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前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医疗行业的要求逐渐增高,医院这个救死扶伤的场所中医患关系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由于医疗纠纷明显增多,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加上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纠纷日益突出,医患关系紧张演变成为医患矛盾,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面对这种局面,医院以及医务人员应从自身做起,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强医患沟通,架起医者、患者及其家属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增进相互理解,化解医患矛盾,共同营造文明的医疗环境,切实维护双方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医患矛盾及纠纷产生的原因 1.1、患者方面的原因
1.1.1、患者法律意识逐步增强
患者及其家属等正确和不正确地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法律规定了患者的知情权,于是,不少患者经常行使这种权利,有的行使的正确,由于我们医务人员的原因导致矛盾的产生,也有的患者不正确的行使知情权,对于医务人员的合理拒绝非常不满,并且往往导致矛盾的产生。还有一些患者或其家属等人,对医疗的期望值过高,认为我在医院花了钱,医院就得给我治好病,于是,当出现的医疗结果不是他们所期望的结果时,就将抱怨、愤怒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认为是医务人员侵害了他们的利益,出于感情因素或者经济考虑,将矛盾激化,形成纠纷,有的还要法律诉讼。
1.1.2、患者经济意识逐步增强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及失常经济的影响,医疗费用快速增长超出群众心里承受能力,导致患者不满。多数老百姓不太清楚现行医疗改革的服务体制,或受大众媒体的误导总把看病难、;看病贵矛盾的对准医疗机构,殊不知药价高是多部门,多机构的原因。首先,药价的高低与生产厂家有关。目前大多数药厂经营艰难,为了生存,治好选择生产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药品,其次,药品的流通要经过多个环节层层批发,层层加价,必然导致药价高。更重要的是目前医院仍属于福利性质,药价仍是国家物价部门制定的,医院无权定价,另者因近年科技的发展,诊疗技术随之发展,检查及治疗手段增多,费用也随之增高。1.2、医护人员方面的原因
1.2.1、医德医风不正
“治病救人”本是医生应尽的职责,但少数医务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对患者检查部全面,工作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不高,有部分医务人员受经济利益驱动,为患者治疗时,开大处方,甚至让患者做不必要的检查,这些不正常的行为败坏了医生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使患者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
1.2.2、医患沟通欠缺,医护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因为医患关系在医疗活动中体现在多方面的角色不对称性,特别是对医学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拥有上优劣势明显存在差异,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影响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因此,个别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服务意识淡漠,缺乏对患者的同情心,在工作中解答患者问题不耐烦,简单生硬,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严重制约着医患关系的发展,进而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3、医院管理落后,制度不健全
由于医院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科室各自为政,不顾患者利益和整体利益;管理手段落后,对来访者接待处理不利,使本可以平息的矛盾升级为医疗纠纷。如:检查不认真,不能履行好告知义务,病案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等措施不到位,对医学资料不能很好保管,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医用材料质量由瑕疵、收费记账登记错误等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留下易引起医疗缺陷的易发科室、易发因素、易发时间,这些都是纠纷增加的主要原因。
1.4、舆论导向失之偏颇,推波助澜
医疗界与其他行业一样,均存在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不足,少数人员有收受红包、回扣等违纪现象,但那绝不是主流。新闻记者未必熟悉医学专业知识,使得部分媒体对医疗纠纷的报道带有一定片面性,误导了群众,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医患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协收回1950份调查表结果表明:媒体对医疗纠纷的报道客观全面仅为1.64%,比较客观17.7%,不客观为80.66%,这些严重影响医院的形象和声誉。新闻媒体不适宜的报道及一些社会因素的干扰、参与也对医疗纠纷的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减少医患纠纷的防范措施
2.1、树立预约为主的观念,制定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医院管理者应顺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强安全管理。目前,滞后的医疗管理现状与高速发展的医学技术不相适应,潜在着诸多隐患和管理盲点,加之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安全管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此,医院管理者应提高安全管理意识,评估、查找安全管理的误区和盲点,依照法律法规重新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提高医疗工作规范化、常规化的操作程序和防范医疗纠纷的能力。同时,严格医护执业注册资格,杜绝无证上岗,加强技术分级管理,严禁超范围行医,合理配备医护人员编制,避免超负荷工作。
2.2、提高自身素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技术和质量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在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方面,首先重视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其次是抓好医疗质量管理,完善各种医疗管理制度。制定符合适宜的工作标准和制度,并且保证将这些制度落实到实处。其宗旨是全面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过硬的业务素质,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首诊负责制和首办负责制,最终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3、履行告知义务的重要性
医疗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在法律上医务人员无法承担这种高风险的责任,应加强早告知,让患者明白既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受到损害的风险。患者同意是医疗工作侵权行为的必要免责条件,是医疗工作行为合法性的前提下医护人员应将每项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和家属,特殊治疗、护理、检查应征得患者的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这既是尊重患者的权利也是医疗人员自我保护的需要。
