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马克思)大一上

时间:2019-05-12 11:4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价值(马克思)大一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价值(马克思)大一上》。

第一篇:价值(马克思)大一上

正确地看价值

还记得那些闹得很热的事么?

每一件事都值得深思……那些有关价值背后的事儿。

“小悦悦事件”全民都知道,事件过后,一系列的声音接踵而来,除了对小悦悦的关怀和同情外,更多的则是对那18个路人的批判。是的,作为旁观者,我们愤怒,愤怒那18个人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对这个两岁的孩子伸出援手,愤怒这个还未来得及享受美好生活的生命就这样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可是愤怒批判之余,你有想过,为什么他们不救吗?如果说他们很冷血,是不是只是表面?小悦悦,她只是一个两岁的孩子,看着她被碾过的身体,我相信没有人会不心痛,似乎这已经不是救与不救的问题了,而是敢不敢救的问题。

从“扶老人事件”起,似乎对于此类“助人为乐”、“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美事”没有人敢做,也没有人去反思是不是自己的良知问题,只是,这确实是一个趋势,一个很不应该存在的趋势。

“小悦悦事件”的原因到底是社会的问题,而不是个人的问题,从一定角度分析是社会的价值取向的问题,现在人的价值观隐藏着很大的不正确因素。

在“扶老人事件”中,从老人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出现过前例,还记得,以前的社会以“和”为贵,人们互相帮助,相互融合,不知某年某月那个时间起,出现了不道德行为,被扶的老太成了“受害人”,扶她的人却成了“凶手”,这样的状况,已经不是少例,在此之后,道德的问题似乎就这样不冷不热,但实际问题是没有谁愿意再去扶老太,甚至有“扶人之前,先看看自己的经济情况”这一说法。

作为当事人的“老人”或者说她的子女吧,首先对价值观就存在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是人类一切实践中具有对于自我的维持及发展所在的本质,一切价值形态都脱离不了此一范畴。价值是人类对于自我本质维系与发展,为人类

一切实践要素本体,包括任意的物质形态。

她们想着不劳而获,没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引发的社会后果,她们不知道公民有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她们缺乏对价值的思考与审视。

关于价值,你了解多少? 你是否知道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懂得价值的定义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价值本身。

价值有它本身的特性,它包括四个方面,下面简要说说以便大家心中有个大体的了解。1)价值具有客观性。这是因为,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首先,人的需要是客观的,其次,用来满足人需要的对象也是客观的,最后,满足人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客观的。例如,心情不同的人处于相同的环境中,他们的感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这都是客观价值的体现。

2)价值具有主体性。价值具体的主体是指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由于价值关系的形成是以主体的需要为主导因素的,因此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就会因主体及其需要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就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而是主题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例如,药物对于健康人并没有直接的价值,而对于病人却具有间接的价值,这就是价值的具体的主体性的突出表现。

3)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实践以及需要被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了社会性和历史性,这就决定了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例如,许多能源的价值随着人类的发展不断变化。

4)价值具有多维性。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表现为一定的整体,由于其结构和规律性又是复杂的立体的和全面的,因而每一主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维性和全面性。实践中,一个物体有多个价值,使用者通常根据自身需要实现他的某些价值。

在了解了价值的特性之后,接下来就是实际行动了,怎样在价值本身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好多人说,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努力工作,让自己家里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也有人说,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努力工作,不荒度人生,让每天都充实地过着;也有人说,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多多赚钱。那么,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呢?

价值在很多领域有特定的形态,如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经济学价值,法律价值等等。

小悦悦事件中,那位第19个对小悦悦施以援手的阿姨,她实现的表面上看似乎连个人价值都算不上,可是深入一想,我觉得她实现的却是社会价值,她的行为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位公民,它让我们深入的思考关于社会价值的问题,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够仅仅和个人有关,不能仅仅想着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要有无私的精神,要有贡献的价值。要有以人为本的最高指导。这是阿姨给我们的思考,一个已经超越了个人的问题。

无疑,“小悦悦事件”引起的对道德的质疑;“郭美美事件”引起的一系列信任危机;“药家鑫事件”引起的对良知的反问……

可是,几乎同时,也有那颗遥远苍穹的“朱光亚星”;那个坚守医学事业的医者吴孟超;那个给世界带来心灵歌声的残疾人刘伟……

他们不断超越自己,在实现自己个人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了他的社会价值,作出了对社会的贡献。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并且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古往今来,大凡有所建树、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人,他们的成长和对社会的贡献,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其确立的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只有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国家才能是一片正气,才能越走越远。这要求我们做到: 首先,正确对待工作。正确地对待工作,就是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担负的职业有一种敬畏之心和责任心,有一种自豪感、神圣感和使命感。一个人的能力没有多大的差别,差别在于其是否敬业、勤业、创业、立业,是否尽了责任。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工作,只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都会干出成绩。要肯于做小事,不怕做难事,勇于做大事,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其次,正确对待同事。在一个单位,不同的人由于秉性、阅历、文化水平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处理问题的角度、解决矛盾的办法也会有所区别,工作中自然会有这样那样的分歧,这是正常的。要调节好这种差异,胸襟要开阔,度量要放宽,能够容人之长、容人之短、容人之言、容人之非。对同事要多一些豁达、多一些谦让、多一些尊重,同事对我们也会以礼相待,同事之间的关系就会更融洽。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的。我们以道德和善意待人,别人就会以道德和善意待我们,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

