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一个人事科长的深度对话
与一个人事科长的深度对话
孙忠法
4月22日下午,夕阳西下。北京金融街,这个拥有中国70%以财富的地方,我和外地来的一位朋友在此间一饭店相聚。由于我做人事报道,他在某地银行做了10多年的人事科长,我们的话题始终围绕干部人事制度展发散。碰撞后,散落一地问号。饭菜未能下咽,只留唏嘘叹息。
没有刻意整理,零散的记录如后。是为抛砖,期待后玉。
关于选拔:
一把手用谁,只要用个眼色
几年不见,我首先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还是人事科长吗?
他呵呵一笑:还是人事科长,都干了10多年了。不善饮酒的他抿下一口啤酒,又笑:这个科长还是自己发脾气骂人骂来的。接着他讲了他的经历:
“我从副营长转业,在某地级市人民银行,做人事科副科长。
由于部队转业,我十分珍惜这个机会,一直兢兢业业。5年后,我迎来了机会,单位实行竞争上岗,我竞争内审科科长。几轮下来,我综合分数第一。名单报到领导那里,却被党委会给研究“下”来了。没有理由,只是说,这个职位暂时不拿出来竞聘了。
明摆着就是耍我嘛,当兵的人脾气很直,我在办公室骂的很难听,消息传到了行长那里。
行长找我谈话。我原话又说了一遍:你们这么搞是不对的,如果不想拿出竞争,你们早干嘛去了?等全部程序都进行完了,你们又说不搞了,还有党性吗?事后,你们把其他落岗者都找谈话了,唯独没有找我谈,这就是组织所为吗?
行长当然一脸沮丧,他说:我不了解你,所以„„
我当时就打断了他:我都来行里5年了,人事科就是你分管的,你说不了解我,有这么当领导的吗?我在人事科5年,从来都是按原则办事,都没有抽过人家一根烟,是什么人,大家的投票结果就是很好的证明。
行长最后表示道歉,说,明年你继续竞争吧?给我们个弥补的机会。我当时拒绝了。”
我哈哈大笑:够勇气!你不怕当时得罪了领导,永远不给你机会了吗? 他也笑了:我太直,眼里揉不得沙子。说实话,要是为了当官,当年我就不转业了。做人是一辈子的事,做官不可能是一辈子。我当时年轻,就是想展示下自己,施展下自己的才华。结果这样的机会,他不给。
我说:一把手说想用谁,即使不合格,在既有的合理的制度框架内,还是能用起来的。这就是制度的漏洞。也说明一把手权力过大。他要想用一个人,不说话,只要使一个眼神,旁边的人也会把他想用的人给提拔起来,当然不用谁更好办了,直接抬高门槛就行了。我前天就看一个报道,一个地方公选干部,直接划定的全是85年后出生的,明摆着就是给特定人量身定做的。
他说:是制度不严密,像个大框子,似乎什么都能往里套,结果网眼太大,什么都制约不住。给留下了可趁之机。
我说:现在中国应该好好研究研究一把手现象,各个单位都是一把手说了算。别的不说,在饭桌上,全部人都要向一把手看,察言观色,哪怕一把手讲话再差,也没有敢打岔。中国人的奴性一直没有根除,固有的上下级观念一直没有根除,唯上的思维没有转变。
事实上,中国5千年,留下的,唯一没有变的就是官僚体制和官僚思维。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你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有的地方官员会说“你究竟替党说话还是老百姓说话”,才会出现官员抢记者的录音笔,问,你是哪个单位的?!
他反问我:你说,这究竟是体制的问题,还是制度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该怎么办?
我很无语。
关于优秀:
不会干的,要管会干的话题转到了个人成绩上。
他说:我21岁当兵,22岁考入军校,24岁当连长,29岁当副营长。有句话当时评价我:你前十年爬的很快,后十年基本不爬。我对前面的话很相信,对后面的话半信半疑,结果事实证明,也是对的。
我在部队上,立过5次三等功,成绩是大家公认的。但遇到了晋升的天花板。这个天花板,不是因为职位有限,而是人为的。
给你讲个别人的真实的故事佐证下我的遭遇。当年,我们部队上,一个营出事故了,营长记大过,指导员深刻检查。结果时隔不久,负主要责任的营长升到团长了。负次要责任的指导员却“被复员”回家了。
我笑:丫的呸的,也太夸张了!
他说:是啊,就是这么黑暗。我一直表现优秀,但一直没有被提拔。为什么,因为你在抢别人的机会,别人自然就会妒忌你,领导心里也未必就看好你,如果你做的好,再不注意夹着尾巴做人,领导很容易对你产生看法的。
我说:我全国侨联的一个亲戚今年春节前跟我讲,如果你连续被评为优秀,意味着你离辞职不远了。因为那样会有90%以上的人会恨你。我当时还很不理解。好像你们的观点很相近呵?
他说:你得相信这么一句话,凡是会干的,都是注定要干活的。凡是不会干的,将来都是要管干活的!
见我狂笑,他给我举例:很多地方包括我们市,我专门注意过一个现象,尤其以医院最典型,一线的医生,很多都是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但就是这批精英,进入不了管理层。医院的管理层面,绝大部分是不懂医学的,用计划体制下的观念来说,甚至很多工人身份的人在管这批干部。你说是不是莫大的讽刺?
记得那短信不?苦干实干,做给天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任劳任怨,永难如愿;会捧会献,杰出贡献;尽职尽责,必遭指责;推托栽赃,邀功领赏!
