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学习方法谈3——语法篇
英语学习方法谈——语法篇
上次谈到英语学习方法(英语学习224)中的三项,兴趣、积累和词汇,这次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英语学习的第二块基石 —— 语法。
语法,字面理解就是语言的法律,它告诉我们使用语言的规则。
语法究竟学习哪些内容?请看下面这张英语的语法体系图:
语言学家王力说,英语是法制的语言,汉语是人治的语言。可见英语比之汉语,规则要清楚得多。英文语法大树清晰地分成两个大枝,词法枝和句法枝。
词法:研究词的使用规则
词法是按单词的词性(Word Class)来分类的。词性就好比人种,有些人黄皮肤,黑眼睛,是黄种人;有些人白皮肤,蓝眼睛,是白种人,人种不同,体貌特征不同。同样,“a, an, the”是冠词,“egg, pig”是名词,词性不同,使用方法不同。很多同学在词汇学习时忽略词性,导致在中、高考书面表达中误用词性,这是一种出现最多而且最难改正的错误,所以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一定要打好词性的基础。
先来介绍英语中的十种词性。请大家看这句话,“Whoops, one of the pretty girls and he are talking happily.”(哎呦,美女中的一个正高兴地和他交谈。)句子一共十一个词,囊括了以下十种词性中的大部分。
1、叹词:表达感情、语气的词语。“Whoops”是表示惊讶的叹词,相当于汉语中的“哎呦!”。
2、数词:表示数量的词语。One(本句中是代词,但更常用做数词)表示数字“1”。
3、介词:表示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相当于汉语中的助词。例句中的of相当于汉语中的“的”字。
4、冠词:冠,帽子也,冠词是英文名词的帽子。定冠词the是英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5、形容词:形容词修饰名词表示特征。Pretty形容人的美丽。语言是否优美,形容词和副词是关键。
6、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Girl是女孩,再如我们说的薄脆饼干,英文叫做cracker,咬上去是不是有crack(爆裂)的感觉?
7、连词:连接一组词、短语或者句子的词语。比如例句中的“and”,连词可是句子从短变长、句式富于变化的功臣。
8、代词:最常用的方式是代替名词概念。比如QiangQiang got up.He opened his eyes.有了代词“he”,表达时就不用不厌其烦的使用名词QiangQiang(QQ)了。
9、动词:英文词法中最重要的词性,它决定了句子的结构。本句中用了“talk”一词的现在进行时态“are talking”说。动词时态、语态等都是中学考试命题者的最爱。
10、副词:经常用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句子中的“happily”就是一个典型的副词。
混血儿有多个人种的特点,与之类似,有些词语有多种词性,比如名词dog做动词讲的时候是“跟踪”的意思,A man dogged me.(一个人跟踪我。)
掌握英文的十种词性后,再分别学习每种词性所对应的语法规则,比如冠词规则分三部分:不定冠词、定冠词和零冠词(既不加冠词,比如play basketball中的basketball前面不加冠词);而词法中的难点——动词的学习分四部分:时态、语态、助动词和情态动词,这样分类之后是不是感觉条理清晰了很多呢?
句法:研究造句规则
比如词语的组合顺序:同样的词语,但不同的词语组合顺序,两个句子“The snake bit the old man”和“The old man bit the snake.”含义大相径庭。根据句子的繁简程度,句子分成三类:简单句、复合句和并列句。
简单句
简单句是其它两类句子的基础,先请看下面五句话:
1、Time flies.(时光飞逝。)
2、Time proves all.(时间证明一切。)
3、Time brings us experience.(时间带给我们经验。)
4、Time makes us attractive.(时间使我们有魅力。)
5、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
每句话都有一个描述对象(这里都是Time),叫做主语。主语发出的动作(比如fly, tell, bring, make, is)叫做谓语。简单句就是有且仅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的句子。
上述五个句子中主语全一样,都是Time,仅仅是谓语动词的不同导致句子结构的不同,即动词种类决定简单句种类。英语中动词分五类,所以英语简单句也分五类:
1、不及物动词(fly):主语+谓语,就能独立成句。
2、及物动词(prove):主语+谓语+宾语,谓语动词后面必须加一个宾语才能组成句子,其中宾语是谓语动作的对象。
3、双宾动词(bring):主语+谓语+宾语1+宾语2,谓语动词后面必须加两个宾语句子才能组成句子。
4、宾补动词(make):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语,谓语动词后面不仅要加一个宾语,宾语后面还需要一个补充说明宾语的成分。
5、连系动词(is):主语+系动词+主语补语,系动词主要起连接作用,连接主语和其补充说明成分。