2.4、加强医患沟通,强化医德医风教育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倡爱岗敬业精神,必须强化新医学模式的推行和人文精神的树立,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坚持不懈的医德医风教育,教育他们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患者至上”的思想,和尊重患者权利的观念,切实改善服务,主动与患者建立平等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是减少医疗纠纷,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2.5、改善服务态度,优化就诊环境
医务人员应把病人当亲人,热情接待,耐心解释,认真诊治,落实好各项便民措施,做到入院有人接,出院有人送,检查有人陪,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2.6、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制观念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容易发生护理纠纷的问题和隐患,从法律的角度有的方式的进行教育,加强对《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的学习,使医护人员能够认识到新形势下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同时要懂得如何避免发生失职行为。2.7、接待得当,妥善处理医患纠纷
在纠纷处理过程中,患者处于整个事件的中心,患者对投诉事件的处理要求,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受医院态度的影响。所以不管投诉的真正原因如何,作为医务人员,必须注意接待的方式,站在患者的一方理解他们,如在纠纷的早期就以高姿态对待,往往会激化矛盾,迫使患者提起诉讼。所以应多考虑如何去缓解、疏导投诉者的过激情绪,要善于协调和稳定,多倾听而不急于为自己辩解。因为客观上患方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所以,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建立沟通渠道,以尊重、理解、同情的心态与投诉者对话,细细解释,以促进相互理解和信任,控制事件的扩大,化干戈为玉帛以上是我们对防范和处理医患纠纷的一些建议。医患纠纷作为医患之间的一种矛盾,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因此,医务人员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防范医患纠纷,运用法律武器处理医患纠纷,通过抓医疗质量,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医德医风教育,规范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杜绝各环节医疗缺陷发生,使医患纠纷得到有效控制,进而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统一,最终形成融洽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
第二篇:医方视角下医患纠纷产生原因及对策分析汇总
医方视角下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医患纠纷逐年增多,对我国医疗事业良性发展造成巨大冲击。本文在结合他人研究基础上对医患纠纷现状进行分析,从医方角度来探索造成医患纠纷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防范和减少医患纠纷的对策建议,从而促进医疗事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医方;医患纠纷;原因
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出现了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医疗纠纷升级进而演变为医疗暴力的现象,患者看病满腹疑心,医生治病如履薄冰①。医患双方信任的缺失更是加剧了医患双方的矛盾。医患纠纷愈演愈烈会给社会造成许多不利影响。首先,医院纠纷会大大损害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形象,间接加大医患双方的信任危机;其次,医患纠纷会影响到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进而导致其他医患纠纷的出现。医患纠纷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医患纠纷的特点
医患纠纷指医方(医疗机构)和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纠纷②。医患纠纷是医方和患方之间产生的行为,既有医方问题,也有患方问题。我国的医患纠纷主要呈现出范围上发生普遍、数量上增长速度快、造成后果严重等特点。
(一)医患纠纷现象发生普遍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曾对全国270 家各级医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全国有73.33%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殴打和辱骂医护人员的现象,59.63%的医院有过因病人不满诊疗结果扰乱医院正常秩序的现象,76.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在结束诊疗过程后拒绝出院且拒绝缴纳诊疗费用的现象,61.48%的医院发生过在患者因治疗无效死亡后,患者家属在医院内摆设灵堂、烧纸等事件。
① 李昕蓉:《从心开始医患和谐》,《甘肃医药》2014年10期。② 王焱,《当代医患纠纷小议》,《学理论》,2011年33期。
(二)医患纠纷每年增长速度快
2010年我国医患纠纷17243起;2013年我国医疗机构医患纠纷事件7万起;2014年陡增至11.5万起,年均增幅在64.3%以上。中国医院协会等机构于2012年12 月~2013年7月期间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暴力伤医事件逐年递增,每年每所医院发生的平均数从2008年的20.6 次上升到了2012年的27.3次。
(三)医患纠纷造成后果严重
中国医师协会对114家医院的调查报告显示,每家医院平均每年发生医疗纠纷22 起,发生打砸事件2件,打伤医师2人,平均每起医疗纠纷赔付金额10.81万元,其中二甲医院是肢体暴力的重灾区,一线的医生和护士最容易受到来自患者的言语和肢体暴力。据中国医学界人士专业交流网站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前4 个月,全国就发生了21 起严重伤医事件。无论是从医院损害程度损害还是从赔付金额来看,其后果都是相当严重的。根据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大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数据报告显示;2013至2015年间年间,医患纠纷相关的全国民事一审判决书共7239篇。其中,患者起诉医疗机构的案件占比约87%,胜诉率为73%。相关案由中,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占比最大,约为67.2%。
二、医方视角下医患纠纷原因分析
医患纠纷是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负面影响,作为医患纠纷主体的医方,其存在的问题是引发医患纠纷发生的重要因素,积极反思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进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频率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医方即医务人员及医疗机构。接下来,笔者将从从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两个方面分析医患纠纷产生原因。
(一)从医务人员自身角度
医务人员是发生医疗过程的主要对象,医务人员的各方面属性直接决定着诊疗疾病的成功与否和医疗结果的优质与否。下面从医务人员能力、意识和职业道德三方面来分析医患纠纷发生的原因。
1.医务人员的能力问题(1)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低
技术过失是指行为人因为技术水平和经验不足所致的医疗过失①,以吉林省为例,从表1中可以看出,技术过失是引发医患纠纷发生最多的因素,比例高达32.9%。,医疗是一项风险程度非常大、技术含量非常高、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工作,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是确保疾病诊断成功的关键因素,医务人员技术不够硬,经验不足,可能引发在医疗过程中,产生错误的诊断决策,造成患者健康的损失。进而产生医患纠纷。
表1 引起医患纠纷的医方原因
总因素(个)407 技术过失(个)134(%)32.9
服务态度(个)46
(%)11.3
管理因素(个)50
(%)12.3
技术局限(个)27
(%)66.3 注:此表来源于《中国医院管理》第30卷第10期(总第35l期)
(2)医务人员沟通能力不强
