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经贸局局长关于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1:5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经贸局局长关于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经贸局局长关于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第一篇:县经贸局局长关于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进一步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县经贸局局长

一、制约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多头管理,企业积极性难调动。目前,县域工业企业分别由经贸局、计委、建设局、中小企业局、畜牧局、农业局、民政局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服务成本高,服务效率低,企业管理、技术运用和产业政策的咨询、信息服务、招融资服务等诸多涉及到企业利益的具体问题很少有人问津,全面协调的企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致使企业内部始终存在重组织生产、轻内部管理和市场开拓的倾向,科学管理、市场开拓、市场营销制度设计和人才培养、岗位培训落后,市场驾驭能力低下,不适应市场节奏变化,市场一旦疲软,企业便手足无措,极为被动。

(二)融资机制不完善,企业贷款难。一方面由于我县工业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生产效益低,随着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的调整,得到国家、省的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极小;另一方面,由于信贷体制调整和地方企业经营水平及信用度双重影响,企业信贷举步维艰;第三,我县工业企业技术含量不高,市场占有份额小,利用和吸引民间资金效果差。目前,全县部分工业企业受资金短缺的影响,不得不停产歇业,有的为维持必要的运转,或者不断打压生产负荷,一再缩小生产规模,或者转向民间借贷,或者广泛采用赊销,企业应收账款不断膨胀,流动资金越来越少,资本周转慢,成本上升利润下降,风险极大。

(三)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投资或经营者预期效益难实现。一是政策缺乏应对性,对企业倾斜、扶持不够。一些部门对自身的点滴利益看得过死,经常用上级主管部门红头文件牵制全局决策的问题仍然突出,在用地、收费、征税、许可等方面设置门槛。执法趋利现象普遍,机械、教条执法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对政策信息反应不够灵敏,缺少前瞻性和预期性,未建立起任何可行的预警机制,信息收集、分析、决策、服务迟缓,宣传、引导、实施力度不够,以致国家调整政策时,完全处于被动;同行业税赋和扶持力度不平衡,外来企业和本地企业在政策优惠等多方面未得到均衡调节;办事效率不高,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依然较多,变相的“吃、拿、卡、要”行为还不同程度存在。二是县域基础设施较差。我县至今没有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一级二级公路少之又少,机耕道和七、八十年代的乡村公路仍占据绝大部分,企业运输成本偏高,工业性用水电气价格多年来居高不下,并且还有上涨的趋势。

(四)工业原料供应不足,基地建设有待规范。====年,我县=个办事处的==个基地乡镇共出产蘑菇=======公斤,蘑菇品质普遍较低,级内菇只占到了==%左右,广益食品有限公司仅运转了==%的生产能力。其他农产品供给情况如下表:

====年我县部分工业原料供给情况表

今年=-=月,全县两个畜产品加工企业仅收购生猪==多万头,三家重点粮油加工企业收购小麦、油菜籽、稻谷不足=万吨。农产品原料严重不足,传统优势日渐模糊,企业无法进行正常生产。我县工业原料基地建设一是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县、乡(镇)、村任务层层落实、政策指导性不够。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动力紧缺,饲料、粮食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非意愿种养农户比例较大;二是中间环节过多,涉及层次和人员较多,“吃回扣”或抽成现象普遍存在,原料价格低廉误导种植户。基地原料种养补助专项资金或被挪用或被截留迟迟兑现不到种养户手中,专合组织作用又难以正常发挥,种养户利益往往得不到保护,生产积极性不高;三是原料基地不“绿”。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缺乏专业指导和标准化生产流程,多数种养户只凭经验进行种养生产,滞后的社会化统一服务体系导致我县基地原料生产粗放落后,药肥超标。

(五)自身实力不强,带动主体作用难发挥。一是工业企业规模小,整体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全县工业企业中,固定资产总额在====万元以上的仅=家。多数企业生产设备陈旧、简陋,无力引入高水平的生产工艺,技术力量落后。二是科技含量低,产品单一,附加值低。以原材料的供给或粗加工为主的企业,基本上停留在原材料的水平上。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企业,缺乏高新技术注入改造升级,工艺流程简单。有一定现代科技含量的企业,大都分布在公共产品行业;三是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真正的新型运营机制。公司的机构形同虚设,董事长或总经理决定一切,“家长制”盛行,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制衡和监督机制。部分公司法人代表素质偏低,管理经营能力差。公司的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收支随意,有的公司甚至不设会计账薄或是做假账。企业既缺少合格的管理人才,更缺少技术开发人才,还缺乏适用的技术工人和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营销人才。

