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县域工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1:5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县域工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县域工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第一篇:加快县域工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加快县域工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一、县域工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依托独特富硒资源优势和矿产品优势,科学规划指导,精心服务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板石、水泥、页岩砖、花岗岩为主的建材工业;以水电、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以钡盐、电解锰为主的重化工工业;以富硒茶、缫丝、矿泉水、富硒食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这些产

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并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加快了县域工业化进程。

1、全县主要经济指标。今年一季度末,全县企业个数8455个,同比增长3.13%,2008年底,企业个数8377个,同比2006年、2007年分别增长9.01%、7.01%。今年一季度末从业人数31882个,同比增长2.83%。2008年底从业人数31882个,同比2006年、2007年分别增长4.65%、6.64%。2009年一季度末完成工业增加值12504万元,同比增长19.07%,2008年底完成增加值39000万元,同比2006年、2007年分别增长55.2%、32.21%。2009年一季度末完成营业收入80645万元,同比增长28.17%,2008年底完成237796万元,同比2006年、2007年分别增长47.4%、30.14%。2009年一季度末上缴税金1375万元,同比增长10.44%,2008年底完成4575万元,同比2006年、2007年分别增长83.89%、40.04%。

2、县域工业园区及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我县现在工业园区一个,位于××县蒿坪镇,园区主要以发展富硒食(饮)品产业为主,园区计划在三年内建成全国最大的富硒食品加工销售基地。园区内现在企业958个,其中工业企业90个,规模以上企业7个,营业收入30029万元,分别比2008年、2007年和2006年增长66.87、85.56%和134.86%。

我县的硒谷生态工业园区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高起点、超前规划,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我县经济又一个增长极。

3、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我县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县重要产业,对于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茶叶加工、缫丝和魔芋精粉生产为主体的三大产业,现在企业个数646户,年收入31792万元,从业人员4007人。

二、近年来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依托优势资源加快项目建设。我县根据本地特有的富硒资源优势,选准富硒特色食饮品工业做为突破口,重点扶持富硒食饮品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带农户,从而实现富硒食饮品工业的全力提升。重视项目储备工作,落实项目经费,确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精心策划项目,提高项目的可信度和成功率。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发高科技新产品。如永华公司与西南农大魔芋研究中心合作开发出生产1500吨魔芋精粉生产线和400吨魔芋胶生产线。洪田公司与西安医大联合,研制出果醋保健胶囊,产品已投入市场。

2、实行县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工作。每年初县上确定一个县级领导包抓一个项目,有关部门捆绑包挂,建立一批能抓项目,会抓项目的领导班子,配备一批能办实事的干部队伍。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充分调动各方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对项目建设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影响项目进度的领导及干部,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项目的氛围。

3、有好的服务措施。为落实县上确定的以壮大规模企业为重点,我局选择了10家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为重点包扶对象,深入调查研究,找出问题和难点,制定出协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针对有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我局对全县金融机构信贷政策进行研究,帮助企业完成市级龙头企业认证,办理相关手续,为企业争取银行贷款近2亿元。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管理,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到企业实地考察,并解决相关难题,促进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县富硒食品有限公司原料不足,基地建设滞后,我局提出了“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协会运作”的模式,精心组织,克服困难,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推广培训,有力破解了魔芋产业建设中的难题。

三、推进县域工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和发达地区比较起来还有较大的差距。其存在问题是:

1、工业经济总量小,企业规模小。2008年我县共有企业8377个,其中工业

企业221户,全部为小型企业,规模企业28户,其余193户为个体私营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为45982万元,增加值为18926万元,税金1350万元。

2、企业技术含量低,缺乏创新能力。我县工业企业大多数是近十几年来创办的私营企业,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规模普遍较小,再投入不足。企业产品中原材料、初级加工产品占的比重较大,产品科技含量低,档次不高,而经过精深加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还有差距。企业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普遍盈利能力较差。同时存在缺乏经营管理和技术型人才。在人才挖掘、培养使用不够,人才积压浪费和人才缺乏问题并存,一方面全县小企业缺乏人才,而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大学生在家闲置和待业,而不能补充到企业中去发挥才干。

3、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实行货币从紧政策,不断加息,加上贷款门槛较高,而全县小企业又缺乏能够抵押的物品,贷款难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去年年底以来,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连续降息并相应降低了贷款门槛,对减轻企业负责,确保企业健康稳定经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且贷款手续复杂,周期较长,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进一步加快县域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重点及措施

针对目前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结合××特殊的富硒资源优势,今后我县要在富硒食饮品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上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的富硒资源这一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茶叶、魔芋、果醋、矿泉水等产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使全县工业经济保持在年增长20%的增长速度。

到2013年末,全县企业个数达到13491个,从业人员78436个,工业增加值达到9.70亿元,营业收入59.17亿元,上缴税金11384万元。

发展重点:

1、加快富硒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园区三通一平建设,完善各项服务设施功能,积极主动招商引资,促进园区快速发展。探索园区建设的新方法、新模式,积极筹措资金,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抓好项目落实和企业入园,发挥园区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

2、优化发展环境,把外商投资环境当成重要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为全县工业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抓好省市县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规范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探索企业收费“一费制”,对重点企业项目实行重点保护,提供一流服务。

3、全力做好重点项目工作。一是围绕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在富硒食饮品、特色矿产品加工等工业中选择成长性好的企业,加大帮扶力度,协调解决做大做强的关键问题,发展多个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二是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推出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条件较成熟的项目,组织一支队伍帮助加快进度。三是帮助企业引进技术和高新产品项目,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

4、着力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一是落实县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突破发展的具体办法》中规定: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局牵头,组建全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引导中小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强化信用建设。三是定期组织银企合作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

