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因素
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因素
人才就是重要资源,有好的人才就是公司发展的保障!管理系统应该真正保障员工的权利,福利,升迁,考核,的细节管理!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影响因素论文
摘要: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形成相应模式,由此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时企业也有据可依,且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也有较多影响因素。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影响因素;企业
人力资源属于艺术形式之一,且具有实践性,形成组织的主要成员为员工,由于个体差异使得员工也存在诸多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且依据划分因素有十几种类别,因此其选择因素也比较多。
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类型在人性假设分析基础上沃尔顿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有两种划分,其一目的为控制成本,属于控制型;其二为注重将员工承诺提升,属于承诺性。而在人力资源哲学基础上分析,戴尔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3种分类,其一为投资型,其二为参与型,其三为使用型。
二、企业在选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的考虑因素
(一)战略
企业战略目标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计划、指导企业的各项实践活动以及对于资源的配置企。同样在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时一定要坚持战略导向,且对调整与整合方式予以使用,确保如下三点:①在人力资源模式选择应当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匹配;②确保制定的人力资源政策一致于组织纵向管理职能需求;③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够与组织结构未来调整、外部环境改变相适应。由此在选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一定要充分结合企业战略,若该模式不契合战略,则该模式不仅不会贡献于企业发展,还会消极影响企业绩效。因此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将战略作为主要因素。
(二)规模
对于企业而言其规模包含资产额数量与员工数量。若企业有较小规模则通常不会有较多员工,且有简单的内部结构,难以有效规避企业风险,资金有限,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经营方针与规章制度。而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过程中企业也会对主营业务予以拓展,在生产逐渐多元化,增加组织层级结果,企业亦会相应地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予以健全完善与规范,进而为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所有制
企业制度差异会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由于需生存压力较大且竞争激烈,为与顾客多样化需求与市场发展充分满足,需对组织资源能力予以快速调整,不仅要提升员工待遇还要将工作效率的提升作为主要内容,同时还要关注如何将管理成本降低。而对于外资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国家长时间给予政策扶持,故而相较于民营企业在创新能力、意识以及素质方面均更优良。由此基于所有权角度选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民营企业可选择混合型,国有企业可选择控制型,而外资企业可选择控制型。
(四)生命周期
对于社会组织与自然生物系统而言都具有发展历程,而随着企业生命周期不同与出现的改变,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应该相应改变。比如在刚开始创办企业时,通常企业朝气蓬勃,但是资源有限,此时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保障为人才,因此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时应将吸引人才作为工作重点。恰恰在该阶段由于企业资金较少,部门设立简单,甚至都没有设立单独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企业主要通过管理者相对主观的意愿吸纳人才,自然在这一时期难以实施正规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比如建立系统性的人才开发与培训活动。企业逐渐成长后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拥有更高的市场份额,企业规模扩大,此时企业需对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予以建立健全,赋予其统一性与规范性,为企业顺利发展提供保障。由此可知,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而言生命周期亦为主要内容。
(五)企业文化
基于制度学视角认为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文化作为非正式制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因文化背景不一致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也存在明显差异。我国传统文化将儒家思想作为价值基本取向,包括中庸之道、以人为本以及道德理论等,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开展。人存在主要价值标识为道德,而后家长制观念带来领导观念与家长式领导,中庸之道在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性。相较于西方文化,我国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美国文化特点并非人治,而是法治,注重个人主义,认为每个人应该努力奋斗,对科学与定量分析予以强调,因此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市场化配置特征比较明显,故而表现出技术化、规范化以及法制化。由此可知,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文化亦为主要因素。
(六)内部员工结构
内部员工结构亦为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核心因素,台湾学者黄英忠认为可先划分员工为不同类型,把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他们的工作意向这两方面因素作为对员工进行划分时的依据,针对划分类型再选取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七)人才市场竞争程度
市场对人才需求量比较低下时,中小企业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相应地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也随之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较高;市场对人才需求量比较高时,企业对于人才的竞争也会较为激烈,企业为了能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就需要在招聘阶段投入更多的经费。并且在随后开展的人力资源活动中也需要加大投入才能从一定程度上保持员工的忠诚度,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在我们不断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追求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分析选择因素,将实践重复性与盲目性尽量减少,进而促使企业更好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增强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昕.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2).[2]路凡.探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中国经贸,2015(1).[3]朱代见.浅析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中国电子商务,2014(2).
