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感悟 (演讲稿)
岁月如歌
平淡最真,简单最实,自然最美首先我感谢领导们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上台表达我的思想与感情,教育感悟(演讲稿)。同时,我又感到深深的不安,因为面对教育大发展的滚滚潮流,身为教师的我总会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我的成绩不够辉煌,所以我无法慷慨激昂,我的故事也不够感人,所以我不能声泪俱下。但是我有只有一颗真心,和向孩子们无限敞开的胸怀。有人说:你的心在哪里,你的幸福就在哪里。当我用心去感受教育人生的脉搏时,我感觉到不管是快乐还是忧伤,充实还是迷茫,都是我生命中挥之不去的风景线。
十几年前,我怀揣着美丽的梦想,踏上这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旅。漫漫长路,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十几年的辛勤耕耘,十几年的默默守望,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干好教师这一平凡而充实的职业真的不是很容易的事。
尤其是我们一教就是几个班的英语,近三百个学生。怎么让孩子们在短短的几节课学会这些内容?确实绞尽脑汁。怎么让农村孩子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对英语感兴趣?更是一个难题。说实话,有时候真的就觉得有一块鱼翅卡住嗓子,咽不下去还吐不出来。但是不管他们学会多少,我总是尽最大努力去交给他们好的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xuexifangfa.unjs.com/”>学习方法和一些好习惯,演讲稿《教育感悟(演讲稿)》。
十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感悟,特别是做一名班主任,既要有严师的风范,又要有慈母的情怀。既要做他们的朋友,还要不失严肃。像我这样没有太多经验的班主任还要向大家多多学习。
我常常在想,真正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不多。除了知识以外,我还能教给学生什么呢?如果他们仅仅是考试的机器,那么他们的人格会健全吗?他们的情感会很丰富吗?每当我走在大街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常常会想到我的学生:都说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世界的主人,那么他们离开校园以后,将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呢?他们是会用真善美守候自己的精神家园,还是会加速这个世界的浮躁与急功近利。
我不能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都铺着鲜红的地毯,但可以见证他们生命的每一次拔节,就像蝴蝶破茧而出,飞向幸福而美丽的人生。
所以我不想做春蚕,也不愿意是蜡烛,也不想太阳的光辉只洒在我一个人的头上。我更愿意是一个母亲,温暖而又严格的呵护着孩子的纯真与善良。愿意是一个虔诚的神父,教会他们坚守纯洁与高贵,面对充满挑战的未来,我们都将会是一只从暴风雨中飞回的海燕,坚强而宁静的立在水边,不管将要来临的是幸福还是苦难,都能坦然承受!作为一个园丁,让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成为他们美好未来的肥沃土壤,让每一朵理想的小花,都能灿烂的开放!
我坚信: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如春。一颗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心,足以让我的人生写满精彩!
第二篇:教育感悟
教育感悟
我觉得吧,对于学生,我们应该要从心里去了解和帮助。作为教育者,首先要懂得的是---什么是教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育教育先教而后育,作为一个教育者,如果你连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教都不懂得的话,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在教育行业呆着的必要了,以免误人子弟;那么育该如何呢?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如果你是家长,你该如何去教育你的孩子呢?我觉得如果你放任孩子的思维,让他们大胆的去创造,前提是不影响孩子的成长,那样效果应该是会比较好的。
作为教育者,其次要懂的是---抓住孩子的心理
现在的中国教育,说直白点就是考试教育。国家给学生减负,学生就会有很多的空余时间,那么作为家长,你觉得孩子的空余时间该如何安排呢?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长会选择送孩子去辅导班或者特长班,那家长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会从心里完全接受吗?答案是否定的,小孩子需要的是童年的记忆和父母的关心、爱护。
我所从事的教育理念是“疯狂教育”,可能有的家长不太理解,现在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终其所有不外乎就是如何提高孩子在课堂上的兴趣,但是往往有几人能做到让孩子在学校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呢?疯狂的意思,相信我不解释大家也都会明白,但是不是让学生完全疯狂起来,而是让学生在课堂“疯狂式”的发散思维,教师主动的引导孩子上台展现自己表现自己。说道这我想问问家长们,你们的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是一样的表现吗?可能在家时是个活拨好动的状态,一到学校就是沉默寡言的那种状态,你们就没有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老师的漠不关心;
第二是孩子的家庭影响(家长的娇宠等等原因); 第三是孩子的性格所致。
作为教育者,最后要懂得是---什么教育才是适合孩子的
大家外出买必需品的时候,往往都会选择那种称心如意的物品,很少会退而求其次。孩子的教育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你就对了;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你就错了;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你同样是错了。所以在这里,我希望家长们要懂得一个道理:没有必要给孩子太大压力,你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要加在孩子心理能承受的基础上,对于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新鲜事物,你们要鼓励、支持。
祝愿天下父母都能为自己的孩子而骄傲!
