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仔猪副伤寒防治措施
冬春季节气温多变,如猪舍内阴暗潮湿,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管理不当,保温不善,长途运输等,则极易引发仔猪副伤寒的发生。仔猪患副伤寒在临床上常可分急性和慢性两型。
1、急性型:
见于断奶不久的仔猪。病猪突然发病出现食欲不振或不食、体温升高(4 1度以上)、腹部收缩、弓背、呕吐、腹泻、其粪恶臭等现象。病程一般为2-4天,若治疗不当,个别病猪出现症状后一天内会死亡。该病3-5天内可波及全群,病死率高。
2、慢性型:
与猪瘟症状极其相似,其表现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病猪体温40度左右。伴随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寒战、喜扎窝、有眼屎、腹泻等症状,粪便呈淡黄色、黄褐色、淡绿色不等,伴有恶臭气味,腹泻久之变排便失禁。个别猪还会出现湿疹状丘疹,其耳尖、嘴端等末端皮肤暗紫,后肢无力等现象。病程往往持续半个月以上或持续更长时间,患病猪由于生长发育停滞,成为僵猪或衰竭而死。
预防措施:
一是仔猪圈舍注意保暖,保持清洁干燥。食槽要干净,及时清粪。
二是加强饲养管理,初生仔猪早吃初乳,提早引料补料,仔猪断奶分群时,不要换舍。三是仔猪发病后,及时隔离治疗,猪舍彻底消毒。
治疗预防措施:
1:仔猪使用“金肽源”饮水试料,加强抵抗力免疫力。
2:使用“抗菌肽一号”、“氟苯尼考”治疗细菌性疾病
二、仔猪副伤寒病的防治
1、在饲养过程中,应加强饲养管理,以预防为主,保持饲料、饮水及圈舍的清洁卫生。
2、此类沙门氏菌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低,清洁环境卫生时使用化学消毒剂就能将其杀死。
3、因为该病呈散发性,仔猪因饲养不当导致免疫力下降时候容易感染地方流行性疾病。
第二篇:仔猪球虫病防治措施思考探讨
仔猪等孢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寄生在哺乳期及新近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给养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通过对山西省县4个乡镇的仔猪球虫病病料抽样,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虫卵的检查实验。发现仔猪球虫病的感染体广泛存在,感染率高达177(300);在环境因素致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的总
结、使用的诊断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合全县养殖户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探索与思考,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对科学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只有科学调查和严格的科学实验,才有科学的结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我结合在山西省县畜牧兽医中心站多年的工作实践进行研究认为仔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isosparasuis)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哺乳期及新近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原虫病。其主要病源是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表现为出生后第二周(有时候是第三周)发生非出血性的黄色至白色腹泻。临床症状并无特别之处,受害仔猪并不中止吮乳,死亡率很低。然而仔猪球虫病常常会伴发一些继发性疾病(比如由细菌引起的疾病)。造成仔猪的死亡率升高。新生仔猪的球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任何养猪场中均可能发生,使受害仔猪的生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健康仔猪。目前,在治疗药物不多的情况下,仔猪球虫病的控制和预防必须依靠综合采取卫生措施和治疗措施。
深入调查时科学措施的关键环节这是我在兽医门诊遇到的典型病例:(1)询问资料:2011年3月上旬笔者所在的镇养猪专业户王某,从附近的农户购入50-80日龄、体重15-20千克仔猪208头,分成12间拦舍饲养。进栏舍时注射了猪瘟疫苗,饲料是以市售的配合料为主,中午另加喂适合的青料。4月2日,一栏舍17头仔猪突然拉稀,不久12间栏舍的仔猪大部分腹泻。当地的兽医怀疑是饲料引起消化不良症,采用改变饲料,少吃多餐,肌注多西环素等综合疗法,没有疗效。又怀疑是病毒性腹泻,对症治疗后,病情没有的带有效控制,发越发严重,部分猪粪中有血液和黏液,并有6头死亡。4月12日,笔者所在部门接治,现场所见,猪舍光线不足,不通风,猪舍四周水沟不通,猪舍南北走向,舍内地面潮湿,残留粪便较多,舍内饲养密度拥挤,为0.2-0.25平方米/头。(2)临床症状:发病初期,仅发现少数仔猪腹泻,粪便呈糊状,棕黄色或棕褐色;精神沉郁,食欲略有减少,体温,呼吸,均正常。几天后,大部分仔猪排出黄白或污黑色粘性糊状稀粪;精神怠倦,有的喜卧,食欲大减,有的仅吃几口,爱喝污水;皮肤苍白,明显贫血。随着病程的发展,有的出现大便失禁,频频排出带血的稀粪,恶臭味并污染猪体的后躯,肛门周边红肿,并有努责现象。(3)剖解变化:门诊剖解了6头病死猪,病理变化基本相同。尸体消瘦,苍白。主要病变见于小肠、盲肠、结肠,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表面黏膜呈弥漫性坏死;肠内容物稀薄,混有血液和黏液,呈暗红色;肠壁呈水肿状肥厚,肠系膜水肿或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肛门多松弛,其他器官无特征性病变。(4)实验室检查:采集病猪新鲜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集虫镜检和刮去病变肠黏膜涂片300倍镜下检查卵囊。
科学实验表明,此病例被确诊为猪的球虫病。我对此科学思考,有针对性的探索,提出科学的治疗措施。首先要在立即对猪舍和环境消毒,保持栏舍清洁卫生,供应新鲜饮水,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k的饲料的同时,根据病情不同程度,进行药物治疗。其次,对未出现临床症状的仔猪与病猪隔离开。采用球痢停(青岛宝依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拌饲料服预防,连用5天。治疗结果有效,用药3天后病情后病情基本得到了控制,食欲恢复,粪便变软未见有血液;用药5天后基本痊愈;用药7天后痊愈。20天后随机抽检15头仔猪的新鲜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集虫镜检,没有发现球虫卵囊、裂殖体和裂殖子等。
