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呼唤配套机制

时间:2019-05-12 11:5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呼唤配套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呼唤配套机制》。

第一篇:江苏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呼唤配套机制

江苏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呼唤配套机制

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将自主创新作为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区域经济的提升和竞争力的增强,关键是强化区域内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因此,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是实现江苏“两个率先”目标的核心动力,是江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国家统计局近期在全国40个大中城市开展了企业创新专项调查,以了解我国企业创新水平和城市创新环境状况。江苏省的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四市的160家企业参与了这次调查。本文以四市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全省相关的统计资料,通过分析江苏省企业实现自主创新战略的现状和问题,拟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企业实施自主创新的现状

自主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高境界。经过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作为经济、科技、教育大省的江苏已积累了较为厚实的经济基础,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倡导、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初步形成。

1.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一是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经费投入的主体。从2005年江苏省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经费筹集情况显示,企业自筹资金达324.4亿元,占资金筹集总额的83.2%;2001年至今,企业自筹资金均在80%以上,政府资金只在1%到4%之间。四市160个企业的调查也显示,7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内部筹集。另外,200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的份额已达65.1%,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占科技经费内部支出总额的63.5%。二是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人力投入和组织保障的主体。在全省38.2万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中,有20.1万人分布在大中型企业,占52.6%以上;大中型企业内部有科技开发机构的企业数2005年达1695家,占全部大中型企业的50.2%;江苏省企业拥有的技术开发机构数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其它组织相比,占有绝对优势,份额达30%以上。

2.企业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一是技术创新工作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在调查企业中,对创新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的高达91.3%,而不太重视的几乎为零。二是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首选方式。61.3%的被调查企业在市场竞争方式中选择了创新产品或创新技术,那种低价位销售的低层次竞争方式只占到20.6%,正在被多数企业所抛弃。三是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创造全新的产品和服务并推向市场、改造原有的产品、吸引和培养人才这些直接的技术创新手段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分别被53.1%、46.3%、60.6%的调查企业所钟情。四是主动选择品牌战略。在当今全球市场竞争中,最高层次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谁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创造出更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知名品牌,谁就能再造出竞争优势,就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被调查的56.3%的企业主动选择了品牌战略。五是主动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先进的技术不等于市场需求,创新最终成功与否,都要经受市场的考验,最终在市场上体现创新的价值和效益,73.1%的被调查企业已将适应顾客需要为宗旨,主动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而且,有超过80%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在未来三年将在创新方面进一步增加设备和引进人才。

3.企业的创新环境较好。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科教兴省战略,从财政、税收、人才等多方入手,努力构筑适宜创新的沃土,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创新环境。在城市创新环境问题上,60%以上的调查企业对“十一五”发展规划、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计算机网络普及程度等都给予了较高评价;约半数的调查企业对本地人才市场培育程度、城市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条件、网上人才市场发展程度等环境因素都给予了积极肯定。苏州、常州的创业环境综合评分还进入了全国前十。较好的创新环境,为江苏省企业开展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企业的创新绩效显著。一是从大中型企业看,2005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011.2亿元,同比增长19.6%,新产品销售收入2679.7亿元,同比增长11.0%,专利申请量达5226项,比上年增加1348项。技术创新的开展有力地拉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二是从四市调查情况看,被调查企业对“过去三年企业创新活动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可复选评价时,有74.2%的企业认为创新为他们打开了新的市场或增加了市场份额,有48.4%的企业认为创新改进了他们的商品或服务质量,有47.7%的企业认为创新提升了公司形象,有41.9%的企业认为创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

5.民营科技企业正成为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的生力军。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江苏省民营企业的产品结构正从低档次、松散型逐步向系列化、集群化方向转变,并注重品牌塑造和科技创新。不少企业已设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组建研究所,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技术密集型企业逐步兴起。2005年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6300家,比上年新增加891家,总收入达6760亿元,增长44.6%,正成为江苏省企业自主创新的生力军。

二、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江苏省的技术创新能力虽居全国前列,但是,江苏省大多还是一些以产品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主要不是依靠自己研究开发的核心技术,而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和政策优惠基础上的低成本优势,市场开拓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即使有一些技术创新也大多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环节,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要使经济大省、科技大省的优势充分发挥,把江苏省建设成为创新大省,就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实施好企业的自主创新战略。