英语中大多数动词都是及物动词,而且有些动词有多重属性,比如make除了例句中做宾补动词之外,也可以做及物动词,比如我做了个蛋糕。(I made a cake.)因为简单句能表达的意思有限,所以人们表达复杂思想时,复合句和并列句就粉墨登场了。
复合句
复合句是把简单句中的成分(如主语或宾语,原来由词或者词组构成的)用一个句子替代。比如简单句We know the fact.(我们知道这个事实。),其中“the fact”做宾语成分。假定 “the fact”(这个事实)就是“Hua Mu Lan is a girl.”(花木兰是女孩。),我们用这句话代替简单句中“the fact”这个成分,用一个复合句We know that Hua Mu Lan is a girl.(我们知道花木兰是女孩。)表达出上述两个句子的含义。我们把简单句部分(We know„)称为主句,而替代句(that Hua Mu Lan is a girl)称为从句。
复合句中有三点需要注意:
其一,从句是主句的句子成分。(上例中的从句“that Hua Mu Lan is a girl”在主句中做宾语。)主从句名称反映的是主、从句地位的不同,主句是主人,从句是仆从,仆从是主人的一部分。
其二,从句构造规则:从句=连词+句子。从句不是简单的句子,而是在句子前加上连词。(比如上例中的“that”)
其三,根据从句所替代成分相当于名词、形容词还是副词,从句被分成三类,名词从句、形容词从句(也称定语从句或关系从句)和副词从句(状语从句)。(比如上例中被从句替代的成分“the fact”是名词,所以该从句称为名词从句。)
复合句学习的关键是掌握何处使用从句(替换主句成分)和如何构造从句(选择合适连词)。
并列句
并列句就是用连词(如and, but, so)把简单句连接起来。比如两个简单句We know the fact.和We will not tell you.可以用连词“but”连接,变成We know the fact but we will not tell you.并列句学习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并列连词。
语法学习注意事项
学习语法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建立正确的语法体系。首先在头脑中种植上述语法大树,对语法形成总体印象(big picture),这样每个语法点的学习都归结为语法大树上某片叶子的学习,这样才能高屋建瓴而不是管中窥豹。《朗文英语语法》(L.G.亚历山大编著)和《英语语法新思维》(张满胜编著)都提供了科学的语法体系,应常备案头,按图索骥。但抛弃英语的日常使用,专攻语法书则是不可取的,没有针对性因而事倍功半,只能打击学习语法的积极性。所以语法书是用来查的,而不是用来学的。
二是分之治之。种植语法大树后,逐片研究每片树叶,从初中的词法、简单句到高
一、高二动词词法的继续学习和复合句。高三复习时再次强化大树,复习每片树叶。
三是先规则后例外。语法是对语言的归纳总结,先有语言,再总结出规则。但语言是活的,规则无法涵盖所有语言现象,作为规则的补充,必须考虑例外。比如作为规则,结尾为“o”字母的可数名词变复数结尾要加-s, 但是中学范围内有四个词语例外,结尾要加-es,tomato, potato, hero和negro。考试中,一定是规则为主,例外为辅;所以学习时也一样,时间和精力主要花在规则上,而不要为少数生僻的语法特例皓首穷经
第二篇:状元谈英语学习方法
朱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
英语很不容易学好,这是事实。这毕竟是一个与汉语迥乎不同的新语种,一般初学者总爱将汉语中的惯用语法移用到英语中,结果可能会造成很多笑话。对于学好英语,一般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强调大量的记忆,认为在中国,英语至今不能算十分普及,是缺乏应用的土壤,因此主张多背多记,只有记熟了才能提高运用能力,这种意见不无道理;另一种并不注重记忆,注重于应用,认为只有运用,才能掌握,况且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这种意见也有道理,如果能把这两种做法结合起来,那就再好也没有了。英语中的单词,某些常用语法,常见句型是应该记住。一旦加以运用,印象就会更深刻。英语NMET试题无非如语文高考似的,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大块,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阅读,150分中,它占了70分。由于基础知识题多,而且分又小,一般不易拉开差距,而作文呢,只是简单地写几句限定的话,只要尽量不出现或少出现语法错误就行,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分数悬殊。而阅读题则不然,成绩好的学生可能会达到60多分直至满分,成绩差的有可能只有十几分、20多分,况且阅读能力的提高又决非一日一夕之功,不经过大量的阅读,是绝对得不到高分的。因此,我建议广大考生在复习迎考时,一定要把阅读放在第一位,不要由于它不易见效就心灰意冷而轻言放弃,你要有自信心,你要时时刻刻都应该觉得,我的阅读能力一定会上去的,我的英语成绩也一定会上去的。要多做些阅读题,尽量对每一句话都读懂读透,读懂其中很微妙的深藏的东西;碰到生僻的单词也不要轻易去查找字典,以免养成懒惰的习惯。
王龙(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学生,江西省高考理科状元):