二、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一是改变现行的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条块分割管理方式,实施跨所有制、跨部门、覆盖全行业的管理。对企业管理权进行清理,对与工业企业关系不大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不能更好履行管理服务职能的部门,收回其管理权限,将企业管理权统一,明确相关单位为

企业服务的义务,彻底改变过去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无序局面;二是加快政府和各部门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建立高效、柔性的服务机制,把优化结构、实现投入产出的快速循环放在优先地位,以统筹、协调、服务、监督的功能为主进行结构调整,为企业提供全面、科学、多层次的信息、法律、人才交流、资金、政策服务,充分吸纳和利用各方面的资金和资源,为企业发展创造温室效应。三是积极引导建立各种利益联结机制。规范管理生猪、毛兔、中药材、雪梨、红猕王等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行业通行的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检测室和农畜产品档案室,建立标准的农产品综合开发体系,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按照行业自律的原则,调节各方利益分配,最大可能性地调动我县农产品种养积极性。培育一大批有头脑、有知识、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经纪人,广泛参与市场竞争,有效衔接公司与基地、种养户市场之间的利益。

(二)积极协调银企关系,切实解决融资难。既要考虑工业经济的发展,又要考虑金融部门的风险、责任和利益,强化政银、银企日常协调机制,纵深推进银企合作,积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优先帮助重点企业解决资金矛盾。积极配合我县金融机构和各类法人实体,以入股、债转股、投资分红等多种形式启动成立我县中小企业发展担保公司或以投融资为主各类型投资、咨询、策划公司,发挥信用担保风险补偿金作用,扩大担保规模,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政府和企业信用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完善落实服务承诺制,与我县金融机构、中介机构联合建立信用管理机构,鼓励企业信用发展,同时配套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和惩罚机制,营造良好的县域信用环境,为我县企业发展壮大打牢基础。

(三)构建发展平台,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坚持增量带动调整、项目拉动增长的理念,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在目标上要高点定位,自我加压,把发展的压力转化到“找大项目、找好项目、找结构调整项目”的压力上,瞄准新目标,开辟新阵地,形成新攻势。加大跑项目的力度,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力求巧中争先,紧中突破。在投入总量扩张的同时,还要注重投入的有效性,提高设备投入占比,扩大投入产出能力。二是大力提高产业集中度。按照资源集约、产业集群、企业集中的思路,合理调整布局,推动工业项目向集中发展区集聚。突出重点,整合工业集中区载体资源,撤并规模小、区位条件不优越、投资吸引力不强的的工业集中区,建好两个工业集中发展区。科学布局产业分布,基础设施集中投入,最大程度地实行园区共建、共享、共用,走组团式发展之路。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完善企业、项目进入退出机制,严格禁止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项目进入工业集中发展区,对现有的“三高一低”企业限期整治,不达标的责令关闭,退出市场,着力培育扶持创新型、科技型为特点的现代工业项目,大力发展集约化、信息化的民营科技经济,努力提高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某省对口帮扶机遇,积极到某省引进企业。以增量投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比较优势,结合集中发展区整合提升开展特色招商,形成个性鲜明的特色产业和板块经济。立足长远,倍加注重项目的选择,重点招引电力、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大项目,做精打粗产业链,避免低层次盲目扩张。继续推行县级部门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围绕农业产业化、企业改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四)加大整治力度,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创建无费区,坚决废止收缴分成制度,严禁各种形式的摊派和不正当罚款,全面推行扎口收费,实行“一费制”。二是完善县级领导联挂制度,整合干部力量,实行四大班子成员挂联项目和产业责任制,纠正乡镇干部包村、转田坎的工作方法,主要精力用于分管产业,提高行政管理的投入产出比。三是以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中心,强化法制环境建设。规范检查行为,改革检查方法,坚持检查批准制和联检制度。探索推行集中执法,整合行政执法机构,严惩有碍经济发展,破坏软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创建职能清晰,运转有序,行为规范,透明高效的综合执法体制。

