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营销策划是王道
营销运营人才是王道
---------林朋
林朋1972年生人,毕业于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军地两用人才工商管理专业,学士学位。
曾供职于安丘市青云山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职务。2002年下海,先后运作成功的品牌有:青云山民俗游乐园、九顶塔民俗风情园、深圳ibiois(碧欧思)、上海永久、缘分、胜鸽、大舜照明等。
近几年我通读了中国历史,发现历史上每个朝代的生命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朝代更替之初,帝王分田地封诸侯,打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平均社会财富,期望造就千秋伟业。中期政治昏聩,各社会势力、团体党同伐异、结党营私,社会财富逐渐集中。后期社会财富极大集中,社会底层民不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往往典老婆、卖孩子,筹集资金期望年底有个好收成,赎回老婆孩子一家团圆。可是洪涝旱病虫灾一来,到了年底颗粒无收。于是逼上梁山,各地揭竿而起,朝代新一轮的更替又开始了。纵观当今企业,几乎无一例外的在按照这个生命轨迹运行着,然而大多数企业主并不知道自身所处的环境,企业运营难免会走弯路。本文旨在为中国企业主提供一点参考。
一、认清企业性质和所处环境
国营企业自然随着国运跌宕起伏,那么私营企业的命运呢?任何一个企业或者产品都像我们人一样,都有生老病死。但是我们寿命有限,可能看不到时代变换生命就会结束。那么知道我们当下所处的环境极为重要,我们就知道在这个生命周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会更好。我们国家正处在经济迅速发展转向平稳发展时期,也就是说社会财富集中以告一个段落。党团势力基本形成,个别党团正处在萌芽或者发展阶段。这几年社会上各种商会、联盟、同乡会、行业协会等等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一部分睿智的企业家转型务虚,就是这个原因。他们在结党,目的呢?自然就是党同伐异、结党营私或者叫创造更大价值。我的态度是鼓励企业加入到党团组织中去,把企业做强做大做成品牌。这会对社会带来危害吗?
二、企业主的思维怪圈
我接触的相当一部分企业主中,大家做企业的出发点是为了赚钱,国家在过去的一个阶段中也提倡这么做。社会上不少培训机构更是深层挖掘,培养唤醒人性中这种原始欲望,误导企业主,使企业运营陷入怪圈。具体表现如:企业内大家都是为了赚钱凑在一起,这样形成了一个草台班子,一群乌合之众,有钱赚有钱分就聚在一起,一旦不景气马上散伙,使得企业大伤元气,怎么可能发展?!用人方面更是急功近利,招聘时看同行业工作经验,招聘销售主管时只要同行业精英,企业只想使用人,不愿意培养人,更别提什么保险保障制度,更有丧失天良者把累金融理论用到极致,拖欠在职员工工资达到3个月之久,离职者更是遥遥无期。所有员工效益最大化,如计件工资制、小单位结算(其实就是包工头制度)、销售承包制度(目的就是支出费用固定)等等经济利益至高无上。工人在就工选择上形成你家挣得多到你家干,他家挣得更加多呢?!市场价格竞争和企业用工成本两头压缩,企业几乎无利可求,企业如何发展?!企业员工莫名其妙离职现象严重,企业主们找不出原因,最后归结为:现在80后员工怎么样,现在90后员工又怎么样等,面对问题百般狡辩,就是不从自身找原因。大部分企业主做市场的思路更加怪异,利用人对金钱的原始渴望,投
资砸市场,市场一但砸开一个小口,马上收缩,逼走大部分销售人员,留下几个对待遇要求不高的业务员维护市场,期待以产品外观、质量、价格慢慢渗透市场,就像水滴在宣纸上一样慢慢向外润开,但是你考虑到没有,如果那水是滴在牛皮纸上呢?企图走一条漫长的发展路,准备打持久战。然而竞品从出不穷,市场更加残酷,原有客户慢慢流失,新的客户增加不进来,危急关头只好再从头来一次,周而复始陷入不断开发,不断开人的怪圈。岂不知几圈打下来,工厂没做起来,品牌却是臭在家门口了。
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企业主的能量缺失
近几年来,许多有良知的企业家、经济学仁奔走呼吁,企业要有责任感,企业家要回馈社会,奉行大爱无疆,学习释迦摩尼做千年老店。也有不少培训机构开始上正能量传递课程,简单一句话就是相信因果、循环报应。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就以同样的力回馈给你。
昨天和一个企业家朋友聊天,说到这个话题,友人举了一个例子:某企业主年近70岁身家过亿,最犯愁的就是子女不接他的班,不仅不接班还都不回家,辛辛苦苦几十年创起来的企业后继无人,自己身体一天天变老,无力应付繁重的工作,整天郁闷埋怨子女。友人的评价是:这个人还是自私的,心中无大爱。他说:如果过去几年里,他能每年资助一二十个贫困大学生也好,这些学生中有几个回来回报他的话,他的子女就不会不回家,即使是不接班,企业也不会后继无人。
那么企业的正能量从何而起?又怎么传递呢?
