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与市场竞争
浅谈农行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只有在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才能产生企业正确的价值目标。有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才会有奋力追求价值目标的行为,企业才有希望。因此,企业价值观决定着职工行为的取向,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
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是农业银行最具战略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是农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农行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首先,从战略高度看,企业文化可以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可以传达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并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企业士气。农行服务“三农”的服务宗旨是农业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农行区别于他行最显著的标志,我全体农行员工共同的使命。
其次,从经济的角度看,只有实现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然后才能有文化的昌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前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服务“三农”的关键历史时期,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队伍凝聚力,是关系农业银行发展的重要课题。最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的规范化发展,人类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确实越来越突出,甚至会具有全局性的决定意义。因此,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切实把握好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辩证关系,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在农业银行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会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中生产要素的质量。尤其影响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创业者和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员工是否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工作精神,是否能够承受岗位工作的辛劳,这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其次,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软环境。在硬件条件一定的前提下,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一个企业的软环境。软环境本质上是人的素质问题,软环境的好坏影响到市场秩序、投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全面提高整个农行员工的整体素质,是促进农行高速发展,充满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三、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首先,加强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企业家的认可。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在21 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中强化“以人为本”,是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得以真正快速、稳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面对日益严峻的人才竞争形势,企业只有加强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层面的建设,强健“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建设才能解决问题。否则,后果堪忧。
其次,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为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全方位提高企业综合素质。企业家的素质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如果当家人的素质不高,那么可以肯定即使企业能走下去,也走不远走不长久。而企业文化中应深化“以人为本”的一面,大力提倡民主决策和学习精神。前者可以为决策最大程度上的正确提供保证,而后者则能帮助全体员工(包括民营企业家)不断提高文化素质、生产技能、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加强企业中“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建设,有利于全体员工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四、企业文化能够打造企业名牌文化,确保名牌之树常青。
为了使企业文化更好地托举和支撑名牌,使之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必须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器物文化这三个方面进行名牌文化的培育,确保名牌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
一是在精神文化层面上,要强化名牌意识。名牌意识是指企业领导和员工主动追求名牌、培育名牌、发展名牌的意识。它是名牌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名牌产品的前提。具体讲,名牌意识又包括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科技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品牌形象意识、大市场的意识和现代营销意识等。一旦将这些意识植入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作风等等领域中,就会影响企业全局并贯穿于企业的全部活动过程,那么企业离名牌就不远了。作为全国五大银行之一的农行,名牌文化至关重要,坚决贯彻服务三农的品牌形象,是我们从始至终不变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二是认清企业文化与道德的关系,要狠抓名牌管理,对于企业文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名牌管理是指企业为创造和保持名牌而在制度文化方面对企业组织及员工的各种行为所做的规范和约束,它是创造名牌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证。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着眼于人们的思想领域,通过道德观念来发挥作用。企业文化则着眼于企业员工的思想领域,通过价值观念来发挥作用道德具有是非、善恶和对错的评判标准,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则是企业成员对事物或行为的好坏、善恶、对错的一致认识,二者的评判标准是相近的。道德与企业文化不同的地方在于,道德观念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标准是相同的,企业的价值观则因企业不同、取向各异表现为不同的理念。
