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打造以企业软部资源为主体的运作体系

时间:2019-05-12 11:4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打造以企业软部资源为主体的运作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打造以企业软部资源为主体的运作体系》。

第一篇:浅论打造以企业软部资源为主体的运作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论打造以企业软部资源为主体的运作体系 作者:赵海涛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1期

摘 要:软部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以企业软部资源为主体的运作体系,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实现基业长青的重要保障。打造以企业软部资源为主体的运作体系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有四项最为重要:一是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二是优化管理,再造流程,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三是创建学习型组织以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四是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的影响力。

第二篇:以EO体系管理为纲领,打造企业安全文化A1

“以EO体系管理为纲领,打造企业安全文化” 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EO体系内部审核

为查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活动及其结果是否符合体系文件规定的要求,确认体系的符合性和体系实施保持的有效性,2011年08月16日-17日,在管理者代表耿婷芳的组织下,分三个审核小组对公司范围内体系覆盖的各部门进行了EO体系的内部审核。

本次内审依据为公司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在为期2天的内审中,内审组成员通过询问、沟通交流;查阅文件资料;检测记录、安全台帐;查看工作环境、现场实际抽查等诸多形式,本着公正、公开、透明、客观的原则开展工作。在此次内审中没有发现比较严重的不符合项,体系的方针和目标明确、适宜性和符合性良好,符合公司要求,体系切实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

2011年8月17日下午召开了内审的末次会议,会议上宣读了内审报告,对内审中发现的问题逐一进行认真剖析。通过此次内审反映出:我们公司的体系文件及相关法规标准能够有效的传达至相关部门,并得到理解和实施;工作人员都能按照体系文件要求开展各项工作;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符合公司发展的实际;各项监督检查能按期进行并及时反馈;数据统计与分析应用较好;公司各项目标、指标有效的得到了实现等。综上所述我公司已并具备了第三方认证审核的要求。会上,管理者代表耿婷芳再一次要求全体员工加强安全管理意识,要以EO体系管理为纲领,打造我企业安全文

化,同时将这次内审作为一个契机,作为我们工作新的起点,切实按照规章制度、操作规范、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从以前的被动管理转变为我要主动进行安全生产的管理,逐步形成人人要安全管理的企业安全文化。会后,耿总补充要求各部门要对内审组提出的整改条款要深刻解读;要深刻认识到内审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和自我的改进机制;在实际工作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确保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和持续改善。

第三篇:以奥运为契机打造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以奥运为契机打造北京市农产品质

量安全监管体系

设置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 发布时间:2008-03-12

北京是我国的首善之区,又是一个国际大都会,2008年奥运会将在这里举行。北京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既关系北京奥运会的基础安全,又关系北京的国际形象,必须认真应对。

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农业局以管理难度较大的蔬菜为试点品种,以生产经营主体登记和田间档案管理及追溯为主要内容,以“净化超市和团体伙食单位”为起步,以达到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水平为目标,探索建立一套适合特大型销区城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到目前为止,参与试点的企业和农产品专业协会74家,超市32家,试点的品种已从蔬菜扩及畜禽、水果和水产品。

一、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的选择

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涉及环境、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很复杂。如何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使北京市的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和严峻挑战。

从国际上看,目前在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方面主要有三种模式:

美国模式:以主体管理为中心。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以危害风险分析为基础,以控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为主要目标,以实施HACCP质量体系认证为主要手段,建立从食品生产、加工到销售环节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HACCP体系是一种建立在良好操作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规程(SSOP)基础之上的控制危害的预防性体系,它将主要精力放在影响食品安全的各个关键控制点上。“9.11”事件发生后,以实施食品反恐法案为契机,这种基于主体管理的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采用美国这种模式,要求有一定规模、操作较为规范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

欧盟模式:以产品追溯为中心。

欧盟有关农产品及食品的监控原则是,必须将进入市场流通的食品和饲料,“置于完整的可回溯追踪管理的控制之下”。这种追溯制度主要是从生产经营记录和包装标识两个方面,针对不同主体做出规定:经营国家限制使用的农业投入品都应当建立经营记录,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生产记录,并对记录的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对包装销售的农产品,规定应当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等。欧盟积极推广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在食品和饲料行业内建立综合跟踪体系,在统一的欧盟内部市场对食品或饲料进行跟踪监督,以便发现和撤除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食品,及时把相关信息反馈给消费者和管理人员,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大面积扩散。采用欧盟模式,要求有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

