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浅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作者:张国萍编辑:studa090420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种以团队价值共识为本的管理理论,它对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作用、现状、原则和要求,供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参考。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文化建设
0 引言
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它使企业员工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纵观中外成就斐然的企业,无一不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如何建设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应该引起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是企业员工思想道德风貌的升华。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员工人文素质得以优化,从而推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为此,要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建设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2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将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推动力。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具体体现为以下6个方面:
2.1 导向功能。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
2.2 约束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种软约束,不但可以降低企业员工对制度约束的逆反心理,而且可以创造出一种和谐、奋进的组织氛围。
2.3 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每个员工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企业的安危紧密相连,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
2.4 激励功能。优秀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优秀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从而激励企业员工为实
现自我价值和企业目标而不断进取。同时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创造出一种和谐、民主、激励变革和超越自我的环境,为员工的创造性工作提供条件。
2.5 辐射功能。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交往等)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文化的传播对树立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很有帮助,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6 品牌功能。企业文化和企业经济实力是构成企业品牌形象的两大基本要素,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发展战略、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企业道德观及其行为规范。我们要建设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现代企业,就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企业经营管理,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我国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如从企业识别系统来看,一些企业还停留在低级视觉识别系统的层面,即只是将有关标志、标准色等基本要素规范应用于办公场所和交通工具等方面,而在最关键的理念和行为识别系统方面差距很大,即在经营哲学、行为准则和活动领域,特别是企业精神等的理念识别系统方面还刚刚起步;在企业组织制度、管理培训、行为规范、公共关系、营销活动和公益事业中体现并贯彻企业精神等行为识别系统方面还几乎是空白。事实表明,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是与企业的发展现状相适应的,一些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而轻视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的文化建设基础相当薄弱。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有着如此重大的意义,那么应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4.1 要重视历史传承与自身发展创新。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建设企业文化,就应从那浩瀚的文化海洋中撷取那些闪闪发光的历史明珠。例如我国古代的孔孟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就依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十九世纪、二十世纪欧美的企业管理理论、二十世纪中后期日本的企业管理思想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的重要领域。同时,还应对本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影响的管理理念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和提炼,从而构建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海尔的“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就是一种体现着鲜明时代特点的优秀企业文化结晶。海尔集团就是凭借着这一超群的理念,使自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飞速成长为国内家电业的龙头,在国际上拥有重要影响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4.2 让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为代表的管理大师们创建了系统的科学管理理论。管理研究的对象小至生产工人的每一个生产操作动作,大至整条生产线的科学组建,从而使生产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这种管理理论至今仍在广泛应用。但科学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把工人等同于生产工具和生产设备,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了员工的创造力,其结果必定影响企业的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在企业中牢固树立人本观念,要让企业的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企业的命运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性地工作,去坚持不懈地研究如何更好地工作,而不是在现有的制度、规范的制约下不思进取地被动劳动。
4.3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企业经济效益的取得必须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上世纪中叶,日本汽车在欧美汽车大国强势登陆,并很快得到用户的青睐,其中的主要奥妙
在于日本汽车生产企业,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节能这一社会效益,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这种节能理念早已成为世界的共识。节能是关呼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汽车燃油的节约,不但为车主节省了燃油费用,同时意味着尾气排放的减少,对于环境的保护同样具有重大意义。日本汽车产业界重视社会效益的理念,使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取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无数事例证明,那些只顾企业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不能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良好服务的企业,必将被消费者所唾弃,被时代所淘汰。5 企业文化建设要求
5.1 企业文化建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机遇,企业决策者要高度重视、不失时机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研究制定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实施方案,学习借鉴优秀企业文化的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带领员工为把企业建设成为一个管理科学、企业文化优秀、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而努力奋斗。
5.2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使企业的产品和企业的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在市场中实现企业的自身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3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培育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为核心。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需要创建文化设施,适时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活跃员工文化生活,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培育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同时要注意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使员工与企业同生存共忧患,为企业发展竭尽全力。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鼓舞员工的士气,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使其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