第三篇:浅谈影响燃气管网规划的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影响燃气管网规划的因素
作者:陈秋涛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9期
[摘 要]文章对燃气管网规划中的几个考虑因素进行探讨,对合理规划管网形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燃气管网规划;总体规划;终端用户;运营管理
[作者简介]陈秋涛,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工程师,广西 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TU9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6)09-0073-02
燃气工程规划中,确定了气源,确定了储配站位置和接收门站的位置,管网的布置形式就要随规划道路路网而确定。而管网形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管网形式作出合理规划,使其经济性和安全可靠性得到较好的结合,最终实现用户和经营户的双赢,是燃气规划中应重视的问题。
一、燃气管网的类型
一般说来,燃气管网可归纳为枝状和环状管网两种类型。
(一)枝状管网
所谓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是城市配气管网按形状进行分类的。枝状管网其形状如树枝状,只有一个气源,管网中任意两节点间只有一条连通的途径,即输送至某一管段的气体只能由一个方向供给,每个用气点的气体只能来自一个方向,主干来气如枝条伸向各个用户。因此,管网每一段的输转流量只有一个数值。
(二)环状管网
与枝状管网不同的是,环状管网如同一个封闭的环,由一个封闭成环的管道组成,管网中任意两节点存在一条以上连通的路径,燃气由几条管道输送到一节点,该节点的燃气同时可由一条或几条管道供给,而每条管道达到该节点的燃气量完全可以任意分配。
从城市管网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为了既满足安全稳定供气,又平衡各地区用户的正常运行工况,并满足各类事故工况,一般压力级制较高(次高压B以上)的城市主干网宜采用环状管网。目前,城市燃气管网建设较发达的欧洲城市,其高压管网几乎均为大型环状管网,并且城市间的输气管网也尽可能成环,以便满足不同城市间调度的需要。管道输气系统网络化,以连接各气源的基本管道为纽带,与相关支、干线管道合纵连横,形成纵横交错多气源的供气网状
管道输气系统,这是应对突发事件,实现气源灵活调配、保障供气安全的必备手段。但对于压力级制较低(中低压)的区域管网,由于采用环状管网和枝状管网各有利弊,所以没有固定的模式。通常是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周边的气源条件和相关技术经济条件,进行分析后确定管网的布置形式,主要以合理满足各区域用户的需求为原则。
二、布置管网形式应考虑的因素
(一)燃气管网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致与协调
城市燃气管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是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以实现管网远近结合的整体布局。城市规划中的人口密度及用户分布情况、建筑特点、道路等级、宽度及重要情况、荷载情况、路网形式、城市各地块定性和功能分区以及各管线之间的影响(包括电力高压线路、热力线路等等),均对管网形式布置有重大影响。燃气规划应密切结合总规、分规、控规、详规等各规划阶段成果,适时及时调整相关管网布局,以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居住区、居住小区及工业企业是城市用气大户,燃气管可形成环状干管保证供气。城市绿化系统、各级休憩场所和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及仓储用地,属于用气小户,规划时不宜设置主干管,预留小管径枝状管即可。显然,不同的城市用地性质使用燃气的情况不一样,对之所配置的管网形式也不一样。城市规划直接影响着燃气管网的设计,反之,燃气管网的设计也会影响城市规划的建设。只有充分了解城市规划的内容和意图,以及详细调查城市的用地现状,才能设计出合理的燃气管网。对于某些特殊用户群的管网规划,可做如下分析:
1.小城镇用户。小城镇用户一般分布在城市的边缘,用户分布较为分散。在燃气工程规划前,一般情况下小城镇已有较大规模的潜在居民用户(从几千户至几万户不等),很多居民、商业、工业用户的位置基本确定,乡镇路网建设基本成形。由于燃气负荷分布比较分散,规划中管网形式宜选择枝状管网。其优点是大量减少管道工程量,降低造价,便于维护。为了提高管网供气的均衡性,可通过增加对置气源的方法,平衡燃气管网中的节点压力。
