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防和化解医患纠纷”工作进展情况
“预防和化解医患纠纷”工作进展情况
近日,我院法官走进娄烦县人民医院,为医院职工送去法律法规政策,同时为医院职工提供处理医患纠纷时应遵循的法律依据和准则。
近年来,医患纠纷矛盾越来越多,医院在全心全意看病的同时,还要应对复杂的矛盾纠纷,使得医院在应对时,显得茫然和无奈。所针对此情况,我院积极开展工作,多举并措,为医院送去了依法解决医患纠纷的措施和法律途径,一是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有效预防矛盾。该院将医患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作为“法律五进”活动的宣传重点,通过现场讲解、发放资料、张贴展板等形式,帮助群众了解相关法律,引导其依法表达诉求。派出医疗纠纷专审法官担任医院的客座讲师,通过举办讲座、观摩庭审等方式增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减少医疗过失行为。
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减少矛盾。加强与医院、公安、卫生、保险公司等单位的联系,定期通报医疗纠纷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出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瑕疵行为和忽略的程序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减少因诊疗过失造成的医患纠纷。三是发挥审判职能,积极化解矛盾。立案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依法减、缓、免交诉讼费,减轻其诉讼压力;审理中强调调解与教育并重,避免矛盾升级;审结后通过上门走访、征求意见、案件回访等形式,听取相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实效。
四是深化大调解,力促案结事了人和。医患纠纷发生后,一方面加强对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组织对此类案件调解的指导,另一方面主动参与调解,积极促成矛盾化解。
第二篇:医患纠纷预防和调处工作会议材料
建立纠纷调节机制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山亭区人民政府
(2012年4月6日)
近年来,山亭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按照“高标准、严要求、高实效”的要求,扎实推进医患纠纷调解工作,成立了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了各种复杂、重大的医患纠纷数起,取得了“信访人数下降、涉诉案件下降、内部纠纷下降”和“政府比较满意、患方比较满意、医院比较满意”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是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减轻了有关部门处理医疗纠纷的压力。医调委作为专业处置医疗纠纷的调解组织,化解了大量的医疗纠纷,与其他人民调解组织共同发挥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减轻了司法、卫生、信访及法院等部门处理医疗纠纷的压力。
二是把纠纷解决从院内转移到院外,保障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医调委强调中立性,以“第三方”身份介入参与调解医疗纠纷,既架设医患双方沟通的平台,又铺就医患双方的“缓冲区”,把医疗纠纷从医院内冲突转移到医院外调解,保障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更是及时介入,充分发挥调解人员的特长和优势,做好稳定当事人情绪的工作,引导当事人到调委会办公场所调解,使得事态及时得到控制,医院得以正常行使救死扶伤的使命。
三是高效化解医疗纠纷,维护了患方合法权益。医调委注重调解程序,对每一件纠纷都能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认真设计调解方案,积极寻找调解突破口,促使医患双方尽快达成调解协议,使应获赔偿的患方及时得到合理的赔偿。通过高效地化解医疗纠纷,降低了患方的维权成本,较好地维护了患方的合法权益,获得了患方的肯定和支持。
四是及时反馈信息,预防和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医调委在调解中注意分析医疗纠纷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梳理医患纠纷典型事例,主动加强与医疗机构的个别沟通,及时向医疗机构反馈发现的问题和有关信息,对医务工作者加大反面教材培训力度,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促使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加强医风医德建设,注重医患之间沟通,预先防范,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是成立领导组织,健全医患纠纷调处的组织体系。自2011年5月,我区就建立了医患纠纷调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由分管区长牵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山亭区医患调解工作委员会,在区新华书店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成员单位各派一名联络员参与办公室工作,并从政法系统离退休人员中聘请6人为专职人员,搭建起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平台,合力推进医患纠纷调解工作扎实开展。
二是制定处置预案,建立预防医患纠纷的长效管理机制。为提升医患纠纷调解的规范性和公信力,区政府制定并下发了《山亭区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建立了预防医疗纠纷长效管理 2
机制及处置预案,对医疗纠纷报告、处置、部门职能和工作要求作出了规定,对保证医疗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发挥了作用。同时,建立医患纠纷调解与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间的协作制度,定期通报调解信息,加强医患纠纷预防工作。发生重大医患纠纷时,两部门间迅速派员指导协调,及时化解处置。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法院诉讼的衔接配合,形成多元化的医患纠纷解决机制。