三是企业名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正像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一样,企业名牌建设也同样是企业的一项长期工作。企业文化不可能像制定制度、规则那样通过强制性来即时发挥作用,它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在员工头脑中形成价值观念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企业不断的倡导和强化价值理念,这是文化管理的一个特殊要求。要想把农行的价值理念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需要在农行员工中培养一种习惯,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有了这种习惯,员工的观念才能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只有把农行企业名牌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看待,才能避免将企业文化简单化的倾向,避免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才能真正发挥企业名牌的实际作用。
第二篇:企业文化创新事关市场竞争成败
企业文化创新事关市场竞争成败
企业文化创新的根本趋势是由概念化、形式化向贯穿于企业的价值创新、制度创新、决策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转变。实践证明,哪个企业较早认识了文化创新发展的大趋势、较早实现了企业文化上的飞跃,哪个企业就能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随着影响文化的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变化,组织的文化也应随之发生变化。但是由于文化存在于组织中的每个个体的信仰、价值观和规范之中,因而企业的文化创新是艰难和缓慢的。企业要有效地运作,组织的文化必须与组织的结构相匹配。但是由于组织的环境和结构能够迅速发生变化,而组织的文化创新却经常跟不上组织环境、结构和原则的变化步伐,因此组织文化可能会经常妨碍组织高效率运转。
企业文化创新的根本趋势,是使之由概念化、形式化向贯穿于企业的价值创新、制度创新、决策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转变。
基于合作基础上的双赢价值观
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支配着企业各个层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而当前经济发展呈现出高科技和人文精神的特征,昭示着企业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从而不断在合作竞争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以市场营销领域为例,基于合作的双赢企业文化价值观导致了合作营销在市场竞争中被广为使用。例如在品牌方面,国内生产食用油的嘉里粮油公司和制造炊具的苏泊尔公司开展了两大知名品牌金龙鱼—苏泊尔的联合推广活动。这种联合推广可在推广时节省成本,实现双方品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因为双方拥有类似的目标消费群,可以借助于品牌的合作在销售渠道上实现互补。
基于人文精神基础的“能力人”观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在机械式管理的基础上,这种观点将员工视为企业的机器零件,忽视了人的自主精神、创造潜力和责任感。除此之外,在高科技的经济环境下,许多企业过于注重高科技的作用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作用。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知识员工的重视,人的主体价值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自主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这又导致了团队管理的普遍使用。当调动人的积极性成为企业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了等级森严、分工明细的老传统转而实行团队管理,团队一起工作的方式已经成为美国企业的基本方法。《出色的工作团队》一书的作者蒙泰贝格认为,任何团队的优异成绩都来自其成员的自信和自尊。这也说明了团队中人本管理的重要性。这种管理模式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注重发挥每一个人的自主精神、创造潜力和工作责任感,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强烈的价值认同感和巨大的凝聚力,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在西方企业的第一代管理理论中,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物本管理。西方管理理论的第二代是以“社会人”为基础和前提的人本管理,而在当今企业管理活动中,“能力人”的提出反映出了当代企业在应付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时管理理论上的变革。在知识经济来临的时代,充分发挥人的创造能力和智力挖掘出人的潜力,将人塑造成“能力人”,人的创造力和智力将在21世纪的经济和企业的竞争中发挥主导的作用。
基于质量基础的服务价值观
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其著作《竞争未来》中对现有的企业做了一个分类,他们认为在市场上竞争的企业有三类:第一类企业是把顾客引向他们未发现之处的企业;第二类企业是聆听了顾客的意见之后,对顾客明确表达出来的需求作出反应;第三类企业是引导顾客走向想去之处但不知该去何方的企业。也可以这样理解,第一类企业是满足顾客未发现需求的企业,第二类企业则致力于满足顾客表面需求的企业,而第三类企业则是那些满足顾客潜在需求并创造顾客价值的企业。与此相关的三种企业竞争策略是竞争现有产品的市场份额、竞争核心产品和竞争知识上的领先地位。企业可以通过丰富顾客价值来整合顾客的价值链,从而扩大自身在顾客价值链上的份额,为最终赢得顾客的忠诚打下坚实的基础。丰富顾客价值,不仅意味着以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来满足顾客在某一点上的需求,这是一种过程式的顾客需求的满足,它更意味着以某种产品为平台的一整套解决方案的提出,以此来满足顾客未发现的需求。这是一种过程式的顾客需求的满足,将会赢得高度忠诚的顾客,而一整套解决方案的提出又要求企业具有某种知识上的领先地位,能够及时发现和预测、开发顾客未曾发现的有价值的需求。
美国企业决策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阿德里安·J·斯莱沃茨基认为,价值会从陈旧的经营策略向新的模式转移,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最大需求。当公司的经营策略与消费者需求偏好之间的适应机制被打破时,价值就会发生转移。在美国的IT制造企业中这一点表现得比较突出,从1984年到1994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和数字设备公司(DEC)损失了55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与此同时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的市场价值却增加了800亿美元。从整个IT产业的发展来看,单纯做硬件的企业其价值正在削弱,而那些既做硬件又做IT服务的企业其价值则愈来愈大。这是与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的,因为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将会为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