接着,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功名和功利,要以公众利益为重,要保持健康的思想情操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对名利问题思想上开阔一些、淡泊一些、超脱一些,不为名利所羁绊,努力生活,靠自己的努力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服务于人民,为人民干实事。

最后,正确对待生活。对待生活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荆棘和鲜花都要有所准备。一是要注重精神生活。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二是要客观地认识生活质量。

享乐主义要不得。对待金钱和物质追求,要靠劳动、靠合法收入。在物质条件比较充裕的今天,还是要大力倡导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三是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多一些好的生活习惯,多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会多一些亮点,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彩,就会更加充满诗情画意。

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我们的人生,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遵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原则。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积极认真,努力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丰富和发展,也将为我们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同时,我们也只有在为人类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为他人创造幸福,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生价值。

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他们创造的价值都已经不是个体本身,下面的例子足以证明这句话。

比尔盖茨,大家都知道他对这个世界的发展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意义,他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致力于研究他的计算机事业,并对世界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为这个世界创造了财富,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袁隆平,大家也都知道他的贡献,他,算是一个老人了,在别人安享晚年的时候,他仍然奔波在田地里,为了世界的和平,为了让水稻的产量能够再次达到新高峰,他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观察,只为那许许多多还在挨饿着的人们,只为那份梦想。他实现了自己的价值,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尊重。

比尔盖茨,袁隆平,也许他们没有很好的条件,但他们都奋斗的心,药家鑫,这个很“风光”的富二代,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是个名人,因为他的囧事,因为他的放纵,因为他的没有责任,虽然他是富家子弟,但是他却没有利用家里为他提供的资源做有意义的事,他在放纵自己中走过自己的青春,留下无尽的遗憾,他没有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也没有做到好好生活。

所以,我们要正确的看待价值,用正确价值观指引着我们,好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引导,积极地面对生活,展现出最棒的自己!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实践性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实际出发,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修正、丰富。那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做一成不变的、僵死的、封闭的体系的观点,本身就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

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过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离不开这个传统,今天,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同样离不开这个传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共产党人永不过时的看家本领。它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理论思维的光辉

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同样,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想要站在时代前列、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也离不开理论思维。理论思维就是通过理论(概念、原理、观点和方法等)来分析判断事物并把握其本质的抽象思维。它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高度的抽象性,对具体的理论成果进一步抽象概括,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是深刻的批判性,对已有的理论、观点不迷信、不盲从。正如马克思所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两个特点使哲学被冠以“智慧之学”的美誉。一个具有较高理论思维能力的人,能够高瞻远瞩,拥有宽广的胸襟和恢弘的气度,具有敏锐的眼光和着眼大势全局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理论思维的光辉典范。它以世界的物质性为基础,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有助于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打破不合时宜、妨碍改革发展的思维定势,树立求实思维;它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出发,强调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有助于我们树立系统思维、整体思维和开放思维;它坚持事物的永恒发展,强调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推陈出新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树立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它坚持事物的矛盾运动,要求认识事物既要注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兼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抓住典型,统筹兼顾,有助于我们树立“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思维;等等。我们干好一切工作所必须的“理论基础”、“世界眼光”、“党性修养”,无一不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思维的指引和滋润。

坚定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永不过时的看家本领,关键在于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死记硬背经典作家的原著,不是生吞活剥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核心是掌握它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就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任何一种哲学都代表着一定的阶级利益,为一定的阶级服务。毛泽东曾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不是为少数精英服务的特权理论,它公然申明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代表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只有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正如习总书记所讲:“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这是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大问题。”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就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唯有如此,我们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就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革命理想高于天”,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所以,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宗旨意识,坚决守住理想信念的主线,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实践者。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总书记强调,“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建设的重大任务。”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用世界观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就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这种统一使抽象的哲学理论能够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使哲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恩格斯所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掌握它认识世界的基本立场和观点,还要掌握它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展示给我们的是一系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观点,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和认识相统一的观点,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常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要求坚持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瞻前顾后,多角度、全方位看事物,力戒坐井观天的片面性工作作风;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不断地解决矛盾,要求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处理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要求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等等。这些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是我们认识国情、党情,把握国家事业发展大势和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鲜明的实践本性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鲜明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哲学最主要的标志。马克思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改变世界”的任务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提到首要地位。实践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离开实践,人类的认识无法产生、发展;二是强调哲学要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变为群众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正是在实践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实践性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实际出发,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修正、丰富。那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做一成不变的、僵死的、封闭的体系的观点,本身就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我们看到,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从列宁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再到习近平,始终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它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实践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出发,不能从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断出发,也不能从原著的只言片语出发,一切只能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因时、因地制宜,不断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脚踏实地,力戒形式主义。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不是从表面现象或主观愿望去判断,关键要看它是否真正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国情、世情相结合,检验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效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局限于上述几点,在面对复杂国际国内环境、肩负繁重执政使命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学哲学,用哲学,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奋力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