因为现在社会的导向就是这样的,不会干的都被提拔起来了,会干的慢慢也不愿意干了!
我说:我国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外行管内行。这还是浅层次的,事实上,我国在人才使用上,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是人才总量不够用,其次是,一部分人才不适用。最后,90%的人才不被用。最近国家要下发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其中就有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就是,人才要以用为本。
他说:这能解决人才使用方面的问题吗?不能?因为社会已经是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利益颗粒了。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利益微尘。人才是被束缚在这个微尘里的,只是单位人,不是社会人,即使你离开了这个微尘,到另外一个微尘,还是一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打不破这些条块分割的利益,形成一马平川的赛马场。
我说:不破不立。要立还得先打破既有的制度,当然会很难。但这个难度恰恰说明了我们改革的必要性。最近,我在反复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中国的历次改革,从商鞅变法,到戊戌变法,大都失败了。中国的历次进步,都是由于外力势力打破了原来的框架,改朝换代后,才前进的。我发现,中国人是容易向暴力屈服的,但对不见血的改革却存在本能的排斥,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他喝下一杯酒总结说:当官靠后台,挣钱靠胡来。真理在报上,清官在戏台。奶奶的!
关于培养:
国外学习好,为什么国内学不好
朋友的孩子在加拿大读书,又聊起了教育的话题。
他说:我孩子在加拿大,发现当地人很虔诚的信仰基督教,他现在受影响,也每周去做礼拜。他回来跟我说,国外是有信仰的,活的很有理想。中国人很空虚,没有信仰,只信钱!他才20岁,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我说:中国的信仰缺失,这个咱没有办法解决,谁让上帝不生在中国?!现在很多人连纪委\组织部都不信,还信那莫须有的东西?不过说到教育问题,我倒发现一个现象,我视野所及,观察到很多的机关事业单位,这两年进来的女生特别多,男生很少,不知道为什么?
他说:是啊,有这现象。我们单位也是这样情况。去年,我们会计科要进人,科长是女的,跟我们行领导说,我要个男的!惹的大家哈哈大笑。她反映了一个问题,科里现在都是女的,遇到加班特别急的工作,还真是扛不下来。
我说:分析过原因吗?是不是女生应试能力方面,比男生要好一些。
他说:是,这方面比较突出。这说明一个问题,男女平等了呵呵。当然,这同时还意味着,我们的考试制度是有问题的。公平做到了,但不科学。一考了之,难道挡在外面的那些男孩创造力就不行?就干不好工作?未必!当然,我不是歧视女孩子。
如果你当了领导,你可以试试,专门拿出几个岗位做实验,其实让谁干都一样,只要是积极主动去做,每个人未必就能拉开多大的差距!
我说:是啊,我看过有关报道对当年的考试状元们的跟踪,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很平庸了。看来,考试也只是个门槛而已。但在激烈的竞争下,外界明显的把考试神圣化了。
他说:我孩子在国内是学习不好的。英语最差。高考没有考好。没有办法,我弟弟正好办了个企业需要家族有人帮忙,就鼓动我让他出去留学。他那个班150多人,最后在加拿大留下的就20人。这20人是英语过了6级,即过关了的。我就很纳闷,在国内学不好,到国外他就一下学好了。一问才知道,人家教什么不考什么。而我们是教什么考什么。差距一下就看出来了。能力和应试,两种不同的方式。
我说:中国的人才整个培养体制就是这样,一刀切的,缺乏一种宽容的,像对待自己家孩子一样的心态,或者说社会氛围。像韩寒,当时放弃保送,引起了轩然大波。现在,我接触的很多50岁左右的领导干部,对他这样的年轻人还是不理解。这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教育制度,乃至整个社会制度掌握在这些50岁左右的保守人的手里。因为他们的保守,我们往往固守住了看似纯洁的东西,比如贞节。实际上,失去的是整个人。
比如官员财产申报,早晚要推行,关键要拿出姿态来。如果在反腐上不能取信于民,固守着现有的稳定,实际上是制造更大的不稳定。
对于培养,我又发了一些牢骚:
目前,很多单位,他们说是培养,固守着传统的套路,其实是变相的折磨人,非得压担子死死的,让他干很多的活,却一直是后备着的干部,上不去。我一个在乡镇工作的朋友,她是选调生,每次都被这种所谓的培养的借口强迫着加班,连镇党委书记去外地考察回来都让他代笔写一篇调研报道。可恶的是我这朋友压根不知道他考察的什么内容!这不是培养,简直是变态了!
比如,我们当年学新闻专业,要求,必须做三年校对,才能做记者,做几年记者,才能做编辑。事实上,现在资讯时代下,学习型社会下,传统依然被颠覆,看看那些主流的都市报就知道了,大量在一线的,作出有影响的报道的,都是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他们的报道都很超脱了固有的模式。而那些保守者,还在拿着从坟墓刨出来的规矩打量年轻人。
这种变态的思想,还是因为唯上的关系。不断强化的唯上观念,让某社和某些报成为了标准,看似表面上一本正经的,其实是恶霸,如果没有强制性征订,你看看中国会有几个人订那报纸?看似背着个贞节牌坊挺纯洁的,其实是婊子一个,它恨不得弄个几亿的广告才舒服呢?!
