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仲裁法考试的案例部分汇总[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1:3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大仲裁法考试的案例部分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大仲裁法考试的案例部分汇总》。

第一篇:电大仲裁法考试的案例部分汇总

《仲裁法》案例

(一)及答案

海南省天南公司与海北公司于1998年6月签订了一份融资租赁合同,约定由天南公司进口一套化工生产设备,租给海北公司使用,海北公司按年交付租金。海南省A银行出具担保函,为海北公司提供担保。后来天南公司与海北公司因履行合同发生争议。

请根据以下设问所给的假设条件回答:1.如果天南公司与海北公司签订的合同中约定了以下仲裁条款:“因本合同的履行所发生的一切争议,均提交珠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天南公司因海北公司无力支付租金,向珠海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将海北公司和A银行作为被申请人,请求裁决被申请人给付拖欠的租金。天南公司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2.如果存在上问中所说的仲裁条款,天南公司能否向人民法院起诉海北公司和A银行,请求支付拖欠的租金?为什么?3.如果本案通过仲裁程序处理,天南公司申请仲裁委员会对海北公司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仲裁委员会应当如何处理?4.如果本案通过仲裁程序处理后,在对仲裁裁决执行的过程中,法院裁定对裁决不予执行,在此情况下,天南公司可以通过什么法律程序解决争议?参考答案:

1.天南公司的行为是正确的。因为本案中的仲裁协议是合法有效的;A银行作为连带责任保证人,可以与海北公司一同成为被申请人。答案依据及解析:

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仲裁法第六条规定: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担保法第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担保法第十九条规定:

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2.天南公司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因为双方当事人已自愿达成了仲裁协议。答案依据及解析:

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3.仲裁委员会应将该财产保全申请依法提交给人民法院。答案依据及解析:

仲裁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4.天南公司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答案依据及解析: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五)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执行。裁定书应当送达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仲裁机构裁决的事项部分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部分超过仲裁协议范围的,对超过部分,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执行。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后,当事人可以重新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仲裁法学》课程案例分析

(二)及答案 1996年7月,石家庄市奥龙健身房与广州市健身器械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规定:“因履行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地商解决;无法协商解决的,由仲裁机构仲裁。”1996年9月,双方发生争议,奥龙健身房向其所在地的石家庄市仲裁委员会递交了仲裁申请书,但健身器械公司拒绝答辩。同年11月,双方经过协商,重新签订了一份仲裁协议,并商定将此合同争议提交该健身器械公司所在地的广州市仲裁委员会仲裁。事后奥龙健身房担心广州市仲裁委员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偏袒健身器械公司,故未申请仲裁,崦向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且起诉时说明此前两次约这仲裁的情况,法院受理此案,并向健身器械公司送达了起诉状副本,该器械公司向法院提交了答辩状。法院经审理判决被告某健身器械公司败诉,被告不服,理由是双方事先有仲裁协议,法院判决无效。

现问:(1)购销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否有效?请说明理由。(2)争议发生后,双方签订的协议是否有效?为什么?(3)原告奥龙健身房向法院提起诉讼正确与否?为什么?(4)人民法院审理本案是否正确,为什么?(5)被告健身器械公司的上诉理由是否正确,为什么?(6)被告是否具有上诉权?为什么?

答案:(1)仲裁条款无效。因为该仲裁条款未指明具体的仲裁委员会,致使无法履行而无效。(2)双方重新签订的仲裁协议有效。因为该协议指明了具体的仲裁委员

会。(3)起诉不正确。因为双方的仲裁协议有效,就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4)人民法院的审理合法。因为原告起诉后,被告未提出管辖权异议,视为人民法院有管辖权。(5)上诉理由不成立。因为本案中人民法院的审理和判决都是有效的。(6)被告享有上诉权。因为无论上诉理由是否正确,被告享有上诉权并不受影响。

本案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与驳回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是否抵触[案情]

申请人河北太平洋世纪律师事务所与被申请人河北开元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因委托代理合同代理费支付纠纷一案,于2003年4月17日向石家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于2003年7月4日做出裁决:被申请人给付申请人代理费852090.70元,仲裁费30050元由被申请人承担。仲裁后,被申请人以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范围,仲裁庭的组成和仲裁程序违法等为主要理由,向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经中院审查认为,被申请人提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理由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撤销仲裁裁决的条件,故于2003年9月18日做出裁定驳回被申请人提出的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

裁定做出后,被申请人未自觉履行仲裁裁决所确定的义务,申请人即于2003年10月10日申请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被申请人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提出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申请,经该基层法院执行机构审查认为,仲裁委的裁决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依照《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第(四)项之规定,于2004年11月18日裁定对该仲裁裁决不予执行。[争论]

在对仲裁裁决依据《仲裁法》第五十八条所规定的撤销程序进行司法审查以后裁

定驳回撤销申请的,执行法院或同级法院的执行机构是否还可以依据《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再次进行司法审查并做出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一种观点认为,两个法律的规定并不矛盾,执行法院或同级法院的执行机构仍然还可以依据《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再次进行司法审查并做出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

另一种观点认为,根据《仲裁法》的立法精神,对《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的理解,从解释论的角度,不应当包括已经依据《仲裁法》第五十八条所规定的撤销程序进行司法审查后做出裁定驳回撤销申请的情况。[评析]

在该案中,中院做出驳回被申请人提出的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裁定,依据的是《仲裁法》第五十八条及第六十条;而执行法院做出的对该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裁定,依据的是《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在司法实践中,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如何正确理解《仲裁法》第五十八条所规定的撤销仲裁裁决与《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所规定的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关系,是事关执行法院或执行机构裁判正确与否的关键之所在。对于本案在适用法律的理解上,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

首先,从立法时间上,民诉法是1991年4月9日颁布的,制定在先;而仲裁法是1994年8月31日颁布并于1995年9月1日施行的,制定在后;从立法本义上来讲,民诉法在执行程序中之所以规定对仲裁裁决可以裁定不予执行,是为了给仲裁裁决所确定的义务人一个司法救济的途径和机会,以防止仲裁裁决的错误给义务人造成损害。也就是说在仲裁法颁布施行之前,仲裁当事人是通过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在执行程序中提出请求法院不予执行的申请进行司法救济;而在仲裁法颁布施行后,根据仲裁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仲裁当事人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以实现对自己权利的司法救济,也就是说仲裁法增加规定了仲裁当事人的救济

途径。这两种救济途径仲裁当事人只能择一行使,而不能通过两种途径来进行司法救济,也就是说当事人选择了依据仲裁法第五十八条通过撤销仲裁裁决的程序进行司法救济被驳回之后,再依据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人民法院不应予以支持。其次,从解释论的角度而言,在仲裁法颁布施行之后,对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应当做限缩性解释,即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应当解释为在未经中级人民法院撤销程序的情况下,当事人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不予执行进行司法救济,否则将带来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矛盾和冲突。

第三,对同一事实的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只能进行一次不能进行两次,否则即有悖于仲裁法的立法精神,违反仲裁司法审查有限性原则,从而动摇仲裁终局性的法律效力,也使仲裁所具有的高效便捷的优势丧失殆尽。

第四,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仲裁当事人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即意味着已经赋予了仲裁裁决以强制执行效力,而如果执行法院再受理当事人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申请并做出裁定不予执行的话,那就又否定了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效力,这两个裁定之间的抵触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执行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所针对的审查对象与中级法院裁定驳回撤销申请的审查对象是一致的,都是针对仲裁裁决而言,也就是说从形式上来看执行法院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并非针对中级法院已经生效的驳回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裁定,但两个裁定之间的法律效力是相抵触的,执行法院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实质上是否定了中级法院已经生效的驳回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裁定的法律效力,这一点不容置疑。

第五,在此案中执行法院做出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将置中级法院已经生效而且永远生效的不予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而且也违反了人民法院组织法所确定的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审级监督关系,既然中级法院驳回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裁定已经生效,仲裁裁决就应得