四、企业经营案例
我认为,应当从让员工走进企业主的生活而起,有些企业主认为,就是敞开自家大门,让员工来家里包包饺子做做客。不是的,企业主先要自身修为,比如有信佛的;要去庙里烧香,带员工一起去,一次两次三次。。。。这种信仰会慢慢在员工心中萌芽,过完年要放生,带员工一起去,让他们感受这种气场,不需要说什么话。六一儿童节要去孤儿院,看望那里的孩子们,带员工一起去,看看他们敢抱那些孩子们吗?!
说说我第一次去孤儿院的事情吧,我们同去的好几个人,他们有些抱起了孩子,有一个孩子张开小手要我抱,为什么要我抱?你能体会孤儿的那种心理吗?!也许你不理解,但我理解,有政府、社会的资助也许他们不缺少物质的东西,但他们太缺少爱了。此时面对他张开的小手,我却退缩了,我没敢抱抱这个孩子,因为我觉得抱起她,就是对她承诺,我要爱她一辈子。至今想起来我还羞愧不已,因为当时的我,对付出的爱是有底限的。
所以要带员工一起去孤儿院。这样做企业内环境必定会发生连锁反应,每个人,做人、做事的原则会随之修正。
2011年山东安丘市大姜丰收,但是行情不好,每斤姜市场价仅0.3元,不够农民的本钱,出现菜贱伤农事件。我马上提议当时所在的胜鸽电动车厂,做一个事件营销方案:我们以高于农民成本价收购农民手里的大姜,执行价格是0.5元每斤。让当地经销商找到我们产品的使用客户,从他们手里收购,然后再把这些大姜,捐赠给当地环保部门和建设部门的露天工作者。此消息先后有齐鲁晚报、潍坊电视台等八家媒体,进行了连续一周的跟踪报道,后来环保部门的垃圾清运三轮车全部换成了胜鸽品牌。这个营销方案收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一巩固了客户宣传了品牌,树立了企业形象,在区域市场奠定了品牌老大的地
位。二经销商纷纷批量进货,淡季冲了销量,做了团购。三做了善事,教育了员工加强企业凝聚力。
大舜照明是一家节能灯生产企业,在当今市场品牌林立,行业成熟度极高的环境下,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很不容易。负责人刘总找到我,给我看过一份关于政府要求取消白炽灯泡的红头文件,希望借着这股东风给企业争取到生存的机会。几天的调查以后,我做了一个提案:等2012年夏天用电高峰期,大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很多地区实行拉闸限电措施时,大舜照明号召她的经销商们,主动通过当地政府和电力部门负责人给当地五保户、烈军属和孤寡老人免费换节能灯(保用终生)。同时争取媒体朋友的支持,能够在媒体连续报道,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再争取当地电力部门借着红头文件的势,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趁着拉闸限电的机会,逐个村镇进行白炽灯泡原价以旧换新的活动。该活动得到刘总的认可,2012年夏天公司的产销量几乎翻了近40倍。经销商数量翻了近20倍。这个营销方案同样起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一响应政府号召回收了大量白炽灯泡,为地方节能环保做了贡献,得到地方政府的嘉奖。二树立了企业形象奠定了品牌基础,垄断了局部地区市场。三企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基石,既增加了经销网络,坚定了经销商信念,又鼓舞了员工士气。公司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变成了此次活动的副产品。
结束语:真正的企业运营是制度化和人性化双管齐下的运营模式,在运营的过程中不能只强调制度的推进作用,还要充分发挥人性化的拉动功能。企业除了认清自身内环境和所处的外环境前提下,一定要强调自上到下全体人员的自身修为。思想一致、步调一致,传递正能量。做好人的工作,因为企业运营人才是王道。
第二篇:踏实工作是王道
职场菜鸟,踏实工作才是生存之道
六月,又是一个毕业季,会有很多大学生在这个时候走出校园去寻找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然而做为一个职场菜鸟,会面临着许多的迷茫和诱惑,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工作”这第一堂课呢?今天我想借《踏实工作》这本书,来给大家分享几点小看法。
(一)努力工作不抱怨。
工作中我们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而这时好友就会问你,为何?可结果往往是,你自己也不知道,抑或是仅仅是因为一件小事儿,却影响了你一整天的心情。久而久之,抱怨会成了你的口头语,忧郁埋怨总是萦绕在你的周围,这种习惯也慢慢的会让你失去使命感和责任感,忽略了更重要的工作。要知道,是金子总是会发光,抱怨不公平,只能说明你自己的努力不够。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细节决定成败。努力工作,是最实在,也是所有方法都无可替代的。