2.经济开发区用户。目前,我国各城市不同级别的经济开发区用户较多,这类用户的特点是市政工程建设在道路建设前,路网的规划建设大多在招商工作前。经济开发区的市政管网均为综合施工,出于地区景观的考虑,管网敷设一般要求一次完成,尽量避免为敷设新管道而反复破路施工。因此,对于这类用户的燃气管网规划,宜采用以一个地块或4个地块为一个用户组的环状管网方案。
环状管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新入驻地块的开发商需要引入燃气管道而造成破路施工现象,并保证开发区的各企业在局部管网事故的情况下仍能正常生产。
(二)燃气管网应尽可能地满足各种终端用户的使用要求
随着燃气企业走向市场化,燃气企业要最大可能地扩大燃气市场占有额,就必须以用户需求为本,尽量满足各种终端用户需求。在当前一些地区因局限于经济合理、安全运行、整体布
局的指导思想,从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用户逐一考虑的过程,也就限制了燃气供应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燃气管网未覆盖用户,或者管网管径小,压力低,无法满足用户要求。
2.早期规划的主体是针对居民生活用气,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燃气空调、燃气锅炉、燃气汽车的相继问世,这些新型产品均以较高的利润而吸引燃气经营者争相投入。
因此,在进行城市管网布局时,应考虑这些新机遇、新情况,增强超前发展和主动发展的意识,在进一步完善各区燃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开拓周边地区,充分考虑用户的潜在需求,保证用户的用气。同时应充分估计城市公建、工业燃气用户的发展速度以及燃气应用新领域(如燃气空调、燃气锅炉、燃气汽车等)等市场,加快各类用户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扩展管网覆盖面,加快燃气管网空白区域的建设,努力实现规划区管网全覆盖,尽量减少低压及小管径的管网,增加中压及较大管径的管网,改善管网水力工况。
(三)燃气管网布局应与企业运营机制相结合城市燃气供应设施的建设,投资较高,一般都在亿元以上。从各国的统计资料可知,城市配气管网的建设是培育燃气市场中投资最大的部分,通常占一半左右(或更多)。配气管网(网状部分)与长输管线的长度比,美国为75.3∶24.7;法国为∶16.64;前苏联为
85.9∶14.1;澳大利亚为82.7∶17.3;伊朗为83.3∶16.7。城市配气管网因调峰等原因,设备与管道的利用率低于长输管线,城市管道的敷设费用高于长输管线,安全保障的建设费用也很高,但气价又受其他替代能源的限制。法国的经验描述为:输配管网前期投入大,建设期长,资金返回慢,还款期长,没有单一买方承诺长期购买。
因此,在现行的国家政策下,对燃气经营企业来说,合理规划燃气输配管网既是保证燃气正常供应的重要条件,又是标志燃气供应系统的经济性的重要方面。燃气经营企业从管网运行工况的角度考虑,采用环状管网方案优于枝状管网方案;而从工程经济性和运营管理的角度考虑,尽管枝状管网方案在保证同等供气能力时,平均管径大于环状管网方案,但由于管网长度减少,枝状管网方案仍优于环状管网方案。同样,对于运营工况来说,密集的环状管网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环状管网在事故工况下要切断事故源,所花费的时间和人力相对枝状管网要复杂。而处理事故时间的延长意味着事故将给用户和周边人员带来更大的危害,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随着管网规模的增大,这个问题将更加突出。为了弥补环状管网运营管理方面的劣势,企业还需采用细化企业安全管理规程,增加巡线时间,提高管网自动化管理的程度以及采用快速关断型阀门等方法来加强对环状管网的管理,这也意味着管理成本的增加。
三、结 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城镇或区域燃气管网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需在全面、具体分析本规划区的规划定位、气源分
布、用户类型和用气要求以及管网的造价情况和维护管理情况等各种条件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管网的形式,以实现燃气供应系统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和可最大发展性的完美结合,达到城市燃气管网布局合理、设计规范、供气安全、维护方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颜强,黄葵,何亚南.数据结构在燃气管网水力分析的应用[J].煤气与热力,2005,(1).[2]金庆江.城市燃气发展规划的探讨[J].煤气与热力,2005,(8).[3]福鹏,张晓松,陈敏.燃气规划中环状管网与枝状管网的比较[J].煤气与热力,2005,(12).
