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解劳动纠纷 源于细致沟通
化解劳动纠纷 源于细致沟通
本文来源于三茅网
看过某篇报道说,2013年的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于2008年以来的下滑周期中。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大环境下,当前的企业”活着“也非常的艰难,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为了“活命”,能够得以维持经营,不得不面对减薪、裁员甚至是拖欠工资的尴尬处境。而作为企业的员工呢,一部分人心想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吧,为了“钱途”而纷纷另辟他径,选择跳槽;还有一部分人缘于自身能力的不足而想在企业里混混了事,但被企业盯上了要被末位淘汰、裁员,由此形成了大量的劳动争议纠纷,人力资源部门瞬间就忙碌了起来。
职工抛弃企业,引发企业损失篇
张某是企业一个生产车间的副主任,一直从事着现场的生产管理,具体职责是带班作业与技术管理工作,并按规定与企业签订了自08年1月起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与一份技术保密协议,企业给张某支付了除工资外的保密津贴,并在协议中约定了人为泄密的赔偿事项,以及合同期满后两年内不准到同行业就职的条款。2009年8月,张某经受不住金融危机给生活上造成的窘境,向所在公司提出了离职申请,由于未能按公司要求提前一个月提出离职,公司未答应其在短暂几天内速离的要求,未过几日,眼看无望的张某便放弃了7月份的工资“逃之夭夭”,经后期调查,发现张某在另外一家同行业企业从事车间技术管理已数月。由于张某的“叛逃并泄密”,原公司的市场份额骤然下降,竞争力也大不如前,一是与市场大环境有关,二是与张某的“叛逃”也不无关系,原企业的老板遂下令HR部门,通过一些渠道向张某索赔,张某以企业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办理离职手续为由,认为自己所作所为皆为合情合理,最终协商无果,因此原企业一纸状文把张某与张某新单位一同起诉了。过程不加细述,结果是张某个人支付了按照技术保密协议所约定的赔偿金和违约金,新企业也给予了张某原单位一定的经济赔偿,算是草草了事。
劳动法第102条【违法解除合同和违反保密事项损害赔偿】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劳动部关于《合同赔偿》里发布的《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5条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支付用人单位赔偿费用。因此,张某不赔偿企业的损失,以企业不及时办理离职手续逃避赔偿责任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通过此案例反映出,张某应该本着对三方负责任的态度,与企业进行有效沟通,从而避免上法庭的无奈之举。企业裁员不当,引发员工投诉篇
有人说2008年注定是个载入史册的不平凡之年,奥运会——国力的象征,金融风暴——经济的冲击,一时欢欣一时忧愁。A公司是一家为钢企提供服务从事机械制造的民营企业,08年金融危机来势汹汹之际,追求规模效应与产能过剩严
重的钢企,犹如患病的巨人,岌岌可危,作为上游企业的A公司也陷入了无边无际的裁员、降薪、拖欠工资的困境中。说到裁员,当年用百度搜索之,新闻报道是多如繁星,裁员的不仅仅是中小企业,包括国际上的西门子、沃尔沃等传统的制造企业,大家都是一样一样滴。忆往昔,企业先是从中层、高管降薪20%-30%,再是后勤岗位管理人员轮岗,此轮岗的概念是让大家少上点班——变相的降薪,再后来就憋不住了,包袱太大了,忍痛割吧——裁员!