日本模式:以品牌授信为中心。

日本的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以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为基础,以政府颁发的JAS标识授信为工具,以指导市场消费为目标。日本农产品的JAS认证,一般由政府授权的行业协会承担,认证分为常规农产品认证和特殊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为特殊认证。为了获得JAS标志,生产经营者可以向农林水产大臣指定或认可的认证机构提出申请,经认证产品符合JAS要求,则允许产品贴上JAS标志。在对JAS法的修订中,确定了有机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的特定JAS规格标准,通过检查来确定其是否符合规格标准。即使未贴加JAS标志的产品,也须标有“有机栽培番茄”、“有机纳豆”或“有机红茶”等标志。进口农产品和食品则必须经过JAS认证,进口产品没有加贴JAS标志,不许销售。采用日本模式,要求有较为规范的市场秩序。

从北京市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适于借鉴“以追溯管理为核心”的欧盟模式。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农户的分散化小规模经营为主。以蔬菜为例,目前北京9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共有20多万个生产主体,平均每个主体只有3亩多。这种多主体、小规模的分散生产方式,给蔬菜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加之北京城区供应的鲜活农产品多数又来自外地,其生产监管更难。因此,采取“以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跟踪管理和风险点控制为核心”的美国模式,目前条件尚不具备。而欧盟由于所属各国生产标准不同,质量控制能力各异,因而采取从产品批发环节向生产环节追溯为主的管理模式,与我国的情况类似。

其二,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规范不够,秩序不好。在目前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和个人的投机和侥幸心理严重,认为即使出现质量问题,责任也难以界定,可以逃避处罚。如果采取“以农产品品牌授信为核心”的日本模式,长期来看,对政府的公信力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欧盟模式以“任何食品均易于被污染”为管理推定,只对农产品实施安全监管,不对农产品安全进行授信,符合我国现阶段的产品质量信用状况。

其三,我国目前农产品行业组织的发育程度很低,行业管理的多数职能事实上由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由于市场上农产品的品种多、批次多、数量大、货架交易时间短、货源渠道复杂,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后,难以查清出现问题的环节和原因,更难以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出现。这种情况也不宜马上采取美、日那种行业组织管理产品质量、政府监督产品安全的模式。欧盟所属各国的行业组织尽管十分成熟,但是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行业质量安全规范,因此只得主要求助于行政权和司法权。这一点目前也与我国情况类似。因此,结合我市农产品产销的特点,构建以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为主线的监管体系,已经成为我们现实的选择。

二、对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考虑

借鉴欧盟模式构建北京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有以下要点需要把握:

1、农业直接生产领域的质量安全管理,主要以生产档案管理为主。这种档案必须包括农场主档案、农田档案和产品档案的内容。农场主档案的管理涵盖了农场主职业资质管理、农场工商资质管理和质量体系的认证管理等职能;农田档案的管理涵盖了农田环境监测、土地资源管理、产品原产地标志管理等职能;产品档案的管理涵盖了产品质量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产品分等分级管理等职能。

2.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质量安全管理,主要以产品登记管理为主。这种登记也可理解为农产品的批发市场准入管理,一般是将生产档案的强制性登记内容予以申报,并接受产品的抽查检验。

3.农产品流通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主要是产品销售记录为主的产品标签管理。销售记录必须包括产品的生产档案、流通记录、加工记录、包装记录及销售商、加工者、包装商档案的内容。销售记录管理同生产档案管理一样,涵盖了业主资质管理、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产品分等分级、产品标签标识管理等职能。

4.农产品的质量召回与责任界定。在产品流通、加工、购买和消费的任一环节发现质量安全问题,政府质量安全管理部门都将负责风险分析和责任界定,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召回不安全产品。这一环节的管理涵盖了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预警与通报、产品召回、不良反应分析、不良事件处理等职能。

