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局帮助农业企业和困难群众渡过难关汇报材料
强化措施 抓好落实 帮助农业企业和困难群众渡过难关
为帮助农业企业和困难群众渡过难关,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不断提升农业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市农业局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大局稳定作出新贡献。
一、发挥职能部门作用,落实帮扶农业企业措施。一是为了解金融海
啸对农业企业的影响,帮助企业渡过“寒冬”,该局组织召开11家有代表性的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的座谈会,共商在金融海啸冲击下如何应对危机,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二是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争取帮扶农业企业的政策措施。向市政府建议给予全市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包括农产品深加工、饲料生产和规模养殖等涉农企业)享受市政府《关于应对当前经济形势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的意见》(江府〔2008〕45号)文件和《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江府〔2008〕48号)文件中从低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缓征堤围防护费,减征土地使用税等相关优惠政策,切实减轻农业企业负担,帮助农业企业顺利越“冬”。三是充分发挥各种信息渠道的作用。无偿为企业在**农业信息网、**农产品质量检测网发布企业产品及供求信息2万条,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产品流通,推动了农业招商引资。四是搭建发展平台。针对我市部分地区的柑桔出现难卖问题,该局在新会水果批发市场、新会区崖门镇举行了沙糖桔、脐橙、阳山桔促销洽谈会,为企业和果农搭建产销对接的服务平台,促进企业与市场、农户的有效对接,帮助农业企业寻找合作伙伴,寻找发展商机,帮助果农摆脱柑桔滞销困境,减少农民损失。五是抓住中央扩大内需促增长机遇,利用国家宽松财政政策和支农惠农措施,全力做好农业企业申报2009年农业项目的服务工作。1月10至11日,争取到国家农业部、中财办、发改委、林业局和国家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林科所等11名专家来我市,对远洋冷库、顺恩牛奶环保农场、农业综合示范基地等一批建设项目进行调研,支持我市农业企业做大做强。
二、强化执政为民的理念,开展向困难职工、群众“送温暖”活动。一是加快实施农村泥砖房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全市共完成农村泥砖房危房改造试点农户874户,其中竣工575户,施工299户,进一步改善困难群众住房环境。二是加大智力扶贫工作力度,全市2008年共免费招收了826名农村贫困子女入读技工学校。三是全面落实种粮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效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2008年度的种粮直补资金2201.52万元、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资金13506.57万元和良种补贴资金1346.78万元已全部到位;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50万元正按规定受理;拟定了《**市2008年能繁母猪饲养补贴实施方案》,初步确定按每头母猪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预计发放补贴资金3338万元。四是建立对口帮扶制度。该局机关党组与官窦村党支部结成帮学对子,采取“一帮一”、“多帮一”、“多帮多”的形式,广泛谈心交心,全方位开展思想互动。机关党员干部到官窦村对口帮学9次,援助困难党员、困难农户和贫困学生14人次,送上慰问金6000多元。近期,又协调资金5.7万元扶持修建官窦村黄京坑水坝,解决官窦村500多亩农田灌溉困难问题。五是加强对“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点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推进驻点村官窦村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该局班子成员共到驻点村10人次,召开座谈会6次,走访农户15户,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咨询活动4次,投入资金10.5万元,有针对性地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9宗。
三、突出“服务型”政府机关的特点,切实开展为企业和群众“解难”活动。一是以群众满意度为载体,积极开展首办满意度活动,努力提高12345政府服务热线、民生热线等承办事项的满意度。去年,该局处理涉及土地流转、代耕农、出嫁女权益等农村热点难点的群众来信来访29件、“12345政府服务热线”6件,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13件,均按时高质办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按照“依法、规范、便民、效能”的原则,以满足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所有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综合服务窗口(政策法规科)集中,切实缩短行政审批时间,降低办事成本。
第二篇:帮助困难群众活动方案
为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我镇范围内开展“暖心工程”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意义