5.4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提高员工的素质为根本。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建设企业文化就要以提高员工的素质为根本,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共同理想,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推动企业发展的员工队伍,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第二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建设(范文模版)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邹广文
摘要: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特点当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市场观念、用户至上观念、人类整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解决好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企业文化发展走向作出系统的思考。
关键词:市场经济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管理
一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给中国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面对未来的企业管理,企业家们是否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和危机中国加入WTO给企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营造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现代市场经济环境对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中国企业家的定位与探索有什么特殊性?企业管理者如何冲出和打破形形色色传统的、人为的、客观的和现实的“藩篱,从而实现向真正企业家的角色转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必须做出切实而有说服力的回答。严峻的现实迫使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管理者在思维的更深层面上反思企业管理的本质,体味管理文化的真谛。
现代管理科学自身的演进,正呈现出一种由单纯的技术主义追求,到科技方法与人文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态势。企业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在当代发展中其人文的的因素愈显重要。在这种不断凸显和强化的文化氛围中,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企业文化学。当代世界的市场经济实践表明,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同时建立与这一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唯因如此,企业文化问题日益为人们的企业管理与实践所关注。竞争开放的时代特征使当代企业管理自觉地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其中。企业管理者们越来越感到,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的价值和奋斗目标得到全体员工的理解、认可和支持,使员工个人的理想、追求、目标统一到企业目标上来,并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可以断言,企业文化不但是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分支学科,而且成为现代管理理念的基本要素之一并显示出愈发强大的生命力。
企业作为市场的运行主体,其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于市场体系的建立健全。而企业文化理论是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最能够体现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需要,也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才能最好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我国进入市场经济阶段之后,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目标导引下,企业文化建设将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对未来中国文化建设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是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企业哲学、行为规范、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以及规章制度等的总和。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其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强调对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的塑造,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和谐一致、积极上进的文化氛围,以发挥群体的文化优势、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阶段,应由技术中心、制度中心、产品中心等向文化中心的战略转移,成为当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灵魂。
企业文化的价值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更新。就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企业文化发展的特点、趋势看,其价值追求呈现出这样一些趋势:一是尊重作为行为主体的人,重视企业生产经营中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坚持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生产的首要条件来抓。二是重视围绕企业目标和企业发展战略培养全体员工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道德意识。三是重视企业整体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员工的群体意识,尊重、爱护、理解、关心和激励职工,培育他们为企业做贡献的团队精神。四是注重发挥员工参与管理的作用,鼓励他们为企业献计献策,使其增强以企业为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企业文化有以下突出特点:首先是集体性。企业文化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将自己的价值观、规范和制度积淀下来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企业的经营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均要由企业内部的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循。企业文化只有依靠一个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和完善起来。因此企业文化不能不具有集体性。其次是规范性。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内部全体成员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整合功能。这就要求企业中个人的思想行为至少与企业利益相关联,即应当符合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与企业文化认同一致。企业员工与企业产生矛盾时,应当服从企业整体文化的规范和要求。在这一规范下,企业力图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统一起来。再次是独特性。不同国家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在价值追求上会有差异。即使是在同一国家,不同企业间的文化也不相同。不同的企业背景、运营状况、企业家素质等都可能对企业文化造成影响。企业文化是经过企业成员集体创造、享用、继承、更新的,具有相对稳定的传统,使员工们有依据、遵循的可能。在一个企业内部,企业文化是有共性的,而在不同企业之间,更多的是个性、特殊性。另外是实践性。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口头上概念化的东西,一个企业内企业文化的形成不是只有一些规章制度所能完成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必须是经过各种尝试才能完成的。只有经过实践,才能检验企业文化的优劣,以便进一步改进、完善。
二
总体说来,中国的企业文化发展与实践刚刚起步,可谓任重而道远。从近年来我搞的企业调查来看,“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企业文化大多是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缩影。人们对企业文化存在诸多模糊认识,由此导致在企业文化实践方面的一系列误区:
其一,企业文化实践的“崇洋”现象。其表现是,在理念上照搬国外,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实际上,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差距很大,简单照搬势必有削足适履之感。就是同出东方文化圈的日本文化也与我国有较大的不同。日本文化是“文化滞后型”与“兼容并蓄性”文化。日本以“人”为本,美国以“科学”为本,因而在企业文化风格上,美日也不尽相同。崇洋的另一表现是追求“新潮”。许多人误以为企业文化就是CI,建设企业文化就是导入CI。其实,企业文化决不等同于CI。企业文化主要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塑造,进而形成企业共识。靠“炒作”与“包装”是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的。
其二,企业文化实践的“务虚”现象。其表现之一是企业文化追求的“浪漫”,多见于年轻人作为创业主体力量的新兴企业。这些企业提出一些浪漫的、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和文化理想。“大而空”的口号使人们可望而不可及;宏伟、统一的崇高目标往往缺乏实实在在的客观基础。此类现象的产生多数是因为企业领导人具有过于远大的理想抱负而缺乏务实的工作精神。务虚表现之二是在企业文化研究方面,一些人往往停留在哲学的思辩与伦理的规范上,从文化来演绎企业文化,从伦理道德来规范企业文化,从“道德人”的要求来建构企业文化,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简单地把儒家伦理照搬过来,处理不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使学术界与企业界脱节。
其三,企业文化实践的“庸俗”现象。企业领导人本身素质不高,或对企业文化缺乏认识,往往把企业文化理解简单化,甚至庸俗化。如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各项业余活动,从而颠倒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编编厂歌、厂训等,结果是流于形式,大同小异,没有个性。各项活动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决不是全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对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增强他们参与企业的热情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没有一种统一的理念的指导,往往会导致一窝风、一阵热、一招鲜,最终造成企业无谓的资金浪费和人力浪费。还有的人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须知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工作载体,二者有交叉的一部分,但决不能等同。企业文化成为仅具蛊惑力的口号,是不可能领导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