所以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把事情弄的更糟,只有实干才能让问题得以解决。闭上抱怨的嘴,迈出实干的腿,才是工作的王道。
(二)踏实工作不折腾
不折腾就是忠于事业,不折腾就是有所作为,不折腾就是努力工作,不折腾就是专注目标,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是首要的工作。如果自己没有一个指导性的东
西,一切都失去了动力,难以顺利开展。“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了目标之后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解的为止奋斗。
现在很多人,在刚刚踏入工作岗位时,往往容易产生浮躁的心态。“小事不爱干,大事干不了”,眼高手低,光说不练,一旦落到实处就不知所措,因为他们的梦想是做大事,却连小事都做不成,所以会做东做西,一直在空“折腾”,最终,摆在眼前的工作落实不下来,成为镜中花。所以,我们要制定目标,为之努力,立足岗位,脚踏实地,把单位当做自己的家,以一个主人翁的心态去经营它,去为它付出,这样才能够踏实工作不折腾。
(三)积极工作不怠慢
工作时间长了很容易产生疲惫心理,对工作的消极怠慢情绪也会慢慢滋生,工作敷衍了事被动执行,人就像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长此以往,你的人生也会因为工作慢慢的失去了色彩。怠慢就像是潜在的忧郁症,一个怠慢的员工,看起来毫无生气,老板和同事都会对你唯恐避之而不及。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无异于在降低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的生命之花枯萎,将自己的希望埋葬。
然而对抗消极怠慢的对策就是:积极热情,永不放弃。对工作百分之百的投入,积极主动的参与工作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办事的原则,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对待工作多投入一点点责任,一点点决心,一点点敬业的态度和主动创新的精神,成功就会像
你微笑招手。
不抱怨,不折腾,不怠慢,这三条职场金律,是我们职场新人要遵守的职业操守,必须具备的三大觉悟,必须达到的三种境界。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习经验,在细节中寻找不足,在团队中完善自我。营造出积极阳光的生活工作环境,既为个人幸福,也为组织进步。永远铭记:平凡的工作与真实的生活都需要平静温和的内心。
第三篇:董明珠:什么是成功的王道
董明珠:什么是成功的王道
近日,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接受网易财经的专访,阐述了企业管理之道与自己从商以来的心路历程。在谈到成功心得时,董明珠指出,学会对企业、对他人负责,同时具有拼搏与奉献精神,具备这样的素质后,在任何岗位都可以做得很成功。董明珠同时强调,把企业做好必须精耕细作,除了要打造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之外,还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细枝末节,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
以下为董明珠观点摘录:
我认为人性管理是一种概念上的东西,因为在管理上确实不存在柔性的问题,比如我们工作叫你必须是站在这儿,你说你要躺下来是不是可以呢?不可以,那这就是刚性的东西,所以柔性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但是所谓的柔性管理,我个人的理解可能是某一个员工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你帮助他,克服困难;或者我们的员工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再提高、学习,你是不是要去关心他?这些东西跟工作上是两回事,那跟工作上的管理制度不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事情,所以我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管理就是刚性的东西,没有柔性可谈,还是坚持这个原则。
