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做好党建工作为企业做大做强保驾护航
试论做好党建工作为企业做大做强保驾护航
郑洋
如果把企业比作大海中的一艘航船,那么有效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助其扬帆远航的和风。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各级党组织只有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企业整合重组、改革发展等中心工作,做好结合文章,才能有效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变压器”、“稳压器”和“推进器”的作用,从而为加速企业发展起到保驾和支撑作用,让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稳健地扬帆远航。
一、做好与管理团队建设相结合,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管理团队,为企业远航打造动力引擎
企业管理团队起着企业实施战略选择、革新、组织绩效等重大事项决策的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做好与管理团队相结合工作。一是要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要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力为重点,大力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努力工作对事业负责,协调配合对整体负责,公道正派对员工负责,廉洁自律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意识。培育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加强严谨务实的作风,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保值增值。二是要抓好高管队伍管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风是行动的体现,制度是行为的规范。要坚持用学习、教育强自身素质,建章立制严表率作用,增强高管人员服务大局的意识和能力,在全体员工中 1
树立勇闯市场的榜样、认真学习的榜样、求真务实的榜样、团结廉洁的榜样。始终坚持和发扬民主、务实、学习创新和公道正派的风气。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会议制度及议事决策规则》、《中心组学习制度》、《高管人员外出请销假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队伍的行为,增强战斗力。三是抓好中层管理队伍建设。要按照德才兼备和公平竞争原则,建立完善能上能下的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机制,优化中层管理人员结构,为中层管理队伍注入生机与活力,最终达到激活人的目的。与此同时,要加强中层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迅速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做好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相结合,通过加强服务保障、融入渗透,为企业远航助推发力
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要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推进企业加速发展。一是要做好宣传发动。在员工中广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等活动,让员工明确形势、顾全大局、集聚合力、干事创业。比如,通过对企业一年来成绩的总结以及对下一步发展的规划,教育引导员工树立“大而思强、好而思进”的思想。围绕企业年度经营目标,加大宣讲力度,使员工明白目标的内容是什么?明白实现目标的措施是什么?进一步增强员工对企业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二是要注重融入渗透,通过加强沟通融合、效能监察等活动,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贴近、贴紧、贴实,充分调动和凝聚团队力量,为企业远航
助推发力,保驾护航。这就要求企业党组织要精心策划,紧擂战鼓,使全体员工的干劲得到最大发挥。适时悬挂激励员工建功立业的巨幅标语,积极组织展示创业风采的摄影比赛,并将摄影比赛图片制作成展板在企业巡回展出,激励员工进步。适时围绕克难攻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的氛围,推动形势的发展。三是突出沟通融合。教育员工牢固树立“企业一盘棋,荣辱与共”的坚定思想,凝聚人心,升华情感。通过会议、办班、内部刊物、企业网站等形式和载体,加强思想与文化交流,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促进企业的融合与统一,进一步增强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四是进一步加强效能监察。企业党组织要将效能监察列为工作重点并予以推进,从而,进一步开源节流,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做好与创新工作相结合,通过方式方法及活动载体的创新,为企业远航打造不竭动力。
创新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发展的源泉。对于正处在知识经济和体制改革、整合重组的企业而言,创新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活力和吸引力,推进企业加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要适应形势变化,着力观念创新。在干部队伍的建设上,提倡党务人才观念,要培养知识型、复合型人才。在优化党务干部队伍、实行一岗双责的同时,要通过办培训班等形式对新机制下的党务工作人员进行“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培训。通过培训这种方式,使党务干部不断用新的理论、新的技能、新的观