第三篇: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归纳小结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总结和归纳

主要内容:

劳动——价值——价格 1)商品的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矛盾统一体)含义:商品中所蕴含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性质:具有“幽灵般的对象性”。

作用:价值是商品能按照一定量的比例进行交换的基础。 使用价值:

含义: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决定因素:商品的自然属性。 交换价值:

含义: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旦进入市场交换,就具有了交换价值。

表现形式: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和比例。

决定理论:商品效用论、供求决定论  统一性:

a)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b)商品必须有价值 c)必须经交换而让渡  矛盾性:

a)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互相分离(通过交换体现)b)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则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是历史的范畴。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价值:  联系:

a)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b)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 c)价值和交换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a)含义:一种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b)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人与自然的关系)

 抽象劳动(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

a)含义:同一种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人与人的关系)

 商品的交换本质上是等量抽象劳动相交换。 统一性:

a)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体。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 矛盾性: 在交换中得到解决 3)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量。(=一定的劳动时间)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具体劳动  简单劳动(基础)和复杂劳动  商品拜物教

a)根本来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4)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 价值形式演变的四个发展阶段:

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一面镜子)b)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多面镜子)c)一般价值形式(多种商品,一面镜子)d)货币形式(所有商品,公用镜子) 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

a)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材料; b)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材料; c)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材料。 货币形式的意义:

a)货币形式是最发达的价值形式。

b)货币的出现,使整个商品世界分为了两极:一级是商品,它们都是特殊的使用价值,要求转化为价值(货币);另一级是货币,它们直接以价值化身出现,代表一切商品的价值。 货币的本质:

作为商品,货币与普通商品一样,具有实用价值和价值;但它又不是普通商品【双重使用价值】,而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一方面作为商品,它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它又取得了一种由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社会职能而产生的使用价值,即与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 货币的特点: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与货币交换才能表现出来,而货币则直接代表价值而存在,作为人类劳动的产品,它本身直接体现社会劳动。

 货币的五大职能【马克斯眼中】

a)价值尺度 i.ii.原因:本身是商品并具有价值。价格=商品价值/单位货币价值

【物价稳定时,不会被觉察。

物价波动加大时,会表现出来。】

【商品内在价值越高,价格越高

正比】 iii.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 形成手段:价值尺度是自发形成的【人类长期的大量的实践中产生】;价格标准则是由国家强制规定并实施的。【通货发行权一定是一个国家的央行】  作用:价值尺度的作用在于表现各种不同的价值并使其转化为价格;价格标准则在于计量货币材料本身的数量,是为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技术性的规定。

 变化规律:价值尺度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而价格标准则与劳动生产率无关。

b)流通手段【前两个决定是否成为货币】 i.ii.含义

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媒介作用的职能。纸币是否有价值?

不认为有价值。纸币是在代替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价值符号而存在。c)贮藏手段 i.含义: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充当贮藏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贵金属条块。)d)支付手段 i.含义:是指货币在商品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使用价值已经发生转移、让渡时,价格并没有发生让渡,被放置到未来的某个时间。交割(赊账)延期支付】 ii.作用结果: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一方面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蕴含了扩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e)世界货币 i.ii.货币超越了国界在国际经济中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

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主要有:

 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用以平衡国际贸易差额;  作为国际购买手段用以购买国外商品;

 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货币的五种职能的排列顺序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货币职能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进程。

5)价值规律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守等量社会必要劳动相交换的原则。

 作用: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a)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配置,即配置社会资源。

b)2.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内容: c)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它具有一定的时代前瞻性和局限性,但是如果在应用时应该顺势而变,而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

第四篇: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

法政学院研究生作业

(硕士研究生)

学生姓名:姜冬梅 专

业:思想政治教育

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

级:2013级 学生类别:学历硕士

课程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选读

课程类型:②专业课

开课时间(学期):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姓名:程立涛

提交作业时间:2015年3月9日

成绩:

教师签名: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姜冬梅

[摘 要]:马克思是现代意识形态概念的创立者,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第一次把意识形态的概念导入其理论,赋予意识形态以全新的含义,使它成为具有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三重性质的概念,并且建立了意识形态理论,他的一些观点影响并支配了后来的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意识形态具有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它是实践的和批判的这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我们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决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意识形态;当代价值