制度、规范,这是不允许任何人打破的,包括我在内,每个人都必须按照制度去履行你的行为,不能随意改变,这也是我给别人一种强硬的感觉。我强硬到走过的路草都不长,处处都是硬的。有些人利用亲戚关系来找,给你亲戚一点好处,你是不是对他网开一面?但是我们都不可以这样做,宁可放弃这种亲情关系也要坚持原则,可能这也是原因之一吧;还有一些人来跟你做交易的,我给你个人多少好处,你给我怎么样怎么样,这些现象我们都是不允许在格力电器发生的。如果没有强硬的管理,我们的上游采购本身就有很多问题,很多的推销商不遗余力想渗透进来,他不能用一个好产品渗透进来,而是希望用一种关系把不好的产品渗透进来,以求他们个人能得到更大的利益,你对这些行为肯定要进行制止,而且必须是强硬的手段,包括我们企业也有一个所谓的清华经济博士后,一样,你不是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为企业做贡献,而把这种权力、知识变成为自己个人牟利,那肯定是“格杀勿论”,像这样所谓的博士后我们也一样炒掉,不要。
其实营销也好、管理也好、技术也好,这里面都离不开责任,你要心系企业,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履行职责,要有责任,就像你们坐在这儿,为什么?实际上说穿了你也是有一个责任(的人),因为你从你们单位过来到这里,就是需要采访这样的信息,所以要拼命的去等,执着的追求,我当业务员当然很简单,就是要捍卫企业的利益,执着的追求这个东西。一个人想成功不一定要做营销,在任何岗位都可以做得很成功,就是你要对别人、对企业负责任,而且你要有一种拼搏的精神,在现在这个时代,物质生活非常好,我们更不能忘记的是奉献精神。
生活当中的我不是总经理,跟大家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权力之分,权力给你只是在工作上行驶的一种责任而已,丢弃了这一点就不存在了。
我每天下班的时候可能就是七点半、八点,早晨八点就到公司来了,要出差的话,长期在外面也是没有时间概念的,回家可能更多的时候还是希望可以好好休息,这样严格的说,走到这个岗位上是不轻松的,应该说权力越大,付出越多,不是权力越大、受益越多,你可能是把自己的生命,把你的一切都跟这个企业息息相关了。
以前当一个普通业务员的时候爱好特别多,随着自己职位的变化,这些个人的东西会越来越少,这就是责任。越想把一个企业搞好就必须精耕细作,你不是什么抓大事,更多的是抓小事,在一些细微之处、可能出问题的地方,都要规范起来,要造一个好产品,首先要打造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你才能打造出好的产品。所以在这个上面可能自己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当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绝对不可能说我坐在这儿就可以把这个企业做得很好,我可以潇洒自如,去打高尔夫球,我觉得自己做不到,可能我们需要“笨鸟先飞”没有那个能力,有的人天赋很好,可以不坐在工厂里面就把工厂指挥得非常好,非常棒,他可以在高尔夫球场上潇洒,但是我自己确实没有这个能力。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写过,我最钦佩的人是朱镕基总理。我最敬佩他那种刚毅的精神,处理问题的时候非常果断,而且他有那种忘我的精神,无欲则刚嘛。他那种精神很令人感动,也是一种为了社会、为了国家可以牺牲自己(的精神)吧。当时我听他讲过一句话,他说有一百口棺材,其中有一个是留给自己,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我觉得他有勇气说这句话真的非常让人感动。
我现在虽然是总经理,但是依然保持直率的性格,无论对我的部下还是对我的上级,我不会转弯抹角为别人善意改变说话方式,指出对方或者亮出自己的观点,我会直率,无论是我的观点也好,指出对方的不足也好,我都会直截了当的说出来,可能无意当中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从1995年,应该有 10年的时间,我的睡眠都是非常短的。夜里睡觉梦到好主意,会起来把它记下来,把梦中的东西变成真的,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再加上自己还想写一点东西,因为白天有时候接待,各方面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更多的思考是留在夜里的,因为确实当时接这个部门的时候确实是非常混乱,要把它从一个无序的状态当中规范起来,变成有序的,而且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确实要用很多思路去实现它,包括制度的建立、人员工作的调整等等,包括市场、应对等等,都要你去认真的思考,所以必须要付出。