点指导工作,努力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适应到超前预测的转变,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为”赢得“有位”。二是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积极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从企业实际出发,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党内竞赛活动,着力活动载体创新。比如,开展创建“五好党支部”(单位生产经营任务完成好、整体功能发挥好、党员培训工程推进好、思想工作保障好、支部工作创新效果好)和争创“四优党员”(业务技能优、工作绩效优、思想素质优、群众工作优)活动。三是强调高效运行,着力机制创新。要按照“服务、融合、促进、协调”的工作思路,在党组织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使控制与指导、执行与创造、统一性与灵活性、主题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使党组织既有整体的合力,又不乏个体的活力,为推进企业大船扬帆远航,打造不竭的动力之源。
第二篇:做好安全工作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做好安全工作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企业的稳定发展和良好效益离不开安全的保障,一个企业的安全工作做不好,那它就很难立足,也不可能有长期的稳定发展,最终会在企业的激烈竞争中淘汰。因此,做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安全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基础和前提,是人们健康生活、工作和生产劳动的基本保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效控制生产安全,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只有与安全携手同行,让安全为企业保驾护航,才能谋求长远的发展。企业的安全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肩负着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重任。
我们作为煤炭企业的一份子,要切实做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为企业的安全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使我们所在的企业达到无事故、零伤亡的安全目标,从而让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保持身心健康、一切平安。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思索如何更好地做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在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安全规章制度,制定适用于每个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使企业的安全工作有章可循。光有这些制度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提高员工及领导干部对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力。俗话说一流企业靠执行力,所以做好企业安全工作不仅要靠健全的安全生产制度,更重要的是对安全生产制度的有效执行力,这是做好安全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不断地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强化安全思想,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要安全”的良好氛围。教育所有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安全制度,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坚决杜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三违”。上岗操作前必须保证劳动保护用品穿戴齐全。对自己在工作场所的安全负责,确保在岗位上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第三,加强车间安全监督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查整改。我作为班组宣传员,应该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带头学习安全知识,而且要对所有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宣讲,让他们增强安全意识,激发他们对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督促每一位职工执行好企业的安全制度,远离违章违纪,共同提高工作责任心。此外,在工作时间内要积极发现并消除岗位上潜在的危害因素,同时努力劝阻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做到身边无违章、无事故,创造平安、和谐的工作环境。
第四,确保职工在上岗前保持头脑清醒、身心健康,精神状态良好。尤其在上夜班前必须休息好,否则会在岗位上犯困引起误操作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在工作期间每一位职工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带着情绪工作,人在情绪低落的情况下操作也容易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身伤害或环境破坏。所以,职工在岗位上的状态、情绪等也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因素。
总之,做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光靠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远远不够,只靠制度的约束也不行。必须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提高所有人对制度和规程的执行力,加强安全法制观念和思想意识的教育,让每一位职工做安全的主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让每一位职工在工作岗位上不仅是操作工,也是安全员,要为企业的安全发展尽心尽力。
