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一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改进工作报告
2012年一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改进工作报告
2012年一季度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25件,其中排名第一位是仪器故障,共计3件,占总数12%;第二位是跌倒,共计2件,占总数8%;第三位是失窃,共计2件,占总数8%。
建议:
1、仪器、设备要设专人管理,每天要对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仪器使用前应先测试,运行良好后方可给病人使用;仪器使用后要整理固定好仪器的线路,避免碰撞及折损。
2、检查病房设施,不断改进完善,杜绝不安全隐患;如患者在卫生间洗澡后要及时打扫卫生,避免发生跌倒事件;强化护理安全服务意识,护士发镇静药物时,要告知患者注意安全。
3、加强病房管理,提高防范意识;做好防盗宣传,彻底制止发送传单及小广告人员;发现可疑人员及时通知保卫科,保证患者安全。
大庆油田总医院护理部
2012年3月31日
第二篇:护理不良事件改进分析、评价
2014年第一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我院第一季度共发生院内压疮2例,无其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一、案例分析
其中一例发生在脑科病房。患者田士清,男,2.14日入院。患者神志清楚,形体消瘦,面色晦暗无华,胸闷憋气,咳嗽,咳痰,不易咳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不能进食,保留导尿。2.26日骶尾部出现一1.5*2cm大小表皮破损,无渗出。
另一例患者发生在内二科病房。张淑芝,女,74岁,2014年2月5日以中风收入我科,现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尚可,阵发性咳漱咳痰,纳食尚可,眠欠安,大便近几日日1—2次,保留导尿。2.13日申报难免压疮评分为13分,2.19发现患者左臀部3*5cm皮肤破溃。
分析2例压疮事件:
第一例首先,护理人员重视程度不足:虽然自患者入院后护士关注了皮肤情况并进行每班交接,但是入院后未给与皮肤情况评估并记录;患者经常住院,护士从思想上有麻痹大意之处。再有未能与家属沟通,使用防压疮气垫。其次,患者自身存在高危因素营养不良:患者纳少,消瘦、乏力;活动受限:患者卧床,日常生活能力中度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曾经有压疮病史。
第二例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及时进行了难免压疮评估,对于小于17分者填报难免压疮评估表,告知病人及家属压疮的危害及如何预防。虽经积极预防但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压疮。
二、整改措施:
1.加强护理部及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二级质控,做好重点病人、重点环节的风险评估,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科室加强年轻护士的培训,对于发生的不良事件做到及时上报,分析、整改,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3.各个班次均应加强压疮预防的意识,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勤护理。4.完成晚间护理,做好宣教,夜间加强巡视。
5.按时、按要求填写各项表格,及时上报,科内严格质控。
护理部
2014.04.03
2014年第二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针对第一季度发生的2例院内压疮,护理部及时组织分析、讨论、整改,本季度无院内压疮及其他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要求各科室继续做到:
1.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严禁漏报、瞒报。2.严格落实核心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3.院科两级继续加大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相关内容培训。4.继续加强护理部及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二级质控,做好重点病人、重点环节的风险评估,落实各项护理措施。
护理部 2014.06.30
第三篇: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改进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改进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成因分析
1.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等。
2.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4.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5.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 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6.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改进措施 1.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
2.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3.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
4.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5.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7.定期检查科室的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保证病人安全。
8.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9.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
10.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11.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
第四篇: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2014年3月5日,护理部组织全体护士长在院小会议室举行了2013年第一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会上各科室护士长针对各科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压疮、用药错误、跌倒、坠床、管道滑脱、告知不到位引发护患纠纷等不良事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针对发生的不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让大家从已发生的不良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保障患者就医安全。
此次会议由院护理部主任许梅主持,院党总支副书记唐应时参加。会上唐书记要求全体护士长及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习惯,任何操作必须牢记查对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落实好各项工作制度,防范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切实做到“服务好,质量好”。
第五篇: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防范
一、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