其四,企业文化实践的文化“愚民”现象。此类现象常见于那些企业领导独断专权或者经营出现问题的企业。“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企业领导人希望在企业内部实现个人崇拜或者希望掩盖某种事实真相,因而极端强调某种自己所信奉的价值观念,推行手段过激。它的产生多数是因为该类企业通常易产生盲目崇拜或者对领导人的噤若寒蝉的情况,结果导致企业的“无文化”:企业并不是通过广泛系统的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教育来唤起员工的主动性、自觉性,而是仅仅靠制度规定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须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是非常危险的。企业如果只重视人的“集体性”,抹杀了员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抑制了人的个性,则难以形成企业的凝聚力。
全新的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工程是我国企业的一项新课题。如何建构我国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是能否真正实现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环节之一。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总体思路应该是:放眼世界,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并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和风格的中国现代企业文化。
事实表明,在现代市场经济实践中,企业的形象如何,直接折射着社会的文明程度;那种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短期行为,不但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也能从根本上断送企业的发展前途。优良的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说来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它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贯穿于企业行为的方方面面。很难想象一个松松垮垮、不求上进、服务低劣的企业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安稳地生存。因此,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其发展的灵魂,而对于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我认为,在当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要优先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企业文化建设是人的建设,要以人为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文化过程的主体和中心。企业文化是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中心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在企业管理中如果忽略人的积极作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西方企业管理理论的实践证明,只有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的中心,通过对人的文化引导,使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渗透到物质和制度层面,才能真正振兴企业。具体说来,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内容包括:(1)把职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通过各种文化教育形式增强职工的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利益,从而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工作主动性。(2)企业领导者要以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职工的群体共识为基础,根据企业的目标和发展战略来转变观念,培养企业文化,使之成为广大员工的共识,并且成为企业的精神财富和激励员工奋力拼搏、开拓前进的内在动力。(3)以文化为先导,开发企业内部文化资源,创造企业内良好的文化氛围,着重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业务水平。(4)以物质利益机制、民主管理机制为保证,建立相应的工资福利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一切关心企业、符合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并能使为企业取得实际效益的员工行为得到尊重和物质利益。
第二,树立市场观念。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企业应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作为完全独立的经济实体来面对市场、参与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具有市场竞争意识,其中最基本的一点是要形成市场观念,形成包括成本、销售、商品质量、包装、广告和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整体意识,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切想着市场,一切为了市场,离开市场来谈企业文化,只能是毫无结果的空谈。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所形成的文化,都应当是与特定的市场需求相关联的,市场需求是企业文化的生长点和出发点。所以说,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培育市场观念、提高市场竞争力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第三,树立用户至上观念。企业面向市场,说到底就是面向顾客,以顾客为中心,培育品牌文化、提高品牌忠诚度。具体说:(l)根据顾客要求和意见,开发、设计和制造新的产品,提供优质服务。通过不断和顾客进行交流,把顾客潜在的需要转化为现实的商品。(2)建立消费者咨询体系,尽量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要。随着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不断升级,伴随产品质量需求的各种服务要求也应相应提高。(3)树立服务第一、盈利第二的观念,不把追求企业盈利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目的;要对企业的生存环境进行文化开发,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行企业社会形象的不断开发。
第四,树立人类整体观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强化公德意识,树立人类整体观念。自9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绿色消费”成了全社会共同追求的新价值取向。在这种情况下,塑造企业绿色形象成了一种挑战。环保意识将成为企业品位高低的重要标准,企业从产品设计开始,就应适应这一新要求。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环保观念将逐渐内化成一种企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甚至是经营理念。我国目前企业发展迅速,但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人类要想获得持续的生存与发展,就要搞好于环境保护。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把企业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持续、稳步、协调地推进企业各项发展的进程。
第五,树立社会责任感。企业是社会经济的一个分子,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企业不但要把自己的产品作为人类文化积累的有机部分,还应当把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积极参与社会文化事业,以推动文化发展为己任。一个企业奉献给社会的应当不仅是经济财富,还应为满足现代化社会对社会文化的需求多做贡献。如积极扶持、赞助一些社会文化教育事业,推进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等。通过这些行为,可以进一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企业文化发展的最深厚动力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实践,来源于当代企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切不可坐而论道,将其视为某种学术问题,这样就偏离了企业文化的根本价值追求。市场经济实践呼唤企业文化,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也将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所认同,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未来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武器。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实践,企业实践的深化又需要企业文化的指导。正是在这种双向互动中,企业经营实践才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境界,从而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当前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进一步结合企业经营实践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如企业团队建设、企业竞争力的培养、企业家的文化塑造等,力求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解决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首先,要培育现代企业文化观念,了解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培育自觉的企业文化观念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越来越与国际接轨,越来越与社会生活发生着紧密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企业经营观,杜绝各种不健康的企业经营行为,尤其是要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种种不符合企业管理规律的方式方法,真正使企业逐渐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环境氛围,使企业经历真正的成长。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对于每一个企业管理者说来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企业文化的各种似是而非的认识大量充斥于企业管理的实践当中,尤其是对于企业文化的种种误解更是影响了现代企业文化的普及和深化。因此,通过系统的企业文化培训,将现代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如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等,系统准确地传递给企业,以增强企业员工对实施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确有必要。