简单的讲,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坚持制度、狠抓落实、全员参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企业发展永不分割的共同体。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国家经济建设的细胞,企业对国家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考虑企业安全发展的可持续性,只是一味盯着眼前的产量和利润或忽略了安全管理和安全投入,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将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造成严重后果,不但经济效益下滑,还失去了社会效益,如果没有社会的认可,企业就不可能生存,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的条件,从领导干部到职工群众都应该加强安全法制,提高对安全制度的执行力。绝不能以牺牲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切实做好不连沟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为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篇: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发言稿
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发言提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本土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经济活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就结合部门职责对本土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建议谈一下看法。
一、基本情况
大多数本土企业是在艰苦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企业正从发展初期向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经济活力。但本土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企业发展严重受限,面临不少问题。
(一)我县大多数本土企业规模不大,进入垄断性行业的难度大,一般从事的是竞争性行业,行业风险相对较高,抵抗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较弱。其所从事行业大多为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资源优势。部分企业并未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和成本投资,对于无直接经济收益的环境保护及其管理工作而采取忽视的态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不完善、环保设备队伍技术落后,难以节能减排。
(二)我县逐步形成了三大特色产业集群。一是家具制造,有**家,主要分布在**办事处。二是木材加工,全县板材加工企业有**家,主要分布***。三是厨具制造,***家。这些企业手续基本不齐全,用地多为农业用地,无法办理环保等相关手续。在清理、整治“散乱污”行动中,因“散乱污”被取缔近一半。
(三)我县工业园区稀少,多数工业园区没有任何手续,缺少规划、环评,导致按规定要求必须进园的建设项目无法落地。
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将关系到整个本土企业的做大做强。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二、工作建议
(一)落实责任,加强服务。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坚持把做大做强本土企业的工作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正做到主动部署、主动上门、主动协调。关注中小企业的成长,完善助推本土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特别是在产业链延伸、拉长过程中,要加大对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避免企业走弯路、误时机,最大程度节省了企业的运行成本。
(二)补齐发展短板,适应环保新常态。引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环保与能源、旅游等经济社会产业的深度融合,优先选择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占地面积小和资源消耗少的发展项目。推动企业淘汰燃煤锅炉进行煤改气,积极推行超低排放改造,对重点、绿色项目开辟“快速通道”,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帮助项目孵化、落地、壮大、成熟,直至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三)创新理念,汇聚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对当前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对未来的产业布局进行优化完善,科学确定各种规划区域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加快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手续报批,推动产业成片化集聚发展。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解决水、路、电等设施问题,吸引企业入园生产,形成行业集聚,加快产业融合,统筹配臵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能,努力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