三是加强法规学习,提升医患纠纷调处的能力和水平。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医患纠纷处置培训班,就相关法律知识及相关文件进行了培训。同时,规范医务人员行为,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经常排查整改医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人员、设施、器械、药品等方面堵塞漏洞,提高医疗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事故和工作失误,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四是搞好协调配合,积极开展调解工作。加强医院内部协调配合。在发生医疗纠纷时,病区、职能科室以及院领导各负其责,积极主动开展调处工作。在接到重大医疗纠纷报告时,积极和公安、保险公司协调配合,为医患双方搭建沟通平台,宣传法律法规,认真介入调查,及时制定处理方案,给出处理建议。医调委成立以来,共接待群众来访20余人次,接待电话来访100余次,受理医患矛盾纠纷9件,调解成功8件,通过其他法律途径解决1件。9件纠纷共协议赔付金额54.6万元。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虽然我区在医患纠纷调解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医调委成立时间较短,机 3
制尚不健全,调委会的运作和各项程序还处在探索阶段;医疗纠纷调解的财政保障水平起点较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等等。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根据这次会议要求,充分发挥大调解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使医患纠纷调解工作逐步规范化、法制化、社会化、科学化,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安宁、和谐的就医环境。
一是扎实做好医患纠纷的预防工作。创新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及时、方便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加强医院技术防范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医院各项内部安全保卫措施,制定、完善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配合有关部门严肃查处和打击影响医疗秩序、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加快推进医患纠纷调解组织建设。建立以司法行政部门为主导、司法与卫生行政部门密切合作的管理体制,使全区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统一组织形式、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调解流程。
三是进一步完善医患纠纷调处机制。加强医患纠纷调处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医患纠纷调处组织领导体系。完善信访工作制度,依法规范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内部的信访工作。加强公安、司法、法院、信访、宣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构、医患纠纷调解组织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相关情况,及时争取指导和支持,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社会宣传,让群众了解医学科学规律,努力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医务人员劳动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三篇: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总结
关于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的
调 研 报 告
中共*********街道工作委员会
(2011年8月18日)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维护稳定工作,加强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分析、预防,通过总结街道综治维稳办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工作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维护稳定政策措施和制度机制。我**街道办事处综治维稳站就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工作,积极深入基层进行了了解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矛盾纠纷排查情况及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位于**区的东南部,东与**区**道办事处**街接壤,南至**路,西至**街,北至**路,面积**平方公里,居民***户、***人,是本市高档次居民住宅小区较为集中,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十分发达的新兴现代化城区。街道辖区的特点是“五多一少”,即:商服网点多,居民住宅小区多,专业市场多,学校多,驻辖区部队多;大型企事业单位少。
(二)社区。街道现有*个社区居委会,社区的特点是“三多三少”,即:成型的楼房住宅小区多,平房户少(仅有不到200户); 社区四周的商服网点多,驻区的大型机关企事业单位尤其是生产加工型单位少;社区的租房户、空挂户和流动人口较多,常驻人口少。
(三)辖区单位。街道辖两个公安派出所(**、**),有较大机关企事业单位35个,其中辖区县处级以上的单位6个(主要集中在部队),其余均为中小型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民营股份制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此外街道四周和辖区内还有二千多家从事餐饮、洗浴、自行车、小食品、五金建材、电器、家具批发等商服店铺,三产业十分发达。
二、矛盾纠纷化解情况
**区**街道综治维稳办按照“大调解工作”的要求,积极探索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新机制,把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作为维护社区稳定、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构建了“一办、七站、十四室”(一个街道综治维稳办,七个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十四个社区调解室和人大政协工作室分类负责)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采取“三五四”的模式化解矛盾纠纷排查,有效提高了处置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取得显著成效。
(一)加强“三个建立”,完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一是建立机构。首先在街道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街道主任、派出所所长为副组长的“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 设在街道综治维稳办。其次在社区依托综治维稳工作站成立调解室和人大政协工作室,社区一把手兼任室主任。
