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企业人力资源储备战略的原则与实施措施
论企业人力资源储备战略的原则与实施措施
发布时间:2011-7-11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郐思维
企业人力资源储备的战略思考就是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存在以上问题而提出的,以此指导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储备战略指的是企业根据未来的发展和可能出能出现人才缺位,在企业整体战略框架上,事先做好各职位候选人的规划、招聘、培训、晋升和考核,并辅于相关的制度安排和后勤建设的全局思考和预见性的谋划,实现科学的留才、育才、用才观念,使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同步、稳定、协调的运作。实施人力资源储备战略的原则
1.1 自知自明原则 人力资源储备战略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出现人才缺位,并满足企业战略发展需求。而保持企业员工的稳定,企业应该定位好自己,企业规模、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地理区域、资源条件等,对人才的要求绝对不能脱离或超越企业所能为员工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一个位于边缘城市中的中等规模企业,市场的品牌度不高,欲招聘大城市中一般以上高校的毕业生,可以说其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即使是招进来了,也将很容易离去,关键还要全面衡量企业所提供待遇与他所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之间的距离。当然例外的也有,在企业的诚恳承诺加上高薪的条件下也会有“勇夫”。总之,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条件,量体裁衣,合身就行,重在实用。
1.2 人本原则 人本原则重在要求企业要建立与新老员工之间的诚实信用关系,以员工的实际利益为中心,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未来发展晋升规划等方面内容全部向员工交待清楚,使之有较好的心理准备或重新进行职业选择,这样才能使员工从内心深处树立起自身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血肉相连的关系,忠诚于企业。
1.3 权变原则 权变原则不仅是针对市场变化,而且也可以运用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内部人员调整。企业经营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企业的人才储备方向和人力资源要求层次、知识结构、工作经验等也不能脱离具体的环境,要善于把握环境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2 人才储备战略实施的流程
有效人力资源的储备战略要做到两个方面:企业自身的准确认知、多渠道合理选才、进行人才的内外部培养、辅助制度和措施的实施、战略实施的绩效反馈。
2.1 分析和认知企业的主客观环境 企业的主客观环境的分析和认知是为了使企业对所处的地理区位、拥有的资源条件、未来的发展前景、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企业所能提供的各种发展空间和福利空间有一个明确的把握,从自身着手分析以往员工流失的原因是否与这些要素相联系,如果偏离这些要素的实际情况,那么,企业就应该进行调整,而不是凌驾于这些资源能力之上,使得企业对员工的期望与企业自身所能提供环境相一致,这样才能留住与企业实际情况要求相一致的员工。
2.2 多渠道合理选才 基于上面的多因素分析,企业基本上对自身的总体情况有了明确的把握,那么企业就可以量体裁衣,制作合身的“衣服”,将合适的人才充实到具体的岗位上。多渠道选才按人才来源方向可分为: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但主要是企业立足于人才市场,通过外部的人才的引进,补充新鲜的血液;外部招聘的渠道通常有:招聘广告、职业介绍机构、大学校园、网上招聘及猎头公司等。外部招聘人才,有利于企业解决人才短缺特别是高层次的技术、管理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有利于新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思维的产生。外部招聘人才,同
样应遵循“适才”观点,企业不一定要选聘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用的,只有招聘来的是合适的人才,人才才能为我所用。而如果招聘的人才不适合,则会浪费企业资金,增加企业运行成本,造成很大的损失。而“外才”若能为我所用,就必须打破国企传统的用人机制,制订一系列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2.3 培养和塑造储备人才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企业要对储备人才进行战略性的素质能力培养,细分不同岗位不同人才的培养方案,或针对不同的储备人才特点进行专业化的引导和培养,使各种人材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脱颖而出,在需要的时刻发挥其作用。储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包括专向培养和内部培养。
专向培养,择优而用,企业可将部分优秀员工带薪送往大学脱产进行专业学习,形成优选、代培、优用的人才激励机制。
内部培养,岗位成材。内部知识培训,使新进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方针、规章制度以及知识的及时更新,增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2.4 建立辅助制度和措施实施人才储备 辅助制度和措施的实施,不仅是对新进员工的一种承诺,如:薪资制度、福利制度、工作场所的优越性、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其实更多的是为了使这些人才在心里上认可公司,减少内心的紧张和压力,增强自己对未来的发展信心,避免由于自己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重用而产生思想动摇,有利于员工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保持良好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各种工作考验中去,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自己的能力。