裁员,简直就是挫伤员工积极性的一枚核弹!一场重要的人事调整信息在A公司被传的沸沸扬扬,那些助理干部和技术员以下职称的员工——裁,那些工龄不超过3年的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员工——裁,那些文化水平低年龄稍大超过55岁的——裁,那些已退休被返聘的员工——裁,虽然算起来人数也不多,但还是稍显惨不忍睹哇。某日,处于半停产时期的公司大门口,HR经理的车子被拦在了半路,满腹心酸饱含哀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都在三五成群的跟其打听着关于自身前途的消息,甚至有人爬上了经理的车顶,眼看着一场因裁员引发的恶性事件即将发生。不愧是摸爬滚打多年的HR经理,保持着应有的的冷静,微微点头让大家静一静,随后表示:公司并没有大规模裁员,而是进行适当的人员调整,调整是为了优化生产结构,从而提高企业效益是最终目的。第一、末位淘汰主要考核员工的日常表现和技能水平,工龄并不是重要的参考标准。第二、人员调整上,被“调整”的在对象次序上,先试用期人员、临时岗位人员,后固定合同期限人员;先技能低、绩效差的员工,后其他非调不可的人员。第四、车间主任与部门经理均有自主建议权,尤其是车间,不同的生产车间可根据自己的生产任务轻重进行人员调整。第五、合法补偿:经济补偿方案是,工作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工资标准将参照此前12个月的平均月工资来结算。第六、企业危险期过后,企业欢迎“老员工”再就业,尤其是一些关键技术岗位的人员,给予企业经营恢复时优先录用的承诺。第七、企业相关部门帮助“被调整”的员工再就业,譬如说把一些就业资源与渠道介绍、及时告知,引荐等。听了HR经理一番话后,员工们都纷纷点头示意,表示对企业的难处能够理解。通过此案例反映出,该企业HR经理本着稳定人心,又不失企业形象的与员工们进行着有效沟通,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把事情闹大的尴尬局面。
社保办理迟缓,伤亡事故纠纷篇
接下来的案例是本人亲自参与处理的一个“纠纷”:某外地户口周姓员工于4月初期办理了入职手续,就职于某车间一个长白班的岗位,鉴于生产制造业的行业特点,按规定自办理入职手续后应随即办理社保。故HR部门及时的通知周姓员工,要求上交个人身份证与填写相应的表格,周某认为出门打工就是来挣钱的,交保险有些“不实惠”,故不肯办理保险,社保专员在没向经理请示的情况下,凭经验办事,自作聪明编制了一个“员工承诺书”,中心思想就是员工个人不想办理保险是可以的,但是要承诺若出现一切工伤事故,责任自理,与企业无关。
就在社保专员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不巧的事情就那么巧妙的发生了。周姓员工在其上班一个多月后的某天下班时被车撞伤,导致轻微脑震荡并伴有颅内淤血,经3个多月总花费6万余元的治疗,总算是治愈了。据其回忆事故经过反映,应该是5点半左右时分下班途中,肇事方是一辆面包车,可惜的是,交警反映事故现场是在乡间公路,没有
视频监控,伤者又没有掌握任何关于肇事方车辆的信息,而且根据现场刹车记录勘测,周姓员工有违章驾驶嫌疑,被认定为存在50%的个人责任。因为没有办理社保,走单位途径工伤认定不能申报,又找不到肇事方进行索赔,周某一口咬定自己是工伤,6万余元应由企业承担,并向企业索要额外的合计1万余元的误工费、营养费、交通费、护理费等费用。社保专员闻听此事后,很是忿忿不平,认为周某已经承诺若出了事故责任全部自负,就不应该找企业索赔。为了平息此事,第一、我先给自己的社保专员上了一课,我们自己的做法欠妥,虽然是该职工自己不愿缴纳保险,但和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后,为员工缴纳社保是单位法定的义务,不能因为员工不愿交保险,就不给员工交,在法律上是得不到支持的,即使单位手中有类似于员工亲手的签字的保证书一类的东西,同样不会被仲裁或法院认可。第二、主张与周某通过协商处理此事,首先把周某一方面个人不肯办社保的事实,并有相应证据,一方面周某存在50%的个人违章责任的情况分析给其听,并告知走企业渠道申请工伤认定是不可操作的;其次走上法庭的事实会给双方在精力与时间上造成很大的损失;再者企业出于关爱员工、体恤员工的角度,可以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如三个月的误工费、一定额度的营养费、护理费等相应的费用合计近2万元,另外,根据周某目前的身体状况安排了相对能够适应的工作岗位。事后,周某对公司给予的答复表示能够接受。通过此事我才发现,有些事情往往并不是我们想着是否符合劳动法了,而应该想着我们是否合情了?相互之间是否通融了?先通方能融!