二是建立制度。建立信息预警机制,加强预警,努力做到苗头早发现。从街道到社区上下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体系,对各种动态性、苗头性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汇总、分析、预警,保证矛盾纠纷早预测、早发现、早分析,掌握主动权,有效控制矛盾纠纷的发展和扩大,切实将苗头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建立突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组织专项、集中、重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排查;同时,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根据矛盾的利益关系、主体类型和内容形式,建立联动运作制度、责任制度、处置制度、保障保障等,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建立档案。在街道和社区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登记表、矛盾纠纷调处登记表,将排查出的问题分类登记、归口办理,落实每一个矛盾纠纷的责任,注明处理期限及结果。并在每月的综治维工作会议记录中,体现一个月以来辖区矛盾纠纷排查及调处情况。
(二)发挥“五个作用”,及时排查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一是发挥街道综治维稳办作用。为整合基层维护稳定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机构和人员的作用,街道综治维稳办一直重点着力于基础力量的整合协调、综治工作机制的完善,通过建立社区综治工作站、倡导成立志愿者队伍、建立社区警务室和协调 警民联动机制,搭建起基层维护稳定的平台,将维护稳定的各种力量和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统一指挥、整体联动、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工作机制,从更高层次上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性的公共安全服务。街道综治办成立两年多来,在所辖社区共建成巡防队、治安巡逻队、矛盾纠纷调节队等各类志愿者队伍25支,志愿者达300余人,安全稳定信息员14人。2010年,街道综治办协调整合多方力量,高质量完成了的全市大排查大调解工作。
二是发挥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的作用。根据区委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总体要求,为了保证辖区维稳工作的顺利进行,街道党工委成立了综治维稳工作办,并于2009年,分别在7个社区建立了综治维稳工作站,站长由社区一把手担任,副站长由外勤民警和1名社区副主任担任,下设治保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安置帮教工作室、反邪教工作站、社区关爱分团、社区警务室六个分支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维护社区稳定,及时掌握社区治安总体情况、排查调处社区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律以及组织开展巡逻防范、反协教、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协助开展安全生产监管等综治维稳工作。工作中维稳工作站充分发挥 “近民”优势,不断强化综治维稳的基层基础工作,使 “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做到综治维稳工作重心下移,努力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基层,推动了全街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三是发挥司法调解室作用。基层调解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矛盾激化。为此街道在社区建成了“法律援助室”“调 解小组”“司法调解室”等基层司法调解组织,面向群众,服务群众。工作中,坚持法律服务与人民调节工作相结合,通过办理民事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较专业的法律服务,同时司法调解工作紧紧围绕办事处的整体任务,根据矛盾的轻重缓急,有重点的调处了一批矛盾纠纷。年初至今调处各类民事纠纷29起,有效地保证了辖区的社会稳定的和群众的安居乐业。下一步街道还打算联合妇联、残联部门建立法律援助联络机制,在各社区建立法律援助服务站,进一步健全法律援助网络机构,积极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
四是发挥人大政协工作室作用。为进一步促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取得实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政府与群众的相互沟通和了解,切实为百姓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街道党委在社区成立了“人大政协工作室”,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延伸到社区,让代表工作更加透明和具体,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更能发挥人大作用。工作室内制作了代表图板,将本辖区代表的姓名、职务向群众公开。成员来自政府职能部门、地产开发企业、律师事务所等各行各业,每周定期轮流在工作室接待群众来访,帮助解决居民面临的困难,倾听百姓呼声,传递党和政府的法律法规。不仅把群众的意见下情上达,同时还很好的把党和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上情下达,释疑解惑。人大政协工作室成立2年多来接待来访群众200多人,组织助学、助困捐款4次,金额共计1万多元。社区人大政协工作室的建立为增进政府与群众联系,为化解 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是发挥综治志愿者作用。社区面对的社会矛盾多数属于居民内部矛盾,本着老百姓的事让老百姓自己帮助解决这一原则,街道综治办决定发挥各类综治志愿者队伍作用,促进社会矛盾化解。7个社区共建有。“夕阳红”志愿者调解工作室、党员志愿者调解室等志愿者队伍4只,同时整合治保会、调委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社区综治维稳服务站为工作平台,充分发挥街、居、群众三级群防群治网络组织在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积极构建治保、调解、帮教、普法、巡逻“五位一体”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格局。
(三)强调“四个突出”,以机制创新促进化解社会矛盾。
1、预防矛盾纠纷突出“早”。