他说:是啊,我们行一年得定2万多块钱的报刊呢,都不看,就直接打包卖了,头版都一样的,2\3版都关系稿,宣传领导的,后面是国际新闻,很少,网上都有了。有一份报纸足够了。
我说:我跟你讲个笑话,我去年去杭州出差,当地一个处长跟我说,学校搞建国60周年征文,该处长的孩子写了一篇作文《我爱的我祖**亲》,开头就是,我的祖国,你是我的母亲,在你博大的胸怀里――――正好某社和某报的记者都在,我跟那处长说,你孩子很有潜力,长大可以进某报,很适合。某社的记者是年轻同志,也很叛逆,他说,进我们社也可以,反正都是假大空!
孩子的第一次说谎,往往都是从作文开始的。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制度的悲哀!!
他说:说起这个,我想起前两年媒体在鼓吹一个词汇:盛世!我是反对用这个词的,无论从小康生活的指标上来看,还是从人们的感官上,都还有很大的差距。我认为,这个词给人一种虚幻的满足感。就像咱们说的这些问题一样,看报道的话,全是正确的伟大的真理。看毕业的大学生总数,确实有人才了。其实,背后的东西咱们无从看到。但我们往往刻意回避掉了背后的危害,比如,大学生总量扩张的背后,是与产业的脱节,无法就业,就是将来的不稳定因素。再比如,什么叫盛世,盛之后就是衰,这是规律,就像抛物线。
太阳落了。
突然收到一个朋友的短信,我们彼此在热讽中喝下了杯中酒:《领导》,吹牛皮像驴叫一样;巴结领导像哈巴狗一样;训斥下级像老虎一样;公款吃喝像恶狼一样;见便宜跑的像兔子一样;干工作精的像猴子一样;遇见困难滑的像泥鳅一样。
读完短信,我俩对视着桌上凉了的菜,长叹一口气。
第二篇:阅读教学:基于简单设问的深度对话
简单设问: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密码
案例背景:
《船长》是苏教版语文六上的第7课。文本篇幅长,内容与形式上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本课教学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学会品读人物语言,感悟人物品质性格是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引导者,我思考:我需要用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品读语言、文字,走进场景深入船长的心。课堂上问题提出后作为学生一定会思考:老师的问题指向哪里?我思考什么?回答什么?,如何把握课前学习目标预设和课堂效果的生成,经过向师傅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我认清的方向,用简洁但不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深思,其实就是“让学”,把读、品、悟、说、写的自由还给孩子。
案例描述:
上课后,齐声朗读了事故发生时的情形,渲染了课堂气氛,通过粗品第一道命令学生初感了船长的人物品格,引导学生学习第5小节,读文品句,将此时的“乱”读的入木三分。通过对文本进行合理处理,制造了 “矛盾”,“可是,后来乱的不可开交的人群却有了很大的变化。默读6~24小节,找出并划出描写这一变化的句子。”,“救援工作进行的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让学生心中的问题更多了,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刚刚乱的不可开交,此时怎么井然有序了呢?刚刚船长说了什么啊,会让人群产生如此大的变化?疑问心生。我抓住这个矛盾冲突时刻,进行了下一个板块的教学。
师:是什么让人群产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原来黑暗中人们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齐读7~21小节。
师:自己大声读一读这一段对话,思考,这一段对话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这一段对话,很特别。非常简短。师:几字成一句,简短有力。还有吗? 生:这一段对话,没有告诉我们谁说的。
师:是的!这一段对话没有提示语,因此读起来简短有力。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加上提示语后又是怎样的。(课件出示,学生对比读)
师:刚刚我看你在笑,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因为,加上了提示语后,读起来特别啰嗦、麻烦。
师:很好!不用提示语读起来特别简短有力。我请男生做船长,女生来做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大副一起来简短有力的读一读这段对话。师:此时,船长为什么和二人如此简短有力的说话? 生:因为此时,船上的情形不容乐观。
生:因为,船长希望让通过这样一段对话让船上的人群了解情况。
师:是啊,此时十万火急啊。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这一段对话,思考船长的哪些话让人们产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了呢?然后同桌交流
生:船长的问“炉子怎么样了?火呢?机器怎样?”让人群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船长问的问题都是关于此时船上的情况,让人们知道此时的事情很严重。师:说的很棒!我们就应该这样回答问题。还有吗?
(此时,班上很多孩子举手。)生:我觉得这一大段对话让人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船长的话非常有力,而且他在告诉船上的人,如果不抓紧时间我们都不能出去。
生:我觉得“哪个男人赶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让人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船上的人都害怕被打死。所以,都安静下来了!师:很会读书!还有吗?