到执行,但却被执行法院裁定不予执行该仲裁裁决,这显然不符合法理,也不能为社会公众所理解和接受。

第六,从立法论的角度而言,仲裁法对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与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在制度设计上缺乏衔接与协调。一方面,在条件上存在不一致、不协调的问题,仲裁法第五十八条所规定的撤销条件第(四)项为“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第(五)项为“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而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所规定的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条件第(四)项为“认定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第(五)项为“适用法律错误的”,在条件上不予执行宽于撤销,司法介入的程度更高,而且应当将仲裁司法审查确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这两种救济程序的关系如何摆布,仲裁法没有予以明确,使得执行法院可以不受仲裁地中级法院生效裁定的约束,重新进行司法审查,极易造成司法冲突。再者,两种制度在仲裁当事人权利救济的配置上极不平衡,仲裁裁决所确定的权利人只能通过撤销程序进行救济,而义务人在通过撤销程序进行救济之后还可以通过执行程序申请不予执行;从期限上,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只能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而申请不予执行则没有期限限制,还可能出现义务人向执行法院申请不予执行,同时又向仲裁地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司法冲突在所难免。第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在执行机构及其职责第六条中规定“依据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或第二百六十条的规定对仲裁裁决是否有不予执行事由进行审查的,应组成合议庭进行”,即赋予执行机构对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权,这种职能不应当属于执行机构的职能,这与民诉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的“如果发现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所确定的法律理念相悖,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往往涉及比较复杂甚至疑难的法律关系,而且仲裁庭的人员配备与执行机构的人员配备力量悬殊较大,执行人员缺乏审判实践经验,赋予执行机构承担对仲裁裁

决进行司法审查的职能,往往是其力所不能及的,且也难以服众。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通过司法解释将对仲裁的司法审查权交由审判业务庭行使,而且对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进行限缩性解释势在必行,也是当务之急。

第八,从最高人民法院对仲裁案件的若干批复来看,对于撤销或不予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检察机关不得抗诉,也不得进行再审。这些批复所反映出的法律理念与仲裁法的立法精神是一致的,即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仅限一次,而且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中已经明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被驳回后,又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种意见是符合法的理念的,也反映出最高人民法院已经意识到了在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的问题上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理念和趋向是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应当予以考虑的,否则就会出现破坏司法秩序的现象,也有损法律的尊严。

《仲裁法学》课程案例分析

(二)及答案 1996年7月,石家庄市奥龙健身房与广州市健身器械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规定:“因履行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地商解决;无法协商解决的,由仲裁机构仲裁。”1996年9月,双方发生争议,奥龙健身房向其所在地的石家庄市仲裁委员会递交了仲裁申请书,但健身器械公司拒绝答辩。同年11月,双方经过协商,重新签订了一份仲裁协议,并商定将此合同争议提交该健身器械公司所在地的广州市仲裁委员会仲裁。事后奥龙健身房担心广州市仲裁委员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偏袒健身器械公司,故未申请仲裁,崦向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且起诉时说明此前两次约这仲裁的情况,法院受理此案,并向健身器械公司送达了起诉状副本,该器械公司向法院提交了答辩状。法院经审理判决被告某健身器械公司败诉,被告不服,理由是双方事先有仲裁协议,法院判决无效。

现问:(1)购销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否有效?请说明理由。(2)争议发生后,双方签订的协议是否有效?为什么?(3)原告奥龙健身房向法院提起诉讼正确与否?为什么?(4)人民法院审理本案是否正确,为什么?(5)被告健身器械公司的上诉理由是否正确,为什么?(6)被告是否具有上诉权?为什么?

答案:(1)仲裁条款无效。因为该仲裁条款未指明具体的仲裁委员会,致使无法履行而无效。(2)双方重新签订的仲裁协议有效。因为该协议指明了具体的仲裁委员会。(3)起诉不正确。因为双方的仲裁协议有效,就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4)人民法院的审理合法。因为原告起诉后,被告未提出管辖权异议,视为人民法院有管辖权。(5)上诉理由不成立。因为本案中人民法院的审理和判决都是有效的。(6)被告享有上诉权。因为无论上诉理由是否正确,被告享有上诉权并不受影响。

《仲裁法》课程课堂学习案例

(二)案情:2001年,胶州某建筑装潢公司与青岛某饭店签订了装饰装修合同。合同履行后,饭店以装修质量低劣为由拒绝付款。在多次协商未果的情况下,装潢公司依据合同约定,向青岛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青岛仲裁委员会受理此案后,依据《仲裁规则》和当事人双方的约定,组成了合议庭审理此案。开庭后,装潢公司发现仲裁庭的一名仲裁员与饭店的代理人曾经是同事,认为这可能影响本案的公正裁决,于是向青岛仲裁委员会提出回避该仲裁员的申请。

问: 青岛仲裁委员会是否会同意申请人的回避请求?

《仲裁法》课程课堂学习案例

(三)被申请人应该是谁

案情简介:甲行向乙公司发放了50万元贷款,丙公司欠乙公司货款60万元,乙公司多次向丙公司索款未果,遂与丙公司签定了一份协议,约定丙公司向甲行返还借款本息,贷款到期后,甲行向乙公司催要贷款,乙公司拒不还款,并告知甲行去向丙公司索要,甲行遂向本会申请仲裁。乙公司答辩称,乙公司与丙公司已签定了

债务转让

协议,因此,甲行应当以丙公司为被申请人而非乙公司。

问:本案中被申请人应该是谁?

《仲裁法》课程课堂学习案例

(四)仲裁法适用范围的问题

一工程完工,建设单位请某事务所对工程结算进行审计,事务所出具了报告,后主管单位(投资方)在对工程决算进行行业内部审计中发现,事务所报告中的数字本身多处错误,即进行复查,发现有以假变更等增加的工程款和计算错误未查出,最后,主管部门反复征求意见,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等拿不出增加工程款的理由,主管部门下了审计结论,比原结论减少价款几十万元。后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签协议到某地仲裁委员会仲裁,申请要求建设单位执行事务所的报告,付工程款。后仲裁庭开庭审理此案,发现报告数字表数字有错,报告内容有的计算项目也有错,但仲裁庭认为事务所的报告施工队和建设方已签字认定,是有效的,不管主管部门的是否认可该报告,应执行事

务所的报告。

问:仲裁庭是否有权仲裁此案?仲裁庭意见是否正确?

《仲裁法》课程课堂学习案例

(五)有效仲裁协议的构成[案情]:

申请人:日本S株式会社

被申请人:中国郑州G公司

根据申请人日本S株式会社与被申请人中国郑州G公司于1995年4月13日签订的××号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和申请人提交的书面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受理了双方当事人关于上述合同所产生争议的仲 裁案。

在该案仲裁程序进行当中,被申请人

向仲裁委员会提交了管辖权

异议。

被申请人称:

申请人提交仲裁申请的依据是1995年4月13日与被申请人签订的××号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该条规定:“凡因执行本合同或与本合同有关事项所发生的一切争执,应由双方通过友好方式协商解决,如果不能取得协议时,则在被申请人国家根据被申请人国仲裁机构的仲裁程序规则进行仲裁,仲裁决定是终局的,对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仲裁费除非仲裁机构另有决定外,均由败诉一方负担。”据此,被申请人认为,上述条款中所表述的被申请人国仲裁机构并未指明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亦不是中国惟一的仲裁机构。因此,该仲裁条款对于仲裁机构的约定是不明确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双方在上述仲裁条款中并没有明确约定将合同项下的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事后也未达成任何补充协议,因此,本案合同项下的仲裁条款是无

效的。综上,被申请人请求仲裁委员会驳回申请人的仲裁申请。对此,申请人反驳称:1.本案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的争议属于涉外经济贸易争议,而在本合同订立时即1995年4月13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是中国惟一能受理涉外经济贸易争议的仲裁委员会。故,申请人认为,依据合同规定,如被告是被申请人中国郑州G公司时,就应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

2.早在1955年5月4日,中日两国就签订了《中日贸易协议》。协议第八条规定:仲裁在被告所在国进行。目前绝大多

数中日贸易合同中的仲裁条款都遵循这一原则。3.被申请人以《仲裁法》第十八条之规定来否定仲裁委员会对本条的管辖,是没有根据的。《仲裁法》于1995年9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而合同是在1995年4月13日签订的,《仲裁法》中关于仲裁协议的规定对本案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没有溯及既往力;其次,在合同签订之时,仲裁委员会是中国惟一有权受理涉外经济贸易争议的仲裁机构,故这时合同中仲裁条款规定的被申请人所在国仲裁机构即是中 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问:你认为,仲裁委员会应该仲裁协议有效性该如何认定?