其次,要诊断企业文化的现状,适应企业机制的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往往体现为一种“终生制”的、超经济的强制性关系。现在,市场经济给予中国社会一个显著的影响,就是它将彻底割断个人与企业之间从属、依附的人身关系,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个人自主性增强了,个性明显了,活动天地大了,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但是这也给企业带来一个新问题,即员工对企业的离心倾向增大了。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创造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认真审核现有企业文化,弄清需要改变的方面,尤其是要找出主要的、隐蔽的观念、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则以及由其造成的那些限制企业的行为模式。了解其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分析向其挑战的成本或效益,制定相应的文化变革策略,付诸实践。有比较才能鉴别。对现代企业文化理念的系统了解,可以使企业检讨和审视自己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得与失、成功与缺陷。通过这种对比参照,唤起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紧迫感,增强企业员工对建设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再次,要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设计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企业文化是有个性、有特色的,而这种个性和特色恰恰来自于对自己企业现状的最真切了解。如何将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与自己企业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实施一种有针对性的企业管理,这是一门特殊的学问。企业文化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使企业成员明确和认同企业的方向与目标,并使其形成整体感。当今的经济环境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对立和冲突时常产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该从企业竞争优势的观点出发,动态地把握企业文化,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有明显优势的企业文化。
另外,要提高管理者的企业文化素养。企业文化现已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武器,并被认为是继人员、物资、资金和信息之后的第五大经营资源,其作用也越来越大。以至于可以说:决定企业命运的是它的企业文化,即全体职工在所有重大问题上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理想,共同奋斗的事业心。文化是明天的经济,21世纪的企业经营,文化的因素将越来越显得重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未来企业的竞争,将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表现为企业人文化素质的竞争。特别是随着未来企业发展中科技含量的日益增强,随着现代社会生活中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日益提高,企业的文化经营战略将提到越来越突出的位置,而这一切都要求企业管理者对现代文化发展的总体特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并具备良好的现代文化素养。对于企业文化的系统理解,必将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达到这一要求。
三
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应该走向深入,进而为中国企业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助一臂之力。可以预示,在今后的5至10年,将是中国企业文化大发展的黄金时期。着眼于中国企业文化的未来发展,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对企业文化做一些前瞻性的思考。
(一)注重开展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企业国际化大势所趋,必将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每一个成功的公司,都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后盾的。我们在开展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时,应该扭转那种只重视翻译一些国外企业文化著作而轻视外国企业文化实践的倾向。我们不仅要重视对美国、日本企业文化的研究,也不能忽视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以及韩国、新加坡等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企业文化的研究。
(二)注重开展企业文化的实证研究。企业文化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但是在不同类型的企业又表现出不同的模式。美国学者狄尔(Deal)和肯尼迪(Kennedy)在其《公司文化》一书中,根据企业面临市场的风险的大小和员工对成功决策获得反馈的速度,把企业文化划分为“硬汉、胆识型文化”(Thetough-guy,machs culture)、“努力工作、尽情玩乐型文化”(The work hardPplay hard culture)、“孤注一掷型文化”(The bet-your-company culture)和“按部就班型文化”(The process culture)。这种划分给不同经营目标的企业在建构企业文化时应该如何定位有一定的启示。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由于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企业又有规模和经营目标上的差异,各种企业文化必定有自身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开展各种不同类型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将有利于消除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盲目性,是建设有自己个性的企业文化的保证。企业文化要以民族性、时代性为前提,同时也要根据企业类型、经营战略、市场取向等因素予以确立。
(三)注重开展企业文化与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关系的研究。企业作为社会的要素,其文化建设必然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同时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宏观文化,必然对企业文化(微观文化)发生制约和影响。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因此企业文化应该以焕发人的精神面貌、增强人的主体意识为目标,并在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塑造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胸怀崇高人生理想信念的员工。
(四)企业文化研究要把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作为重要议题。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表明,对人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体系的开发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一种随意性的文化活动,同样要制定科学规划,把员工生涯规划与企业规划结合起来。人的素质不断开发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应该以员工的教育培训、员工积极性的激发为重点。产品或服务的品牌及技术是企业竞争优势中最重要的,而品牌与技术的取得、发展,要靠企业内有智慧的人力资源。我们企业的人数多,但素质却偏低。在21世纪的世界经济大战中,人才竞争是决定一切的先决条件,企业文化如果担当起开发人力资源的重任,必将能产生深远的意义。
(五)研究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企业战略的关系。由于社会民族文化传统不同,从属于社会民族文化的企业文化也不尽相同,在不同社会民族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富有特色的各国企业管理模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如海尔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文化典型,随着改革的深化,这样的优秀企业文化将越来越多。探讨中国的优秀企业文化,形成企业文化研究案例,对于今后中国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另外,我们还应注重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研究,如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企业文化与市场战略、企业文化与跨国战略等,这些研究将有助于跨国企业更深刻认识国际经济文化环境,从而有效进行跨文化管理。
(六)重视企业家文化的研究。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管理)才能是经济生产函数的四个基本要素。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组织生产要素以新的结合,从事创新活动(包括技术的、组织的、市场开拓等)的人。这说明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成功的企业有赖于优秀的企业家的决策。在中国,企业家在塑造企业文化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发达国家的企业家作用大。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的企业文化的内聚力差,缺乏整合性的原因。当然这也和我国的企业的任命体制有关。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对于企业家的产生机制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深层思考,企业家文化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