复习英语,我认为应先把书细读一遍,记下一些语言现象和老师抄的笔记,细到记住每个单词,每个短语。英语高考题量很大,分数极轻,丢一两道选择题常常无关紧要。但也正是这里一分那里两分的积累,才使其总分为150这么多的分数,正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不重视一个个语法点、一个个词和词组,要想考好英语那是很难的。因此基础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基础具有稳定性,因而英语成绩较稳定,一时难以提高,但也不易下降。这并不是说就不要复习英语了,因为强化训练可以使你熟练,提高应试能力。
胡湛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
英语科复习可能是大家倾注时间最多的科目,它和语文一样,要靠平时的积累。如果你在一开始学至初中毕业都学得不错,到了高中就会轻松得多。英语的功课如果欠了“债”,也不要急,要依照积累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加以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对老师上课复习的重要内容和例句等作较详细的笔记,经常抽时间看笔记,把典型例句背下来。
其次,将从初中到高中的书上的词组、常用词组、重要句型、重点词的搭配用法等做一系统的整理,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用法。这项工作的工作量比较大,但不要怕难,因为它是提高英语能力包括应试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整理完后你必须把它们读熟,能背下来效果更好。
第三,把从初中到高中的课文全部背诵一遍。听起来吓人,但由于是已学过、读过,大部
分背诵过,所以工作量并不算太大,背诵的目的是培养对外国语言的感应能力,即“语感”。一旦形成初步的语感,做题便比较得心应手了,正确率也比较稳定,这是一个有效的速成法,供大家参考。
此外,建议大家每天抽半小时(最好在早上)坚持读读背背课文、词组、习惯用法等,短期内可能看不出效果,坚持下来就会有明显的体会。
最后,英语和语文一样要做相当数量的题,英语题也是比较容易重复出现的,要大量做题来适应各种题型。其中,完形填空和短文改错大都可以用上语感结合推断的办法加以解决。对于新出现的填单词的题型不少同学感到棘手,其实这主要是对单词的熟悉程度问题,你背过的课文和句型在这里会充分显示它的价值。
再讲一下英语阅读理解。这项原来也是我很头疼的问题。一个是看不完,二是选不
准。对于阅读速度,高考要求的不是很高。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一定都能达到。但我觉得不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要更提高一些速度,目的有两个:A、腾出时间仔细地看题,万一有拿不准的,可以回来查。B、腾出时间来做后面的题,多给作文时间,提高准确率。同学们不妨像大学的英语学习那样,把阅读分为extensive reading和intensive reading,即泛读和精读。泛读用于训练速度,拿来一篇文章,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读完,如果你能把后面附着的题做对60%到70%就行了;或者你能复述出大意,并记住一两个数字或重点句子的位置也就符合要求了。精读可以分两步做:第一步当泛读看并计算时间,第二步以字斟句酌的方法再看,弄明白每一个词当什么讲。这就要求正确率在90%以上了。以上是针对阅读速度的对策,那么选不准答案怎么办呢?同学们可以试一下如下方法:A、用最快速度先看一遍后面的题,了解一下每道题的要求,例如什么时间、是谁、形容词是什么,再有就是最合适的概括或题目。B、再去有针对性地阅读,找出答案。这样也许会大大提高准确率。同学们不妨一试。
再谈一下关于作文。我觉得作文有两大要点:A、写进所有题目要求的表述内容。B、准确。对于第一项要求,同学们不妨在打草稿时,写完一项用铅笔在卷子上划去一项,这样防止漏项。对于第二项要求,对策更简单,那就是对没把握的字、句绝对不写,不在考试时显水平。尽量用简单的句式,常用的熟词。
高考时(1995年)有的地区考口语,有的地区不考。但我觉得英语学习不能急功近利,所以在高中阶段要重视口语。上口语课时,我积极举手,用不太熟练的英语与老师、同学会话,还参加英语角的活动。后来,慢慢地,口语大有长进。那么,口语水平的提高,有了语感,对英语笔头的帮助也很大。
何忻(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甘肃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英语是令诸多学子头痛的一门功课,但根据我的经验,学英语主要需要从词汇量和语言习惯两方面努力,而这两方面都离不开读课文。说起词汇量,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课本中的词汇,背单词最笨的方法是死记。因为学单词的目的就是要在各种语言环境中应用它,离开了语言环境,单词就是“死”的,记得再多也没有多少用处。课文是我们所接触的第一个语言环境,所以应多读课文,使课文中的每句话都在你的脑海中留下印象,生词的用法也就掌握了;除课文外,还应找一些英语短文来读,以增大词汇量。作为一门语言,英语不象数学那样有着逻辑性很强的定义和一通百通的规律。虽然它也有语法规则可循,但很多都是很琐碎的东西,并且有大量的特例和习惯用法,尤其是介词、副词和一些活跃的动词如do、take、get、make、have等,这些单靠死记是行不通的。