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朱武祥:商业模式分析
朱武祥:商业模式分析
2010年12月20日
前几天在一个论坛上,有嘉宾讲了重振企业家的精神,有这么多家的企业家和官员子女移民海外,他认为中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其实中国具有创新能力的人非常多。我相信中国在未来是充分机会的时代,所以很多同学在美国回来之后说,回到中国是有实力、是有事业的,在外国叫做好山好水好无聊,回到中国他说好脏好热好热闹,我们中国的秀美风光不亚于外国。还有同学在日本,日本的国家很成熟了,一辈子拧螺丝钉很专心致志,在日本想创业他们觉得很先进了,已经有定另类的概念了。回到中国之后,和同学一交流发现自己太落后了,都在谈创业板都在谈上市,要么创业企业要么投资,他到中国发现在日本最先进的在中国是最落后的,在日本把创业的心要压下去,回到中国之后太好了。所以中国的创新环境,就是机会、技术、金融体系都在变化,我们做投资动不动就问你是什么模式,在概念当中,这两年有两个英文,在我们中国上空飘荡,一个是VCPE,现在VC很多了,多如牛毛,我上次看到一个学生,我们清华MBA毕业,在国内比较成功的投资公司做事,一看他的头发比我还少,比我还白,我问他为什么投不出去,金融系统越来越重要,资金越来越多,但是纯粹的投资人谈判的地位越来越下降,所以现在缺的不是钱,缺的是聪明的钱,对企业有增值服务的。另外最缺的是企业家,所以说商业模式现在都看到机会了,但是现在讲差异化,讲差异化我同学研究战略的,他说成本差异化,他说人人寻觅差异化,处处遭遇同异化,我们在国内利润越来越低,为什么?这里面牵涉到很重要的概念,中国由于聪明的人太多了,有很多人搭便车,经营环境还那么规范,容易被模范和抄写,在座的要想上市,就要规范运营,有些企业不规范,可以少纳税、偷税漏税,各种行为上不规范,很多企业最后发现没有办法了,规模不经济,越大越不经济,这个是商业环境的问题。但是我们技术、金融系统、发展机会、资源都在变化,技术变革会带来很多的本身的机会和对原有企业变成重要的机会,第三个是资源能力,和我们前一代企业最大的不一样,你们可以很专心致志的做你们最擅长的事情,其他的事情由专业的人给你们提供服务,我们早期的第二代企业家为什么事必躬亲,那时候我们中国的商业环境不好,比尔盖茨并不懂管理,戴尔也不懂管理,乔布斯也不懂管理,他们也没学EMBA,但是他们有非常好的服务,现在我们国内也有了,我们很多经过30年改革开放很多企业的高管在跨国公司或者是大企业做过,他们跳槽并没有应聘,除了少数的应聘为其他的企业努力奋斗和贡献之外,很多人在做咨询公司,他们是相当于企业的医生,在给你们做每个阶段的服务,现在各位要创业的话,环境就不一样了,不一样就意味着你们的理念,为什么以前不讲模式,现在讲模式?因为资源比以前越来越充裕了。还有一个是金融市场,刚才寥老师讲合约的概念,你们企业的低压不够,你们寻求的VCP是什么,他们所看中的是你们投资的价值,而不是资产的规模,这种变化带来什么,带来你们理念空间模式发生改变,钱是在追逐优秀的企业,是放在科学的企业,以前我们是在摸索,我们以前是从实践、探索到现在设计,我们看到很多企业技术条件很好,就是找不到钱,你说是管理问题吧,也不是,也不是战略问题,战略一开始是没有大家复杂,也很简单,技术也不错。我们有一个班有一个人做了3次创业,他有一个特殊产品,他上次给我打电话说要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我以为很兴奋很成功,他来之后说要我写推荐信找工作,他说做不下去了,他的产品卖2.5元,但是成本却有5元,我说你想象一下一瓶啤酒卖35块钱肯定是宰人,但是在酒吧里卖35元就不贵,怎么样让消费者觉得很便宜很值,你到小区一推销,看250块钱很贵。所以很多企业在融资障碍上初期不是管理的问题,从框架来诊断是定位和空间不够大,这个是一个垃圾回收企业,要有一个彩照性,看一下纳斯达克,纳斯达克有很多亮丽的模式,在中国很多企业,其他企业都可以找到原形在国外,出去你想在纳斯达克开做饭板块,或者是开教育培训这一块,那就有教育培训板块,稍微看一下,这个企业是一个回收垃圾企业,我经常讲,我们国内回收垃圾的太愚蠢了,一个垃圾箱一个是可回收,一个叫不可回收,我不知道什么是可回收,那个只是一个标志,大概垃圾有几类,弄一个图片形式,我不知道什么可回收什么不可回收,这个就是低效率。中国长期以来被我们教育训练成了复杂的逻辑思维,失去了形象思维,失去了直观的思维,从小奥林匹克告诉你8个环节,就是把高中题目弄到小学来做,而且不用方程,去漫长的逻辑过程,小孩哪有这么长的逻辑过程,所以垃圾筒怎么弄一个标志上来。这个小伙子6年回收了这些垃圾,看他是怎么做的,代表商业模式的理解。其实很多最佳模式技术不是那么厉害,每一个环节都不是最优的,都不是最好的,但是资源组合到一起就比较亮丽,首先在政府和环保的支持下,和环保机构合作,拿政府的补贴作为启动资金建立一个回收分类垃圾的高科技机器,这个机器就是我们学生说的那个机器,向居民免费提供一个垃圾筒,这个底部装了一个RYD,然后尾部有一个检测的装置,把垃圾一倒就知道是谁倒的,给你一个帐户,你投10磅垃圾就给你5美元,居民拿着这个就参加环保帐户的商家的活动,这个商家出30%支付给再生银行,这个就是利用存量资源,降低成本作用,再去销售垃圾,从事争取补贴,每一个环节都不是那么复杂,技术也不亮丽,但是这样的设计就会很好的运转,你把它做到有这种结构,我们看这个模式好坏就先看结构,它的盈利方法、业务体系的运转是非常流畅的。
我们来看这家做软件的公司,软件怎么卖?有人做软件利润很高,但是增长缓慢,我们换一个做法就非常的流畅。还有有的企业进行化妆品生意,做了10年,我们加强研发、制造、品牌都用过之后还是增长缓慢,而另外一个企业从来没有做过这个行业,但是用3年的时间就超越他了,为什么?这样的现象我们比较一下,不是战略的问题,也不是管理的问题,还有北汽福田,他们1989年是山东城关镇农机修配厂,2009年全球商业用汽车产销量第一,所以我们说企业在组合人财物、资源和产供销三项要素上,组合方式不一样就会带来不一样的能量和质量,现代企业都在讲低成本差异化,你怎么差异化,怎么做到低成本。
所以我们讲了创投的模式很兴奋,我们现在做企业没有环境的变化,有4个元素,第一个是发现商机,这个是金融的概念,现代金融是评价的标准,告诉你什么企业有价值,什么企业有价值,不是短平快,有的企业利润很高,但是投资评价却不高,价值的评价标准是什么?等一下我会简单的说一下,首先要以清晰的角度来判断这个项目有没有投资的价值,所以各位做企业的时候就要和投资人讨论一下,和不同风格的投资人讨论一下,征得他们的建议,现在中央台有一个创意的节目,比如说有60万的企业,到最后发现没有什么价值了,大家一定要理解做什么是投资价值的,不一定要上市,把企业卖掉也是有价值的,卖的是你的投资的价值,而不是资产的规模,我们早期企业经常会把资产变得很重要,用资产评估的概念来衡量企业的价值,现代投资[21.13 0.33% 股吧]者看企业的投资
价值简单的方法是看市盈率市值规模,财务报表里面没有显示企业的投资价值,只知道你的利润是多少,所以你首先要理解现代金融的评价标准是投资价值,未来预期收益的折现值,你未来的折现高就越有价值。
然后是怎么做到事倍功半,怎么用有科学的原来来实现你的机会。第三个是运营管理,第四个是金融策略,现在最不稀缺的就是金融,很多投资人在亮丽的企业家面前是没有谈判的地位的,告诉你除了钱还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所以各位要理解金融的本质,是为了把企业做到有投资价值。
商业模式分几个层次,一开始创业的过程中产品的模式就差不多等于企业的商业模式,虽然企业区域客户的扩大,肯定要分两个层次,一个是企业层次,一个是产品区域、客户商业婚介的模式,还有研发、制造等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模式。我们有一个定义,什么叫商业模式。这里面的概念比较多,我们给一个比较简单的定义,商业模式核心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所以我们在看企业,我们从6个角度判断,核心的角度,首先判断定位,我们看两方面,一个是企业价值,一个是投资价值,然后是看关键资源能力,还有企业价值,还有收益来源,你可以从业务模式开始,也可以从关键的模式开始,最后来形成一个比较流畅的结构。这里面推荐一本杂志,专门关注商业模式的《创富志》,这里面介绍了很多非常亮丽的模式。
这里面解释一下,首先是定位,我们把定位分为3个层面,为什么客户,以什么方式,提供什么独特的价值。首先回答的问题是你做了半天你为什么客户,以什么方式,以加盟的方式,还是直营店的方式来提供独特的价值,是多,是快,是好,是省,还是便捷,这个你要考虑,因为定位影响你的成长空间,影响你的业务系统,影响你的收入来源,最终影响投资价值。第二个回答的问题是你定位的产品服务的市场规模有多大,代表的是销售收入是10亿级别还是100亿的级别还是1000亿的级别。第三个是投资价值潜在的利益规模,比如说销售的规模,你在里面占了多大的规模就有多少利润的规模,你简单的类比一下已经上市的公司,我们来估算一下,你的市值估算有多少,最后这两个价值,一个是客户价值,一个是投资价值,投资人很关注你最后落到金融角度的是你有没有投资价值,或者是有多大的价值,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商业模式的设计把技术、产品、服务的价值转化为定位的客户不一样,定位的客户价值不一样,就意味着投资的价值不一样。同样一个产品,你为谁服务,以什么方式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个客户价值极大的影响投资的价值,你要有投资价值就容易,虽然有客户价值,但是没有投资价值就很困难。比如说做一个交易平台,你帮对方,帮你的客户省钱了,但是你怎么赚钱,所以要考虑投资的价值。
第二个是关键的资源能力,按照你的能力做好这个事情需要什么核心的条件,是品牌还是技术,还是渠道,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关键资源能力,企业发展到每一个阶段可能缺一个关键要素,这里面有三个问题,实现定位需要哪些关键资源能力,第二个是谁掌控了关键资源能力,第三是如何建立或获得关键资源和能力,是购买还是自我积累,还是合作。合作就意味着如何定位关键资源能力。很多企业家非常会赚钱,但是有两个问题不清楚,他很会赚钱,但是不知道自己值多少钱,值钱和赚钱是两码事,值钱是金融概念,你的预期空间有多大,赚钱是现实的概念。第二个不太理解的是企业家也需要合作,我有渠道你有研发和技术那我们就一起合作,但是不知道怎么分钱。我前几天参与一个谈判,一个中方企业在行业内占有一个领先的地位,他发现自己未来几年最大的约束是技术,工艺技术不行,虽然排名第一,但是后面的企业可能由于不规范会把他拉下来,他想规范经营对方会把他拉下来,就是无法用规模经济来抵御不规范经济。他找到了一个德国的家族企业,这个企业技术全球领先,对方出配方、工艺、设备、培训,中方出厂房、渠道、基本的技术人员,双方都知道需要合作,但是不知道怎么分股份的比例,德国人也不知道,德国人在技术领先但是金融落后,然后就说给一个公式吧,要简单和直观,中国企业家更不知道了,不知道怎么定价,这是金融概念,后来我给他讲方案的时候,我说股份的比例,初始给多少都可以,给多少就意味着你有多少责任,50%有50%的责任,可以先低后高,也可以先高后低,给低了那控制力不够,那你就要说出来你要什么控制。然后股份比例、收益分配比例、决策权比例分配是不一致的,等到若干年之后我们可以形成一致,这个问题是怎么建议获得。