(七)展开企业文化的未来走向研究。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全球一体化、文化的不断冲撞与交融,企业的组织结构也朝向网络化发展。面对未来企业的新变化,企业文化也应该展开行之有效的对策研究,如未来企业的组织结构、沟通方式、价值观念等。这种企业文化的前瞻性研究,有利于企业在今后的运行中掌握主动,调整经营思路,以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就企业说来,其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面临企业素质不高的挑战。企业的素质低下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运行质量,以在国内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的银行业为例来说明,虽然资产规模有的已进入世界前列,但总体资产质量很低、收益很低、赢利很低。同时,经营业务限制很大,服务停留在表面上。其次是面临观念上的挑战。中国经营理念同世界发达国家差别很大,如中国国有企业的“官本位”倾向和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经营管理不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难以同国际企业对接;第三是面临人才的挑战。未来国际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我国国内的企业如果不建立健全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则面临国际人才市场的竞争,我们就会处于劣势,有可能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因此,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增强企业面对国际经济环境的竞争力,无疑是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第三篇: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入世后,我国企业经济环境产生巨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怎样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一道重要课题。
在我国,新兴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人性化管理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文化建设适应了当前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形式。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其作用
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具体定义。现代西方经济学对企业文化的阐释。每一个国际知名企业集团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不能够模仿和移植的。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明白企业文化的意义、作用、目的、切入点等方面问题。
二、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
在我国短短二十多年的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五种企业文化基本模式:海尔“三层次说”企业文化、北京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一本三涵”企业文化、广东太阳神“CIS”构建模式企业文化、上海宝钢“CS客户满意战略”、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三维立体”构建模式。北钢集团如何建树北钢文化,首先必须懂得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积极影响,其次明白企业文化建树的方法策略,选择专业机构,专业人力对企业文化执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关键在于“认准一个理、抓住一条线、坚持一颗心”。
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加强对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研究、运用、实践,是企业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由之路。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以下作用:凝聚、协调、约束、塑造形象等作用。企业文化建设为中国企业步入国际舞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01年11月11日,中国加入了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国的“入世”,标志着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在经济上进一步的崛起,也标志着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彻底结束了闭关锁国的时代,标志着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竞争对手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入世”后,中国的企业面对以上所代理的变化,我们的企业领导者应该采取怎样的变革应对发展问题?发源于欧美,成熟于日本的企业文化逐渐发展成为当今企业管理改革的趋势。那么企业将如何通过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的需要,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壮大自身实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又将是怎样的,企业文化建设如何进一步围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主题的要求?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当前每一个企业都必须直面的问题,也是当前中国企业家、企业文化研究者,不能不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弄清这些问题,就能与趋势成功地配合——成功地迈向未来,为企业发展赢得广阔空间。
在我国“入世”以后,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市场和不断强大的竞争对手,如果仍然拘泥于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来经营管理企业,显然是滞后于整个时代发展进程。为了在新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企业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彻底地管理变革,这就涉及到深层次的方面,企业管理理念化,企业精神等诸多方面根源于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深处,创新建立健全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这种现代人性化管理的最大特点是贴近市场,贴近企业管理者与企业生产者,适合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度的经营,适合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它能够对员工、对顾客、对供应商、对消费者等的需求做出迅速反映。实行企业文化理念化管理的企业,不再单纯依靠具体的规章制度约束员工,企业文化精神理念会渗透到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心底,每个人都会感觉到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关爱着自己,将自己的利益与企业利益随时联系在一起。当然,企业文化管理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管理之上的,就和海尔的企业文化理念管理是建立在OEC日清日高的基础管理之上一样,诸多模式企业文化有着各不相同的成长基础。
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其作用
企业文化是什么?专家这样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团队在经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它可以分成四个层面。首先是表层的,即物质上的,这也是最可变的部分;其次是浅层的,即行为文化;第三层是中层文化,即制度文化;最后是深层文化,即精神文化,这是精髓部分,也是变化最小的部分。这是企业文化构成要素。企业文化通常指的是企业的环境或个性,以及它所有的方方面面。具体从四个方面定义为:
一、企业员工所共有的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等外在表现形式。
二、由管理作风和管理观念(管理者语言、行为、奖励等形式)构成的管理氛围。
三、由现成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构成的管理氛围。
四、书面和非书面形式的标准和程序。
现代西方经济学(特别是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使经济学更接近现实,它打开了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这个“黑匣子”,使我们可以从更深层次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西方学者阿尔钦(A.Alchain)、德姆塞茨(H.Demsetz)对于企业文化阐释使我们认识企业文化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在其《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一文中,他们提出了“团队生产”(team production)的理论。他们认为,企业实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团队生产的意义在于多项投入在一起合作生产得出的产出要大于各项投入在分别生产的产出之和,即实现1+1是否大于或者小于、等于 2的功能。他们指出,如通过团队生产所获得的产出大于各队员分别生产的产出和加上组织和约束团队成员的成本,就会使用团队生产。然而,在团队生产中,参与合作的队员的边际产出并不是可以直接和分别地观察到的。因为,一个团队向市场提供的是整个团队的产品,而不是每个成员的边际产品,而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便会诱致偷懒行为:团队成员缺乏努力工作的积极性。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体现出的一种“团队精神”,是企业赖以成长的丰厚土壤。它能从根本上有效制约生产中的偷懒问题等道德风险,实现了“团队生产”、“联合劳动”的高效率。
在诺思(D.North)的框架中,企业文化作为制度的一个层面尤为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在他看来,文化作为秩序的伦理基础,是一种“意识形态”,他更是从经济发展史的高度指出,“意识形态是人力资本”、“个人意识形态的信念强,说明他的意识形态资本大。” 一定的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诺思等人看来,不仅是减少经济秩序交易费用的重要制度基础,更重要的而且它对经济主体创新和进取精神的推动,具有和产权界定匹敌的巨大作用,他可以提供选择性经济动力激励等方面的产出,是有效率的经济组织的基础。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日本迅速的崛起,无不证明了这一点。而这也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主旨。企业文化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定的思维框架和评价参照体系,也可谓之“心灵结构”(mental structure),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机制,促进和制约管理活动的发展,而且保证企业发展的连贯性。如企业不会因为公司领导层的变迁而引起公司具体行为的起落,具有持久性和延续性,这就是百年企业的立足根本。当然,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企业文化可能显现出高度的“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使之在演进中受到自身的障碍,因此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塑造奋发有为的企业文化,并能不断再造,适时创新、改变。