辅助制度主要有企业为引进人才而制定的各种优惠政策,例如对于有困难的优秀大学生,向其提供学费和生活费的支持;对于积极进取的学生,要支持其进一步的进修和深造;对新进员工要在生活住宿福利待遇上使其有一定的满足感,对企业所提供环境不满意的员工,企业领导者与其进行思想指导,定期的关心疏导,稳定队伍。
当然,企业的文化也是员工感受企业凝聚力和发展未来很好的一面镜子,丰富多彩的生活能让员工更真切的感受到新环境的温暖,和睦融洽的工作环境能让员工心情舒畅,和谐竞争合作的环境使大家竞相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在合作中深化感情,沟通你我。
2.5 分析储备战略实施效果的反馈信息 衡量储备战略实施的效果反馈目的在于不断优化战略,衡量此战略实施的效果与投入成本之间的比较,取得成功的关键点在哪里,出现问题的点在哪里,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哪些需要不断改进等,都是这个阶段企业要考虑的。
效果反馈的数据和材料获取途径可以采用调查问卷、谈话、讨论会、深度会谈等,内容涉及企业的绩效、企业人力资源的总体表现(缺位率、流失率、人才结构、技能结构等)、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制度措施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影响员工心理活动的措施)、企业其他部门的评价、人力资本的支出和企业业绩利润等,具体内容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通过这个阶段的反馈和考核,企业就能更加明确储备战略实施的整个过程的成果和问题所在,帮助企业进一步修正原有的储备战略,以更加准确科学的战略计划指导企业的人才储备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的持续优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才的战略性储备,是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而储备的,如果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尚未形成,人力资源出现青黄不接,而企业欲在当代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胜出,那绝对是南柯一梦。企业只有始终以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创业之本,竞争之本,发展之本,以独特的人才招聘战略,开阔的事业发展空间,优良的人才成长环境,有
效的激励机制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筑巢引凤”,才会使公司成为人才聚集的高地。只有拥有一流的人才,才能打造一流的企业。
第二篇:企业人才储备战略
企业人才储备战略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以有发展前景的空间吸引人才;以持续的培训开发人才;以有竞争力的薪酬回报人才。用人制度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建立科学人才选聘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优良环境,吸引大批有着现代管理理念的高素质人才。长松咨询专家提醒:企业储备人才不是人力资源的高消费。企业储备人才的四个理由
职业经理人黎风光说,“人才储备主要是预防人才流失以及补充企业发展所需人才。企业发展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引进新思想、新方法,人员流动就变得很正常了。这也是自然规律。”
某电子有限的黄永庆经理在分析时认为,人才储备有利于企业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没有足够的后备力量,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企业很难做大做强。
就人才本身而言,进企业后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适应,了解企业基本情况以及企业文化,熟悉生产运作流程,了解职权范围之后才能走上管理岗位,那种后立即委以重任的做法是企业人力资源不成熟的表现,同时也存在用人风险。
某顾问的培训师王良友说,人才储备是人力消费市场规律的需要。高级人才作为社会稀缺资源,具有明显的商品属性,其价值本身很高。而企业则可以就低吸纳人才,对其投资培养,逐渐形成人力资源更替的良性循环。这也是一种理性的人力消费行为。储备人才的三条渠道
从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
从社会上职业道德好、有文化的人,对经验没有具体要求。
N3DNK 黔南人才网黔南招聘网 www.xiexiebang.com 黔南人力资源网都匀人才网
在本生产一线的熟练工中择优进行培养。
人才储备遭遇“三难”
企业之难:
前些天,某品牌企业的人事部李章到人才市场企业储备干部,他们企业急需数十名储备人才,可一个上午只有十来位过来咨询,真正填写求职登记的只有几个人,最后只与两人达成就业意向。
毕业生之难:
一位以前在某贸易做营销的王说,现在一些企业广告上是储备干部,但进厂后也不明确目标岗位,有的则是培养期限无限,一直都在一线“适应环境”,培养对象难免产生去意。
熟练工之难:
某职介所的经理刘云介绍,石狮的实际情况是企业管理人员流失后,直接从普通员工中选择优秀的提拔为管理人员,这些人虽然技术水平较高,但缺乏管理方面的“实战”技巧,由于这部分人大多文化水平低,更没有管理理论来引导他们的实际,所以难以服众。
如何营造人才储备环境
疏通上升通道
采访中,几家企业的高层管理都提到了“上升通道”这个词。对于疏通储备人才的上升通道,企业应该怎么做彭田某集团的李玉成经理认为,他们在引进储备人才之前,都要制定一个储备计划,把人才的目标岗位定好,根据岗位进行。储备人才进厂后先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他们的工资待遇以及相关的福利保障,对其进行全方位培训。
针对储备人才的思想不稳定,疏通他们上升的通道,做到人尽其才。
建立实践基地
人才交流中心的蔡主任介绍,现在外地一些大中型企业都建立了毕业生实践基地,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应社会的平台。大学生实习期间可以直接到企业“上岗”,企业不仅对其进行免费培训,还有每月5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而这部分毕业生实习期满后就成了企业优秀的后备干部。石狮企业也可以借鉴这种做法,改善引进应届毕业生的渠道和思路。
扶持本地教育
据了解,石狮籍大学生大部分都没有回来就业,而石狮现有的中高级人才大部分都是外来人才。尽管建设石狮需要大量外来人才,但有关人士还是建议,石狮人才本地化建设应该加强。
储备人才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什么时候储备人才:
企业初创时期不必储备人才,因为现在企业最需要的是站稳脚跟,来的人才也是想立即可以委以重任,并希望给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当企业进入成长期和稳定发展期后,为了适应企业人才的更新换代和正常的人员流失,就应该考虑人才储备了。