刚讲到了北汽福田,他为什么可以从20年前的城关镇农机修配厂到现在的销售第一,他主要是突破了自己的关键约束,比如说1994年当时他们的师长叫陈光,后来被称之为陈卖光,他把诸城所有的企业都卖给企业家和员工,所以叫陈卖光,但是北汽福田不但没有民营化,而且还自带头的,北汽福田是北京市国有控股有限公司,前身就是城关镇农机修配厂,当时做汽车,关键是产品目录,你没有产品目录,但是北京汽车和摩托车公司都有,这个企业有130的轻卡等等,所以他自带企业投奔了,解决了关键的约束,技术到了之后,从外部到了内部了,这个时候他提了商业计划,他要做农用车,组合了北汽祭坛下述9796万元的资产,这个时候把山东的这个马甲换成了北汽模集团下属的优质的企业,联合上下99家股东组成了北汽福田股份有限公司,他们的口号是“没有钱办事,现在有钱不花钱”,他到地方投资,都是地方政府免费赠送8亿,就是已经不差钱了,不差钱也不掏钱,以前是差钱也不掏钱,这就是企业做事业而不是做钱。所以现在是全球第一。
第三个是业务系统,我们把关键的内容清晰之后,我们怎么构建一个围绕定位来建立内外不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我们怎么分配一些有环节、角色、组织方式,在这个系统上有三个问题,一个是谁是我们最核心的利益相关者,谁能够高效率低成本,或者是性价比最好的提供我们定位所需要的资源能力,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有很多的存量资源,北汽福田发展的那么快是因为他们特别善于找到这样的资源,比如说要做一些事,如果我没有这个资源,但是我可以看到很远,我们可以一起合作。每次都选择很多的股东,这个就是商业的选择,我们说股权多元化、股权多了不好,少了不好,要平均化,这个多元化不是治理的目标也不是手段,是商业的选择,你钱多就可以吸引很少的股东,钱少就可以吸收更多的股东。第二个是我们占据哪些有效的环节。第三个是我们怎么获取和交换,别人有我们怎么获取,有什么方式,包括交易方式,我们叫交易结构,还有收益分配基础,我讲,其实企业家越做越简单,简单到你只要一个理念,我愿
意分钱就可以了。这个事有没有价值空间大不大,可以找投资商讨论。第二个是怎么分钱也有专门的分析机构,核心的概念是你愿不愿意分钱,愿意分钱你就会发现就有其他的专业的机构和人员帮你设计。你怎么获取资源能力,比如说产品研发环节有没有,采购环节有没有,营销有没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区域有没有特别的利益相关者。这里面我们列出网络活动的环节,根据我们所发现的利益相关的状况来确定整个活动渠道,哪些渠道可以高效率性价比最好,确定和利益相关人交易,确定利益分配方式,分配利益,其实企业到最后根本的概念是你有没有一个好的算法,一个好的利益分配机制,有了这个机制,我们很多人都会比较卖力的贡献资源能力,所以我体会,我刚才讲的图,这个企业最有价值的企业按照3个代表的概念,商机判断,代表最广大人的利益,空间巨大,商业模式代表先进生产力,金融策略各位去找VCPE,可以找风险投资,找PE,现在叫先进文化,利用预期收益为今天的投资进行融资,而不是今天的收益,也不是资产低压。在分配利益的时候我先体会叫做“包容性增长”,什么叫“包性性”,我的体会是尊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有人唯利是图,尊重,有人干事业,尊重,首先要尊重,不能逆,做工程很难的是底下的销售人员做定额,他总要扣一定的定额出来,这个就不需要防水,就上他们赚钱,你赚就就可以了,你赚够了还要把其他的扣出来,一个出租公司有多少管理人员,是有很少的管理人员,多余的就是你自己,这种利益诉求很简单。确定利益分配的方法和等级,怎么分钱比怎么赚钱重要,这个时候你分配好了你就会发现效率很高,在设计业务的时候,我们目标是经营效率高,成本低,经营风险低。首先是要改变地位,要改变组织环节和模式,第三是利用组织资源,要相互搭便车,相互搭便车就是互利的,是降成本的,因为对方已经投入了很多专业的资源,合作就有增值,那意味着这方面你就不需要投入了,再投入就意味着浪费收益低。还有就是转变成本结构、转变成本形态,有时候成本是降不下来的,降不下来就要转换方式,转换形态,意味着企业不需要投那么多钱,一起来节省利益的相关者。我举一个例子,怎么降成本。一本杂志发行量越大,就需要聘更多的记者,由记者去写稿,记者写稿就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不够专业,第二个是,比如说这个杂志是专门研究商业模式的,记者写稿并不一定非常专业,记者采访的时候发现不了更多亮丽的模式,谁能够低成本高质量的提供产品呢,是谁呢?可不可以低成本做?那就是在座的很多风险投资商,他们老说模式,他们手里有大把的模式,他们是最佳的运营商,这本杂志只有编辑,每一个文章的落款都是某某经理,越发展越会吸引一批对商业模式感兴趣的投资家和企业家加入,找到了一个根本连稿费都不需要的模式,如果老说自己的成本不够,那就是你的模式不对,很多优秀的企业都会找到利益相关的企业相互搭便车。
最后一个是收益方式。业务上讲的是我们怎么给利益相关者分配,最终分配的来源是来自于整个商业模式价值中所获取的商业来源,第一我们要考虑以何种方式来获取收益,第二是向谁收钱,第三是定价量刚,是刚产量算还是按过程算,一开始企业是有定位的差别,如果定位没有差别,那就是就可以在业务上有差别,如果还没有差别,就可以在收益上有差别。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有差异化,每个企业都在梦寐以求的找答案,产品服务有差异很难,像美国一年半时间10亿美元,中国冒出上百家的团购网,中国做什么都是一窝蜂。有些人随着环境的变化就不可持续,所以说你的收益是否有持续,能否随着经济扩张之后有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你要让客户感觉到物超所值,所以在定位模式开始到业务系统到收益方式,这个方式里面,在设计的时候有很多,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家有很多巧妙的方法,让客户不知不觉赚钱。举个例子,这个地方不知道大家去没去过,叫做“五爷庙”,这个在五台山,以前这个庙我们不知道,五台山我们知道是文书菩萨的庙,考硕士、考大学需要去拜一下,但是到了五台山告诉你的是必须去五爷庙,到了五台山不去五爷庙就白去了,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庙,它定位很特别,它不光管教育,还管升官发财,什么都管,拜的人很多,山西煤老板总去拜去,起道不出事。功德向很熟,可以度个金身行不行,五爷就要现金,金身就不用了,我看就没有人说这个营运的模式谁设计的,五爷庙很小,就是一个小院子大,编了一个故事,就是五爷爱看戏,五爷有一个戏台,你捐可以,捐一台戏给五爷看,8万、5万、3万,像我们做产品越卖越低,而这个就不一样,煤老板都是越卖越高,说五爷爱看戏。还有一个是一块表20万,给你展示之外放在窗户里去,庙是很有商业模式的,20年前去庙里面,去普陀山,庙里卖东西就是法物流通,怎么赚钱让你心甘情愿的掏钱,你广告再多也会有购买的障碍。
我最后再说一下,我们设计的商业模式需要理念,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金融体系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设计商业模式需要一些理念。首先是理解什么是企业,看上去是很无趣的问题,但不是的,我们的企业是提供资源能力的利益相关者的和约集,一个企业的本质不是资产,而是一组动态提供资源能力的和约集。第二个理解是价值,不是资产价值,我们一直以来习惯资产评估,所以导致很多企业最后企业不值钱了,最后导致企业的资产比企业还值钱,就是投资价值地低于净资产,所以我们要理解从资产价值到资产经营价值,这个是投资的价值,创业者首先做的是如何稳定的增长。第三个要理解的是控制,什么叫控制?这个不是传统的控股的控制和拥有资产,关键现在企业中控制的概念并不是用股权来控制,因为本事长在人的身上,所以用的是从控股到相互的利用,用增强利益的吸引而不是强制和强迫。除了关注你的产品技术之外,在你左侧是技术产品和服务,这个需要有金融概念,就是投资人讲的投资价值的概念,并不是说你在融资的时候才有的,是一开始构建企业就有的,就是企业的投资价值。关注投资价值空间的概念,还有价值分配机制,一是有没有价值,第二个是怎么分配价值,把这两个做好了,因为刚才讲了资源能力,你老是缺钱,不是缺人,各种专业的人是多如牛毛,问题是你怎么发现、吸引和留住,核心到最后,我们作为吸引投资的话,我一直建设很多企业家一开始做企业的时候就和投资人讨论一下相当于免费咨询,告诉你我企业有问题,他质疑你,这个质疑就是给你提供价值,几轮下来就有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很多商业模式很简单,就是我们怎么构建一个利益相关的合约机构,价值空间和分配价值。
第二篇:朱 武 祥 公司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 武 祥 公司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主任
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商业模式研究工作室主任
一.基本信息
通信地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邮政编码:100084 办公电话:62789873 传真:62784554 电子邮件: zhuwx@sem.tsinghua.edu.cn
教职经历:教 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2002.12-