生:“船长问道‘还能坚持多少分钟?’‘20分钟’‘够了’”让人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只剩20分钟,但是船长却说够了,他告诉人们必须要听从指挥,如果不听从指挥时间就不够。
(此时,学生还有想说的。)
师:是啊!此时船长句句如令,沁入人心。在你心中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 生:镇定机智。生:冷静、勇敢 生:关心弱小
师:自己捧起书,大声读一读这一段对话把你心中的船长读出来。
(生自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这样一段对话。
案例分析:
一、简单的设问导向性强
这个片段的教学是我整个教学中的重点,简约的设问并不是教师对文本肤浅的认识,相反简约的问题是教师对于文本深度解读后的凝练,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本段教学中,“这一段对话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个问题提出后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思考、观察。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发现文本形式和内容上的密码。(1)船长语言简短,几字成一句,一句为一节,一节为一个问题。(2)船长说话有力,话虽简短但是字字有力,句句有思想。(3)写作手法上。和我们平时写作时有很大的不同,这一段对话没有提示语,这与当时的情形相吻合,情况十分紧急容不得半点怠慢。
二、简单的设问需要从一而终
如果简单的问题是凝练出来的,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这一个环节问题一定要从一而终,“船长的哪些话让船上产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了呢?”“你心中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 这样具有个人见解性的问题,如果开始提问和中途提示时的问题不一样的话,学生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过去,我常常犯很大的错误,问题提出后,等到学生读好课文时,我又把问题给变了。究其原因,一是紧张,二是对自己要引导学生学什么不是很明确。
三、简单的设问有深度
简单的设问不是课文内容分析式的问答,比如这一段教学如果用这样一系列问题来引导“船长说了什么话?”“他对谁说的?”“他为什么这样说?”“救援工作时间够吗?”“怎样够?”等,让学生在文章里找答案,学生没有真正的在问题的引领下深入语言文字的背后去品读,只是在语言文字的表面寻找老师的标准答案。而在,这一段教学我的两个主要问题“这一段话有什么特别之处?”和“船长的哪些话让船上产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了呢?”引导学生先研究写作特点,再深入人物内心。不仅,得言、得意,更得法。学生知道了该怎样品读文本语言文字。
四、简单的设问需要简约的教学流程
简单的设问提出之后,课堂应该教给孩子,让孩子沉浸到文章中去读、品、悟、说、写,课堂是孩子的,教学流程越多孩子的时间越少,把教师的时间凝练、挤压剩下来教给孩子,让孩子在问题的引领下学会学习。在本段教学中,我坚持不用大量的补充资料、图片、音乐、视频,坚持把时间交给孩子,默读、齐读、浏览、分角色读、男女分组读,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收获,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见解,每一次读都有新的认识。同时,交流环节把说的机会都给学生。由于这个班的学生非常优秀,因此我并没有太多点拨的机会,如,“你注意到船长所说的都是„„.”“你看每个人的话都„„.”等,即使面对不太善于表达的学生,我们还是把说的机会给他们,只是我们更多的是提点。
过去,我总是认为,阅读课堂自己语言越多、越美、越好听,学生的认识越深。可是,真正到了让孩子说的时候,他们很“无语”,对文本无语,对语言无语,对文字无语,对感情无语。而通过这节课,我真正的认识到,深度对话基于简单的设问,把阅读时间真正还给孩子。
第三篇:爱情 不是一个人的事
爱情 不是一个人的事
人之间的爱情只不过来来回回都是三个字“我爱你,我恨你,分手吧,在一起”简简单单,却又许多人连着三个字都过不去。《北爱》告诉我,曾经我以为我很清楚了,很明白了,想的很透彻了,我可以放弃对你的爱和思念,我以为我可以像林夏那样豁达,对不爱我的人可以潇洒放弃。
如今,一年零29天了,只要有网络的日子,我都会忍不住想访问你的空间。一天一天,这个动作似乎成为一种无意培养的习惯,才发现这种习惯好可怕,它在一天天将我吞噬,吞噬的不是我对你的记忆,吞噬的是我爱其他人的能力。
我们虽在同一座城市,却是不相见,无论我怎么寻找你的身影,出现的永远的是相似的背影或是自己的晃神,看到与你相似的背影我的眼睛都会不禁的停留在那个人身上好久好久,之后便是搜索过去的记忆暗自伤怀。
因为,我找了一年,希望有一点缘分可以让我们偶然相遇,可是终究还是一场梦一场空。每一次看到情侣们相互的依偎,彼此的依靠,都会想到你我,都会投去羡慕不已的眼神,多希望那对情侣是你和我啊!每一次的羡慕之后便是为那对陌生的情侣祈祷他们的长长久久,不要像我们一样,分手都是糊糊涂涂。
过去,悄无深吸的袭击着我的现在与未来,在两座熟悉的城市穿梭着,走到哪里都有你我的回忆,有时,害怕终有一日会忘记所有,边回归原地,重新走一段我们牵手走过的路,即便是含着泪也想走完这段路。