发展措施

1、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要实现阶我县工业经济突破发展,关键在领导,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全县抓经济、突出抓工业”的指导思想,是县、乡(镇)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把主要精力向工业经济倾斜。县上领导带头执行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联系制度,分头行动,狠抓落实,要经常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深入项目建设现场,积极主动地解决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抓工业经济的力量,把精兵强将调集到工业战线上来,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领导,在全县范围内形成重视工业,社会各界支持工业的局面。

2、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好的舆论氛围。要通过报纸、电视等传媒手段,广泛深入宣传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性,让社会各界了解县委、政府对发展工业经济的信心和决心,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投资就是生产力”的舆论氛围。三是推进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查对和清理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清理和废止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文件,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把机关职能转变到服务上来。三是完善监督机制,杜绝“三乱”行为,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倾听群众和企业业主意见,严肃查处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违规违纪现象,多渠道开展监督活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围绕执政为民和服务群众的情况,对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公共服务行业进行监督,查处部门和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向企业“乱收费、乱推滩、乱罚款”,维护企业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3、加强工业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要盘活现有人才。把懂工业经济,德才兼备的人才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乡镇和部门要配备懂工业的领导。每年要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干部到企业、到项目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并把挂职锻炼期间的表现作为提拔使用的主要依据。二是引进实用人才。在盘活我县人才存量资源的同时,要制定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引进外地优秀人才,要积极开辟人才资源资本化的办法,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的原则,使人才的智力因素同货币、厂房、设备一道以资本的开式参与企业收益分配,要不断改善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使外地人才成为服务××工业经济的“永久牌”人才。

4、建立健全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一是县上继续坚持和完善“党统一领导,政府调控协调,部门分工协作,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不断强化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协调领导好的职能职责,多为企业做一些排忧解难的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统筹调解决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各项困难和问题,二是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促使企业达产达效。

第二篇:镇域工业调研报告

乡镇关于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研究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面提升年”,何在不断扩大的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大上工业、上大工业,全力提升工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富裕和谐文明成为摆在人面前的一个课题。通过调研,充分展现了近年来街道经济运行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有助于找准当前及今后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从而促进街道经济及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街道经济运行现状

(一)街道经济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办事处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工业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战略重点,始终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整合资源,扶优扶强,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截止目前,辖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产业支柱初步形成,集群效应初显。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山水水泥、东润砼业为主体的建材产业;以京九配件、鑫磊机械有限公司、新华机械有限公司为主体的机械加工产业;以东泰化工为主体的新材料创新产业;以乖宝宠物食品、新生蔬菜、每日农经饲料为主体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等几大产业集群,支柱产业逐步形成。四大产业已逐步成为辖区工业经济的支柱。

2、骨干企业运行状态良好,成为街道企业稳定增长的关键。辖区规模以上企业已发展到20户,2010年1-3月份总产值增幅保持在20%以上。二是企业规模和档次不断提升。一方面限额以上企业数量增长较快,民营经济限额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户;另一方面企业档

次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加大了技改投入,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品档次。三是民营经济投资势头较好。1—3月份招商引资共完成 0.8 亿元,同比增长 23%,占全年计划的 40%。共引进项目4个:山水水泥扩建项目,新建3000㎡车间3个,2台水泥粉磨闭路改开路,包装系统熟料系统改造,从电厂架设400米输送设备,预计达到投资5000万元;永辉砼业有限公司,占地55亩,计划投资4500万元,年设计60万立方米混凝土生产能力,生产线2条,各种手续已办理完毕,2月份开工建设,变压器安装完毕,设备正安装调试,预计4月底投产运营;恒鑫砼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4500万元,办公设施正在建设,设备正在安装,预计6月份投产;政泽生物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500万元,正在安装设备。四是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7000余人,实现了一人打工全家致富的社会效益,使全办事处人民群众共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规模以上企业的良好运行已经成为拉动街道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二)街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传统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亟待提高。辖区内企业的产业结构矛盾主要是二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龙少虎,骨干龙头企业太少,产品档次相对较低,名牌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不多;三产企业量多而散,档次较低,分布不均匀,管理不规范,没有形成集群发展模式。

(二)资金紧缺、企业融资渠道窄。首先大部分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实施技术改造所需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但由于自身规模小、实

力弱,缺乏抵押担保,银行贷款比较困难。部分企业负债高,企业负担重,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其次产权流转不畅,存量资产沉淀,对生产要素的流动整合的探索困难较多,步子不大,阻碍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三)大部分企业存有“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封闭保守。通过街道09年新上技改、重点项目及重大工程报表看,新上技改项目少,重点项目及重大工程规模偏小,普遍存有经济意识不强,没有长远打算,创省优、国优思想淡化,品牌意识薄弱的思想。

二、提升工业发展水平的可能性

(一)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培育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培养了一批管理、技术人才,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19家限额企业人才荟萃,设施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经验丰富。

(二)区位优势明显,人流物流优势突出,交通条件便利,且钢管加工、机械制造、新材料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和纺织五大主导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开发潜力较大。

(三)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为“全面提升年”,区委明确提出要全党动员,全民发动,以大上工业、突破工业为总抓手,全力突破工业。并落实了关于工业发展的政策,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这些为项目的引进,工业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举全力提升工业经济的措施

一是抓招商。我们要通过采取制订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等措施,紧紧依托我办事处地域、交通优势329省道、济聊馆高速、德商高速均在我辖区和唯一通过市政府报省政府批准的能源建材区的优势,进一步更新招商观念,改善投资环境,改进招商方式。大力实施亲情招商、代理招商、专业招商和产业招商等招商方式,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把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第一线,形成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为主的招商机制,提高招商成功率,只有抓好招商引资、引进大的好的项目,才能真正形成税收,形成地方财力,才能增加财政收入,所以招商引资工作是重中之重,招商引资人人有责任,人人有担子,人人要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做出最大努力。