正如本期征文主题所问,劳动法,To do or not to do?我想说的是,必须的!只不过我认为还要加上一句,We must do more!作为企业HR管理人员,我们要严格并有责任按照劳动法保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们还有责任维护好企业的用工制度和用工环境。尽管我们对新老劳动法知识点已经掌握的很娴熟,但我们远远还不够。我们缺的不是劳动法,缺的不是枯燥的条文,我们缺的是合法的人情,缺的是合情的艺术,缺的是合理的沟通。
第二篇:责任高于一切,安全源于细致
责任高于一切,安全源于细致
安全是车站运营的基石,安检是保障车站正常运作以及春运顺利进行的一道屏障,而安检工作的第一要素就是细致。
2月3日,一名安检员在候车室进行日常巡查时发现一位旅客到安检仪出口提上一个挎包转头就走,而按照通常旅客的做法是:提上包以后,取出车票查看,再张望一下检票口,最少的也得四处观望一下车站检票口的布局。该旅客的怪异举动立刻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
由于春节临近,各种不法分子也趁机在车站混水摸鱼,为了保证旅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安检人员都上紧发条,全身心的投入的到日常工作。“宁可看错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安检班组韩立新组长在班组会上的一句俏皮话却成了安检班组的工作格言。
通过观察,安检员发现该旅客口袋里装有一瓶子,由于口袋过小并不能完全盖住,凭经验很有可能是违禁品。安检员迅速追上去叫住那位旅客,取出瓶子查看——盐酸,根据规定盐酸属于腐蚀物品不能携带乘车。安检员根据车站“以教育为主,查收为辅”的规定对该位旅客进行了危险品的宣传教育,并承诺替其保管一定的时间。
第三篇:耐心细致化解群体性事件
耐心细致化解群体性事件
【简要案情】
2011年7月18日,在江东街道西陈村,村民陈某(24岁)与同居女友傅某某(23岁),因为家庭琐事发生了争吵,傅某某在心情极度失落和悲伤的情况下,于事发当晚到陈某家五楼楼顶跳楼死亡,家属闻讯后报警,江东派出所及时出警,经调查后结论系自杀身亡。可是死者家属面对亲人的去世,怎么也不能接受,始终认为是陈某逼死人命。7月20日,男方家中聚集了近百名死者的亲属和村民(女方农村下傅村民),要求公安机关严惩“凶手”,如果不及时控制局势、安抚死者亲属,极有可能造成重大后果。
【调解经过】
江东街道党委、办事处闻讯后及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处理此事,同时要求江东街道调委会及时介入调解纠纷。江东街道调委会接到任务后,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处理不好会使矛盾激化。立即与江东派出所民警到西陈村男方家中控制局势,通过做大量的群众走访、稳定死者家属情绪等工作,同时由派出所民警向死者家属解释案件调查的情况,使死者家属的情绪得到了控制,并同意在江东街道调委会主持下接受调解。
调解过程中双方开始的时候差距很大,女方父母认为自己女儿的死亡是由于男方的过错造成的,要求男方负全部赔偿责任。但男方认为主要原因女方的死亡与他们之间的争吵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还有女方家庭的压力原因,因为陈某与傅某某虽然已经同居半年多,但是女方父亲一直反对傅某某与陈某在一起,并以断绝父女关系为要挟要求他们分开,但是傅某某没听从,并从2010年底就到陈某家与其同居,导致其与父亲关系恶劣。而在平时的生活中,由于年轻不懂事,陈某与傅某某也经常为小事争吵,此次傅某某一时想不开发生了悲剧,陈某也很悲痛,对于傅某某的死亡他们愿意承担部分责任,但是他们认为主要责任不在于男方。为此,为了预防发生群体性事件,调解人员在稳定死者家属的情况下,对男方家人不厌其烦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一直能在街道调解室协商解决此纠纷,不再去男方家里闹事。同时,调解人员积极做男方家庭的工作,劝他们多理解女方的丧女之痛,尽量多给予女方家庭补偿。经过多次反复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终于使双方的差距一点点拉近,并最终达成了一致。
【调解结果】
双方在江东街道调委会的主持下,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由男方一次性赔偿(补偿)死者家属伍拾壹万元整。同时,因为双方一直没有正式结婚(双方既没有办理过结婚登记,也没有按照农村习俗订婚、结婚过),所以由女方家属负责在安排后事,如需协助时男方应提供方便(法律道德范围内)。协议签订后,男方在江东司法所当场付清了赔偿款,女方的后事也得到了妥当处置。【调解点评】
这是一起典型的因家庭纠纷造成的一起自杀事件。案件中,同居双方不能够正确处理好家庭关系,死者仅因为几句争吵而放弃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令人扼腕叹息。虽然女方的死与双方之间的争吵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而且有公安部门权威调查。但是,作为女方的家长痛失爱女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调解过程中,调解人员首先把女方亲属的情绪安抚下来,并耐心细致做工作,不仅对死者家属在法律方面给予解答和疏导,而且在情理方面更多的做男方的工作,使他们能一直在调解桌上,不致于引发群体性事件,经过反复多次的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一起群体性事件得以及时化解。
