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理解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教学课时] 2课时或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1)、让学生说说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是老师、朋友还是偶尔相识的陌生人)
(2)、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同学所讲的原因是否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
1、字音:(略)
2、请根据文中叙述的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及去仙台学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离开仙台,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通过整理文章结构,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为顺序来组织材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文章的线索。
研读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1、学生默读课文,采用跳读法,阅读与藤野先生有关的内容。
2、请学生根据所阅读的内容,在下列空缺处添上适当的内容。
藤野先生是一个的人。
填写要求:(1)、首先要准确把握好课文内容;
(2)、概括好填写的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填写的内容是不相同的:
从肖像的角度来考虑: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医学教授。(第六段)
从生活习惯的角度来考虑:生活简朴(9、10段)
从对待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热情诚恳、循循善诱(11——15段、21、22段)
从治学的角度来考虑:认真负责,治学严谨。(16、17、23段)
3、老师导学: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藤野先生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老师,但为什么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作者写了这样一句话:“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在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中,是哪些事情让作者感到了藤野先生的伟大呢?
思考、合作探究: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
质。(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品质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写记叙文时对事例要有所选择。)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纠正解剖图:
小结:作者与鲁迅交往的事例很多,为何只选取这四件事?
——因为写人叙事一般要对事例有所选择,典型的事例可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品质的特点。所以我们刻画人物形象时,要善于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刻画人物。
4、这些小事虽然典型,但也很平凡,为何作者却说他很伟大?,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可引导学生将其他日本人与藤野先生相比,再说他为何伟大)
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5.学生再次速读课文,思考:“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请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学生讨论后明确:首先是一种感激和怀念之情,这种感情体现在以下行动上:装订收藏讲义。悬挂先生照片。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之所以有这种感情,是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然后是一种愧疚之情,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5、学生默读全文,找出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段落或内容
6、学生回答:文章除了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7、明确:还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在课堂上看电影。等等。
8、讨论交流:这些内容和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吗?
(这道题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在分析时,可以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找准相关的课文内容,准确筛选信息。)内容分析如下:
文章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在藤野先生教导下刻苦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写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有密切的关系。
9、鲁迅先生是用什么来统摄全篇内容的?
明确:作者是用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来统摄全篇的。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一个表现;在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可能是“日暮里”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土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写对初到仙台受“优待”不以为然的理解,对艰苦的生活条件的态度,也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对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由于他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留学生;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看不起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出于爱国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变为多写反映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的目的,是爱国的实际行动。可见,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是统摄全
篇的中心思想。(文章的暗线)
(提示:注意分析上述内容时,教师切不可满堂灌,而应该引导学生依据相关内容进行思考,逐一分析,最终把握问题的实质。可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0、读品味文章感情:
指名学生分别朗读文章第1——3段、5段、第24---31段以及第36--38段等段落,体会文章的感情。要求学生朗读时注意读出其中的感情:第1段透出的是一种辛辣的嘲讽,第5段应该是一种轻松亲切的语调,表现出一种友好之情;而第24--31段则是充满着作者的愤激之情,最后第36段、38段充满着作者的感激之情。(结合朗读可以灵活对文章进行语言品味处理,如:为何1——3段朗读时要用辛辣的、嘲讽的语气,从文章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这一种感情?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用了什么修辞?等)
第二课时
导入:谈谈你对当今日本人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
一、深入理解人物
1、同样是日本人,当时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最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件事件上?
A、“匿名信事件”
讥刺“我”得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前半句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对此的愤恨和抨击;后半句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B、“看电影事件”
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
“呜呼,无法可想。”
——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C、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
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
看电影事件——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
2、其他日本人与藤野先生相比,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可引导学生先用文章中的话回答,再说他为何伟大)
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4、文中还写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国人?