(四)消除束缚,简化审批。消除阻碍企业做大做强的因素,能减则减,能改则改,能废止的要废止,抽掉旧产能的“釜薪”,使企业快速向新动能驱动转换。在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方面,要在审批环节适应新兴经济领域市场主体变化快、业态新、规模小等特点,及时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五)优化和完善促进各类企业快速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一是为本土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对外来企业和本土企业一视同仁,对外商外资企业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条件,同样也应该适用于同质同类的本土企业。同时,将本土企业名优特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在技术、服务等指标满足采购需求前提下,优先选择本土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二是制定专项培训政策,力争在本土人才培训的对象上实现全覆盖,主动加强与学校的合作,积极探索政府、高校、企业、职业培训机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育培训新模式,培养优秀人才。
(六)提供资金扶持、优化融资环境。加大资金扶持,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着力打造、扶持绿色、新兴产业,对重点企业按规定给与税收扣减政策。建立政银企对接制度,完善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广泛合作,改善信贷融资结构,引进风投、融资租赁公司等,多渠道、多形式解决融资难,全力推进企业应急互助基金,与银行合作推出“助保贷”业务,有效缓解企业还款压力。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发挥党建龙头作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发挥党建龙头作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金乡县金星禽业有限公司党支部
金乡县金星禽业有限公司是鲁西南最早从事蛋种鸡规模养殖的企业之一。建厂十多年来,它采取 “滚雪球”的稳步发展模式,建成了种鸡饲养、鸡苗孵化、兽药经营于一体的大型养殖企业。是济宁市最具规模的现代化种禽养殖企业之一。
该公司经理李林海,现年38岁,金乡县霄云镇大李楼村人,中共党员,金乡县金星禽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年金星禽业党支部成立,李林海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现有党员5名,平均年龄在40以下,均由企业业务骨干组成。1996年李林海从山东省畜牧兽医学校毕业以后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党组织的一员。他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办了金乡县金星种鸡场,经过李林海的刻苦努力和辛勤工作,金星种鸡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积累经验,引进先进技术,从家庭饲养逐步发展成现存栏蛋种鸡40000余套,年产种蛋1000万枚,每年可向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质雏鸡800万羽,年纯盈利80余万元的规模化蛋种鸡养殖企业。
目前企业实现了繁育流程人工智能化,饲养操作自动化,管理方式科学现代化,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从原来几千元资金的家庭养殖逐步扩大发展到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种鸡场。自办场以来,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诚信为本”的企业宗旨,经历了“非典”、“禽流感”的冲击,以深化养殖业结构调整为手段,1以严抓种蛋质量安全管理为保障,大力实施科技养殖战略,走出了一条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李林海凭着他多年来的养殖经验,充分认识到要想吃养鸡这碗饭,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改变土法养鸡,选择优良品种,在经营上狠下功夫,靠科学技术指导经营管理。他的眼光穿越的区域界线,目标转向了江南一带,曾多次到上海、江苏、南京、六安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又订阅了大量的有关书籍、杂志、指导实践操作。通过学习使他更充实了各种繁育、配合病疫防治、管理等项知识。为学好养殖技术,李林海广泛开展对外信息联络,与国内养禽专家建立了联系,经常参加国内最高水平的养禽培训,掌握了养禽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确保本企业的技术不断进步。为了提高企业装备的科技含量,1998年,李林海投入400百万元购臵了国内最先进的商品鸡孵化全自动生产设备,确保雏鸡的孵化质量。根据种鸡、苗鸡生长的不同阶段,喂食不同营养成份的全价配合饲料,确保科学投料,经济饲养,规模经营。在疾病防疫方面,实施全面的综合的防疫体系,坚持环境治理与鸡舍消毒相结合,进入厂区的车辆和物品必须消毒。为避免人工授精可能造成的交叉感染,授精过程全部采取一只鸡更换一支输精管,这在同行业中是绝无仅有的。
2005年5月,李林海注册成立了金乡县金星禽业有限公司。至此,公司形成了产、供、销、售后服务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公司下设两个种鸡场,一个孵化场、一个饲料生产场、一个售后服务部,公司正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尤其是金乡县金星禽业有限公司党支部成立以后,李林海尝试以党建带动企业建设,他带领支部其他党员努力以科
技创新增内涵,在产品科技上搞突破,近几年来公司出资聘用了大专生五名,为国家安排专业人员两名,购进先进设备,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份额,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严把生产质量关。从种蛋购进、孵化、防疫、到出售都有技术人员把关,并跟踪售后服务,确保了产品质量,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
在创新上,李林海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大胆的引进了国内先进的无烟锅炉,把孵化器的电加热系统全部改为水加热系统。这样即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电费,也为国家节约了能源,而且还可以向公司生活区供暖,并且所出的雏鸡的质量也大大的提高了。