第四篇:浅议矛盾纠纷化解
浅议矛盾纠纷化解的“诊”字功
有效预防和化解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与平安是创新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尤如医生查病、确诊、用药、复查、确愈的过程,而其中“诊断”是关键。调解工作者练好“诊”字功,就能“对症下药”,最
终取得调解成效。根据实践体会,化解矛盾纠纷的“诊”功包括:
“听诊”:访民情 查隐患
听诊(auscultation)原意是指医生根据身体各部位发出的声音,用听觉来判断是否正常的诊断方法。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听诊”,目的在于发现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普遍的问题、最特别的问题和最需解决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把握哪里“易病”、哪里“将病”、哪里“已病”,从而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工作奠定基础。为有效为了确保“听诊”听得“真”、听得“实”,可以从三个途径入手:①通过聘用“土生土长”的调解员和矛盾纠纷信息员,掌握“一线”的民情民意,及时收集可能发生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与群众对此的基本意向,通过归纳总结掌握社情民意的基本类型,“清晰”工作的“主攻”方向及基本方式和方法,不打“无准备之仗”。②合理划分管理网格,确定管理“责任田”。“责任田”负责人除了要入户普查外,还要对重点人员、重点群体进行“特别走访”,排查异常情况,做到“有病无病”心中了然,并落实应相应的“预警”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③对已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苗头”,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分析,确定可能是诱发“大病”或系“小疾”,是“急症”还是“慢性病”,从源头入手作出科学的处置决策,将可能造成的矛盾纠纷隐患消除在“发芽”之前,不打“不划算之仗”。
“会诊”:大调处 解难题
会诊(consultation)原意是指由2个以上的医生共同诊断疑难杂症,现也常用来比喻几个方面共同研究解决生产、工作上出现的疑难问题。现代社会矛盾纠纷纷繁陈杂,诸如拆迁纠纷、历史遗留纠纷等,涉及人数多,弥留时间久,仅靠某个部门调处显然难有作为。对矛盾纠纷实行“会诊”,实际就是发挥“大调解”的作用,推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无缝对接,做到资源互补、工作互动。“会诊”的方式很多,主要有:①“个案会诊”,即对相对复杂、事涉个体的纠纷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的联合调解。如化解“村民待遇”纠纷,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民政、综治、司法、公安和村组织、村民代表共同参加,使化解矛盾内容上合法,程序上无误,结果上合情合理。②“现场会诊”,即在纠纷发生“标的”地实地调解。如“山林权属”纠纷调解,因其具有一定“技术含量”,更不能“纸上谈兵”,必须现场勘查做到“图实相符”,决定了调解此类纠纷必须是“现场调”,才能“一箭中的”。③“专业会诊”,即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就专业性强的纠纷集中力量专办,以期更快、更彻底解决之。如“医疗事故类”纠纷,专业性强“非常人能办”,只有在相关职能部门、专家、法律服务者及医患双方进行充分沟通,才能拿出大家都信服的方案。④“跨界会诊”,即针对跨行业、跨区域矛盾纠纷进行会诊。如针对边界地区发生的各种纠纷,组织“两边”相关部门和专家深入矛盾发生地进行现场指导,商讨制定处置方案,落实工作对接等。
“急诊”:快介入 化危机
急诊(Emergency treatment)原意为紧急情况下的治疗。社会生活中充满“变量”,突发性矛盾纠纷不可避免的存在,需要“紧急治疗”,以防止进一步酿成悲剧。突发性矛盾纠纷是指那些因突发事件或政策性变革等导致的,如调处不及时,很可能快速升级、激化的矛盾纠纷。如近年来多地因交通事故引发群体性堵路事件,原下放垦民因政策变化形成的集体上访事件等都属于此类。“急诊”的要求是“快、稳、准”,但能否实现要求,主要取决于:①未雨绸缪,建立完备的突发性矛盾纠纷的应急调解预案,包括应急调解领导机构,应急调解工作机构,处置、调查突发性事件和善后处理的工作程序等,做到“战必有备”。②快速稳控,建立针对重点关注的矛盾纠纷,如医患纠纷、拆迁纠纷、集体性劳动争议、边界纠纷、涉诉信访案件等有可行的应急调解协调机制,使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各调委会、专职调解室、法律服务单位等司法行政资源有条不紊、及时介入,做到“战必能上”。③强力调解,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人才库”,包括职能部门的调解“能手”,专业调解的“高手”,民间调解的“土专家”等,凡有“一面之长”的均纳入其中,随时能按调解需要组建一支应急调解小组投入“急诊”之中,做到“战必能胜”。