调解关键在预防,街道综治办不断加强“五五”普法的宣传力度。依靠社区宣传板、文化长廊、社区QQ群、市民大课堂等多种途径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律观念,争取做到人人学法、懂法、守法,干部依法行政,百姓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量。
2、矛盾排查掌握信息突出“准”。
完善排查机制,超前稳控矛盾隐患。按照“预测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思路,具体排查工作中着重保证三个方面:一是矛盾纠纷排查有一个完整的队伍;二是搞好经常性排查,一般情况下组织相关人员每月排查一次;三 6 是搞好集中排查。针对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矛盾易发的特点,集中力量开展排查,主要查重点人员和重点地区。努力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防患于未然。通过及时排查,准确掌握信息,街道综治维稳办掌握了调解和稳控的主动权。
3、矛盾纠纷发现突出“快”。
矛盾纠纷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有相当大的不确定因素,相当一部分的矛盾纠纷属突发性。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必须快介入、快调处,这样可以避免矛盾的激化,避免事态扩大,减少调处工作的难度。只要及时介入,早疏导、早调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矛盾纠纷一旦发生,必须快介入,快调处。
4、矛盾纠纷调处突出“巧”。
街道综治办要求调解工作人员在调解中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在调解中我们的发言力求客观,准确,慎重。在调解时机不成熟时,对当事人争议过大,过于敏感的问题慎重提及,不轻易评判。评判过程中,注意表达上的明确性,准确性,合理性,不让当事人因我们的语言表达或肢体语言的不当而对调解人员产生怀疑,激化矛盾。
街道综治维稳办每年都定期对各维稳工作站社会矛盾化解工作进行阶段和考核评价,同时将考评结果作为向区政法委推荐先进集体、个人人选的参考依据。
三、对进一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和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想法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 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对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的领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建立“超前化解”工作机制。要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营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和谐局面,必须从源头上着手,建立一种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矛盾超前评估化解机制。
(三)整合资源,构建“大调解”网络。希望今后在区委、区委政法委的协调下整合资源,将综治维稳部门、信访部门、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治保会、调解委员会以及各种群防组织有效地整合起来,联动预警,合力处置。
(四)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调解队伍建设是抓好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关键,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作风顽强,业务精湛的调解工作队伍是落实各项调解工作任务的必要条件。
(五)健全保障激励机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调解奖励措施。
第四篇:加强人民调解工作、预防和化解民间纠纷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预防和化解民间纠纷
近几年来,我县在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以及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人民调解组织每年调解了大量的民间纠纷,协助基层政府调处了百余件“三大”纠纷,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制止了数十起群体性上访和群体性械斗事件,防止了数十起民转刑案件,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充分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巩固和发展人民调解制度,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势在必行。
一、充分认识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所谓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以及社会主义道德,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劝导,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人民调解是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项化解民间纠纷重要法律制度。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近百万个人民调解组织,数百万人民调解员每年调解的民间纠纷都达几百万件,有的年份达千万件。就我县来说,2001年至2003年间,每年调解的民间纠纷均在1000件左右。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在进行调解工作过程中,防止了大量的民间纠纷激化为刑事案件,避免了大量非正常死亡案件的发生,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形成良好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同志最近肯定地说:“人民调解已经成为我国解决民间纠纷的重要法律制度。”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司法部部长张福森等领导同志也作了指示。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调解组织条例》等法律法规对人民调解工作也进行了明确规定。我县目前有乡镇一级人民调解委员会15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143个,厂矿企业调解委员会5个,人民调解员2916人。