“暖心工程”是市委“八大民心工程”之一,是党和政府关心困难群众生活、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关系、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改进机关干部作风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各村(社区)、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沟通协调,扎实开展好这一活动。
二、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时间为2016年1月21日至2月6日。活动分为春节走访慰问活动和对特困对象进行重点救助活动两项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一)春节走访慰问活动
全镇走访慰问706户,慰问对象为: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困难优抚对象、困难老党员、困难老基层干部、精准扶贫中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其他困难家庭。慰问单位名额:市领导慰问4户;市审计局慰问20户;市消防大队慰问5户;市武警中队慰问10户;市残联慰问残疾人5户;残疾人基金慰问21户;镇级走访慰问462户;优抚对象159户;仙人湖项目安置区65户;花木大户慰问五保老人179户;另由镇组织办牵头组织走访慰问特困党员、老镇干部、困难村干部、困难离退休干部。由镇中心学校负责组织走访慰问贫困教职工和贫困学生家庭。
资金来源:主要是市级财政补助以及市镇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农村商业银行**分理处、派出所、**卫生院、供电所、水管所、畜牧站、国土所、**建筑园林有限公司、非公经济支部、长沙银行、省花木协会、镇机关干部职工等捐款。其余不足部分均由镇财政负担。
(二)对特困对象进行重点救助活动
特困户救助对象为:因重大疾病造成的特困家庭、因意外事件(事故)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处境困难的儿童、其他特殊困难家庭。
1.调查救助对象。各村(社区)按照群众反映、村(社区)或社会组织推荐、个人申请等方式进行全面普查,摸清特困对象的具体情况,并召开联村干部、党员代表、部分人大代表、村民(居民)代表和老协代表的联席会议,通报情况,进行评议,提出拟救助对象名单,按困难程度排序,重点写明困难情况说明,填写《**市“暖心工程”重点困难户救助普查表》,并将电子版及纸质表格盖章后报镇民政办。
2.确定救助对象。根据村(社区)上报的普查情况,召开党政(扩大)评议会议,邀请联村干部、村(社区)主职、部分人大代表、纪检部门参加,确定救助对象及相应的救助额度。评议后,将救助对象名单、救助金额和造成困难的原因及困难状况在镇、村两级张榜公示三天。公示无异议后,填写《**市“暖心工程”重点困难户救助花名册》并上报**市民政局。市民政局汇总后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日报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确定救助对象。市民政局下拨救助资金直接发放到个人账户。
三、活动要求
1、各村(社区)、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活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责任落实制度。要与大走访活动紧密结合,做到“走到、送到、问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进一步振奋精神,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2、各村(社区)务必将困难对象摸准,按所分配的名额拟出花名册,张榜公布,确保工作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
3、严肃工作纪律。各村(社区)、单位要将“暖心工程”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严禁截留、挪用慰问和救助资金,严禁优亲厚友和不按程序直接指定救助对象,对因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将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
第三篇:农业局农业建设工作总结
农业局农业建设工作总结
2015年,**县农业局按照州、县农业工作总思路,围绕社会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现就**县农业局2015年农业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5年农业工作基本情况(一)调优结构、农业新技术应用普遍
2015年**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2.64万亩,特色作物面积显著增加。其中:棉花面积为76.96万亩,枸杞11.8万亩,小麦9.98万亩,玉米7.06万亩,甜菜1.81万亩,蔬菜瓜类0.8万亩;特色作物14.23万亩(其中籽用西葫芦2.15万亩、打瓜1.41万亩、苜蓿3.96万亩、红花0.26万亩、甘草0.69万亩、芝麻0.5万亩、葵花1.45万亩,甜叶菊0.15万亩,葡萄0.45万亩,果树、南瓜、红薯、黄芪、饲草料等其他3.66万亩)。
2015年**县进一步强化农业各项新技术推广,推广机采棉种植模式60.81万亩,计划完成机械采收30万亩。组织绿色综合防控面积5万亩,种植生态诱集带2.8万亩,落实测土配方施肥66.5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22万亩,配方肥施用量达到11000吨。完成农业科技培训140场次,参加人数2.3万人次,利用电视做专题宣传6期,发放技术宣传材料2.8万份。
2015年全县温室大棚970座,除12座危旧棚外,种植果树215座、蔬菜573座、食用菌31座、西甜瓜11座、枸杞育苗、花卉、甜叶菊等其他作物128座,平均每棚高产5-8吨,纯收入1.5万元以上。全县棉花单产皮棉达146.2公斤,预计总产皮棉117.63万吨。小麦单产327公斤/亩,总产8.84万吨;玉米单产789.4公斤/亩,总产5.58万吨;油料总产3564.87吨;甜菜总产1.63吨;枸杞总产3.07万吨。
(二)棉花种植面积调减及录入工作全面完成
根据自治州任务,**县2015年调减棉花种植面积30万亩。经统计全县基本农田棉花面积28.18万亩。核实**县经营单位棉花种植面积为48.778万亩,其中地方国营农林牧场棉花面积为20.52万亩,非农公司棉花种植面积为0.498万亩、种植大户种植棉花面积为25.88万亩、其他棉花种植面积为1.87万亩。棉花种植面积核实录入工作全部完成,全县棉花种植总面积为76.96万亩,比2014年棉花种植减少32.5万亩。