储备什么样的人才:
应当根据企业核心而定,比如一家加工型服装企业,就应该加强生产管理方面的干部储备,一家以贸易为主的服装企业,就应该加强营销质检方面的干部储备。而其他岗位的人才则可以在社会上。
储备多少人才:
储备人才对调动新老骨干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人才储备的鲶鱼效应。首先老骨干认为企业已经找好了替班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而且当“鲶鱼”过多的时候,还会导致“沙丁鱼”死亡。但是,这种现象是好的,建议企业在必要的时候牺牲几条“沙丁鱼”也无妨。
人才储备的期限多长:
一般情况下,中低层管理人员培养半年,高级管理技术人员一年以上,但这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而定。培养时间长了,人才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英雄无用武之地”,导致储备人才的流失。培养时间短了又根本不能胜任管理岗位,也只能淘汰,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三篇:浅谈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
浅谈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
人力资源储备是现代企业追求永续经营与发展而必须长期研究的课题。所谓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若从微观意义即从企业的角度上来说,人力资源是指能推动企业全面发展的员工的能力。
企业人力资源储备是一个长期培养后备力量的系统工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要长期稳定发展,人才的储备决不能滞后,用人上决不能“等米下锅”;人力资源的储备须及早准备,统筹规划,必须避免出现“人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同时,人力资源的储备也不是人力的积压与闲置,“养兵千日,用之一时”,“养兵”指的是把“兵”放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长期的磨炼与培养,而“养兵”的目的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企业需要之时,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人力资源的储备来源有两个,一是招聘,二是现有员工的升级转化。招聘是一个招贤纳才的过程,是选择优秀人才、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构造一流人力资源储备的基础。招聘必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全面、择优、量才录用的原则。现有员工的升级转化则是启动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挖掘员工潜力、进行人力资源储备的又一有效途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的有头脑、精业务、懂管理、有升值潜力的基层员工则是企业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源储备的来源。当然,要学会两条腿走路,在通过招聘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人才,拓展人才施展才华的空间,在合理运用的基础上逐步优化人力资源储备结构。人力资源的储备要靠培训来实现,搞好培训是关键。“勤于教养,百年树人”。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都不是天生的,都需要精心地教育、培养、训练。因此,培训是人力资源储备环节最关键的一环,必须将企业的长期系统的再培训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坚持以 育才为导向,通过培训挖掘每个人的潜力,使每个人不断在工作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使培训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储备的出发点和归宿。
总而言之,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完备的企业人力资源储备体系和人性化的激励机制,才能使企业真正成为能引来人才这条“理性的河流”的“谷地”。
综合办 朱汉坤(供稿)
第四篇:企业生命周期与人力资源战略
企业生命周期与人力资源战略
企业生命周期的演变
马森.海尔(Mason Haire)最早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的发展和生物的生长一样,会经历幼年、青年、中年、老年等的发展阶段,会出现衰退、消亡的现象,并指出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企业在管理上的缺陷,即一个企业在管理上的缺陷性可能成为其发展的至酷。
综合有关学者的研究可见,企业的生命周期是指企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要经历一个从生到死、从盛到衰的过程,我们将这一过程概括为创业、成长、成熟、衰退四个不同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企业发展及人力资源管理都具有不同的特点,相应的,对人力资源战略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创业阶段
1、特点
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特点:企业还没有得到社会认可,实
力较弱,但极富灵活性和成长性;企业内部的各种正式组
织、规章制度和经营方针尚未健全,企业文化也未形成,管理上人治色彩浓厚;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基本上是创
业者,他们的个人作用突出,各项业务的开展以企业领导
者为核心。
2、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任务
为企业稳步度过创业期,对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要求是:吸引
和获取企业所需的关键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制定鼓励关键人
才创业的激励措施和办法,充分发挥关键人才的作用,加速企业发
展;发现和培养核心人才,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成长阶段
(1)特点
处于成长期企业特点是:企业发展迅速,主营业务不断开展并快速
增长;企业组织形态走向正规化,结构相对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不
断建立和健全,企业文化逐渐形成;企业创造者的个人作用开始弱