充分调动这支队伍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农村的工作优势,对于及时有效地化解新时期的社会矛盾纠纷,建立长期有效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维护我县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努力探索和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调解民间纠纷,并通过调解工作宣传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遵守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当前民间纠纷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原有的人民调解工作范围、组织形式、队伍素质等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人民调解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总结几十年来的成功经验,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有益做法,建立新的机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人民调解工作要扩大工作领域,完善组织网络、提高队伍素质,规范工作程序,增强法律效力。同时要将人民调解工作与基层民间政治建设相结合,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与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相结合,使人民调解工作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县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三、巩固、健全、完善和发展人民调解组织
村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居民委员会人民调解组织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民主自治的较好的形式之一,要巩固全县163个调解组织,规范他们的工作,增强他们的活力,当前要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建设,使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要适应新形势下化解民间纠纷及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将乡镇、街道的司法调解中心逐步规范到人民调解的工作范畴。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可以由辖区内公道正派、业务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热心于人民调解工作、群众威信高的人民调解员、法律工作者、司法助理员、退休法官和检察官等组成。企、事业单位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也要巩固和完善组织,充分发挥作用。人民调解工作要采取多种组织形式、便民利民、及时化解民间纠纷,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四、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
要围绕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的工作方式、工作程序、工作纪律,增强人民调解程序的公正性,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水平和社会公信力。人民调解工作必须遵循三项基本原则:一是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进行调解;二是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三是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按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标准,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调解场所,场所门口应当悬挂人民调解委员会标志牌,配备统一规格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统一格式的人民调解文书和统一制发的人民调解统计台帐。目前我县机构和网络基本健全,但经费严重不足,调解委员会设备较差、没有办公用具和调委会公章,制约了调委会的工作。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按照规定进行登记和制作笔录,根据需要或者当事人的请求制作调解协议。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纠纷可以邀请公安派出所、土地管理所、民政、综治办等有关单位和个人参与调解,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与此同时,人民调解员要严格遵守《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的纪律,不得徇私舞弊;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不得侮辱、处罚纠纷当事人;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不得接受当事人吃请送礼;不能因与当事人的远近亲疏而偏袒一方当事人;不得因当事人与自己的观点不同而限制当事人讲话,甚至强迫压制当事人;不能因当事人态度不好或者不服调解而使用侮辱性语言,甚至处罚当事人;不能因了解掌握当事人有关情况而泄露当事人不愿告人的或不愿意公开的事情,防止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五、不断培训、提高人民调解员素质
人民调解员应该是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人公道正派,能够联系群众,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身体素质较好,并有一定的法律、政策和文化水平的成年公民。我们要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范围的特点和要求,明确各类人民调解员必须具备的法律水平和文化程度,定期进行培训。县司法局负责培训到司法所干警,乡镇负责培训到村级调解员,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整体素质,此外,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通过民主选举与聘任相结合,不断优化和增强人民调解员的队伍结构和业务素质。