1.增强研究开发能力。一个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关键在于财力和人力的投入。

一要加大创新财力的投入。R&D经费的投入是衡量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尺。2005年,江苏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只占销售收入的0.88%,尚未达到1%,而发达国家企业对R&D的投入一般都占其销售收入的3%左右,高技术企业对R&D经费的投入则在其销售收入的5%以上,世界500强企业一般要占到5%-10%。显然江苏省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低,不能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因此,要加大研发能力的投入,特别是要执行好国家规定企业应按销售收入的 1% 提取R&D经费的政策,有条件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还应最少保持在销售收入的2%以上,以确保企业自身对研究开发投入的力度。

二要加大创新人才的投入。创新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他们是企业创新的集中骨干群体,是企业整体创新素质的体现,直接决定着企业创新的成败。但80%以上的调查企业则认为,目前技术人才短缺、管理人才短缺是企业创新方面存在的最主要的障碍,其中,45.6%的被调查企业还将技术人才短缺作为了影响企业创新的最大障碍。为此,江苏省企业必须要以强烈的人才意识,全新的人才观念,长远的育才战略,真诚的聚才方式,完善的激励机制,尽快形成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建立一个公平的业绩评估体系,培育出一支数量稳定、素质较高的与企业发展相适宜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

三是要借力提升。要把握研发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鼓励和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性投资,加大对跨国公司研发性投资的吸引力度,以促进和提升江苏省的研发能力。

2.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特点,对此83%的被调查企业认可。自主创新企业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新产品的商品化都急需资金支持,而目前江苏省企业运营资金普遍短缺,维持日常经营和投资自主创新难以兼顾,银行系统面对创新的高风险又普遍“慎贷”,财政资金十分有限,政府创新基金盘子太小,面对庞大的创新需求,可以讲是“杯水车薪”,这使78%的被调查企业认为筹资困难成了阻碍企业创新的关键问题。所以,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是江苏省解决创新资金短缺的现实选择。

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的一种权益性资本,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自主创新形影相随,是将自主创新成果第一次商品化、产业化的投资,体现了自主创新与资本的融合。政府决不是风险投资的主体,政府要成为风险投资的引导者、启动者、支持者和环境营造者,要利用好江苏省对外开放度高、民间比较富裕的区域优势,放宽目前统的过紧的融资和投资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海外资本等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建立起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多渠道的风险投资融资体系,并以此实现风险

投资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目的。

3.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机制。江苏高等院校密集、科研院所众多,多年来他们对自主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长期非市场化,使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多年来研究的课题不能集中针对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被调查的69%的企业又认为缺乏与研究机构的联系,致使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大多不是束之高阁就是实验室产品,难以进行中试等后续开发,68%的被调查企业又反映很难获得技术、市场信息,导致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这个巨大的人才库和智力库所拥有的知识、技术、信息以及多学科综合等方面优势没有很好发挥。为此,要尽快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机制。一是要鼓励、引导科研机构与企业结盟,把一些应用型科研院所逐步归入企业,壮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二是企业应重视并利用好外部技术源、信息源,主动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起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充分利用好江苏省丰富的创新资源,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4.提高企业二次创新能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是通过消化吸收国外技术,达到掌握引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日本和韩国成功的经验是在技术引进的同时也大幅度增加了消化吸收的投入,这两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大致保持在1:3的水平,而江苏省200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只为1:0.15,差距较大,说明江苏省企业过分依赖对设备等硬件的引进,而对引进后技术的消化吸收不足,在引进基础上的创新则做得更少。因此,企业在科技资金使用上要优化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不断提高技术软件的开发、创新人才的培养、技术创新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等无形资产上的投入比例,降低购置设备、仪器等有形资产的投入,加大对引进后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二次创新能力。

5.全面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就企业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实际上是对企业创新成果的依法保护,是对企业以及创新者持续创新的一种激励。目前,我们的管理机制中缺乏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往往是一项自主创新成果刚刚成功地推向市场,假冒者和仿制者就会蜂拥而至,瓜分企业的超额利润,客观上造成自主创新企业“得不偿失”等,也造成企业不能全力以赴开展自主创新工作。被调查的62%的企业就认为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成为阻碍其创新的问题。因此,为了促进江苏省企业自主创新的持续,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一是要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特别是要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以专利制度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二是要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企业加快注册和申请自己的商标与专利,把知识产权作为竞争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使知识产权制度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