我跟很多人都讲,我说你们可以不要记住董明珠,因为现在外面关于我的书也比较多,有的人说那本书里面写得怎么样,我说那些书都不是我写的,都是别人站在他的角度来看董明珠写的这样的书。所以我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在目前来讲我还只是想着格力这两个字,如何把格力打造得更好,为格力未来的百年企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在这些方面可能我规划的更多一点。
第四篇:创新王道
创新,《快乐大本营》的王道
如今的《快乐大本营》即便不给出场费也照样会有很多大牌明星愿意上,每到周末,领导和各个部门同事的“索票”来电可以把制片人和导演的电话打爆。这些迹象让全台上上下下都可以认知一点:《快乐大本营》绝对是湖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娱乐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快乐大本营》笑声中成长起来和正在成长的观众们正是构成湖南卫视最忠实收视群体的核心保证。
奉献——《快乐大本营》的创新动力
从经济学的理论来看,核心竞争力是指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市场有效整合的能力 “快乐大本营”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快乐家族”这个“金字招牌”。这个牌子绝对不单指五个主持人,而是包括台前幕后以“大本营”为荣,也让“大本营”骄傲的整个团队成员。12年来一起经历的快乐、风雨、选择、坚持把《快乐大本营》这个团队凝聚在了一起。《快乐大本营》是全台收视贡献最大、创收最好、抗干扰能力最强、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团队,但是也是全台12年来最稳定、最执着也是最坚强的团队,从来没有让台里操过心。
2006年《快乐大本营》改版以来,节目内容和品质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节目时长从原有的75分钟增加至90分钟,再增加到100分钟到现在的110分钟,节目时长增加了45分钟,相当于增加了一期常规节目。在人员编制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录制工作量加大了三分之二,往往实际录制时间达到四至五个小时。一场录制下来,对于主持人和导演来说是精神和体能上的重大考验。超负荷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对全体编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人在绞尽脑汁、全身心投入节目策划和执行的同时还要自觉学习国内外新节目,吸收流行资讯,积极总结提高,体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奋发的工作态度。“快乐家族”的坚持提升了节目品质,也为节目创造全国同时段第一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全台收视立下汗马功劳。
领先——《快乐大本营》的创新王道
近几年的《快乐大本营》的发展轨迹是足以令人应接不暇的招术频出,绝不缺乏创新概念。在这个全国娱乐节目以招式制胜的初级阶段,《快乐大本营》确实持续创新与引领着,也深刻影响着综艺娱乐市场,甚至引导着综艺节目的创新方向。
全新出发的“全民娱乐”节目理念——2006年改版后致力于为普通观众或团体、组合打造一个展现个性的“全民娱乐”平台和分享快乐的机会,突出了以观众为主体的节目概念。“如果你是一个有娱乐精神的人,赶快跟我们联系,说不定下一个站在舞台上的人就是你”的节目结束语已经深入人心。
1.全国首创的“快乐家族”主持群概念:主持人星光熠熠、推陈出新。目前何炅、谢娜、李维嘉、吴昕、杜海涛是公认的全国主持天团,“快乐家族”现象引发全国综艺节目“主持群”热潮。
2.开发综艺节目的主题资源:《快乐大本营》每一期的主题设计也充分的营造了收视概念,节目整体性更强,“我爱奥运”等主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综艺主题化已经成为当下全国综艺节目的发展主流。
3.常规节目阶段活动化:从2004年“冒险你最红”到2006年轰动全国的主持人PK“谁将离开”和“闪亮新主播”,通过全面调动节目资源的方式引导节目阶段收视看点,尝试“节目活动化”方向。
4.高端娱乐元素的引入:2004年开始在周末黄金时段率先在国内娱乐节目中引入公德礼仪版块“礼仪大讲堂”。近两年在为大牌艺人设计环节时也注重提炼公益话题,引导青少年观众的健康话题。
5.打造全新的团队游戏模式:2005年开始打破了以往综艺节目以唱歌跳舞为主题的形式,以团队为游戏主题,在游戏的过程中团队的概念被无限量地放大,大胆、新颖的游戏设计成为当年综艺节目的亮点。