(五)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加强政策扶持。把国家鼓励性的政策用足,把限制性的政策用活。打破条框局限,尽量做到政府跟着企业走,政策跟着项目走。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放宽优惠政策,充分认识失与得的关系,根据客观实际和招商引资的现实需要,充分挖掘企业现有资源,将企业闲置资产、存量资产纳入市场运作,促进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企业与投资公司、企业与项目的联系。围绕产权制度改革,运作利用改制企业的房地产资源,实现资源整活、资产盘活的目的。大胆出台有利于吸引“外”资,操作灵活,吸引力强的各种优惠政策,诸如零土地出让、零收费、返税高等政策,确保用好、用足、用透有限的发展空间。

(六)转变企业运营机制,加速培植规模经济。政府相关部门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分级选择一些重点企业、重点集团,集中优势,常育不懈。在政治上关心企业家,在政策上扶持企业家。一是切实转换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巩固和扩大企业改制的成果,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大批的民营企业要勇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飞跃,提升层次,规范行为,为企业扩张创造前提条件。二是注重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在准确把握本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指导企业中长期发展。三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科技含量,争创名牌,扩大市场份额。把创新当作提升竞争能力的中心环节来抓,通过产学研活动、技术中心建设、引进先进技术等工作,全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创树名牌等工作,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善于用“能人”来经营管理企业的同时,通过培训、引进等多种途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五是科学管理。利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手段,大胆

第二篇: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等多项有利于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鼓励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我县工业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在全县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为进一步了解工业企业的发展规律、成功经验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更好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近日,我们根据不同行业随机抽取了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开展典型调查。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较快。据统计,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8年增长1.51倍,年均递增14.03%;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13亿元,比1998年增长97.67%,年均递增10.22%。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工业经济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工业规模由小变大。总量得到扩张,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产值、税收实现翻番。到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已由1998年的36家上升到107家,增长了2倍;中型工业3家,1998年仅1家;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4家,填补了1998年的空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1.15亿元,是1998年的3.42倍,翻了一番多,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8.36%,比1998年上升44.44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8年增长2.39倍,年均递增19.06%;实现利税2.13亿元,是1998年4296万元的4.96倍,翻了两番多。

2、民营工业得到长足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民营工业经济的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尤其是在创造政策环境上下了很大功夫,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县里制定了《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关于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发展暂行规定》,成立信达担保公司,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鼓励、引导、支持民营工业发展。这一切激发了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促进了民营工业发展。2005年,全县107家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工业99家,占92.52%;实现产值20.53亿元,占97.06%。

3、集聚形成三大主导产业。通过几年的发展,矿产、林产、纺织工业迅速壮大,朝集群化发展,成为我县的三大主导产业。2005年矿产、林产和纺织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5.45亿元,比1998年的2.6亿元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28.99%;实现利税1.23亿元,比1998年的777万元,翻了近四番。

二、困难与问题

应当看到,虽然我县工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困难与问题:

1、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长期以来,我县工业投资分散,规模不大。2005年,全县工业企业3580家,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107家,只占2.99%;年产值超亿元企业只有4家,即电力公司、洋益纺织公司、三林木业公司和流域水电公司,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企业仅6家,其他小型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在10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年产值低于1000万元的就占44家。

2、资源型工业居多、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科技含量小,很少有新产品项目上马,新产品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几乎为零。从2005年R&D调查资料显示,全县调查的10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新产品产值仍然是空白。目前全县工业企业多数是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

力资源进行生产,导致产业结构雷同,劳动生产率低,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竞争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尤其缺乏大的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带动同行业发展。

3、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融资难。大部分企业缺少前瞻性意识,在企业十分景气时,没有把资金用于技改投资、科技投入、更新设备等刀刃上,没有进行资本积累,造成自有资金不足。加上国有银行商业化运作后,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更加注重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贷款条件更加严格,中小企业由于资信较差,没有合格的抵押资产,又无法找到第三方担保,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企业融资难度大,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有的好项目由于资金制约而无法上马,失去商机;有的项目由于资金不足一拖再拖,难以按期建成投产;有的技改项目竣工后,因流动资金缺乏不能正常生产等等。