化,更多的担当起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职业经理人开始进入企业
并发挥关键作用。
(2)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任务
确保企业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需要;完善培训、薪酬和考评制度,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激情,加速企业发展; 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走上 法制化的轨道。
3、成熟阶段
(1)特点
企业的发展规模、销量及利润等都达到了发展中的最高水平;企业 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完善并能充分发挥作用;企业的灵活性和控制性 达到平衡,资金充盈,决策能达到有效实施,是企业真正的黄金阶 段。
(2)人力资源战略
激发创新意识,推动组织变革,保持企业活力;激励手段多样化,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人才的作用;加强培训,更新员工知识和技能。
4、衰退阶段
(1)特点
企业增长乏力,整体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全面下降,资金紧张;企 业可能官僚风气浓厚,制度执行缺乏有效性,互相推脱责任的情况 经常发生;员工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做事越来越拘泥于传统,注重形式,只想维现状,求得稳定,体现企业活力的行为减少甚至 消失。
(2)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任务
妥善裁减多余人员,严重控制人工成本,提高组织运行效率;调整 企业人事政策,吸引并留住关键人才,为企业重整、延长企业寿命、寻求企业重生创造条件。
第五篇:企业精细化管理与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企业精细化管理与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精细化管理是整个企业运行的核心工程。在企业内部,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要树立精细化管理思想,只有统一思想,才能上下齐努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才能实现我们企业发展的愿景。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提高企业效率与效益为目的,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管理的思路是: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把提高管理效能作为管理创新的基本目标,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改变经验式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强调将工作做细、做精,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通过具体的细节操作,有序的按部就班的实施管理,从而达到一种滴水不漏的管理境界。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精细化管理体现在“精细”二字上,“精细”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
1.1 工作目标必须清晰、明确。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做到拥有清晰的工作目标,目标的确认可以进一步的强化企业管理的目的性,并进一步的强化责任机制,清晰的企业目标有利于企业的团结,并能够进一步的加强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不过,在制定企业工作目标的时候,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不仅能对企业起促进作用,同时又要顾及客户的要求,并符合企业自身的客观实际,否则企业目标会难以实现。
1.2 建立系统化的工作组织。一个结构合理的工作组织,是企业工作目标最终实现的重要保证。传统的管理方法中,企业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各自掌握自身信息,这就导致了企业间信息的流通不顺畅的现场,而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中,各个部门之间是开放的,通过各部门的交流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组织,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1.3 管理资源使用最大化。管理资源在企业的管理中非常的重要,是企业获得好效益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首先,要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员工,企业员工的数量和质量对企业的生产工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合理的员工数量和高质量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次,信息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第三资金资源要得到保证,企业要发展肯定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因此,企业要保证企业必需经费到位。这些资源的拥有量和使用量都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最大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就是企业精细化管理中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人员素质发挥的问题。精细化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员素质问题,强调以人为核心。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能够创造最大效益,那么,如何使其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是精细化管理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2.2 执行的问题。要想使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就离不开人的执行。但是,从实践来看,一些符合实际的管理细则,却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实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不注重执行人因素,从而导致精细化管理只能纸上谈兵,无法落到实处。