副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与国际贸易系1996.7-2002.11 讲 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与国际贸易系1992.1-1996.6 助 教: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1990.1-1991.12 教育经历:博 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量经济专业1995-2002年
工学硕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专业1987—1989年 工学学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专业1982—1987年
访问进修:哈佛商学院进修,2002.6;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进修,1997.8-12
二.教学与研究
主讲课程:公司金融(MBA),投资银行业务(MBA);公司金融,商业模式(EMBA)。研究方向: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包括:(1)企业金融微观结构与商业模式,(2)企业成长金融解决方案与企业金融工程,(3)企业价值管理与资本运作,(4)资本市场管制与发展。
三.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融资租赁研究基地副理事长。
四.主要业界兼职
中国证监会第二届并购重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公司专家顾问,中国证券业协会投资银行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
五.主要论著
1.《商业模式经济解释》机械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2.《重构商业模式》魏炜 朱武祥 著,机械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3.《发现商业模式》魏炜 朱武祥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4.《商业银行突围》朱武祥 杜丽虹 姜昧军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5.《中国股票市场管制与干预的经济学分析》朱武祥 成九雁 王正位 杜丽虹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6.《证券监管的经济学分析》张新 朱武祥等著,三联书店上海分店2008年5月出版 7.《中国公司金融学》朱武祥 蒋殿春 张新著,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8.《轻资产运营:以价值为驱动的资本战略》孙犁 朱武祥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六.1999年以来发表的学术论文
1.Zhengwei Wang, Wuxiang Zhu,“Equity Financing Regulation and the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Evidence from China ” Modern Economy, 2012, 3, 508-517。
2.朱武祥 魏 炜,“从资本结构到交易结构——探索企业金融微观结构 “《金融研究》2012年第4期
3.朱武祥 魏 炜,“卓越商业模式探讨 ”《新华文摘》2011年第11期
4.王正位 王思敏 朱武祥 “股票融资管制与最优资本结构 ”,《管理世界》 2011年第2期 5.王正位 朱武祥,“市场非有效与公司投机及过度融资 ”,《管理科学学报》2010年第2期。6.王正位 朱武祥 赵冬青,“为什么只有少数新兴企业能获得风险投资?”《南开经济研究》
2008年第6期;2007年中国国际金融年会宣读论文(2007年7月9-11日成都)。
7.王正位 朱武祥 赵冬青,“宏观调控与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金融研究》2008年第10期. 8.朱武祥 成九雁,“风险资本与新创企业的独立发展和竞争分化:2个案例分析”,2008中国
首届创新与创业国际学术会议,2008年3月清华大学。《证券市场导报》2008年7月号。9.成九雁 朱武祥,“股价波动与政府干预”,《中国金融评论》2008年6月第2卷第2期。10.李岩 朱武祥,“定向增发的股票市场效应实证研究”,《中国金融学》2008年第1期 11.王正位 朱武祥 赵冬青,“证券发行管制与再融资市场时机行为及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南开管理评论》2007年第6期;第三届中国金融学年会宣读论文(2006年10月28-29,复旦大学)。
12.朱武祥 成九雁,“企业债违约、政府埋单与债券发行管制:1986-1999年”,《金融学季刊》2007年第2期。中国管理现代化金融管理专业学术会议宣读论文,2006.12.9-10北京。13.王正位 赵冬青 朱武祥,“资本市场磨擦与资本结构调整”《金融研究》2007年第6期。14.朱武祥 成九雁,“八十年轮回:中国近代股票市场监管演变”,《中国金融评论》2007年
第1卷第1期优秀论文。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15.成九雁 朱武祥,“中国近代股市监管的兴起及变迁:1873-1949年”,《经济研究》2006年
第12期;2006 TCFA — CICC Best Paper Awards(second prize)。
16.王正位 赵冬青 朱武祥, “再融资门槛无效吗?”,《管理世界》2006年第11期。17.杜丽虹 朱武祥,“证券发行管制与噪声交易生存及繁荣 ”,《南开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第一届中国金融学年会宣读论文(2004年11月厦门大学)。“The Survival of Noise Traders with Primary Market Regulatory Restrictions” accept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2006 Southwestern Finance Association Meeting in Oklahoma City, Oklahoma.March 2-3。18..邓剑琴 朱武祥,“战略竞争、股权融资约束与高负债融资”,《经济学季刊》2006年7月
第5卷第4期,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宣读论文(2005 年12月10-11日厦门大学)。19.赵冬青 朱武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经验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第2期 20.王正位 朱武祥, “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证券发行管制”,《南开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2006年中国国际金融年会宣读论文,2006年7月15-17日西安。
21.朱武祥 王正位,“为什么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增发行为反应变化?行为金融模型分析” 《金融学季刊》2005年11月,第1期。2005年中国国际金融年会宣读论文(2005年7月 5-7日昆明)。
22.朱武祥 成九雁,“证券发行管制与证券市场持续发展”,《经济学报》,2005年6月第1卷
第1期。2004年中国国际金融年会宣读论文(2004年7月5-7日上海)。
23.杜丽虹 朱武祥,“增发市场反应研究及理论解释 ”,《中国会计评论》,2004年第2期
(2004年12月出版),第3届中国实证会计国际年会宣读论文(重庆大学)。
24.朱武祥 杜丽虹,“股东价值取向差异与股东价值最大化实践问题:佛山照明案例”《管理
世界》2004年第6期
25.杜丽虹 朱武祥,“股票市场投机、公司资本配置行为及资本配置绩效:万科与新黄浦置业
比较”,《管理世界》2003年第8期
26.朱武祥,“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研究及发展”,《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4期
27.朱武祥 郭洋, “行业竞争结构、收益风险特征与资本结构-兼论我国股票市场资本配置效
率及融资监管政策调整”,《改革》2003年第2期,收入《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 治理》(吴晓求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28.朱武祥 郭志江,“股票价格中的流通股本规模信息-兼论对国有股上市流通的实践意义”《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2期
29.朱武祥 陈寒梅 吴迅,“产品市场竞争与财务保守行为: 理论模型及燕京啤酒公司实例
分析”,《经济研究》2002年第8期。第九届全球金融年会宣读论文(2002年北京大学)。30.朱武祥 潘玉平, “资本配置行为、资产置换与资本配置绩效-东方集团案例分析”, 《管理世界》2002年第8期
31.朱武祥,”金融经济学公司金融研究中的临床诊断方法评价”,《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6期 32.朱武祥 戚熠璇,“高科技企业法律所有权与价值驱动因素控制权分离及其公司治理问题”, 《管理世界》2002年第4期
33.朱武祥 宋勇,“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1年
第12期
34.朱武祥 张帆, “企业上市以来的经营业绩实证分析”,《世界经济》2001年第11期,收入 《中国会计与财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35.朱武祥 王连恒,“兰筹股公司股票市场及公司财务特征-道琼斯工业30指数实证分析” 《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第11-12月号