美国IBM公司的业务转型最为典型。IBM公司凭借自己在IT领域的优势,以IT产品为平台为顾客提供维修和服务、系统集成、网络服务以及基于ERP、CRM等平台的培训,大大增加了IBM公司在顾客价值链上的重要性。IBM公司公布的2001年第二季度业绩显示,其服务收入已经占到其营业收入的40%,达到80亿美元。2002年,IBM公司对外宣布同意以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旗下的普华永道咨询公司,美国华尔街的分析师Gartner认为这次收购将增加IBM的服务能力。
在IBM公司的带动下,国际知名的IT企业都开始把服务当作自己业务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世界IT行业的另一个巨头惠普公司的咨询事业部——惠普咨询在2001年的前6个月里其订单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0%,同时增加了2000多个咨询顾问以加强其在服务方面的力量。澳的斯电梯公司在其50亿美元的收入中有2/3来自服务及维修保养,因为软件控制的电梯比老式的电机型电梯可靠性强得多。
由此可见,实现由重质量效益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向既重质量效益更重服务效益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是新经济对企业文化创新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也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基于知识和素质基础的
学习创新观企业文化的创新关键是企业家基于知识和素质基础上的学习创新。一方面,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的创新关键企业家素质的提高。经济全球化即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企业家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家完成从专家型领导向综合创新型领导的转变,企业家不仅需要古今中外多样化科技文化知识的综合,更需要对各国生活习惯和民俗进行综合性了解和把握。一个企业家只有具备了融通古今中外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管理经验与民风民俗,善于应对各种市场变化的实践智慧,才能具备不断创新的实力,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另一方面,从企业普通员工的角度来看,在市场竞争的新形势下,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素质状况仍然停留在泛泛的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技术技能的培养层面上,则无法形成人力资源上的优势。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不仅使企业面临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而且使高科技成为企业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企业要在日益严峻的挑战面前保持持续和快速的发展,就必须提高职工素质,打造富有主动性、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企业创新主体。
第三篇:企业文化创新事关市场竞争成败
企业文化创新事关市场竞争成败
企业文化创新的根本趋势是由概念化、形式化向贯穿于企业的价值创新、制度创新、决策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转变。实践证明,哪个企业较早认识了文化创新发展的大趋势、较早实现了企业文化上的飞跃,哪个企业就能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随着影响文化的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变化,组织的文化也应随之发生变化。但是由于文化存在于组织中的每个个体的信仰、价值观和规范之中,因而企业的文化创新是艰难和缓慢的。企业要有效地运作,组织的文化必须与组织的结构相匹配。但是由于组织的环境和结构能够迅速发生变化,而组织的文化创新却经常跟不上组织环境、结构和原则的变化步伐,因此组织文化可能会经常妨碍组织高效率运转。
企业文化创新的根本趋势,是使之由概念化、形式化向贯穿于企业的价值创新、制度创新、决策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转变。
基于合作基础上的双赢价值观
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支配着企业各个层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而当前经济发展呈现出高科技和人文精神的特征,昭示着企业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从而不断在合作竞争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以市场营销领域为例,基于合作的双赢企业文化价值观导致了合作营销在市场竞争中被广为使用。例如在品牌方面,国内生产食用油的嘉里粮油公司和制造炊具的苏泊尔公司开展了两大知名品牌金龙鱼—苏泊尔的联合推广活动。这种联合推广可在推广时节省成本,实现双方品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因为双方拥有类似的目标消费群,可以借助于品牌的合作在销售渠道上实现互补。
基于人文精神基础的“能力人”观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在机械式管理的基础上,这种观点将员工视为企业的机器零件,忽视了人的自主精神、创造潜力和责任感。除此之外,在高科技的经济环境下,许多企业过于注重高科技的作用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作用。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知识员工的重视,人的主体价值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自主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这又导致了团队管理的普遍使用。当调动人的积极性成为企业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了等级森严、分工明细的老传统转而实行团队管理,团队一起工作的方式已经成为美国企业的基本方法。《出色的工作团队》一书的作者蒙泰贝格认为,任何团队的优异成绩都来自其成员的自信和自尊。这也说明了团队中人本管理的重要性。这种管理模式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注重发挥每一个人的自主精神、创造潜力和工作责任感,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强烈的价值认同感和巨大的凝聚力,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在西方企业的第一代管理理论中,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物本管理。西方管理理论的第二代是以“社会人”为基础和前提的人本管理,而在当今企业管理活动中,“能力人”的提出反映出了当代企业在应付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时管理理论上的变革。在知识经济来临的时代,充分发挥人的创造能力和智力挖掘出人的潜力,将人塑造成“能力人”,人的创造力和智力将在21世纪的经济和企业的竞争中发挥主导的作用。基于质量基础的服务价值观