2.3 简单复制的问题。精细化管理是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的,它必须与企业的现状相适应,而且要遵循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一个系统的规划,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和竞争力。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一些企业的认识却出现了偏差,将其作为一种固定模式,简单复制,照抄照搬,反而适得其反,起不到任何效果。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3.1 正确认识精细化管理。对于精细化管理来说,很多人认为就是事无巨细,什么都要细化,这个观点存在一定的偏差,因为精细化管理不仅体现在“细”上,还要注重“精”,在细化过程中找重点、难点部位,制定详细的、切合实际的管理措施,而不是把一些细枝末节的部位、无关紧要的部位统统进行精细化管理,这样只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效率。所以,对于精细化管理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使我们的行动不会产生偏差。
3.2 完善制度保障体系。针对精细化管理来说,制度保障是基础,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细则,内容更具体,执行更明确,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奖惩分明,使各项工作真正能够有制度可循,有制度可依。
3.3 重视人力资源优势。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对于企业来讲,优秀员工更是一种无形的人力资源,所以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时,尤其要重视员工的作用,对于员工来说,精细化管理可能很陌生,甚至会有人觉得这很麻烦,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对广大员工进行“人性化”的培训,让他们接受并愿意执行,同时结合有力的制度落实,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4 标准化整合工作。对于企业来说,标准化整合工作就是要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管理范围内的所有管理事项,采用标准化原则进行协调、统一处理后制订并形成管理标准体系,把孤立的、分散的管理事项汇集成整体管理模式,形成相互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兼容的有机整体,使之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一致性。对于企业的每一项工作,都拥有详细的操作细节,从每一件小事情做起,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并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最终目的。
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一个综合调动和应用内外部资源,并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和措施进行战略推进的全过程,它与战略的制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于任何企业或经营企业而言,无论选择了什么样的发展战略,都要将其应用的企业的发展实践当中,必须形成完善的战略实施体系,才能互为补充,互相作用并推动总体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施工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策略,就是要立足其自身实际,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和支持,从各方面提供先决条件和对发展有利的优势条件,为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前提保障。组织结构优化是实施发展战略的基础条件
组织保障是发展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关键要素,高效的组织不仅能够有效分配内部资源,还为其适应外部环境提供了有利支持,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多以职能型为主,这种结构按职能划分各部门、按专业划分各企业,主要还是以满足市场经营需要为主,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提高经营效率,业便于控制整个大局,对企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就不同企业的特点和现实状况而言,存在各部门职能分散、专业管理难以整合和工作协调困难的问题,个别企业存在机构臃肿、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因此,应对施工企业组织机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组合,其目的是为其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在对主要业务部门企业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对相近职能的综合部门进行整合组建“大部门”,减少部门及部门工作人员设置,明确新部门的管理职能与权限,理顺好各部门间的关系,使每一个部门都能够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同时,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和用工分配制度,形成工作人员能上也能下、论文格式收入能增也能减、上岗依靠竞争、收入要看贡献的良好机制。通过以改革建机制,靠机制强管理,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分级分层管理相协调,绩效考评考核相一致,通过组织保障来实现企业良性运转和发展的目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实施发展战略的灵魂所在