一、意识形态相关概念剖析

意识形态(Ideology)一词的原意是指向人们解释观念上的成见和偏见的根源的观念科学,它首次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是被法国哲学家德·特拉西提出来的,1796年特拉西在其著作《意识形态原理》一书中将观念科学称为意识形态。马克思把法国观念学家对观念的认识论进行分析,并把其改造为社会学和政治学分析,赋予意识形态以全新的含义,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三重性质的概念。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

意识形态一词自从被提出来后就一直是个复杂多变的概念,它在不同的使用者那里分别被赋予否定性、肯定性和中性的含义。随着学者们对意识形态研究的深化,逐渐形成了对意识形态内涵的广泛性的认识,即意识形态是指在阶级社会里,适应并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中的思想上层建筑那部分内容。它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价值观念体系,是统治阶级观念、观点与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它是一个阶级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社会理想的理论依据。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的特征

1、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形成的基础是阶级和国家,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所以它具有科学性。列宁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客观真理相符合,实现了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具有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所以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巨大思想武器。他认为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的最大贡献就是他们教会无产阶级用科学的思想代替了幻想与空想,促进无产阶级思想理论的丰富。每一个统治阶级为了达到影响、教化与说服人们的目的,总试图把代表自己阶级的意识形态上升到代表全民的意识形态。马

克思与恩格斯认为在任何时代,世界上其实根本不存在超阶级的意识形态。对于无产阶级来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代表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科学的思想,它的阶级利益符合人民群众的普遍利益与公共利益。无产阶级在斗争中他们向公众表明自己的意愿,始终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无产阶级与其他阶级不同,它们实实在在代表最广泛人类的利益,是人类根本利益的体现,因此,在不同时期都能广泛地联系群众。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上具有科学性与阶级性统一的鲜明特征。

2、实践性与发展性相容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性与发展性是相容的。意识形态是阶级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的产物,当不同国家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权后,就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断研究与完善,形成适合国情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这是与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完全对立的,他提出要通过积极地教育工人阶级,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政治意识,使他们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丰富头脑。毛泽东和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毛泽东指出:“许多人不敢公开承认人民内部存在矛盾,正是这种矛盾推动着我们社会向前发展。”邓小平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江泽民进一步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体系。

三、意识形态的功能

关于意识形态的功能,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其经济功能。意识形态有着重要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企业中它能增强内部团结,减少内耗;另一方面,在市场中它能规范经济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保证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其次是其政治功能。对于统治阶级来讲,意识形态能够整合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增强社会成员对统治阶级政权合法性的认同,从而起到巩固和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统治阶级都要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原因。

最后是其文化导向功能。作为思想层面的产物,意识形态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意识形态在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它规定和制约着文化建设的方向,而且,文化中的意识形态现象无法磨灭。

四、坚持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所具有的当代价值是我们取得社会建设新成功的思想法宝和行动指南,我们应当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来分析和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更好地指导当代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

1、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充斥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以及我国古代一些封建、迷信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坚定的思想理论指导。

2、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引导

社会思潮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和作用的思想倾向、思想潮流。就其社会作用来看,有积极思潮和消极思潮、先进思潮和落后思潮、进步思潮和反动思潮等。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社会思潮对社会运动的先导作用,是任何执政党都必须高度重视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和分析当今各种社会思潮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既注意政治方向的辨别,又注意理论正误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正确引导,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的引导力。

3、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意识形态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加强和完善共产党的建设对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放松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对士兵、党员干部以及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党员干部,要加强对他们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等方面的教育;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要加强对他们共同理想的教育,积极培育国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围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而共同奋斗。另外,党还要注重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规律,跟随时代发展不断提高自身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能力,切实关注人民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提高社会成员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4、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源泉

首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中处于核心和基础地位。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论显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致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的理论来源。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6]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7] 陈文卿.试论意识形态之特征[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6月增刊.[8] 吴广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及当代价值述论[J].理论导刊,2011(12).[9] 王芳.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及其当代价值[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0] 仰海峰.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探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4).[11] 倪志安.论马克思的实践哲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12] 张玲娜.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当代价值[J].人民论坛,2013(5).[13] 杨艳春.马克思意识形态科学性的当代价值[J].山东社会科学,2007(11).[14] 葛晓梅.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安徽大学,2004年5月.