“复诊”:勤回访 促履行
复诊(further consultation)原意是对已就诊的病人进行再次诊断,以确定是否继续治疗或已痊愈。矛盾纠纷的调解终
第五篇:如何化解群体性纠纷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突发性、群体性特点,一些矛盾纠纷若得不到及时化解,往往会转化为民事案件,甚至有的由民事案转为刑事案件。既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又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并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来很大难度。那么,担负着人民调解职能的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人员,如何及时化解群体性纠纷,有效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笔者认
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准确、深入了解矛盾起因。矛盾双方在发生纠纷的时候,他们往往都迫切需要一个不涉及各方,不带任何偏见,办事公道正直的人为他们化解矛盾纠纷,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负责处理问题的人,一是要依靠纠纷各方基层党员干部、离退休干部、人大代表等威性较高,通情达理的人员协助工作。二是向各方当事人表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态度,取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吃下“定心丸”,从而稳定各方情绪,控制事态进一步升级。之后,调处人员应通过广泛的调查走访,准确摸清纠纷起因,并迅速决定最佳调解方案。
其次,互摆问题解怨气。在全面掌握有关情况之后,为进一步印证所了解的情况的准确性,调解人员应及时召集各方当事人召开调解工作会议。调解会成员(各方代表)不要太多,每方三至五人为宜。调解会的各方代表,应由各方自行推荐。调解会上主持人要有思想准备,尤其是互摆问题中,纠纷双方因积怨原因,互相追根问底,相互指责,各自争辩,言词激烈,会上气氛会非常紧张,这都是正常现象。作为调解人一定要因势利导,控制场面,把握好以下几点即可:一是宣布会场纪律,规定不是代表的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会场,会上辩论只对事不对人。二是凡参加会议的纠纷双方代表,都应在参加调解会议报到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并按上手印,以示在会上的言行要负责任。三是作为主持调解会的调解人员,只能当“裁判员”,绝对不许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四是做好会议记录,不管那一方的发言,都应记录在案。调解会议时间不宜安排过短,第一天调解会议结束后,要求各方把对方摆出的问题带回向群众宣传探讨,同时要求他们向群众收集新的内容,待第二天召开会议时,让各方代表代为发言。这样,一来可以让各自没有出面参加会议的“军师”、“后台高参”有一个“渲泄”(即发言)的机会,让其在背后“火”上添不起油;二来能把其他没有参加调解会议的一般群众有一个“消气”的缓冲期,这样群众的怨气转嫁于参加会议的与会代表,代表带着怨气又转向对方“渲泄”,通过“发泄”,肚子的怨气没有了,矛盾自然就不会激化了。第二天再次召开调解会,要矛盾各方再拿出新的问题和焦点到桌面上理论、评摆。如此几番,此时矛盾已由原来白热化转向冷静和缓和,此时,主持人应趁热打铁组织双方实地印证矛盾纠纷的焦点,是帐目不清引起纠纷的应组织人员清帐,是土地纠纷的要实地勘查等等。
再次,依法合情合理作出调处意见。矛盾纠纷起因已在桌面上挑明,又通过在实地得到印证,纠纷各方已心知肚明,此时调解人在掌握各方提出来的问题后,应同双方一起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并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来做调解工作,但绝不能袒护一方,批评一方,对做得对的应支持,做得不对的要纠正。让矛盾各方明白自己有道理是哪一方面,违规违德理亏又是哪一方面,使他们各自明白赢得有理,理亏的心服口服。其次是解决问题应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逐项落实解决。在作出调解意见时,既可以用法律来解决,也可以用社会道德规范来处理问题,这就看临场发挥,随机应变,只要对方无异议,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要耐心细致做工作,尽可能让矛盾纠纷双方自行协商化解,但一定要填写好调解协议书,并要求各方当场签字,以便日后备查,防止当事人随意反悔。
最后,矛盾调解要善始善终。矛盾纠纷的双方,在经历了一个艰苦的“谈判”过程之后,纠纷得以妥善解决,矛盾各方心服口服、心情舒畅,此时,调解人员应抓住这个机会,召集各方当事人开个庆贺会,让双方有个互表歉意的说话机会。同时,调解人员应抓住时机以案释法,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法律知识,防止群体性矛盾纠纷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