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其著作《竞争未来》中对现有的企业做了一个分类,他们认为在市场上竞争的企业有三类:第一类企业是把顾客引向他们未发现之处的企业;第二类企业是聆听了顾客的意见之后,对顾客明确表达出来的需求作出反应;第三类企业是引导顾客走向想去之处但不知该去何方的企业。也可以这样理解,第一类企业是满足顾客未发现需
求的企业,第二类企业则致力于满足顾客表面需求的企业,而第三类企业则是那些满足顾客潜在需求并创造顾客价值的企业。与此相关的三种企业竞争策略是竞争现有产品的市场份额、竞争核心产品和竞争知识上的领先地位。企业可以通过丰富顾客价值来整合顾客的价值链,从而扩大自身在顾客价值链上的份额,为最终赢得顾客的忠诚打下坚实的基础。丰富顾客价值,不仅意味着以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来满足顾客在某一点上的需求,这是一种过程式的顾客需求的满足,它更意味着以某种产品为平台的一整套解决方案的提出,以此来满足顾客未发现的需求。这是一种过程式的顾客需求的满足,将会赢得高度忠诚的顾客,而一整套解决方案的提出又要求企业具有某种知识上的领先地位,能够及时发现和预测、开发顾客未曾发现的有价值的需求。
美国企业决策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阿德里安·J·斯莱沃茨基认为,价值会从陈旧的经营策略向新的模式转移,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最大需求。当公司的经营策略与消费者需求偏好之间的适应机制被打破时,价值就会发生转移。在美国的IT制造企业中这一点表现得比较突出,从1984年到1994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和数字设备公司(DEC)损失了55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与此同时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的市场价值却增加了800亿美元。从整个IT产业的发展来看,单纯做硬件的企业其价值正在削弱,而那些既做硬件又做IT服务的企业其价值则愈来愈大。这是与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的,因为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将会为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
美国IBM公司的业务转型最为典型。IBM公司凭借自己在IT领域的优势,以IT产品为平台为顾客提供维修和服务、系统集成、网络服务以及基于ERP、CRM等平台的培训,大大增加了IBM公司在顾客价值链上的重要性。IBM公司公布的2001年第二季度业绩显示,其服务收入已经占到其营业收入的40%,达到80亿美元。2002年,IBM公司对外宣布同意以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旗下的普华永道咨询公司,美国华尔街的分析师Gartner认为这次收购将增加IBM的服务能力。
在IBM公司的带动下,国际知名的IT企业都开始把服务当作自己业务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世界IT行业的另一个巨头惠普公司的咨询事业部——惠普咨询在2001年的前6个月里其订单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0%,同时增加了2000多个咨询顾问以加强其在服务方面的力量。澳的斯电梯公司在其50亿美元的收入中有2/3来自服务及维修保养,因为软件控制的电梯比老式的电机型电梯可靠性强得多。
由此可见,实现由重质量效益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向既重质量效益更重服务效益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是新经济对企业文化创新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也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基于知识和素质基础的学习创新观企业文化的创新关键是企业家基于知识和素质基础上的学习创新。一方面,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的创新关键企业家素质的提高。经济全球化即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企业家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家完成从专家型领导向综合创新型领导的转变,企业家不仅需要古今中外多样化科技文化知识的综合,更需要对各国生活习惯和民俗进行综合性了解和把握。一个企业家只有具备了融通古今中外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管理经验与民风民俗,善于应对各种市场变化的实践智慧,才能具备不断创新的实力,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另一方面,从企业普通员工的角度来看,在市场竞争的新形势下,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素质状况仍然停留在泛泛的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技术技能的培养层面上,则无法形成人力资源上的优势。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不仅使企业面临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而且使高科技成为企业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企业要在日益严峻的挑战面前保持持续和快速的发展,就必须提高职工素质,打造富有主动性、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企业创新主体。
第四篇:论文: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作用_
内容提要:
以文化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推动企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随着“文化管理”日益得到重视,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顺天电极在大力发展经济效益、税利指标等“快变量”的同时,一直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围绕“持续学习、持续创新、持续发展,实现顺天电极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总体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打造以“情、理、法”为核心内容的家园特色文化,创建智慧型企业,推动领导思想力、团队执行力、员工学习力的提高,最终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顺天电极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围绕“持续学习、持续创新、持续发展,实现顺天电极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总体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打造以“情、理、法”为核心内容的家园特色文化,创建智慧型企业,推动领导思想力、团队执行力、员工学习力的提高,最终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 企业文化 市场竞争 作用
目 录
一、顺天电极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认识——我们为什么搞企业文化建设
(二)思路——我们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二、顺天电极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走出去,请进来,创建智慧型企业
(二)重实践,抓管理,营造“家园文化”
(三)抓基础,重战略,争创一流企业