大卫·克莱珀斯(David Kreps)在其《企业文化和经济理论》一文中更是用博弈论来解说企业文化,对其作出经典的解释。企业作为一个由多个人组成的群体,其行为实际就是人与人的博弈过程。人的行为取决于他自己的效用函数和约束条件,一般认为效用函数的变化很小,因此个人所面对的约束条件如环境就决定了他的行为主观能动性。克莱珀斯定义其为“Corporate Culture”(企业文化),他认为其对企业的经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普遍的情况下,由于不完全信息的影响,企业作为人们合作的“场所”无法把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明确地写在契约中(因为无法估量该事件发生后所带给每个人的损益)。企业需要形成某种“文化”即“决策”环境,使企业的人们可以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更容易地找到“决策”的“焦点”,也就是企业文化可以形成一种默契和一种微妙的暗示。也可以反过来认为,“焦点”的存在减少了人们选择行为中的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倾向,也就是说企业文化能够从人的思想意识中起到管理作用。这里的“焦点”很显然使容易我们想到“麦肯锡7S”中所指的核心“共享的价值观”(Shared value),这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随着现代经济管理发展的不断创新实践,诸多西方学者和管理家将企业文化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不断充实和发展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哈佛大学教授泰仑斯.E.迪尔和麦金赛管理咨询公司专家唉伦.A.肯尼迪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企业文化五大组成要素:企业环境、价值观念、英雄人物、文化仪式、文化沟通网络。在广告大师奥威格的眼中,企业文化是由许多部分组合而成的——传统、神话、仪式、习俗、习惯、英雄、特色和价值观。
现代企业的管理中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可以模仿的,但企业文化没法模仿,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具有自身特点,根源于自身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和生产者所总结、积淀出文化与管理等方面的成就,为什么海尔的企业文化只适用在海尔自己,而别的企业在学习“海尔”文化之后,盲目的嫁接到自己的企业,没有再产生又一个克隆的“海尔”呢!其实这些企业学习的结果就是学来了“皮毛”,舍弃“精髓”。有这样的一个例子:笔者曾经在一家商业企业亲自经历这样的事情,该企业领导层集体去“海尔”考察学习,盲目以为在取到“真经”之后,千方百计想把“海尔”的文化移植到自己的企业。该企业一味搞“海尔”的“零库存”、“狼来了”等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其实这家企业管理者根本就不知道这样的浅显道路,“海尔”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海尔企业文化的,“零库存”是建立在海尔企业文化中所提到的企业营销体系之上,自己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管理者与企业的生产者根本就没有从思想深处接受这样的企业文化理念。结果是企业领导者站在台前指手画脚、照猫画虎决策部署,中层的管理干部糊里糊涂执行,下面的职工是不知东西,闹出了一场克隆企业文化的闹剧,这种活动其实就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企业之间推广的“比、学、跟、帮”的模式,其实企业文化不是简单复制和克隆,企业浪费大量财力、物力大搞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还是原来的模式,没有什么变化,这样的事例在我们周围也是屡见不鲜的,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避免走这样的弯路,深刻认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功能不是体现在为企业当时能带来几个亿或者几千万、几百万的利益。企业文化功能是间接的,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现在的企业文化与传统不同,但过去的文化所起的作用应该珍惜,而未来必须由新的文化来引导。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以儒、道、佛三家为主,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作为企业的文化,只是大文化的一小部分,脱离不了大文化的范畴,中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根植与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基础之上,吸收和汲取外来文化的精粹,从而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
谈到企业文化切入点,应该从人与人、组织与组织、组织与人、组织与企业、企业与社会这个范畴切入:首先是宗旨、精神、理念;其次是经营、研发、工作上的文化;第三是个人层面上,做人做事的规范,人在社会中的规范。企业文化的特点大致是:非决策的、非经营的、非制度的、非管理的、非功利的。那么在企业范围内,企业文化的目标就主要指向——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问题。
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要在企业员工内部倡导和营造一种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精神氛围。做企业文化的各项工作都集中指向核心这一点,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会对企业的各方面的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就体现了企业文化所蕴涵潜在的巨大价值。从精神状态这一块产生出一种力量,可以叫企业的文化力,主要的几种可以看作为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和辐射力。这样,在管理通畅、制度贯彻、人才智能发挥、市场开拓、形象展现等各方面都可以从中得到好处,君子各善其身的同时,又可以兼济天下,企业运转又多了一层最好的润滑剂和推动力。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无庸至疑的重要作用。
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 企业文化传播到我国不过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模式,例如在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有“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和“珠江三角洲模式”等,同样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因为企业各自特点及其市场发展空间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构建模式。根据目前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企业文化的基本模式。
第一,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代表的“三层次说”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海尔CEO张瑞敏指出,“我们将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即表象的发展速度、海尔的产品、服务质量,等等;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最核心层是价值观,即精神文化。”海尔人以创新为价值观,构建了先进的精神文化,包括海尔理念、海尔精神、海尔作风和海尔目标等;以此为核心构建了制度行为文化,如“OEC管理法”、“SST市场链机制”和“6S大脚印”等管理法则等;在此基础上则构建了现代文明的物质文化。
第二,以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为代表提出来的“一本三涵”模式。即“以人为本”,它体现了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主旨;“讲求经营之道”,强调了企业理念与经营战略相结合;“培育企业精神”,涵盖了企业规章制度、企业作风和企业道德的建设内容;“塑造企业形象”,综合了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和员工形象等的建设发展要求。
第三,以广东太阳神集团为先行代表的CIS构建模式。它从企业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三个层面,系统地将企业形象塑造与企业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许多企业还出现了将CIS的营销战略提升为企业文化战略的趋势。
第四,以上海宝钢集团为先行代表的“用户满意工程”(即CS,顾客满意战略)的构建模式。它以企业理念满意为先导,以产品和服务满意为重点,将企业管理文化与经营文化融为一体,开拓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型模式。新版ISO9000系列提出了顾客满意度的指标,也将会从质量保证体系上推进这种模式的实施。
第五,以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为代表的“三维立体”的构建模式。即以企业文化为主体,将厂区文化、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三者结合为一体进行系统的文化建设。这种模式虽具有其特殊性,即适用于厂区和社区连为一体的企业,但是它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浙江横店集团、江苏华西集团等的经验也都证明了这一点。以上五种企业文化建设模式都是根据企业及其环境的特点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各有所长,但都是成功有效或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并且在我国企业界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或效法。当前,在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我们企业的目的。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新高潮正在兴起之中,新的经验和模式也在层出不穷,北钢集团做为大型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在自身发展经验基础上,根据企业多年来形成的特点,参考和综合以上几种企业文化模式的特点,有选择性建设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企业文化,而不是简单的去嫁接或者移植一种外来的企业文化。北钢集团在发展历程中通过不断地扩张、发展成为横跨多个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那么北钢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具有广博的包容精神、创新精神、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多方面的企业文化,但也应该有下属板块企业自身特色文化,两者之间关系是绝对以北钢文化为中心,提倡板块文化相互促进和发展的企业文化集成和整合文化。