第五篇:论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现实意义

论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现实意义.txt49礁石因为信念坚定,才激起了美丽的浪花;青春因为追求崇高,才格外地绚丽多彩。50因为年轻,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年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成为人们近年来研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研讨中,有的人认为过时了,必须代之以多要素价值论,有的人认为必须原原本本地坚持,我的观点是,核心思想必须坚持,同时必须有所发展,这两方面都是时代的需要。

一 认清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出发点

马克思从事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时代的要求,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共产主义社会代替的历史规律,为工人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斗争提供理论武器。而要科学地进行批判,就要用科学的抽象分析法,首先在纷繁复杂的资本主义经济体中找到一个切入点,构建一个明晰的始基范畴,这个切入点就是作为经济细胞的商品,这个始基范畴就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理论枢纽的、由人类抽象劳动为惟一源泉和实体的商品价值。这样一种分析和规范的科学性何在呢? 第一,它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即劳动作为一种有意识和能动性的生产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世界。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惟一的创造性的动力和源泉。

对此提法,有人会问,马克思不是明确指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观点是错误的,肯定了人的劳动与物质资料都是财富的源泉吗?是的。但请注意,马克思在这里把物质资料也看成是源泉,是说任何物质财富的生产都是劳动对物质资料的加工,并受到相关物质条件的制约,以此强调工人阶级的解放不能只在劳动、分配上兜圈子,要重视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这里决不是说物质资料也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财富的源泉与创造财富的源泉这两个提法的涵义是有区别的。前者包括多种生产要素,后者则专指人类劳动。马克思在分析财富的生产过程时,就明确指出:“任何一种不是天然存在的物质财富要素,总是必须通过某种专门的、使特殊的自然物质适合于特殊的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创造出来。因此,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资本论》中多次出现这个提法——引者注),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1-1]。所以,某些人以马克思肯定了人的劳动与物质资料都是财富的源泉为根据,就宣扬劳动与土地、资本等多种要素“都是创造”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的观点,是错误的解读和引申。

第二,价值作为商品经济的一个核心范畴,其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即商品生产不同主体之间一种特殊的劳动交换关系,它的实现要求有一个平等的交换尺度,这个尺度只能是完全由人类抽象劳动凝结的价值。因此,“价值本身除了劳动本身没有别的任何‘物质’。”[2] 第三,商品价值作为商品价格的基础,不能等同于由市场交易直接决定的表现为一定货币量的商品价格。价值的内涵必须具有基础性、同质性和公约性,显然,只有把价值归结为人类抽象劳动才能做到这一点。多要素价值论在价值层面上永远做不到这一点。

总之,只有把人类抽象劳动规范为创造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和实体,才能清晰地合乎逻辑地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本质。所以,马克思说: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作为“资产阶级生理学——对这个制度的内在有机联系和生活过程的理解——的基础、出发点,是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规定。”[3] 二 全面把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观点

1.区别使用价值与价值两种财富及其源泉。前者为物质财富,主要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历史的一般性,后者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特有的财富形式,表现不同商品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形成使用价值财富的源泉包括人的具体劳动(创造性的源泉)和物质资料(物质性的源泉);形成价值财富的源泉则是惟一的,只是人类的抽象劳动,价值的实体就是劳动者的一定体力和脑力的凝结。

2.创造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包括一切生产劳动。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就是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这里所说的生产,包括从首要生产者到消费者所必须经过的一切行为),不管这个劳动是体力劳动还是非体力劳动(科学方面的劳动)”[4]。资本家个人作为经营管理者的劳动也包括在内。随着分工协作的发展,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的外延必然会扩大。

3.非劳动因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各种非活劳动因素(机器、土地等)不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它们只是把自身既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但它们是劳动创造和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而且,这些物质条件的质量和效率,对同一劳动时间形成的价值量的大小,具有程度不同的制约作用。但不能把这种作用归结为创造价值的作用。马克思在分析级差地租时指出:“自然力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而只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自然基础,因为它是特别高的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这就像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但不是它的原因一样。”[5] 4.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就单个商品而言,在一般情况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1-2]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由优等或劣等条件为主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就一个部门的同种商品总量而言,其价值总量不是由该部门随意投入的劳动总量决定,而是由该部门为了满足社会对它提供的使用价值总量的需要而投入的社会必要劳动总量决定的。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另一种意义。从世界来说,商品的国际价值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总之,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这是价值规律的根本要求。正因为如此,个别企业或个别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其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会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5.价值向价格的转化。劳动创造价值是在生产过程进行的,而价值的实现则必须通过市场和流通过程,从而使商品的价值转化为商品的价格。这是商品的本质形态到现象形态的转化。由此,就出现了本质与现象的不一致甚至掩盖本质的假象。拿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来说,从劳动创造价值的生产过程看,商品的价值构成表现为C+(V+M),其中,C是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V+M)是劳动新创造的价值,V相当于劳动力的价值或可变资本,M代表剩余价值,因而明显地表现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生产资料只是前者的必要条件。但从商品的流通过程看,则直接表现为资本的投入和自行增值,商品价格的构成为(C+V)+M,其中,(C+V)只呈现出成本的性质,因此,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价值形成和增值中的不同作用,从而劳动创造价值的本源规定性就被掩盖了,M代表全部资本自行增值的结果。马克思进行这样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告诉人们,劳动创造价值这一本源规定性,在价值转化为价格以后,必然会被掩盖,歪曲地表现为单纯资本的投入和自结的果实,如果稍加扩展地说,就是资本、土地、劳动加上各自的收益决定商品的“价值”。从思维逻辑上讲,长期流行于西方经济学的生产要素价值论就是建立在这种假象之上的。