36.朱武祥 王微, “财务危机企业处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4期 37.朱武祥,“金融系统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性与企业多元化”,《管理世界》2001年第4期 38.朱武祥,“保险资金投资与资产证券化-兼论构建我国资本市场投资等级微观信用基础及金 融工具”,《经济研究》2000年第9期。
39.朱武祥 郭志江,“股票市场对国有股配售过程中信息披露的反应及国有股上市流通策略
—中国嘉陵与黔轮胎国有股配售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0年第5期(9-10月)40.赵勇 朱武祥,“上市公司兼并收购可预测性 ”,《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
41.朱武祥 邓海峰,“市盈率中隐含的超额收益投资量股票市场预期分析”,《金融研究》
2000年第2期。
42.朱武祥 邓海峰,“市盈率隐含竞争优势持续期”,《经济研究》1999年第12期。
收入《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刘树成 沈沛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4月出版),《中国经济学1999》(林毅夫主编,天则经济研究所编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43.朱武祥,“高科技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中的增长价值比重及隐含增长率预期水平分析”,《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9年第11期
44.朱武祥 邓海峰,“公司合并中的价值评估与换股比例计算”,《管理世界》1999年第4期 45.朱武祥 郭志江,“股票市场对非流通股比例的价格反应-兼析非流通股释放效应和策略”, 《经济研究》1999年第5期;收入《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刘树成 沈沛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第三篇:如家商业模式分析
经济型酒店案例分析-如家快捷的商业模式
如家并不是中国经济型酒店的第一人,但却是第一个用连锁复制的商业模式打造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如家构建的连锁意味着规模经济,意味着快速扩张带来的市场份额,意味着标准化的统一:统一的品牌、质量、服务模式、客源销售网络和管理系统。
和传统商业地产概念的酒店经营模式不同,如家采取轻资产的策略——租赁经营,先后引入风险投资和上市融资,实现了年收入和经营利润连年翻倍的增长奇迹。从2002年6月创建到开出第100家连锁酒店,拥有11000间以上的客房,如家仅仅用了4年零2个月的时间。截至到2006年底,如家已经有94家租赁酒店投入使用和48家租赁酒店正在建设中;特许经营酒店也达到了40家,外加正在发展的48家特许经营酒店,连锁网络覆盖了中国50个拥有100万以上的城市。从2004年起,客房入住率一直稳定在90%左右。目前,如家酒店已发展了约13万名稳定会员。到2008年将开店350-400家,2010年在全国编织出一个500家门店的大网络。
与开店数量对应,如家酒店2002年的营业额为2000万元人民币,截至2006年末,如家的总收入已达到5.885 亿元人民币,运营利润达到人民币7460 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如家在清晰的商业模式基础上,不仅实现了规模和速度,而且塑造了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行业最具影响力的领导品牌。
一、定位
任何成功的企业都是从一个好的定位开始:进入什么样的市场、为什么样的顾客服务、提供什么样的产品、追求什么样的价值等等。
1、市场定位:中低档市场:
如家却选择了中低端市场——原因很简单,供给不足。一个市场的亏损可能原因有两个,一是供给过剩,消费者往往是 得利的渔翁,二是输给了可替代品,也就是说供给质量的不足使得消费者被迫转移了选择。
2、目标客户:中小企业商务人群和休闲游客 酒店的财源在于流动的人群。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休闲旅游和商务活动占到了城镇居民出行目的的绝大部分比例。
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使如家看到了其中的广大市场:这部分人由于企业预算的约束,偏好经济的价位,但同时也要求方便卫生的住宿、一致的产品以及周到的服务。需求与此相重合的客户群还有随着国内自助游和休闲市场的升温而日益庞大的休闲游客群。(从2000年开始,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超过了60%的全国总人口,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大众旅游的标准)发展到今天,中小商务人士占到了如家客源的75%,3、产品定位:关注顾客的核心需求
通过调查,入住的客户最关心酒店的卫生,其次是床。如家加强了客房的卫生标准,提供“二星级的价钱,三星级的棉织品,四星级的床”。
为了推行“适 度生活、自然自在”的品牌理念,如家在房间细节上下了很多功夫。如家的客房墙面以淡粉色、淡黄色为主色调,搭配碎花的床单、枕套,摆设简洁精致的现代家 具,还有可折叠的行李架以节省空间,淋浴隔间使用推拉门而不是简陋的塑料布,在卫生间配备两种颜色的毛巾牙具,避免两位客人同时入住时的麻烦。如家虽然专注,但并不妨碍它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它会别具匠心地提供书刊阅读、宽带上网,并同一些互补性产品的知名品牌进行“异业联盟”,方便商务人士的商旅生活。如受到宾客极度欢迎的租车服务便是一例。
二、业务系统
如果说在发现市场上锦江之星先行一步的话,经营模式的设计和业务系统的打造便使得如家后来居上了。如家的分店系统采取自建直营和特许加盟两种方式,从2002年改建4家样板酒店起步,到2006年末134 家分店,如家实现了连锁业的精髓——快速扩张,但一直将直营和加盟的比例严格控制在3:1左右。
1、自建直营店
当国内的酒店仍将地产升值作为经营的一大要务时,如家果断地采取了轻资产的策略——租赁直营。通过租用和改造陈旧学校、厂房等,如家大大缩短了酒店的建造周期(通常6个月可达到可租状态,星级酒店2-3年),减轻了急速扩张带来的资金压力。如家采取区域性发展策略,先在经济热点地区和城市强势布点,在获得认同和建立基础后,再用加盟的方式,扩大酒店的网络布局和提升酒店规模经济。因此,自建直营是如家强化品牌,构建网络的重要手段。
2、特许加盟店
或许是麦当劳对这一经营方式的极致发挥让我们觉得,特许加盟几乎成了连锁的代名词——耗费极少的成本便可实现极速的扩张,何乐不为?如家对此却非常谨慎,直到2006年,才发展了40家加盟店,并且往往只在已有直营店的城市布点。此外,它对加盟店的控制也非常严格,从外观到硬件、流程管理等方方面面,都严格按照统一标准执行,甚至经理的委任都是大权在握。所以从本质上讲,如家只是借助了受许人的资金力量来运作经营,这从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品牌的连续性以及战略的一致性。
四、盈利模式
1、收入构成
如家90%的收入来自客房收入,这同星级酒店的面面俱到相比更为专注。这也是由如家独特的产品设计所决定的——如家的不为和少为使得企业可以将主要的资源投入客房,简化了产品线,以满足顾客的核心需求。高达90%的出租率也证明了如家详略得当的部署是受市场肯定的。
而星级酒店的营收结构则与之有很大不同:虽然客房收入仍具最大比重,但餐饮和商品收入也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星级酒店的经营策略是为顾客提供全面的服务,满足其多种需求。
对于两种业态的服务理念和顾客价值观我们不做评论,仅从资源运营效率的角度来看:如家或者经济型酒店是更有优势的。《2004中国饭店业统计》称,在5星级饭店中,客房收入是饭店整体收益最高的部门。客房收入占饭店总收入的50%,而其支出仅占总支出的11%。相反,餐饮部门收入占总收入的36%,而其部门支出却占总支出的23%。根据这一统计,客房服务的投入产出效益是餐饮部门的2.9倍。
从经营模式来看,如家绝大部分收入是来自自建直营店,但一直在谨慎地铺开特许加盟店。尤其在2006年,特许加盟店不论在分店数量还是收入比重上都取得了显著的增长,这种几乎免费的扩张方式也必定会给企业的利润率作出积极贡献。
2、费用分析
经营费用主要由三大项构成:直营店成本、营销费用和管理费用。
直 营店成本是最大的开支项目,重中之重是酒店物业的租金,其次是人力成本(酒店员工)。这也是同星级酒店的区别之所在:星级酒店一般采取购买而非租赁的方式 建造经营,会积累大量的固定资产。物业对于星级酒店而言是一个未来的价值增长点,对经济型酒店来说则是潜在的风险。现代酒店 鼻祖斯塔特勒就一再强调,酒店经营成功的关键三要素是:区位、区位还是区位。为了实现战略布局,发展迅猛的经济型酒店必然在趋同的判断之下抢占重点区位,进入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相应的租金自然顺势上扬,挤压酒店的利润空间。《2007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显示,去年经济型饭店的租金上涨为各地住宅价格上涨的3-5倍,3、经营利润率
对于酒店业这种固定成本大的行业,保证物尽其用是盈利的关键。如家在迅速的扩张中仍保持了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60%的入住率,甚至逐年上升,高入住率自然会带来带来的高利润。
第四篇:宝贝网商业模式分析
大众点评网-互动点评模式
技术:
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WEB1.0的任务,是将以前没有放在网上的人类知识,通过商业的力量,放到网上去。
WEB2.0的任务是,将这些知识,通过每个用户的浏览求知的力量,协作工作,把知识有机的组织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将知识深化,并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从内容产生者角度看,WEB1.0是商业公司为主体把内容往网上搬,而WEB2.0则是以用户为主,以简便随意方式,通过blog/podcasting 方式把新内容往网上搬;