第二篇:仲裁法案例

案例一

1995年5月22日,B公司与A公司签署了买卖冷轧钢板的合同。按照合同约定,B公司分四次将日产冷轧钢板计4266.632吨价值1597737美元的货物交付给A公司。A公司收到货物后未支付货款。双方遂于1995年12月19日达成还款协议书,其中约定:“对上述问题发生纠纷,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能解决,将通过仲裁机关解决。”根据该还款协议书第3条,A公司应于1996年3月底前将全部货款支付给B公司。但是A公司向B公司支付了货款782000美元,还欠815737美元一直没有支付。双方因货款问题产生了争议。

在追索货款的过程中,B公司曾于1996年9月26日向A公司发出传真,内容是:“A公司:关于我社与贵公司之间就4266.632吨冷轧钢板货款之事,请贵公司尽快按照双方于1995年12月19日订立的还款协议办理。否则,我社只有被迫按照还款协议第4条之规定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解决。以上请于1996年9月28日以前传真回复。”A公司于1996年9月26日当天作出答复称:“如贵公司坚持仲裁,我公司只能奉陪。”于是,B公司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称A公司的行为已严重违反了还款协议书的规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受理了本案。

被申请人A公司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B公司与A公司就仲裁机构、地点等事项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因此仲裁协议无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对此争议无管辖权。

问题:仲裁协议的形式及其效力如何?

A公司应在何时提出异议?

仲裁协议的形式是以传真形式表达的。根据我国《仲裁法》第16条规定,仲裁协议可以采用仲裁条款或者其他方面形式订立。《仲裁法解释》第一条也规定:“其他书面形式的仲裁协议,包括以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等形式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由此得出,该案例中的仲裁协议具有法律效力。根据《仲裁法》第22条,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所以,A公司应当在该案组成的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异议。案例二

美国A公司与中国B公司于1999年5月10日签订一份航运合同,约定由A公司将B公司从加拿大购买的一批物资运往中国大连港。航运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双方约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一切争议或与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在美国纽约进行临时仲裁,并在仲裁条款中明确了选定仲裁员、组建仲裁庭的方法、制定了仲裁规则。1999年10月10日,B公司购买的物资被如期运到中国大连港。在B公司进行验货时,发现货物有损坏,于是因赔偿问题与A公司发生纠纷。A公司依据仲裁条款在美国提请临时仲裁,B公司向人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该仲裁条款中没有选定仲裁机构,不符合仲裁法对仲裁协议有效要件的规定,因此主张该仲裁协议无效。

问题:仲裁协议是否有效?

该仲裁协议有效。首先,涉外仲裁是指涉及外国或外法域的名师纠纷的仲裁,即基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其相互之间,在涉外经济贸易和海事活动中发生的纠纷而进行 1的仲裁。因此,该案中美国A公司与B公司之间签订的仲裁协议满足涉外的条件。其次,临时仲裁在美国当地是适用的,因此,在本案中,A公司依据仲裁条款在美国提请临时仲裁是具有法律依据的,符合仲裁法对仲裁协议有效要件构成的规定。综上,我们可以提出,该仲裁协议有效。

案例三

1997年5月,上海A公司与日本B公司签订了4条款:“产生于合同的任何争端应提交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并按照其仲裁规则进行仲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发生了争议。A公司于是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受理了本案。B公司收到仲裁通知后,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了管辖权异议,认为A公司与B公司之间签订的来料加工合同中从未约定发生争议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的条款。双方在仲裁条款中约定的仲裁机关为“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双方在签订该条款时,该会已经不存在了,因此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已经失去实际意义。在A公司与B公司未达成新的仲裁协议之前,仲裁委员会对本案无管辖权。

问题:仲裁条款是否有效?

该仲裁条款有效。首先,该仲裁条款中明确的有提交仲裁的意思表示,也有关于合同中事项的仲裁事项,同时,也选定了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作为仲裁委员会,地点也能就此推定出来,因此,该仲裁条款符合了仲裁法要求的各有效要件,应当有效。其次,B公司对仲裁委员会提出的管辖异议应当是无效的。因为根据《仲裁法解释》第3条规定:“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不准确,但能够确定具体的仲裁机构的,应当认为选定了机构”。本案中,明显可以确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即是后来改名的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因此,仲裁机构可以认为选定了,综上,该仲裁条款有效。

案例四

1997年11月10日,A公司与日本B公司在中国西安市建立了中外合营企业C公司。后双方当事人在履行合营合同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以及市场等原因导致合营公司严重亏损。双方当事人协议终止了合营合同并成立了清算小组。1999年11月,B公司以A公司为被申请人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请求确认A公司实际出资额。A公司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管辖权异议,仲裁委员会于2000年1月作出决定,认定合营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有效。2000年2月,A公司向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确认仲裁协议效力之诉。认为:A公司与B公司之间发生合营纠纷,在B公司申请仲裁之前,双方已经放弃了合营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故A公司请求确认仲裁条款已经失去效力。

问题:仲裁条款是否有效?

该仲裁条款有效。因为本案中的C公司是A公司与日本B公司共同建立的中外合营企

业,因此两者之间形成的仲裁为涉外仲裁,从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对此案具有管辖权。所以,该委员会作出的决定是有效的,而且仲裁施行一裁终局制,裁决后就有效力。本案中,A公司在仲裁过后向法院提出确认仲裁协议效力之诉是无效的,因为《仲裁法解释》

第13条规定:“依照仲裁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当事人在仲裁首次开庭前没有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而后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仲裁机构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后,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或者申请撤销仲裁机构的决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综上,该仲裁条款有效。

案例五

1999年5月利达公司与香港新星医疗器械厂签订了一份购买血压仪的合同,双方约定:新星厂按照所提供的样品于2000年1月10日前供货,利达公司在收到血压仪经检验合格后1一切争议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或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仲裁。”2000年1月5日,新星厂按照合同约定将血压仪运到利达公司,经检验与样品的品质完全相同。但在新星厂交货1个月后,利达公司仍未支付货款,经新星厂多次催要仍未索得货款。于是新星厂于2000年10月11日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要求利达公司支付货款,并付迟延利息。利达公司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在仲裁条款中同时选择两个仲裁机构,该仲裁协议无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对此争议无管辖权。

问题:仲裁条款是否有效?

该仲裁条款无效,因为根据《仲裁法解释》第5条规定:“仲裁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其中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不能就仲裁机构选择达成一致的仲裁协议无效”。在该案中,双方选择了两个仲裁委员会,争议发生后,一方提出仲裁,但另一方就此向法院提出了管辖权异议,双方就选定的仲裁机构问题无法达成一致,因此,我认为双方的仲裁协议无效。

案例六

日本S株式会社与中国郑州G公司于1999年4月13日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凡因执行本合同或与本合同有关事项所发生的一切争议,应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则在被申请人国家根据被申请人国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决定是终局的,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后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经协商未能解决。日本S株式会社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在仲裁过程中,G公司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在合同的仲裁条款中所表述的被申请人所在国仲裁机构并未指明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并不是中国唯一的仲裁机构,因此,该仲裁条款对于仲裁机构的约定是不明确的。因此本仲裁条款是无效的。

问题:仲裁条款是否有效?

该仲裁条款无效。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77年发布的《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几个问题的批复》中规定,在《仲裁法》实施后重新组建仲裁机构前,当事人达成的仲裁协议只约定了仲裁地点,未规定仲裁机构,双方当事人在补充协议中选定了该地点依法重建的仲裁机

构的,仲裁协议有效;双方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则该仲裁协议无效,最高法2006年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也表明了同样的立场:“....该地有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其中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不能协商达成一致的仲裁协议无效。”在本案中,双方当事人未达成补充协议,也未能对仲裁机构的选择问题达成一致,因此该仲裁条款无效。

案例七

某修配厂与某研究所签订了一份技术转让合同。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因本合同发生的一切争议应提交A市仲裁委员会仲裁,或者向合同签订地A市B区人民法院起诉。”合同履行过程中,修配厂认为该项技术存在缺陷,双方发生争议。修配厂据此向A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而研究所则向A市B区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在首次开庭前,修配厂向法院提交仲裁协议,认为双方当事人签订有仲裁协议,请求法院裁定驳回研究所的起诉,将此争议交由A市仲裁委员会仲裁。

问题:仲裁条款是否有效?

如果人民法院与仲裁委员会之间关于仲裁协议效力发生冲突,应以谁为优先?

该仲裁条款无效。因为根据《仲裁法解释》第7条规定,当事人约定争议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协议无效。但另一方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期间提出异议的除外。本案中,仲裁条款同时约定了仲裁管辖和诉讼管辖,这份仲裁协议则属于约定不明确的协议,且双方当事人没有补充协议,所以该仲裁条款无效。如果人民法院与仲裁委员会之间关于仲裁协议效力发生冲突时,应以仲裁协议签订地或者被申请人即研究所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根据《仲裁法解释》第十二条,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的案件,由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不明确的,由仲裁协议签订地或者被申请人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本案中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不明确,因此应以仲裁协议签订地或研究所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优先管辖。

案例八

美国A公司与中国B公司缔结了一项合同,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约定:“产生于本协议履行过程中的任何性质的任何争议应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后来美国A公司声称该合同的陈述中存在欺诈,便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请求确认合同无效。而中国B公司则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仲裁管辖权异议,认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对因合同的陈述存在欺诈而产生的争议,即合同的有效性问题的确认没有管辖权,因为其超出了仲裁事项的范围。

问题:仲裁条款是否有效?