我们相遇在昌吉一个不起眼的联通营业厅里,牵着你的手去见你的朋友,我们一起吃过饭,一起和你的朋友,哥们儿喝过酒,唱过歌。情人节你送花给我,带我和朋友去吃饭,陪着我们过情人节,那是我第一个情人节,那种开心你知道吗?你的失误造成被公司上级训斥,我迫不及待从学校来看你,那是我第一次的疯狂,第一次的违背学校的规则,为自己写了假假条,尽管心惊胆战,但就是想去找你,我知道自己帮不上你什么忙,就只想这样陪着你,看着你就很安心。我的好朋友生病住院,和你一起去看了她,当为她们介绍你是我男朋友是我是何等的幸福与骄傲;你知道吗?你陪着我和韩雪去逛街,我知道你并不喜欢逛街,去看电影,都是因为我们,我心里的感谢与感激是满满的,你又知道吗?当你的弟弟来你家时,他的到来使我们相见的时间又短了,我有多么的舍不得你离开,当你上车的那一瞬间我就想和你一起走,你知道吗?当你晚上12点从别的城市来到我身边抱着我的那一刻,我有多么感激与感动,抱着你我害怕失去你的恐惧,你又何曾知道?你的渐渐冷漠,才不过数十天而已,似乎一切都变得陌生,我的心慢慢靠近你,而你的心似乎离我越来越远,让我感觉到惶恐与害怕,却始终战战兢兢的维持着一段看似摇摇欲坠的感情惶惶不得终日,当身边的朋友劝我放弃你,说了多少你的不好,我承认对她们的话我动摇,是啊!趁着我还没有多爱你的时候放弃你,也许这对自己才是最好的;日日想,夜夜想,到最后我都没有放弃你,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我们之间不咸不淡的关系,可是,到最后,我还是错了,失去的东西再得回来也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所以我放弃了我们短暂的“爱情”。我离开,还我们自由。
不知道是不是回忆越久越深刻,越让人泥足深陷。我天真的以为,分手可以遗忘,可是日子越久思念却月陈旧,才发现我真的很爱很爱你,听别人说,用另外一段爱情来遗忘曾经的爱情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我迫不及待的尝试了,可是一个月后,最终心甘情愿的埋葬了短暂的虚假的盲目的爱,因为,在这个疗伤的过程中,你如影随形。我放弃了所有治疗的方法,肆无忌惮的回忆着我们的过去,越回忆便越想回到过去。可是,现实告诉我,要理智的面对眼前的一切,我虽克制着自己不去找你,却克制不了自己去想你,去在人群中找你。当这些行为,成为习惯一天天的重复在我的生活中时,我才发现,我无可救药了。对你,我输了。你潇洒的转身,我却弥留了。
第四篇:【职业化成长】工具29:深度对话
【职业化成长】工具29:深度对话
一、何谓深度对话 深度对话,是指团队成员采取固定时间面对面对话,每人说出心中的假设进行集体思考,找出问题的成因,得出超过任何人的见解,激发团队潜在智慧,共同解决问题,促进组织成员的凝聚力。深度对话可促进团队深层关系的发展,使团队成员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真正实现“1+1>2”的效果,使团队智商远远大于个人智商,最终达成团队共同的目标。
二、沟通的层次:争论、讨论与深度对话争论、讨论、深度对话作为3种特定的沟通方法,可实现不同的沟通目的。争论是一个对抗性的词语,它意味着要么获胜,要么失败,因此,人们会坚持自己的态度,拒绝提供那些可能削弱自己地位的证明材料。讨论会使隐藏在矛盾之下的数据、理由浮出水面,目的就是分析数据、制定决策并解决问题。深度对话是一种共同思考的做法,它不仅包括平航赞同者与质疑者的关系,还会不断扩展谈话主题,对矛盾产生过程和原因进行反思。在讨论中需要做决定,而深度对话则要反复探讨复杂的议题。讨论经常导致争论与对立。不利于充分发挥团队的功能,而深度对话则有助于建立相互信任,进入深入的、高层次、高质量的沟通、倾听与共享,达成深入的理解和共识,增进团队的凝聚力,使团队真正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当团队中发生了一些挑战性事件时(如对公司新战略的质疑),人们的情绪就会发生变化,人们可能会支持某些极端做法和相互矛盾的方案,而且似乎很难协调这种差异。如果领导者或团队支持者在领导团队方面很有技巧,就可以通过对话,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假设和愿景,通过建设性的对话,使某些顽固的想法凸现出来,使团队达成新一轮的谅解,由此才能产生新的行动方案,并且就新方案达成共识,这在对话之前几乎被认为是不可能的。未来企业许多的无形资产来自与员工的集体智能,深度对话的历程可加速这一知识资产的积累,在开发新产品、做出重大决策或在讨论企划案之前,进行一次深度对话会提升你的决策品质。深度对话是团队作为反思性学习过程所使用的一种工具,他像一个教练,教会我们整体搭配艺术,在反思中学习、在共享中学习、在反馈中学习,使我们通过学习与团队一起成长,建立共同愿景,打造生命共同体。如果我们知道深度对话应具备的条件和进行深度对话的步骤,自然就学会了深度对话,下面分别就这两个问题进行阐述。
三、深度对话的基本功能客服习惯性防卫习惯性防卫惹的祸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过去长期思维的习惯是“向外看”,出了问题习惯“归罪于外”。我们总是想要改变世界、改变别人、难以想到改变自己。二是即便想到改变自己,多数人还是习惯改变自己外在的行为方式,比较难想到改变自己内在的信念、经验、思维方式,而这个层面上的东西是隐形的、不易察觉的,难以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旦形成模式,又是根深蒂固的,并在不知觉的状态中持续它的影响。要客服习惯性防卫,首先必须认识到这种习惯性防卫的存在,然后再通过掌握互相探询的技巧,“反思”及“探询”行动背后的原因,以增加自我心智模式的审视,逐步客服习惯性防卫。有技巧的管理者知道如何处理防卫,他们的做法是自我揭露,并以询问的方式探究问题。当团队能够以“自我揭露”和“兼顾探询与主张”成功地处理防卫时,团队成员就更加看清彼此的思考,也建立起处理自己防卫心态的信心。观察自己的思维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集体的,我们不能只通过个人加以改善,必须将思维看做是整体现象,他起因于我们如何互动以及如何交谈。人们的思维本身是松散、不严谨或不一致的,“深度对话”是要超越任何个人的见解,变成自己思维的观察者。当一群人进行“深度对话”时,他们是以开放的心胸面对彼此之间一股更大的智慧之流,就像有他自己的生命一般自由发展,参与交谈的成员并不介意自己的意见或看法是否得到胜利。在此过程中,团队一起思索复杂的问题,各自表达其观点或经验,并自由地对这些观点或经验提出验证。增进集体思维的灵敏度集体思维是一个过程,像是源源不断的水流,平常的思维方式像是网眼过大的网,只能拦住水流中粗大、最显著的要素,而在深度对话中,一种超乎正常思维的灵敏度发挥出来了,它能网住水流中那些细微的、本质的东西。集体思维产生的灵敏度存在于真正智力的根部,深度对话可以帮助我们察觉彼此思维中的不一致。深度对话的理论表明:除了团队效率的衰退,在人类观察世界方式的本质中存在一个更大的危机,那就是在我们的思维中,过去将世界进行分析、分割和分类的方式,其是否合理正确?以往对任何事物都会使用这种方法:先分析,然后再综合、还原,就认为对事物或运动有了正确的认识。我们永远沉迷与这些分析、分类的方法,浑然不知这种“分”的方法竟是“人为”的,人自创的,并非自然本身的存在,而深度对话能帮助我们摆脱由分割导致的思维模式。