清国留学生、“我”。
5、作者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抓住他们盘辫子的特征。
运用比喻、夸张、反语,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
6、文中哪些方面体现出“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A、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
B、记得“日暮里”,暗含家国愁思;
C、记得“水户”,对爱国志士朱舜水的崇敬;
D、对藤野先生的敬仰;
E、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的战斗行动。
7、小结: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爱憎分明地刻划了两类人物,并形成鲜明对比。一类是日本人:像藤野先生一样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日本人,也有像所谓的“爱国青年”一样,对中国充满鄙视、寻衅滋事的日本人;既有浑浑噩噩、麻木愚昧的中国人(清国留学生、围观杀人的百姓),也有怀着强烈爱国主义感情的“我”。这一切,都给我们的头脑形成强烈的冲击,不由感慨:要自尊自强,振兴中华。
1、朗读课文有关章节。
2、谈谈你对当今日本人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
二、理解主题
1、作者为什么要到日本仙台留学,学习医学?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补充。
资料一: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记载:“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他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2、但最终鲁迅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3、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弃医从文”的?
(学生概括陈述前两课时所学,加以总结、提升)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是其“弃医从文”的两个原因。
资料二:
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地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进而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资料三: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让学生再从文中找出例句体会。
“但在那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5、迅先生是用什么来统摄全篇内容的?
明确:作者是用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来统摄全篇的。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一个表现;在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可能是“日暮里”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土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写对初到仙台受“优待”不以为然的理解,对艰苦的生活条件的态度,也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对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由于他不怀民族
偏见,真诚帮助中国留学生;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看不起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出于爱国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变为多写反映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的目的,是爱国的实际行动。可见,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是统摄全篇的中心思想。(文章的暗线)
(提示:注意分析上述内容时,教师切不可满堂灌,而应该引导学生依据相关内容进行思考,逐一分析,最终把握问题的实质。可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要把自己的人生选择与祖国的命运结合三、质疑探究: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A、离开仙台后,“不知怎地,……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B、珍藏藤野先生修改过的讲义; C、在寓居里高挂藤野先生的照相;
D、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化为继续斗争的勇气和行动。
2、藤野先生对我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在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下,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 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自身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3、夜深人静之时,面对东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师已阔别二十多年,鲁迅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A、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B、学生交流。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 派斗争到底的决心。
拓展: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确实让我们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1)
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没有民族偏见——怀念先生
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问中国女人裹脚
暗线:鲁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板书设计(2)
东京有感受:樱花树下,实在标致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会馆舞蹈,不学无术
去仙台,初受“优待”
肖像特点
仙台遇恩师与先生的相识、相处添改讲义(典型事件—人物品质)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弃医从文的原因
与先生的告别
别后仍思念感情:“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行动
第二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快速浏览《藤野先生》,小组交流:《藤野先生》中,鲁迅的经历带给了他怎样的情感体验? 文中的哪些语句特别能表现他的情感体验?你如何评价鲁迅的“弃医从文”行为?
2.再次感受藤野先生的主要事迹。
可以引导学生精读藤野先生事迹中的某一个片段,深入理解。如精读“订正讲义”一事,教师可以引导性地提出以下问题:①“大约是星期六”和“第二三天便还我’’当中交代了时间,有什么作用?②鲁迅看了订正后的讲义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③冒号后并举的学科名有什么用意?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培养学生推敲词句内涵的能力,领会词语或者句子中所蕴涵的深刻意义。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强求一致,只要合理即可,主要把握学
生的思维是否活跃,答案是否合理。
4.小组推荐:投影交流。
第二课时
1、研读《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的怎样的性格?
(2)“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语言品味: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分寸感。
(1)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2)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这几
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
4、小练笔
这一单元中,你最喜欢哪篇文章?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爱?联系自身体验,600字左右写下来。
第三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1《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写作背景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能力目标:
1、理清文脉,把握文章的叙述线索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
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品评重点句段,领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解读文章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
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
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
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
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
二、资料助读:
1、《朝花夕拾》
2、时代背景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指名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叙事线索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板书:
在东京清国留学生的丑行丑态失望
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 相别赞扬品质
别后纪念行动高度评价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
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四、跳读课文,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研讨
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性格?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学生交流研讨结果,教师明确。
显示如下:
事情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
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读到此,我们会
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
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学生阅读课文24-31段,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 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
惑”这句话?