(三)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规范
开展集体土地专项治理调查,共排查集体土地80234.7亩(其中:机动地45061.76亩;四荒地21632.24亩),涉及农户3078户,集体管理的国有土地7358.7亩。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按规定进行农村财务公开。依法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和扶持工作,2015年**县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358家,新增86家。2015年开展农村财务审计22个村队超额任务完成。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
针对“三品一标”工作,按照“三位一体,有序推进”的原则,逐步健全了农产品基地监管、市场监测、源头治理和检测检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制度。截止至目,我县共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覆盖面积7153公顷;绿色食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11个2015年续展绿色食品2个、申报无公害农产品2个。**县农产品检测中心,以大宗消费蔬菜为重点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截止到目前,开展农药残留抽样检测工作30个批次,其中例行检测20批次,自行检测5个批次,节前检查5个批次,共计2600个样品,合格率均达到97%以上。
(五)良种生产基地建设良好
2015年与科研育种单位和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合作,开展参试棉花新品种展示30个、自治区级品种实验1个,试验展示田290亩。根据2015年州级下达的“三圃田”的工作任务,完成棉花株行圃10亩;株系圃100亩;原种田2170亩;棉花良种繁育面积2.7万亩,完成计划的100%。新引进玉米制种企业2家,制种面积2500亩。
(六)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2015年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围绕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加快培育我县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工业园区内设立自治区级**县农业产业化园区,目前已入住农产品加工企业17家,就业人数2000余人,棉纺规模达到65万锭、年处理棉籽26万吨,年加工棉油3万吨。2015年全县确立了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企业技改扩能项目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左右。申请**县**油脂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精深加工扶持贷款300万元;申报批复我县享受自治区财政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企业三家80万元。申报了**农业名牌产品2个(**油脂小包装食用油的“**”品牌、“**”黑枸杞品牌),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场开拓及企业农超对接工作亦初见成效。截止9月底,全县4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8290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1%;营业收入11522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4%;利润总额84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9%;上交税金285万元,劳动者报酬2189万元。
(七)农业执法工作严格有序。
农业执法严格有序。开展农资经营户及农业执法人员培训班1期、培训人员161人,发放宣传单6800份。对全县种子经营户备案登记143户,下发整改通知书21份,按规定完成整改20家。会同州、县工商、质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3次,日常执法累计出动389人(次),督查农资经营户678户(次),共检查种子2980吨、化肥6700吨、农药104吨、地膜1970吨。抽检各类作物种子样品330个,合格率99%。调节种子纠纷5起,查处违法案件7起,已全部结案,目前农资市场秩序良好。
(八)农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2015年**县共申请项目13项,资金已到位项目11项、到位资金4851.84万元。资金未到位项目2个,分别是危房改造项目1090.5万元没拨付,优质棉基地建设植保、精量播种项目由自治区统一采购。一是全面落实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下拨补贴资金1682.92万元,计划补贴面积110.89万亩;小麦农资综合补贴计划10.29万亩、956.97万元;二是按进度推进国有农场危房改造,计划完成727套(**农场275套、八家户农场452套),国家投资1090.5万元。三是农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资金80万元,建设示范基地3个,科技示范户300户;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完成棉花高产示范片6个、96万元;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推广面积66.5万亩,应用配方肥面积22万亩,补贴资金25万元;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实施面积4.58万亩、补贴资金55万元;新型农民培育项目资金100万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55人;**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县推进试点项目25.73万亩,补助资金385.95万元;优质棉基地建设植保、精量播种项目17.15万元,购置杀虫灯150台,精量播种机10台;设施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50万元,由**县丰之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全面启动2015年旱作农业农田地膜污染治理项目,计划回收面积60万亩、回收废旧地膜2500吨。