由于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对治疗的期望值较高,加上医务人员日常事务较为繁重,导致医务人员忽略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或者草草了事,对发生的问题不能客观地分析、解释,没有主动履行告知义务,不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容易引起患者对医疗结果的不认同,发生纠纷后,不及时的妥善解决。卫生部首次公布的对一批国家级大型医院医疗服务调查结果,认为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中:医患沟通不足占了50.56%。医方在诊治过程中忽略沟通的重要性,缺乏沟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技巧性,这是恶性医患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②。医患有良好的沟通是诊疗过程顺利进行和患者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础,原本就存在医患信任缺失的问题,再加上医务人员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极易引发医患纠纷。
2.医务人员的意识问题
(1)医务人员求真务实意识差,盲目自信
① 沈曙铭,《执业医师维权与自律Ⅰ.医疗纠纷中的责任过失》,《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1期。② 刁保平,《目前医患纠纷现状及原因分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25期。
医务人员的医疗工作具有机械性,除了一些比较大的诊疗手术外,各科医生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医疗工作,久而久之根据自己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医流程,但是每个病人都具有不同的属性,如果医生盲目自信的依据自己的经验就医而忽略个体差异的话,很可能引发一系列医疗问题。医生经常根据经验认为治疗效果很好,治疗过程符合诊疗规范,疏忽大意而没有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治疗,从而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根据济南市历下区法院的一项统计表明:在医患纠纷中,百分之九十医院有责任;但在这百分之九十当中,百分之九十医院承担次要责任,也就是说大多素医患纠纷的形成都是由于“小过错、小细节”所导致的。医生治病的过程应该是科学严谨,实事求是,而不该依仗经验盲目自信。
(2)医务人员法律意识薄弱
当前,有些医务人员不依法行医,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办事,当出现医疗差错、事故,缺乏法律精神,不及时履行报告制度,而是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隐瞒态度。并且有的医生由于法律意识薄弱,工作不负责任,信口开河,大包大揽,在医疗发生纠纷后往往授人以柄,处于被动。其次,一些医务人员平时不注意医疗法规的学习,缺乏法律常识,在医疗活动,不注意证据的保存,为了图省事而没有向病人履行告知义务,没有让病人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这些都为纠纷的发生带来了隐患。
3.医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
根据表1分析得出,服务态度因素也是引发医患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诊疗过程中,由于有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对患者缺乏同情心,态度生硬,甚至不负责任。医德一直以来都是广受争议的一个话题,医德是个人行为,具有自觉性的特点,医德不仅对病人治疗起到作用,例如医疗卫生中的无菌操作、消毒隔离等这些道德责任的实现,都有赖于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医德还有利于医务人员之间更好的交流,互相尊重和团队合作是医务人员和谐关系的前提,而这些前提的实现都是有赖于医务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虽然医德是医务人员自己的事,但医务人员道德缺失却能引发惨剧的发生。涉及医疗事故、医生责任心缺失等问题。在许多案例中,医护人员对工作极不负责任,对生命不尊重,患者的尊严被踩在脚下,这种行为是对医德的蔑视和玷污,医务人员职 4
业道德的缺失已经越来越值得医务人员的反思。
(二)从医院自身管理角度
1.医院自身监管不到位
从表1中不难看出,管理因素同样是引发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根据统计分析发现,医学会鉴定材料中.因管理不完善引发的纠纷的比率为10.7%。某些医院因自负盈亏而过分注重效益,出现了诱导服务和通过与药企和其他相关企业相勾结,从中赚取费用,损害患者利益。据调查,从2011年到2013年以来。天津85家医疗卫生机构的1116人接受了多美滋公司的贿赂,其贿赂费用不等。医院和奶企“狼狈为奸”,医院为了获取利益,勾结奶企,致患者的健康不顾,对婴儿健康不负责任,完全是对医院这个救死扶伤神圣之地的污染。不仅毁了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崇高形象,同时使患者家属对医院形成了疑虑,加重了患者对医院的不信任,间接影响医患纠纷发生的概率。
2.医疗纠纷处理体制不完善
出现医疗事故时,院方的推委、漠然,使医疗纠纷的控制和处理的最佳时机丧失①。据了解,对医疗纠纷,有些医院能躲就躲,躲不了就私了赔钱了事,这是当前许多医院采取的一致做法。因为不见面、不沟通、不协商,患者方怨气愈积愈深,最终导致纠纷的进一步升级和恶化。
3.医院滥用媒体,虚假宣传现象严重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行业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宣传,但是由于进行网络媒体宣传门槛低,导致网络上的产品信息和行业信息鱼目混珠,质量低下。作为医疗机构在网上宣传自己的相关信息,原本是一件既利于医方树立自己形象又利于患者根据医院信息进行选择的好事,但是其中不乏一些心怀鬼胎的医疗机构利用媒体散布虚假广告,诱骗患者。一些医院发布虚假广告、虚报医疗技术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求医患者形成了误导。医院滥用网络媒体发布虚假信息,导致医患双方信息不透明,进而产生医患纠纷。
① 杨志菊 朱安良,《浅谈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对策》,《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年7期。
三、对医患纠纷产生原因思考对策(一)医务人员方面
1.加强对医生队伍的技术和服务意识的建设
注重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的提升,培养医生精益求精的行医态度。提供医务人员进修机会。建立奖惩机制,鼓励以为人员积极进取。努力培养医务人员的求真务实的精神;对于医生对自己经验盲目自信不注重“小细节,小过错”引发的医患纠纷,医院应该加强医生队伍的服务意识,其包括:第一,定期开展医生技术培训,加强医生的责任心,规范医生的诊疗操作过程,减少小过错的发生概率和注重小细节的培养。第二,定期开展“细节决定成败专题会议”,每周定期由医生本人作报告,总结自己一周内犯的小过错和小细节处理不当的情况,作出反省,以防止下次再犯。
2.开展医务人员沟通技巧与服务礼仪培训
信任的桥梁是拥有有效的沟通,缺乏沟通不仅不利于医生对病情的了解,导致误医、错医,而且不利于医患信任的改善。对于医务人员沟通意识不强,医院应该成立医务服务礼仪部门,主要负责宣传医务人员掌握沟通技巧和服务礼仪的重要性,每月定期开展沟通技巧和服务礼仪培训讲座,用生动的案例教学,现场演练,旨在培养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主人翁精神,让医务人员真正意义上对病人关怀备至,待人如亲。