“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中“何尝”是什么意思?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的侧重点 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交流后发言,教师指导明确。
从刚才的研讨中我们知道,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日本学生
怀疑鲁迅考试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目,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二是因为看电影时,鲁迅看到中国人为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人抓获要枪毙时,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对中国人民大肆污蔑。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感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
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
从上述两件事情,我们可知像藤野先生一样关心鲁迅的人非常少,这就使得
藤野先生的真诚帮助、热情关心在鲁迅心中显得犹为珍贵。因此,鲁迅对他特别感激,感情也特别深挚。
3、齐读36—38段,明确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
念之情。
鲁迅后来给藤野先生寄过照片了吗?写过信了吗?
他把老师忘了吗?
鲁迅时时记起藤野先生,怀念他,感激他,赞美他,鲁迅对先生的怀念之
情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①珍藏讲义②悬挂照片③多写文章
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我们今天都讲了,余下的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
五、课堂小结:
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和思想的 升华。走进散文《藤野先生》,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刻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藤野先生,让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心中。
六、作文片段练习:通过写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提示:先确定写谁,然后确定要表现人物什么思想品质,最后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组织成文。
第四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集安市头道镇中学
孙利娟
一、导入: 给大家讲一段小故事,1935年,日本要出版《鲁迅全集》,征求鲁迅意见,问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这藤野先生为何得到鲁迅如此看重?他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生齐读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及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自学指导: 细读11-23段:你能找出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请结合词句在书上做批注。
三、合作探究:
1、第1-5段:在东京、到仙台的鲁迅心情或境遇怎样?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2、第24-31段:鲁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回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的?这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四、检学(作品主题)
五、课堂小结:(教师赠言)很荣幸跟大家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一堂课,小而言之,是学文,大而言之,是学情。让我们读着这文,记着这人,带着这情,欲国家危亡之时甘当己任;在民族发展时永做栋梁。
六、作业
写作小练笔:抓住人物的特征,通过两三件具体事例来刻画给你帮助最大的一位老师,600字左右。
第五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鲁迅
1、教材分析
《中学语文课标》要求,阅读文学类作品时,要体验情感,领悟主题,得到启示,能够正确评价作品,并且会品味语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叙述类文学作品,选用鲁迅的《藤野先生》我认为比较恰当,但是难度较大。鲁迅在文中回顾了留学日本的经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赞美了藤野先生的的高贵品格,又把爱国情感融汇其中,很巧妙。
2、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学习本文,有一定的难度,一是阅历较浅,二是心理不够成熟。鲁迅在写作时,一向把自己的思想藏得很深,他说的与他想的往往不同。鉴于以上原因,课上要多用阅读品味思考的方法,在老师的讲授引导下,看清文中的鲁迅。安排两课时,一课时归纳事件,及人物性格,完成重点。二课时归纳主题,解决句义,突破难点。实际操作时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目标重点难点是交融的。
(1)、阅读中识字解词,归纳事件,整理思路。(2)、品味中辨析重点词句的运用,体会深远含义。(3)、喜欢本文,进而喜欢鲁迅,喜欢推敲咀嚼文学作品。(4)、教学重点是写人的具体化,难点是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对主题的理解。
4、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
(1)导入:板书文章标题后,提问:“藤野先生是谁?”直接切入文章的主人公。预习过的学生,就可以答出“鲁迅的老师”。再提问:“什么时候的老师?”
也可以答出“留学日本时的老师“。三提问:“鲁迅认为这个老师怎么样?”
这一问题是击中难点,初二学生不容易说清楚。于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2)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写了关于藤野的几件事。此环节要尽量多给学生自学的时间,教师学生都要保持安静。学生利用以往的学习经验,完全可以归纳出来。教师不要代劳,不要养成学生课堂懒惰的习惯。(3)师生共同明确:
(一)相识
(生活朴素,教学严谨)
(二)改讲义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三)问裹脚
(实事求是)
(四)话别
(师生情深)
5、小结:可见藤野是鲁迅最感激、最爱戴、最敬仰的一位恩师。
6、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鲁迅 感激
爱戴
恩师
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