我结合门诊遇到的病例和所做的调查,在调查结果分析和养殖户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减少仔猪感染率,提高成活率,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由此我思考:一是要建立完善的饲养管理制度,认真执行仔猪的饲养管理制度,可以防止未感染仔猪的感染;也可以使感染仔猪得到好的哺育,加快病的痊愈。特别对外来仔猪进行隔离饲养一个月,并进行检疫。二是要建立驱虫防疫制度,定期进行驱虫预防,是预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调查发现,养殖户对预防驱虫的观点很淡漠,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更没有建立什么驱虫制度。这也是造成球虫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养殖户中普遍缺乏对预防寄生虫病的观念,这需要大力进行宣传、科技服务。使养殖户建立起科学的防疫管理制度是兽医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三是要产房卫生管理制度。结合“全进全出”制度,用高压、热水冲洗产房地面及用具;采用喷灯等器械灼烧、消毒;四是要粪便管理,对粪便一定要按照环境卫生学的要求进行处理。五是要科学的药物预防,通常还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化学预防药物,(如断奶料同时添加土霉素不仅能防止一些细菌性的拉稀,而且增重非常明显。
县养猪业方兴未艾,应当将猪球虫病的防治提到猪场管理的议事日程中,不然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球虫病很难根治,而用于防治的药物并不多,只有在管理措施和药物防治相结合,才能控制该病,减少生产损失。使山区养猪业健康发展。
第三篇:伤寒副伤寒防治应急措施方案
一、伤寒、副伤寒疫情判定标准
2、确诊病例标准临床诊断病例如有下列项目之一者即可确诊。(1)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2)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氏反应0抗体凝集效价≥1:80,伤寒、副伤寒鞭毛抗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3、暴发疫情标准在一个县(区)五天内发生10例(包括10例)以上的伤寒、副伤寒确诊病例。
二、防治工作机构为做好伤寒、副伤寒的防治工作,区政府成立伤寒、副伤寒防治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我区内伤寒、副伤寒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各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辖区内的伤寒、副伤寒防治工作。区卫生部门要加强伤寒、副伤寒防治工作的协调指导,落实防治措施、疫情调查处理和食品卫生监督执法检查等工作,并积极主动当好政府的参谋。要成立由卫生防疫、医疗机构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紧急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由区防疫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研究制定疫情控制方案,落实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区财政部门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行,确保伤寒、副伤寒防治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区宣传部门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正确引导舆论,加强防治伤寒、副伤寒的宣传工作,多做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卫生知识、公益性宣传。要在区报、区有线电视台开辟专栏宣传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区工商部门负责市场的治理整顿及对经商人员监测、防病知识宣传与预防服药、消毒措施落实。区教育部门要切实做好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预防控制工作,做好日常消毒、发热病人监测、饮水饮食卫生工作,确保校内不发生暴发疫情。区爱卫会要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区建设部门要做好垃圾和污水处理、消毒等工作。区公安部门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及对扰乱防治工作开展的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加强疫情控制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早发现。区卫生防疫站要加大对伤寒、副伤寒疫情的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及时发现病人。各级医疗机构重点加强对发热病人的医学检查和观察,要严格按照GB16001-1995《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特征尽早做出诊断。凡不具备实验室检查条件的医疗单位,要将临床诊断病例的相关标本及时送区人民医院或临沂矿务局中心医院确诊。
3、早隔离。各医疗单位对伤寒、副伤寒病人及时采取规范治疗措施,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所有确诊病人一律到具备收治条件的正规医院实行住院隔离治疗,不得放在门诊处置或院外治疗。病人经正规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2周或临床症状消失停药1周后,粪检2次(间隔2-3天)阴性,方可解除隔离。若病人隔离期未满已出院的,由病人所在单位或村居负责病人的隔离工作,由各街道办事处卫生院负责采样并送检,由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对隔离、采样工作进行督导。医护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