李林海感到在科学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系统学习,充实自己的管理经验。为了当好企业的带头人,做一名合格的党支部书记,他决定报名参加农村党员干部大专班的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录取。在校学习期间,李林海能很好的处理好学习和工作间的关系,往往为了多学一点东西,他都是白天开车去学校学习,晚上在开车回来处理公司的工作,一忙就是大半夜。虽然很忙,很累,但他感到很高兴,很充实,认为这样虽然累了点,忙了点,甚至耽误了一点工作,但自己学到了许多新东西,为下一步更好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林海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十七大精神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怕苦不怕累,脚踏实地,认真工作,经常向老党员和同学们学习经验、交流心得,关心国家的政策方针。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和激励自己。
李林海致富不忘乡亲,时刻记得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孩子,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养育自己的家乡。他积极带领全村村民共同致富,对自己的养鸡技术毫不保留,凡在鸡场购苗的一律实行技术承包,跟踪服务,主动为贫困户免费或优惠提供鸡苗,每年办技术培训班6期,在他的带动示范下,全村养鸡业已初步形成规模,2000只以上的37户,全县上万只养鸡户有百余家,年利都在上万元,有不少农户彻底脱贫,同时鲜鸡蛋和蛋鸡已远销到合肥、南京等城市。1999年的夏天,酷暑难耐,村里的变压器突然着火烧了,电停了几天了,可村里没钱修。为了使全村的老百姓用上电,李林海从自己家里拿出了4000多元钱为村里修好了变压器。
2009年夏季,由于连日阴雨,村里小学地势低洼造成学校院内积水过膝。学生上、放学及其不便,每次都要挽起裤腿趟着过去。李林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毅然决定拿出两万元给学校修了一条下水道,一座小桥。及时解决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另外李林海逢年过节,他都拿出1000多元钱走访慰问村里的五保老人、特困户和镇敬老院的老人们。
李林海和他领导的金星禽业有限公司由于在全县养殖行业中的突出表现,他的成绩也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每年都被评为“金乡县养殖带头户”、“金乡县养殖行业龙头企业”、2008年又被评为“金乡县科技创新企业”。李林海也被评为“济宁市新长征突击手”、2001年被评为“金乡县农村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被评为“金乡县十佳杰出青年农民”、2006年被评为“金乡县百佳文
明致富标兵”。
“荣誉只能证明昨天,更重要的是明天”。这是李林海作为一名企业党支部对人生价值的最贴切的评价。面对未来他充满信心,决心在党旗的辉映下带领金星禽业和全村村民为了明天的更加辉煌而奋力拼搏。
第五篇:依靠优秀文化 做大做强企业
依靠优秀文化 做大做强企业——水电十一局企业文化建设侧记
中国水电十一局是1955年国务院为建设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而组建的第一个水电施工企业,她是我国水电建设的先驱、旗帜和摇篮,为祖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进入市场经济后,十一局人蓦然发现,长期的计划经历并没有给他们留下什么,优势不明显、规模上不去、技术没专长、施工装备差,大的水电工程难以参与竞争,在系统成员企业中位置偏后,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面对困境,十一局人痛定思痛,努力从企业自身查找原因、寻求突破。他们经过艰苦探索,理清思路,大胆创新,终于使企业步出低谷走向崛起。企业产值由2002年的6.55亿元到2007年的25.62亿元,年均增长达31.36%,2002年-2007年签订项目合同金额152.14亿元,职工年人均收入增长232.68%,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目前十一局项目分布于阿曼、尼泊尔、伯利兹、赞比亚等10多个国家和国内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而且,企业整体规模和实力也跃居集团成员企业前列。
十一局近年实现跨越发展、不断做大做强的法宝是什么呢?他们依靠的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其具体做法是:
——以危机教育为突破,构筑共同核心价值理念
2001年7月,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在广泛调查和征询意见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企业适应市场、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他们认为,现代企业已经从一个简单的工作场所转换为一个为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协同奋斗的大集体;要做好一个企业,就要在这个集体里形成一种人人向上、积极进取的环境和氛围。像十一局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优良传统和沉重包袱并存的企业,若想重振雄风、再铸辉煌首先应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
企业文化建设能否顺利开展,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使全局干部职工认识到企业文化变革的迫切性并达到共同的认知与行动。为此,十一局非常切合实际地选择了危机教育作为突破口,在全局广泛开展了学习《华为的冬天》的大讨论活动。众所周知,深圳华为集团位居全国IT行业百强之首,其事业如日中天;但是,集团老总任正非却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尤其是就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冬天”而发表的一系列观点和见解,在全局干部职工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震撼。十一局领导班子因势利导,促使广大干部职工主动思索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作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建设者的十一局,在进入市场经济后却业绩不佳、发展迟缓、实力不强、位置偏后?是什么原因导致十一局丧失了进入高速公路和高层建筑市场机遇,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不利甚至遭遇拒绝的地步?为什么一些企业“成功三年”却“崩盘三天”?华为集团这样的行业老大尚且如履薄冰,十一局如此景况如何奋发图强?