企业文化应该如何建树?要想企业文化有所建树,我们必须清楚知道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有那些方面的影响。首先,企业文化对企业施以积极影响。我们知道,企业是人群组织,更是人性化的组织,而人性化的实质是体现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因此,在企业这样的人群集体里要驱动和召引其个体成员齐思一律地沿着一个方向,一个终极目标进发,最基本也得有两套措施:一是“格式化”——即以制度、计划、纲领、文件等约速之;二是“同使命”——即以自发一致的使命感导向之。这两种手法一个刚性,一个柔性,从管理学上讲,二者都不可或缺,都十分有用,但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来看,后者确是更高的层次,也因其没有固定成模式的操守,故而难度系数大一些。然而无数的企业组织社会实践不止一次地证明,在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企业文化起到了导致局面性问题迎刃化解的作用。我们都曾记得,在工业文明持续发展的几百年间,有关产品质量的问题经历了“检验——监督——管理——责任——使命”五个阶段。最初大家认为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只要严于把关,质量就可以保证,后来认为次品是监督失控所致,再后来发现这是管理上疏漏导致品质问题,再后来才发现作业人员责任心强与弱对质量关系甚大,到现代企业竞争阶段,企业管理者又翻然醒悟,组织文化培养起来的精神主宰——使命感才是维系质量最好状态的法宝。这个认识经历花了几百年时间,它是阵阵巨疼反思与经验教训总结的结果。这在上部分中我们可以从西方学者的论述中体现出来。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工业文明的核心、经济社会效益的核心正是由死板的“硬”制度管束逐步让位于灵活的“软”文化影响。我们不难理解,当我们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愿望受到寄身组织的真诚关注,当我们个体的孤立思想被先进而优秀的组织文化召引和融合并给予更大释放空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最细致的心思化为种种作业能力去报答这种良好的归属呢?而这个,就正是企业文化生力的基点,也就是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正确引导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捷径。
其次,是企业文化建树的方法和策略。企业文化建树绝不是请个什么专家大师来培训讲解,那样企业文化就会变成校园文化,而大家都很清楚校园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化,根本就不具备生产能力、甚至连影响生产的能力也不存在(这里并没有否定校园文化的意思,只是校园文化自有其它价值体现)。企业文化的建树,首先要做组织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分析,其目的是看本企业组织相比于其它组织的特点、优势和精神导向有何不同,而后加以评价、补充、发展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是集思广议,能借此打动每位员工个体广泛而积极地参与意识。这样强调的好处有二:一是最大限度地发扬了集体智慧、以期提炼出的文化基础更科学、优秀和实用;二是让员工们感觉到其中有自己的精力和智慧,最起码也应使其感觉到组织重视了其建议,这样便于确定后的组织文化在他们中间流通,接受也就快,认同感也就强;第二,须是企业经营者怀着无限激动、真诚和珍视将这份集体智慧互动的结晶(企业文化蓝本和理念)分享给大家,号召大家共同学习、探讨。让组织成员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形成了一种企业亲和力。事实证明,企业经营者尤其是现代型绩优企业的经营者都是受员工爱戴和尊敬的。如果领导都如此重视,下属定是大受感染,学习气氛日盛。这里需提醒的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许多企业主思想不大气,没有正气,不成熟,带着幼稚病,分不清企业经营何为主何为次,哪是虚哪是实。企业做大,领导被众多商家的利欲缠身,再加上受浮华风气影响,往往不由自主地失去了真实的创业者的身份,只重外面,不重里面。致使企业员工对企业组织的发展前途失去信心。实际上,在企业文化方面的重视和投入才是真实的。只有这个才会积蓄潜力。
第三是选择组织专业人力对企业文化执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综合评价,整理意见,集合思想进行二次修正、二次推行,如此往复,去其糟粕,得之精华,日臻完善。这里又有一点需提示,如此的循环往复,组织成员非但不会厌烦,反而在心中更加尊重自己的企业。因为企业如此尊重个体员工的思想,他们必然十分感动,加倍努力,而且还更敢于直言,提出自己发展企业点、线、面、体的宝贵意见。只要以上三方面的执行到位,做的扎实,企业文化必然顺利建树并能够确立之,而且必然不同凡响,必然会在企业文化的影响和感召下,企业员工坚决执行。企业文化建树说其复杂实不简单,然说其简单也并不难成。关键是要认准一个理,抓住一条线,坚持一颗心。这一个理是:组织文化成功依赖组织群力;一条线是:沿着组织成员议论的焦点一线贯穿跟踪解决到底;一颗心是:对自己的职员(“自家人”)常施以爱心。诚如此,则优秀的企业文化诞生之时,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将是无限辉煌。
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大家的公认。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21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外企业发展的成功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加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完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切实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真正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企业的发展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谈不上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注重研究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协调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职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强了他们相互之间的信任、相互交流和沟通,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
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对职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塑造形象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总结以上所谈到的观点,企业文化建设应该通过精心设计理念,实现管理变革;在结合信息化管理上,实现企业文化的提升;同时企业领导者应该直面人才竞争,重视营造爱才氛围;企业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增强发展后劲;企业应该重视文化冲突,建设“合金”文化,相信通过持之不懈的努力,在企业文化的巨大推动力作用下,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将获得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第四篇: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特征
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特征
阿拉木汉(2012-04-21)
一、学习型文化: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谁学得快学的多 改
进得快 改进得好,谁就是强者,在市场竞争中就是胜利者
二、和谐型文化:改革开放后人力资源已经打破了各种所有制形式,而全面高度世行化,即人才的双向选择和用人的双向选择,企业没有和谐、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员工缺乏归宿感和凝聚力,管理上应当是柔性为主、制度化的刚性管理为辅
三、人本之上的文化:企业的核心是什么,是适合企业的人力资源,如果没有人或没有
适合企业的人,企业一刻也活不下去,因此,民企应当以开发人力资源为核心进行全方位的经营
四、创新型文化: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如果没有创新,随时就有被淘汰的危险,创新
就意味着争取更大的市场资源,为客户创许可更多的价值
五、服务型文化:企业为客户服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企业为员工服务很多人不一定能
接受。因为没有员工的创造,企业什么也没有,因此服务客户、服务员工应当是并驾齐驱的事情
六、价值型文化:企业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就要被客户淘汰,企业不能为社会创造价
值,企业迟早就会淘汰,企业不能为员工创造价值,企业也存活不下去,因此,企业必须把价值创造放在生死攸关的战略上来考虑
七、包容性文化:国企是长官文化、民企是老板文化,这反应了眼前的现实,民营企业
想要做大做强,必须广泛吸纳各个方面的人在,包容其各个方面。人才来自五湖四海,各自成长经历、学历、知识、技能、性格、气质等等千差万别,如果仅仅用单一的标准衡量其优劣,人才会分分离去,企业会走向灭亡
八、共享型文化:员工与企业共成长,企业与员工同甘苦。员工为企业创效益,企业为
员工谋福利,价值创造上共谋、共为,经营成果上同享,员工才会长期而坚定的继续为企业效力。即古话所说的:人聚财散,财散人聚集,财聚人散就是这样的道理。
第五篇:市场经济下企业诚信建设思考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思考
胡厚翠
“专业生产,品质保证,名牌产品,让人放心,还实惠”这是三鹿奶粉的广告词。然而,谁能想到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成为震惊全国的大事件,奶业市场巨人“三鹿”集团轰然倒塌。任何事件都有它必然的成因,三鹿事件实质上就是违背科学发展观和不讲诚信的典型案例。一个企业不讲诚信,势必损害消费者利益,危害整个行业,给社会造成危害,最终是不能获得长足发展的。一时间,企业诚信建设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信用经济,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必备要素,是一种无形资产,是“资本价值中的核心成本”。一个成功的企业,卖给顾客的不仅是商品本身,往往还隐含着商品背后的文化。失信会使企业付出高昂的代价,失信等于自弃。无数事实证明,以诚信去创办企业、聚集财富,企业就会越办越好,财源也就会越开拓越广阔。相反,丧失诚信的企业必然是茫茫商海中的过眼云烟,最终将使财源枯竭。因此,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一)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开拓市场靠的是信誉和品牌。如果企业对消费者讲诚信,企业的品牌、形象就会深入人心,并在市场中受到宠爱。如全国知名企业海尔集团,多年来,海尔人本着“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上帝,诚信经营,从而让海尔集团迅速走向国际市场,现在它的产品远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如果一个企业一旦失去了信誉,也就失去了消费者,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企业就不能取得长久的成功。前几年的南京冠生园,一个有着70多年历史的知名食品企业,因制作销售“陈馅月饼”而落得个破产倒闭,让人心痛不已;还有三鹿有毒奶粉直接“毒死”了三鹿集团,这些都是最好的反面教材,无一不说明诚信已经成为企业的立足之本,是企业的灵魂,有了它,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才能使企业的发展长久不衰。