总之,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企业自强不息,努力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科技政策的科学引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撑下充分发挥好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的职能作用,营造企业自主创新良好的外部环境,合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实现“江苏加工”经“江苏制造”到“江苏创造”的战略目标。

第二篇:浅谈如何增强党员干部创新意识

浅谈如何增强党员干部创新意识

韩家湾煤炭有限公司通维队李慧刚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党员干部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建设一支具备较高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党员队伍,不仅可以保障企业事业蓬勃兴旺,后继有人,而且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推动基层各项工作跨越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员干部的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创新;二是实践创新。二者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是衡量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是强还是弱,其创新素质、创新能力是高还是低的主要标志。怎样增强创新意识,我认为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党员干部要进行创新,首先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视野不断开阔、经验不断丰富。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会有创新的追求,才会有创新的动力。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在实践中丰富、提高自己。“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领导干部增强创新意识、领导能力,进行有效创新的根本途径。人民群众的创造是丰富多彩的,囊括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领导干部及时学习,总结这些宝贵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创新的内在动力。

党员干部要进行创新,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始终把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辩证水平结合起来。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创新的核心是思维的创新,培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要敢于“吃螃蟹”,善于“初生牛犊不怕虎”,勇于突破旧框框,重新思考,重新探索,大胆提出新思路、新举措,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进行科学实践。要在工作实践中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辩证思维过程对各种创新思维方法加以综合运用,把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辩证水平结合起来,从而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使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党员干部要进行创新,必须坚持“回头望”。“回头望”就是总结过去,展望未来。那么,一个成功的总结、成功的反省、成功的自我批评,一定能提升提炼出很多经典的经验,并能用于今后的工作,这是一个激励先进、鞭策后来者的最好的形式。只要我们敢于自我批评,勤于“回头望”,我们的创新意识才能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才能发挥。

总之,创新不是那些无动于衷、不思进取、不知悔改之人所为,创新机会也不会留给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空想瞎想之人,只有勤学好问、敢于担当之人,通过各种方式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具有真正的创新能力,才能获得创新成果。

2014年5月15日

第三篇:不断增强“四个意识” 打造坚强领导核心

不断增强“四个意识” 打造坚强领导核心(纪念中国共产

党成立95周年)

虞云耀

《 人民日报 》(2016年06月30日 07 版)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加强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总结我们党95年的历史、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今天,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四个意识”,使全党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增强“四个意识”是弘扬优良作风、加强党性修养的必然要求

回顾95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一个主要原因是党有优良作风、党员有坚强党性。习近平同志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性修养,核心是不断增强“四个意识”。

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把好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增强政治意识,要求把好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方向。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各种政治风浪面前处变不惊、头脑清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各级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就有了最大的底气。打造坚强领导核心,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解决好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忠于谁、代表谁、服务谁这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问题。

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自觉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大局意识主要是指心中有全局,在大局下行动。党员干部必须自觉站在党和国家的全局想问题、办事情,自觉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全党、全国改革发展的大局中考量和谋划,不能片面强调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要克服本位主义,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全国一盘棋。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为了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不惜牺牲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做好有利于大局的具体工作,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也是党性强的表现。打造坚强领导核心,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核心意识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党中央是全党的核心,必须加强党的团结、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近现代中国发生了两个影响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关键选择: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个选择是中国人民意志和愿望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我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中央团结凝聚各方面力量,协调好各方面意见,集中好各方面智慧,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打造坚强领导核心,就要增强党员干部的核心意识,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不含糊。

增强看齐意识,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风雨历程中形成了一条基本经验:党的事业要发展,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有了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还要团结统一、步调一致,这样才能赢得胜利。党员干部要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就是听从党中央的号令,步调一致。对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要结合实际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对中央明令禁止和反对的事情坚决不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立场不变、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松。当前,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最重要的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蕴含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贯穿着坚定的理想追求和“三个自信”的政治定力,蕴含着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忧思和强烈的历史担当,饱含真挚的为民情怀、务实的思想作风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做到政治上坚定清醒、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不偏不倚,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打造坚强领导核心,就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把看齐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新的伟大斗争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

95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取得伟大斗争的胜利,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打造坚强领导核心。