四、怎样做好深度对话对话者——工作伙伴只有把团队成员视为自己的工作伙伴,才能共同深入思考问题和进行深度对话。因为思想本身是具有参与性的,视彼此为伙伴才能在思考过程中接纳别人,使每个人的思维不断得到补充和加强,从而产生较好的互动。同时,一旦视彼此为工作伙伴,就会减少或消除那种将假设悬挂出来的不安,会更有利于敞开心扉讨论问题,推动深度对话的进行。而随着深度对话的推进,团队成员更会觉得他们是建立在一种新的、更深入了解,他们会发现那些原先与他们没有多大共同之处的人,也会有伙伴的感觉。辅导员——团队学习的重要角色在深度对话的初期,需要有一个掌握深度对话原理和方法的“辅导者”,能想方设法灵活地引导有所保留的人,同时适时地加以制止争执,可使深度对话持续有效的进行。如果缺乏熟练的辅导员的辅导,过去的思维习惯会不断的把我们拉向讨论,而背离深度对话。辅导员既不是老师,也不是领导,辅导员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对深度对话结果承担责任,做好过程顾问。辅导员基于对深度对话理论和方法的精熟,可以像其他教练那样,帮助团队成员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通过参与去影响深度对话发展的动向。讨论——深度对话不可或缺的搭配讨论是不同观点的呈现与主张,同时能对整个情境提供有利的分析,而深度对话则是将不同的观点呈现后据以发现新的观点。在讨论中需要做决定,而深度对话则需要探讨负责的议题。深度对话与讨论两者均能引导行动的方向,讨论的焦点往往是行动,而新的行动则是对深度对话所产生的副产品。深度对话一定要和讨论融合使用,这样才能产生综合效果。
五、深度对话的步骤邀请参与者志愿加入“邀请”在这里的意思是让大家自愿参与,把机会给大家,凡是对这个机会感兴趣的人,就可以参与进来,不要强迫别人。如果你强迫别人,别人就可能应付你。另外邀请也包括在寻找话题时,应该由大家自己来决定,而不是辅导员一厢情愿。就共同主题开始发言在寻找对话问题时,尽量找一些共性的问题,不要选择只涉及到个别人的话题,大家可以将一些团队存在的问题作为主题,让大家都有思考的可能。有了主题之后,大家开始发言,先让每位参加者就这个主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最好限定时间。这时其他人要注意聆听,不论是赞同还是反对,你都只能保持沉默。视歧见为机会当每个成员过去深藏不漏的想法都一一曝光后,每个人都可能受到冲击。因为他们突然了解了许多原先并不了解的东西,或他人的想法,或他人的价值观,甚至包括他们自己的心智模式都可能是原先不曾完全清楚的。此时每个人可是觉得自己好像被卷入一个巨大的洗衣机中,似乎没有一个观点能代表全部的真相,没有一个结论有决定性的效力。事实上,他们不得不直接面对的正是冲突的根源。歧见的产生是深度对话得以继续深入的前提,在讨论和深度对话中若没有不同意见,反而显示团队学习进行的速度可能太快了一些。因此有效的深度对话还应“不断设法让几乎无法察觉的歧见浮上台面”。事实上,一个杰出的团队并不是没有冲突,杰出团队内部的冲突往往具有建设性。让参与者说出彼此的差异发言完毕后,参与者已经明白了彼此之间的差异,这使,最好给他们一个说出差异的机会,觉得别人说的是否正确,为什么?你的主要立场是什么?这时,辅导员要掌握好节奏,同时记住,不要试图去纠正别人的观点,要注意聆听,不仅要听发言者的内容,还要关注发言者的本质意图,同时还要注意他在工作中所处的位置。自我观察在跟别人讲问题的时候,最好不要光讲结论,要把自己产生这个结论的推论阶梯给别人展现出来,因为你展现出来的时候,即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了观察,又请别人帮助你观察。这就提供了一个自我完善的机会,一个完善自己的过程。一定要讲清楚:你掌握了什么资料,你选取什么样的资料,你对这些资料赋予什么意义,然后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如果已经这么考虑了,就已经开始了自我观察、自我改造的过程;如果没有,那么这一阶段就应该开始这么做了,为了看得更清晰,可以将他们写下来。深度对话的技巧都在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我们观察自己和团队的思维。一旦我们看清了自己,看清了自己的思维在哪个地方发生了跳跃,在哪个地方选取的资料不对,我们就开始转变了,这就叫自我观察。“悬挂”假设所谓的“悬挂”,包括悬挂判断与悬挂情绪两件事,不去判断他人和自己看法的对或错、真实或虚无、聪明或愚蠢,这样不容易引起情绪性的争辩或习惯性防卫,从而维持创造的气氛。激发共同创造力探究各种假设根源之后,参与者可能会有比较一致的假设,这时,每个人都写下现在自己对主题的看法,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大家在进行探询。在这样的交流中,所有的参与者都被激发突破性的智慧和创造力,并且领悟到共同的语言之美。对话结束后,再给每个人两分钟的时间,说出他现在的看法和观点,以激发共同的创造力。通过上述深度对话演练,人们会更加意识到深度对话的真正内涵,以及创造出的思考和感觉过程。
第五篇:深度对话,课堂教学的新追求(范文)
深度对话,课堂教学的新追求
王
莺 wangy@msit21.com
一、思考背景:把理解当作了唯一的学习目标。
(一)语文课该给孩子留下什么?