六、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要自觉接受当地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及司法行政的指导和领导,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首要任务,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广泛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要适应民间纠纷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在调解公民日常生活中发生纠纷的基础上,根据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积极扩大工作领域;要积极调解婚姻、家庭、邻里、赔偿案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稳定社会关系;要结合本乡镇经济发展的特点,针对突出的难点热点纠纷开展调解工作,缓解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冲突,把预防矛盾纠纷作为重点,把纠纷解决在基层,严防民间纠纷激化而引起自杀、凶杀、群众性械斗和群体性上访,全力维护我县稳定。
(一)抓早、抓小、抓苗头,搞好民间纠纷的预防
人民调解工作必须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这就要求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一方面积极调解,及时化解民间纠纷,努力把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减少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尽可能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预防”上,科学地把握民间纠纷产生演变发展的规律,对民间纠纷产生的原因,如何防止民间纠纷激化,及时化解民间纠纷的法律依据、政策依据等等进行深入研究。在全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道德的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是预防民间纠纷的根本措施,是从宏观上预防控制纠纷的长远战略对策。
1、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及时捕捉有关信息
人民调解员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不仅要眼观六路,还要耳听八方。仅仅依靠少数的人民调解组织和少量的人民调解员是很难把握住所有的蛛丝马迹的,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是建立完备的信息网络的首要工作。目前我县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调解组织基本完善,调解员已达2916人。尽管调解员处在纠纷第一线,能够尽快了解事情动态,但与广大人民相比,人民调解员的数量还是有限的,他们所获得的信息量也是有限的,获得信息的时间也相对滞后,要达到完善的信息网络,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如果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做好信息通报工作,就可以大大拓宽人民调解员的信息来源,增加获得的信息量,使人民调解员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纠纷信息,从而及时调解。
2、把握民间纠纷规律,加强纠纷预测分析工作
民间纠纷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把握住这些规律,调解人员就可以对民间纠纷的形成、发展及未来趋势做出合理的预见和推测,从而先行一步,在纠纷发生前加以控制,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根据民间纠纷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和纠纷的类型,我们把预防纠纷的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1)因时预测法
有些民事纠纷的发生、发展具有季节性。如在农村收种、生产紧张的季节就容易发生以下纠纷:农田水利纠纷;农机具、牲畜纠纷;农用物资纠纷;春耕费用的借贷纠纷等等。而在农闲季节容易发生的纠纷就不同了,如宅基地纠纷;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等。把握了这些纠纷的时令规律,就可以提前安排集中排查调处活动。
(2)因地预测法
民间纠纷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客观环境不同,所发生的民间纠纷就不同。例如:在农村存在着因土地流转而引发的纠纷;在街道、社区,存在着房屋拆迁纠纷;在厂矿存在着因国有企业改革而引发的企业与下岗职工之间的纠纷等。这就需要人民调解员去分析不同地区纠纷发展变化的规律,因地制宜采取预防措施。
(3)因人预测法
纠纷当事人的性别、年龄、生活环境、文化程度以及法制观念都不尽相同,纠纷的发展变化也是复杂多样的。以年龄不同为例:在老年人身上多发赡养纠纷,而在年轻人身上则多发生恋爱、婚姻纠纷;以性别为例:如果纠纷双方当事人都是男性,那么发生凶杀、械斗的可能性就大大高于纠纷双方都是女性的情况。在预防纠纷激化的过程中,性格暴躁,心胸狭窄,愚昧落后,严重缺乏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的男性公民,尤其是血气方刚的青少年,是调解人员的预防工作重点。
(4)类型预测法
不同类型的纠纷,发展变化的趋势也是不同的。如串宗祭祖引发的纠纷,山林水利纠纷,区分边界纠纷,常常会引起聚众械斗;赡养纠纷往往会引起被赡养者含屈轻生;严重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和人格权引起的纠纷,则往往导致行凶杀人。类型预测法使调解员可以分门别类,对不同类型的纠纷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好预防工作。
3、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预防形式
人民调解组织可以采用的预防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动预防和被动预防
任何民间纠纷都有一个从潜伏、萌芽到形成,甚至激化的过程。主动预防就是指调解人员在纠纷的潜伏期就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努力消除引发纠纷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因素,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被动预防是指在纠纷刚刚发生之时,调解人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把纠纷控制在始发阶段,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从而对纠纷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预防作用。
(2)重点预防和一般预防