从交互性看,WEB1.0是网站对用户为主;WEB2.0是以P2P为主。
大众点评网(www.xiexiebang.com上海站、新浪生活频道等。
形式3:餐馆信息库合作,主要面向一些特殊的合作伙伴。这种形式主要向合作伙伴提供大众点评网的特色信息(如向携程旅行网提供其网站餐馆信息提供点评信息),或者向其后台提供大众点评网的餐馆信息库访问(如城市通网站)。
(2)出版《餐馆指南》系列手册:
据称这种模式是效法法国的《Michelin Red Guide》和美国的《Zagat Survey》。从现在已经出版的《上海餐馆指南2003/2004版》来看,手册里面的信息相当丰富,主要按照各种排行榜列出的餐馆进行一个个指南,当然还提供索引。这其实是一个大众点评网的线下精华版。目前此手册主要有汉涛公司跟上海各书店合作发行,并非免费赠阅。
(3)传统媒体合作:
这种形式目前还比较简单,主要就是向报刊等传统媒体提供一些简要的餐馆排行榜名单等增值信息。目前这方面的主要合作伙伴是《上海侨报》,下面是我搜索到的几个例子:1、2、3、4、5。
对这种信息流模式,我总结并画制了一个图,如下
二、当前商业模式解剖 2.效应流分析
首先说明,“效应流”这个词是我杜撰的,并不很适合我接下去要分析的,但一时找不到更合适只好先凑合了。所谓效应流,其实我指的是在前面信息流模式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价值流,但这种价值流还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赢利模式配合才能转化为真正的资金流。也就是说,这一阶段是网站介于推广模式和赢利模式之间的一个阶段,是虚的,在某种程度上跟“品牌”有点类似。不知道这样解释,大家能不能明白?:p。在大众点评网的商业模式中,汉涛公司经过上述信息流方面的运作,我判断会形成这样两个“效应”――“网民注意力”和“业界影响力”。模式图如下
2.1网民注意力:
“注意力经济”在网络中无所不在,大众点评网当然也不例外。从刚才的分析来看,大众点评网的注意力吸引渠道主要来自这3部分:
(1)zSurvey.com网站:网友的忠诚度是形成长久注意力的关键,大众点评网通过BBS论坛和会员个性化信息的管理来提高会员的忠诚度。另外,网站还提供方便网友口口相传式的病毒性传播工具,特地把“告诉朋友”设置成了主栏目。此外,还有“食神榜”这个会员活跃度排行榜,以体现网站的社区性,提升人气。
BBS论坛和会员个性化信息的管理来提高会员的忠诚度。另外,网站还提供方便网友口口相传式的病毒性传播工具,特地把“告诉朋友”设置成了主栏目。此外,还有“食神榜”这个会员活跃度排行榜,以体现网站的社区性,提升人气。
(2)合作网站的流量贡献:大众点评网通过和现有的各大网站合作,借助其强大的人气度,达到迅速增加网站人气的目的。
(3)《餐馆指南》系列手册:前面说了,这个手册其实是大众点评网站的一个浓缩精华版。故其在市场上公开出版发行,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大众点评网,以达到聚集更多对美食感兴趣的网友的目的。
所有这些渠道形成的“注意力”,可以直接转化为网友的流量,提升大众点评网的人气度。
2.2业界影响力:
目前大众点评网专注于餐馆点评,故其在餐饮业的影响力会相对较强。从图中可以看到,这个业界影响力由4部分组成,除了形成网民注意力的3个渠道外,还多一个传统媒体的渠道。
(1)zSurvey.com网站:网站中强大的餐馆数据库和庞大的美食爱好者对餐馆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一方面可以将其视为一个重要的宣传渠道,好的话还可以在上排行榜,从而赢得更多的客源;而另一方面,因为别人都在参加、被点评,如果不参加则反而会形成在这方面的没落。
(2)合作网站的影响力:合作网站对大众点评网而言,相当于一个放大器,一方面扩大的大众点评网的受众面,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大众点评网的影响力。(3)《餐馆指南》系列手册:这个手册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工具,而对餐饮业商家来说,就是一个媒体,其功能跟电话黄页类似,影响力却不可同日而语。这个手册的针对性更强,更有商业价值。
(4)传统媒体:大众点评网增值信息在传统媒体上的输出,会形成一股很强大的舆论影响力,这对商家来说是不可忽视的。
上述这4部分渠道形成了大众点评网在餐饮界的巨大影响力,不但会影响到餐馆等这些消费者直接消费的商家,而且也会影响到餐饮业周边的产品和服务,如酒水、家用调料等,甚至烹饪培训等服务。3.资金流分析
目前,大众点评网的收益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 3.1广告:
目前,大众点评网的主要收入来自于餐馆的广告投放收入。其中,广告又分为3部分:
(1)餐馆搜索引擎的广告收入:采取了跟普通搜索引擎类似的竞价广告模式,按点击次数收费,不点击不收费,不过因为其极强的针对性,所以价格较高,每次最低点击价格为人民币1.00元。
(2)网站广告收入:现在推出的有网站横幅广告、如Google般的右则链接广告、“新店开张”专栏文字链接广告和电子刊物广告链接等四种。
不过考虑到其干扰性,暂规定每网页只一个大横幅,主要投放在搜索结果页面、查看点击页面和上海站等分站页面。
右则链接广告主要投放在搜索结果页面和餐馆介绍页面上。
“新店开张”专栏文字链接广告主要针对最近六个月内开张的有规模的或有特色的餐厅,放置在各城市分站首页的“新店开张”专栏。
电子刊物广告链接投放在网站发给注册会员的会刊上。
(3)《餐馆指南》系列手册的广告收入:目前尚无投放。
3.2网站制作服务:
这是大众点评网凭借着其强大的业界影响力而延伸出来的一个服务。
3.3《餐馆指南》系列手册销售:
预计主要购买对象是非会员的个人消费者,其中尤以非网名为主。另外可能也会有某些服务组织购买,作为服务配套手册发放给服务对象。
这部分的模式图如下
4.综述
综合以上对大众点评网的信息流、效应流和资金流的模式分析,最终得到该网站当前的商业模式图,如下
下面对此模式图中的各环节进行一些分析:
4.1上海汉涛公司:它是这个模型的主角。其所做的工作有:
zSurvey.com网站后台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主要包括餐馆信息库系统、点评管理系统、餐馆搜索引擎系统、会员管理系统(客户个性化网页系统)、BBS系统等;
餐馆基本信息收集和录入工作; 跟各网站的合作商谈,少量的跟传统媒体的合作商谈;
《餐馆指南》系统手册的出版发行;
面向餐饮业的广告销售及少量的网站制作等服务。
4.2大众点评网:它是这个模型里的核心环节。它的地位如下:
糅合了会员网友和餐馆的需求,形成明显的“网民注意力”和“业界影响力”这两个效应;
通过与各大网站、传统媒体的合作,扩大上述两大效应;
通过网站广告、餐馆搜索引擎广告等将“注意力”和“影响力”转化为现金流。
4.3餐馆搜索引擎:它是大众点评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整个商业模型中的地位如下:
是信息库的用户接口,使网友在海量的信息中寻找目标餐馆变得便捷,所以是网站功能最主要的体现;
是与网站合作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通过其上的各种广告,将“注意力”和“影响力”转化为现金流。
4.4会员网友:会员是这个网站的价值所在。(1)会员网友在网站中得到了如下服务:
网站给了会员一个自由发表餐馆评论的空间;
网友可在网站中搜索餐馆信息,并能看到别人的评论,可相对全面的了解餐馆;
兴趣相近的网友们可在BBS论坛中社交。
(2)会员网友向网站提供如下价值:
大量的餐馆点评信息,这是网站最有特色的核心信息之一;
分散的餐馆信息输入,群人拾柴火焰高;
大流量下形成的“注意力经济”,如广告价值。
4.5 餐馆:餐馆是网站信息的对象,包括基本的介绍信息和网友的评论信息:(1)餐馆在网站中可得到如下价值:
餐馆信息进入网站餐馆信息库,就相当于多一种宣传渠道,甚至还可以在网站上打广告;
接受网友点评,相当于提供第3方的信息反馈,处理的好就是一种不错的了解客户需求的途径;
餐馆信息经过整理,可能进入传统媒体、《餐馆指南》系列手册等,社会效应极好;
某些餐馆还可以依托网站的人气,制作网站进行宣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2)餐馆需要跟网站配合的地方就是主动输入其基本信息,接受网友点评。4.6《餐馆指南》系列手册:它在整个商业模式中起到如下作用:
是线上增值信息在线下的再发布,利于扩大网站的“网民注意力”和“业界影响力”效应,这一点是战略性的;
通过其上的广告和手册本身的销售,将“注意力”和“影响力”转化为现金流。
4.7合作网站:
它是大众点评网的信息在整个互联网中的延伸,在整个商业模式中起到扩大大众点评网的“网民注意力”和“业界影响力”效应的作用;
扩大在网站互联网业界影响力,对确立并巩固其餐馆点评网的领头羊地位很重要,并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竞争力。
4.8传统媒体:
它是大众点评网的信息在媒体界的延伸,对扩大网站信息的业界影响力非常重要。
三、当前商业模式分析
1.定位分析
1.1所在行业:餐饮业。这个行业有如下特点:
首先,餐饮是人的基本需求,各城市的餐饮服务业是一个相当大的产业,这说明市场空间还可以;
其次,餐饮业没有垄断现象,而且地理上分布较散,所以有建库搜索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发挥互联网的时空压缩特性;
人们对消费过的餐馆有进行评论的消费习惯;
目前这个领域还没有知名的网站出现,机会较大。
1.2主要服务方式:餐馆搜索引擎、网友第三方评论、增值信息发布。前面说了,餐馆搜索引擎现在是网站目前最主要的产品和赢利手段;
网友第三方评论一方面是网站提供的特色服务,吸引网友人气,另一方面其产生的信息也是网站持续运营的信息动力;
发布增值信息主要可扩大网站的影响力。
1.3网站特色:网友第三方评论。
像大众点评网这种给出一个主题,鼓励大家进行第三方评论的模式,其实跟现在网络中正热的Blog、WIKI等有很大程度的相似,那就是――他们都是微内容(Micro Content)。每个微内容自身的力量极其微弱,它们就像沙粒、水滴,每一个都微不足道;可是又有谁能忽视由它们组成的沙漠、海洋呢?这就是聚合的力量。正如聚合的Blog正在成为挑战传统媒体和出版业的新兴力量一样,聚合的第三方评论也肯定会形成自己强大的舆论、媒体力量。这是一种网络新生力量!