增强“四个意识”是应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日益明显,“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对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在这种新形势下,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增强“四个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现实针对性,对于应对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真正把党建设成有理想有纪律、思想上纯洁、组织上纯洁的党具有重大意义。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本,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

增强“四个意识”是攻坚克难、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有力武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伟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升。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党和国家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我国的改革进行到今天,面临诸多难啃的“硬骨头”和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重大问题,改革的深入推进必然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触动一些人的“奶酪”,碰到复杂利益关系的羁绊,不可能皆大欢喜。因此,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坚决克服地方和部门利益的掣肘,不能在改革问题上有私心,对改革措施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只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才能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保持工作的强劲动力和攻坚克难的韧性,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增强“四个意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求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尤其是当前世界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矛盾和风险点增加,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我们必须以超乎寻常的意志和决心,大力提升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动员和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增强“四个意识”,主动承担肩负的责任,始终拧紧“责任螺丝”,把推动发展的压力层层传导到各个责任终端,促使改革发展的各项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使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通过教育和制度同向发力增强“四个意识”

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政治上清醒坚定,在大局下自觉行动,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四个意识”强不强,也不能只看表态、听嘴上说,而要看实际行动,看在工作实践中的表现,要接受实践检验和人民群众评判。在新形势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要坚持教育和制度同向发力、同时发力。

加强理论培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党员干部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应加强精准化理论培训,促使党员干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日常行为准则,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想问题办事情就能站得高、看得远,遇到复杂情况就会有政治定力,就能使自己聪明起来、成熟起来,就能把党性原则自觉贯彻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之中。

加强实践锻炼,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践中砥砺党性。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自然形成的,也不会单靠学习就能牢固树立,而必须通过积极投身实践来增强。只有经受实践风雨的洗礼,“四个意识”才会在思想深处扎根。当前,无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精准扶贫,无论是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还是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一系列新实践都在考验党员干部的党性、检验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强不强。履行职责、服务群众,是党员干部的天职。习近平同志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努力创造一流业绩,在实践中砥砺党性,不断增强“四个意识”。

加强党内监督,发挥制度和纪律的约束作用。“四个意识”也是一种纪律要求。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党肩负的任务越艰巨、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越要强调纪律。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调“四个意识”,实际上是强调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比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是一个空洞口号,而是一条重大政治原则,是党的政治纪律的核心内容。纪律的生命力在于严格执行,在于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执行纪律没有例外、不搞变通。为此,要加强党内监督,健全相关制度,让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四个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党性教育,在严格党的纪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中,使“四个意识”潜移默化地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自觉,为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提供制度保障和组织保证。

(作者为全国党建研究会原会长)

第四篇:党员干部应当不断增强党的意识

党员干部应当不断增强党的意识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这是党中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所谓党的意识,是党对党的自身性质、党的责任、任务、使命以及人民期望的体认和领悟,也是党对党的性质、地位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的自觉,这是党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抱负和对自己角色的认知,也就是确认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党,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意识,也是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觉性认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

党的意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一名党员党的意识强弱,体现一名党员党性强不强,对党忠诚不忠诚,政治信念坚定不坚定;广大党员党的意识的强弱,反映一个政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强弱。如果广大党员没有党的意识,党就不成其为党。

树立党的意识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是我们这样一个大党维系自身团结和谐的一种重要精神纽带。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正是因为广大党员具有强烈的党的意识,才战胜了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才取得了发展过程中一个又一个胜利,才以昂扬的姿态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自强、从贫穷走向富裕。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环境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少数党员甚至领导干部在党的意识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宗旨意识逐渐淡薄,热衷于搞形式主义,作风浮躁,不择手段追求个人名利;纪律意识日益淡化,目无组织、纪律松弛,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的纪律背道而驰;理想信念动摇,从根本上失去了对崇高事业的追求;执政意识有所弱化,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缺乏科学执政的本领;危机意识严重丧失,放松对“艰苦奋斗”的精神追求,任由“享乐主义”思想肆虐。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党的事业和形象造成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强化党的意识,才能确保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使党的执政地位得到巩固,执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确保党员干部自身的健康成长。当前,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党的意识,切实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关键就是要切实做到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