5.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处罚。这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式实施后依法展开。

概括地讲,就是以农产品生产档案和销售记录管理为基础,以产品标签管理为介质,以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为手段,以不安全产品处理和不安全责任界定为目标,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管理。根据上述要点,结合即将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是否考虑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为:

以我国现行农业行政管理体制为基本框架,以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为基本目标,以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质量安全管理一体化为主线,以农产品与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为主要内容,整合质量安全管理、质量安全监查、质量安全执法三项职能;推进行政监管与产业发展、行政职能与事业职能的两项分离;完善农业标准、检验检测、质量认证、信息网络和质量安全技术研究等五个技术支撑体系;尊重现实,坚持规范,提高效率,分期逐步地进行体制调整。

这一指导思想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为本次调整设定有限目标。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面宽,牵扯部门多,因此这一次体制调整,必须设立有限目标: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为准。在职能整合上,只涉及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职能调整,而不涉及一般的质量管理职能;只涉及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许可管理,而不涉及一般的农业投入品质量许可审批。在机构设置上,只涉及现有机构框架下个别职能的调整,而不涉及大的机构变化。

--被整合的职能要保证一体化。由于导致农产品污染的环节多、链条长、因素杂,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职能不宜过于分散。指导思想中包含了三类职能的一体化:管理环节上,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管理的一体化;管理功能上,质量安全管理、监查和执法的一体化;技术支撑上,农业标准、检验检测、质量认证、信息网络和质量安全技术研究五个体系建设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职能的安排,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效实施的必备条件。

--对新职能要加快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规定了一批过去农业部门的职能体系中没有或较弱的职能,如实施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的职能、产地污染评测和管理的职能、对农产品生产记录的监管职能、对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的监管职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市场准入管理的职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监测的职能、对质量不安全产品实施处置、对相关主体进行处罚的职能等。对这些职能,要按照新的体制要求,加快落实,且注意避免新的职能交叉。

--依法坚持有限政府的原则。《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政府行政依据,它全面强化了农业部门在市场上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能力,同时也严格规范了农业部门在市场上依法行政的行为。因此,在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职能的同时,指导思想强调了行政监管与产业发展、行政职能与事业职能的两项分离,就是强调本次体制调整,要把职能规划、职能配置和职能界限一并设计,为今后的规范执法打下好的基础。

--分期逐步实施调整。现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的构建,取决于我国政府行政体制的整体现代化。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要一蹴而就地完成这种调整是很难的。从积极的角度看,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而进行的管理体制调整,将像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一样,构成我国农业行政体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梯,不可小视;从稳妥的角度看,这一体制的有效调整,还有待自身各项条件的成熟和外部条件的配套,也不可盲目乐观。

三、北京市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试点的进展

对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上述认识,得益于我们在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试点中的思考。

北京市蔬菜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工作起步于2004年。当时农业部开展了“京冀两地蔬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试点”工作,由北京市农业局和河北省农业厅具体组织实施。在试点过程中,选择河北承德、唐山、廊坊等地6个具有代表性的蔬菜生产基地作为试点基地,探讨进京蔬菜产品产地加工、分级和包装和基地产品应用产品标签信息码的应用等,实现农产品的源头追溯和流向追踪等。试点工作初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尤其在产品标签信息码的开发、管理、使用、查询等方面,为实际应用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外埠基地试点的同时,我们也在小汤山特菜基地进行了试点工作,并与小汤山产后加工配送管理软件相结合,为我市蔬菜加工配送企业的质量控制探索了经验。

2005年,又开展了自产蔬菜产品质量追溯试点。针对我市蔬菜产销的特点,以蔬菜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追溯实施主体,以大包装蔬菜产品和零售的小包装蔬菜产品为控制对象,分别对蔬菜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三个层次进行质量控制,同时生产与超市联动,共同开展追溯试点。2005-2007年共选择了73家农产品配送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作为试点单位,分布在8个郊区县和城区32个超市。试点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一)完成了生产履历中心及相关管理平台的建设