总的说来,《快乐大本营》12年的发展正是12年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恰恰反映了电视节目,尤其是综艺节目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规律。“节目活动化”、“真人秀”、“大型家庭游戏”、“礼仪课堂”等创新概念只是在电视发展阶段中不断和反复出现的形式,而绝对不是节目创新的内涵。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追寻观众观赏心态的变化,直至用最适合的电视手段表达才是创新的王道。
新锐——《快乐大本营》的创新王牌
近两年来品牌化战略升级是《快乐大本营》自身发展的需要。节目组从内容、风格、内涵等方面概括了节目的品牌元素,如:喜剧的情节、轻松的对白、偶像明星、明快的色调、时尚的包装与活泼的音乐等等。2009年《快乐大本营》最核心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娱乐——嘉宾为主题服务。
2009年《快乐大本营》更加体现“娱乐至上”的节目宗旨,强调明星为主题服务。编导组明确规定明星艺人以及大牌剧组不再以个人宣传为目的,反而要求嘉宾配合大本营的主题设计表现才艺和展开访谈。比如张学友做导游带“快乐家族”游香港迪斯尼乐园,林志玲当主持在韩国体验时尚购物。《快乐大本营》在嘉宾定位和节目设计中牢牢把握并体现出全国娱乐霸主地位。
2.全新娱乐——模式灵活化。
目前《快乐大本营》在周末黄金时段播出时长达到100分钟以上,节目元素更加体现多元化和灵活化。每期节目必须有贴近主题设计精美的表演秀,同时也要有结合嘉宾、思路新颖的外拍,节目现场的各种互动也不拘一格,有“睡衣派对”也有“主题辩论”等特别设计。创新体现在节目形式上更加丰富,节目内容也更有品质,成为保证观众守住节目的法宝。
3.全力娱乐——表达时尚化。
衡量节目的标准之一就是题材够不够新颖,话题够不够吸引。节目主题更加关注“宅男”、“开心网偷菜”等时尚新锐话题,连“妈妈叫你回家吃饭”、“格子控”等流行语也被主持人信手拈来,充分体现了湖南卫视“年轻、时尚”的频道定位。
危机——《快乐大本营》的创新压力
从《快乐大本营》生存现状来看,用“危机四伏”形容并不为过。
1.周六晚间黄金时段竞争环境恶劣
目前江苏、东方、浙江等直接竞争频道几乎将所有的特别活动都集中在周六黄金时段,辽宁卫视直接在周六晚携手赵本山推出《本山大本营》直接叫板《快乐大本营》,省内地面频道周六晚黄金时段播出的也都是强势栏目和重点项目。中央五套周六赛事直播最集中,中央六套周六安排电影最有竞争力,周六时段看起来是很美,实际却是“烫手的山芋”,竞争频道纷纷囤积重兵把守周六,重金打造品牌活动或节目直接哄抢《快乐大本营》的份额。
2.广告创收任务压头
《快乐大本营》是全台唯一广告时段全满的常规自办节目,也是全台广告含金量最高的常规自办节目。100分钟的节目插播超过30分钟广告。在现有条件下,制片人和所有编导都要反复考虑设臵节目看点和分配广告时段。2009年广告更是全面提速,插播增加到五段,如何在周六黄金时段凝聚人气、保持收视成为明年《快乐大本营》发展的重大课题。
3.长期超负荷运转导致工作团队身心疲惫
《快乐大本营》节目时长从原有的75分钟增加至90分钟,再增加到100分钟到现在的110分钟,节目时长增加了45分钟,相当于增加了一期常规节目。2009年在人员编制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超负荷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让全体编导绞尽脑汁、全身心投入。明年的保持成绩和持续创新需要全体编导摆脱疲态、轻装上阵。
还有就是目前正值高清、标清更新换代的特别时期,湖南卫视是全国率先进军高清的八大频道之一,《快乐大本营》已经在全高清制作播出,在现有条件下,后期制作工作强度和难度都大幅提升(从技术条件来说,高清制作量是标清制作量的6倍以上)。如何改进工作,提高效率需要《快乐大本营》团队不断适应,也需要台里给予进一步的大力支持。
以上种种,都证明《快乐大本营》的创新之路不光是刀光剑影,更是困难重重,但“创新”绝对不只是团队发展的外在压力,更是团队前进的内部动力。明年的“快乐大本营”将在今年远赴香港、韩国制作的系列高品质和新形态的节目前提下,继续推进“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打开节目外延和提升节目影响力;另外还将发力点放在主持群,围绕主持人的个性特点量身策划节目。
第五篇:服务是王道---上海海底捞火锅经营策略
服务是王道---上海海底捞火锅
2006年6月23日,200名来自百胜中国的区域经理将年会前聚餐的地点选在了海底捞位于北京牡丹园的分店,与其他客人不同,他们拒绝了提前点餐,执意观摩整个服务流程、对服务员的兴趣远大于火锅本身。这顿饭的目的是“参观和学习,提升管理水平”。
按照海底捞餐饮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勇的话说,“这简直是大象向蚂蚁的学习”。这个比喻不无道理,饭桌前的每个百胜区域经理手中都有至少36家门店,而当时海底捞全国的门店数加在一起,还不到20家。次日,在百盛中国年会上,应邀作为演讲嘉宾的张勇就如何提升员工热情被“新学生”们追问了整整3个小时。