(一)护理工作与病人安全息息相关:病人就诊、住院、出院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且有可能发生与护理相关的不良事件,因此护理人员应在病人诊疗过程中及病房安全设施等方面,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在为病人进行生活护理、功能锻炼、卫生宣教,心理护理中要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提高安全护理的水平。
(二)护理工作需要各方密切配合:在护理工作中,经常需与医生、药剂师、信息工程师等密切配合,以保证病人用药治疗的准确性。杜绝用药治疗错误发生,同时还要加强与营养师、后勤保障人员的沟通并及时去除安全隐患,保障护理工作各个环节的安全性。
(三)护理安全隐患随处可见:诸如因药品的相似性,可能会导致用药错误;输血的各个环节如处理不当,也可能会发生输血事故;老年人和儿童以及感觉障碍的病人易发生烫伤等不良事件;危重患者可能会发生管路滑脱;医嘱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处理错误;因不能有效的识别病人的身份,可能导致病人错误的事件的发生;病情观察方面未能意识到可能发生的风险。
(四)护理工作风险:给药错误、患者受伤、因护理工作失误或技术不到位发生的不良事件,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意,护理病案记录不完整,仪器故障以及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问题和医院感染问题的发生,这些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需要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和加强防范。
二、不良事件的定义与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
(一)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定义:是指与病人自身疾病的转归无关,但与医疗处置相关,并对病人造成伤害的事件。
(二)需要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一般包括护理差错,诸如给药差错、输血、标本采集及治疗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差错等,近似差错;病人压疮、管路滑脱及出现跌倒、坠床、自杀、烫伤、走失、患儿丢失等意外事件;在输血输液过程中发生输血输液反应。
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一)护士方面
⒈ 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法律责任;
⒉ 专业思想不牢固,工作马虎,厌倦情绪,工作态度不严谨,违反操作规程; ⒊ 操作技术不精湛,经验不足,不能正确执行医嘱或不能发现医嘱中存在的问题; ⒋协作能力不强,延误病人的治疗,护士语言生硬,行为不当,导致病人情绪激动,甚至引起病情恶化。
(二)设备和环境方面
包括医疗用品污染、过期、食物烹制过程中的污染等均会给病人造成院内感染等不良事件。
(三)管理方面:管理不力、要求不严、缺乏相应措施;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护理制度没有落到实处;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护士超负荷工作;护理人力安排不合理;医疗设备陈旧或维护不佳。
(四)环境与卫生方面 ⒈医院的基础设施及格局不合理:医院地面过滑导致病人跌倒,病床无床挡导致病人坠床,隔离措施不到位造成环境污染或交叉感染;
⒉危险品的管理及使用不当:氧气筒、氧气管道、酒精、汽油放置或操作不当。
(五)病人及社会方面
⒈病人的违医行为:不按时服药,擅自外出; ⒉ 个别病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无故挑剔、刁难; ⒊个别媒体片面报道:病人对医护人员失去信心。
四、不良事件的防范
(一)防范原则:一般所看到和暴露出来的护理不良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其大部分非严重的不良事件,对未发现的隐患要做到有效防范。对所有的风险事件进行收集,并通过分析制定出相对应的对策,才能够有效的减少意外事件和不良事件的爆发。
(二)转变观念
⒈预防:工作中加强对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的预防,诸如错药、输错血,可能会发生病情变化没有观察到,可能会发生压疮、脱管、跌倒、坠床或自杀等情况,也可能会因工作态度以及技术的缺失造成病人的投诉发生医疗纠纷。
⒉预防再发生:针对可能会再次发生的同类事件,近似意外事件加强预防。建立患者身份识别系统,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
(三)控制风险环节
⒈以病人安全为中心把握住院患者各个环节,只要病人住院了,每个环节都和护士息息相关,做好病人饮食、化验检查、治疗用药、手术抢救、功能锻炼、健康教育、转科出院等各个环节风险的控制。
⒉重点环节重点提示:
⑴医院病区安全重视控制院内感染,规范医疗行为及医疗用品,在有风险的环境里面做到有效的提示;
⑵按病情做好级别护理,在基础护理、转科护理、病情观察和健康宣教等方面加强安全管理;
⑶对于手术、危重、高龄、婴幼儿、精神障碍、意识障碍及机械性通气的患者应做好交接班,做好药品保管、配制、输送、使用等各个环节;
⑷护士安全方面也应控制护患的关系,在护生教学中重点提示风险防控。
(四)建立预案
⒈基于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国务院于 2004 年 2 月 28 日 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 4 个专项应急预案;
⒉按照规定,各级医疗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是最基础的机构,处于应急管理的前沿阵地和核心环节,也是应急事件的多发地带。
(五)落实并修订应急预案
⒈护理应急预案具有重要意义,在卫生部、医院整体应对突发事件预案的基础上,针对护理工作的专业性、特殊性而制订。⒉其中首当病人意外情况发生的应急预案和护理操作意外的应急预案。因为此类事件的发生重要的当事人、责任者是护士、你在病人身旁遇到此类特殊情况的发生,应如何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直接涉及到病人的生命安全,不容一点的犹豫和延误。
(六)落实并修订制度和流程
⒈落实核心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执行医嘱制度、输血安全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各类药品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书写规范、不良事件管理。
⒉人力配置:分层使用,弹性排班,充分考虑护士的能力、责任心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排班以保证安全。
⒊用好《护理工作手册》,熟悉《专科护理常规》,熟练掌握护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不同层次护士做好分层培训。
⒋对历年来不良事件要进行警示教育,在特殊情况,如夜班、连班、交接班、节假日、工作特别忙或特别闲的时间段,以及护士参加考试和病房活动的时间段应该主要提示安全问题。
⒌针对新生事物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前制定预案并进行演练,对演练发生不符的项目进行修改,结合科室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风险预案,如针对患者突发心跳骤停,医生无法到场时以及呼吸机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故障时应该有针对性的预案,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要求掌握。
(七)提供工作防护屏障:设立安全屏障,应用各种分类方法,给护士充足的时间增加所有操作缓冲环节,增设警示标志,鼓励每一次不良事件的报告。
(八)临床护士应急能力培养
⒈临床护士是应急预案的直接操作者,应强化应急意识,理解各种护理应急预案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有效行使职业责任、社会责任的保证措施;
⒉应熟练掌握,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实施,必须有效实施,反之延误了时间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做为职业护士应做到效执业、安全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