大众点评网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一个平台的作用,一方面聚合了广大网友对其数据库中的餐馆的评论,另一方面又通过其餐馆搜索引擎、《餐馆指南》系列手册和合作的网站、媒体都渠道,将这些经过聚合的信息发布出去。从这个角度讲,网站已经成了一个媒体。(每个新事物诞生总是会遇到传统势力抵制的。大众点评网这种第三方评论模式刚刚起来,就惹上了官司,被一家对评论觉得不爽的餐馆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告上了法庭。)2.推广模式分析
网络经济的第一原则是“人气原则”,所以网站的推广对网站运营的成功与否是至关重要的。
2.1现阶段推广模式: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大众点评网现阶段主要的推广模式有这些:
病毒式传播方式:网站鼓励会员向朋友推荐的方式来进行病毒式传播推广; 分享:如,微博、校内等
网站合作:通过餐馆搜索引擎、频道CP等方式,跟别的网站合作,来达到推广的目的;
搜索引擎:网站在Google、百度等主要搜索引擎上都进行登录;
线下:(1)路演活动;(2)炒作新闻;(3)地毯式轰炸,扫街;(4)传单,在食堂等用餐地点附近;(5)集中火力,早上上班点和中午饭点;(6)广告,人体广告等创意广告。(7)软文广告。“弃50万年薪,誓创午饭网”
《餐馆指南》系列手册:上述几个方式都是在线上进行的,而这个是线下的。
2.2有待改进的推广模式:
从其发展情况来看,大众点评网的上述推广模式还是比较成功的。另外,我在分析的时候也想到一些,现列举如下,希望对大家开拓思路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网站的名字问题:(午饭网、马桶网、食友网)易记、好奇、精练、大众、挑逗,中文名“大众点评网”很不错,但域名“zSurvey.com”就很一般。“Survey”这个词在国外很常用,但其在国内并不常用,知道这个词需要有一定的英语水平才行;另外,用“z”打头命名的方式在国外也是比较盛行的(如美国早前比较有名的PIM网站“zCentral.com”及其“zKey”工具、Amazon的“zShop”技术等),但在国内还是很少出现过。既然是“大众”,域名最好还是采用更通俗的名字,比如“uSay”,甚至用汉语拼音也可以。
传统媒体的作用有待加强:因为餐饮这个行业的传统性极强,所以传统媒体餐馆和潜在会员的影响力都还是比网络媒体强。目前网站跟传统媒体的合作还是比较少,好像只有《上海侨报》一家,而且在信息输出中也没有注明网站的任何信息(例页),这样只对扩大业界影响力有一些帮助,但对网民注意力的提高帮助甚微。建议作如下改进:
o o o
扩大合作范畴:如各种报刊杂志、电视、移动电视(包括BUS、地铁和楼宇中的广告电视等),尽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视野;
改进合作方式:根据媒体特点制作增值信息(除了文字,还可以有图片、甚至视频),定期的在媒体上发布,形成一种系列或者专栏;
最重要的一点,显示网站品牌,至少应该注明信息出处(估计网站方面也一定希望,现在之所以这样,可能有困难)。
网站宣传定位要进一步明确:比如现在是在餐饮业,那就要明确餐饮业,并制定相应的宣传标语和关键词,对网站进行全面搜索引擎优化处理;或者突出“点评”这一网站特色。如在Google上用“美食”或“点评”作为关键词搜索,大众点评网并不在第一页中,这非常不利。
加强病毒式传播的作用:网站现在虽然鼓励会员介绍朋友,但还只是停留在介绍网站的阶段,没对注册进行强化。建议:以一定的方式奖励会员介绍朋友在网站注册,另外再配以注册会员的多评论的奖励手段。
3.赢利模式分析
众所周知,切实的赢利能力是判断一个网站运营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我对国内互联网最成熟的赢利模式进行过一些粗略的分析。
3.1现阶段赢利模式:通过前面对大众点评网收益情况的分析可知,网站其实采取了以下这几种模式:
搜索引擎模式:大众点评网现在整个网站差不多都是围绕这个模式进行的,如跟各大网站合作的搜索引擎推广模式,当然赢利模式也是搜索引擎化的,有典型的竞价广告模式,按点击次数收费。这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模式,运营上可以很稳健。
网站广告:这个模式是指除却搜索引擎广告之外的网站广告。所前所述,大众点评网采用了网站横幅广告、链接广告、“新店开张”专栏文字链接广告和电子刊物广告链接等几种形式。
由网上走到网下:出版了《餐馆指南》系列手册。这种模式跟携程网由网上订票走到网下电话订票、51job由网上招聘信息发布到出版《前程招聘专版》周刊有异曲同工之妙。
企业服务:这个模式在当年.com寒潮来后,网站们还没找到短信这根稻草前热炒过一阵子,那时很多.com公司纷纷成立.net网站,可以说是.com的.net运动,业务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网站定制服务、B2B电子商务等等。大众点评网目前就提供企业网站定制这个服务。
3.2可考虑增加的赢利模式:大众点评网上述赢利模式都是相当稳健的,成本投入和运营风险都比较小。下面我再提几条建议,大家考虑看有没有可能实现:
短信等移动增值业务:虽说现在中移动大力整顿SP市场,导致短信等移动增值已经不再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增长点了,但毕竟这个市场已经很成熟,而且餐馆信息确实有移动获取的需求,所以只要经营的好,还是可以作为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的。当然,因为现在申请SP资格已很难,可以考虑作为CP跟别的SP合作(好像其合作伙伴城市通网站就是一家SP,不知道现在的合作是否就已经是这样了)。
电子商务:可以采取一种合理的形式,如餐馆打折券的分发等,也可以考虑像携程网一样发行会员卡,进行餐馆预订等。预计这个业务开展会比较麻烦,毕竟餐饮业自身的信息化程度还远不及航空,也不及宾馆酒店业;但一旦成功运作,相信利润会相当可观,因为餐饮业的整体市场比航空和酒店业都大。
四、网站发展预测
1.眼前的发展
大众点评网当前的商业模式,即在上述描述的定位、推广、赢利等这个框架下,好 像能做的事情也不多了。下面是我预测其即将要做的事:
组建各地分站,拓宽地域服务面,从目前的几个特大城市扩展到各省的重点城市,甚至二、三级城市;
Web网站上,增加网友拍摄的菜样图片上传等功能;
提供移动增值业务,这可能需要于合作伙伴合作;
扩大跟传统媒体的合作力度,如我前所述;
尝试电子商务业务。
这些工作预计会成为其05年的重点,但06年以后呢?我臆测大众点评网可能有下述两种发展方向:一是扎根餐饮业,将其做深,成为餐饮业的垂直门户;二是走出餐饮业,围绕“第三方点评”这个特色向其他领域发展。2.餐饮垂直门户
我对餐饮业非常不了解,这里纯粹说些自己的臆测。
如果是这个方向,大众点评网需要围绕“注意力”和“业界影响力”这两个效应,提供一整套完整的公众服务和针对业界的服务业务,并适当将服务扩展至餐饮业的各个方面,如餐馆、食品、菜篮子,甚至厨具、烹饪培训等。我画了一张图,请看这里。
但是,如果走这个方向,存在如下问题:
操作难度极大,比旅行、人力和金融等垂直行业难度都大;
“大众点评网”这个名字对服务的行业不太合适了,需要改名:p;
超出了上海汉涛公司ICP证的服务范围,需要修改(其ICP证上规定其不包含新闻互联网信息内容)。
3.第三方点评网
如果大众点评网走出了餐饮业这个圈子,那就可能围绕着“第三方点评网”这个定位延伸至其他可能的领域。如果这样的话,原先积累的“注意力效应”和庞大的网站会员就成了其核心竞争力,“业界影响力”效应将只是一个副产品。
除了餐饮业,网站最可能走向哪些领域呢?我分析发现,这里又有两个方向:日常生活方向和旅行方向。
3.1日常生活方向:这个方向涉及的领域很多,可以涉及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甚至日常生活所需的每个产品,这是其优点。但其缺点是每一个领域对第三方评论的需求都比较小,不如餐饮那么明显。
3.2旅行方向:这个方向主要涉及旅行中吃、住、行、游、购、娱这六要素,领域会比较窄,但其优点是对点评的需求比较明显,如酒店、景区、购物都可成为人们评论的重点。
我个人觉得,这两个方向都可能,甚至都可以,至于哪个会成为餐饮后的第一个进入的领域,则取决于这两个要素:
当前会员的需求,是日常生活方向的需求多还是旅行方向的需求多;
大众点评网管理团队的行业经验,更适合哪个方向。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觉得大众点评网走“第三方点评网”这个方向的可能性比较大, 原因有二:
从其公司内部决策看:其网站ICP证上的内容已经明确主要是做生活服务类和文化娱乐类的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而不含互联网新闻服务;另外其网站名字“大众点评网”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
这次其被上海一家餐馆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告上法庭,这事被媒体界誉为中国第一“第三方评论”法律案,在新华网、人民网和上海某电视台上都报道了,已在学术界引起了一波讨论。不管官司结果如何,对大众点评网的名声都是一次促进作用,而且这过程中“第三方评论”被媒体报道,这是大众点评网的无形资产(就算输了,网民们仍然会支持网站,甚至忠诚度更高,只是在业界影响力方面会受些损失)。