4、早治疗。一旦发现伤寒、副伤寒疑似或确诊病人,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要根据药敏实验的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对病人进行治疗,避免因不正规的治疗而转为慢性带菌者。
(六)应急性预防服药出现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地区,对病家和饮用同一污染水源或污染食品的可疑感染人员、对现症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应急性预防服药,可用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2次,连服5天。儿童酌减。预防服药由街道办事处卫生院组织实施。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四篇:浅谈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
郑秋明
浙江省嵊州灯塔种猪公司
地址:嵊州市三界镇沈塘村 邮编:312452
摘要:仔猪腹泻是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条件下的一种常见的多因素性疾病。该病是目前最为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急、治愈率低和死亡率高等特点,给养猪业生产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在规模化猪场的工作实践中,现将该病的发病原因、预防和治疗措施做如下总结。
关键词:仔猪腹泻;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仔猪腹泻性疾病是仔猪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疾病。如果不能够做出及时的合理治疗和预防措施,则会导致猪场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提高。据有关资料统计数字表明,30KG以下的仔猪全年平均发病率可达46.5%,死亡率可达10.3%,由腹泻引起的仔猪死亡数占仔猪死亡总数的39.8%,其中哺乳仔猪至断奶前发生腹泻而引起死亡的约占20%—25%。由此可见,仔猪腹泻对养猪业的发展危害之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巨大。为了提高养猪的整体优化效益,如何有效的防治和控制仔猪腹泻以及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已成为养猪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
1.1、传染性腹泻
引起仔猪腹泻的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和寄生虫性腹泻。其中病毒性腹泻主要是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等。细菌性腹泻常见的有黄痢、白痢、红痢、副伤寒和猪痢疾等。寄生虫性腹泻以球虫病和蛔虫病比较多见。1.1.1、病毒性腹泻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以呕吐、严重腹泻、失水和10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极高为特征,5周龄以上猪的死亡率很低,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常呈现地方性流行。患病仔猪突然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内粘膜出血、肠壁变薄发亮,充满泡沫状液体和未消化的凝乳块。随着日龄的增长,其死亡率逐渐降低。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疾病,其特征为呕吐、腹泻和脱水。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特别是12月和翌年1月发生最多,传播速度快,但病死率低。
猪轮状病毒病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2-5周龄仔猪多发,病猪开始食欲缺乏,精神萎靡,常有呕吐,继而发生腹泻,粪便水样,呈黄色或暗黑色,持续2-4天。若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一般在10%左右。
1.1.2、细菌性腹泻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死亡率高达70%以上,同窝仔猪发病率达90%以上,死亡率100%。该病发生率急,突然拉稀、排出黄色浆状稀粪,内有凝乳小块,很快消瘦,最后脱水而亡。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一般发生在10-30日龄的仔猪。该病在饲养管理及猪舍卫生条件差,气温多变,阴雨连绵季节等情况下多发生,且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以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的糊状稀粪为特征。
仔猪红痢是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急性、坏死性肠类疾病。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7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该病以排出浅红色或褐红色稀状粪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快、病程短、死亡率高。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以顽固性腹泻和回肠炎为特征。多发生在2-4月龄仔猪且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
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炎症,有的进而发展为纤维性坏死性肠炎,以7-12周龄的仔猪发生较多,呈血性下痢。1.1.3、寄生虫性腹泻
以球虫、蛔虫引起的腹泻较为多见,发生于20日龄以上的猪只,一般呈慢性发展,通常伴有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咳嗽贫血等症状,有的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或有体温升高,病猪发育不良、衰竭而死或成为僵猪。1.2、非传染性腹泻
引起仔猪腹泻的非传染性因素主要有仔猪生理性因素、饲养管理性因素、应激性因素等。