6.区别价值的创造和收入的分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资本和土地的所有者相应地获得利润和地租,是由生产要素所有权决定的。决不能把这两件事情混为一谈,误以为利润和地租是由资本和土地创造的。马克思明确指出:资本和土地的“所有者有权占有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可是它们并不因此成为它们的所有者占有的价值的源泉。”[6] 三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必须坚持

马克思的价值论的内容是丰富的,但它的根本和核心的思想是人类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马克思指出:“使用物品当作价值,正像语言一样,是人们的社会产物。后来科学发现,劳动产品作为价值,只是生产它们时所耗费的人类劳动物的表现,这一发现在人类发展史上划了一个时代。”[1-3]可见,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的思想,在劳动价值论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否定了这一核心思想,就没有什么科学的价值理论,更谈不上发展科学的价值理论。

近几年来,在我国价值理论的讨论中,有些人极力否定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把西方经济学早已提出并受到马克思着力批判的多要素价值论加以打扮,重新抬了出来。其主要理由,一是认为商品经济发展到今天,机器、资本、资源等非活劳动因素在生产社会财富中的作用更大了,必须承认它们也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二是马克思预见的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多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而现实的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和市场经济,这就要求调动多种所有者的积极性,实行按要素的贡献分配收入,因此不能再抱着劳动价值论不放,必须承认多要素价值论。笔者认为这两个理由是不能成立的。关于第一个所谓理由,笔者认为 1.各种非活劳动因素作用的变化,没有改变人类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惟一的创造源泉。例如,机器的进步使物化劳动的效能增强了,从而使同一活劳动能够形成更多的价值,但这并不表明机器也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因为,第一,机器在生产中只是活劳动的工具,“机器不创造价值”,它只“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它所生产的产品上。”[1-4]劳动作为价值创造者的地位没有变。第二,即使先进的机器具有增加价值生产的潜在可能性,而要把它变成现实性,惟一的途径就是通过活劳动。马克思以自然条件说明:“良好的自然条件始终只提供剩余劳动的可能性,从而只提供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可能性,而绝不提供它的现实性。”[1-5]活劳动始终是直接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

2.商品经济发展到今天,并未改变商品价值的本质规定性,它仍然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劳动的平等交换关系,是决定价格的基础,因此,价值的实体仍然只能由具有基础性和同质性的人类抽象劳动构成。讲到这里,有人会以石油为例说明资源也创造价值。不能这样看。石油作为自然资源,不是劳动的产物,因而没有价值,但它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一旦被人占有和垄断,并在市场供求关系的作用下,就可以高价出卖,获取高额利润,然而这是价格而不是价值。当然,石油在开采的过程中,也要付出劳动,形成价值,并成为价格的组成部分。事实表明,现今石油的高价在相当程度上是价格因素作用的结果。所以,资源的日益重要性只是表明它作为社会财富的物质性源泉的作用增强了,但不能导致资源是创造商品价值源泉的结论。

3.在当代,由于知识作用的大大提升,特别使活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作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人力资本的作用日益显著增强,以致出现了高科技劳动吸引资本、“雇佣”资本的新趋势,各种人才越来越成为技术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资本流通,推动市场经济高效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否定人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和实体这一商品经济的根本规定性呢?!

4.科学劳动价值论是对商品经济一般规律性的反映,其根本观点(人类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不会因为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社会基本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或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同而改变。

关于第二个所谓理由。社会主义必须发展市场经济,并实行多要素参加收入分配的制度,这的确是马克思没有想到的。问题是,这一新情况能不能导致否定人类抽象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和实体呢?我认为不能。

1.价值的生产和收入的分配是两个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的规定性,人类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生产条件的所有制或所有权是收入分配的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不能倒过来,由于非活劳动要素的不同所有者有权获得收入,就认为他们投入的多要素都创造价值,否定劳动价值论。这是明显的背理。

2.社会主义经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包括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私营经济的积极性,承认和保护资本等非活劳动要素的合法收入(此外,如果私营企业主参加劳动,还可以获取劳动收入)。但收入的合法性与收入的来源和性质不是一回事。私营企业主凭借资本所有权获取的利润,来源于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具有剥削性质,这是一切以资本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私有制经济的共性。不能说西方的或历史上的资本雇佣劳动关系有剥削,我国现阶段的资本雇佣劳动关系没有剥削,这是讲不通的。决不能用否定其剥削性质进而否定劳动价值论的办法来调动私营经济的积极性。