4、工业科技人才匮乏。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有许多高级农业人才,农业优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享受国家级津贴的农业人才就有好几位,而真正的工业科技人才非常匮乏,对工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更是微乎其微,这成为拓展科技工业领域的一块绊脚石。

三、对策与思考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求,结合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今后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上规模,增总量。目前我县工业已形成了矿产、林产、纺织三大支柱产业,要充分利用支柱产业的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主攻一批资金密集、技术先进、关联性大、带动效益好的项目。进一步盘活停产、半

停产企业,培育非公有制经济、产业化经济、小城镇经济、拉动型经济、库区经济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今后要加快构筑“小巨人”企业梯队,做大做强规模企业,按照“政策推动,企业决策,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的原则,鼓励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增量扩张,产业延伸,上市融资,多元拓展等途径,尽快培植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拥有核心技术,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企业,进而带动一批相关项目和配套企业的发展,形成工业经济的规模优势。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大多实行增长第一的战略,走的是一条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尽管这些国家充分享受到了工业化的繁荣,但也较早品尝到了增长第一战略下工业化的苦果。在工业发达国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大量环境公害事件的发生,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如发生于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镇烟雾事件,因炼锌厂、钢铁厂、硫酸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及氧化物和粉尘造成大气严重污染,使5900多居民患病,第一天死亡17人;发生于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痛病事件,因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和稻米,居民食用后中毒,1972年患病者达258人,死亡128人。发达国家不得不强化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在建设新兴工业县过程中,这条老路不能再走,实现工业化必须同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做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树立名牌精品意识。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企业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名牌精品意识,充分认识到争创名牌

也是争夺市场份额、扩大市场知名度的重要举措。工业经济实质上就是品牌经济。品牌是形成龙头企业的关键、产业集群的基础。没有品牌,产品就没有生命力,企业就没有竞争力,产业就没有集聚力。必须抢抓先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品牌经济,推动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4、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高科技产业具有占有市场能力强,产业链发展带动作用大,附加值高,能获得超额利润的特点。要重视价值规律,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品种,努力开发高科技产品,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调整产品结构,以名牌创规模,以支柱占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与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推动企业技术进步。针对当前实际,具体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抓好矿产资源勘探工作,比较确切地掌握矿种分布及储量,为加快矿产开发提供可靠的资源保证。二是抓好纺织、林产、矿产资源深加工的技术协作,利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抓好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项目的产学研联合开发。

5、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更新改造投入。一是加强银企合作。积极争取信贷技改资金,促进银行对技改项目早介入、早入贷、早生效。二是加快企业直接融资步伐。充分利用股权转让、股份制等手段,多渠道筹措资金。三是推动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相结合,促使那些较有实力的企业以技术改造为纽带,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的,兼并、联合那些自身无力改造又拥有好产品、好项目的企业,优化资源配臵。四是组织筛选高水平、上规模、效益好的项目,争取列入专项计划盘子,以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五是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客商来尤投资兴业。

6、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强化管

理意识,改变传统管理方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

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优化人才资源配臵,打破人才部门所有、条块分割,努力营造环境,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大力引进和培养专门人才,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同时,要对企业现有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和经营能力,提高普通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彻底甩掉依靠政策扶持的思想,抢占市场,奋力拼搏,早日适应WTO形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关于生态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生态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一、“十三五”时期生态建设和“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成效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xx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生态立区”战略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力于山绿与民富双赢,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xxx毫米降水线以上造林绿化、“四个一”林草产业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全市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显著增强,为xx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通过林业重点工程实施,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xxx万亩,森林面积达xxx.x万亩,森林覆盖率xx.x%,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xx.x%。沙尘暴、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次数减少、强度减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和“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生态产业稳步推进