第三方评论的商业模式——试评大众点评网与买易通网站
第三方评论的商业模式 ——试评大众点评网与买易通网站
胡振寅 2006-8-14 版权所有,引用请注明出处
厂家和商家掌握产品与服务的全部信息,但消费者在没有亲身使用产品和享受服务前,对信息的掌握则只有通过广告、媒体宣传和口碑宣传去了解,广告是企业自己做的,可信度受到质疑,媒体宣传的信息传递效果又受到媒体公正性、宣传信息的详细程度等因素的限制,传统形式下的口碑宣传,则因人际关系圈的有限而无法获得或难以获得足够的信息。于是,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买的没有卖的精”。
事实上,企业的广告只能使一小部分顾客决定购买,媒体宣传和其他促进销售的手段会促使第二批顾客购买,而更多的顾客,则是在身边人购买后的口碑宣传之下立即决定够买。口碑宣传导致够买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口碑宣传者是新购买者信任的人,二是口碑宣传中提供的信息足以为新购买者提供他应该买的理由。但在传统方式下,这两个条件不易达成。其一,每个人的人际关系圈有限,这个圈子里足够让你信任的人有限,而这些人里在茶余饭后或工作中向你推荐产品和服务的人又更有限。其二,每个人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侧重点不同,其他人觉得好的方面,对你来说可能不重要,好比油性皮肤的人向干性皮肤的人推荐某控油化妆品,则不会促成被推荐人的购买,因而要你的人际圈中为你提供让你认定你应该购买的理由,并不是很容易达成。
但是,互联网正在改变这一切。先是各类论坛里,大家谈论着自己的产品使用或服务享受过程中的体会,谈论一个厂家的一个产品或一个商家的一项服务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数以十记甚至百千计的网友,大家谈论的也不只是一个方面,而是方方面面的体会。当谈论的人多了,你便会相信大多数人的观点,当谈论的方面多了,也就为你提供了你需要的信息,于是,口碑宣传促成够买的两个条件就达成了,你心动了。
聪明的商家发现了这一商机,将自发的论坛形式变成了有组织的第三方评论形式。厂家与商家是一方,顾客是一方,评论者是第三方。评论者里包括消费过的顾客,包括评测专家。大量其他消费者的评论,专家公正客观的评价,为买家提供了购买决策支持。在第三方评论网站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大众点评网(www.xiexiebang.com)和买易通(www.xiexiebang.com),下面就对这两者作一个简单的剖析。
大众点评网主要提供网友对商户进行点评的平台。其最初主要集中于对餐饮店铺的点评,网友可以就某家餐馆的环境、口味、服务、价格等方面提供信息和点评,于是食客可以根据网友们的点评选择自己喜欢的餐馆去品尝一番。前不久网站扩展了内容,延伸到对购物、娱乐等日常生活领域的商家的点评。该网站目前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首先将网站打造成一个网民“注意力”较高的平台,然后从以下几方面获利:一是汇编网友点评,出版销售各城市的餐馆指南;二是通过本站会员注册为商户积分卡会员,向商户收取本站会员在商户消费的返利;三是无线增值业务,如公众使用手机付费短费查询餐馆信息。
笔者浅见,大众点评网虽然历经三四年的发展和努力探索,但仍未找到其合理的盈利模式。既然其重点策略是形成网民注意力,那么就应走媒体路线。可是大家见过有多少媒体靠卖报纸杂志给读者来赚钱生存的呢。大众点评网卖餐馆指南,虽然每本五元不贵,可有多少人愿意花五元钱买那本书而不是上大众点评网查阅免费信息,靠出版发行能赚到多少钱?同样,无线增值业务,有多少人愿意既花钱又不方便地获取信息(短信的查询方式自然比上网查询麻烦得多)?而商户积分卡,虽然取利自商户,但商户合作积分卡业务,会员选择积分卡,都是有太多没有太大区别的选择(诸如携程折扣卡、选择网折扣卡、中搜网络猪折扣卡等网站与商户的合作卡太多了),所以这个盈利点也难有其独特点和持久性。
面向企业客户的广告和市场营销支持是媒体的主要盈利来源。既然走媒体路线,那就不是赚读者的钱。给读者的东西都便宜,餐馆指南再便宜点,参加什么相关活动的人都送送书;短信查询收费能抵付运营成本费用就行;商户积分卡的返利中以适当的形式返回一部分给会员,与网站相关活动捆绑,反馈的利益用来绑住会员,持续积聚“注意力”。如此媒体影响力不断增强,读者群不断壮大,而收入呢,则来自商户投放的广告和市场营销支持。比如,对网友评论很好的商户,主动与其洽谈,为其在网站做广告并进行消费者活动等市场营销支持,以此向商户收费;再比如,基于网友评论的数据,进行深入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定位策划等,向商户提供营销咨询服务。既不失第三方评论的公正性,保证其领域地位,又获得企业客户的业务,这还是不难做到的。
大众点评网目前的立场明显是偏向消费者了一点,因而在其运营过程中,重消费者利益和感情,轻商户利益和与商户的关系。为消费者提供的评论功能方便而丰富,而尽可能不在网站出现广告;对消费者的评论管理不足,导致发生数起因消费者言论过激而惹怒商户招致官司。再比如一些细节上,商户信息提交没有限制,因而不需向网站支付任何费用即可利用网站进行推广宣传;而相关的数据分析或整理功能完全面向网站任意访问者,缺少面向商户的增值的分析和咨询服务,于是也缺乏面向商户收费的业务。凡此种种,体现网站缺少从商户获利的规划。
评论作为其运营的主要内容,消费者作为评论者,而消费者评论又最终卖给消费者,于是,一部分消费者成为其评论内容的“供应商”,而在其出版与无线增值两项业务中,一部分消费者又成为其评论内容的购买者,如此运作方式的盈利前景如何,实难测度。
与大众点评网不同,买易通提供网友对产品进行评论的平台。大众点评网上的网友评论是针对作为服务提供者的商户的,而买易通则是针对产品的,其背后是生产产品的厂家。网友书写产品使用评论发表于网站上,供其他网友作购物参考。凭借足够数量的网友对产品进行的在使用者的角度提出的切实的使用心得,而既不是专业性的技术参数,也不是厂家自卖自夸的虚空的产品优点,这个平台能为消费者购物决策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此外,买易通还通过辩论台之类的方式汇集用户关于产品的评论信息和聚集人气。
关于买易通的盈利模式,笔者还未搜集到足够的信息,但笔者认为,其盈利模式广泛,盈利前景可观。对产品的评论,影响到的是产品背后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可不是开着一个个门店的中小商户,而往往是年产值动辄以亿计的大公司,要赚起他们的钱,那跟赚小商户们的钱可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做一个大企业的一笔业务,可能抵上做几十几百家小商户的业务。
运营产品评论平台,一者通过征集产品评论,形成媒体影响力,成为放生产优秀产品的企业投放广告的有效平台;二者基于产品评论数据和消费者用户资源,可以开展广泛的企业营销咨询服务。
广告服务很容易理解,这里简单说说营销咨询服务。基于产品评论平台,网站登载客户企业的产品,引导网友进行评论,以此收集消费者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既可以提供简单的产品意见收集服务,又可以对意见进行分析为企业提供产品改良的咨询服务。当企业需要研究新品设计方案时,由于具有丰富的相似和相关产品的历史评论数据,可以为企业提供新品设计咨询服务。基于充足的评论数据积累,还可以为企业客户提供消费者需求深入分析、老产品营销策略改良、新产品营销策划、甚至企业营销战略制定的咨询服务。基于网站聚集的消费者用户资源,还可以开展消费者调查,为企业提供调研服务甚而提供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营销活动支持。这些服务内容可以组合、衍生,由于面向的是生产型大企业,咨询服务的需求是比较大的,因而业务量不会小。
第三方评论有两大类评论对象,一类是服务(即对商户的评论),一类是产品。而相关的两大类盈利模式,一是走媒体路线,以广告为主要收入,二是走咨询路线,以咨询服务为主要收入。前者的运作重在媒体影响力的培养,后者重在咨询团队力量的培养,两者的共同点是要有足够的消费者用户资源。第三方评论市场前景可观,但就目前来看,以笔者愚见,如其他新兴的基于互联网的业务一样,基于第三方评论的商业运作似乎发展得还不够成熟。
机遇依然存在。
大众点评模式的优点
有两个:第一,商业模式足够简单。集中在生活消费这个领域,有选择地进入消费力强的城市(一线城市商业核心区CBD),盈利途径清晰。第二,定位清晰。在商业模式简单的基础上,大众点评针对的是喜欢吃喝玩乐并且乐于上网的人群。这部分人消费能力强,也有一定的消费愿望,定位非常清楚。(马桶网,针对的是一线城市CBD的白领,满足的是中午外卖订餐、送餐和用餐的直接需求和扩大交际圈的间接需求。这部分人属于高端消费群体,年龄在23-40岁之间,位置集中,时间集中,具备较强的消费愿望、能力和交际需求。)
大众点评模式应该要注意的是,在保持点评公正性的基础上,避免构成对点评对象的名誉侵权。
第五篇:阿里巴巴商业模式分析
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分析