3.从历史唯物主义看问题,剥削不完全是负面的现象,而是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在这个限度内它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如此。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国家实行“三个有利于”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调控政策,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私营企业依法获得的利润,无疑是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因此,实事求是地说,这种利润具有二重性,即剥削性和社会公益性的统一,甚至可以说后者是主要的方面。在这个问题上,不妨将理论上的分析、政策上的对待、宣传上的重点适当加以区别。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我们党将资本的收入规范为非劳动收入(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否定有剥削),将私营企业主规范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正确的,有利于在新的形势下合理合法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劳资矛盾(既不无原则地掩盖矛盾,又不夸大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这种做法,与坚持劳动价值论不矛盾。4.即使是剥削收入,也可以转化。其一,给社会主义国家交纳大量的税收;其二,将积累的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客观上成为社会的财产;其三;逐渐发展职工持股,与公有制经济实现多种联合,大力发展混合股份制经济,不断增强生产和资本的社会化;其四,自愿将一定的收入和财产捐献给社会。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大资本家就曾把积累的数亿、数十亿、数百亿美元的财富捐献给社会。随着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社会的捐助会逐渐增大。

四 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劳动价值论

商品经济发展到今天,其依存的生产力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劳动价值论必须在坚持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

1.关于脑力劳动在价值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脑力劳动,包括高科技劳动、经营管理劳动等,特别是创新性的劳动,在价值生产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是马克思那个时代不可比拟的。2.关于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的范围。马克思当年主要看到的是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劳动,“服务”部门的生产劳动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现在,以第三产业为代表的各种服务业日益成为创造社会价值的主要生产劳动部门。

3.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马克思有一个论断:“生产力的变化本身丝毫不会影响表现为价值的劳动。„„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总量总是相同的。”[1-6]我认为,这个观点是不严密的。其原因与马克思分析的假定条件有关。马克思指出:“各种劳动化为当作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的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为了简便起见,我们以后把各种劳动力直接当作简单劳动力,这样就省去了简化的麻烦。”[1-7]如此一来,自然会得出上述的论断。实际上,由于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同一活劳动量在生产力提高的条件下,往往会现为比较强化和效益更高的劳动,从而导致相应范围所生产的社会价值总量的增加。这种情形,可以发生在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国家。

4.劳动价值论与要素价格论的科学结合。劳动价值论是高度抽象的基础理论,主要是服务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发展的历史趋势的论证,因此,当运用于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时,尽管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却显得比较一般,缺乏操作性。要素价值论宣扬多要素共创价值,是错误的。但要素价格论——即认为多个相关所有者投入生产的要素(劳动力、资本、土地)的总值,加上它们各自获得的收入(工资、利润、地租),构成商品的价格——则有可取之处。从本源上说,价格的基础是劳动创造的价值,但价值对价格的决定是个复杂的社会过程,各个当事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看得见的是由供求和竞争决定的投入生产经营的货币和收回来的更多货币的流程。而且,对于生产经营者来说,他的地位、利益和市场感知必然趋使他把获得的收益看成是他投入的要素“贡献”带来的,是合理的、天经地义的。从社会角度上说,由于物质要素是生产劳动的必要条件并对同一劳动形成价值量的大小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由于要素的投入者拥有所有权,承认他们合法合理地获得相应的收入,承认多要素的投入在商品价格上的一定决定作用,对实际地调动各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便于现实地评价投入产出的效益,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必要的。如此看来,将劳动价值论与要素价格论科学地整合起来,可以优势互补,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五 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重大现实意义 1.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需要。马克思一生的最大贡献是通过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矛盾,论证了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就由此而来,我们现在建设的社会主义也与此一脉相连。而劳动价值论在这个论证的理论体系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我们应该从这样一个历史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坚持劳动价值论的重大意义。如果否定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核心思想,就会动摇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从而动摇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仅如此,还会导致歪曲人类社会发展史,因为按照多要素共创价值的逻辑,任何阶级社会的财富一般都是劳动与生产资料共同创造的,这样,一切阶级社会的剥削本质都要被抹煞,其思想混乱的后果不堪设想。

2.搞好社会主义现阶段收入分配的需要。社会主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生产力的水平和生产条件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的,不是由商品价值关系决定的。但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对搞好收入分配具有重要意义。例如:

(1)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可分配的年总收入原则上只能是当年劳动新创造的价值,而且是通过商品销售得到实现的价值。超过了这个界限,分配的收入就不能完全实现。就每个劳动者个人来讲,只有联合劳动体生产的产品通过销售实现了价值,才能够进行按劳分配。

(2)由于创造价值的劳动包括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普通劳动与高科技劳动,经营管理劳动特别是创新性的劳动,它们创造的价值量或者说在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大小,有着明显的差别,这就要求在实行按劳分配(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中,真正合理地体现各种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差别,不搞平均主义。