三、顺天电极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体会
(一)先战略后文化
(二)先理念后形象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与管理创新相结合
(四)企业文化建设要与行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以文化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推动企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知识经济的今天,竞争无处不在,企业间的较量已经升级到了比智力、比活力、比潜力、比魅力的新阶段。随着“文化管理”日益得到重视,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多年来,顺天电极在大力发展经济效益、税利指标等“快变量”的同时,一直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今年,顺天电极有幸成为全国电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试点单位,我们以此为契机,开展了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梳理了企业的愿景、目标、使命、理念,形成了具有顺天电极特色的企业文化,从而为顺天电极“持续学习、持续创新、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现就顺天电极企业文化建设情况作如下汇报:
顺天电极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围绕“持续学习、持续创新、持续发展,实现顺天电极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总体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打造以“情、理、法”为核心内容的家园特色文化,创建智慧型企业,推动领导思想力、团队执行力、员工学习力的提高,最终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一)认识——我们为什么搞企业文化建设
顺天电极有没有必要搞企业文化,或者说,搞企业文化条件成熟了吗?我们的回答是,顺天电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是历史的选择,是现实的要求,是未来的呼唤。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企业文化建设是顺天电极发展的历史选择。顺天电极经过20年的发展,企业规模“大”了,员工素质“高”了,管理制度“有”了,企业形象“好”了,顺天电极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过渡,正处于以制度管人到文化管人的新跨越,这种跨越是顺天电极发展中的一次质的提升,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其次,从当前的现状看,企业文化建设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必然要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主角也是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体现在人的能力上,体现在整合、调配和运用内外部资源的能力上。与行业发展一样,顺天电极正处于增长速度由高速发展向稳步发展转变,增长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增长转变,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发展趋势由市场导向型向能力导向型转变的关键时期。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是顺天电极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需要。再次,从未来的变化看,企业文化建设是顺天电极应对未来挑战的有效手段。形势告诉我们,顺天电极在未来若干年里将面对复杂莫测的挑战,如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工商关系更加微妙,客户需求不断提高„„为了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我们需要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提高企业把握形势、应对变局的灵活性,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要建设企业文化,首先要认识企业文化,不可盲目而为。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上,应避免四个误区:第一,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第二,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精神文明建设;第三,企业文化建设仅仅是职工文体生活;第四,企业文化建设仅仅是VI形象设计。这些都是对文化建设的片面认识,必须打破思维定势,进行通盘思考。
(二)思路——我们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为开展好企业文化建设试点工作,他们制订并实施了“333”的总体思路:
“三架构”,战略—文化—人才。战略是导向;文化是灵魂,;人才是保障。
“三层次”,理念—制度—形象。完整的企业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精神层面、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企业理念是策略面,是企业的“心”;行为是执行面,是企业的“手”;形象是展开面,是企业的“脸”。我们旨在以理念为指针,推动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企业形象的系统化,达到理念、制度和形象三个层次的协调一致,用共同的理念激励人,用科学的制度规范人,用独特的形象鼓舞人,营造文化参与管理、文化提升管理的良好氛围。
“三提高”,员工素质—组织绩效—企业形象。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最终达到三者共同提高的目的。
整个思路由虚到实,由内而外,从核心理念到行为规范再到形象塑造,通过使命梳理、愿景描述、岗位设计、绩效管理、素质培养等一系列设计,旨在建立起一个企业与人和谐发展的科学体系。根本的落脚点在于通过企业文化建设,重塑观念,为顺天电极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打下思想基础。
二、顺天电极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走出去,请进来,创建智慧型企业
企业文化建设,关键是打好基础。他们一手抓嘉烟理念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一手抓对员工的宣教和灌输,以此夯实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第一,走出去。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先后到大连电极、德国电极、平安保险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实地调研,开阔眼界,增加认知,吸收适合于顺天电极的优秀文化元素。第二,请进来。邀请中国社科院、北方交大等国内资深文化专家和学者为顺天电极文化建设出谋划策。第三,造声势。企业口号:传递真诚,点燃激情。顺天电极要实现文化转型,其理想模本是由传统的功能型文化向未来的流程型文化转型。在这条主线的贯穿下,将着力推动企业实行四大转变:由内部导向转变为外部导向,由粗犷经营转变为精细经营,由垄断思维转变为合作双赢,由职业保障转变为关注绩效。实现这一文化转型的前提,是努力将顺天电极建设成为一个智慧型企业。为此,他们实施了以“学分制”为核心内容的“1+5”工程:
所谓“1”就是“学分制”教育培训。所谓“5”就是“五个一”工程。一是坚持“日学一小时,月读一本书”学习制度;二是建立一个群众性的文联组织,给员工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空间;三是每月开展一次文体比赛,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组织的蓬勃朝气与活力;四是搭建一个“我们的企业,我们共同来关注”网络交流平台,给员工构筑一条直抒胸臆、表达心声的渠道;五是出版一本论文集,为员工建立一个展示思想与才华的载体。
(二)重实践,抓管理,营造“家园文化”
他们认为,实践顺天电极企业文化,必须落实在顺天电极的“家园文化”上,这一文化,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情、理、法”结合到企业管理中,形成企业自身的制度文化、执行文化、协同文化。
在制度文化构建上:他们将流程型文化理念运用到工作实践,实施了业务流程再造,根据实际情况创立了以流程驱动岗位和部门运转的工作模式,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加强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对全局上下的良性运转和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通过建制与改制,他们建立起了以“三个机制”和“三个管理”为核心内容的制度框架体系:“三个机制”就是科学的决策机制、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完善的内控机制。一是完善了基层参与、中层论证和高层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赋予员工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力,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传递渠道;二是完善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通过人才招聘、教育培训、绩效考核、干部选拔、薪酬管理、岗位描述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与实行,为企业构建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雏形;三是全面启动“阳光工程”,实行阳光决策、阳光预算、阳光采购、阳光企务公开制度,让企业管理更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三个管理”就是精细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数字化管理。
在执行文化构建上:他们把“整顿会风从关机开始”落实到每一次会上,凡是办公等会议期间接听手机的,一律自觉放入水桶,让有形的水成为中层干部心中无形的水,大大严肃了会议纪律。
在协同文化构建上:对内,他们在企业上下推行“后台服务前台、上级服务下级、领导服务员工、机关服务基层”的全员服务理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质量。对 外,我们唱响“关注教育,关注环保”的公益口号,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支持教育事业,热心于社区建设,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形象。由此,营造了人与企业、人与社会的和谐氛围。
正是在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精细化管理中,他们实践着制度文化、执行文化和协同文化,完善了物质文化,“家园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三)抓基础,重战略,争创一流企业
不能落地生根的文化不是优秀的文化。企业文化的魅力就在于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不断把企业带到更高的发展境界。嘉兴烟草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正是为了帮助企业早日实现 “创一流企业,做行业先锋,做精做强做大做久”的发展愿景。
一是树立战略思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也是如此。他们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开展了“顺天电极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战略研究”,聘请中国社科院陈树勋教授担任顾问,成立了由一把手亲自挂帅的课题组,主要是由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的,目的在于理清思路,明确方向,锻炼队伍。这项工作,对顺天电极未来的发展走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
二是狠抓基础,以贯标实现规范化管理。从行业发展来看顺天电极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将于明年在企业中全面导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岗位描述、流程梳理、制度创新,将精神文化落实到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中。
经过紧锣密鼓的组织实施,顺天电极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他们的最大收获是:初步建立了一个以“情、理、法”为内核的顺天电极“家园文化”,构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精神文化体系,企业高层、中层、基层的素质能力普遍提高,一个智慧型的企业初见端倪,顺天电极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长足提升。
经过改革创新,企业品位提高了,形象气质也更佳了。电子显示屏、广告触摸屏、企业主页上随处可见的顺天电极格言,显露出企业的蓬勃朝气;整齐端庄的工作服、统一佩带的身份牌、宾至如归的微笑,展现着嘉烟员工的团结有为和训练有素;清洁的送货车辆、清晰的门牌桌号、亲切的电访问候,给人以诚信优质的服务„„
三、顺天电极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体会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顺天电极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试点工作让他们受益匪浅、感受颇丰,可以归纳为 “两先后、两结合”:
(一)先战略后文化
文化建设,战略先行,他们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应是先有战略后有文化。所谓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发展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谋划,它指定了企业前进的方向、目标和实现途径,是一个企业的方向盘和指南针。战略并非可有可无,优秀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他们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拥有正确、清晰、超前的战略。企业战略决定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服务于企业战略,战略不同,文化就不同。没有战略,企业文化就没有灵魂,如同海市蜃楼,稍纵即逝;没有文化,企业战略就没有制订和实施的土壤,如同无水之舟,行之不远。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于企业文化建设试点之前启动了“顺天电极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战略研究,并与企业文化建设同步推进。目前,“渠道与服务战略、人才战略、数字顺天电极战略、文化战略”四大战略已经明晰,这为顺天电极文化后续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先理念后形象