案例九

香港A公司与内地J公司于1998年10月21日签订了一份中外合资CJ有限公司合同。合同第7条规定:“CJ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娱乐、餐饮和酒吧、卡拉OK、健身、室内娱乐、电子游戏机等综合服务。”合同第53条是仲裁条款,约定:“因本合同所产生的或者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后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产生了争议,于是香港A公司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在仲裁程序进行过程中,被申请人提出:本案合同第7条规定:“„„”这意味着合同约定在中国内地进行赌博活动,而在内地进行赌博是被禁止的。因此双方签订的合同从未生效,合同中的任何条款包括第53条仲裁条款均不适用。据此,本案不能仲裁,仲裁委员会对本案没有管辖权,仲裁委员会应驳回申请人的仲裁申请。

问题:仲裁条款是否有效?

第三篇:14考试仲裁法案例分析

《仲裁法》案例

(一)海南省天南公司与海北公司于1998年6月签订了一份融资租赁合同,约定由天南公司进口一套化工生产设备,租给海北公司使用,海北公司按年交付租金。海南省A银行出具担保函,为海北公司提供担保。后来天南公司与海北公司因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请根据以下设问所给的假设条件回答:1.如果天南公司与海北公司签订的合同中约定了以下仲裁条款:“因本合同的履行所发生的一切争议,均提交珠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天南公司因海北公司无力支付租金,向珠海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将海北公司和A银行作为被申请人,请求裁决被申请人给付拖欠的租金。天南公司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2.如果存在上问中所说的仲裁条款,天南公司能否向人民法院起诉海北公司和A银行,请求支付拖欠的租金?为什么?3.如果本案通过仲裁程序处理,天南公司申请仲裁委员会对海北公司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仲裁委员会应当如何处理?4.如果本案通过仲裁程序处理后,在对仲裁裁决执行的过程中,法院裁定对裁决不予执行,在此情况下,天南公司可以通过什么法律程序解决争议?参考答案:1.天南公司的行为是正确的。因为本案中的仲裁协议是合法有效的;A银行作为连带责任保证人,可以与海北公司一同成为被申请人。答案依据及解析: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仲裁法第六条规定: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担保法第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担保法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2.天南公司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因为双方当事人已自愿达成了仲裁协议。答案依据及解析: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3.仲裁委员会应将该财产保全申请依法提交给人民法院。答案依据及解析:仲裁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4.天南公司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答案依据及解析: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五)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执行。裁定书应当送达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

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仲裁机构裁决的事项部分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部分超过仲裁协议范围的,对超过部分,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执行。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后,当事人可以重新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案例分析

(二)及 答案1996年7月,石家庄市奥龙健身房与广州市健身器械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规定:“因履行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地商解决;无法协商解决的,由仲裁机构仲裁。”1996年9月,双方发生争议,奥龙健身房向其所在地的石家庄市仲裁委员会递交了仲裁申请书,但健身器械公司拒绝答辩。同年11月,双方经过协商,重新签订了一份仲裁协议,并商定将此合同争议提交该健身器械公司所在地的广州市仲裁委员会仲裁。事后奥龙健身房担心广州市仲裁委员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偏袒健身器械公司,故未申请仲裁,崦向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且起诉时说明此前两次约这仲裁的情况,法院受理此案,并向健身器械公司送达了起诉状副本,该器械公司向法院提交了答辩状。法院经审理判决被告某健身器械公司败诉,被告不服,理由是双方事先有仲裁协议,法院判决无效。现问:(1)购销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否有效?请说明理由。(2)争议发生后,双方签订的协议是否有效?为什么?(3)原告奥龙健身房向法院提起诉讼正确与否?为什么?(4)人民法院审理本案是否正确,为什么?(5)被告健身器械公司的上诉理由是否正确,为什么?(6)被告是否具有上诉权?为什么?答案:(1)仲裁条款无效。因为该仲裁条款未指明具体的仲裁委员会,致使无法履行而无效。(2)双方重新签订的仲裁协议有效。因为该协议指明了具体的仲裁委员会。(3)起诉不正确。因为双方的仲裁协议有效,就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4)人民法院的审理合法。因为原告起诉后,被告未提出管辖权异议,视为人民法院有管辖权。(5)上诉理由不成立。因为本案

中人民法院的审理和判决都是有效的。(6)被告享有上诉权。因为无论上诉理由是否正确,被告享有上诉权并不受影响。本案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与驳回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是否抵触[案情]申请人河北太平洋世纪律师事务所与被申请人河北开元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因委托代理合同代理费支付纠纷一案,于2003年4月17日向石家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于2003年7月4日做出裁决:被申请人给付申请人代理费852090.70元,仲裁费30050元由被申请人承担。先;而仲裁法是1994年8月31日颁布并于1995年9月1日施行的,制定在后;从立法本义上来讲,民诉法在执行程序中之所以规定对仲裁裁决可以裁定不予执行,是为了给仲裁裁决所确定的义务人一个司法救济的途径和机会,以防止仲裁裁决的错误给义务人造成损害。也就是说在仲裁法颁布施行之前,仲裁当事人是通过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 的规定在执行程序中提出请求法院不予执行的申请进行司法救济;而在仲裁法颁布施行后,根据仲裁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仲裁当事人可仲裁后,被申请人以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范围,仲裁庭的组成和仲裁程序违法等为主要理由,向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经中院审查认为,被申请人提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理由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撤销仲裁裁决的条件,故于2003年9月18日做出裁定驳回被申请人提出的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裁定做出后,被申请人未自觉履行仲裁裁决所确定的义务,申请人即于2003年10月10日申请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被申请人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提出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申请,经该基层法院执行机构审查认为,仲裁委的裁决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依照《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 条第二款第(四)项之规定,于2004年11月18日裁定对该仲裁裁决不予执行。[争论]在对仲裁裁决依据《仲裁法》第五十八条所规定的撤销程序进行司法审查以后裁定驳回撤销申请的,执行法院或同级法院的执行机构是否还可以依据《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再次进行司法审查并做出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一种观点认为,两个法律的规定并不矛盾,执行法院或同级法院的执行机构仍然还可以依据《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再次进行司法审查并做出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另一种观点认为,根据《仲裁法》的立法精神,对《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的理解,从解释论的角度,不应当包括已经依据《仲裁法》第五十八条所规定的撤销程序进行司法审查后做出裁定驳回撤销申请的情况。[评析]在该案中,中院做出驳回被申请人提出的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裁定,依据的是《仲裁法》第五十八条及第六十条;而执行法院做出的对该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裁定,依据的是《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在司法实践中,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如何正确理解《仲裁法》第五十八条所规定的撤销仲裁裁决与《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所规定的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关系,是事关执行法院或执行机构裁判正确与否的关键之所在。对于本案在适用法律的理解上,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首先,从立法时间上,民诉法是1991年4月9日颁布的,制定在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以实现对自己权利的司法救济,也就是说仲裁法增加规定了仲裁当事人的救济途径。这两种救济途径仲裁当事人只能择一行使,而不能通过两种途径来进行司法救济,也就是说当事人选择了依据仲裁法第五十八条通过撤销仲裁裁决的程序进行司法救济被驳回之后,再依据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人民法院不应予以支持。其次,从解释论的角度而言,在仲裁法颁布施行之后,对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应当做限缩性解释,即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应当解释为在未经中级人民法院撤销程序的情况下,当事人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不予执行进行司法救济,否则将带来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矛盾和冲突。第三,对同一事实的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只能进行一次不能进行两次,否则即有悖于仲裁法的立法精神,违反仲裁司法审查有限性原则,从而动摇仲裁终局性的法律效力,也使仲裁所具有的高效便捷的优势丧失殆尽。第四,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仲裁当事人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即意味着已经赋予了仲裁裁决以强制执行效力,而如果执行法院再受理当事人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申请并做出裁定不予执行的话,那就又否定了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效力,这两个裁定之间的抵触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执行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所针对的审查对象与中级法院裁定驳回撤销申请的审查对象是一致的,都是针对仲裁裁决而言,也就是说从形式上来看执行法院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并非针对中级法院已经生效的驳回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裁定,但两个裁定之间的法律效力是相抵触的,执行法院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实质上是否定了中级法院已经生效的驳回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裁定的法律效力,这一点不容置疑。第五,在此案中执行法院做出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将置中级法院已经生效而且永远生效的不予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而且也违反了人民法院组织法所确定的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审级监督关系,既然中级法院驳回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裁定已经生效,仲裁裁决就应得到执行,但却被执行法院裁定不予执行该仲裁裁决,这显然不符合法理,也不能为社会公众所理解和接受。第六,从立法论的角度而言,仲裁法对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与申请不