1.2.1、仔猪生理性因素
新生仔猪胃肠功能不健全,消化器官发育程度低,消化机能不完善,胃肠道环境的生态平衡脆弱,容易发生消化道感染。新生仔猪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预防疾病的能力主要是依赖母乳的被动免疫,若仔猪不及时以母乳中获得一定量的抗体,病原菌即可在肠道繁殖而达到致病水平。仔猪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差,怕冷,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25℃以上饲养有利于乳汁中的保护性抗体在肠道的正常移动,另外仔猪断奶进入保育期后由于饲料的改变,加上断奶应激和消化酶不全,易发生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
1.2.2、饲养管理性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大母猪饲料中的能量饲料比例,导致乳汁过于浓稠,乳脂含量高,造成仔猪胃肠道消化吸收机能紊乱而引起腹泻;其次饲料污染,营养不均匀都易引起仔猪发生腹泻;另外,仔猪开食后,如果不及时补料供水,会导致仔猪误食粪尿污水而感染细菌从而发生腹泻。
1.2.3、应激性因素
断奶后母仔猪分离,合群,食物改变,阉割,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等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最易导致仔猪因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仔猪死亡,发生发育迟缓。
2、仔猪腹泻的鉴别
2.1、根据临床症状判断
白痢粪便为白色或灰白色,有腥臭味;红痢粪便为红色或红褐色并含有坏死组织碎片;黄痢粪便为黄色或淡黄色,内含凝乳状小片,有腥臭味;猪副伤寒腹泻初便秘后腹泻,粪便中多含有半透明胶冻样、血液、凝血块,呈咖啡色或黑红色;流行性腹泻粪便开始黄色、粘稠,后变成水样并混有黄白色凝乳状块,有呕吐运动僵硬;猪轮状病毒病腹泻的粪便以黄色、白色到黑色;猪传染性胃肠炎粪便水样呈黄色、绿色、白色,恶臭或腥臭。
2.2、根据剖检结果判断
通过剖检肠系膜糜管,若里面无脂肪则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轮状病毒引起;肠浆膜表面发绀者多为梭菌性肠炎,透明样多为猪传染性胃肠炎;肠粘膜明显出血或淤血者为沙门氏菌病和梭菌性肠炎,有纤维样坏死者为球虫病。
2.3、根据发病日龄判断
仔猪首次发生腹泻的日龄可大致判断出病因,出生后1-3日发生的腹泻可能是大肠杆菌或梭菌性肠炎引起的。球虫性腹泻最早发生于5-7日龄。地方流行性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猪痢疾、沙门氏菌病引起的腹泻常发生在1周龄以后。各种日龄的仔猪发生急性严重腹泻的是地方流行性传染性胃肠炎,无明显发病时间并可感染各种日龄仔猪的不太严重的腹泻可能是由大肠杆菌病和轮状病毒性肠炎引起的。
3、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3.1、传染性腹泻的防治
3.1.1、病毒性腹泻
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可采取用免疫母猪,使仔猪吃母乳而产生被动免疫。对患病仔猪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口服补液盐,投服止泻剂适用磺胺类抗菌药物和氟哌酸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可防止继发感染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和碳酸氢钠治疗脱水和酸中毒。另外供给大量清洁饮水和易消化吸收的饲料,加强消毒,做好猪舍清洁卫生,加强饲料管理,一般都会收到良好效果。
3.1.2、细菌性腹泻
在发病初期,仅出现下痢,尚有一定的食欲与饮欲,可在肌肉或皮下注射一些抗菌药物,如土霉素长效注射液、恩诺沙星、痢菌净、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等。如果单独用药效果不是很明显,可采取一些联合用药,如肠炎净—青霉素钾、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氟本尼考—地塞米松等。同窝中有一头发病,应全窝同治。在发病中期,对不吃不喝而脱水的仔猪应及时补充体液。可选用2%的葡萄糖补液盐,口服或腹腔注射,在补液的同时给仔猪补充微量元素可提高疗效。同时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适量抗菌药物,让其自由采食饮水并加强护理。
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应搞好猪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保持圈舍干燥通风,并注意防寒保温,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给仔猪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3.1.3、寄生虫性腹泻
制定合理的驱虫程序是防治该类疾病发生的基础。怀孕母猪应在产前3个月和产后1周进行驱虫,后背、空怀母猪每年驱虫3—4次,30—70日龄的仔猪应驱虫1—2次。经常清扫猪舍,保持干燥通风,将粪便集中到粪便池发酵消毒。
3.2、非传染性腹泻的防治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严格控制引种,抓好母猪产前产后和仔猪的饲料管理和护理,新生仔猪要注意及早哺喂初乳和防寒保暖,保证仔猪饲料的营养性和适口性并有助于消化吸收,提供大量清洁卫生的饮水,及时清除粪便,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减少各种应激刺激,同事加强母猪产前产后的预防免疫等,以上措施均能有效地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病率。
4、总结
对于仔猪腹泻应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生产实践工作中,应根据仔猪的生理特性经行科学饲养管理,抓好生产中的每个环节细心护理,减少应激刺激,合理使用药物。对于疾病的发生,要详细分析原因,根据疾病的发生特性鉴别该类疾病,及时对症治疗,采取抗菌、止泻、助消化和补充体液等综合性措施,实践证明这些防治措施对于控制仔猪腹泻的发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46-216 【2】 韩俊文.养猪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1999,146-149
【3】 徐翠红.胡桂霞,仔猪腹泻的病因与防治措施,中国畜牧种业,2009,2:60-62