第三篇:教育感悟
教育工作中的缺失
陈
永
蛟河一中
教育工作中的缺失
参加教育工作十余载,蓦然回首走过的道路,除了紧张的忙碌之外,剩下的就只有怅然了!我的经历也从最初邯郸学步到逐渐适应最终成长为能独立应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日常事务的成熟的教育工作者,到了这时本应该对工作感到轻松的时期了。然而,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却是时常困扰我的一个心结,如何才能培养真正的人就像一张网,罩着我促使我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梳理工作中的缺失只为明天能做少犯错误。
缺失一: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有危机意识,要在实际工作中把这种危机意识传输给社会的生力军。姑且先谈民族危机吧:古人尚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而在GDP连年以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中国,却是个因“中国制造”而“名扬中外”的大国。许多领域因不掌握核心技术,因不会创新、没有研发能力而受制于人,很多企业因我们劳动力资源优势做大以后却不能做强最终败落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就是我们企业致命的弱点,更是我们民族的弱点。然而很多人好大喜功,只看到我们廉价商品的出口数量就欢欣鼓舞、沾沾自喜甚至于忘乎所以,那么我们的民族何以发展。不把这种民族危机教给我们的孩子,他们长大成人就会重蹈覆辙。您若是再看看电视剧《雪豹》您就知道什么叫民族危机,您就能理解一个民族若是没有危机意识是何等的危险。
缺失二: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在实践中理解教育的本真目的。中国正在由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逐渐走向富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终于过上了过去人们只敢想像的小康生活。然而,人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财富没多久,牢骚与浮燥却不断涌上心头。社会上种种平庸与世俗在逐渐渗透社会的各种角落进而影响到我们的孩子——社会的未来。做为传承文明的教育工作者,如若不加强对理论的学习,不深刻感悟教育的本真目的,就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中迷失自我,逐渐消减在孩子人生教育中人格力量,进而影响到国家教育方略的有效实施。培养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的人,不但是教育的本真目的,更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职业信仰,让它指引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时刻为实现它而不懈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缺失三: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与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水平。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教学手段。这对于没有接受过计算机教育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能否胜任现代教学需要,能否恰当地使用它已经成为检验教师的硬性指标。同时,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也不能一概的否定,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虚心学习新的技术理论,切合实际、科学自然地应用于现代课堂教学之中,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教育教学水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缺失四: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有鲜明的个性。作为一个学校要有文化精神。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一个个有思想讲方法的人,而每个人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师要有鲜明的个性。认同教师的个性,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教育培养的不是统一规格的产品,而应该是有思想的鲜活的个体,应尊重孩子的选择,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激励孩子在思想的天空里自由飞翔。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有个性的教师才能营造一个个性鲜明的群体,这个群体就是学校。而学校的价值在于:积淀历史文化,形成鲜明的个性品牌,铸就特色的教育模式,而这一切就构成了一所学校的文化精神。有了个性的教师才能不断地发展学校文化,有了鲜明的学校文化也能不断地同化教师,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才会有更多名家、名校,才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以上缺失只是本人十余年的反思感悟,主要是本人自身存在的,因经常受困,故亦尝试改进,只是改进速度自觉很慢,在此希望志士教导!个人认识难免偏颇,但是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仁人志士批评指正,并一道把民族的大业做大做强。
以上均为肺腑之言
2012-2-23
第四篇:感悟教育
感悟教育
在大二《教育基本原理》的课上,我们欣赏了一部美国的片子《死亡诗社》,它的故事发生在1959年的威尔顿预备学院,那是一个扼杀个性的年代,也许我们今天仍处在这个时代中。在校庆典礼上,学生们穿着一样的校服,一口同声的说着校训:传统、纪律、荣誉、卓越。学校礼堂里庄严和死气沉沉,但青春,叛逆,生命力还是从他们的眼睛里泄露了出来。在那里,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仅单调而且束缚了思想。
影片主要讲了一群学生在基丁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反抗给予他们压抑和束缚的教学体制,但又以一个学生的自杀和基丁老师的被辞为结尾。情节的安排行云流水,没有任何花哨,只是在喜剧式的上半场走到沉郁的结局时,多少让人有点心情黯淡了,但正是这种被现实挫败的感觉,和着最后一个场景里抑郁中的高潮,升华了该片的寓意。回过头细细品味时,影片丰富的内涵甚至会让人分不清,究竟谁是该片的主角,基丁老师?学生?还是如铁屋般禁锢人的心灵的体制或者说是这个现实的世界?