予执行仲裁裁决在制度设计上缺乏衔接与协调。一方面,在条件上存在不一致、不协调的问题,仲裁法第五十八条所规定的撤销条件第(四)项为“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第(五)项为“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而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所规定的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条件第(四)项为“认定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第(五)项为“适用法律错误的”,在条件上不予执行宽于撤销,司法介入的程度更高,而且应当将仲裁司法审查确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这两种救济程序的关系如何摆布,仲裁法没有予以明确,使得执行法院可以不受仲裁地中级法院生效裁定的约束,重新进行司法审查,极易造成司法冲突。再者,两种制度在仲裁当事人权利救济的配置上极不平衡,仲裁裁决所确定的权利人只能通过撤销程序进行救济,而义务人在通过撤销程序进行救济之后还可以通过执行程序申请不予执行;从期限上,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只能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而申请不予执行则没有期限限制,还可能出现义务人向执行法院申请不予执行,同时又向仲裁地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司法冲突在所难免。第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在执行机构及其职责第六条中规定“依据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或第二百六十条的规定对仲裁裁决是否有不予执行事由进行审查的,应组成合议庭 进行”,即赋予执行机构对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权,这种职能不应当属于执行机构的职能,这与民诉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的“如果发现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所确定的法律理念相悖,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往往涉及比较复杂甚至疑难的法律关系,而且仲裁庭的人员配备与执行机构的人员配备力量悬殊较大,执行人员缺乏审判实践经验,赋予执行机构承担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的职能,往往是其力所不能及的,且也难以服众。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通过司法解释将对仲裁的司法审查权交由审判业务庭行使,而且对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进行限缩性解释势在必行,也是当务之急。第八,从最高人民法院对仲裁案件的若干批复来看,对于撤销或不予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检察机关不得抗诉,也不得进行再审。这些批复所反映出的法律理念与仲裁法的立法精神是一致的,即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仅限一次,而且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中已经明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被驳回后,又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种意见是符合法的理念的,也反映出最高人民法院已经意识到了在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的问题上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理念和趋向是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应当予以考虑的,否则就会出现破坏司法秩序的现象,也有损法律的尊严。

《仲裁法学》课程案例分析

(二)及 答案1996年7月,石家庄市奥龙健身房与广州市健身器械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规定:“因履行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地商解决;无法协商解决的,由仲裁机构仲裁。”1996年9月,双方发生争议,奥龙健身房向其所在地的石家庄市仲裁委员会递交了仲裁申请书,但健身器械公司拒绝答辩。同年11月,双方经过协商,重新签订了一份仲裁协议,并商定将此合同争议提交该健身器械公司所在地的广州市仲裁委员会仲裁。事后奥龙健身房担心广州市仲裁委员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偏袒健身器械公司,故未申请仲裁,崦向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且起诉时说明此前两次约这仲裁的情况,法院受理此案,并向健身器械公司送达了起诉状副本,该器械公司向法院提交了答辩状。法院经审理判决被告某健身器械公司败诉,被告不服,理由是双方事先有仲裁协议,法院判决无效。现问:(1)购销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否有效?请说明理由。(2)争议发生后,双方签订的协议是否有效?为什么?(3)原告奥龙健身房向法院提起诉讼正确与否?为什么?(4)人民法院审理本案是否正确,为什么?(5)被告健身器械公司的上诉理由是否正确,为什么?(6)被告是否具有上诉权?为什么?答案:(1)仲裁条款无效。因为该仲裁条款未指明具体的仲裁委员会,致使无法履行而无效。(2)双方重新签订的仲裁协议有效。因为该协议指明了具体的仲裁委员会。(3)起诉不正确。因为双方的仲裁协议有效,就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4)人民法院的审理合法。因为原告起诉后,被告未提出管辖权异议,视为人民法院有管辖权。(5)上诉理由不成立。因为本案中人民法院的审理和判决都是有效的。(6)被告享有上诉权。因为无论上诉理由是否正确,被告享有上诉权并不受影响。

《仲裁法》课程课堂学习案例

(二)案情:2001年,胶州某建筑装潢公司与青岛某饭店签订了装饰装修合同。合同履行后,饭店以装修质量低劣为由拒绝付款。在多次协商未果的情况下,装潢公司依据合同约定,向青岛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青岛仲裁委员会受理此案后,依据《仲裁规则》和当事人双方的约定,组成了合议庭审理此案。开庭后,装潢公司发现仲裁庭的一名仲裁员与饭店的代理人曾经是同事,认为这可能影响本案的公正裁决,于是向青岛仲裁委员会提出回避该仲裁员的申请。问: 青岛仲裁委员会是否会同意申请人的回避请求?评析

回避制度是指仲裁员遇到法律规定的回避事由时,退出对某一具体案件的仲裁活动的制度。这是为保证案

件公正裁决而设置的制度。作为仲裁活动的基本制度之一,已逐步成为一种国际惯例,在国际商事仲裁以及各国的仲裁活动中得到普遍的确认和施行。它对于保证仲裁活动的公正合理,避免不公正的裁决,消除当事人不必要的疑虑,树立仲裁机构的威信,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仲裁法》第34到38条明确规定了仲裁员回避的事由、程序等事宜。具体回避事由主要有四种情况: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请客送礼的。上述案件就涉及第三条回避事由。同时,仲裁法还规定,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仲裁员是否回避,还要在查明情况的前提下、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仲裁员时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

《仲裁法》课程课堂学习案例

(三)被申请人应该是谁案情简介:甲行向乙公司发放了50万元贷款,丙公司欠乙公司货款60万元,乙公司多次向丙公司索款未果,遂与丙公司签定了一份协议,约定丙公司向甲行返还借款本息,贷款到期后,甲行向乙公司催要贷款,乙公司拒不还款,并告知甲行去向丙公司索要,甲行遂向本会申请仲裁。乙公司答辩称,乙公司与丙公司已签定了债务转让 协议,因此,甲行应当以丙公司为被申请人而非乙公司。问:本案中被申请人应该是谁? 结果:

乙公司是被申请人,仲裁庭裁决乙公司返还所欠甲行的借款本息。案情分析:

本案的关键是区分债务转让与第三人代为履行。所谓债务转让,是指债务人与第三人达成转让债务的协议,由第三人取代原债务人承担债务。在债务转移的情况 下,原债务人将脱离债务关系,其地位由新债务人替代。债务转移在性质上并不消灭债务,仅仅是将原债务转移到新债务人,一旦发生债务转让,原债务人就不再承 担债务,也不承担因新债务人不履行合同而发生的违约责任。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91条的规定,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通过订立合同转让合同义务,应当取得另 一当事人的同意。而第三人代为履行债务往往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即认为第三人替代债务人成为合同当事人,或者认为既然第三人以替代债务人履行债务,当然也应 当对债务人承担责任。事实上,第三人代替债务人清偿债务,或者与债务人达成代替履行债务的协议,且未征得债权人的同意,则第三人不能成为合同关系的主体。换言之,即使第三人与债务人之间达成代替履行的协议,也不能对抗债权人,债权人也不得直接向第三人请求履行债务,只能将第三人作为债务履行的辅助人而不能 将其作为合同当事人对待。而在债务承担的情况下,第三人已经成为合同关系的当事人,因此,如果他未能依照合同约定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直接请求其履行义务 和承担违约责任。但在第三人代替履行时,对第三人履行不适当行为,债务人应当承担债务不履行的民事责任,债权人也只能向债务人而不能向第三人请求承担责 任。因此,本案的被申请人应当是乙公司而不是丙公司,对甲行承担还款义务的也应当是乙公司。至于丙公司欠乙公司货款的纠纷不在本案审理范围之内,应当另案处理。

《仲裁法》课程课堂学习案例

(四)仲裁法适用范围的问题一工程完工,建设单位请某事务所对工程结算进行审计,事务所出具了报告,后主管单位(投资方)在对工程决算进行行业内部审计中发现,事务所报告中的数字本身多处错误,即进行复查,发现有以假变更等增加的工程款和计算错误未查出,最后,主管部门反复征求意见,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等拿不出增加工程款的理由,主管部门下了审计结论,比原结论减少价款几十万元。后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签协议到某地仲裁委员会仲裁,申请要求建设单位执行事务所的报告,付工程款。后仲裁庭开庭审理此案,发现报告数字表数字有错,报告内容有的计算项目也有错,但仲裁庭认为事务所的报告施工队和建 设方已签字认定,是有效的,不管主管部门的是否认可该报告,应执行事 务所的报告。问:仲裁庭是否有权仲裁此案?仲裁庭意见是否正确?