二是抓项目。围绕“促投资、调结构”这一目标,坚决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发挥“主引擎”作用,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办事处投资在建的3个项目(投资3500万元、占地55亩、年产混凝土60万吨的永辉砼业有限公司项目,投资500万元的加气站项目,投资5200万元新增年产80万吨水泥的山水水泥扩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对已经签订合同、正在办理有关土地、环评、规划等手续即将开工建设的2个项目(投资3亿元、占地900亩的生物无害化发电项目和投资3.5亿元、占地200亩、年生产能力200万吨的中央企业中联水泥项目)加快审批手续,开辟绿色落户通道,提供快捷、便利、全程化服务,做到一个项目一个思路,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以早日投产达效。

三是抓服务。大力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办事处成立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全办事处开展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制定出台《关于开展机关干部帮包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的通知》,对辖区的企业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每个企业都安排一套班子,帮助企业解决建设、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困难,企业所涉及到的部门和村一定要为企业做好服务,一是企业能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二是企业能吸纳当地劳动力用工,增加农民收入,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的思想,为企业营造春天般的发展环境。

面临越来越大的经济发展压力,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严的要求准确把握发展态势,趋利避害、加快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经济运行走势,勇于面对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把政策和优势作为机遇和驱动,信心百倍地谋求更大发展,实现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篇: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1.工业现状。我县年产值500万元以下的工业微小企业共有74户,主要是油菜种植加工,茶叶加工,水力发电、木材加工几大类。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有38户(其中规上企业23户),分布在工业硅冶炼、木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其中硅冶企业7户、木材加工企业14户,茶叶加工企业3户、精制大米加工企业3户,电力企业2家,油茶、活性炭加工等其它企业9户。目前主导产业是工业硅冶炼和木材加工,生产比较正常的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重点企业是##公司、##公司和##米业公司等。

今年上半年,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9781万元,同比增长20.4%,其中2000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44656万元;同比增16.3%,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数的50.13%;完成工业用电量21570万度,比去年同期上升19.27%。完成工业投资上报19280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8.86%,同比增长34.22%。

2.生产情况。从今年来看,主导产业硅冶企业生产较去年正常,基本保持4到5台炉子开炉;受木材指标减半影响,木材加工企业未能满负荷生产;水泥企业生产量大,但由于市场销售不足、运输道路不畅、采矿证及生产许可证未办妥等问题,造成产大于销,水泥囤积,企业未能持续生产,其它农副产品加工业、酒业等企业生产比较正常。

3.项目建设情况。目前续建项目有年产4300吨山茶油

生产线等4个,新建项目有混凝土加气砖生产线等5个,技改项目有##多晶硅9×16500KVA冶炼炉异地升级改造项目,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有6个,上半年已完成投资192800万元。

4.工业园区情况。2011年我县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并对##工业园区进行了规划建设,围绕“七通一平”重点打造,2012年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区三园”的工业布局。园区形象初步显现,吸引产业、集聚项目能力逐步提升,为企业聚集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

二、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产业发展走不出困境

多年来,我县的产业一直围绕着木材加工,工业硅冶炼,农副产品初加工三大类来发展,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1、工业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立体产业未形成。我县2013年工业总产值仅有42.89亿元,缺乏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大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结构单一,主要是木材和硅冶企业,在层次上以传统工业,资源型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缺乏精深加企业。并且各企业间分布零散,没有形成集聚发展,带动不起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

2、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主要原因:一是我县长期凭借资源优势,依赖木材加工和工业硅冶炼及农副产品初加工支撑经济增长,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二是缺乏带动性的龙头企业,现有企业普遍设备落后,技术人才缺乏,2

企业安于做产品初加工及半成品的现状;三是受资金、用地指标等限制,新培育的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产业效能尚未发挥;四是产业规划滞后,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尚处在规划引入阶段,距真正撑起新兴产业经济增长极还相去甚远。

3、产业转型升级难。主要原因:一是工业硅冶炼产业是保持我县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若全面实施转型升级,在短期内经济增长势必下滑,影响目标任务;二是长期形成了对现有产业的依赖,如何就现有产业进行转型,在定位和作力点上不明朗;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停留在工作报告的层面,在推进落实上缺乏实质的内容;三是产业升级,搞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企业生产线的扩建,设备配套,高科技人才引入等需要投入巨资,我县企业经济实力薄弱,自有资金无法满足产业升级需求;四是基础设施滞后,承接东部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能力弱,新兴产业项目引入乏力,新兴产业培育进度缓慢。

4、新兴产业难。一是大部分企业获取新兴产业市场信息不足,产业链不清晰,无法做出基本的市场预测,难以找到进入新兴产业的切入点;二是新兴产业技术要求高,资金投资大,回收周期长。三是新兴产业市场不明朗,尽管从长期看,发展潜力巨大,但短期内存在风险;四是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投资项目建设,企业投资新兴产业项目,需要大量资金,大部分企业自有资金不能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一旦投资新兴产业,会造成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3

五是企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缺乏研发能力,没有自主品牌,缺少营销渠道。

(二)建设资金缺乏。一是县有财力薄弱,无力支撑项目建设所需扶持资金;二是基础设施滞后,投入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巨大,县财政无法承受;三是部分招商引资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由于新落户,缺乏抵押贷款担保物,融资困难,造建设资金不足。

(三)基础设施滞后

1、对外设施。一是道路交通设施滞后,我县与外界连接的路网密度小,通达水平低,道路的等级低,质量差,(目前,仅有一条过境##的夏蓉高速建成通车,其他道路均为普通的省道,县道);二是缺乏专业的物流市场,使我县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衔接上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

2、对内设施。一是县城至各产业园区的道理交通状况不理想,二是产业园区内部,在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网络、有线电视和场地平整“七通一平”建设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上都未完善,园区承载能力弱,吸引项目入驻园区能力不强。

(四)缺乏人才

目前,全县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共有职工2754人,其中管理人员226人,技术人员180人,大专以上181人,工程师人数80人,科研人员3个。

1、在工业管理人才上。由于我县企业基本上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导致在管理上不重视,我县的管理人员仅有226 4