实施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应该先理念,再制度,再形象,由内而外,由虚到实,不能倒着做文化。文化是一种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东西,企业文化的真谛在于其独特的内涵、深刻的底蕴,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一种表象。抓不住本质的企业文化就会像昙花一现,只有短暂的盛放,没有恒久的光芒。传统向现代转型,首先是观念的转型,同样,我们搞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帮助员工树立起健康的价值观念和优秀的意志品质,让先进的理念根植于每个人的头脑之中。精神层面的理念归根到底要落实到物质层面,要体现在行为和形象。制度是物化的理念,是行为的坐标,理念明确之后的第一要务就是建立健全制度。由人治向法治转变,正是治企理念进步的表现。VI形象好比企业的面子,是企业的最外层,在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但形象不是文化的全部,它必须是基于理念和制度之上的自然折射,否则,形象就会失去内涵、流于形式,成为“绣花枕头一包草”。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与管理创新相结合
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企业管理的现代化问题。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全面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实现文化与管理的融合,既以先进的文化提升管理的水平,又在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底蕴,最终达到“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是一种无形的引导力。管理创新的关键在制度,在于建立起科学、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并有效地执行,它是一种有形的约束力。斯蒂芬?P?罗宾斯曾说,“制度化是文化的前奏”,它是一种物化了的企业理念。通过这次的企业文化建设试点工作,我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创新密不可分,文化的引导力与制度的约束力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力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企业文化建设要与行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建设顺天电极企业文化必须与电极行业文化相结合。行业文化体现了一种共性,企业文化更突出它的个性,企业的个性必须是基于行业共性之上的个性,这是一个种与属的关系。詹姆斯在《基业长青》中说过:“最成功的公司都追求利润,但他们都为一种核心理念指引,这种理念包括核心价值观和超越只知赚钱的使命感。”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生命工程,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对于顺天电极来说,他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才刚刚起步,试点工作的完成只是为将来开了个头,更多新的课题等待我们去思考,更多新的任务等待他们去肩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们将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两个至上”的行业价值观,以试点为契机掀起新一轮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潮,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面向未来,心系发展,把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到底,把顺天电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张树平《企业文化在国有企业发展建设中起的作用》 《时代风采》 2006-5-1 2.王 景 《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作用》 《河北企业》 2007-7-8 3.林毅夫 《 品牌战略在企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新华文摘》 2009-9-13 4.李 新 《 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企业管理》中国科技出版社 2009-9-3 5.杨伯亚 《企业管理》 工业企业出版社 2006年9月
第五篇:企业文化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分析
企业文化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首先,从战略高度看,企业文化可以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可以传达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并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企业士气。其次,从经济的角度看,只有实现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然后才能有文化的昌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群众的文化消费也将进入更加旺盛时期。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中的精神文化含量愈高,其经济附加值也就愈高。再次,从文化的角度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化在保持其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也越加明显。一方面,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等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和社会化大生产已成为现实,文化产业已普遍具有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将越来越高,文化传播的力度将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将会得到空前的发挥。
最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的规范化发展,人类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确实越来越突出,甚至会具有全局性的决定意义。因此,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切实把握好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辩证关系,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会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中生产要素的质量。尤其影响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创业者和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对待生产劳动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所以精神气质是人力资本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是否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是否能够承受创业活动的辛劳,这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衡量一种文化能否对创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核心的标志在于这种文化能否培育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企业家。