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也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有时候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威胁,不再象以往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他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而有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教师的角色也多元化了。
在基丁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育人者如何在体制和教条下成为放逐者的故事。如果说,这部片子里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象征着束缚和压抑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体现了自由和激情的梦想的世界,那么,基丁就是这两个世界的联系点。他是现实世界里的老师,是拥有现实世界里诸多光环的人,但他更是指引着学生发现并珍视内心梦想的舵手(船长?),帮助学生坦然面对自己,面对生命的友人。他教会他们用不一样的眼光看世界,做不一样的自己,挑战那些在别人眼里是金科玉律的教条,走真正自己想走的路。无论是让学生撕掉权威关于诗歌的评价用自己的心去品读,还是让他们看到自己是如何随着别人的脚步改变自己的步伐的,基丁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这一群在禁锢里压抑太久的年轻人,让他们恢复了飞翔的勇气和向往飞翔的激情。但属于基丁自己的结局是被校方因为“毒害”学生思想为名赶走了,似乎和遥远切近的时空里,那些个挑战者,背叛者的悲剧式命运无奈地呼应了。
现在的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另外,教师还要从事一些与自己的教学有关的科学研究,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数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新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新的课程,具备有多样的选择性,在共同基础上设量不同的系列课程,以供学生进行适合自己发展的选择。整个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将致力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志趣,能力特征以及未来职业需求和发展需要,向他们提供侧重于不同方面的学科学习内容和学科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有能力胜任不同的课程,既能教基础课程也能教系列课。教师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还要求教师能了解所教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需要选择所学课程。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作为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第五篇:教育感悟
教育感悟
用爱与责任铸就师魂
温村小学申彩丽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写道: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
„„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热爱学生是一种心态,一种责任,一种智慧,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是啊,在教育这片原野上,是爱点燃了我们前行的灯盏,是爱照亮了学生的心灵,更是爱,延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师魂的崇高与伟大。
教师的爱,是一种别样的爱,用心灵透视“师爱”两个字,你会发现,在这两个字的背后延伸出的依旧是两个字——责任!那种对祖国、对民族的责任,便是沉甸甸的、坚如磐石的——师魂!
这样的爱有着诗意的诠释,那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从一粒沙中可以看到整个世界,每一朵花中都包含着一座天堂。我们面前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就是一个个多彩的世界、一座座美丽的天堂吗?从教多年来,我接触过许许多多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点,熙攘而来,又纷纷而去。一圈圈的年轮下来,自己也从一个刚出校门的黄毛丫头变成了一位成熟稳重的教师,在这转变的背后,饱含着的是自己的汗水与泪水,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的那
份责任与爱。教师工作是平凡的,是由每天点点滴滴的平凡的事情组成,没有爱是不可想像的,没有责任同样是不可想像的,是责任,促使我们完成每一天、每一件平凡的工作。广大教师用爱与责任,培养出具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下一代,并以此铸就自己人生的光辉,铸就教育事业的光辉,铸就祖国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