3.拓展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培养良医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古今中外的名医之所以能广受大众的青睐,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医术高明,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医者,不仅医病更重要的是医心,树立良好的医德风尚,对于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和促进医务人员优质服务,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医务人员道德缺失的问题,医院应该建立必要的机制来提升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一方面可以从文化方面,医院可以开设医德理论班,让医务人员坚持学习医德理论知识,积极宣扬著名医家的道德素养事迹,拓展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建立奖惩机制,对于先进的事迹应该积极宣扬,好人好事应该进行奖励,积极听取患者意见,对于道德素质不高,服务态度差的医务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完善医院规范,建立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医疗机构是承担民事赔偿的责任主体。这虽然使患方获赔有了保障,但同时弱化了医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的意识①。无责任,则无义务。只有医务人员注重了违法行医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更好的履行应尽的法律义务。对于医务人员法律意识薄弱的问题,医院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医院应该完善医疗过程中的规范,该有的规章制度必须有,该有的过程不能省,不该多的步骤绝对不进行。另外,开展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培训,积极宣传有关医患关系的法律常识,严格执行法律规章,绝不姑息养奸,手下留情。同时做好证据的保管,强化证据管理,重点强化医疗质量的全程监管,突出抓好各知情同意权签字手续的履行。规范的管理和强烈的法律意识,既有利于医护人员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也有利于建立和谐规范的医患环境,对缓解医患紧张关系和减少医患纠纷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医院管理方面
1.在医院内部建立医患纠纷应急处理部门
对于已经发生的医患纠纷,医院不应该采取逃避、漠视的态度。作为医患纠纷主体的一方,医院应该建立应急处理部门,对于医患纠纷,积极处理,依法行事,面对患者,态度良好,自己的过失,主动承担。不是自己的过失,积极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应的证据,配合有关部门,维护医院形象。
2.政府应该加大力度监管医疗卫生工作
医企“狼狈为奸”直接损害是患者利益,但也间接反映出政府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在以药养医经营模式下,难免会有一些被金钱遮住双眼的医院与企业勾结,从患者身上谋求利益。对此,我认为有关卫生监管部门不应该出了事才出来处理问题,医院具有社会属性,关系到的是公众的利益,因此,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医疗卫生监督机构的法治建设,严格掌控卫生监督机制,建立预防医企相勾结的相关制度和法规,尽快完善相关的体制和法律。
3.正确运用媒体,树立阳光形象
① 刘芳,《浅析医疗事故责任相关法律问题》,《法制与社会》,2011年33期。
作为医院方面,对于滥用媒体进行虚假广告或者不符实情宣传的行为应该坚决抵制,洁身自好,实事求是,以善良的心态去运用媒体进行宣传,让患者对医院有一个真实准确的认识,对于虚假信息绝不上传,树立自己公正、公开的阳光形象。
四、总结
医患纠纷的产生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形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医院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医院工作人员人心惶惶,救死扶伤的医院成了危机重重的地方,医院形象大大受损,这不仅威胁到医疗事业的发展,还对社会和谐化进程影响巨大。医患纠纷的存在说明的不仅仅是医者和患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它还揭示了许多相关的社会问题: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沟通意识的缺乏、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淡薄、管理的规范化问题和相关体制的不健全等。对此,作为主体的一方,医院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为患者提供舒适且良好的就医环境,积极改善医患关系,重寻医患信任,积极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作为人口大国,医疗水平跟不上人民的需求这是我国现存的医疗情况,医患问题一触即发,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的概率,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刘琼瑶 王艳 周小花 李楚娇 张良燕 罗丹.医患纠纷现状对医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湖南长沙:长沙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015.[2] 农乐颁 王华生 曾友.医患关系紧张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概况[D].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人文社科,2007 [3]赵菲.山东省医疗服务监管现况与对策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4 [4]邓庆华 姚安贵杨元娟 杨治国.医疗纠纷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D].重庆: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5.[5] 刁保平.目前医患纠纷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5)[6] 宿小满 万兵华 薛赤.医患纠纷的现状与成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0).[7] 李平.医患纠纷引发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淮海医药,2008,(1)[8]李福森.医患纠纷争议两大焦点 大数据告诉你该如何解决[N].新华社,2016-03-16
致谢
在这临近毕业之际,很荣幸能参加论文答辩,我知道自己的论文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望老师们多多包容。对于这次论文的设计,我最想感谢的就是我的导师,徐颖剑老师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导师,每次遇到难题,我总先去寻求老师帮助,徐老师也孜孜不倦的为我指导。其次,我还想感谢帮助我的同学们,在论文格式方面给了我许多帮助,也给了我许多建议。最后我想感谢我的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感谢学院给我这次参与答辩的机会,也感谢学院的老师们对我们论文的关心和督促。并在这个过程当中,给予我们各种方便,使我们在即将离校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能有这么一段锻炼自己的机会,增强我们实践操作和动手应用能力,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再一次对我的母校表示感谢。
第三篇: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摘要:通过医护工作方面、患者方面和政府体制等方面进行剖析,分析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由于医护工作方面的诚信度遭遇患者怀疑,患者对现在医生、医疗的期望值过高,医患沟通不足,医疗体制不够公开透明,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医患矛盾愈加激化。近年来,我国的医患矛盾十分突出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医患矛盾的激化也成为了现阶段大众关注的焦点之一,极少数患者及其家属的偏激行为对医护人员及其家人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影响了医护工作者对医疗事业的积极性和信心,纵观近年来发生的医患纠纷事件,医方,患方,社会方面都占一部分原因。