重点预防是指针对性地对纠纷多发的人、户、事、场所、季节进行重点监控并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如,对于常闹户、隔阂户、蛮横户要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做到心中有数,采取包户到人的方法进行重点预防,对他们进行经常性宣传教育工作。再如,对于因民间纠纷多次引发恶性械斗,有过流血事件的地方,应划为重点预防区,乡镇村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都要实行值班、巡逻制度,调解员和信息员更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一发现苗头就要及时调解并上报。一般预防是指为预防纠纷所采取的经常性预防措施。一般预防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经常性的法律和道德的宣传教育,通过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达到预防纠纷发生的目的。
4、加强横向联系,建立严密的预防控制系统
搞好民间纠纷的预防控制工作,要贯彻协同互助原则,实行综合治理,真正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范畴和目标考核,就必须把人民调解工作与基层民主政治相结合,与人民来信、来访相结合,就必须与法院、民政、公安、建设、城管、环保、工会、妇联等部门和组织相结合,多管齐下,展开多层次、多渠道的预防工作,构建一个严密的预防控制系统,发挥整体功能。
(二)掌握基本方法,化解民间纠纷
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方法就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人员讲明道理、说服教育当事人的方法。调解的方法在实践中是很灵活,并处在不断发展中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人员进行调解时,首先要善于调查研究,查明事实真相,找出纠纷发生的原因、争执的焦点和纠纷中的关键人物。其次,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人员进行调解工作时,应当根据本地区和本纠纷的具体情况,认真考虑当事人的利益,积极思考,灵活采取既能及时解决纠纷,又不影响生产和工作的方法进行,调解人员应该熟练掌握以下几个基本方法:
1、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法;
2、动员多种力量进行调解的方法;
3、抓住主要矛盾进行调解的方法;
4、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5、换位思考的方法;
换位思考——指在解决纠纷时,要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层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做到考虑周到,问题解决得圆满彻底,不留后遗症。
6、苗头预测的方法;
7、模糊处理法;
模糊处理法——就是对矛盾双方进行劝解,特别是对人们之间的一些非原则问题常可采取这些方法,模糊是介于无序和有序之间的状态,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调解员运用模糊方法,从模糊现象中抽象出模糊概念,利用模糊概念进行模糊判断和模糊推理,再使用模糊语言进行表述,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8、褒扬激励的方法
在实际调处工作中,对被调解者优点长处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就是一种有效方法,通过表扬鼓励,缩短与当事人的距离,调动当事人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情绪,绪住可能反复的退路,从而使调解成功,这就是褒扬激励法。
总之,民间纠纷,无论是普通的民事纠纷,还是轻微刑事违法行为或者违反社会公德引起的纠纷,都是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对于民间纠纷,我们要努力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防激化”,妥善处理,使人民调解工作真正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第五篇:医患纠纷预防调处责任书
医患纠纷预防调处工作
责 任 书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维稳工作,切实确保医患纠纷调处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构建和谐医院,特制订医患纠纷预防调处工作责任书。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医患纠纷预防调处工作领导责任制。医院要成立医患纠纷预防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医院的院长为维稳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医院的医患纠纷预防和调处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抓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维稳工作领导责任体系。
二、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医院的安定稳定。
1、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的工作机制。医院要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矛盾纠纷的排查,摸清情况,登记建档,梳理归类,动态管理,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及时认真加以解决,化解矛盾,要积极消除矛盾隐患。
2、要建立健全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医院要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尤其是因医患纠纷引发的越级或群体性上访事件,要及时劝阻疏导并果断处置。同时,积极配合乡维稳办处理好越级上访问题。
3、要建立健全信息汇集分析机制,各卫生站所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送医患纠纷信息,确保信息传递渠道畅通。
4、强化思想疏导工作,医院要积极地做好患者的思想稳定工作,积极引导患者理性合理地表达诉求,自觉维护信访秩序,努力将医患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5、标本兼治,努力解决当前医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标本兼治,着力化解矛盾,认真对待患者反映的问题,要给予患者合情合理的答复,真诚为患者服务,确保这些人员的思想稳定。
三、追究工作责任。对因工作不力或不负责引发医患纠纷并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要严肃追究医院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党政纪处分。
四、本责任书一式二份,医院一份,乡综治委一份。本责任书的执行情况,由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组织检查考评,并兑现奖惩。
医院责任人签字:
2011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