人,远远满足不了工业大发展的人才需求。

2、在科研技术人才上。因我县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工业,资源型为主的初产品及半成品加工,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导致对专业技术人才不重视,科研技术人才严重欠缺,目前我县仅有专业技术人才180人。

3、产业人才。从政府管理层面来看,对工业重视力度不够,在工业管理领域,没有专业产业发展规划人才;从企业层面上来看,产业发展人才也严重欠缺。

(五)缺乏专业的物流市场

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中的核心产业,是企业连接市场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县尚没有建成专业的物流市场,在长春堡高速公路出口、汉寨高速公路出口建立现代物流园区的计划尚在论证阶段,专业物流市场尚未形成给工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三、发展工业的思路

(一)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形成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相关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

1.发挥传统产业优势,集中力量抓好技改扩溶,努力将我县工业硅冶炼做大做强。以####集团9×16500KVA工业硅冶炼炉技术改造升级为突破口,加快##现代硅冶产业园工业硅冶炼炉技术改造升级,达到总装机规模在250000KVA以上,加大硅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拓宽产业幅度,发展硅铝钡、硅钙钡、硅钙铝等复合铁合金产品。

2.不断加大农副产品加工培育力度,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主导产业。发挥##米业有限公司省级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大米加工、植物油加工、茶叶加工、优质白酒、特色食品等为重点推进精深加工,强化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致力于打造成为省级优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3.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培育具有特色的配套产业。充分发挥“天香谷”植物香油系列产品开发生产作用和芳香特色农业旅游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大力推进“天香谷”芳香特色农业旅游园区建设,做大做强企业总量和质量,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以##镇为依托,充分利用景区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出具有特色的配套产业,让新的园区发展模式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财政增收及农民就业的增长点。

4.以红色文化发展为依托,加快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及轻工产品加工业建设。充分发挥我县旅游产业优势,着重打好民族特色这张牌,进一步加大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和幅度,挖掘具有民族内聚力的资源优势,逐步增强城市软实力,进一步鼓励发展民族服装、小五金、日用品等轻工产品,积极开发民族特色旅游产品。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1.调整工业产业结构。结合县情实际,加快调整轻重工业结构,推动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推动加工业与服务业相结合,推动劳动力密集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

2.改善产业组织结构。按照市场竞争、规模经济、专业分工、产业配套的原则,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产业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项目向园区聚集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3.提升技术和产品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现有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资本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使现有产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方向发展,达到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的目的。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业产品升级换代,努力提高新兴产业产品的比例。

4.优化工业区域布局。以“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链条化、布局聚集化”为方向,立足实际,采取“一区三园”的规划建设思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带动城北生态工业园、####循环产业园、##现代硅冶产业园发展的格局。

5.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始终把加快产业建设和转型升级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基础和首要任务来抓,充分利用我县资源优势,坚持以工业硅冶炼技改升级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为主导,整合木材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大力发展服装、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特色旅游产品等产业,确保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特优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加强在产业配套、上下游产品对接、共性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引导和服务。对正在实施的##集团9×16500KVA冶炼炉技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建成投产达产。

(三)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新兴产业

1.依托我县区位、资源优势,瞄准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下大力引进大项目,通过大项目带动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链,推动产业聚集发展。

2.要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把高成长、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项目引进园区,提高园区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推动工业园区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3.重点加强在农林产业精细加工及新兴电子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围绕重点产业,广泛开展上下游产业招商,积极与省市经信委对接,加强对引进项目发展引导,力争每年引进1-2家大型支撑性产业项目入驻,年平均协议引资40亿以上,实现到位资金10亿以上。

4.加快物流中心的招商和建设,促进物流与工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1.加大园区主干道建设力度。千方百计做好园区“七通一平”建设资金筹措工作,加快园区路网建设,力争在2014年底完成1号工业大道8.1公里、2号工业大道3公里、环线道路3.2公里,2016年底全面建成园区主干道。

2.加快园区电力设臵建设。积极对接##供电局,协调解决园区电力设施建设,力争2014年12月前完成##35千伏变电站扩容工程并投入使用,2015年底完成##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并投入使用,2016年上半年完成##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并投入使用。

3.抓好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金,努力解决园区标准厂房建设资金难问题,到2014年低,完成标准厂房建设 9.23万平方米,2017年平均每年完成4万平方米,累计完成25万平方米。

4.做好园区供排水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主动对接省市住建和环保部门,争取资金投入建设园区垃圾处理项目和污水处理项目,力争2014年底完成园区供水水源工程施工及蓄水池建设,完成供水管道铺设13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处理设施 1个,完成排水管道铺设9.6公里。到2016年底,园区供排水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全面完成。

(五)优化发展环境

1.加强生产要素协调,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等融资性平台建设,推进银企合作,缓解企业资金制约,化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做好用电服务,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国内外专业展会信息,组织企业参加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商品展销会,帮助企业提升知名度、开拓新市场。

2.完善服务制度建设,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健全县级领导联系企业跟踪服务制度,完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务体系,实现规模企业服务全覆盖。建立问题排查制度。督促各单位切实开展为企服务活动,建立干部服务企业月报制度,排查突出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完善督查推进制度。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强化落实解决情况的督查推进,需 9

要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梳理汇总,召开部门联席会议会商研究解决,切实形成优化环境强大合力。

3.强化工作作风提升,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转变政府职能,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加强效能监督,强化责任追究,规范行政部门的涉企检查行为,实现企业生产和建设项目的“零干扰”,让政府工作人员更新市场理念,尊重市场规律,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县工业经济营造依法行政,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致力于促进全县工业转型升级。

第四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调研报告)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郑州都市区建设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新密组团又是郑州都市区的一个功能区,如何尽快融入郑州都市区建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强化都市区的产业支撑,是“三化”融合的核心。为此,本人对我市工业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二、近几来我市工业结构调整情况