因此,也要先从课文下手,多读课文,脑子里的语法现象多了、熟了,也就有了“经验”,有了“语感”,从无形中掌握了这些习惯用语和特殊用法,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就有法可循了。高考题的客观性试题中,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是较难把握的。我在做这两道题时,都掌握了一条原则,就是从通读到精读,先通读全文,掌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时态、人物关系等,再精读需要填空或回答问题的地方,最后比较答案,进行选择。通读练习时应尽量培养自己推断词义的能力,切忌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改错题也是较难答的题目。我在答这
一题时的一般程序是:通读全文检查时态、人称等较明显的错误各种“一致”关系各种从句的先行词固定搭配单词拼写。经过这个程序以后,基本上不会再遗留什么“漏网之鱼”了。关于作文,平时应注意练习“代换”,因为写作文时常会遇到不会的单词或句型,这时就需要用相似的单词或搭配来代换。答卷时,先将题目中的要求和内容逐一列出,再将写各条内容时所需的句型和关键词写出,最后运用连接词将各句串联起来,这样就不至于漏掉要求和造成条理不清。另外写作文时应多用简单句,以把事情说清楚为首要目的,而不要为了追求修辞的华丽而运用一些难句型去写长句子,否则很容易出现语法错误而得不偿失。
我在英语复习的过程中运用了我从一本参考书上看到的一种学习方法——“四遍通读法”来做完形填空,我自己感觉这种方法十分实用、有效,于是现在想将这种方法“借花献佛”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大家的英语复习有所帮助。
英语的完形填空是将一篇英语短文中挖去25个单词,并在每个挖空的地方都有四个选择让考生选择。完形填空除了考查英语的基础知识如单词、词组、语法以外,还要求考生能够掌握文章的整体含义,理解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回答完形填空中的某些问题时需要运用自己的语感,但在我们周围并没有一个讲英语的外部环境,培养语感谈何容易。所以我在做完形填空时就应用以下的“四遍通读法”有意识地培养语感。
第一遍:拿到一篇完形填空的练习题,首先将文章读一遍,尽力将文章的大体意思找出来。如果大体意思读不出来,那也将文章的总体方向读出来: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叙事文;作者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明确的还是模糊的;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总体上对文章的内容有一定了解。
第二遍:第二遍读短文的时候不要急着去看短文的选择项,而是每读到一处空格时都自己分析一下这个空格要填的词大体是什么词是名词、动词还是其他词性的词,是谓语动词还是非谓语动词,是否上下文有什么固定搭配如:So…that…,It's…that…,not…more than的连词搭配或是talk about,go over等词组搭配。自己用笔把每个分析出来的词写在空格上。完形填空中总有1~2个题可以通过这样的分析填出答案。
第三遍:第三遍阅读时就结合所给的选择项和自己分析出来的词进行比较,选择两者中意思最接近的选择。
第四遍:将自己所选的每一个单词都代入短文中的空格处,通读全文,并用一种挑剔的眼光来考察每个单词意义是否准确,语法是否正确。如果发现不妥之处,则应回到选择项中重新进行判断。
通过这种“四遍通读法”的练习,在做完形填空时就可以逐步培养出语感。当然这种方法是在练习的时候使用,考试的时候就不必四遍通读,而可以将第二遍和第三遍结合在一起。如果时间特别紧张,则可以连第四遍都省略。平时做练习的时候读四遍是为了培养语感,而考试时读三遍是为了节约时间。
在每次英语考试的前一天,我都将平时记录错题的本子拿出来仔仔细细地再读一遍,这样可以避免在第二天的考试中犯以前的错误。有的同学在考试前一天还拼命做题或是
拼命地背书,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大量做题或背书不仅会使自己精疲力尽,而且会影响到第二天的考试情绪,结果适得其反。
英国著名诗人柯勤律治讲过关于读书的一段话,这位诗人曾把读者分为四类:第一类读者好比计时的沙漏,读书像沙注进去又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读者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变,甚至还脏了些。第三类读者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走了,留下来的只有豆渣。第四类读者像是宝石矿床里的苦工,把矿渣甩在一旁,只要纯净的宝石。
焦朋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生,安徽省高考理科第三名):
英语这门课要注意多背、多记、多练,我不主张“死记硬背”,但我赞成“背硬记死”。词汇是英语的基础,没有词汇积累,即使语法懂得再多,那也只是空中楼阁,迟早会塌下来。因此,对词汇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每天都抽出固定的时间背单词;不要死背,从课文中找出生词来背事半功倍。