一个企业的主流文化就是这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一个企业的产品、技术都可以被别人所掌握并予以应用,可唯独企业文化是不能够被复制的,企业文化的差异才是竞争差异的根本所在。企业文化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规范作用,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及战略目标的实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企业发展战略已经明确,而各项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组织内每一名员工的努力,所以必须充分重视独有主流文化的建设,对内要凝聚队伍,对外通过这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所塑造的独有品牌来赢得市场。首先,从企业发展的历程中提炼总结具有自身特色的主流文化,动用动员一起舆论工具和力量,大力加以宣传,主动利用员工的从众心理,使全体工作人员形成对企业品牌、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的共同认识,树立全体员工的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价值观,使广大干部职工能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为企业的更好发展上来,为实现企业战略而扎扎实实地工作。其次,构建正向激励为基础的员工管理模式,增强员工对企业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于企业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突出管理的正面引导、正向激励作用,促使每个工作人员认识到终身学习、从严管理和规范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员工更加珍惜岗位、热爱企业,有效解决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负面影响,实现从严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融合,尽而实现员工价值、企业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与最大化。第三,把企业主流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组织行为、员工行为与企业的主流文化要求相适应,注重培育市场品牌,坚持共赢理念,使企业的品牌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提升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有意识的培育主流文化并长期进行建设,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和正向引导,调动全体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贡献力量。人力资源建设是实施发展战略的根本保障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要与施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相结合,要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施科学系统的管理,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培养后备骨干力量,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着力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年富力强的人才队伍。首先,建立科学的引进培养机制,全面优化人员队伍结构。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出完善的人力资源需求计划,立足企业实际,着力培养一支具有战略眼光、运筹帷幄、驾驭大局的管理者队伍,管理者人数控制在职工总人数的 12%-16%。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专业扎实、能够掌握企业核心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专业技术人员控制在职工总人数的 30%-40%;培养一支专业技能过硬、善打硬仗的工勤技能人员队伍,工勤技能人员控制在职工总数的 44%-58%。其次,要靠机制、事业、感情留住人才,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要加强与人才队伍的沟通,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其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和需求,靠感情留住人才。实施对突出贡献人才的特殊分配与奖励办法,适当拉开优秀人才特别是有专长的技术人员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体现能者多劳和多劳多得,靠机制留住人才。对于工作业绩不错且具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员工,应及时给予肯定并适时安排到责任更重要的岗位,加以锻炼和培养,建立一个合理的人才梯队,为优秀人才搭建起发展其个人事业的平台,使各类人才都能与企业一同进步和发展,靠事业留住人才。第三,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强化人才约束激励。注重建立并完善人才管理的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根据企业的实际定期对现有全体工作人员实施绩效考核,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对有作为才有地位的理解与认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在发挥个体效能的同时,形成人才团队的合力,更好地为企业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总体来说,一个企业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在制定好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对内部管理的各项措施、机制进行强化,要形成一个高效、健康、良性的管理组织,形成企业独有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要有一个强大的人力资源队伍,只有这样发展战略和目标才不会成为空话,各项具体实施的步骤才能按计划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才能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实现企业的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