二、2015年农业重点工作
(一)农村土地流转超额完成。
2015年我县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引领承包型、入股型、经营大户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4种土地流转形式。截止目前,我县已流转土地面积4.7万亩,已完成计划面积的156%,其中:向16家合作社流转3.9万亩(承包流转2.9万亩、入股流转1万亩)、向专业大户流转0.74万亩,其他向企业和农户间互换流转0.074万亩。
(二)土地确权试点稳步推进。2015年**县被确定为全区14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示XX县之一。截止至目前已完XX县乡、村级的宣传培训和农户的调查摸底工作,实地测绘工作同步有序进行召开农村土地确权动员培训会4场,培训乡村干部450人,印制下发乡镇村土地确权宣传单8000份、发放乡村参与确权人员确权应知应会读本500份、农村土地承包工作手册500份,发放农村土地确权调查摸底表18000份。
(三)棉花高产创建工作
建立国家级棉花高产创建田6万亩,分别在大河沿子镇2万亩、**农场1万亩、托里镇1万亩、八家户农场2万亩,经测产验收高产田产量均在158公斤以上。
(四)地方国有农场危房改造项目
2015年国有农场危旧房改造工程727套(**农场275套、八家户农场452套)。截至目前,已签订协议520套(八家户农场245套,**农场275套),开工520(八家户农场245套,**农场275套)开工率71.5%,基本建成405套(其中八家户农场245户,**农场160户),基本建成率55.7%;竣工216套,竣工率29.7%。已完成投资4559万元。
(五)农田地膜污染治理项目
按照自治区“三个千万亩”高产田建设任务,在**县60万亩棉花高产田内组织开展地膜污染治理工作。依托国家扶持的农业清洁生产项目建设企业组织实施,以天龙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为及各乡镇回收点为中心,组织人工和机械回收农田废旧地膜,田间回收率达80%以上,实现回收废旧地膜2500吨。通过企业加工造粒2125吨,实现资源再利用率达85%。完成培训1.5万人次,全面提高农民污染治理意识。
(七)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
为了改善我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条件,减少产后损失,增加有效供给,财政支持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推广普及科学适用的初加工技术。2014年国家对我县实施此项目,批复资金220万元已到帐,用于补贴建设组装式冷藏库900吨和烘干房42座,项目正在建设中。
(八)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性补助
计划完成良种补贴及粮食综合补贴840万元,补贴小麦、棉花、玉米等作物62万亩;小麦农资综合补贴计划任务8万亩。农业政策性保险计划参保面积37.7万亩。实际完成情况:
一是争取良种补贴面积53.62万亩,补贴资金770.54万元,目前资金已到县财政,待乡镇公示审核后下发;
二是争取农资综合补贴9.68万亩,补贴资金965.97万元,截止至目前已发放6.12万亩,补贴资金569.46万元,其中:第一批发放8299.6亩,补贴资金771862.8元,第二批发放52706.01亩,补贴资金4901658.93元,第三批发放227亩,补贴资金21111元,通过“一卡通”直接拨付,目前发放工作正在严格有序进行。
三是农业政策性保险实际参保面积为30.8万亩,收缴保费1438.1万元。
三、存在问题
(一)农业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在订单农业运行中往往忽视农户的利益,农民在市场价格高位运行时也经常违约,企业与农户之间尚未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危房改造工程受市场影响,今年老百姓建房和购房的积极性不高。
四、2016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引导种植结构优化,强化技术服务推广。进一步做好籽用西葫芦、芝麻、甜叶菊、打瓜、谷子等特色作物的高产创建、标准化生产建设工作,建立精准农业高标准示范区5万亩,集成展示各项农业生产新技术。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在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上下功夫,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2)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加强同阿拉山口检验检疫局的合作,从源头管理、质量追溯、应急预警、诚信引导等多方面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以龙头企业为引导,推动以枸杞等农产品出口销售。
(3)抓好支柱产业品牌与质量建设。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重点围绕棉花、枸杞等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引导企业利用内地4个农展会平台拓宽销售市场,通过创品牌、搞认证提升产品知名度;继续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申报无公害、绿色产品认定3项以上。完善县乡两级监管机构和手段,加强地方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指导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按照安全标准组织生产,重点控制瓜果、蔬菜两大作物的农药、化肥用量,提高鲜食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水平。(4)深入推进农业执法专项治理。