追问者不只是百胜。从去年开始,以人力资源为研究方向的北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王奋到海底捞的目的,也从“吃火锅”变成了“敬业度调查”,让她好奇的是,海底捞服务员对职业的认同感,竟远远高于她所带的MBA班学生。
嗅觉敏锐的投资公司也闻风而至,IDG、国金证券、老虎基金先后找到了张勇,希望注资这家在全国6个区域拥有23家门店的连锁餐饮企业,帮助其加速发展。
人均消费不到70元、服务却周到得几近“变态”的海底捞,一时间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五星级”火锅店
要想在海底捞吃一顿晚饭,基本的做法是提前2-3天订座,如果你需要的是包厢,那么订座的时间还要提前到2周。
每一家海底捞门店都有专门的泊车服务生,主动代客泊车,停放妥当后将钥匙交给客人,等到客人结帐时,泊车服务生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忙提车?”如果客人需要,立即提车到店门前,客人只需要在店前稍作等待。如果你选择在周一到周五中午去用餐的话,海底捞还会提供免费擦车服务。按照网友的话说,“泊车小弟的笑容也很温暖,完全不以车型来决定笑容的真诚与温暖程度”。
如果没有事先预订,你很可能会面对漫长的等待,不过过程也许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晚饭时间,北京任何一家海底捞的等候区里都可以看到如下的景象:大屏幕上不断打出最新的座位信息,几十位排号的顾客吃着水果,喝着饮料,享受店内提供的免费上网、擦皮鞋和美甲服务,如果是一帮子朋友在等待,服务员还会拿出扑克牌和跳棋供你打发时间,减轻等待的焦躁。
大堂里,女服务员会为长发的女士扎起头发,并提供小发夹夹住前面的刘海,防止头发垂到食物里;戴眼镜的朋友可以得到擦镜布;放在桌上的手机会被小塑料袋装起以防油腻,每隔15分钟,就会有服务员主动更换你面前的热毛巾,如果你带了小孩子,服务员还会帮你喂孩子吃饭,陪他/她在儿童天地做游戏。
抻面是很多海底捞老客户必点的食物,不为了吃,就为了看。年轻的师傅会把4元一根的抻面舞得像艺术体操的缎带,还不时抛向某个客人,表演欲极强。
餐后,服务员马上送上口香糖,一路遇到的所有服务员都会向你微笑道别。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是,一个顾客结完帐,临走时随口问了一句:“有冰激凌送吗?”服务员回答:“请你们等一下。”五分钟后,这个服务员拿着“可爱多”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小姐,你们的冰激凌,让你们久等了,这是刚从易初莲花超市买来的。”
“所谓特色就是你比别人多了一点点,而正是这‘一点点’为海底捞赢来了口碑。”张勇说。
“超越客户期望”的服务为张勇赢来了客户。在大众点评网北京、上海、郑州、西安的“服务最佳”榜单上,海底捞从未跌出前2位。北京分店平均单店每天接待顾客2000人,单店日营业额达到了10万。
“要生存下去只能态度好些”
与引入3i与普凯2500万美元资金,高调赴港上市、凭借标准化管理迅速扩张门店数的同行——小肥羊火锅连锁——不同,在张勇口中,你很少听到“标准化”、“资金”、“加速扩张”这类字眼。
张勇甚至对这些字眼非常抵制,并因此拒绝了所有向他抛出橄榄枝的风投。
“他们要买股份,还要求制定发展计划书,规定第一年要发展到什么水平,第二年要发展到什么水平。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是人生的一个境界,做企业也是一样,明年该怎么发展怎么发展。”张勇说道,以海底捞目前的市场,只要把价格上调一点,工资压低一点,就能够达到风投要求的利润,但他不愿意为了资金改变自己的节奏,因为在张勇看来,支撑海底捞发展的根本,从来不是钱。“现在时机并没有到。”
“从前有一个高僧,有人问他修炼这么多年修炼出什么心得,高僧说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这个人很不以为然,说这是所有人都会的,高僧说,总有那么些人吃饭的时候百般需索,睡觉的时候千般抵赖。”
14年前,还是四川拖拉机厂电焊工的张勇在家乡简阳支起了4张桌子,利用业余时间卖起了麻辣烫,“我不会装修,不会炒料,店址选在了街的背面,连毛肚是什么都不知道,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态度好些,别人要什么快一点,有什么不满意多陪笑脸。”张勇回忆道,“结果大家都说我的东西不好吃,却又都愿意过来吃。”半年下来,1毛钱一串的麻辣烫让张勇赚了1万块钱,这家麻辣烫,就是海底捞的前身。
“其实如客人觉得吃得开心,就会夸你味道好,但如果觉得你冷淡,就会说好难吃啊。”从那时起,张勇就意识到,做好餐饮行业,服务才是取胜的关键,而作服务的,只能是海底捞每一个员工。