对语法的掌握,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而应在练习中掌握它。语法是死,但人是活的,要根据不同语境灵活运用。然后再多练练笔,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至于阅读,只有平时多读、多看、多练,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时,要注意抓住关键句,特别是文章的第一段和每段的第一句,这些语句往往一句重千斤,很多问题的答案就蕴含在这些句子之中。
第三篇:高考状元谈英语学习方法
高考状元谈英语学习方法
360邦学家教网:相信大家看了这本书会有更多的领悟,接下来请出广渠门中学宏志班老师吴生老师给我们讲话。
吴生:参加今天的会非常高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这本书,对考生是非常有作用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众多的考生现在为走进大学校门,在走着一条很艰苦的路。通过这本书,我们要告诉他们这样一个道理,天道酬勤,但是天道也酬法,光有勤奋没有方法也达不到成功之路。我们上战场不光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勤劳、勤奋,还需要武器,学习方法是你达到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武器。大家都知道我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学生们很努力,他们家庭很贫穷,但是意志很坚强,很努力,今年宏志班有5名学生考上了清华,但是他们也都有自己一套积累方法,所以这本书对学生来说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应该向我们所有家长和学生宣传,提高学习成绩,仅仅在那儿刻苦读书,没有太大的作用,必须有一个很好的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应各科的学习方法。就我们来讲,我们高一的学生入学之后,绝大多数学生不会记笔记,课堂笔记不会记,没有一套基本的学习方法。去年的高考状元,我听到了这样一个例子,他说他的成功来源于他三年的笔记,就这个笔记到底对你高考有什么作用?它既不是老师讲的习题的罗列,也不是照搬黑板上的内容,他应该是自己学习生命中的一个历程,它记载着你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是你会的,哪些是你需要问的所有的内容。仅仅以这个例子说明,我们高考必须需要一套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所以这本书应该说是很解渴的。最后谢谢人民邮电出版社为我们宏志班捐书,谢谢!
360邦学家教网:我们也要谢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给所有的学生和家长们带来了这样一份礼物,希望它最后能够行之有效。接下来是我们一个互动时间,我们可以在场的家长、同学、包括媒体朋友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状元、向老师们提问,同时在新浪网上,我们也搜集到了很多网友的提问,一会儿也会提出来,然后跟专家、老师、状元们进行交流。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现在就开始吧。
新浪网网友:有一些状元在书里提到说英语的语法和单词都可以通过阅读来解决,这种方法是否切实可行?
程相源:这个方法是我提出来的,我说在阅读当中积累单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他问这个方法是否切实可行?我觉得如果你有心去真正地体会这种方法,为背单词下功夫的话,那这种方法确实可行,而且有很好的效果。为什么这么说?我觉得我现在能够得到的工具书,像《电子辞典》、《牛津双解字典》,我们经常使用的文曲星对这个词的解释是片面的、单纯的,它不能给你一个立体的印象,告诉你在英国人的思维里这个词到底代表什么样的含义,适用于什么样的语境。所有这些具体细节只可以言传的不可以意会的。英语的语法和单词都可以通过阅读来解决,你每天都阅读,逐步积累知识,加深印象,你慢慢熟悉,并且在日后的阅读当中巩固,只要你一步一步下这样的工夫,这个方法会让你得到很大的收获。范存智:这个小姑娘说的我非常赞同,因为在光盘上我也看到了,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就是积极主张在阅读当中逐步积累知识,加深印象,形成语感的,我不仅现在,在过去二十天当中,我一直要求我的学生每天阅读4到5个短片,叫做范读。再找一到两篇,叫准精读,第一要大声朗读,因为只有大声朗读,你才能知道对和不对,像和不像。大声朗读要满足八个要素,语音、语调等等。这是第一步。第二步,看一看在这篇短文当中,有哪些词组、短语或者生词对你有用,你经常在阅读文章中能复现的,久而久之你就知道它的意思。第三步,看一看这篇文章当中哪些短语比较好,将来比较适用于你生活当中使用的。第四步,看一看哪个句子长,凡是长句子,你适着说一说,虽然没有单词,不信你试着用中文说一说。最后一步,如果感兴趣的话,还有时间的话,最好背下一两段或者三五句,这个过
程叫做知识的积累过程,今天的积累是为你明天输出做准备。我觉得姓程的这个小同学,她说的是非常对的,一句话,在阅读当中逐步积累对你整个英语学习过程非常好,这样你就有兴趣了,否则的话,单背单词绝对没有效率。谢谢!