第四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各章节影响因素汇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各章节 影响因素考虑因素局限性常见问题汇总
一、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
1、企业环境
2、企业规模
3、企业战略目标
4、信息沟通
二、组织决策分析应考虑因素:
1、决策的影响时间
2、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
3、决策者所具备的能力
4、决策的性质
三、人力资源预测的局限性
1、环境的不确定性
2、企业内部的抵制
3、预测的代价高昂
4、知识水平的限制
四、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
1、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
2、生产需求(或者企业总产值)
3、劳动力成本趋势(工资状况)
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
5、追加培训的需求
6、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
7、旷工趋向(出勤率)
8、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影响
9、工作小时的变化
10、退休年龄的变化
11、社会安全福利保障
五、影响企业专门技能人员需求的参数
企业战略、组织结构、销售收入(利润)、产值产量、总资产(净资产)、总成本、追加投资、人工成本、劳动生产率、出勤率、能源消耗情况、定额工时、作业率和废品率等。
六、影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的参数
企业战略、组织结构、销售收入(利
润)、产值产量、总资产(净资产)、总成本、追加投资、人工成本、出勤率、生产技术水平、新项目投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研究成果获奖,以及科技成果转让等。
七、影响经营管理人员需求的参数
企业战略、组织结构、销售收入(利润)、产值产量、总资产(净资产)、总成本、追加投资、人工成本、劳动生产率、出勤率、企业管理幅度、企业信息化程度、信息传送速度、决策速度,以及企业其他各类人员的数量等。
八、影响企业外部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1、地域性因素
2、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
3、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
4、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偏好
九、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
(一)SWOT分析法
1、S代表优势(strength)
2、W代表劣势(weakness)
3、O代表机会(opportunity)
4、T代表威胁(threat)
SWOT分析实际上是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分析企业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企业的可能影响上。但是外部环境的同一变化给具有不同资源和能力的企业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却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必须将两者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竞争五要素分析法
1、对新加入竞争者的分析
2、对竞争策略的分析
3、对自己产品替代品的分析
4、对顾客群的分析
5、对供应商的分析
波特认为只要对上述5个方面做出科学、客观、准确的分析,企业所做出的策略与规划将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
于不败之地。
十、面试中的常见问题
1、面试目的不明确
2、面试标准不具体
3、面试缺乏系统性
4、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
5、面试考官的偏见(1)第一印象(2)对比效应(3)晕轮效应(4)录用压力
十一、设计合适的培训手段考虑因素
1、课程内容和培训方法
2、学员的差异性
3、学员的兴趣与动力
4、评估培训手段的可行性。
十二、绩效考评方法偏误影响因素
(一)发布误差
1、宽厚误差
2、苛严误差
3、趋中趋势
(二)晕轮误差
(三)个人偏见
(四)优先和近期效应
(五)自我中心效应
1、对比偏差
2、相似偏差
(六)后继效应
(七)评价标准对考评结果的影响
十三、用SMART法提取关键绩效考评指标
Specific代表具体的Measurable代表可度量的 Attainable代表可实现的 Realistic代表现实的 Time—bound有时限的十四、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
1、企业外部影响因素
(1)市场因素
A、商品市场
B、劳动力市场
(2)生活费用和物价水平
(3)地域的影响
(4)政府的法律、法规
2、内部影响因素
(1)企业自身特征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2)企业决策层的工资态度。
十五、进行工资定级性调整应注意因素
1、员工的生活费用。
2、同地区同行业相同或相似岗位的劳动力的市场工资水平。
3、新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
十六、制定工资指导线水平的考虑因素
1、地区经济增长率
2、劳动力市场价格
3、人工成本水平
4、对外贸易状况
十七、同一职业(工种)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水平高中低之分的影响因素
1、企业经济效益
2、企业规模
3、企业经济类型
4、不同层次的劳动者
不同地区工资指导价位的差异,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还要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就业状况、物价水平等因素制约。
十八、按照承担法律责任要件进行分析
1、分析确定劳动争议当事人所实施的行为;
2、分析确定当事人的行为是否造成或足以造成一定的危害;
3、当事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4、争议行为是否有主观上的过错
第五篇: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管理研究方法论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讨论报告书
学 院: 题 目: 研究对象: 组 别: 资料收集: 资料整理: 指导教师:
二O一二 年 十 月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讨论报告
一.内容摘要
教学效果是学校的生命线,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许多,例如: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授课水平、教学设备、班级规模等。当然教学效果的好差很大程度是同教与学环节密切相关,教与学的过程中最活跃的主体是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出假设
假设教师授课水平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设备、班级规模、课程内容等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变量定义
1.自变量:教师授课水平
教师的讲课水平是教师在讲课时运用自己的教学方法、课件、语言、教学风格等传授知识并被学生认可接受的能力。也跟老师的责任心有关,老师能否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互动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2.中介变量:学生学习兴趣
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习兴趣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间接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
3.因变量:教学效果
驾驭程度、学生的理解程度及运用能力。教学效果综合反映了教师对课堂信息的掌握程度、教师课堂的 4.控制变量:教学设备、班级规模、座位安排、上课时间等
教学设备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采用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班级规模指的是上课的人数;座位安排前后左右安排,性别安插等情况;上课时间是上课的具体时间段及持续时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
5.调节变量: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课程名称及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那些容易激发学生思维并且内容丰富的课程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变量间的关系
在教学设备、班级规模、座位安排、上课时间等条件确定的情况下,教师授课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授课水平高,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随之提高,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影响,一般丰富的课程内容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 变量模型化
教师授课水平(IV)→ 学生学习兴趣(MV)→ 教学效果(DV)
↑ ↑ 课程内容(EMV)教学设备(CV)班级规模、座位安排 上课时间等
六.总结
授课水平较高的老师;先进的教学设备;合理的班级规模、座位安排、上课时间等;丰富的课程内容;较高的学习兴趣,能产生更好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