1.完成了蔬菜生产履历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该系统主要用于对农产品生产单位的生产履历信息的统一管理,系统使用B/S架构(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方便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操作与管理。追溯系统的生产履历中心数据库构架建设采用美国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标准数据库,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和增容能力。通过对数据库进行二次开发,使农业生产履历系统能够满足现有的追溯管理要求,同时兼容其它的多种数据格式,方便了生产履历中心与其它数据的对接。

2.建立了EAN.UCC条形码标签管理系统。条码编码采用EAN.UCC 128码编码规范,系统采用了通过国家商业密码管理办公室认证鉴定的编码加密机制,对产品进行追溯码的编制。该编码可以实现数字化加密,实现一个包装条码标签对应唯一的一个产品追溯码。通过使用该编码方式进行信息承载,可关联产品、生产者、生产时间等各类信息,并且可伴随产品的流通允许进行信息不断加载增量,便于追踪回溯信息。该种数据编码技术有相当的可控性,可以按量发放、注册生效、到期失效,同时该种编码技术有很强防仿制性,数据编码进行加密处理、批量无法仿制。

另外,通过IC卡授权充值系统完成对产码的授权和管理。该系统设计了非接触性IC卡系统,保障了IC卡的耐用性和易识别性。产品追溯码通过授权IC卡和专用产码机的配合实现。生产者申报了生产履历信息并通过认证后,将获得对应的授权IC卡。授权IC卡加密集成了生产者信息、产品信息和授权产码信息等,生产者通过专用产码机在通过授权IC卡验证后就可以按照需要生成条码和产品追溯码标签,并通过标签打印机方便地打出标签。

3.完成了生产履历信息查询系统建设。以生产履历中心数据库为基础,开发完成了产品质量查询系统。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触摸屏、电话和手机短消息等多种方式进行查询。后台软件系统设计了查询方式的系统接口,同时系统在后台数据库也详细记录了系统查询信息。通过对生产履历中心的控制,可以检测到相关查询信息。

(二)在企业内开展试点

目前,北京市73家试点企业蔬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已经完成了对产品生产履历中心数据库的开发,中心数据库承载和记录73家试点企业的主体信息和产品信息内容,生产履历中心数据库是整个追溯系统的基础,所有追溯信息均以生产履历中心数据库为依托。在追溯信息的最前端,目前已经完成了对73家生产基地的信息跟踪。

另外,通过建立授权IC卡系统,完成了15家试点企业的信息承载和传递工作。通过授权IC卡,传递了试点企业的生产授权信息和产品信息,通过对授权IC卡的识读,又完成了信息与产品标识条码的转化。

建立产品追溯码打印系统,通过对试点企业授权IC卡的识读,通过对产品信息的加载,打印与产品相对应的追溯条码标签,完成了产品追溯的最终信息表现形式。通过对产品追溯条码的识读,追溯该产品的生产履历信息,从而衔接了产品最终消费与前期生产之间的信息传递。

总的看来,通过开展蔬菜质量安全追溯,我们在生产过程控制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蔬菜的生产地点、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的使用、采收日期等生产信息;在流通过程中可以了解产品的来源、去向等流通信息;在市场方面可以了解产品的产地、经营单位、质量状况等产品信息。在对蔬菜产销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中,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来判别产品信息和生产经营主体,以便实行有针对性的监管,从而提高全市的农产品质量管理水平。

四、今后工作展望

应该看到,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管理的工业化、规范化建设在农业及商业中还处于起步阶段。食品追溯信息的标准化是食品追溯制度的重要内容。在追溯过程中,供应链所有参与方需要就彼此之间交换信息的内容、表述和形式充分达成一致。实现可追溯性,需要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管理生产、加工、包装、存储、运送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如果供应链中的某个从业者在管理这些环节时与上下游之间发生不协调或冲突,就会导致食品追溯信息链的中断。在我国,农业和商业领域中刚刚开始进行标准化的工业规则建设,无包装、无标识或包装、标识混乱的食品在粮食、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市场上还占很大比重,这是实现可追溯性的一大难点。还应该看到,由于我国初级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以农户为主,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在生产流通的信息化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种技术基础条件,还不能适应食品追溯制度和系统建设的要求。不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希望国家能够对建设食品追溯系统予以政策扶持,表示单靠企业力量是难以推进的。

上述因素对于北京市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设形成了诸多制约,必须在今后的发展中加以突破和解决

第四篇:以强化宣传管理为武器打造全新企业文化体系.