答:有权仲裁。仲裁是正确的。

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第三条 下列纠纷不能仲裁:㈠ 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㈡ 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仲裁是解决民事纠纷,民事法律关系以双方合意为依据,而且除非有证据证明是双方串通一致骗取国家财产而故意将数字搞错,才能主张事物所出具的报告是无效的,而且还将构成刑事责任,否则只是因为工作失误或其他

技术原因而造成的错误,另一方又认可的,仲裁机构将会支持报告有效。

《仲裁法》课程课堂学习案例

(五)有效仲裁协议的构成[案情]:

申请人:日本S株式会社

被申请人:中国郑州G公司

根据申请人日本S株式会社与被申请人中国郑州G公司于1995年4月13日签订的××号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和申请人提交的书面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受理了双方当事人关于上述合同所 产生争议的仲裁案。在该案仲裁程序进行当中,被申请 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交了管辖权异议。被申请人称:申请人提交仲裁申请的依据是 1995年4月13日与被申请人签订的××号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该条规定:“凡因执行本合同或与本合同有关事项所发生的一切争执,应由双方通过友好方式协商解决,如果不能取得协议时,则在被申请人国家根据被申请人国仲裁机构的仲裁程序规则进行仲裁,仲裁决定是终局的,对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仲裁费除非仲裁机构另有决定外,均由败诉一方负担。”据此,被申请人认为,上述条款中所表述的被申请人国仲裁机构并未指明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亦不是中国惟一的仲裁机构。因此,该仲裁条款对于仲裁机构的约定是不明确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 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双方在上述仲裁条款中并没有明确约定将合同项下的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事后也未达成任何补充协议,因此,本案合同项下的仲裁条款是 无效的。综上,被申请人请求仲裁委员会驳回申请人 的仲裁申请。对此,申请人反驳称:1.本案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的争议属于涉外经济贸易争议,而在本合同订立时即1995年4月13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是中国惟一能受理涉外经济贸易争议的仲裁委员会。故,申请人认为,依据合同规定,如被告是被申请人中国郑州G公司时,就应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2.早在1955年5月4日,中日两国就签订了《中日贸易协议》。协议第八条规定:仲裁在被告所在国进行。目 前绝大多数中日贸易合同中的仲裁条款都遵循这一原则。3.被申请人以《仲裁法》第十八条之规定来否定仲裁委员会对本条的管辖,是没有根据的。《仲裁法》于1995年9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而合同是在1995年4月13日签订的,《仲裁法》中关于仲裁协议的规定对本案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没有溯及既往力;其次,在合同签订之时,仲裁委员会是中国惟一有权受理涉外经济贸易争议的仲裁机构,故这时合同中仲裁条款规定的被申 请人所在国仲裁机构即是中 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问:

你认为,仲裁委员会应该仲裁协议有效性该如何认定?答:据此,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对本案管辖提出的异议不成立。

仲裁委员会决定:因本案合同签订时(1995年4月13日)《仲裁法》尚未生效,当时我国有权受理涉外经济贸易争议的仲裁机构仅为本仲裁委员会,当被申 请人国为中国时,根据双方当事人在仲裁条款中的约定,有权受理本案的仲裁机构只能是本仲裁委员会。被申请人就仲裁委员会对本案的管辖权提出的抗辩,驳回。

第四篇:仲裁法案例分析

仲裁法案例分析

工伤认定不是劳动争议诉讼案件的立案条件: 案情简介

原告向某于2008年5月来到相距2000余公里远的江苏省北部某县某厂工作,6月4日凌晨在拉钢条时将右股骨颈扭伤骨折,工厂老板后送向某至乡医院住院治疗行内固定钢钉术并支付了住院医疗费。6月30日,双方经某乡司法所见证,该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达成调解协议,主要内容为:

一、向某在乡医院的7000元医疗费用由厂方负责;

二、厂方支付向某10000元补助费;

三、向某以后产生费用由向某负责;

四、双方今后不得以任何借口向对方提出任何要求;

五、协议签字生效。之后,向某拄着双拐在亲友搀扶下辗转回家休养。2008年11月4日向某在家乡经某司法鉴定所依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标准鉴定为九级伤残。这时,原告向某方知自己对原调解协议承诺存在重大误解,并认为订立调解协议书时显失公平,遂向苏北某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008年11月12日,该仲裁委员会以证据材料不具备(实为无工伤认定书)为由下达不予受理通知书。当日,向某即依据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规定,向苏北某县法院起诉厂方:一是要求撤销双方签订的调解协议书第二、三、四、五项,二是要求厂方支付工伤赔偿金10万余元。

意见分歧

围绕该诉讼是否立案,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前提是经过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本案系劳动争议案件,应当仲裁前置,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的原因,就是没有进行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因此没有工伤认定书,就不符合劳动争议案件的立案条件,应下达不予受理裁定书。另一种意见认为:诉讼立案是程序审查,本案原告遵从劳动争议诉讼仲裁前置规定,已经申请劳动仲裁,符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更规定的立案条件,应当以劳动争议案件立案,同时,原告向某的第一项诉讼请求是撤销之诉,亦符合立案条件,均应立案受理原告向某的起诉。

法理评析

本案工伤发生后,厂方送向某住院治疗,并支付医疗费,双方经过依法成立的某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对向某在厂方工作期间受伤这一事实没有争议。双方在调解时,争议的是钱多钱少问题,由于厂方未向某进行伤残程度鉴定,向某不知自己的损害后果。因此在调解时,向某对自己的伤势程度是存在重大误解的,10000元的工伤补助费与其九级伤残的权益亦是严重失衡。司法解释规定,经过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书具有合同性质,向某以重大失误,赔偿结果失衡为由要求撤销该合同的部分条款,是符合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同时也是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之规定的,应当予以立案。

向某的第二项诉讼请求,是要求厂方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诉争的是劳动争议问题,是工伤保险待遇纠纷,也是本案的基本法律关系。2008年5月1日实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条第一款

(二)项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申

请调解,由于原告向某认为存在重大误解,其结果又显失公平为由要求撤销调解协议书,为此原告向某又申请劳动仲裁,是为了实现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仲裁前置程序,该条明确规定,“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原告向某的起诉。由于第一种意见参照了2007年1月12日《江苏省劳动仲裁案件研讨会纪要》第十项“当事人就工伤待遇已经达成赔偿协议后,劳动者又提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应如何受理和处理”精神,“仲裁委员会应以工伤认定书和伤残等级鉴定结论作为受理案件的条件”,“仲裁委员会审理上述案件时,不应以撤销协议作为前提条件”。受其影响,第一种意见把仲裁立案条件与诉讼立案条件混淆而不予受理向某起诉,是一个适用法律的逻辑性错误。

针对原告向某的起诉是否立案受理,之所以有不予受理的意见,就是这种观点把立案的程序性审查演化成了对本案实体性的审查,认为工伤认定书是劳动争议诉讼案件的程序性问题亦是不妥当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是调解、仲裁与诉讼,没有任何涉及工伤认定的规定,由引可见工伤认定书与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是一个证据问题,涉及的是实体处理,而不是程序规定。《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这里,工伤职工或亲属,是可以申请工伤认定,也可以不申请工伤认定的,当“职工或者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这是《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非常明确的规定了工伤认定书是证据,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不是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立案的程序条件。

综上,第二种处理意见是正确的。法官评析

《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行后,结束了长期以来处理工伤纠纷无法可依的局面,但如何处理工伤等劳动争议纠纷即程序规定还是无法可依的,2008年5月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劳动争议的范围与程序等问题。该法的实行,不仅明确了劳动争议的范围,而且明确规定了处理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与诉讼的程序问题。该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诉讼的仲裁前置程序,“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是否有工伤认定书该法全文只字未提,是因为《工伤保险条例》已明确规定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该法的实行,大大便利了作为弱势群体的劳动者权利救济方式,有利于劳动者维权。

用人单位内部考核办法引发的劳动纠纷问题: 内容提要

用人单位内部以奖勤罚懒为目的制定的考核办法,属于劳动合同条款的性质,对用人单位和其全体劳动者都具有约束力。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的期限为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六十日内。