以体系建设为抓手,集中清理整顿农资经营主体,加大重点农时、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重点打击非法使用高毒农药和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完成专项整治5次以上,实现全县范围内所有农资店全面监管;建立健全各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交流、通报协查、案件移送等制度,推动形成多部门联合开展农资打假工作机制;妥善处理种子质量、土地承包纠纷及农作物药害等案(事)件,有效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5)以项目建设推动农业发展。重点抓好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建设项目的实施,提前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业、棉花高产攻关、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等重点支持和投入领域的计划落实,积极争取一些自治区试点项目,(6)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面落实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搞好农业政策性保险,提高农民政策性收入;鼓励农民开展个体经营、农产品加工和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种养殖、农家乐、牧家乐、观光农业等项目,增加农民创业性收入。抓住当前经济大发展的机遇,加大农民从业就业技能培训,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幅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七)健全完善县乡、镇、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机构和职能,充分发挥土地流转中心服务农民土地流转职能。做细做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县推进试点工作的任务完成、档案整理、迎接验收工作,不折不扣完成试点工作各项任务。
第四篇:农业局农业科工作总结
农业局农业科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农业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总目标,以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为有效载体,以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为抓手,以高标准粮田建设为条件保障,及时准确传递农情信息,较好地履行了职责,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夏粮持续增产
今年我市夏粮播种面积74.3万余亩,种植主要品种为矮抗
58、西农979、新麦
26、百农207、周麦22等。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继续保持我市夏粮连年增产的良好势头,我市高度重视夏粮生产,以高产创建为突破口建成5个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1个整体推进乡镇,以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为基础,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全面落实深耕、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关键增产措施。克服了冬季气温偏高、春季病虫特别是蚜虫、白粉病发生偏重、偏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有效控制了蚜虫、白粉病、赤霉病等病虫害的危害,今年平均亩穗数、穗粒数较往年皆有增加,亩穗数43.6万,穗粒数31.2粒,千粒重42克,平均单产485.6公斤(其中平原区单产可达526公斤),总产36.08万吨,增幅1.6%。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今年的小麦高产创建工作,从小麦播种到“三夏”小麦生产全过程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小麦高产创建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市委书记王天兴、市长张星吉等市领导多次深入冀屯、吴村等地具体指导。由于各级领导重视,今年我市小麦高产创建工作机制活、措施硬,结合高标准粮田建设,按照高标准粮田建到哪,高产创建示范方跟进到哪的要求,在吴村、冀屯、孟庄、薄壁等乡镇共建成万亩高产示范方5块,千亩示范方10块,高产攻关点20个。每个示范方、公关点都明确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双重负责制。示范方内小麦品种整齐一致、成方连片,各项田间增产措施落实到位,起到较好的样板示范作用。
(二)落实“一喷三防”救灾补助。
2015年4月底XX市农业局就积极向市政府申请,市主要领导批示不违农时提前进行招投标。在项目资金到来之前提前进行了公开招标,但因种种原因项目资金直到7月份才到位,所以项目仍采取顺延一年,政府采购药品发放下季使用。8月14日市政府专门召开了会议进行了布置,目前农药已经发放到了乡、村、农户,各乡镇农户领取清册已建好,供货的中标企业货款正在办理,全市共落实补贴面积59.641万亩,补贴资金296.55万元,项目已基本实施结束。
(三)工作谋划到位,以高产创建促小麦产业发展。
针对小麦生产的新形势,我们创新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调整小麦高产创建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种粮大户、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农业组织的作用,积极与粮食收储企业、种子企业联合,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小麦创建水平的提升。如通过物化补贴小麦种子的方式,扶持豫北种业在占城镇积极引导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品种西农979基地10000余亩,辐射带动了周边的冀屯、峪河、薄壁等乡镇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化生产;在冀屯镇发挥新乡五丰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作用,在XX市农科院、XX市农业局帮助下,赵宗武、杨胜利等领导多次到现场指导,在麻小营、岳村等村集中连片种植新麦26达7000余亩,实现种子统一供应、农资统一采购、病虫害统一防治、田间统一管理、产品统一回收“五统一”。小麦收获后以高于市场价格15%统一由合作社回收,农户每亩增收180余元。示范方群众反映:“跟着合作社农民种麦有靠山,增产有希望,收益有保障”,为小麦生产和品质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样板作用。类似豫北种业、五丰合作社的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在XX市迅速兴起,全市达到500余家,在农业局的正确引导下,正在成为小麦高产创建的生力军。