医方因素:社会疾病的不断发展使得医疗技术无法满足疾病发展的需要,并且医护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加的医疗需求;医护人员的行为规范仍需进一步提高,在医疗过程中工作失职、违反操作制度的事故仍然会发生;医方被推向市场,而部分医生不能坚守自身医德,追求经济利益,使得医学道德要求的利他主义以及患者至上的原则难以坚守;医院强调规模扩张以及经济利益提高,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等也随之出现,患者负担过重,医患之间经济利益矛盾随之产生;医生的培养过程中忽略人文素质教育,体现在医患接触中缺乏应该给予患者的尊重、同情和关爱,导致患者就医体验欠佳。患方因素:由于对医学本身不了解,患方普遍存在对医疗服务期望值过高的现象,对于不良的疾病预后难以接受,医患间对疾病本身及预 后常难以达成共识。由于医保覆盖程度及支付比例有限、医疗费用上涨等原因,对患方形成较大经济负担,如疾病预后欠佳,甚至人则两空的状况出现,患方往往难以接受。社会普遍的诚信危机,在被直接、间接恶化的医师职业形象背景下,患方对医方“将信将疑',如有不良预后出现,患方易将不良后果归于医方赚了“黑心钱”所致。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对于权益受到侵犯不会像过去那样忍气吞声,而是会采取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社会因素:医护人员配比不合理,我国人口数量庞大,临床医护人员配置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医护人员少,工作量大,任务重,压力大,在医疗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患者进行沟通;医闹的介入,医闹至今已经已然成为了一种职业帮助患者打骂医生,干扰医院的正常工作,医闹的存在,使医患关系更加紧张;政府投入不足,在卫生事业方面,政府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并且导致医院公益性下降,医院不得不关注经济效益,产生逐利行为。社会整体诚信危机,长期将医患关系紧张简单归责为医方医德滑坡,医疗行业整体形象在公众心目中下降。药品市场管理无序,流通环节巨 额利益空间,形成滋生腐败。社会媒体热衷于揭露医疗行业阴暗面,却忽略医务人员正面主流形象,误导社会大众。诸多社会因素作用下 形成的不良医疗执业环境更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到医方和患方,对 医患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第四篇:浅析医患纠纷的原因和对策
浅析医患纠纷的原因和对策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市卫生局的正确指导下,我区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患者家属及社会公众对医学知识和医疗规则的复杂性缺乏了解,对医疗的高风险性缺乏认识,存在信息不对称状态,医患之间沟通不到位,相互间缺乏信任,致使医患纠纷逐年增多,处理难度日渐增大,医疗职业风险日渐突出。许多本可以通过正常法律途经解决的医疗纠纷,却发展成以“医闹”来解决医患纠纷的怪现象,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或恶性事件。现将我区医疗纠纷分析如下:
一、医疗纠纷的基本情况
(一)医疗纠纷上升势头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重视,各医疗机构的就诊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由于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区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医疗纠纷一度呈明显上升。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卫生局和各医疗机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开展医疗服务质量的各项管理活动,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注重医院文化建设,加强医患间的沟通与交流,从一言一行入手,及时消除纠纷苗头,医疗纠纷上升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较大影响的医疗纠纷数量有所下降。
(二)“医闹”现象依然突出。医疗纠纷一旦出现,不管医院有没有过错,患方均要求医院进行经济赔偿,而且数额巨大,院方则尽量避免赔偿或少赔,双方很难达成一致,容易将矛盾激化,引发“医闹”。这些“医闹”现象的共同特点是,纠纷出现后,既不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也不向法院诉讼寻求法律途径解决,而是采取一些非法过激行为,向医院和政府施压。部分病人家属心存在“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的思想,以索取巨额赔偿,有的医疗机构被逼无奈委曲求全、赔钱了事。2011年一个体医疗机构最高赔偿达45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医院出现了职业“医闹”人员,这些人穿梭在各大医院之间,专门找一些发生医疗纠纷和可能发生医疗事故的人,组织相关人员到医院闹事,索取巨额赔偿,并从中得到好处。“医闹”的常用手段有:
1、围堵办公室干扰工作秩序;
2、聚众静坐干扰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3、以宣讲、挂横幅、贴大字报等形式贬损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声誉;
4、将伤者抬到医院大厅扰乱就诊秩序;
5、在医院大门(厅)摆设死者棺柩、花圈,设臵灵堂;
6、打砸医院公共设施;
7、跟踪、围攻、殴打医务人员;
8、组织人员到信访机关上访;
9、围堵卫生行政部门。
10、利用小报媒体等夸大、扭曲事实。
二、医疗纠纷产生的根源
(一)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要求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之间存在矛盾(既医疗的补偿机制不足)。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政府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医院的投入不足,加之医疗服务价格偏低(民间流传着: “看病的不如算命的”、“拿手术刀的不拿剃头刀的”、“扎针的不如扎鞋的”、挂号费不如停车费),医院的发展建设和运行费用主要靠创收来解决,迫使医院另辟新径,采取手段创收赢利,以维持医院生存和发展需要,形成了医疗服务被赋予消费和市场色彩,加重了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造成了患者对医院和医生不信任。
(二)医疗机构与患者的认识和观念之间存在矛盾(既医患双方观念上存在差异)。医疗机构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医院领导及医务工作者认为行医是一种“行善”、“行仁”的行为,是良好的医德表现,对患者隐隐约约存在“居高临下”、“以我为主”的作风和态度,不能设身处地的为替患者着想,忽视了病人及家属的权益和感。二是部分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服务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再加上临床经验不足、业务不过硬,导致医患产生矛盾,从而引发纠纷。有的医师病史询问及查体不细,重辅助检查,凭经验办事,忽视按规章制度操作;有的态度冷漠,语言生硬,不耐心解释患者的疑虑,造成患者对医院不满;有的检查诊断不仔细,误诊误治,或用药不当,有时对病情发生发展转归缺乏预见,患者病情突发恶化处理不及时,发生医源性并发症等。三是医院管理不严,医生病历记录不及时,表达用词不当,时间不准确,前后矛盾,甚至违反医疗处臵规范,开口头医嘱。有的不落实规章制度,粗心大意,手术开错部位等。同时,有一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态度生硬、冷漠、傲慢,不愿多和患者多说一句话,回答病人的提问简单粗暴,不为患者节约医药费用,较多地考虑机构和自身的利益,医患沟通不足,不履行告知义务,或说话方法欠妥,缺乏沟通艺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患者方面:一是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的的特殊性及高风险性不理解,同时又对疗效期望值过高,以为进了医院就一定能达到治病和救命效果。过高的期望值与现实医疗效果的差距让他们难以接受,因此一旦疾病预后不好或出现并发症,患者家属便把所有责任强加于医院而引发医疗纠纷。二是很多人认为,看病就是“消费”,只要花了钱,就应该治好病。如果治不好,医生就是“图财害命”。三是也有少数人刻意制造事端,借此想免除部分或全部医疗费用,甚至有人想借机生财,发家致富。
(三)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与缺乏有效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之间存在矛盾(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疾病的复杂性、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科学的局限性决定了医疗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在实践中存在意外和一定概率的错误率甚至事故。无论医务人员如何尽心尽力,也不能保证不出问题。此种风险是医务界必须承担,才能挽救生命,医学才能不断进步。但风险也是医务界无法承担的。在我区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患者的矛头就直接指向医院和医护人员,医患双方直接发生冲突。同时,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不能满足群众就医的需要。因此,为医疗行为提供风险分担机制尤其必要。