在市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各县(区)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气候特点,采取新建与改造相结合、基地加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全市累计建立苗木产业基地xx万亩,注册了“xx苗木”品牌商标,发展特色经济林xx万亩,建立林药、林菌、林禽等林下经济示范点xx多个,累计实现林业总产值xx亿元。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红色六盘、绿色xx、丝路古城、避暑胜地”城市形象突显,旅游品牌特色鲜明,生态旅游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累计完成绿色通道xxxx公里、城乡大环境绿化xx万亩,建成区绿地率达xx.xx%。xx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xxxx年xx区、xx县xx个村被国家林草局分两批授予“国家森林乡村”荣誉;

xx县入选“xxxx中国最美县城”榜单,西吉龙王坝村和隆德红崖村、新合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隆德县入选“xxxx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资源管护成效显著

全力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管护和环境保护,取得了连续xx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扎实推进,林政执法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得到巩固。完成退牧还草、草原围栏xxx万亩,新建火石寨丹霞地貌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雾山草地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x处,续建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家岔震湖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x处,自然保护区达x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xx.xx%,大六盘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生态扶贫成效明显退

耕还林按照国家补助标准,累计兑现粮款补助折合现金xx亿元。退耕还林受益群众达到xx.x万户xx万多人,人均补助xxxx元;

造林工程使用建档立卡贫困户苗木xxxx万株,苗木收入达x.x亿元;

使用贫困户劳力参与造林xx.xx万人(次),劳务收入达xxxx万元;

全市先后三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生态护林员xxxx人,人均年收入x万元,有效带动了近xxxx户农户脱贫。

虽然我市生态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生态仍然脆弱,没有形成高质量的森林系统;

三次产业融合度不高,“四个一”林草产业引领生态经济作用发挥还不够,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效果不明显。

二、十四五”时期生态经济发展的思路举措和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按照区、市党委和政府部署要求,我市将紧密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振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形势下林地资源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四个一”林草生态产业发展,围绕生态经济建设主题,明确思路、确定目标、细化任务,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确定总体思路

充分挖掘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经济优势、资源潜力和产业价值,调优一产、突破二产、配套协同三产,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部署服务链,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逐步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明确主要目标

到xxxx年,以“三山五河”为生态坐标,构建“一区五城”生产、生活、生态发展布局,建设宁夏南部水源涵养区,建成xx国家公园,新增涵养水源xxxx万立方米左右,总体综合经济效益xxx亿元,实现产业生态化,推进山水美、业态美、城乡美、环境美、生活美有机融合,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x.x%,单位gdp用水量下降xxx.x立方米,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达到xx%以上。

抓好重点工作

重点实施好“四大工程”、构建“五大系统”。

全力实施四大工程:水源涵养工程。采用多树种混交、适地适树、乔灌草配置,应用林分改造、次生林经营管理、天然更新等技术,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建设。到xxxx年新建水源涵养林xx万亩,新增涵养水源xxxx万立方米左右。水土保持工程。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黄土塬区固沟保塬、坡面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和沟道水土保持林建设,新增水土保持林xx万亩。xxxx年全市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xxxx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xx%。生态修复工程。持续开展xx及其外围区域生态保护行动,修复退化森林、草原等xx万亩,到xxxx年修复废弃露天矿山xx.xx万亩、综合整治关联区土地xx.x万亩。五河流域修复生态xx万亩,保护和完善自然保护区动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xx万亩。“四个一”林草产业工程。

围绕“一屏一带一线三区五城”和“四个融合产业”总体布局,到xxxx年,全市累计发展“四个一”林草产业xxx万亩,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xx个、中蜂养殖达到xx万群、食用菌产量达到xxxx吨、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总体经济效益达到xxx亿元。

积极构建五大系统:培育森林生态系统。推进森林高质量精准提升,到xxxx年完成营造林xxx万亩。健全多元化管护格局,完善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灾减灾等体系,加快林区防火通道、防火隔离带、视频监控与红外线监控设备建设,科学监测防控重大病虫害,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森林动植物生物链完整性、生态间协调性。修复草原生态系统。健全草原保护管理制度,全力开展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加强天然草原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草原防火防灾、监测预警。到xxxx年完成草原生态修复x万亩,到xxxx年完成xx万亩。构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现有人工湿地,修复受损湿地,恢复水生生物,提升湿地蓄水、防洪、排水及平衡水生态等功能,杜绝“挖湖引水造景”。到xxxx年完成保护修复湿地x万亩,新增x处湿地公园。稳定农田生态系统。