360邦学家教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学员培养成同样优秀的人,如果需要帮助请登录http:///
新浪网网友:我是一名高中生,我在学习当中运用一些方法,但是好象效果都不是很理想,请问如何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
李雅杰:方法是因人而异,这本书我也很认真看了,因为每个同学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方法需要你在学习实践中去总结,比如说学化学,因为我是教化学的,这个化学可能让你感觉知识点特别碎,特别难,好象需要背很多东西。但是你限在背的层次上,你实际上没有学入门。实际上学习只是背一点点东西,这样带动一大片,比如我觉得陈秀野改错文,他是把一类题错的改在一页上,然后另外一类题改在另外一类上,这样他等于高三题上完之后,他对每一类题中的易错和难点全都掌握在心中。这样他经常翻一翻熟悉一下,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说学习方法,需要认真总结,这样才能入门,入门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篇:英语学习方法谈摘记
在没有伙伴对话的情况下,如何练习口语?
1、模仿:提高口语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模仿磁带或广播,模仿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语音、语调。磁带主要指英美原版录音带,如常见的《新概念英语》,Kernel Lessons等。模仿的原则:
一,要大声模仿。这一点很重要,模仿时要大大方方,清清楚楚,一板一眼,口形要到位,不能扭扭捏捏,小声小气地在嗓眼里嘟嚷。刚开始模仿时,速度要慢些,以便把音发到位,侍把音发准了以后,再加快速度。直到能用正常语速把句子轻松他说出来,脱口而出。二,要随时都准备纠正自己说不好的单词。三,要坚持长期模仿。模仿的具体方法:
第一步,模仿单词的语音。模仿时要一板一眼,口形要正确,口腔肌肉要充分调动起来,刚开始模仿时,速度不要过快,用慢速模仿,以便把音发到位,待把音发难了以后,再加快速度,用正常语速反复多说几遍,直到达到不用想就能用正常语速把句子轻松他说出来(脱口而出),对于自己读不准或较生疏的单词要反复多听几遍,然后再反复模仿,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练,在那些常用词上下功夫,尽量模仿得像一些。
第二步,模仿词组的读法。有了第一步的基础,这一步就容易多了。重点要放在熟练程度和流利程度上,要多练一下连读。失去爆破、不完全爆破,同化等语音技巧。
第四步,段落及篇章模仿,重点在于提高流利程度。打开录音机或收音机跟着模仿,“他”说你模仿,同步进行。目的要提高口腔肌肉的反应速度,使肌肉和大脑更加协调起来。
2、朗读:提高口语的第二步是大声朗读。朗读应有意识地以磁带里的语音、语调方式去朗读,切不可又回到自己原有的音调。有磁带的先模仿,后朗读。
3.复述:提高口语的第三步就是复述。对于程度较差的人,可以首先只复述原文的中心思想,一句、两句话即可。然后,由少至多,由短到长。在复述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说不好的词汇和表达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一是看一下原文的表达法,并且记住录下来;二是找替换词,如果替换不了,立即把它记录下来,以后去查词典、问老师等。复述有两种常见的方法。一是阅读后复述,一是听磁带后复述。我认为后种方法更好些,具体方法:要循序渐进,可由一两句开始,听完后用自己的话(英语)把所听到的内容说出来,一遍复述不下来,可多听几遍,越练重听的遗数就越少。在刚开始练习时,因语言表达能力、技巧等方面原因,往往复述接近于背诵,但在基础逐渐打起来后,就会慢慢放开,由“死”到“活”。在保证语言正确的前提下,复述可有越来越大的灵活性,如改变句子结构,删去一些不大有用或过难的东西,长段可以缩短,甚至仅复述大意或作内容叙要。复述表面看慢,实际上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如果时间较充足,可以在口头复述的基础上,再用笔头复述一下,这样做可以加深掌握语言的精确程度,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本文主要讨论如何以听促说。从说的角度来看,首先要模仿其正确的语音、语调,然后口头总结其大意,或者复述原材料内容,最后达到能用自己的话去描述原材料的内容。如,听了一篇有关美国用导弹袭击伊拉克的报导后,你应该会说出其词汇和梗概,导弹(missile)、发射(launch),袭击(attack),伤亡人数(casualty)等。并且要学会如何描述这一情况,如“昨天晚上美国用导弹袭击了伊拉克,到目前还没有伤亡报道”。你应该学会说:Last night America launched a missile attack on Iraq.And no casualties have been reported yet.从听力的角度来看是如何听懂这一消息,而从口语的角度来看是要知道如何表达这种信息。
4、“这个用英语怎么说?” 你看到什么就设法用英语去说;你心中想到某事,也设法用英语去表达。主要的意思是,要利用一切具体的场景,设法用上述办法去思考、去表达,见到什么说什么,嘴里念念有词,说出完整的句子,看上去有点神经质,其实口语提高很快。
5、坚持写日记。尽量避免使用书面语。通过《新概念英语》练习英语听力的方法可以参考下列步骤:
第一步:不要看书,将整篇课文听写下来。如果有的词听不出来,猜测该词应该是什么,实在听不出来就不勉强。随着听写的增多,听力会逐渐增强。在听的过程中,也可加深对英语发音的认识。而且实践证明,如果能达到一听就懂的程度,你的脑子里英语翻译成汉语的现象就会消失,阅读理解的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第二步:把听写下来的文章与原文比对,查找错误,知道自己错在哪,以后今后如何避免。第三步:跟着磁带反复跟读课文。注意各单词的读音以及语调等问题,语音语调尽量模仿磁带,力求接近磁带上的。
第二部分,词汇。
新概念教材课文里所学习的单词都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词汇,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对于意思不太明白的,最好用英英词典或者双解词典查阅并掌握其含义。
第三部分,语法和阅读。
建议大家进行课后的习题练习和同步测试,巩固学习内容,检验学习效果。尤其是,新概念每课都有一个自己的核心语法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将每课的这一个语法掌握。如果个别同学感觉自己的语法和阅读水平较差的,最好选择一些与自己水平相当的语法教材和英语分级阅读读物来进行课外学习,以提高英语实力。
第四部分,写作。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借学习新概念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其实这也是有法可循的。你可以在接触一篇新的课文前,先不要看它的英文,而是根据它的中文翻译自己写再翻译成英语,然后再和原文对照,这样一经对比,就可以找到自己写作的弱点和问题,及时修正,日久积累,从而获得提高。特别是第三册和第四册里面的一些美文,就为大家提供了相当好的写作方法和经典范文。
第五部分,背诵。
在学习过程中,背诵一些经典课文将对英语的记忆、理解非常有益。尤其对于英语初学者而言,通过背诵课文可以加深对英语的记忆,在头脑中形成固定的记忆区域,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多经典的句型、语法、词汇,通过背诵课文,都可以十分有效地长驻背诵者心中,这样一来,同学们的阅读、语法和写作,能够同时得到提高。
第五篇:高考状元谈学习方法(语文篇)
来自360E网通
1、作文稳中求新法
——黑龙江理科状元 刘诗泽
作文一直是我的弱项,影响着我的语文成绩。我尝试过很多办法去提高自己的作文成绩,但效果还是不大。想了很长时间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考场作文和文学创作是不一样的,文学创作可以让你自由发挥,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但考场作文不是这样。
“带着脚镣跳舞”,你跳舞再好,也会有一个束缚,无法轻易跳出这个框来,每年的高考都会有满分作文,这些作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很新颖,但我认为这是极具冒险性的。100篇追求创新的作文中,极可能只有一篇是创新的,所以“稳”是最重要的。那么,怎样做到“稳”呢?
我认为至少有两点要求:一是主体要鲜明。议论文要像议论文,记叙文要像记叙文,不要写成四不像的东西。现在有很多同学喜欢在考场作文中写散文,我个人认为,散文是一类比较难把握的文体,如果写作者水平很高,文采特别好,散文的确可以作为争取高分的有利武器,但反过来,一旦写偏、写散,得到的分数就会很低。我的作文水平不高,所以较少尝试散文。如果一定要写这类文体,我倒建议,可以考虑把它糅合到议论文和记叙文中,写成议论散文或记叙散文。只有文体鲜明,老师才能依据评分标准给出分数,而自己在估分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偏差。二是如果写的是议论文,观点要明确,尽量在文章开头的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而不是逐章显志。关于这一点老师在讲课时也是反复强调,写议论文入题要快,切忌统圈子。一般来讲,评卷老师对作文的开头是比较重视的,他们会认为这样的文章结构稳定,不会跑题,所以应及早亮出观点,传递给老师一个简单明了的信息。至于求新,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突破。第一,使用名言警句和成语典故表达观点,很多时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候我们要表达一种观点,用 自己的话会显得罗嗦,而恰当地引用一种古语,既言简意赅,又会让老师眼睛一亮,觉得这个学生的知识很丰富,就会赢得好感。第二,注 意文章的立意和思路。议论文的格式是很固定的,换句话说也很“八股”,第一段提出观点;第二段分析观点,进行论证;第三段联系实际;第 四段总结升华,千篇一律,容易让人厌倦。这时,如果你的文章有新的立意和思路,就能吸引住老师的目光。比如说现在有些作文会在大标题的下面,提 示出一句重点的话;有的文章会在结构上有所创新,如分成几个板块,每一块都有小标题,小标题连起来又是一首诗,虽然这样在内容上不见得创新,但 是在形式上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的作文可能因此得高分。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稳”的基础上。
2、作文素材积累法
——山东文科状元 林小杰
作文的关键是素材,所以我的方法就是作文素材积累法。我的作文素材主要有四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就是剪贴。学校给我们订了《作文与考试》这本杂志,上面都是一些中学生的范文,都是不错的文章,可以剪下来,把它贴在作文素材本上。第二个来源,就是《智慧殿堂》和《时文选粹》这两本书,也是比较适合中学生读的,上面有些话比较优美、精彩,可以抄到本子上。第三个来源,就是在小组里批改的时候,借鉴其他成员的一些好的句子、好的格式,向其他同学学习。第四个来源,就是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抄 抄这些作文中的一些精彩的句子,或者借鉴他们的构思、思路。