(四)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的不完善与人民群众的诉求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既患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成本过高)。由于目前诉求法律解决医疗纠纷成本高,程序较复杂,并且相关法律模糊和空缺,医患纠纷就成了“烫手的山芋”,谁都怕沾上,管理部门也视为畏途,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医闹”。同时,医患纠纷的技术性、专业性较强,一般人和非医疗部门无法弄清其中的基本是非,患者自然会选择成本低、技术低的“医闹”方式解决医疗纠纷。
(五)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既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长期以来,医疗卫生资源配臵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队伍出现断层,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学历低、职称低,经验不足,加之医疗设备配备不足,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就医需要,造成了基层医疗机构冷落,群众看病纷纷涌向城市大医院。患者的无序流动造成城市大医院超负荷运转,普遍存在着“挂号、交费和检查排长队,看病只要五分钟”的现象,看病的不方便引发多数患者的不满和抱怨;同时,医生在一天内要看几十个病人,必须尽快做出检查、诊断和治疗,他们忙得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更没有时间向病人作耐心的解释。医生在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对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做的不到位,导致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这常常是影响医患关系最直接的“导火索”。
(六)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与医疗纠纷的实质之间存在矛盾(既媒体的片面报道)。不可否认,少数医务人员收“红包”、拿“回扣”、作“过度检查治疗”等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社会形象,易给外间人们对医务人员产生片面的认识。但部分新闻媒体记者热衷于医疗纠纷的报道,为追求轰动效应而大肆炒作医患纠纷的报道,对医疗纠纷报道有失偏颇,加深了医患关系紧张。特别是对某些医疗纠纷在未经专家鉴定前,就草率发表带有倾向性的意见,加重造成指责医师、同情患者的社会偏见,对广大医师的心灵造成了严重伤害,在无形中助长了个别患者无理取闹的嚣张气焰。
(七)医疗机构处臵力度与部门协调之间存在矛盾(既部门联动作用不强)。公安部门、司法部门、卫生技术权威等部门认为医疗纠纷是卫生行政部门的事,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而且医疗纠纷不同于一般的案件,有较强的复杂性、专业性,无法在短时间内判断是非,公安部门、司法部门、卫生技术权威等部门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对患者存有同情、恻隐之心,在控制现场时,也时有顾虑,怕引火上身。少数基层民警处理此类问题经验不足,力度不足,对破坏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的行为打击不力,只要闹事方不是太出格,不主动采取措施,助长了一些人闹事气焰,也会使一些当事人误认为“医闹”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也容易导致纠纷升级。同时,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不完善,职能发挥不到位,致使医疗纠纷处理缓慢。
三、纠正医患矛盾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机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疾病谱的增加,目前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水平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集中表现为看病难、看病贵,而众多的医患关系不和谐、医患矛盾、医患纠纷、甚至是医患冲突,这种医患间“供需关系”失衡,需要政府:一是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二是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改善供需关系,三是调整医疗资源,优化服务结构。四是完善制度。五是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待遇)。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院管理,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流程,完善和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预防医疗纠纷的根本措施。医院的环境,医务人员的仪表形象,能给患者产生第一印象,优美的环境给患者增加舒适感;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这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只有不发生或少发生医疗过错、取得良好的医疗效果,才能少发或不发生医疗纠纷。同时,要积极开展医疗质量督查,各项医疗安全、岗位大比拼和知识竞赛活动,及时发现医疗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通过检查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补救(整改)漏洞(问题),减少或杜绝安全隐患。
(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一是落实医德考评机制。医院要加强医护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水平。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及家属,规范医务人员的言行,不断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医院要定期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和回访,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医院的信誉。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和知情同意权。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对其诊治手段的作用、成功率或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危险,自觉履行对患方的告知义务,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做好证据资料的收集和保存,以确保医疗安全。二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落实奖惩措施,坚持一切从病人出发,尊重病人的权利,在医治过程中不因事小而忽略,不因病轻而怠慢,不因繁忙而埋怨,不因病重而推诿,热爱医疗事业,刻苦钻研技术,适应医学观念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化,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树立整体观念,团结协作,互相支持。要定期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整顿月活动,教育他们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避免因吃请、受礼、红包、回扣等恶习导致纠纷的复杂化。三是加强医患沟通,健全谈话制度,促进医患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求医本身就是比较艰难的,患者会承担很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非常需要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关怀。如医务人员在此时对患者不热情、不耐心、不细心,骄傲、生、冷、顶、推,极易产生医患矛盾。四是提高医疗服务信息透明度,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在医疗机构建立住院一日清单制和收费项目公示制,增加医疗收费透明度,让患者在医院里花钱看病明白、放心、舒心。逐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四)加强相关知识培训,提高综合技术水平。一是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在医疗机构中要积极开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的全员学习和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依法执业意识和医疗纠纷的防范意识。做到学法、懂法、用法。实行纠纷与科室个人挂钩,纠纷出现后,科室和个人应当承担责任,加大对纠纷责任人的处理力度,对发生纠纷的单位和个人要坚持“四不放过”。即问题没有查清不放过,定性不准不放过,当事人和有关责任人没有接受教训不放过,改进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二是医院人事、医务、科教部门应制定完整的医护人员业务培训计划,搞好在职人员培训,特别是加强对青年医务人员的带教和继续教育,抓好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三基”训练,达到人人过关。三是全面提升医护人员的医疗文书书写技能,有效防范医疗过失。医护人员必须及时、准确、科学、真实地完成所有病历记录(包括各种必要的协议签字),完成各种必要的检查并完整保存。医院主管部门应定期检查、随时抽查全院各病区的病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反馈和指正,确保每一份病历资料的质量。