严守耕地红线,加强耕地提升,优化耕作措施,调整种植结构,新增高标准农田xx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xx万亩。强化城市生态系统。推进xx生态改造提升,规划建设公园广场及城市绿地,xxxx年创成国家森林城市,xxxx年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城市;

xxxx年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xx.x%,xxxx年达到xx%。完成xx个小区xxx万平方米排水和市区xx公里雨水管网建设、xx条道路雨污分流改造,综合整治xx河、xx河环境。

第四篇:关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思考与对策

蓄势待发跨越争先

——关于加快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圣水峪镇地处泗水县南部山区,总面积136.8平方公里,全镇60个行政村,1.3万户、4.65万人,大小山头96座。森林覆盖率达到48%,荒山绿化率达到85%,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该镇结合镇村和民情实际,立足山区,分析优势,科学规划,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初步实现“发展模式”及“增长方式”的优化转变,全镇经济社会取得了突出成绩和效果,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也有了较快发展。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综合考核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一、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继续增加。2009年,全镇财政税收达到372万元,比上年增长44.8%;农民人均纯收入5696元,比去年增加135元;居民存款额达到1.2亿元,突破亿元大关。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采取镇党委、政府补助,村自筹的方式,三年来共完成硬化路面、上山路192.8公里,新建大中小桥梁12座,彻底解决了群众多年来行路难的问题,全镇道路网络得到进

一步完善。

3、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镇内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已由2006年的26家发展到目前的4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已形成奶牛养殖、花生油加工、花生米筛选出口、假发加工等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集群。

二、存在的问题

1、分散的土地经营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山区传统种植业所占比重大,农民主要收入仍然依靠耕种土地,山区土地相对贫瘠,农业用水相对困难,靠天吃饭现象严重。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且大多停留在农产品初期加工阶段,农产品产业链单一,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2、思想观念的保守与文化知识匮乏让科技推广进行缓慢。一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入市场,致富的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传统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机械化水平不高,由于经济水平、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作物播种、收获及其田间管理等作业环节几乎全部为人工作业。

3、农村信贷体制单一,经济发展受制约。目前山区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服务主体基本上是农村信用社单一主体,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镇村财力有限,难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高效经济作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支持的力度,满足不了山区农民生产资金的正常需求。

4、龙头企业建设滞后,带动产业发展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在山区是一个薄弱环节,特色加工项目和加工企业很少,且规模小,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强。

5、民营经营与手工作坊经济没有较大发展。虽然目前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7家,但全镇民营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较大规模。

三、工作思路

1、创新产业结构,向土地要效益。面对山区农产品品质较低,农产品加工业比较落后的实际,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及有机无公害农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创办、改造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放在农副产品加工业,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

2、发展民营经济,向企业要效益。充分发挥镇村丰富的劳动力及外出务工人群的优势,支持其利用手头资金及技

术在镇、村内开办作坊及企业。如开办玩具厂、假发厂、花生米筛选及深加工等中小规模企业,吸收民间资本发挥最大效益。

3、开展招商引资,向项目要效益。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真正作为“天字号”工程抓在手中,不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大项目,上好项目。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投资条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环境。加大自我推介力度,立足优势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与企业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加快社区建设,向民生要效益。突出山区小城镇的功能培育和发展壮大,形成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中心城镇。引进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促进地区发展的大项目,加快新农村建设,形成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的新型社区,推进城市化进程。

四、主要措施

1、加大招商引资,增加财政收入。以优质资源为载体,以县开发区为平台,继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对全镇新建、续建、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摸底,督促项目进展情况,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同时,加大服务力度,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全面代理制、大项目领导联系制等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培植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2、加快土地流转,规模化经济,打造产业基地。探索积极有效的土地流转模式,大力发展规模种养业。把农户单一种植与土地流转相结合,解决规模小、无龙头企业带动的难题。通过土地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种植、产业化经营,引进建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产业化发展路子。

3、依托优势,鼓励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一是发展主导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逐步形成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二是培育龙头企业。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山区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以资源为纽带,选择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较强辐射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渐做强、做大。