农业局为推动高产创建,去年麦播期间,通过政府采购方式集中采购新品种小麦种子、配方肥、农药价值150余万元,对示范方内种植农户、专业合作社进行物化补贴,鼓励农民采用新品种、新技术。
(四)技术服务到位,提高小麦生产科技含量。
1、加强技术宣传培训。农业部门继续开展百人包村活动,组织100名技术人员,分包全市500余个行政村。农技人员结合阳光工程培训,聘请XX市知名专家研究员刘清瑞、宋小顺等,深入高产创建示范整体推进乡镇吴村、示范片乡村举办小麦增产技术培训班、技术讲座50余期。
2、大力推广深耕和秸秆还田技术。我市大力宣传深耕和秸秆还田技术,推行三年深耕一遍的耕作方式,全市深耕面积达到25万亩,秸秆还田面积达到67万亩,土壤肥力显著提升,为小麦丰收提供了肥力保障。
3、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狠抓统防统治。针对今年小麦蚜虫发生较往年早、后期赤霉病、白粉病发生重的特点,突出重点,抓好防治小麦蚜虫、赤霉病、白粉病为主的统防统治,及时召开现场会,引导植保服务组织、农民合作社加强植保服务,迅速掀起了统防统治高潮,全市“一喷三防”面积70余万亩,有效遏制了中后期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4、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认真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全市共抽取土样1600余个,根据化验结果,科学制定施肥配方。全市共发放施肥建议卡17万份,达到每户一张。全市小麦使用配方肥面积达到70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94%,麦播质量进一步提升。
二、秋粮高产创建扎实推进
2015年XX市秋粮种植面积72.6万亩,与去年持平,其中玉米面积70万亩,单产498公斤,总产3.49亿公斤。主要品种浚单20播种面积25万亩、郑单958播种面积21万亩、浚单29播种面积5万亩,伟科702播种面积5万亩、隆平206播种面积4万亩,其它品种10万亩;红薯种植面积2万亩;小杂粮0.5万亩;水稻0.1万亩。
今年玉米适播期严重干旱,导致山丘区约8万播种偏晚,苗情较差。其它地区抗旱播种,保证了正常生长。7月下旬以来连续几场强降雨,有效的缓解了旱情。
8、9月份玉米灌浆后熟期天气晴好,阴雨天气较少,有利玉米等秋作物的产量形成和收晒。今年秋粮生产情况如下:
1、秋季高产创建开展情况。为促进全市秋粮产量水平再上新台阶,在夏粮获得丰收基础上实现全年粮食丰收,今年我市高标准开展秋粮高产创建活动,共建立万亩玉米高产示范方5个。主要分布在:吴村镇两个,冀屯镇1个,孟庄镇1个,薄壁镇1个。涉及冀屯、麻小营、观流河、张志屯、高村、邓城、五冲河、鲁庄、官店、杨起营、东常务等30多个行政村,总面积6.02万亩。主要品种有浚单20、郑单958、伟科702、圣瑞999等。产量目标700公斤每亩。主要推广了种子包衣、种肥同播、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从高产创建资金中拿出80%用于物化补贴,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采购配方肥、农药、种子,对5个万亩方的核心示范区进行了玉米种子、配方肥、农药等必要的物化补贴。每个万亩方都在显著的位置制作了标牌,注明技术规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行政负责人,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安排了肥效、新品种示范。建设中我们提高建设标准,主动与高标准粮田建设、测土配方、阳光工程等项目结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2、开展技术培训,落实关键技术措施。继续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科技服务活动,全市确定选60余名农业科技人员组成科技服务队,分包全市500余个行政村,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把高产管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确保各项增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把高产创建活动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补助、阳光工程培训结合,广泛开展培训。截止目前,全市已开展秋粮高产技术培训班400场,培训农民0.5万人,发放技术明白纸10万份,群发手机短信30余条。重点推广了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种肥同播等关键技术。三、三项补贴改革工作圆满完成
根据《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调整完善2015年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豫财农〔2015〕129号)文件要求,原来的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三项补贴的80%统筹整合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农资综合补贴的20%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政策措施由省里另行制定。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象为所有拥有耕地承包经营权的种地农民。
8月24日上午,我市召开了农业三项补贴工作会议,农业局、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各乡镇分管领导参加了会议。