案情

原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利津支公司。

被告:伍某。

被告伍某系原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利津支公司职工,2004年担任原告处个险营业部经理一职。2004年原告制定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利津支公司2004年业务考核办法》,该办法规定公司考核实行基本生活费+月薪+超额保费提成佣金+赔付率,其中管理人员岗位补贴按所分管部门收取保费的3‟或者2‟提取;营销员实行佣金提成制:大险种按保费的8%、效益险种(或称小险种)按保费的12%提取佣金;超额保费提成:大险种按超出保费数的8%、效益险种按超出保费数的12%提成。

之后,被告依据原告下发的考核办法,制定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利津支公司个险营业部2004年业务分配考核办法》,并向本科室人员公布,将原告下发的保费任务进行了分解,规定:个险营业部完不成部保费任务时,对部门经理按完不成保费任务的8%扣去佣金;超出任务时,超出部分部门经理按6%提取奖励,内勤人员按1%提取奖励,营销科科长按0.5%提取奖励。超保费提成结余全部用作科室激励。

被告负责的个险营业部2004年完成大险种保费数超出任务数3800556.37元。2005年4月,双方因如何兑现考核办法产生争议,被告遂多次到各级公司反映,未得到明确答复。2006年1月,被告向利津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原告依据考核办法及个险营业部规定的部门经理提成比例向其支付奖金228033.36元。2006年2月,利津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原告支付被告超额保费提成227500.54元,并承担仲裁费6500元。原告不服该裁决,认为被告作为劳动争议申请人提出仲裁时,已经超过仲裁的时效,且被告的主张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遂起诉至利津县人民法院。

审判

利津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是:1.被告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是否超过法定期限。2.对2004年考核办法第四条“营销员实行佣金提成制:大险种按保费的8%、效益险种(或称小险种)按保费的12%提取佣金;超额保险提成:大险种按超出保费数的8%、效益险种按超出保费数的12%提成”如何理解。被告提交的证据证明,原、被告就如何兑现考核办法产生争议后,被告到原告的各上级公司请求权利救济,其上级公司未明确表示不予处理,被告的权利处于不明确状态,故对原告主张的被告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超过法定期限,不予支持。综观原告的“考核办法”,可以确定营销员的佣金与超额保费提成佣金不是同一概念,超额保费提成佣金是对所考核的副经理和科室超额完成任务的奖励措施,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按照该考核办法的规定,被告所在的个险营业部,应当按照8%的比例提取大险种超出部分的超额保费佣金,由被告所在个险营业部整个科室取得。但鉴于“考核办法”中对取得此笔款项如何分配没有规定,应由制定实施该“考核办法”的考核小组讨论确认,而被告没有提供其所制定的“部门考核办法”经考核小组认可的证据,故对其依据“部门考核办法”从科室取得的奖励中按比例提取奖励的主张不予支持,可待原告考核小组对此制定了有关规定之后,另行主张权利。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判决驳回被告伍某要求原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利津支公司支付超额保费提成228033.36元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5923元,由被告伍某负担。

一审宣判后,原告、被告均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认为:伍某自争议发生后一直在不断地主张权利,原审法院对利津支公司主张伍某的仲裁申请已超过法定申诉时效的主张不予支持是正确的,二审予以维持。对于伍某主张其应得的超产奖金的问题,原审认定“营销员 的佣金”与“超额保费提成佣金”不是同一概念,是正确的。营销员的保费佣金是营销员的手续费提成,不管是否超额完成任务,都应按比例提取;超额保费提成佣金是指超出保费任务数额时,对科室按超出部分的8%给予业务提成。伍某的主张符合利津支公司的《考核办法》及个险部根据公司的《考核办法》制定的“部门考核办法”,伍某提交的证明足以证明该部门考核办法并未超出公司的《考核办法》,且符合考核办法的授权,故对伍某主张其应得的超额保费提成予以支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第一百五十八条的规定,判决:撤销利津县人民法院(2006)利民初字第253号判决;改判利津支公司支付伍某超额超额保费佣金227500.54元;驳回上诉人伍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一、二审案件受理费各5923元,其他诉讼费2369元,由利津支公司负担。宣判后,双方均服判息诉。

评析

一、对用人单位及其内设部门“考核办法”的认定。

正确认定本案两个“考核办法”的效力问题是解决本案的基础。1.关于用人单位制定的考核办法

用人单位制定的考核办法,是对劳动合同内容的补充,属于劳动合同的一部分,具有劳动合同条款的性质。我国《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综观本案中原告制定的考核办法,其目的和宗旨是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考核办法所约束的当事人是用人单位和其全体劳动者;其内容是在双方当事人之间设立了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即各项工作任务指标的分配以及相应的报酬奖励和惩罚措施;该办法由单位的考核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向全体劳动者公布,在没有异议的情况下,即在双方之间形成了一种合意。我国《劳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可见,用人单位制定考核办法是对其工资分配方式行使自主权,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该考核办法符合劳动合同的特征以及法律规定的有效要件,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和意思自治的基础上,对工作内容和劳动报酬条款及其他内容的补充,是合法有效的,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2.关于部门考核办法

被告所在的个险营业部根据单位制定的考核办法,制定了“部门考核办法”,对该考核办法的效力问题应如何认定?笔者认为,这种部门考核办法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是合法有效的:①有用人单位的许可或授权;②以单位的相关管理规定为依据;③与部门内部全体劳动者协商一致,遵循平等、自愿、公平的原则;④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本案中,原告利津支公司制定的考核办法第三条中规定:支公司根据市公司分配的保费任务将保费任务分配到部门,由部门分解到人,分解到月,考核到月,考核到人。可见,原告已经授权其内设部门依据单位的考核办法制定具体的任务分配和考核方法,在这个前提下,被告作为个险营业部的经理,根据单位的“考核办法”制定《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利津支公司个险营业部2004年业务分配考核办法》,对本科室的奖励进行了再分配,并向本部门所有人员公示,其内容没有超出单位考核办法的规定,也没有证据证明该“部门考核办法”违反了法律法规或单位规章的规定,因此该“部门考核办法”是合法有效的。

3.法理基础——意思自治原则

意思自治是指在私法领域中,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终止都遵循当事人双方的自由意思表示,只要其不违反法律的强行性或禁止性规定,当事人可自由地、自主地处分自己的权利及寻求履行义务的方式。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从法哲学、法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当事人意思自治是基于这样一种观念,即每一个社会成员依自己的理性判断,管理自己的事务,自主选择、自主参与、自主行为、自主负责。只要法律没有禁止,则为当事人之自由。因此,具体到个案中,不管是用人单位的考核办法,还是其内设部门在此基础上制定的部门考核办法,我们都无权否认其效力。

二、关于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问题

本案中,原告诉称,被告作为劳动争议申请人提出仲裁时,已经超过劳动仲裁的时效。申请劳动仲裁的期间到底该如何计算?这里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劳动仲裁时效是否应当有中断的情形;二是如何确定劳动仲裁时效的起算点。

1.劳动仲裁时效的中断

由于该案一审发生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施行之前,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适用劳动仲裁的时效制度缺乏一个统一的具体的规定。不少人反对劳动仲裁时效可以中断,笔者认为,劳动仲裁时效基于正当的事由可以中断。

(1)时效制度的目的主要在于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稳定法律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护交易安全。而行使权利的方式有很多种,无论以何种方式,当事人只要积极行使权利,法律都应当允许和鼓励。

(2)《劳动法》首要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在其权利受到用人单位侵犯后,往往不敢及时求助于公权力,而愿意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而协商解决的时间很容易就使60日的申诉期间界满。实践中,用人单位经常利用劳动者对法律的无知,在协商时通过拖延时间导致仲裁时效界满来逃避责任。因此,如果不允许劳动者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来中断仲裁时效,将非常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利,也不符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目的。

(3)纠纷主体通过协商而达成和解,有利于纠纷的彻底解决,预防纠纷的再度发生,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法律应当鼓励这种纠纷解决方式,而不是相反。(4)法律应当鼓励纠纷主体自行解决纠纷,以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或仲裁资源)。为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仲裁时效的中断事由应当包括: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请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等。

2.劳动仲裁时效的起算点

我国《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第八十五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笔者认为,以“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作为仲裁时效的起算点,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中都是恰当的,它是时效的本质要求。时效制度要求权利人极其谨慎地关注自己的合法权利,要求权利人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遭受侵害时,及时行使相应的权利,以稳定法律关系和社会秩序。