(五)完善医患调处机制,规范化解渠道。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后,医疗机构和患者可以采取3条基本途径解决。
1、通过医患双方自愿协商解决。当发生医患纠纷时,医患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行协商,达成共识,签定协议,终止医患纠纷,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快捷有效地化解医患矛盾。
2、通过医患纠纷调解委员调解解决。当发生医患纠纷时,医患双方当事人不愿自行协商解决纠纷,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及时组织医疗专家和行政管理人员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核实(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核实后,通过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由卫生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组成)进行调解:(1)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卫生行政部门通过调解,及时给予解决,(2)事实不清,责任不明的,将由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组织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进行责任划分,拿出处理方案。
3、通过司法途径进行解决。当医患双方既不愿意协商解决,又不同意医患纠纷调解委员调解的,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进行起诉,根据法院的审判终结医疗纠纷。
在日常处理医患纠纷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公安、司法行政、法院、信访、宣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等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相关情况,及时争取指导和支持,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以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为主线,积极推动医患双方友好协商、卫生行政部门协调处理、公安机关现场调解、人民法院案件审理全过程调解、信访部门调解以及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全过程调解,并把各类协调处理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佳的协调处理方式,努力构建医患纠纷大调解格局。同时,医疗机构应落实医疗事故的防范和处理预案,成立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投诉,及时受理并妥善处理患者的投诉,指派得力人员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纠纷现场,宣传相关政策,引导医患双方依法处理医疗纠纷,防止事态扩大。
(六)加大日常执法力度,维护医院正常诊疗秩序。政府要加强医疗机构治安管理工作,把医院列入重点治安范围,公务机关可与医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互通相关消息,及时了解医院的治安情况。严格贯彻落实卫生部、公安部《关于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保障人民群众就医安全的通告》精神,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增强执法力度,控制医疗纠纷恶性升级,切实维护医院正常诊疗秩序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七)建立“保险赔付+期内服务+第三方管理”的保险服务新模式。大致意思就是聘请医学、药学、心理学、法学等人才,组织成立第三方管理组织。由于我区的医疗保障未能普及,看病难、看病贵,有的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造成病人对医疗水平、质量和服务态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满意的疗效,患者往往把不满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如医患双方共同投保医疗责任保险,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患者及家属不会直接找医院、医生,只是请律师同法院和保险公司交涉即可,如果法院判决赔偿,由保险公司支付,这样可使医患双方不直接接触,避免矛盾激化,使医务人员从复杂的医患矛盾中解脱出来聚精会神地做好本职工作。
(八)加强法制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医院是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职责,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涉及医患双方,单靠医护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患者能够全面正确地理解医生这一职业。新闻媒体在监督的同时,应加强正面宣传,多报道一些正面形象,少刻意炒作个别医疗纠纷事件,减少群众对医院认识上的偏见与误解,促进医患间的信任和理解。医院也要重视与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向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让媒体及时了解真实的情况,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让群众了解医疗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还存在众多未知领域,医院不可能包治百病。同时,医学目前仍处于经验科学的阶段,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人文色彩,人们应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医学,看待医疗行为,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医护工作者的职业是整天和脓、便、血打交道,生命攸关,责任重大,工作强度和压力超乎寻常。我们呼吁全社会都要格外体恤医护人员的甘苦,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良好风气,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宝塔区卫生局 2013年5月
第五篇:医患沟通障碍的产生原因
医患沟通障碍的产生原因
在这个市场经济全球化、政治趋向民主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科学知识和高科技全方位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现代,医学模式转型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强。然而,医患关系紧张成为了巨大障碍。为此,学习医患沟通学,它架起医方和患者理解、信任与合作的桥梁,用理性思维看待医患纠纷。了解医患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防止或减少医患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继而探索解决方法。医患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知识结构的差异、思想观念的差异、利益调整的差异、权利分配的差异。