会议传达了省市有关精神,对工作进行了布置。按照会议的要求9月底之前,我市各乡镇已将面积上报,上报面积由乡镇政府领导确认。上报的全市总面积为770023.1119亩。经上报市主要领导批准我市的补贴标准定为每亩112.78元,全市补贴资金8684.32万元。10月底之前市财政部门已会同市农商银行将补贴款汇入了农户一卡通账户。
四、高标准粮田建设稳步开展
2015年高标准粮田建设计划建设5个万亩方,涉及国土资源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发改委3个建设单位。其中国土资源局项目已基本完工。农业综合开发办项目已基本完工。发改委项目已完成100%。
五、农情信息工作网络初步形成 今年我市依托11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形成农情信息网络系统,加强了农情信息收集上报工作。紧紧围绕高产创建、田间管理、高标准粮田建设等内容,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汇总上报,农忙关键时期坚持日报制。网上农情信息平台上报的同时上报市委、政府等领导机关,完成了市委、政府信息调研任务,为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重要的信息直接通过高产信息平台网上上报省农业厅、国家农业部,基本实现了方便、快捷、高效。
六、明年工作打算
虽然农业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仍有很大距离,存在许多问题,如科室人员不足,深入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开展服务时间少,了解基层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少。农情信息网络不够健全,技术服务推广手段、设施滞后等。明年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继续扎实搞好夏秋两季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以新乡五丰农业种植合作社为龙头,落实好省市农科院示范、市农业局高产攻关地块等,培育冀屯镇麻小营亮点,抓亮点带动全面,确保粮食生产大局。2.拉高标准、统筹按排加快建设高标准粮田,打造2—3个亮点工程,加快农业技术跟进。协调发改、农业综合开发办、水利等部门,按照计划,落实建设任务。3.以农情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为重点,落实农业部基点县、农情定点检测。
第五篇:农业局全市农业工作总结
农业局全市农业工作总结
2014年,是一个困难多、压力大的年份。一年来,面对年初h7n9流感疫情和不良气候条件的严重影响,以及农业水环境治理、农村确权赋权改革等严峻挑战,全市农业系统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主线,全面落实“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全力以赴稳增长、保安全、促转型,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体质、稳中增效的态势。
——农作物生产获得好收成。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受夏季低温寡照影响,今年粮食产量明显低于常年水平,但与去年相比仍有所增加。预计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11.3万亩,基本与上年持平;粮食总产量84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4%。其中,春粮面积46.5万亩、产量10.2万吨,分别增长11.4%和3%;晚稻面积100.8万亩、产量46.4万吨,基本与上年持平。蔬菜瓜果形势较好。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36.6万亩,总产量295.3万吨,普遍实现增产增收。
——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经营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65%左右,亩均土地产出超过8000元,劳均农业增加值超过5.2万元。前三季度,全市农副产品出口16.2亿美元,其中出口10.8亿美元,同比增长4.1%,继续保持全省领先。鄞州、宁海、象山被评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XX县,省级示范区达到8个,成为全省生态循环农业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的地市。——发展条件赢得新改善。政策环境持续改善,保障措施更加有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2014年,市财政新增土地流转扶持资金3000万元、现代种业发展资金3000万元,市级以上财政经我局投入农业的近4亿元。新建标准化粮食生产功能区10.1万亩,现代农业园区项目40个,实施耕地质量提升25万亩。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达到24个,惠及农户17.74万户,保额52.1亿元。新增股改村社1373个,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抓进度与保质量并举,着力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坚持把“两区”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战场,集聚资源要素,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装备水平,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14年新建标准化粮食生产功能区10.1万亩,其中我局承担的15个项目共3.33万亩已基本完成,共新建、修缮机耕路、进水沟和排水沟2.6万米、6.5万米和4.2万米。落实农业部万亩片15个,粮食“双千”示范方44个,尽管受不利气候条件影响,仍有35个高产示范方达到“双千”目标。新建现代农业园区项目40个、总面积4.7万亩,全年完成40个项目验收;另有2个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示范区、5个精品园通过省级验收。