【4】 罗应良.杨玉山.李志敏.仔猪腹泻综合征的防治措施,中国畜牧种业,2009,1:60-63 【5】 姚慧俊.仔猪腹泻综合症的防治措施,畜牧与饲料学,2009,4:101-102
【6】 董彝.实用猪病临床类症鉴别.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425-454
第五篇:伤寒副伤寒防治应急处理方案
河东区伤寒副伤寒防治应急处理方案伤寒、副伤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在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乙类传染病。今年5月份以来,我市的局部地区特别是河山区伤寒、副伤寒疫情比往年明显上升,我区已确诊10例输入性副伤寒病例,分布涉及6个街道办事处,9个村居。为有效控制伤寒、副伤寒的突发疫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伤寒、副伤寒疫情判定标准
1、临床诊断标准(1)持续性高热(可达40-41℃)为时1-2周以上。(2)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诊,肝脾肿大。(3)周围血象白细胞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1)、(2)和(3)可作临床诊断。
2、确诊病例标准临床诊断病例如有下列项目之一者即可确诊。(1)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2)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氏反应0抗体凝集效价≥1:80,伤寒、副伤寒鞭毛抗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3、暴发疫情标准在一个县(区)五天内发生10例(包括10例)以上的伤寒、副伤寒确诊病例。
二、防治工作机构为做好伤寒、副伤寒的防治工作,区政府成立伤寒、副伤寒防治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我区内伤寒、副伤寒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各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辖区内的伤寒、副伤寒防治工作。区卫生部门要加强伤寒、副伤寒防治工作的协调指导,落实防治措施、疫情调查处理和食品卫生监督执法检查等工作,并积极主动当好政府的参谋。要成立由卫生防疫、医疗机构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紧急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由区防疫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研究制定疫情控制方案,落实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区财政部门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行,确保伤寒、副伤寒防治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区宣传部门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正确引导~,加强防治伤寒、副伤寒的宣传工作,多做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卫生知识、公益性宣传。要在区报、区有线电视台开辟专栏宣传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区工商部门负责市场的治理整顿及对经商人员监测、防病知识宣传与预防服药、消毒措施落实。区教育部门要切实做好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预防控制工作,做好日常消毒、发热病人监测、饮水饮食卫生工作,确保校内不发生暴发疫情。区爱卫会要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区建设部门要做好垃圾和污水处理、消毒等工作。区公安部门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及对扰乱防治工作开展的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加强疫情控制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早发现。区卫生防疫站要加大对伤寒、副伤寒疫情的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及时发现病人。各级医疗机构重点加强对发热病人的医学检查和观察,要严格按照gb16001-1995《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特征尽早做出诊断。凡不具备实验室检查条件的医疗单位,要将临床诊断病例的相关标本及时送区人民医院或临沂矿务局中心医院确诊。
2、早报告。各级各类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是伤寒、副伤寒的责任疫情报告人。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诊断标准的伤寒、副伤寒确诊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城镇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向区卫生防疫站报出传染病报告卡。我区已于7月22日在全区实行零病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各医疗单位要安排1名专职统计报告员,每天定时统计、汇总并及时向区卫生防疫站报告疫情。任何医疗卫生机构不得瞒报、缓报、漏报或授意他人瞒报、缓报、漏报疫情。各街道办事处、各村居负责本辖区的疫情报告情况的监督、检查。区卫生防疫站接到疫情报告后,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对伤寒、副伤寒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对病家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详细观察,了解污染范围和继续传播的可能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区卫生防疫站立即组织消毒知识的培训,加强指导。对疫点进行消毒: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84原液或漂白粉)按1:20的比例混合,充分搅拌,放置2小时消毒。