(一)强力实施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靠产业升级推进结构调整。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及省、市要求,这几年我市在资源整合、产业聚合整治上打了一场硬仗。一是煤矿企业由原来的213家整合到101家,保留煤矿用于技改资金累计达到20亿元,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快,整合技改后煤炭年产量可突破2000万吨,比整合前增加500万吨;采区回采率由原来的70 %提高到 90%。二是耐材企业由733家整合为390家,累计投资20亿元实施工艺改造,新上隧道窑195条、梭式窑33座、推板窑94条,耐材年产量由治理改造前250万吨突破833万吨,被中国耐材协会命名为全国耐火材料生产基地。全市耐火材料产量占全国的13%,占全省的33.4%,占郑州市的48.8%,三是造纸企业由148家整合为48家,2011年又从48家整合到36家,关停了91条生产线,累计投入治理资金4亿元,建成33套生化工程,企业使用商品浆的比例提高到20%,造纸行业年产量2010年达到240万吨;总投资35亿元的年产100万吨包装纸项目正在筹建,总投资1.9亿元的造纸群工业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日处理工业污水15万吨;华旗助剂厂聘请5名全国造纸行业知名专家,组建了郑州华旗造纸科技有限公司,为提升我市造纸产业水平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建材行业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采石场210个、石灰窑54家、铝石窑186家,积极发展新型高档水泥生产项目,郑州同龙力水泥有限公司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将于2009年5月份试产;23家环保节能型采石场已建成。

(二)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靠项目建设带动结构调整。2005年以来,共引进市外域内资金150亿元,累计投资近600亿元,新上各类项目52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80个,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投资超百亿元的裕中电厂,一期工程全部竣工,二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份投运;郑州市第一家通过技改建设的昌源电力3×1.2万千瓦秸秆发电第一台机组已并网发电;总投资8亿元的曲梁服装工业园是省重点扶持园区和郑州市跨越式发展重点园区,自2009年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以来,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修建

了平安街、永安街、永祥路等7条全长16.5公里道路,埋设雨污分流管道29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其它电力、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已投入试运行,正逐步完善标准化厂房及综合楼面积32万平方米。目前已入驻企业7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初步形成了以服装加工、装备制造为主导,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盛祥氟化盐项目一期工程已投产、投资1亿元的华丹全降解塑料、投资1.1亿元的鸿升密封材料、投资3500万元的豫密药业、投资5000万元的航天烟花爆竹、投资4500万元的味得佳食品、投资15000万元的华昌转移中心、投资8000万元的年产30万套齿轮生产线、投资1.65亿元河南和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年产2.4亿块煤干石生产线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顺利建成投产。

(三)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靠科技进步支撑结构调整。市政府投入启动资金500万元,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华昌技术转移中心,并以此为平台,每年将为我市提供不少于3个高科技项目落地。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全市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29家、产学研联合体25个,自主开发、联合开发新技术155项,开发新产品130个;2008年以来共申报专利784项,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24个,重大科技成果4项,获省优产品10个,省名牌产品4个其中东方集团的东方牌获省著名商标,中原特耐的“锡槽底砖”属国家专利产品,产品占

全国市场的80%以上;才华公司的“高温隔热耐火材料”、宇冠公司的“耐火材料浸渍新工艺”等项目被列为省级高新技术项目。2003年以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以年均22%的速度增长,实现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4%。

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的建议与对策

从总体上看,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目前的产业结构现状看,“两个过分依赖”比较突出,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观念时期。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已进入了产业竞争的新时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势不可挡,产业聚集化、融合化、生态化日益突出。从国内情况看,全国经济跨入了经济转型的新阶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注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从自身情况看,煤炭和铝矾土资源日趋枯竭,同时,我市经济又对煤炭、耐材等产业依赖过大,如果没有新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未来几年,必将面临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的严峻挑战。同时,掠夺性开采、也将进一步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塌陷加速、水资源污染、植被破坏、大气质量下降、等严重的生态问题,甚至可能像美、加、澳等国家的某些废弃的资源型城市那样变成“鬼城”,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切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未来发展目标的关键,把工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更加注重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区域竞争力。要坚持统筹兼顾、集约发展、自主创新、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及有保有压的原则,着力提高新型工业在新上项目中的比重;着力提高技术改造投入在工业投入中的比重;着力提高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着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

(一)优先发展现代装备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提高高加工度产业比重

1、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以南环路两侧金鑫机械、豫鑫机械、坤鑫机械、金源特变、华威齿轮、鲲鹏电子等企业为依托,加强领导,规范引导,合理规划,引进装备制造项目,尽快使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市的优势产业。

2、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立足我市各重点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庞大市场需求,加大研发力度,以研发带动生产,切实发挥对产业升级的引导作用。以西区生物环保科技产业园重点,以华昌科技、全降解塑料、鸿升密封材料、豫密药业、亚乐生物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新型材料、电子信息及化工产品。努力西区打造成新兴产业基地及产学

研平台。

(二)努力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提高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的比重

1、努力提高铝精深加工产品比重。以隆盛祥矿业公司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强的铝精深加工产品,着力促进“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产业链条的协调发展。以平陌镇硅石资源为基础,积极探索硅石规模开采、集约经营、精加工、深加工的新路子,逐步拉长硅石产业链条。

2、着力提高服装产品档次。切实加快曲梁服装园区建设,以五朵云、渡森、法乙利等企业为依托,积极与国际、国内著名服装企业联手,全力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和产品档次,打造全国男裤之乡及全国服装物流中心。

3、努力扩大食品工业规模。以国华食品、味得佳、实验挂面、益民面粉等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着力提高产品档次,拉长产业链条,努力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力争创建一批国家名牌产品。

4、整合改造提升资源和能源工业。进一步整合耐材、造纸、煤矿、建材等行业步伐,推动资源向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有安全保障能力的优势企业集中,鼓励煤电企业联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煤化工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耐材集中区要加大技术改造力