4、以生态建设为抓手,做好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通过村庄整治,道路硬化,不断提高村庄的美化程度,进行景点创新,积极争取政府旅游开发项目资金,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扩大本地区旅游资源的宣传,引导社会投资,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山区提供就业渠道,同时也扩大了收入来源。

5、合理布局,科学规化,加大镇村居住环境的完善与提高。把新农村建设与群众生活水平的自我改善相结合,采取政府引导拿方案、土地置换引资金、群众参与得实惠的办法,解决村居建设土地浪费大,新农村建设难度大的问题,调动镇、村、户的积极性,引导广大群众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中,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新型社区建设。

6、加大科技投入、示范带动,培养新型农民。不断加大对文化阵地的投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施、镇村农家书屋及科普宣传栏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镇村信息基础设施,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水平,为群众提供先进的种养技术及较为发达及时的市场信息。建设一批优秀的种养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7、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水平。结合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加大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力度,增强村级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致富带头能力,提高群众满意度,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稳定发展。

8、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致富增收手段。切实抓好贫困村农民专项技能培训工作,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拓宽工作思路、提高经营水平,牢固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增强自身的带动和辐射能力,带领和引导当地贫困农民群众发展一些投入少、风险低、市场前景好的经济项目,使大家早日走出贫困。

第五篇:关于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我县工业经济基础差,底子薄,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怎样才能突破发展?通过对我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研,得到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深化企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依托自身优势,广泛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工业支柱,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规模总量不断扩张,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以矿产、加工、建材、化工、水电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近几年,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全县生产总值得到了大幅度增长。2007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6.87亿元,同比增长45.2%;实现工业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71.2%,产值和增加值总量分别是2002年的5.1倍和5.7倍。工业提供的税金325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处于全市第二位,总量跃居全市第四。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从产业结构看,2002年我县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7.80、16.75、45.45。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四大支柱工业逐步形成并快速壮大,促进了工业经济发展。2007年我县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4.9、28.1、37,工业在三大产业中占的比重有所提升,工业对GDP的贡献明显提高。

二是规模工业总量逐年增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 12 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经济整体效益提高。工业整体利润大幅增长,2007年累计实现利润1.04亿元,增长5.9倍,是近五年来的新高。

三是矿石采选业拉动作用明显。2007年,钰宏旺、汇丰公司实现产值双过亿,共计达到3.84亿元,同比增长95.3%,占规模企业的77.1%,拉动规模工业增长66.8个百分点。四是工业园区建设初具雏形。目前,从中厂、构朳两镇到县城这一带,百益酒厂、110千伏变电站、天裕公司木瓜深加工、九泰药业有限公司、庆华有限公司、安凯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恒泰丝绸有限公司、安康通用公司白河分公司、逸酒酒业有限公司、白龙水泥有限公司、钰宏旺公司、汇丰公司、12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建设等工业企业串连成片,涵盖加工、建材、化工等支柱工业的新型工业园区初具雏形。

二、我县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工业经济总量、发展基础、发展环境、成分结构等方面来看,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经济总量较小。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7.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户数少,大多数企业处在成长期,大企业不够强,小企业不够多。二是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不断增大。近年来,煤、电、油、运和农业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价格已普遍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压缩了盈利空间。三是工业基础薄弱,管理模式落后。大多企业基本上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传统的固定管理模式和“家族式”的管理方法,缺乏创新、竞争、市场意识,经营随意性较大,没有长远发展计划,缺乏现代科学管理。四是县域企业融资环境不佳。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融资担保体系,县域新办企业普遍实力小、缺乏可抵押资产,寻求工业贷款非常不易,造成部分企业主要是靠自身资本积累滚动发展,扩大建设规模和设备改造都十分缓慢,特别是企业进行技改后,流动资金紧缺的困难更为突出。五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后劲乏力。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初级产品多、深度加工和终端产品少;低档产品多,中高档产品少;劳动密集型产品多,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少。我县工业传统产品基本上是小水泥、小矿山、小化工厂。2005年以来,全县规模工业主要依靠铅锌矿采选业支撑,目前,受金融风暴影响,采矿业的风险越来越大,铅锌矿采选业在2008年下半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新培育的农副产品加工刚刚起步,新投产的企业大项目不多,短期内对全县工业经济增长贡献、带动作用不明显。六是仍然存在服务不到位现象。个别部门思想仍然不够解放,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现象,仍有极个别部门存在吃拿卡要现象。