以强化宣传管理为武器打造全新企业文化体系 作者:刘杨

来源:《企业文化·中旬刊》2015年第04期

摘要:2012年5月,新疆油田公司原采油工艺研究院与原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工程研究所重新整合,成立了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程院。工作重心由经营创收转移到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上,业务领域也相继扩大。面对新疆油田公司对工程院新的定位和要求,工程院从以“服务油田”向“工程技术引领”方向转型,对于新成立的工程院,如何尽快转变职工的思想,使油田公司“工程技术参谋部”的作用日渐彰显,通过合理的宣传方式,科学的宣传工作方法,建立适合工程院发展的企业文化体系,是迫在眉睫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转型;宣传;企业文化;发展

一、宣传管理工作现状

工程院成立后,由于企业定位变化,面临企业转型发展,当时的宣传工作存在很多急需改善的方面。2012年,工程院全年共完成对外宣传稿件261篇(其中:克拉玛依电台电视台用稿32篇,各类报刊杂志用稿46篇,油田公司主页用稿183篇,院内新闻用稿750篇,开通系列报道3个,制作电子展板10个。

针对工程院现状,目前的宣传工作不能满足工程院的发展需求,2012年,工程院在油田公司43家单位中宣传稿件排名为第22,位于中下水平,作为油田公司“参谋部”的工程院,这个影响力远不能体现单位的真正价值。

二、宣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梳理分析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的管理流程,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全院职工的主动适应思想转变,凝心聚力打造工程院的品牌形象,提高新闻报道媒体上稿率,助推企业文化建设。

1、职责划分不明确。整个单位的宣传工作主要涉及的部门和基层单位有:党群工作科、科技信息中心和各基层单位。很多工作由于职责划分不明确,出现了不愿承担、互相推诿的现象,导致时效性跟不上,不能满足实时需要。

2、权限管理混乱。院网页平台出现了多个机关科室、基层单位人员可以在院网页随意修改、发布、删除信息的现象,并且格式、内容完全不统一,比较混乱。

3、审核不严格。专职通讯员以及兼职通讯员所写出来的稿子,没有经过单位主管领导审核,不仅会出现错字、少字或语句不通等低级错误,还出现了专业术语不准确、乱用慎用语言及敏感词汇等问题。

4、通讯员队伍不健全。这一点主要针对的基层通讯员,以往基层没有相对固定的通讯员,也没有负责管理本单位日常宣传相关工作的宣传员,来自基层通讯员的稿件量甚少。在日常管理,包括写稿、审稿、上传等环节,几乎处于混乱状态。

5、写作意识淡薄。由于原来企业性质原因,很多科研人员整日忙于科研和现场技术服务,以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几乎没有养成把自己的工作展现给其他人看、让更多人了解自己所研发的技术或研制的产品的习惯,久而久之,很多信息亮点被悄无声息的埋没。

6、写作水平有限。由于科研人员写出来的报道偏于专业化,外界媒体采稿的原则是大众化,对广大读者来说,应该是通俗易懂。科研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写出来的报道更像专业报告、汇报材料。

三、在企业转型中加强宣传管理,有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步伐

1、制定《宣传管理办法》。新出台的《工程院宣传管理办法》首次被纳入了院体系文件,标志着工程院的宣传管理工作已经走入规范化、常态化。对院网页上载信息权限进行重新梳理与分配,机构重组后,各单位均新建立了子网站,并重新梳理了权限;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宣传工作管理网,各基层单位、科技信息中心、党群工作科职责划分明确清晰,避免了信息混乱、管理不明确等问题。