度,加大兼并重组力度,重点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大企业扩大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努力形成与资源、市场、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配置、环境容量相适应的、各具特色的耐火材料高技术产业群,力争5万吨生产线达到50条。造纸集中区,要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优化造纸行业资源整合,逐步催生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纸业集团和纸业品牌,打造全国纸业集群,力争5万吨造纸生产线达到40条以上,努力实现清洁生产,零污染排放。

(三)加快企业重组融合,着力提高大型企业比重

以提升龙头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继续强力推进扶优扶强工程。进一步加大资产重组力度,重点支持裕中能源、和成煤矿、郑州瑞泰、郑州安耐克、隆盛祥矿业、东方集团、同力水泥、华昌科技等一批战略重组和资本运作项目,努力实现企业的低成本快速扩张。加大企业上市融资力度,重点做好振东耐材、东方集团、华威耐材、裕中能源等企业上市的培育工作。加大对扶优扶强重点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财政支持,努力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待遇,优化生产经营环境,鼓励企业加快发展。

(四)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积极推进产业集聚

坚持把园区建设和集群经济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按照依托优势、市场为主、科学规划、政府推动的思路,努力培育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一是突出抓好园区建设。以曲梁科技产业园、曲梁服装工业园为龙头,以各乡镇规划的15个工业集聚区和集中区为重点,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入驻步伐,努力形成一批形象好、设施全、服务优、产业集中度高的工业园区。二是积极培育带状经济。以现有工业布局为基础,以双洎河和郑密路、密杞路、密荥路为轴线,抓好“一河三路”工业经济带和工业群区发展,努力形成布局合理、轮廓清晰、优势互补的带状经济。三是发展壮大特色经济。通过整合资源、淘汰落后、技术升级、产品换代、清洁生产、拉长链条等措施,走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路子,努力打造五大特色产业优势,即以煤电为主的能源产业、以清洁生产为主的绿色耐材产业、以包装纸为主的造纸产业、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的建材产业、以曲梁服装工业园区为主的服装产业群。同时做好专业乡镇、专业村建设,重点抓好超化、来集耐材,大隗、苟堂造纸,曲梁服装,袁庄建材等专业乡镇及一批专业村建设,打造特色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

(五)加大工业投入力度,着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一是集中精力现有重点项目的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投产。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到我市布局,完善充实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广“项目全程代办制”,努力扩大投资规模。三是着力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加大技改

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六)切实加强节能降耗,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一是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防污标准,对新上项目执行环境评价制度,对在建项目实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二是对生产企业进行节能及清洁化改造,重点在耐材、建材、造纸等行业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三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和社会消费的各个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七)强化科技、人才、资金支撑,为经济转型提供保证 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以华昌技术转移中心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为依托,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加速推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积极开发高端产品、终端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产业层次。大力发展科技型产业,培育以裕中电厂、杨河煤业、东方集团、安耐克、豫密药业、鲲鹏晶体、隆盛祥、华旗助剂、华丹全降解塑料等为主的科技型企业群。广引外资,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招商方式,注重招商实效,积极组织开展系列化的招商引资活动,努力在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上实现新突破;把激活民间资金放在和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投融资体制、激励政策等方面创新途径和

方式,创造条件,提供平台,使民资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重视资本运作,引导效益好、实力强的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积极做好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鼓励企业引进和用好一批既懂技术又会经营的高层次人才,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人才保证。加快人才培养,确保产业发展需要和用人需求。

(八)加大政府引导扶持力度,确保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健全政策体系。围绕推进结构调整,出台加快项目建设、企业科技创新、工业园区发展、节能减排及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文件,进一步完善各种配套措施,为加快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强化激励机制。建议市财政每年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招商引资、高新技术企业、名优产品、、新兴产业项目等。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以建设服务型政府和信用新密为目标,以优化政务环境为重点,深化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形成推进结构调整的工作合力。

第五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调研报告)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新密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张国有

郑州都市区建设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新密组团又是郑州都市区的一个功能区,如何尽快融入郑州都市区建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强化都市区的产业支撑,是“三化”融合的核心。为此,本人对我市工业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煤炭、耐材、造纸、建材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工业经济已成为新密综合经济实力的主要支撑。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新密市面临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增长乏力等一系列问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新密市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市牢牢坚持工业强市的发展主战略,按照“结构优化、质量提高、优势突出、实力增强”的总体思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加大投入为保证,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改造武装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新

兴产业、培育特色经济产业群、建设专业镇项目区为抓手,以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增创了工业经济发展新的优势和活力。

2011年,全市GDP总量478.5亿元,增长15.2%,其中一产增加值14亿元,增长4.3%,二产增加值346.1亿元,同比增长16.6%,三产增加值118.4亿元,增长12.8%;规模工业增加值294.4亿元,增长20.1%,全社会固定资产263.5亿元,增长23.6%,工业投入198亿元,增长27.1%,郑州东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陶粒砂项目,河南新纪元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等117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裕中电力二期、郑州建信年产20万吨陶粒砂等38个项目正在建设。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新密市的传统产业完成了从小而散的格局到企业规模化经营、从数量型扩张到园区化发展的演变历程,形成了煤炭、耐材、造纸、建材、服装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和16个产业集中区,产业结构、产品档次实现了质的飞跃,工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迈入加速转型的新阶段。

二、近几来我市工业结构调整情况

(一)强力实施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靠产业升级推进结构调整。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及省、市要求,这几年我市在资源整合、产业聚合整治上打了一场硬仗。一是煤矿企业由原来的213家整合到101家,保留煤矿用于技改资金累计达到