三、突破发展工业的对策和建议

虽然我县工业发展存在一些“先天不足”,但实现突破发展亦具备了几个比较好的条件。农副产品原料充足,可供加工的农产品多,非金属矿产储量大,品质好;县委、县政府发展工业的信心足、力度大。要立足实际,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大扶强骨干企业,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突破发展。

一是抓战略部署,在强县富民上抓突破。就白河而言,仅靠农业只能解决温饱,要富民富县潜力在工业。要始终把大办工业、办大工业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和主攻点,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培育骨干企业,增加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运行质量。二是抓做大扶强,在骨干企业达产达效上求突破。继续做强矿产、加工、建材、化工支柱工业,重点抓好一批主导产品突出、经济效益好的规模企业,巩固现有矿产骨干企业,加快钒矿、磁铁矿、硫铁矿开发及水泥粉磨站项目建设步伐,扩张矿业、建材经济总量。三是抓方向定位,在主攻特色上求突破。特色就是优势,是竞争力,是生产力。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坚持走培育特色、工农互动、协调发展的路子,立足白河万亩木瓜、10万亩桑园、6万亩黄姜、年出栏十几万头商品猪的资源优势,引资嫁接改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长特色产业发展链条,在产品转化增值上实现新突破。

四是抓招商引资,在项目带动上求突破。围绕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部署,今后仍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工业扩张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培育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主导产业,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内部主导产业的更替转换,使工业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要真正形成人人找商机、个个抓招商的氛围。同时,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引导招商引资的主体逐渐由政府部门向社会团体转变,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步入社会化、市场化轨道。

五是抓环境建设,在形成洼地效应上求突破。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要求,着力建设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要进一

步简化办事程序,强化服务理念,规范办事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形成全心全意、热情主动为投资者和企业家服务的良好工作机制和作风,让投资者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要努力规范收费行为,实行“阳光工程”,明确收费项目,挂牌公示收费标准,严格建立收费明白卡制度、一次性协商收费制度,坚决杜绝“三乱”现象;要努力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的人文氛围。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全民对投资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人人关心投资发展环境,人人都是投资发展环境”的共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为打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做贡献。

六是以人为本,在队伍建设上求突破。加快工业发展,必须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一要不拘一格选人才。进一步解放思想,把那些思想开放,有开拓精神,懂工业、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选拔充实到经济管理部门。二要立足发展育人才。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工业战线干部职工进行培训和再教育,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三是创新机制用人才。鼓励机关干部到企业参与管理工作,出台党政干部到县内重点企业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政策,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营销,通过市场“赛马”,落实相关待遇,选拔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企业营销人员。

下载县经贸局局长关于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经贸局局长关于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业经济发展思考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一)抓好工业生产调度及规模企业发展工作。加强对规模企业的监测监控,进一步搞好分析、分类、汇总、预测预警工作,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抓好规模企业发......

    实施工业强县的对策与思考

    实施工业强县的对策与思考 筠连县人民政府县长张世炜近年来,筠连县工业发展呈现突飞猛进的良好态势,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工业效益大幅度提升,工业的核心作用进一......

    关于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全市人大财经系统促进工作经济发展考察调研会召开前后,县人大财工委联合有关方面组成调研组,围绕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这一主题,进......

    厦门市低碳经济发展与对策思考

    厦门市低碳经济发展与对策思考 农工党厦门市委 “全球气候变暖”一直是世界关注的话题,而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起,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就成为国内外舆......

    经贸局局长述职报告-述职报告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机关干部的共同努力,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工业支撑、项目拉动、多元推进、协调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以全市工业发展为......

    经贸局局长述职报告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机关干部的共同努力,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工业支撑、项目拉动、多元推进、协调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以全市工业发展为......

    组织部门年度工作总结与经贸局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组织部门年度工作总结 2005年,设备材料部党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了党员队伍的先......

    关于加快瓜州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瓜州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工业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和前提,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是实现强县富民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瓜州工业经济呈现出持续、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