①留下语言(字写对 书读懂
话说好
文写通); ②留下形象; ③留下感悟;
④留下终身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能力。
(如何从聚焦教师“教”的课堂,转型为聚焦学生“学”的课堂)阅读教学是披文得意的过程,也是一个缘意习文的过程。
(二)学习1.要素: ①行为主体:学生 ②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知识:了解、理解、应用 技能:模仿、独立操作、迁移
过程与方法:感受、参与、尝试、寻找、讨论、合作、分享……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领悟 ③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2.四大转变:
由强调学科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进而强调课程的会话本质; 由强调目标到强调过程的价值;
由强调教材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由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整合。3.一节好课:
①借助教材的特色、妙处,使学生得到语文素养的提高。②这种特色、妙处的感悟,必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得以实现。③把这种感悟及时通过尝试实践,内化为能力、素养。
二、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者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追求完美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
(一)在对话中成长:与教材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自己对话;与理论对话; 1.学会与教材对话:用足教材,开发教材。(1)阅读视角:读者、教师、学生 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2)教材的特色、妙处:
① 文本的精华区(选择兼具人文内涵和语言因素两方面都有教育价值的语料)②认知的冲突区 ③知识、经验区
文本细读----语言(字斟句酌):本语言的关键点:精华处、矛盾处、空白处 文本细读----多向潜入:优化活动形式,强化主体意识(诵读、比较、还原、品评、改写)
(3)把握目标: 向心性 1)把握年段的阅读目标。
2)切合单元主题特点。(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3)依据课文表达特点。(选择兼具人文内涵和语言因素两方面都有教育价值的语料)4)扣住课后练习(课文后的练习和思考体现了教科书编者对教学重点的建议,我们要把握住。2.研究学生:了解儿童是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最重要的交接点。
每个儿童的学习是一个个别化的的历程。
教育是条失事的船,但是我们能在船上发现珍宝。 不研究学生,教师就会变成留声机。 学生不是有待填充的标准化容器,学生是有待点燃的多色彩的火把。(1)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
① 视觉型的学习者喜欢图片、图标和其他的视觉设备。他们习惯于通过“看到它”来“了解它”。他们有艺术感和强烈的色彩感。
利用视觉设备、小道具和流程图等来促进讲演; 布置一个有色彩的教室;
用角色扮演来帮助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
② 听觉型的学习者偏爱用听来获得信息,他们需要“听到它”来“了解它”。他们一般在写作或跟读有关的活动上会遇到困难。
利用讨论、辩论、座谈等方式; 让学员互相重复信息;
避免使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传递重要的信息;
③ 触觉型的学习者喜欢动手的学习方式。他们需要“做”来了解它。他们经常有很好的空间感。当他们亲自参与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效果最佳。
1)提供实践的学习机会;
2)为他们提供各种触觉型的学具;
3)增加课间休息次数,允许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自由活动。(2)研究学生:
1)关注学生的尊严 2)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 3)关注学生的个性学习方式
4)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3)学习失败的原因: 1)缺乏自信与自尊 2)低动机 3)缺乏学习机会 4)真的缺乏潜能
(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米契斯《爱的教育》
1.读懂学生:“因何而起” “何以如此”
读懂学生的特点 读懂学生的基础 读懂学生的需求
读懂学生的语言 读懂学生的困惑 读懂学生的错误 读懂学生的情感
(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学习轨道;学习情感)
2.剥洋葱法:剥洋葱法是一种诊断性技术,用于识别和说明因果关系链,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通过问至少问:5个“为什么”,对问题一层层剖析、最终找到真相的方法。
【举例】为什么小马工作不积极? 为什么工作不积极?领导常骂我。为什么领导常骂你?他说我能力差。为什么说你能力差?因为我的方案总被退回。为什么总是被退回?他说我不会写方案。为什么不会写方案?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案例分析:不是态度问题,是技能欠缺。所以对于没有经验的他,应该给予更多的技能指导和培训。
【举例】为什么小李工作不积极? 为什么工作不积极?领导常骂我。为什么领导常骂你?他说我能力差。为什么说你能力差?因为我的方案总被退回。为什么总是被退回?错别字太多。为什么错别字太多?我想快点做完下班。为什么想快点下班?我要去照顾住院的妻子。
由此可见:
一、人们不仅有多元智慧方面的差异,而且有智慧形成节奏、速度和方式的差异。
二、大脑并不只是认知的场域,而且是情感的寓所,在情感培养中自律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而说,学生的现有基础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问题、困惑、见解和兴趣等是教学的重要生长点。(学生的认知冲突区、学生的知识经验区)
3.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生活经历、年龄特点等都是制约学生学习的因素。
研究课标,寻求基点 研究教材,寻求原点 研究学生,寻求起点
研究教法,寻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
(三)线性的教学设计→板块式教学设计 1.板块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板块式教学设计是灵活的、多维的。2)板块式教学设计是开放的、探究的。【举例】
难忘的八个字
随着年龄的增(zēng)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nǎo),我愤(fèn)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chún)!我一跨进校(xiào)门,同学们就开始讥(jī)嘲我。我心里很清楚自己,长着弯曲的鼻子,倾(qīng)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同学们问我:“你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我撒谎说小时候摔(shuāi)了一跤,被地上的碎玻璃割(gē)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出来就是兔唇要好受点。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shèn)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伦(lún)纳(nà)德老师的班级。伦纳德老师很胖,很美,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mù)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故事。
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wǔ)住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位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有人看你是否(fǒu)真正捂住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一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们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是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我等待着。终于,我听见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这位很胖、很美、温馨可爱的老师轻轻说: “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春天的雨,当你伤心时为你落泪; 朋友是夏天的风,当你酷热时给你清凉; 朋友是秋天的菊,当你孤独时为你开放; 朋友是冬天的火,当你寒冷时给你温暖。
“我”?