20亿元,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快,整合技改后煤炭年产量可突破2000万吨,比整合前增加500万吨;采区回采率由原来的70 %提高到 90%。二是耐材企业由733家整合为390家,累计投资20亿元实施工艺改造,新上隧道窑195条、梭式窑33座、推板窑94条,耐材年产量由治理改造前250万吨突破833万吨,被中国耐材协会命名为全国耐火材料生产基地。全市耐火材料产量占全国的13%,占全省的33.4%,占郑州市的48.8%,三是造纸企业由148家整合为48家,2011年又从48家整合到36家,关停了91条生产线,累计投入治理资金4亿元,建成33套生化工程,企业使用商品浆的比例提高到20%,造纸行业年产量2010年达到240万吨;总投资35亿元的年产100万吨包装纸项目正在筹建,总投资1.9亿元的造纸群工业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日处理工业污水15万吨;华旗助剂厂聘请5名全国造纸行业知名专家,组建了郑州华旗造纸科技有限公司,为提升我市造纸产业水平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建材行业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采石场210个、石灰窑54家、铝石窑186家,积极发展新型高档水泥生产项目,郑州同龙力水泥有限公司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将于2009年5月份试产;23家环保节能型采石场已建成。

(二)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靠项目建设带动结构调整。2005年以来,共引进市外域内资金150亿元,累计投资近

600亿元,新上各类项目52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80个,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投资超百亿元的裕中电厂,一期工程全部竣工,二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份投运;郑州市第一家通过技改建设的昌源电力3×1.2万千瓦秸秆发电第一台机组已并网发电;总投资8亿元的曲梁服装工业园是省重点扶持园区和郑州市跨越式发展重点园区,自2009年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以来,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修建了平安街、永安街、永祥路等7条全长16.5公里道路,埋设雨污分流管道29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其它电力、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已投入试运行,正逐步完善标准化厂房及综合楼面积32万平方米。目前已入驻企业7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初步形成了以服装加工、装备制造为主导,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盛祥氟化盐项目一期工程已投产、投资1亿元的华丹全降解塑料、投资1.1亿元的鸿升密封材料、投资3500万元的豫密药业、投资5000万元的航天烟花爆竹、投资4500万元的味得佳食品、投资15000万元的华昌转移中心、投资8000万元的年产30万套齿轮生产线、投资1.65亿元河南和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年产2.4亿块煤干石生产线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顺利建成投产。

(三)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靠科技进步支撑结构调整。市政府投入启动资金500万元,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华昌技术转移中心,并以此为平台,每年将为我市提

供不少于3个高科技项目落地。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全市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29家、产学研联合体25个,自主开发、联合开发新技术155项,开发新产品130个;2008年以来共申报专利784项,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24个,重大科技成果4项,获省优产品10个,省名牌产品4个其中东方集团的东方牌获省著名商标,中原特耐的“锡槽底砖”属国家专利产品,产品占全国市场的80%以上;才华公司的“高温隔热耐火材料”、宇冠公司的“耐火材料浸渍新工艺”等项目被列为省级高新技术项目。2003年以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以年均22%的速度增长,实现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4%。

三、工业结构调整面临的突出问题

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与科学发展观和上级要求,与我们的愿望,还存在很大距离。主要问题是:

一是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8:69:27.6,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为2.9:72.3:24.8,第二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69%提高到2010年的72.3%,提高了3.3个百分点,从比重上看,一三产业发展较慢,二产发展快,不利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工业结构矛盾突出,资源型工业比重较大。长期以来,我市工业中,耐材、煤炭、建材、造纸等四大资源型工业起到支柱作用。

三是企业规模小,产品层次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全市工业企业2000多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0个,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没有一家,上市企业没有一家。大中型企业47家,占规模企业8.65%,低于郑州市12.1%的水平,低于登封27%的水平。企业产品层次低,煤炭工业80%以上是初级产品,造纸行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成本大、效益不高;耐材行业雷同,产品科技含量小;服装多以贴牌生产和来料加工为主,自主品牌影响力还不够,生产利润极低。

四是财政收入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度较高,非资源型产业财政贡献度较小。我市财政收入的74.1%来自二产,主要是工业,特别是资源型工业,而非资源型工业由于发展较慢,对财政的贡献度较小,如服装行业、机械行业、食品行业。

五是主要矿产资源日趋枯竭,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煤炭、铝矾土已进入衰退期,几年内如果没有替代产业产生,可能出现区域经济衰退现象。

六是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经济发展包袱沉重。主要是软环境(信用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不佳、硬环境(基础设施 6

建设)不足、经济建设环境欠账(矿山垃圾、地表沉陷、地下水位下降)较多。

综合以上情况,归纳起来是“两个过分依赖”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新密作为一个传统资源型工业县(市),过分依赖资源、过分依赖传统产业的发展格局突破不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品初级原料型的问题未能得到根本性扭转。“三有三无”的问题依然表现突出。长期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三有三无”,即:有群体,无规模;有资源,无优势;有积累,无扩张。

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的建议与对策

从总体上看,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目前的产业结构现状看,“两个过分依赖”比较突出,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观念时期。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已进入了产业竞争的新时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势不可挡,产业聚集化、融合化、生态化日益突出。从国内情况看,全国经济跨入了经济转型的新阶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注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从自身情况看,煤炭和铝矾土资源日趋枯竭,同时,我市经济又对煤炭、耐材等产业依赖过大,如果没有新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未来几年,必将面临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的严峻挑战。同时,掠夺性开采、也将进一步造成的地下水

位下降、地表塌陷加速、水资源污染、植被破坏、大气质量下降、等严重的生态问题,甚至可能像美、加、澳等国家的某些废弃的资源型城市那样变成“鬼城”,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切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未来发展目标的关键,把工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更加注重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区域竞争力。要坚持统筹兼顾、集约发展、自主创新、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及有保有压的原则,着力提高新型工业在新上项目中的比重;着力提高技术改造投入在工业投入中的比重;着力提高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着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

(一)优先发展现代装备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提高高加工度产业比重

1、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以南环路两侧金鑫机械、豫鑫机械、坤鑫机械、金源特变、华威齿轮、鲲鹏电子等企业为依托,加强领导,规范引导,合理规划,引进装备制造项目,尽快使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市的优势产业。

2、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立足我市各重点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庞大市场需求,加大研发力度,以研发