2、收回所有权限,按需开通新权限。经过摸底、落实、梳理当时在院网页上载信息的权限,对梳理后的权限级别进行分析验证,经过对各机关管理部门、基层各单位、特殊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需求进行分类,由党群工作科全程管理,重新开通了全院相关人员在院网页以及二级单位网站的不同级别的上载权限,发布权限仅授权于党群工作科专业管理人员,从源头上保证了发布后信息的质量与安全。

3、加强对基层宣传工作的考核及奖励。对各基层单位稿件数量的考核纳入年底绩效考核范畴,信息审批者审核的内容相对严格,包括稿件差错率、时效性、信息点价值等各方面因素,不满足审批条件的不予审批,一律退回。

为了提高通讯员写作热情及通讯报道的质量,在严格考核的同时,制定了工程院《宣传报道奖励办法》,并纳入经济政策。针对被院网页、油田公司网页、以及对外有影响力的媒体等收录并发布的通讯报道给予相应的稿费及奖励。

4、建立相对稳定、健全的通讯员队伍。在每个基层单位选定一名宣传员,协助书记管理本单位日常宣传相关工作,负责上传本单位通讯员稿件,并且配合院宣传管理人员,组织协调

本单位相关的宣传工作。选定一些有写作热情、责任心强的职工担任通讯员,建立了相对稳定的通讯员队伍,及时、准确报道本单位相关动态。

5、提炼核心理念,确立工程院核心价值观体系。通过策划、组织、提炼等一系列活动环节,工程院全员参与,在全院掀起了“工程院核心价值观”讨论热潮。通过网络媒体投票,正式确定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求实创新、追求卓越”工程院核心价值观。

6、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助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组织道德讲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策划印刷了企业文化书籍《企业管理小故事》、《一周年》、《星空》等;在院区树立“讲文明、树新风、管理、科研”等理念宣传牌,营造科研院所文化氛围。

7、加强培训。通过外聘专家(克拉玛依日报社首席记者、克拉玛依第一中学计算机老师,由浅入深,针对实例进行授课。使得通讯员们对新闻写作技巧、新型媒体应用软件,进行详细讲解,提高了全院宣传员队伍的专业素质。院宣传管理人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常态化模式深入基层开展交流,定期开展宣传工作经验交流会,半年开展一次通讯摄影技术技巧培训,广泛征集意见,及时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并定期为专、兼职通讯员发放学习资料,使全院职工了解院内宣传工作动态,及时总结、沟通,掌握写作技巧,提升整个宣传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工程院宣传工作上台阶。

四、管理逐步完善,效果日渐彰显

1、制定了一系列的巩固措施。一是修订了宣传管理办法,把电子书制作、对外媒体投稿等更细节的职责进行说明,保证宣传方式的多样化、生动化。二是针对专职宣传员短缺的问题,向人事部门提出申请,在油田公司各单位宣传骨干进行调研,征得人事部门审批同意后,调入一位宣传骨干,安排在科技信息中心宣传组。三是制定培训计划,与报社、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合作,加强外宣力度,争取外派学员取经。

2、提高上稿率,提升企业形象。自工程院成立后,通过不断的提升宣传工作管理,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对外媒体上稿数量以及院内上稿数量均明显幅度的提升。

2013年,工程院全年共完成对外宣传稿件531篇,院内新闻用稿873篇,策划编写系列报道8个,制作专题展板18个,全年上稿量在油田公司43家单位中排名第14;2014年,工程院对外宣传稿件675篇,院内新闻稿件980篇,策划编写系列报道12个,制作电子展板21个,全年上稿量在油田公司43家单位中排名第12(处于中上水平。

五、结束语

自工程院成立后,工程院的宣传和企业文化工作在不断的摸索和创新中不断进步,在逐步加强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创新与实践。通过“主动引领、全员参与、共同营造、开拓创新”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形成具有工程院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理念与科研院所企业氛围。一个单位没有精神,就没有灵魂,没有准确的核心理念定位,就没有奋勇争先的精神动力源

泉。只有打造出自己的精神力量,才能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使全院上下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工程院以宣传工作为主要武器,助推工程院精品企业文化建设。

第五篇: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发展创新型国家

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发展创新型国家。

当今的世界是个以创新为主导潮流的多元化的世界。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我们怎么才能立足于各国强林之中?我们怎样才能让我们优秀的问换源远流长?