病人污染的器具用0.5%的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消毒。病人污染的衣物用0.5%的84消毒液或0.2%的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消毒。被污染的地面、垃圾等用0.5%的过氧乙酸喷洒。住院病人的隔离消毒由医疗机构负责,院外疫点由各街道办事处卫生院进行消毒处理。对密切接触者(病家成员、病人陪伴者、聚餐的参加者等)进行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限以最后接触之日起计算,伤寒23日,副伤寒15日。医学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早期症状及体温测量等,医学观察由各村居乡村医生负责,各街道办事处卫生院负责督导检查,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对医学观察工作的领导。
3、早隔离。各医疗单位对伤寒、副伤寒病人及时采取规范治疗措施,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所有确诊病人一律到具备收治条件的正规医院实行住院隔离治疗,不得放在门诊处置或院外治疗。病人经正规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2周或临床症状消失停药1周后,粪检2次(间隔2-3天)阴性,方可解除隔离。若病人隔离期未满已出院的,由病人所在单位或村居负责病人的隔离工作,由各街道办事处卫生院负责采样并送检,由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对隔离、采样工作进行督导。医护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
4、早治疗。一旦发现伤寒、副伤寒疑似或确诊病人,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要根据药敏实验的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对病人进行治疗,避免因不正规的治疗而转为慢性带菌者。
(二)加强健康教育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多种宣传形式,迅速开展预防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群众加强个人卫生和改善环境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要让群众知道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和主要传播途径,特别是食品加热烧熟的重要性,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品,生食的蔬菜、水果要洗净消毒,剩饭、剩菜、海产品等要烧熟煮透。教育群众一旦有高烧持续不退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接受正规治疗。要让群众知道,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习惯是预防伤寒、副伤寒的最简单、有效、经济的手段。区有线电视台积极配合宣传,区卫生局印刷明白纸发到各家各户。
(三)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通过清理粪便、垃圾、污水,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消灭苍蝇孳生地。落实防蝇措施,做好室内外消毒、杀虫工作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迅速降低苍蝇密度。
(四)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和污水处理区卫生防疫站要加强饮用水源的管理,防止伤寒、副伤寒的水源传播。尤其是自备水源的单位,要立即对供水设施进行清洁,并及时进行饮水消毒,定时采样送检,发现水源污染要立即封锁或停用被污染的水源,对生活供水系统采取严格消毒措施,疾病暴发流行期间要适当提高加氯量,确保供水安全。各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自来水公司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各办事处负责。各自来水公司和自备水源单位要经常检查管道,发现破裂漏水应及时维修。饮用水管理和消毒人员要相对固定,并经业务技术培训。饮水消毒,可按每立方米水加含氯为25%漂白粉8克计算,可按每立方米加漂白粉精片10片计算。区卫生防疫站要定期监督抽查水样测定余氯。对分散式给水的区域,要加强井水、缸水的消毒,防止经水传播。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对污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方可排放,严禁污染水源。
(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区卫生防疫站要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突破口,在开展日常卫生监督检查的基础上,迅速组织一次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饮水卫生监督执法突击检查,采取拉网式检查。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取缔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停业整顿,对可疑食品可暂时封存,暂停其生产和经营,必要时销毁处理。对与疫情发生有关的食品从业人员进行病原菌检查,发现确诊病例和健康带菌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症状完全消失后2周或临床症状消失、停药1周后,粪检2次(间隔2-3天)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凡无有效健康证明的从业人员一律不准上岗执业。
(六)应急性预防服药出现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地区,对病家和饮用同一污染水源或污染食品的可疑感染人员、对现症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应急性预防服药,可用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2次,连服5天。儿童酌减。预防服药由街道办事处卫生院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