。
(一)对获得授权并在新区实现产业化的国内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每项分别给予2万元、8千元、2千元的支持;对通过PCT方式获得授权的国外专利,每项给予10万元的支持;对于获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中药或植物新品种权授权的,每项给予2千元的支持;对于获得软件著作权授权的,每5项给予1千元的支持。
(二)对于被认定为国家专利示范企业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资金支持;对于被认定为北京市专利示范企业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资金支持。
(三)同一内容知识产权仅限一次申请本资金支持;企业申报知识产权项目的,每年最高支持资金不超过300万元。
第十一条 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发展。
(一)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北京市、新区孵化器认定。对获得国家级、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资格认定的,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资金支持。新区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次性给予30万元资金支持。获得本款支持的,按照分级补差的原则累计最高支持不超过100万元。
(二)鼓励孵化器提供多功能、全过程、高端化服务。鼓励各孵化器之间,孵化器与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风险投资等机构之间开展合作,为企业提供服务。项目合作成功的,以按照为企业提供服务投入的3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30 万元;对95%以上的在孵企业提供创业咨询、市场策划、中介代理、知识产权保护等增值服务的孵化器,给予其增值服务投入经费30%的补贴,最高不超过30万元;对组织在孵企业参加国际、国内行业展览会议、学术交流等活动的孵化器,每年给予相关支出费用5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三)对注册、纳税在新区的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经过市科委、市教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认定的“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与高校合作共建的大学科技园,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第十二条 支持“小巨人”重点培育企业发展。
(一)重点推荐被培育企业申报国家、北京市、中关村的各种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对被培育企业的成果转化、技术改造和产业化项目,优先推荐列入市统筹资金;被培育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优先推荐列入政府采购目录。
(二)优先协助解决被培育企业急需人才的引进、发展空间等问题;优先为被培育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担保等融资支持;鼓励企业上市,具体政策参照《新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意见》执行。
(三)对于被培育企业年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超过100%、50%的,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资金支持。获得本款奖励的,与新区对纳税50强、纳税增长50强的奖励不重复享受。
第十三条 支持企业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一)对申报和复核过程中发生的审计费用进行补贴,补贴额度按照实际发生金额最高不超过5000元。
(二)对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考核内发生的符合新区发展方向的重点项目的一年期以上贷款费用,按照贷款实际到位金额和支付利息情况并经过评审,连续两年给予企业最高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年利息50%贴息,每年的支持最高不超过50万元,已享受过其他贴息政策的企业,不重复享受本条规定。
第十四条 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在新区发展。
(一)支持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落户新区。对新办理注册、纳税登记手续并经科技部门认定的科技服务机构,一次性给予10万元资金支持。
(二)支持企业申报新区重点科技服务机构。对于经认定的重点科技服务机构,一次性给予20万元资金支持;对重点科技服务机构为新区企业提供服务所得的业务收入,按5%比例给予每年不超过30万元资金支持。
(三)支持企业通过技术交易方式提供科技服务。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技术服务合同或技术咨询合同经指定受理机构认定登记且年交易金额经核定累计达到800万元以上(含800万元);新区企业之间提供技术服务的,购买服务一方的技术服务合同或技术咨询合同经指定受理机构认定登记且年交易金额经核定累计达到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按企业在申报期内经核定技术交易金额的1%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资金支持。
第十五条 支持产业技术(知识产权)创新战略联盟发展。
(一)对于被认定为新区产业技术(知识产权)创新战略联盟的,一次性给予10万资金支持。
(二)科技部门按对已认定的新区产业技术(知识产权)创新战略联盟进行工作评估,评估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其中评估结果为优秀的联盟所占比例不超过总数的30%。对评估结果为优秀的,给予20万元资金支持;对评估结果为合格的,给予10万元资金支持。
第四章 受理与评审
第十六条 新区科技部门负责组织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立项与评审工作。项目受理与评审的一般程序为:
(一)企业按要求提交相关申报材料,申报期为每年的7月1日至31日;所申报项目的实施或获得时间应为申报日期上一年的7月1日至当年的6月30日。
(二)科技部门受理申报材料并进行初审。其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企业申报的项目,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局负责受理、初审;区内其他企业所申报的项目,由大兴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受理、初审。
(三)申报本实施细则资质认定类支持的,由新区科技部门牵头,分别负责所受理项目申报材料的审查并提出初步审核意见;申报本实施细则评审类支持的,由开发区科技局牵头组织由评审专家和科技、财政、审计、发改、产促部门参加的评审小组,对通过初审的项目进行评审。新区科技部门根据评审小组意见提出初步审核意见。
(四)由负责科技工作的新区领导主持召开由科技、财政、审计、发改、产促部门参加的项目联合专题评审会,对初步审核意见进行统一审定。
(五)经联合专题评审会审定的意见按《促进新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报新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审定。
(六)审定通过后,由新区科技部门通过网站对拟支持的项目进行公示。
(七)公示后,予以正式批准。新区授权科技部门与获准资金支持的企业签订《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协议书》。
第十七条 对于支持项目中的核心技术填补国际国内空白、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效果突出且经济效益明显、贡献突出的特殊重点项目,可视情况给予突破支持金额上限的特别支持。
第十八条 为鼓励和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对存在特殊情况的企业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特别支持。
第十九条 此前已有其它评审类项目获得本专项资金支持未能结题的,该项目完成之前原则上不再给予承担单位新的资金支持。若属于新区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企业确需申报新项目的,可再申报一个新项目。
第五章 项目验收与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新区科技部门按所在区域分别负责组织对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的日常管理及验收工作。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按所在区域分别负责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第二十一条 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单位在收到专项资金后,项目实施期间每半年向财政部门和科技部门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及项目实施情况,项目完成后两个月内要向科技部门报送结题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科技部门及时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第二十二条 获得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的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北京市和新区的相关规定,严格遵守财经法规,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对有以下情节的企业,新区有权追回已拨付的资金,将违反本细则相关规定及《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协议书》约定的行为记入企业诚信档案并进行通报:
(一)不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的;
(二)不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管和考核,情节严重的;
(三)在申报和使用资金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的;
(四)企业获得研发成果后两年内未在新区实现产业化且不主动退回支持资金的;
(五)企业将研发项目、成果转化项目转让或转移到新区以外实施且不主动退回支持资金的;
(六)其他违反规定及《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协议书》约定的行为。第二十三条 《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协议书》原则上不做调整。对执行中发生可能影响任务完成并难以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考核指标确需调整或协议书确需终止的,项目承担方应在一个月内向科技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由科技部门会同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后报主管科技工作的新区领导批准。其他不影响任务完成的协议内容发生变化的,由项目承担方在问题发生之日起一个月内向科技部门提交书面申请,经科技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四条 获得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评审类项目支持的企业,应在项目结题后三年内,每年向新区科技部门报送项目进展和企业发展情况。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由新区科技部门负责解释,细则中的新区是指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二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同时废止,原大兴区对企业执行的各项科技政策与本实施细则不同的,按本实施细则执行。按照原政策获得资助未结题的项目,仍按原政策执行至项目验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