阿里巴巴由马云在1999年一手创立的网上贸易平台,是中国最大的网络公司和世界上第二大网络公司。阿里巴巴在香港成立公司总部,并在杭州成立中国总部,除此之外,在美国硅谷,伦敦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合资企业三家,在中国各大城市设立分公司,办事处共十多家。阿里巴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务交流社区,是全球间企业间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目前已融合了B2B,C2C,搜索引擎和门户。阿里巴巴集团有五个子公司,被称为达摩五指,现已增加为八家,本别是: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口碑网,阿里软件,阿里妈妈,阿里云和中国雅虎。
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概括起来为:为注册会员提供贸易平台和咨询收发,使企业和企业做成生意,达成交易,为企业之间的交易提供了比传统的交易更为便捷,成本更加低廉的一种商业平台。服务的级别根据服务的费用有所不同,从高到底,从粗到精阶梯分布。
一、经营模式
依靠阿里巴巴网站,大批笼聚会员,整合成一个不断扩大的买卖交易网络,形成一个庞大的网上交易市场,并把网站建设成中、英、日三种语言的版本,使之可以在国际上进行交易。
二、盈利模式
以会员及广告费用为主。以2004年阿里巴巴网站会员数量估计,阿里巴巴的会员收入约为4500万美元,这部分数据占据了公司总收入的90%以上,而且这部分收入中,来自高等级的中国供应商收入约占2/3,来自一般等级的诚信通会员收入约占1/3。在向商家会员提供服务的基础上,阿里巴巴每年向“诚信通”企业会员收取2800元的会费,向“诚信通”个人会员收取2300元的会费。除此之外,搜索营销以及阿里软件也有望成为阿里巴巴的收入支柱之一。搜索营销主要是指专业的专业的商务搜索以及相关的广告营销,另外,阿里软件与微软合作发展中小型企业软件任务,未来收益可观。
三、电子商务营业模式
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业务主要应用于B2B的信息流,是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的提供商。阿里巴巴实行会员制制度,主要开展“诚信通”和“中国供应商”会员有偿服务。会员可以通过网站阅读行业新闻,了解行业动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查询和发布供求信息。
1、诚信通
马云认为,在B2B领域,最终决定胜负的不是技术和资金,而是诚信。2002年3月,阿里巴巴启动了“诚信通”计划,该计划主要通过第三方认证,证书及荣誉,阿里巴巴交易记录,资信参考人,会员评价等五个方面来审核申请“诚信通”的商家的诚信。通过该计划,诚信通的会员交易比率大大提升,从而解决了商家之间的信任问题。诚信通档案中商家必填的五项内容有:A&V认证信息、阿里巴巴活动记录、会员评价、证书及荣誉。同时,通过,诚信通指数把上述值量化,供浏览者参考。阿里巴巴不直接介入会员之间的贸易纠纷或者法律事务,通过提供评价体系以及社区的一套投诉和监督系统来约束所有诚信通会员的行为。据调查,85%的买家和92%的卖家会优先考虑与诚信通会员合作,诚信通会员的成交率也是普通会员的7倍。
2、“中国供应商服务”
“中国供应商服务”是基于全球浏览量第一的网站—阿里巴巴,为出口企业提供的向海外买家展示产品和外贸的推广服务。通过阿里巴巴的推广,使出口企业更接近全球市
场。阿里巴巴在全球设有超过30个的服务体检中心,数千名专业服务人员及时为企业提供网络推广方面的帮助。迄今为止,享受过中国供应商服务的中国优秀出口企业已超过40000家。
阿里巴巴向中国供应商主要提供以下服务:
提供专业企业商务网站,企业可全面展示公司产品和服务,对企业进行第三方身份验证,确保身份的真实性
提供企业排名服务,为企业的优秀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知名度
提供客户管理系统,轻松实现外贸信息一体化管理
通过海外分支机构组织参加国际展览
提供外贸电子商务培训服务,帮助企业提供外贸人员的电子商务实战及外贸能力在国内开展会员俱乐部服务,帮助出口企业共享外贸管理经验,共赢同发展
2、支付宝工具
为了解决电子商务支付中的安全问题,阿里巴巴开发了一种新的支付工具—支付宝。支付宝在网上起到了中介的作用,通过支付宝,“货到付款”与“款到发货”同时兼顾,降低了风险。
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致力于为中国电子商务提供“安全便捷快速”的在线支付解决方案。支付宝提出的建立信任,化繁为简,以技术的创新带动信用体系完善的理念,深得人心。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覆盖了整个电子商务网络领域。2010年10月19日,支付宝宣布推出针对手机应用开发者的开放平台,同时,支付宝也与来自手机芯片商,系统方案商,手机硬件商,手机应用商,等60多家厂商与支付宝联合成立“安全支付产业联盟”。这标志着支付宝在无线支付领域完成纵横布局,同时这一味着支付宝移动互联网支付开放战略正式启动。
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借助互联网,阿里巴巴创建了独特的经营模式:一是向全球买家展示中国企业,二是向中国企业提供国际买家,将中国长期的传统商业模式向更高一级推广,使他们尽快的向网络商务靠拢,从而为海外企业所熟悉。正式阿里巴巴独特的B2B商业模式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1999年10月,阿里巴巴引入第一笔由美国高盛牵头的500万美元风险投资基金。2000年1月,日本软银(SOFTBANK COPK)向阿里巴巴注资2000万美元。2004年2月,软银牵头再次注资阿里巴巴约8200万美元,并成为阿里巴巴第一大风险投资股东。阿里巴巴依靠风险投资顺利渡过了2001年互联网发展低谷,实现了阿里巴巴定位于中小企业,以信息服务为内容的B2B电子商务模式的赢利;以技术推动、利用风险资本、强调访问量、以服务取胜,获得了企业的持续发展。2003年,阿里巴巴实现了每天100万元的收益,2004年,实现每天利润100万元,2005年,实现每天税收100万元。
阿里巴巴未来的发展战略是:建设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培育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而这一切都将统一在社会责任的大旗下。阿里巴巴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应内生于商业模式,并与企业发展战略融为一体。只有社会责任成为内在核心基因,才能具备恒久性和可持续性。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企业很难行之久远。
阿里巴巴以信息服务平台开创的B2B模式在过去的几年中,用电子商务整合传统产业,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其模式已经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为自己赢得了诸多的荣誉。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阿里巴巴不仅为中小企业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创立了诚信体系,建立商业信用,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对推动科技教育进步,促进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消除公
害污染,改进劳动条件等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发展特点和未来
阿里巴巴通过诚信通服务突出诚信目标,努力打造阿里巴巴的信用体系平台,并且针对不同的会员,采取不同的措施。对阿里巴巴的免费会员,主要是采用事前和事后两种监督方法,由阿里巴巴编审部门、诚信社区和服务人员,对可疑信息进行盘查处理。诚信通会员的信用情况主要是通过企业身份认证、证书及荣誉、会员评价、经验值的几个方面同时体现。同时,通过诚信指数把上述值量化,供浏览者参考。对中国供应商会员,阿里巴巴委托华夏国际企业信用咨询有限公司对中国供应商提供A&V信用认证。阿里巴巴以方便客户,为客户盈利为目标和作为取舍、衡量公司业务标准。为缩减买卖双方沟通周期,阿里巴巴推出了毛衣沟通软件“贸易通”和“trade manager”,大大方便了买卖双方。据阿里巴巴统计,阿里巴巴的网上会员近50%是通过相互介绍知道并使用该平台,各行业会员通过阿里巴巴商务平台双方达成合作者占总会员比率近50%。阿里巴巴创建了阿里学院,建立了第一个企业商学院,培训客户和阿里巴巴内部员工,强化他们的电子商务知识和业务能力。阿里学院成立的宗旨是“把电子商务还给商人”,帮助中小型企业和广大网商真正掌握并成功运用电子商务理念和使用电子商务平台,获得商业上的成功,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作为一种未来商务模式,阿里巴巴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应当是提供满足人们从物质需要到精神需求的发展方向,符合马斯洛心理需求曲线,就必需提借创业六大平台(知本平台、商机平台、人脉平台、运营平台、充电平台、生活平台)等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