经过认真讨论和深入细致的思考,十一局上下逐步形成了一些共识:一是必须重视审视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体系;二是必须超前思维,树立全面危机意识,锻造市场敏锐性;三是抢抓水电建设春天的机遇,想方设法上台阶,重振企业雄风。这项危机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十一局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基本理清了思路,做好了铺垫。
在此基础上,十一局采取文化积淀与时代要求相结合、领导专家与职工群众相结合、企业共性与系统个性相结合的方式方法,通过广泛征集、咨询专家、反复讨论、集体决策、提炼阐述等几个步骤,提出并确立了十一局统一的基本价值理念。
随后,十一局采取领导带头、明确职责、区分层次、健全考核等办法和手段,较好地确保了核心理念的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与此同时,他们还根据企业发展变化形势,又适时提出了力争跨入“国家特级企业”、“量力做大、着重做强”、“国际强局、非水电优先”的企业近期愿景与发展战略,促使了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并开花结果。
——以市场需要为导向,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确立之后,十一局围绕市场大做文章,创新坚持并积极实践“六个观念”,引导广大员工不断适应市场,积极踊跃参与各项改革,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一是市场选择干部的观念。干部是否有才能,需要市场来检验;干部的去留要由市场来决定。这种观念的推出和实施,使过去的那种“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的陈腐观念失去了市场。五年来,十一局依据市场法则,提任处级干部118人,65名处级干部退出领导岗位,退出干部没有抱怨闹事,新提任的干部在岗位上发挥出色,形成了良好的“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用人机制。
二是市场选择行业的观念。谁能决定企业生存发展呢?只有市场!近年来,十一局结合市场实际需要,先后撤销了亏损单位汽车分局、建筑总公司、铸造厂、预制厂等建制,改制重组了印刷包装厂、三门峡塑钢厂等,涉及职工总人数1000余人。同时,根据二级单位施工特长和经历,分别将中砥公司与第八分局、新世纪项目部与第四分局进行整合,成立了路桥分局、工民建分局,有效优化配置了资源,充实加强了“非水电”行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力量。
三是机构适应市场的观念。机构臃肿重叠、人浮于事严重是国企普遍现象。十一局坚决推行“扁平化”管理,机构改革大刀阔斧,减少了管理层次和人员,促使决策信息传递更加顺畅,市场反应能力更加快捷。他们先从局直机关开刀,工作人员全局公开竞聘,部门设置减少5个、人员缩减40%;同时,积极推进各施工分局机关跟着项目走,进一步强化了对项目的监管指导能力。四是重视“两个市场”的观念。“营销”和“生产”是施工单位不可或缺的两个市场,都是企业的生命线。十一局采取有效措施调动贴近市场员工的积极性,五年来签约150多亿元订单,建设完工近190个项目。
五是市场决定分配的观念。依据对企业贡献大小,十一局实施分配向贴近“两个市场”并作出业绩的员工倾斜的政策,大幅提高了核心员工的收入;开展专业总工、专业造价师评聘活动,对专业技术和商务人员给予津贴;同时,根据经营成果对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年薪制,依据完成工作量对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进一步倡导和拉开了收入差别,基本建立了市场决定分配的体系。
六是存在即需要的观念。十一局坚持存在即需要的观点,认为企业是一台运转复杂的机器,各个部门、岗位都有其不同的职责和作用,一个大型企业要做好,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全是大梁建不起大厦,只有每个人都努力干好本职工作,才能促使整个企业运转正常。五年来,十一局上下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同心同德,紧密协作,形成了巨大合力,推动了企业持续发展。——以制度办法为基础,完善管理文化框架体系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运作已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全体员工集体参与表达意愿的体现;企业要保持步调一致就必须要有行为规则,而这个规则就是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十一局在制度规范建设上,围绕以人为本,下了不少功夫,想了不少办法,五年间建立和修订了管理制度160余项,编辑印发《经营管理制度汇编》4册,内容涉及人力、财务、工程、技术、物资、设备等方方面面;目前,依据制度管人、管事的管理框架体系已经建立,而且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执行体系也不断完善。
一是建立并推行财务监督体系。局属单位普遍推广会计主管委派制度,坚持企业内部系列审计制度。为了避免潜亏,对库存物资、周转材料、应收款、待摊费用等都作出了明确的限制规定。比如周转材料,项目结束了,原则上必须全部摊完;各单位上报利润数,须经过严格审计,从制度上避免了出现虚盈实亏的现象,为公正评价各单位的业绩提供了准确的财务信息。