我 眼中的“我”?
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我心里很清楚自己,长着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伦纳德老师?
我眼中的伦纳德老师? 我等待着…… “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我想说……
2.多维设计:教师即课程
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交流方式、作业设计 举例:《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多维设计:学习目标、学习方式
A级目标:了解《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理解文言词“其”“欲”“此”“皆”在课文中的意思;明白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的时候,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的道理。B级目标:能对照译文,逐句读懂《螳螂捕蝉》这则古寓言;明白年轻的侍卫怎么说服吴王撤兵的。
C级目标:能自己利用工具书,独立读懂《螳螂捕蝉》这则古寓言;能运用已懂得的道理劝戒社会上一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害的人。(1)解释下列句中“其”字意思:
①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②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后也。
3、此三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2)翻译下文: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
舍人有少孺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 吴王笑曰:“善哉!”乃罢兵。
(3)选一个话题,运用你已学会的道理,写一份“劝戒书”: ① 大量砍伐树木,制成木筷出口日本。② 化工厂任意排放污水,污染附近水源。③ 某些渔民大量捕捉幼鱼幼虾。3.消解中心,强化对话 教师:协助者、协作者、促进者 学生:参与者、合作者、发现者
从“剥夺”到“还给” 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评议权
中心辐射→网络式沟通
引导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引导是帮助学生提炼 独特体验 中的“原始本意”,剔除一些“非学生本意的”误导信息。
对话的最高层次就是学生自己与自己的对话。4.引导与评价:
1)肯定正确-----表扬要有针对性。
2)纠正错误------避免直接否定,用“反诘法”引起学生深入思考。3)揭示矛盾----把学生不同的意见集中起来,揭示矛盾,引发深思。
4)求异和求佳------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答案,又要善于比较,寻求相对较好的答案。5)延时评价----暂不作评价,而是在深入阅读后让学生再作结论。5.建立在板块式教学设计基础上的学习的基本特征:
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 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与合作性。 学习成果的创造性与多样性。
(四)学会与自己行为的对话
【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全景扫描,微格分析】 观察、分析、研究“对应学生的教学”(每一个学生学习实况和教师态度、行为回应之间的联系)。
一般的课堂观察内容 1.教学结构记录 2.教学活动转换记录 3.课堂提问记录 4.课堂反馈记录 5.结构性语言记录 6.学生语言流动记录 7.学生学习状态记录 8.移动路线记录 9.叙事性文字记录 10.师生语言互动分析 我们观察什么 课堂环节及时间分配 有效提问 应答和理答 教学活动的转换 学生参与度
学会与自己“个人理论”的对话——【撰写教学反思日记】
理清自己的教学问题及成因 梳理一段教学经验 整理一则教学案例
不断地与新理念、他人作比较,提出改进实作的教学设计
(五)学会与理论对话
理论学习: 用理性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实践。 探究学习:在理论的观照下,进行有目的的探索。
三、叶澜教授的“好课五标准”
1.有意义。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能力;往前发展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学生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这节课就是没有意义的。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2.有效率。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就是有效率的课堂。如果一堂课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在这个意义上,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
3.生成性。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4.常态性。现在的许多公开课容易出现准备过度现象。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我是为学生上课,不是给来听课的人表演。这样的课才是平实的课,才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才能上的课。
5.有待完善。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可称之为真实的课。
四、对话中成长
读懂学生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独立而充分的研读活动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是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多层次的练习与和教师的及时引导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对教育的一种理解与领悟,是一种默会知识,是情境性和个体化的。它来自于课堂,从一堂堂课中萌生、滋长起来,在一次次师生交往、同事对话、专业引领中得到涵养。教师应具备四大能力:
◆知识加工能力: 教师对知识(教学内容)的理解、组织和变换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对学生实际、课程标准、教 学内容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设计总体的教学进程的能力。把教材的妙处浅化、生活化、通俗化。
◆主题沟通能力:教师围绕教学主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洞察和理解学生的能力。◆实践—反思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监察自己的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对它们的合理性(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和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以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
优秀的教师,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既改变旧的教育模式,也改变自己。
手头再紧,也要买书; 工作再忙,也要读书; 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房子再小,也要有书橱。
北师大肖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