二是坚持抓治污与促转型并举,着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以“五水共治”行动为契机,大力实施畜牧业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和“肥药双控”减量增效三大行动,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全市累计关停搬迁养殖场(户)2512个,涉及生猪饲养量23万头,生态化治理改造规模养殖场1961家;落实沼液生态消纳地57万亩,新增沼液利用量30万吨,无害化处理沼液121万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25万亩次,应用有机肥9万吨,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40万亩,减少农药用量200余吨、化肥用量2500余吨。全市病死动物收集体系基本建成,5个县级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其中奉化、宁海的项目已基本完工。三是坚持抓主体和强服务并举,着力构建新型经营体系。以培育市场主体为导向,不断强化政策引导、技术支持、产销服务和规范管理,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水平。全市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7家,累计达到286家,有18家农业龙头企业实施了技术改造,投入资金8400余万元;新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工程项目18个,总投资1900余万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483余家,入股社员4.9万个,带动农户33.9万户,其中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22家。新评选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评选40家,家庭农场总数达到3297家,全面覆盖农林牧渔各业。全年组织各类主体参加国内外重要展会20余个,参展企业550余家(次),合同订单总额超过7亿元。
四是坚持抓创新和重推广并举,着力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大力发展现代种业,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和基层农技培训,推广应用新型农作制度,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全市新建“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面积5000亩、瓜菜类新品种展示示范平台5个、种畜禽育种平台2个,种畜禽育种平台累计达到8个,引进农作物新品种243个,实施农科教结合项目45个,实现粮食“双千”面积6.7万亩,经济作物“万元地”面积30.1万亩。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农民3万余人次,培育科技示范户3700余户、基层农技指导员500余名,有371名大学生享受农业领域创业就业补助。全面完成118个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实现涉农乡镇(街道)全覆盖。
五是坚持抓整治与严监管并举,着力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突出抓好监测、预防、整治、执法等关键环节,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整治“百日严打”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全市80%的出栏生猪通过准出自检,有120个基层农产品速测室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全年共抽检农业投入品1019批次、农产品3519批次,立案查处农业违法案件118起,全年农产品质量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和动物产地检疫率均达到100%。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78个、绿色食品20个,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968个、产地面积180万亩。六是坚持抓改革与保稳定并举,着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全面推进,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市农经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新增村股份经济合作社1373个,圆满完成省定任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稳步推进。市政府出台政策意见,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扶持力度,我局和人民银行宁波支行联合制定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抵押贷款指导意见,进一步拓宽“三农”融资渠道。全年新增流转土地面积2.8万亩,累计达到148万亩,占承包经营面积的64%。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更加规范,新创建国家级“三资”管理规XX县1个、省级规XX县2个、市级标准化服务中心25个,村级财务公开形式更加多样,2/3以上村社实现网络实时监管,村级财务公开率达到100%。
七是坚持抓学习与提效率并举,着力提升干部队伍能力。深入开展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活动,围绕农业中心工作,组织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年”、“农业重大项目推进年”和“农业科技下乡”等活动,积极主动配合市委巡视组做好巡视回访工作,做好整改落实情况报告。重视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党员干部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思想进一步解放,精神状态更加振奋,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身现代农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