二是建立并推行分配激励体系。局属单位符合条件的均实行市场工资制度;经营班子和项目班子实行年薪制,每年年底根据综合考核结果兑现奖励;技术、商务及其他专业带头人实行津贴制;同时,局每年评选“工匠”、一些单位评选“模范员工”、“明星员工”等,均给予一次性经济或外出旅游奖励。通过一系列分配政策的实施,打破了以往“吃大锅饭”的做法,有效激励了员工努力投身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并推行绩效衡量体系。针对局属单位经营班子,年初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年
终进行综合考核,衡量各自经营业绩,然后按照基本年薪、效益年薪和管理年薪标准加以兑现,对绩效明显的单位还实施期权奖励。针对广大员工则积极开展培训,依据综合考核评定结果决定去留、升降、转换、培训。绩效衡量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科学分配、激励先进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是建立并推行约束惩戒体系。为了规范项目施工与管理,先后编印了《项目管理手册》和《项目管理参考手册》,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要求的“四控制、三管理、一协调”;针对项目存在的有关问题,印发了《经济赔偿和处罚办法》,努力确保项目规范运作与管理。同时,制定并实施《员工行为规范准则》,注重日常教育与制度约束相结合,积极构建健康和谐的生产经营氛围。
——以品牌宣传为载体,狠抓企业形象工程建设
围绕企业核心价值观,结合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发挥和利用有效载体,以创建精品、文明施工为重点,十一局积极开展对内对外宣传,较好地树立了企业形象,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信誉,有效促进了特色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一是加强文明工地建设。结合创建精品工程要求,十一局制定了《文明施工细则》,积极开展“队伍好、质量好、安全好、进度好、环境好、效益好”的“六达标”创建活动,做到了工程建设到哪里,文明工地创建就到哪里,企业文化实践就进行到哪里。近几年,所承建的太浦河泵站工程、淮安立交地涵工程、宁夏扬黄泵站工程、山东新沭河泄洪闸工程等项目,先后获得了19个省部级文明工地称号;十一局整体保持了河南省省级文明单位和集团公司文明单位称号,局属18个单位获得集团公司文明单位称号。
二是构建立体宣传网络。十一局以有线电视、报纸、网络为主,以项目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为辅,全面构建了立体化的宣传网络。特别是网络内容不断丰富,加强了企业内外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发挥了主流信息阵地的作用;广大新闻工作者围绕企业重大决策、工程重要节点,深入一线,实地采访,强势宣传,及时报道,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同时,开办了局史展室、局荣誉陈列室,开展经常性传统教育,不断弘扬企业精神。还结合五十年庆典编发了局史图书《奋进五十年》、专题片《50年回眸》,开展与外界新闻媒体联络交流,积极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有力地树立了十一局在市场竞争中崛起的企业新形象。
三是注重标识系统规范。十一局编制了《文化手册》,对项目营地布局、“五表两图”宣传、员工统一着装、办公用品印制、办公环境摆设等企业标识系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并不定期进行检查与督导评比,现在如果到十一局项目部或办公地,浓浓的企业文化气息便会扑面而来,十一局的企业文化建设正在不断深入和广泛实践中。
四是树立各类典型标兵。十一局充分发挥典型、模范、样板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在工程建设方面树立了太浦河泵站(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淮安立交地涵(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安徽临淮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施工样板;在员工中培育了朴玉山(全国劳动模范)、许燕峰(河南省劳动模范、中共十六大代表)、张恒牧(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模范共产党员)等楷模形象;在五十年局庆之际隆重表彰了百名“奉献奖”职工;同时,加上局属广泛开展的“每月一星”等群众性优秀员工评选活动,在全局营造了争作贡献、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正是因为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以上工作,水电十一局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授予“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成为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一面旗帜。依靠优秀文化,做大做强企业,十一局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信息来源
信息类型 [其他动态] 作者 郭蕾 李贞洁 查看次数 224 修改时间 2008-9-10 14: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