(二)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诚信和法制是市场经济的两大支柱。没有诚信的支撑,公平交易无法进行;没有法制的保障,有序的市场环境就难以维持。健全的诚信制度,是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交易的重要保证。如果市场无序,交易失信,交易双方就会不择手段,互相欺骗,最终导致社会关系紧张,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混乱。因此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只有诚信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经济的效能,才能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中央提出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实守信”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实践“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要求,必须率先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信用管理。
(四)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经济出现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一方面为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市场活动主体的企业如何适应国际通行的市场交易和竞争规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企业必须遵守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履行承诺,才能融入国际市场,在参加国际竞争中,塑造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才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信誉,在国际互利合作中互相信任,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五)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积极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需要。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中说过“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企业也是如此,违法失信是企业难以发展的罪魁祸首,而诚信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的必备武器,是企业度过金融寒冬的通行证。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归根结底是信用的危机,应对这场危机,重要的是要加强和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去年下半年作出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策,这给企业加强诚信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成功经验看,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下,交易规模因信用而成倍增长,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在当前买方市场情况下,企业间赊销的增加对信用度的要求更高。在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中,企业需要通过银行信贷、证券市场等方式筹集生产发展和技术改造所需要的大量资金,这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同时,消费需求的扩大也要求信用消费的增长。因此,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对当前应对严重困难和挑战,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路径选择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诚信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非企业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长效工程,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政府、企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既要有制度约束,也要有环境影响,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在政府层面,要发挥好“有形之手”的作用,努力营造企业诚信建设的环境。
首先,政府部门要广泛宣传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诚信道德舆论氛围。一要造浓氛围。政府相关部门要大力宣传诚信建设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宣传恪守诚信规范的企业的典型事迹,总结推广其经验,对一些企业失信行为予以揭露和曝光,让企业引以为戒。通过充分发挥典型宣传和监督作用,弘扬诚实守信行为,给失信行为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二要立足教育。企业诚信的缺乏,主要源于企业负责人和领导班子在追求物质、经济利益的时候忘却了对企业自身存在的意义的追问。为此,政府部门要建立企业经营者定期教育培训制度,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民法》、《合同法》、《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作为培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培养和树立企业经营者诚信意识。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宣传和弘扬企业信用文化,提高企业管理队伍的素质。三要加强引导。积极引导企业树立“效益第一、信用为本”的经营观念,增强维护企业信用的自觉性。按照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的约束机制。人民银行应指导银行、企业建立新型的“银企”信用关系;工商部门要积极开展著名商标的认定工作和弛名商标的推荐活动,深入开展“消费者信得过”经营单位和“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考核命名活动;质监部门要大力推动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计量不实行为,促进企业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工商联和行业协会要建立、完善行业信用的良好行风,推动行业的信用建设。
其次,政府要发挥表率作用,树立“信用政府”形象。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担负着引导、监督、管理社会诚信的职责,在整个社会诚信中起表率、示范作用。因此,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政府必须率先垂范,带头讲诚信,规范诚信行为。一是要依法行政,透明办事。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格依法行政,保证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加强政府机关的作风建设,深化政务公开,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二是要兑现承诺,取信于民。政府要增强全局意识、长远意识,保持政策和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严肃性,对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政策,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及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务必不折不扣地执行、雷厉风行抓落实,确保政令畅通,特别是招商政策,对客商、投资者的承诺,一定要兑现,真正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取信于民。三是要转变职能,加强监管。各级政府要把政府的职能锁定在宏观调节,公共服务、市场监管、产业引导、社会保障上,真正把不该管的事放开下放,还权于市场、还权于企业,推进政企分开,防止出现政府管理越位、缺位、错位现象,形成宏观管住管好,微观放开搞活的减事放权机制。
(二)在企业层面,广大企业要从战略发展高度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经营理念,使诚信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融化到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
首先,把诚信建设作为企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诚信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必须贯穿到企业的日常经营行为和中长期发展战略中去。企业应当根据已经制定和颁发的公民道德纲要精神,把“诚信为本”纳入到实施的举措中去,指导企业和职工树立诚信为本的理念,让企业的经营者以及干部、职工都懂得,以诚信为本,是企业兴盛的应有之道,是应该恪守的原则,没有诚信,企业就不能取得长久的成功。企业管理者要把诚信作为企业和企业家的理念,作为管理者和全体职工追求的目标,把诚实守信思想,覆盖到全体员工,覆盖到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和经营行为。
其次,企业领导班子应自律垂范,自觉树立诚信经营观念。企业诚信问题与主要负责人的人品、操守、道德直接有关。企业一把手的遵纪守法、诚实经营,可以带好一班人,可以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可以给全体员工产生榜样的力量。企业主要负责人不老实,不诚实,追名逐利,就会把企业引上邪路。比如,美国的安然、安达信、世界通信等公司,中国的银广厦等公司,都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勾结起来做假账,搞诈骗,最终造成企业的破产。国内外企业的成败荣辱都证明了一个普遍的规律,在企业诚信建设中,企业主要负责人起着极为重要的关键作用,凡是企业领导班子好,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有理想,有道德,情操高尚,重视信誉,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风气就肯定正,事业必定兴旺;相反,必然是歪风盛行,诚信缺失,人心涣散,促使企业走下坡路。
再次,企业要将诚信看作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企业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应当自觉承担起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企业的守法诚信经营有助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品质,推动社会风气的净化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诚信是企业肩负的诸多社会责任的基石。从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看,诚信更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可以提升企业品牌,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所有成功的企业家,在诚信建设上都是高标准严要求的,一项产品是否质量优良,一种服务是否尽到了责任,都体现了企业的诚信度,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中共巢湖市委党校,安徽巢湖2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