张勇所说的时机,指的是拥有足够满足扩张需要的合格员工,在此之前拿钱拼店数,可能是让海底捞品牌消失的最快死法。而如何储备更多拥有“海底捞”思维的管理者和一线员
工,占据了他如今绝大部分精力。
“我们培训有很多种方式,一种是理论培训,一个老师讲n个学生听,还有一种在现实生活中摸索,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张勇介绍到,目前,他正在寻找合适的人力资源公司来辅助海底捞进行人员招聘,并参与培训体系的建立和教材的编写。但是,在张勇看来,“制造”海底捞员工的真正关键并不在培训,而在于创造让员工愿意留下的工作环境。
“餐饮业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怎么点火、怎么开门并不需要反复教育,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员工喜欢这份工作,愿意干下去,只要愿意干,就不会干不好。”张勇直言,“标准化固然重要,但是笑容是没有办法标准化的。”
在张勇看来,顾客在海底捞感受到的标准化服务,只不过是因为他在一楼遇到的服务员愿意在海底捞工作,在二楼遇到的服务员也愿意在海底捞工作罢了。
海底捞“公社”
10:30am,北京冬天典型的阴冷天气,海底捞白家庄店的每把茶壶都灌满了刚煮沸的黑豆浆,音乐舒缓,一天的忙碌即将开始。吧台里几个穿着亮绿色工服的年轻服务员正悄声讨论什么才是接听订餐电话的最好方式,一个四川口音颇为浓重的女孩儿不断重申“甜美、清脆、简洁”的重要性以及不应该说“喂”的理由。
今年8月,原北京大慧寺店店长李丽彬,被海底捞北京区总经理袁华强抽调过来筹备这家新店,如今,一切已经初上轨道。
李丽彬至今都还记得在海底捞领第二个月工资时的情形,当时负责拖地的她意外地在信封里发现了一张写着“希望你向管理层发展”的纸条,留纸条的人正是当时监管门店的施正红副总经理。在海底捞工作的7年里,李丽彬曾担任过四川、陕西、郑州、北京4个区域7家门店的店长,在去年张勇奖励工作满5年的员工时,得到了一个小小的纯金元宝。
在白家庄店,像李丽彬这样从海底捞各个门店抽调过来的老员工达到了80多人,新人只有20人左右。
“员工的食住都由店里负责,按照海底捞的规定,必须给所有员工租住正式小区或公寓中的两、三居室,不能是地下室,而且距离店面走路不能超过20分钟,因为太远会缩短员工的休息时间,夫妻俩都在海底捞的,还必须考虑让他们单独一个房间。”为了解决100多名员工的住宿问题,李丽彬在三里屯附近一口气租下了12套商品房,还专门配了两个阿姨,负责员工宿舍的保洁工作。
“我们在所有的房子里都配了空调,张总为了减少员工外出上网可能带来的危险,每套房子都新装了可以上网的电脑。”目前,李丽彬的丈夫仍在四川老家,海底捞为她和16岁的儿子租下了一套独立的两居室,孩子现在就读于北京105中学,入学也是公司负责解决的,李丽彬至今不知道当时的入学赞助费是多少。除此之外,李丽彬的可以享受的福利还包括所有店员都拥有的每年12天的带薪年假、回家往返的火车票以及大堂经理以上级别员工享有的每月300元父母补贴,这部分钱会直接由公司寄到员工家里。
“海底捞服务员的月工资平均1300元,在同行中属于中等偏上,但其他福利加下来,员工的平均成本就达到了2000元。”袁华强介绍到,目前一个门店光员工住宿的费用一年就要花掉50万元。
然而,在王奋看来,工资和福利只是提高员工敬业度的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则是海底捞带给员工的尊重和良好的晋升通道。在王奋接触的企业中,一个位于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在办公室里安上了摄像头,而卖火锅的海底捞却给了基层服务员打折、换菜甚至免单的权利,只要事后口头说明即可。在王奋看来,“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事情”。
袁华强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19岁加入海底捞做门童做到成为北京地区的“封疆大吏”,袁华强只花了4年的时间。“只要正直、勤奋、诚实,每个海底捞的员工都能够复制我的经历。”据袁华强介绍,他手下负责牡丹园、慧新东侨、西单店的店长林忆,今年只有21岁。
“海底捞的企业目标一共有三个,第一个是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第二个是致力于使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在海底捞变成现实,第三个目标才是把海底捞开到全国。”王奋强调到,“海底捞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3000名海底捞员工的看来,这三个目标都是可以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