党员干部一定要在党言党

所谓在党言党,就是指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心中装着党,时刻想着党;始终牢记自己从入党的那一天起,个人的政治命运就已经同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牢记自己应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是中华民族的先锋战士。

在党言党,就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用党章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内心深处增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对承担责任义务的使命感。无论面对怎样严峻的考验,决不动摇自己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自觉遵守党的章程。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践行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建设者和促进者。

在党言党,就是要树立牢固的政治观念,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面对一切破坏党的组织、损害党的形象的丑恶现象,不是置身党外和局外,而是要义正词严地同他们做斗争;面对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不是去随意评头品足、指指点点,甚至随意指责党及其组织,而是站在党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认真加以贯彻执行;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物质利益诱惑,不是去一心琢磨发财之道,研究升官之法,而是始终牢记入党誓词的庄重承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战士的模范作用。

在党言党,就是要认真贯彻党的组织原则,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要摆正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民主和集中、自由和纪律的关系,积极主动地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坚持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坚持慎独、慎微,切实做到党叫干啥就干啥。

党员干部一定要在党为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的血脉在人民,党执政的根基在人民。所以说,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关键在于我们党服务于人民的本领高不高,执政的根基深不深。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党执政的具体实施者,在党为党最好的体现就是执政意识强、执政的能力高。为此,党员干部一定要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自己不懈努力的追求。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领导方式,使自己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

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干部。在其位要谋其政,要勤谋政,谋好政。

在党为党,就是要始终注意加强作风建设。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自觉地同各种腐败现象做坚决彻底的斗争。

在党为党,就是要永远不能忘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时代要求。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行动之中。党是由党员组成的,党的先进性是通过一个个共产党员的具体行动加以体现的。一个党员是否体现党的先进性,不是看他嘴上怎么说,而是看他实际上怎么做。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关键看实践。党员干部要时时处处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积极创新,埋头苦干,发扬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

强化党员意识就是要在党忧党

在党忧党,就是要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一种认知方式、思维方法,也就是居安思危,由安见危,在顺境中把握、预测各种隐含的问题、风险和危机。历史一再证明,没有忧患是最大的忧患;没有危机意识,恰恰说明处于危机之中;没有忧患意识,就没有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会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能清醒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清醒认识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清醒认识党的建设方面面临的挑战,并且正视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寻求化解矛盾、迎接挑战、突破困境的办法和路径。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能认清历史与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认清人民对我们寄予的深切期待,并自觉地把为国排忧、为民解难作为自己肩负的神圣责任。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说到底,就是不能自满,不能陶醉于已取得的成就,不能有小富即安、坐享清福、贪图享乐的思想情绪。就是要明确党和人民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搞清“我的权力是谁给的”问题。一旦执政党偏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不起各种考验,就不可能永葆生命力。只有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牢固的政权意识,强化执政观念,使我们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复杂的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

党员干部居安思危,不是指仅仅思考某个部门、某个单位的发展问题,更不是指思考个人的出路问题和升迁问题,而是指要思考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要常思己过,不断进行自我警醒、自我完善,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为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不断强化党的意识,应当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需要终身坚守,毕生努力。每一名党员干部理当做到时时、事事、处处拥有党的意识,自觉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始终如一地增强党性,实践党纲,遵守党纪,端正党风,做一个堂堂正正、清清白白、老老实实的共产党员。

第五篇:强化五种意识,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强化五种意识,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忧患意识、表率意识、节俭意识,是对领导干部从政的基本要求,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表明了我们党担当历史重任的强烈责任感。

1、增强大局意识,一切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局为重

大局,即“整个的局面,整个的形势”。大局事关战略部署,事关整体合力,事关人心向背,只有增强大局意识,才能确保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只有增强大局意识,才能整合资源,整肃措施;只有增强大局意识,才能维护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权威性,将中央的战略决策、战略部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确保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作为领导干部要增强大局意识,必须做到了解大局、把握大局。只有全面了解大局,才能更好地把握大局,从而真正做到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都能围绕大局,一切从大局出发;必须做到思考大局、融入大局。思考大局,就是要思考大局形成的背景,思考大局既定的宗旨,努力做到站高一步、看远一点、想深一些;融入大局,就是要合而为一,让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及其个人成为大局的一部分、一份子,成为一个有机的协调的整体;必须做到心系大局、顾全大局。大局是生命线,凡事都必须符合大局利益,一切都要在大局