为什么要把这些积累到一个本子上呢?因为这样翻阅起来比较方便,如果你把它们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背起来不方便,如果你把它们都放在一起,就 可以集中来背。考试之前你可以多背一点美文,提前进行构思,搭一个骨架,从你的素材本上找到平时积累的好素材,把它给填上去,再给它添上“血”,画上“肉”,这样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你肚子里有东西,写的时候你才能下笔如有神。
3、作文提升思想深度法
——山西理科状元 陈敏
我以前写作文只是堆砌一些华丽的辞藻和优美的词句,用大段空洞的排比造势,后来发现这种作文得分的偶然性很大,去掉一些浮夸的内容后,真正有思想的东西很少,而思想的深度才是作文的精髓。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觉得这里的“诗书”其实并不仅仅是指一些比较华丽的词句,更 多还是指思想上的深度。即将面对高考的学习,尚未步入社会,思想不会太深刻,但也绝不是那么简单,我们对人生、对社会肯定都有自己独到的一些见解,关键是如何通过训练在作文中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比如平常很多同学都会作一些摘抄,我作摘抄的时候很注重摘抄一些比较有思想深度的东西。我曾经摘抄过吉米的一首诗:“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援救,夜深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总在最深的绝望里发现最美的风景。”这些诗句可以说比较简单,但是却表达了一种非常乐观的态度。此外,我们还应该多读一些文章,尤其是一些杂文,在放松精神的同时思考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对人生、对社会形成自己的看法。有思想的人不仅下笔会透出一种深度,而且整体语文水平甚至个人气质都会有所不同。
以上是我总结的一些方法,其实学习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无意识的劳动,远不是一两种具体方法所能概括的。我认为“学贵有方”,也相信“学无定法”。当某种适合个人的方法成为一种习惯后,学习就不再枯燥无味了,而是真正成为一种乐趣。
4、基础知识积累法
——山东文科状元 林小杰
在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一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语文的知识点比较琐碎,比如字形、字音、词的意思、成语的意思。我的方法就是平日大量做题,广泛搜集各种辅导材料。这样你碰到的东西多,考试的时候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平常我经常做些综合卷子,我只做前六道题,把字音、字形、词义、还有标点和病句做完就行了,基本上课间就能做几份。一般做完四五份或者是六七份,再一起对答案。将做错的、重要的题目记录在小册子上。有些多音字、形似字可以集中到一起,对比整理。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我一般分为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标点和病句六部分。
基础知识中的病句、标点是难点,我的方法还是“广撒网”,题型见多了就不怕了。当然这只是初级阶段,关键还是弄懂理论。比如病句常见的类型有搭配、赘余、杂糅、逻辑等理论,标点符号中有句中点号、句末点号及各种标号的常见用法等知识。将 遇到的问题分类上升到了理论层次后,便可举一反三,所向无敌了。
5、广义积累法
——河南理科状元 王轩
语文的学习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积累和积淀,然而积累并不仅限于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病句、作文素材。对于阅读,也应该像学习数理化那样用错题本来不断地积累、总结做错的题目,特别是现代文阅读的客观题。做完一篇阅读后,要 像对数学题一样仔细分析自己做错的地方,看看自己掉了出题人精心布下的哪一个陷阱中,并引以为戒。比如,我就总结出了这么几条经验:
注意区别“形态”和“形态特征”、“信息”和“信息技术”,留心这种偷换概念的情况。在一篇有关中国人起源问题的阅读中,有 一个选项说华北地区现代蒙古人和北京猿人某些牙齿和骨骼形态是一样的,而原文中提到的却是形态特征相同,这就是偷换了概念。
此外,每天坚持做2—3篇现代文客观题,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仅是为考试中那4道选择题作准备,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提高解答理综题的读题效率和审题准确性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量的阅读也能开阔你的眼界,拓展你的知识面。
高考是一生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经过高考,再回望高考的时候,同学们一定会体会到什么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其他学科的学霸经验分享,关注藏经阁其他帖子的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