本案二审判决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经施行,其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能够证明在申请仲裁期间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申请仲裁期间中断:(一)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二)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三)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申请仲裁期间中断的,从对方当事人明确拒绝履行义务,或者有关部门作出处理决定或明确表示不予处理时起,申请仲裁期间重新计算。本案中,从被告提交的证据可以看出,自2005年4月,原、被告就如何兑现考核办法产生争议后,被告到原告的各上级公司请求权利救济,劳动仲裁时效因此中断,故此,被告于2005年12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能视为超过仲裁申诉时效。

三、对劳动合同条款存在不同解释时的选择

本案争议的第二个焦点是对利津支公司2004年考核办法第四条:“营销员实行佣金提成制:大险种按保费的8%、效益险种(或称小险种)按保费的12%提取佣金;超额保险提成:大险种按超出保费数的8%、效益险种按超出保费数的12%提成”如何理解,即营销员的佣金提成与超额保费提成佣金是否是同一概念。

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考核办法,作为劳动合同的补充,在规范公司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优胜劣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语言本身的相对性以及人们理解能力和角度的不确定性,对于同一个合同条款往往得出不同的结果。我国《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可以看出,立法的本意是保护处于相对弱势的被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合法权益。相对于处于强势的用人单位而言,劳动者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如何更有效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直是立法机关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的一个立足点和出发点。因此,在解决此类劳动争议案件时,法院应该综合考虑合同全文以及该行业对相关问题的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具体到个案也不妨侧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与现行规范劳动争议解决的法规相比,这部法律有诸多创新之处,对许多争议内容进行了重新界定,体现了以人为本,及时、方便、快捷、公正化解劳动争议的立法精神,我们期待这部法律对完善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五篇:电大仲裁法网上作业1

仲裁法1

第1题:

一、名词解释

(3 分)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协商、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书面文件,是申请仲裁的必备材料。

(3 分)缺席裁决是指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参与仲裁审理时,仲裁庭仅就到庭的一方当事人进行调查、审查核实证据,听取意见,并对未到庭一方当事人提供的书面资料进行审查后,即作出仲裁裁决的仲裁活动。

(3 分)执行竞合在执行程序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债权人同时或先后以不同的执行名义对同一债务人的特定财产,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而个债权人的权利难以同时获得完全满足的一种竞争状态。

(3 分)仲裁中的财产保全是指经济合同和财产权益纠纷申请仲裁后,在仲裁庭作出裁决前,因某种原因,可能发生财产的转移、消耗、毁损、灭失或者标的物为容易腐烂和容易变质的情况,经当事人一方申请财产保全,仲裁委员会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转交给有关的人民法院,请求人民法院采取的某种强制措施。

(3 分)证据保全是指仲裁程序开始后,仲裁庭收集证据之前,遇有法定情形时,当事人提出申请,并由仲裁委员会将该申请提交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对证据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以保存证据证明力的活动。

第2题:

二、简答题

(15 分)独立仲裁原则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仲裁独立于行政2仲裁组织体系中的仲裁协会、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庭三者之间相对独立.3 仲裁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5 分)

在仲裁裁决的执行过程中,出现哪些情形时应中止执行? 1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2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3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异议的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承担义务的5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6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况。

(15 分)

根据《仲裁法》第58条的规定,在哪些情形出现时,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撤消仲裁裁决?

1.没有仲裁协议的。

2.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

3.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4.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5.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的证据的。

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第3题:

三、案例分析

(20 分)

(二)甲工厂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加工承揽合同,合同约定6个月后,甲工厂将成品交给乙公司,乙公司收货后1个月内付清款项。6个月后,甲工厂按期将成品交付乙公司,但乙公司迟迟不付货款,拖欠近4个月。甲工厂多次找乙公司请求其支付货款,并赔偿损失。乙公司认为甲工厂加工的成品质量不合格,坚持不予支付。后双方经协商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一周后,甲工厂向仲裁协议书约定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乙公司却向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未予受理。

问题:

1、本案应由谁受理?

2、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是否成立?为什么?

3、如果乙公司提出仲裁协议无效,应由谁来裁定,如何审查?

(1)本案中,仲裁委员会可以受理此案。因为《仲裁法》第5条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本案双方当事人已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因此人民法院对于乙公司的起诉不予受理是正确的,仲裁委员会有权受理此案。

(2)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能成立。《仲裁法》第16条规定:“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因此,本案中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是成立的。

(3)《仲裁法》第20条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因此,本案中,若乙公司提出仲裁协议无效,可以选择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作出决定或裁定。

至于仲裁协议是否有效,要根据以下几个条件进行审查:

第一,签订仲裁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应当具备缔结合同的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签订的仲裁协议无效。

第二,当事人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应一致。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的仲裁协议无效。另外,仲裁协议也不因一方当事人反悔而无效或失效。

第三,仲裁协议的内容应具有合法性。依据《仲裁法》第2、3条之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可以申请仲裁。但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同时,《仲裁法》第17条规定,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仲裁协议无效。

第四,仲裁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20 分)

(一)上海某公司与福州某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规定:“因履行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无法协商解决的,由仲裁机构仲裁”后双方发生争议,上海某公司向其所在地的上海仲裁委员会递交了仲裁申请书,但福州某公司拒绝答辩。同年双方经过协商,重新签订了一份仲裁协议,并商定将此合同争议提交福州某公司所在地的福州仲裁委员会仲裁,事后上海某公司担心福州仲裁委员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偏袒福州某公司,故未申请仲裁,遂向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且起诉时说明

此前两次约定仲裁的情况,法院受理此案,并向福州某公司送达了起诉状副本,福州某公司向法院提交了答辩状。法院经审理判决被告广州某公司败诉,被告不服,理由是双方事先有仲裁协议,法院判决无效。

问:(1)买卖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否有效?请说明理由。

(2)争议发生后,双方签订的协议是否有效?为什么?

(3)原告上海某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正确与否?为什么?

(4)人民法院审理本案是否正确?为什么?

(5)被告福州某公司的上诉理由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1)仲裁条款无效。因为该仲裁条款未指明具体的仲裁委员会,致使无法履行而无效。(2)双方重新签订的仲裁协议有效。因为该协议指明了具体的仲裁委员会。(3)起诉不正确。因为双方的仲裁协议有效,就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4)人民法院的审理合法。因为原告起诉后,被告未提出管辖权异议,视为人民法院有管辖权。(5)上诉理由不成立。因为在法院受理该案后,被告未提出异议,且应诉答辩,则人民法院的审理和判决都是有效的。

下载电大仲裁法考试的案例部分汇总[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大仲裁法考试的案例部分汇总[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仲裁法一体化考试参考答案

    仲裁法y 过程性评测 1 判断题:20道,每道2分,总分40 1.我国颁布《仲裁法》以来,仲裁的性质已由民间性向行政性过渡。 (错) 2.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主要的基本原则有自愿原则、独立仲......

    部分案例

    Red Hat 成功案例峨眉山风景区官方网站早期采用 AIX +P550+EMC CX 系列公司需求 遵循实现全国风景区收费中心统一管理的大方向,使用户可以通过 GPRS 、 intelnet网、 GMS 网......

    2009年司法考试真题——仲裁法案例

    2009年司法考试真题——仲裁法案例 案情:甲市A县的刘某与乙市B区的何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购买何某位于丙市C区的一套房屋。合同约定,因合同履行发生的一切纠纷,应提交设立于甲......

    电大管理案例分析考试资料[范文大全]

    管理案例分析 管理案例分析作业1 (第一~三章) 一、 判断正误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管理案例就是采用文字撰写形成的一段或一个真实的管理情景或个案。 ( x ) 2. 不是所有写实的实......

    电大考试精品

    中央电大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答案(一) 一、结合实例谈谈实用型文章的基本特征。 答:实用型文章的特征就分别体现在以下这四个方面:(一)主旨单一、集中、明确主旨是文章的中心意思,是......

    内部审计 首考试 案例部分 经贸

    案例1 (a=b)P15 a关于内部审计: 有人认为,内部审计是企业的保健医生; 有人认为,内部审计是企业高层管理当局的密探; 有人认为,内部审计是企业的经济顾问。 针对上述观点,请你谈谈对内......

    电大人力资源案例

    我对人力资源管理9个经典案例的分析与解答 案例一、S公司的管理困境: S公司是J市的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由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于1994年合作创办。在公司成立之初资金并不宽裕......

    部分案例分析题

    1、缴纳排污费后是否还要支付下游的污染补偿费?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第12条“排污者缴纳排污费,不免除其防治污染,赔偿污染损害的责任和法律、行政法规定的其他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