(3)在生产资料公有制范围内(这里以国有经济为代表来分析),年总收入要在国家(国有资本的所有者)、企业(国有资本的使用者)和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根据按劳分配的要求,无论是劳动者的个人收入,还是企业的集体提留,原则上应该是同劳同得。但劳动创造价值的规律表明,由于各个企业实际的生产条件千差万别,同一劳动形成的价值量是不同的,而按照国有制的性质要求,这些级差收入应完全归国家统一支配。实践证明,为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承认劳动创造价值的规律的要求,让一部分级差收入留在效益好的企业,以适当地增加企业提留和职工收入,是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过,如果主要是依靠垄断价格获取的高利,则应主要上缴国家。另一方面,如果由于国家(国有资本的所有者)的责任造成企业严重的亏损和职工工资下降,那就首先要由国有资本的所有者负责调剂。

3.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部分的剥削关系的需要。前已说明,只有运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才能如实地认清我国现阶段客观存在的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从而才有可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这个问题。这里就人们关注的社会主义与剥削的关系问题谈几点看法。

有人认为,我国私营经济有剥削,是歪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认为恰恰相反。进入完全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彻底消灭剥削制度,但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只能首先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不合格的社会主义。在这个阶段,只能基本上消灭剥削制度,不能完全消除剥削关系。而且,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还要在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主体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因此,我国现阶段实践的社会主义不可能是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而是包含有资本主义因素的社会主义。它以社会主义为主导方向,结合了“社”“资”两种制度的优势,其长期发展的目标正是实现共同富裕,最终根除剥削等一切阶级差别,达到共产主义。这就是实事求是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绝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有人认为,说我国私营经济有剥削,是给建设和谐社会添乱。这是颠倒是非。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必须是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过程,其前提是如实地承认和科学地分析客观存在的矛盾,否则,绝不可能使社会关系达到和谐。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充分证明,私营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同时其制度的剥削性质也是客观存在,特别是部分企业残酷榨取工人血汗的恶行触目惊心。早在198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私营企业主的正当经营和合法权益,应当受到保护。„„私营企业主同工人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今天进一步实事求是地分析私营经济资本收入的两重性(资本剥削性和社会功利性的统一),正是有利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劳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还有人认为,说我国私营经济有剥削,会导致对私营企业主的剥夺。这个担心完全可以打消。剥夺是那个特殊时代的产物,这种办法尽管有当时的理由,但大都效果不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党和政府、广大干部、群众日益认识到保护公、私财产和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经过学习研究领悟到,按照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多种非公有制不应该是强制废除的,通过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逐渐扩大资本和劳动的双重联合,是在经济社会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所有制向社会所有制过渡的最有效的途径。我国私营经济虽有剥削,但尽可以放心长期合法发展下去。

4.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当前,在一部分人群特别是一部分年轻人中,思想道德滑坡的现象严重。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轻视劳动,轻视普通劳动者,拜金主义浓重,盲目崇拜大款,追求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潇洒生活”,少数人甚至走上坑蒙拐骗的犯罪道路。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条,恐怕与相当一个段时期以来宣传劳动创造人类、创造世界、创造财富、创造价值,劳动光荣、劳动人民伟大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不够有关。因此,要重视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特别是贯穿其中的劳动创造世界的唯物史观的教育和宣传。实际表明,这是十分必要的

下载价值(马克思)大一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价值(马克思)大一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共5篇)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价值标准,并提出了人与自然和......

    一上评语

    1、薛欣雨:你文雅秀气,写的字端正清秀,批改你的作业是老师的一种享受。你能默默地完成老师布臵的工作,小组长工作尽职尽责,如果在活动、交往中能够更加大方些,你一定能成为小朋友......

    一上教案

    合肥市临湖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数一数(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大一上总结★

    大一上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大一的第一个学期就过完了,时光飞逝,很快大家在一起已经过去了一个学期,大家一起欢笑过,一起努力过,一起奋斗过,一起追求自己的梦想,青春带给我们的......

    一上科学教案

    1、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在做什么。 2.通过滚小球的实验,说明小孩子也能进行科学研究。 3.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2.感受科学的本......

    大一上总结

    大一上总结 一段一段的时间里,我们都在成长在进步,但自己的得失是只有回头看才会清楚的,所以我想略提一下大一上的经历,就算没有明确的目标,最起码方向要搞正确,如此罢了。同时也......

    大一上~工作总结(推荐)

    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团支书工作和学习已经接近尾声,通过这一学期的工作,让我更加了解大学生活,也获得了很多贵重的东西,首先,要感谢所有支持我工作的同学,有了他们的理解和帮助,才能......

    一上心理

    一年级心理与健康上册教案 第一课 我上学啦 教学目标: 1、感受自己在成长中的变化,愉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向往做个好学生。2、熟悉学校环境,初步了解学校设施的功能,体会社会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