其次,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软环境。从具体内容来看,企业文化表现为与民众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有关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和精神状态,即民众个体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是企业文化的微观内容;企业文化也包括鼓励并支持民众参与经济活动的环境和制度,这是它的宏观内容。在硬件条件一定的前提下,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一个企业的软环境。软环境本质上是人的素质问题,软环境的好坏影响到市场秩序、投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再次,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具体来说又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特定的文化类型决定了特定的企业组织形态。第二,文化的类型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劳动者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个人爱好以及鉴赏能力,都有可能摧毁或者挽救一个产业。第三,消费者的水平将是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产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消费意识和消费品味对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产生强大的影响。好的消费者是一种竞争力的源泉,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三、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首先,企业文化有助于明确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根据国内外市场环境、国家政策、国际规则等外部因素的变化,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企业发展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企业经营业务类型,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它的竞争地位,避免盲目跟随别人,造成决策失误。
其次,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为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学习能力是企业生命力之根、竞争力之本、创造力之源。要建设学习型企业,树立忧患意识,着力增强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和发明、反思、推广、执行的能力。要拓展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渠道,探索企业内部知识分享的办法。要在重视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经营团队的学习能力,并转化成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保证。企业可在全球范围内同行业中寻找战略伙伴,通过持有外国公司股权,跨越式提升研发水平。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实现双赢。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专业标准制定工作。可以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使具备实力和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取上市。企业上市不仅仅是解决一个企业融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引进一套外部规范机制,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形象。
再次,企业文化有助于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目前,国家实行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企业推进国际化战略提供了重要机遇,有利于化解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市场风险。大量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增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积极引进与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管理与技术,善于利用国际资本、人才等资源和市场,采取合作、合资等方式,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但在合作、合资过程中,要谨防“国际化陷阱”,注意规避风险。
四、企业文化能够打造企业名牌文化,确保名牌之树常青
为了使企业文化更好地托举和支撑名牌,使之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必须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器物文化这三个方面进行名牌文化的培育,确保名牌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
一是在精神文化层面上,要强化名牌意识。名牌意识是指企业领导和员工主动追求名牌、培育名牌、发展名牌的意识。它是名牌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名牌产品的前提。具体讲,名牌意识又包括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科技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品牌形象意识、大市场的意识和现代营销意识等。一旦将这些意识植入
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作风等等领域中,就会影响企业全局并贯穿于企业的全部活动过程,那么企业离名牌就不远了。二是在行为文化层面上,要狠抓名牌管理。名牌管理是指企业为创造和保持名牌而在制度文化方面对企业组织及员工的各种行为所做的规范和约束,它是创造名牌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证。狠抓名牌管理,就意味着必须把名牌愿景转化为企业宗旨,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细化为经营方向、经营目标,成为职业理想,再具体输入到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尤其是企业员工录用制度、工作规程、员工行为规范等,用制度激励员工创造名牌业绩;狠抓名牌管理,还意味着必须树立典型榜样,加强员工培训,让员工知晓、领悟名牌文化的真谛,使员工具备追求卓越的思维习惯,进而产生创造名牌的心理需求。三是在器物文化层面上,要打造名牌品质。名牌品质既包括产品的高质量、高性能、优质服务等,又包括商标的名称、样式以及产品外观包装等要素。打造名牌品质,首先要狠抓产品质量,包括提供一流的售后服务,这是名牌的生命。为此,要随时了解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积极参加质量认证工作,按照国际质量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并重视研发投入,以保证产品质量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