带动生产,切实发挥对产业升级的引导作用。以西区生物环保科技产业园重点,以华昌科技、全降解塑料、鸿升密封材料、豫密药业、亚乐生物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新型材料、电子信息及化工产品。努力西区打造成新兴产业基地及产学研平台。

(二)努力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提高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的比重

1、努力提高铝精深加工产品比重。以隆盛祥矿业公司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强的铝精深加工产品,着力促进“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产业链条的协调发展。以平陌镇硅石资源为基础,积极探索硅石规模开采、集约经营、精加工、深加工的新路子,逐步拉长硅石产业链条。

2、着力提高服装产品档次。切实加快曲梁服装园区建设,以五朵云、渡森、法乙利等企业为依托,积极与国际、国内著名服装企业联手,全力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和产品档次,打造全国男裤之乡及全国服装物流中心。

3、努力扩大食品工业规模。以国华食品、味得佳、实验挂面、益民面粉等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着力提高产品档次,拉长产业链条,努力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力争创建一批国家名牌产品。

4、整合改造提升资源和能源工业。进一步整合耐材、造 9

纸、煤矿、建材等行业步伐,推动资源向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有安全保障能力的优势企业集中,鼓励煤电企业联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煤化工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耐材集中区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兼并重组力度,重点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大企业扩大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努力形成与资源、市场、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配置、环境容量相适应的、各具特色的耐火材料高技术产业群,力争5万吨生产线达到50条。造纸集中区,要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优化造纸行业资源整合,逐步催生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纸业集团和纸业品牌,打造全国纸业集群,力争5万吨造纸生产线达到40条以上,努力实现清洁生产,零污染排放。

(三)加快企业重组融合,着力提高大型企业比重

以提升龙头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继续强力推进扶优扶强工程。进一步加大资产重组力度,重点支持裕中能源、和成煤矿、郑州瑞泰、郑州安耐克、隆盛祥矿业、东方集团、同力水泥、华昌科技等一批战略重组和资本运作项目,努力实现企业的低成本快速扩张。加大企业上市融资力度,重点做好振东耐材、东方集团、华威耐材、裕中能源等企业上市的培育工作。加大对扶优扶强重点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财政支持,努力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待遇,优化生产经营环境,鼓励企业加快发展。

(四)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积极推进产业集聚

坚持把园区建设和集群经济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按照依托优势、市场为主、科学规划、政府推动的思路,努力培育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一是突出抓好园区建设。以曲梁科技产业园、曲梁服装工业园为龙头,以各乡镇规划的15个工业集聚区和集中区为重点,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入驻步伐,努力形成一批形象好、设施全、服务优、产业集中度高的工业园区。二是积极培育带状经济。以现有工业布局为基础,以双洎河和郑密路、密杞路、密荥路为轴线,抓好“一河三路”工业经济带和工业群区发展,努力形成布局合理、轮廓清晰、优势互补的带状经济。三是发展壮大特色经济。通过整合资源、淘汰落后、技术升级、产品换代、清洁生产、拉长链条等措施,走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路子,努力打造五大特色产业优势,即以煤电为主的能源产业、以清洁生产为主的绿色耐材产业、以包装纸为主的造纸产业、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的建材产业、以曲梁服装工业园区为主的服装产业群。同时做好专业乡镇、专业村建设,重点抓好超化、来集耐材,大隗、苟堂造纸,曲梁服装,袁庄建材等专业乡镇及一批专业村建设,打造特色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

(五)加大工业投入力度,着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一是集中精力现有重点项目的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投产。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到我市布局,完善充实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广“项目全程代办制”,努力扩大投资规模。三是着力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六)切实加强节能降耗,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一是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防污标准,对新上项目执行环境评价制度,对在建项目实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二是对生产企业进行节能及清洁化改造,重点在耐材、建材、造纸等行业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三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和社会消费的各个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七)强化科技、人才、资金支撑,为经济转型提供保证 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以华昌技术转移中心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为依托,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加速推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积极开发高端产品、终端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产业层次。大力发展科技型产业,培育以裕中电厂、杨河煤业、东方集团、安耐克、豫密药业、鲲鹏晶体、隆盛祥、华旗助剂、华丹全降解塑料等为主的科技型企业群。

广引外资,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招商方式,注重招商实效,积极组织开展系列化的招商引资活动,努力在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上实现新突破;把激活民间资金放在和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投融资体制、激励政策等方面创新途径和方式,创造条件,提供平台,使民资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重视资本运作,引导效益好、实力强的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积极做好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鼓励企业引进和用好一批既懂技术又会经营的高层次人才,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人才保证。加快人才培养,确保产业发展需要和用人需求。

(八)加大政府引导扶持力度,确保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健全政策体系。围绕推进结构调整,出台加快项目建设、企业科技创新、工业园区发展、节能减排及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文件,进一步完善各种配套措施,为加快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强化激励机制。建议市财政每年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招商引资、高新技术企业、名优产品、、新兴产业项目等。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以建设服务型政府和信用新密为目标,以优化政务环境为重点,深化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形成推进结构调整的工作合力。

下载加快县域工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县域工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不详 点击数:681 更新时间:2009-3-30 23:33:18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

    铝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铝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进一步了解百色市铝工业发展情况,根据办公室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安排,3月17日至18日,在陆永儒副秘书长的带领下,我们三人调研组到德保靖西那......

    年度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合集)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精选 3 篇)?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 论文关键词:文化产业 文化体制 文化市场 ? 论文摘要:加快发展成都文化产业,这是成都市委、市府提出的未来......

    “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杨家圪坮镇“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我们怎么办 ”活动的调研报告日期:2012年4月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奋力开创杨家圪坮镇跨越崛起新局面。也为了全面......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文化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被称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朝阳产业”,它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的......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被称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朝阳产业”,它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的重要途径,同时还以技术含量高、......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调研报告)(精)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新密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张国有 郑州都市区建设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新密组团 又是郑州都市区的一个功能区,如何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