范围内转,不能以种种借口脱离大局,只有胸怀大局,才能摆正位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做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必须做到立足大局、推动大局。要紧扣主题,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总体部署上来,落实好中央的方针政策,切实转变作风,从实际出发,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争创一流的模范行动,带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更好地立足大局、推动大局。

2、增强服务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增强服务意识,关键是要树立“人民至上”的信念。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全部工作,就是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除了人民利益,没有也不应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使我们领导干部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称得上合格的人民公仆。

领导干部必须懂得一个真理,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除了当好人民公仆,我们的领导干部没有

任何权力。

服务意识是具体而生动的,它外之于举止,见之于言行。有了服务意识,就能坚持深入实际,主动问计于民,不会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有了服务意识,就能耐心倾听群众意见,真心欢迎群众监督;有了服务意识,就能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会好大喜功,追名逐利,热衷于做秀;有了服务意识,就能做人清正,执政廉洁,不会公权私用,以权谋私。一句话,有了服务意识,才能够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3、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这种意识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的规律性。忧患意识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够从承平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历史经验表明,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

改革没有止境,发展没有坦途。实践证明,有了忧患意识,就会有开拓进取精神,有了开拓进取精神,就会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要把忧患意识贯穿到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中,常怀忧患之思,常怀自警之心;要把忧患意识落实到实

际工作当中,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把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困难的措施考虑的周全一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4、增强表率意识,努力争创一流业绩

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把工作当成事业,把事业当成追求,在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处处发挥表率作用。要树立班子形象,努力做献身事业的表率。注重加强学习,用高尚的人格感召人,注重勤奋上进,用忘我的工作带领人,注重廉洁勤政,用高尚的精神鼓舞人;要坚持真抓实干,努力做严格要求,作风过硬的表率。抓制度建设,确保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抓工作方法,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积极性,抓调查研究,确保工作作风的转变;要深入了解民情,努力做关心职工、服务职工的表率。树立职工利益无小事的理念,时时处处想着职工,坚持职工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理念,提供平台,充分发挥职工的创造力;要加强团结,密切配合,努力做民主团结的表率。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想事、处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自己置身于干部职工的监督下,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5、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领导干部在履行职务、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厉行节约,精打细算,严格把关,少花钱多办事,把有限的的资金资源、财力人力用在刀刃上。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

决策,防止决策失误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损失;要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不搞虚荣做秀的“形象工程”,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要坚持廉洁奉公、权为民用,绝不能滥用职权奢侈浪费。那种拿公家的钱不当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不花白不花的行为是腐败的;那种行则前呼后拥,出则车水马龙,动则挥霍公款的现象是可耻的。

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节俭是一种行为,荣辱现一种精神力量;节俭是一种观念,更体现一种民族品格;节俭是优良传统,更是现代文明的标志。越是文明进步,越要崇尚节俭。

在新的历史阶段,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为准则,以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为目的的党性修养与锻炼,应成为每一个领导干部的自我追求和自觉行动。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党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始终保持先进性的一个法宝。

下载江苏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呼唤配套机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呼唤配套机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创新机制

    企业创新机制(Enterprise innovation mechanism) 什么是创新 创新是指企业在质量上的发展——企业更新,主要涉及企业的效率改进问题。其具体内容包括: (1) 企业制度创新;(2) 企业......

    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五篇范文)

    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作者: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

    不断增强科技人才队伍创新能力

    不断增强科技人才队伍创新能力 上海科技2006年2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进程中,市科委坚持以邓小平理......

    增强创新意识提高领导水平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是社会发展和事业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提高领导干部水平和能力的关键。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环境、新任务、新要求,要想完成历史赋予我们......

    提高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提高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赴浦东学习心得体会 王忠海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今年8月15日—27日,按照市委组织部统一要求和部署,赴上海浦东党校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学习。学习考......

    努力强化宗旨意识 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全文5篇)

    努力强化宗旨意识 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去年以来,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开展了以“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

    齐市居民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齐市居民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http://qiqihar.dbw.cn2010-12-30 14:41:53 东北网齐齐哈尔12月30日讯 据国家统计局齐齐哈尔调查队对市区300户城市住户调查显示:随着居民生活......

    不断强化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

    不断强化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 ——五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2006-12-15 8:45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不断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