一、知识结构的差异
知识差异是医患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方面。主要可分为医学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差异。
首先,医务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高,受过专业的系统的医学知识教育和临床诊疗技能训练,又有医疗实践的经验,对治愈就诊患者疾病和维护其健康具有远胜非医务人员的巨大优势和自信。而多数人对自身身体状况、对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一无所知,甚至有错误的认识。即使有些人接触过医学知识,但也仅仅是浅层的,不系统的,对自身或他人累及关联全身机体状况的疾病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双方在医学专业知识的认知差异便导致了医患沟通障碍的产生。
比如,患者就诊时,医生为了通过了解详细病史联系临床体征做出正确诊断,往往会细致询问患者近期的生活状况,职业,婚姻生活等,而部分不了解人体疾病种类的复杂的患者可能就会认为医生的问诊侵犯了个人隐私而不予以配合;或者当患者体征较少或不典型时,为了判断或鉴别疾病,医生会开出不止一种的查体单子,即使患者嘴上不说,心中也不会愉悦,导致了医患沟通障碍的产生。而医患沟通障碍的不断积累就会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甚至产生医患纠纷。
其次,医务人员虽然有专业优势,但也有人文知识上的缺乏。传统的医学教育从注重专业知识积累向注重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相结合转变,然而对于人文知识仍缺乏重视。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医务人员人文知识明显不足,人文实践能力缺乏,不能满足患者受疾病所累而身心受苦时迫切需要的人文关爱。不但影响患者感受到的诊疗效果,若是患者在长期住院期间都没有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更可能引起患者的不满。导致医患沟通障碍产生,医患关系紧张。
二、思想观念的差异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医患双方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疗卫生服务性质的认知的分歧。医方认为,虽然医疗卫生服务是公益性的,但也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需要较高收益来维系生存和发展,往往缺乏对患者经济能力的贴心考虑;患方则认为,医疗卫生服务应始终是公益性和福利性的,医院应全心全意为患者救死扶伤,不能图利。这就导致群众将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的不满情绪转向义务人员,造成双方沟通的障碍。
第二,是医患双方对“知情同意”的不同认识。知情同意,就是指患者知情同意,具体包括知情,同意两个方面。知情,是指患者及亲属有权了解患者疾病的相关医疗信息和资料,而医生有义务提供这些信息和资料。同意,是指对患者的医疗行为必须得到患者的同意。当患者不满16岁时,还必须征得其父母的同意;当患者神志不清或无意识时,必须经其最亲近人的同意,除非急诊情况下无法获得同意时。此外,患者的同意还包括对医疗措施的选择和否定。因此,患者知情同意应由患者知情同意和自主选择两个方面组成。
知情同意不但是患者的权利,也是医生的义务。这在世界上包括我国都已取得承认,比如我国的《医院工作制度》中规定了外科手术前的签字制度等。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医学父权主义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医学决策属于专业范畴,只要医生决策即可。这不仅影响着许多医生的医疗作风和习惯,也让许多患者习惯于听从医生吩咐,知情同意的观念不强烈。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层次的享受,诸如消费维权,政府决策透明公开等,其中就包括患者的维权、参与、知情等意识不断增强。当部分医生的医疗父权主义与部分患者的知情同意观念相互冲突时,医患沟通障碍由此产生。此外,由于我国家庭观念十分强烈,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权往往被其亲属所取代,比如手术前患者亲属签字制度、对重症、绝症患者的保密制度等。
这些传统观念已经逐渐脱离个人观念日渐增强的当今社会,往往导致了医患沟通障碍的产生。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医患沟通中的知情同意权已发展得相当完善,虽然仍有医患纠纷的产生,但可从其发展过程中看出知情同意权的推及实行的确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的产生。因此,要推及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需要患者、亲属、医务人员、公众和社会的长期努力。
三、利益调整的差异
古时常说“士农工商”,其中并没有“医”,医生是被归到中九流里的,地位更次于士农工商,可见地位之低。而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医生的地位却是有着相当大的提高。随着不断的社会变革而改变的社会利益格局中,医务人员由于医学的高科技水平以及医学知识体系本身的复杂庞大程度,成为了收入界的“白领”。据一家机构在全国范围的调查显示,医药行业排列在全国十大行业的第三位。相比之下,许多行业收入偏低,特别是大量城市低收入人群和农村人群,而这部分人往往是医患沟通障碍、医疗纠纷、伤医事件产生的主体。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调整差异。
之所以说利益调整的差异会产生医患沟通障碍,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收入低的患者由于不同程度的嫉妒、自卑、排斥等心理会对医患沟通造成一定的障碍。他们往往同情自身,对医生产生对立心理,不予以配合,而当医疗服务有所欠缺时,这些心理会怂恿他们强势将其升级为医患纠纷。第二,医药行业收入高不代表大部分医生本身对此没有异议。即使在当今社会公认医生工资多,然而真正的社会事实是,医生这个职业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和知识储备才能升职,从而获得薪金的提高,这导致了大部分医务人员都处于拼死累活、忙碌工作、面临来自患者以及家属的潜在暴力甚至行凶风险的状态,而本身得到的报酬并不与付出相匹配,因而心中不满。第三,是由人们所看到的收入差距而产生的“同情弱者”的心理。在当前社会被报道的医患纠纷中,人们往往可以见到其伴随的伤医事件的发生,患者处于不满心理行凶常给当事医生甚至无辜护士带来十分严重的身体和精神伤害甚至带走他们的生命,而结局却常常是政府和医院迫于舆论“同情弱者”心理的压力和患者亲属人多势众而欲将时态平息,不但不对行凶者处以与伤害程度相匹配的刑事处罚,甚至给钱了事。所谓“同情弱者”,何其可笑,路人群众往往只看到报道出的医疗纠纷中患者普通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却选择性忽略了他们残暴的行凶行为和聚众闹事的恶劣行径,将“弱者”的帽子一率扣在闹事的患者以其家属身上,盲目利用舆论压力给政府和医院施压。更有部分自私的媒体为了迎合群众同情弱者的心理,将伤医事件背后的事实掩盖,而篡改出一局医生胡乱行医遭到患者合理报复的假象。
四、权力分配的差异
权利分配的差异往往造成医患双方难以平等地进行沟通,导致医患沟通障碍的产生。不论是相关的国家法规或是医生职业本身的规定,或是医患的观念,都表现出医患双方权力分配的差异是巨大的。
医生的权利主要是具有独立自主的诊断、调查疾病、医学处置、出具相关医学证明、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的权利。在医疗过程中,医生有权决策上述的决定。患者或其亲属可以参与意见、提出要求。但不能干预和代替医生根据科学做出的决定(除非选择其他医院和医生),更不允许用强迫和威胁的手段迫使医生接受不合理要求。此外,医生还有特殊干涉权利。即医务人员在特殊情况下(如精神病、丧失意识、自杀、传染病等)为了患者的利益、为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对患者自主权进行干预和限制,也必须由医务人员作出决定。
患者也能享有以下权利:平等医疗权、疾病认知权、知情同意(选择)权、个人隐私权、医疗赔偿权、监督医疗过程权及免除一定社会责任和义务权等。然而,患者的权利从表面上看得到法律、社会以及医务人员的充分肯定,实际上却都属于被动性的权利。其权利的实现,完全依赖于医生对患者权利的认知和尊重。所以,医生的权利远远要超过患者的权利,由此产生了不平等的沟通,产生医患沟通障碍。
为了防止和减少医患沟通障碍的产生,需要医患双方平等尊重对方,积极沟通,不采取暴力行为,需要人民大众脱下“有色眼镜”,理性看待各个医疗纠纷背后的真相,还可以向医疗卫生服务相对完善的发达国家借鉴相对全面的相关法规。理解这些医患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才能帮助医患双方有效进行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防止医疗纠纷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