发展才是硬道理,当今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集中表现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滞后。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加快从欠发达国家步入发达国家?我认为中国必须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将我国发展成创新型国家。

中国在生物、航天和信息等一些科技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是,从总体上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科技专家参照国际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选用12项核心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01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居于第28位。中国要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必要理好以下三大关系。

(一)政府和企业都要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但要以企业为主。

2000年美国研发投资2653亿美元,其中企业占66%,政府占29%;同年日本研发投资98252美元,其中企业占72%,政府仅占19%,形成了“企业为主,政府为辅”的科技发展格局。我国亦应采取这种方式,大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并及时把科技创新运用到生产中去,加快技术向产业链的的转化,加快企业发展,加快国民经济总收入。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2001年中国政府的研发投资为12552美元,占中国GDP的1.1%;美国的研发投资达到2819亿美元,占美国GDP的2.8%。2004年中国研发投资仅占GDP的1.36%,而许多发达国家已超过3%。中国研发投资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大幅度增加研发投资。我国应鼓励并发动企业加大科研投资,并给与技术及资金上的支持.形成企业自主创新为主,国家创新为辅的科研环境。

(二)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要相辅相成,但要立足于自主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立足之点。前进动力的源泉。创新分为:

一、原始创新,二、集成创新,三、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自主创新)

任何一个国家所需技术都不能完全从原始创新开始,所以能够引进的技术必须积极引进。日本和韩国提供的主要经验是把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和创新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特别是重点放在自主创新。日本和韩国对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投资之比为1:10,形成了“引进一代、提高一代”的良性发展。中国企业用于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与创新的投资之比是1:0.078,计算机领域是100:1。据统计,200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引进技术开支为405.4亿元,消化和吸收开支27.1亿元,购买国内技术54.3亿元,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开支之比为1:0.067。如果不能从认识和实践上解决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和创新投资的比例,那么,就将陷入“引进一代、落后一代”恶性发展的怪圈。故此我们还必须改变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之间关系的认识。学习日本韩国的先进经验与认识。将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和创新紧密结合并把重点放在技术创新。同时我们还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三)依赖贴牌并非长久之计,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战略”。

中国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2002年占全国出口1/3强的广东省的自主品牌出口额仅占全省出口额的3%,上海市、浙江省自主品牌出口额所占比例也不到10%。中国自主品牌在外国的份额鲜为人知,可有些国外的知名企业却在中国占据着主导地位。例如直至2007年,中国医疗电子市场份额仍然主要集中在通用电气、西门子、飞利浦等国际知名企业手中。全球的十大品牌中中国无一席之地,而这其中很多却在中国赚取了巨额的利润。这

其中的原因为何?想要在众多商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要树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制造出品牌效应。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下获得巨额效益,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才能在当今社会立足于不败之地。

据报道微软和伊士曼柯达在内的多家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市场的相关领域占据了垄断地位。长此下去,即使中国外贸总额从世界第3位跃居到第1位,中国也不可能成为贸易强国。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品牌企业、品牌产品。

然而以上的三个方面虽能使我国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但却并不能超越他们。要想使我国成为真正的创新型国家。我们还要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有12大措施:1.政府加大科学投入,特别是基础科学以及航天、生物、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的投入。2.政府应大力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全球知名品牌的重点企业。3.政府采购时,要首先考虑采购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5.大力改善科技人员的待遇,用高薪吸引优秀人才。6.对自主创新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7.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8.企业设立专项科研开发资金,按一定的产值比例,投入资金进行科技创9.新。9.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资金变为技术、技术变为资金、资金变为更高层次技术的良性循环。10.建立高科技创业资金,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宽裕的发展环境。11.引进国外高科技人才。12.改变目前应试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

我认为只有国家带头创新,培育出创新型人才,树立创新型企业。才能使我国形成以个人自主创新为基础,以国家自主创新为辅,企业自主创新为主的优良的创新环境。才能使我国真正的创新型国家,才能使我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下载浅论打造以企业软部资源为主体的运作体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打造以企业软部资源为主体的运作体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