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企业技术创新的途径
浅谈企业技术创新的途径
毛泽明
2013-1-28 10:12:47来源:《北方经济》2012年第4期下
摘 要:技术创新对促进企业以及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发展,近年来许多企业结合发展实际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并参考大量文献,分析技术创新的内涵与分类,以及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途径,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企业,发展,技术创新,途径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明确提出:“技术创新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或中间环节,它既是一种技术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将技术创新确定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把一种新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使企业生产活动市场化。因而技术创新强调它是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过程,突出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
另外,企业应紧密依托市场来进行创新活动,将从创新构想的形成到创新成果的应用,并最终实现创新成果市场价值的全过程始终与制度创新、观念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使技术创新真正成为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技术经济活动。
二、技术创新的分类
技术创新涉及企业活动的所有方面,根据其应用场合的不同,可分为四类:一是产品创新,目的是改善或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满足顾客需求;二是过程创新,目的是改善和创造企业活动中的某一过程,包括工艺过程和业务过程;三是市场创新,目的是改善和创造更好的方法,以利于企业与顾客(用户)交流和沟通,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管理创新,目的是改善或创造更好的组织环境和制度,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有效。例如,知识管理、创新管理和变革管理都是管理创新的范畴,管理创新会影响其他的创新。
三、技术创新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国内外实践表明,技术创新不仅能促进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且还必将对企业所从事的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回顾起来,一些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突破和成功的商业化,对企业的发展乃至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通用公司贝尔实验室之于通讯产业,福特公司之于汽车制造业,美孚、壳牌公司之于石油勘探开发产业,IBM、英特尔、微软公司之于计算机产业,都是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和产业兴盛的典型案例。这些企业的重要技术创新活动,不仅促进了企业本身的跨越式发展,而且推动了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四、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途径
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途径大致有两条:一是自主创新;二是模仿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开发,实现二次创新。
从全国企业的现实条件来看,主要途径应是引进再创新。即使是国外大企业,由于一个企业的技术不可能都居于领先地位,往往也采取先购买其他公司的专长技术,进而再创新的策略。企业创新活动的具体形式,因企业而不同,如建立研究与开发机构、实行产学研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等。近年来温州民营企业中出现的组合创新,也是一种好形式。这种形式是以有创新需求的企业和有创造精神的企业家为主,从获取信息、选择产品着手,寻求技术源,把技术、资金和生产条件组合起来进行技术开发,完成创新过程,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
五、对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建议
1.加深对技术创新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全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加强地方科技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党和政府增强自身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牢记执政党的使命,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战略落到实处。科技创新工作需要上下左右再认识再提高,科技创新工作要再务实再发展,科技创新工作要再扶持再推进,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转变观念做好服务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好的平台。
2.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制度
实行规范化的公司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全面落实“产权清晰、权责明
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大胆制度创新,实行股份制,组建公司集团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同样存在理顺产权,建立现代化制度的问题。公司要按《公司法》改制后成为规范化的责任公司,方可能获得来自有关部门的担保、风险金和个人风险投资。企业改制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可续发展。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在企业改革问题上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产(股)权是收益分配的根本,分配制度是对产(股)权制度的完善和巩固,是为了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二是与其说改制是为了切割存量,毋宁说是为了规范增量。改制不是分家,而是着眼于公司发展。
3.营造企业创新文化氛围
要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技术创新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需要创造一种容许偏离常规、容许存在没有根据的见解,允许团体内存在不同工作方式的氛围,企业家也应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深刻的危机感。第一,要培养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强化企业家创新精神,力求完全融入企业创新文化。第二,要培养员工作为企业经营者、拥有者的意识。第三,要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创新理念。深植于企业全体成员中自上而下的时刻创新的价值理念和高度的创新能力,能更好地营造出充分发挥知识和智能效率的企业创新文化氛围,从而在快速变动的商业环境中形成特有的竞争实力。
4.健全创新的管理机制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需要在整个企业中建立一个有效的鼓励创新的机制,广泛听取员工的合理化建议,拟订奖惩和考核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增强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性质和规模、产品的结构和业务过程不同,需要有不同的创新管理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鼓励创新的管理机制可通过以下措施和途径初步形成:一是拟订企业创新的评价体系,制订评价创新的标准;二是将信息管理部门改组成知识管理部门;三是将合理化建议制度化,列为企业的日常工作议程;四是定期举办创新研讨会和培训班。五是建立创新奖惩和考核评价制度。
5.落实知识保护制度机制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一项资产,它在未来能给企业带来价值。许多企业的成立和发展正是以产品服务或生产工艺的创新为基础的,这些创新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之本。这些创新形成的知识产权一旦失去,不但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竞争优势,甚至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创业企业知识产权的维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防止自己的知识产权被别人侵犯;二是不要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创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及成果就会被仿制,在市场竞争中就无法取得竞争的比较优势,尤其对初创企业来说,泄密将断送一片市场,甚至断送企业本身。
6.形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是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产学研结合的一次尝试,是一次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政策工具,营造有利于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良好政策环境,结合有关政策、规定的制定和实施,研究制订引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发展的其他政策和措施。二是要深化资源配置改革,结合重大专项以及“十二五”重大项目的实施,对研发活动予以优先支持;结合科研基地、重点
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予以支持。三是要疏通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金融的支持等。
六、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技术创新是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技术经济活动,决定着企业的命运。技术创新不仅能促进一个企业发展壮大,实现企业本身的跨越式发展,更会推动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作者单位: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篇: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谈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的要求和途径
1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条件和要求
1.1创新需要理论指导和知识支撑,需要进取精神和科学态度
创新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创新行动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甚至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奢谈技术创新就好比是盖空中楼阁。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与用、知与行结合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克服一切困难,勇于解决任何复杂的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科技成果;要求人们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掌握各种新的知识;创新还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技术创新才能脚踏实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1.2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具备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是企业自身应对市场竞争的一种主动行为。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表明,有效创新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企业的创新者具备强烈的主体意识,它包括企业的研发人员、企业家、一般管理者、技术人员等。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的思想意识、管理素质和组织才能的一种综合表现,本质是一种锐意进取、勇于挑战的创业冲动。
1.3要开展技术创新,企业必须具有技术创新的组织系统、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创新构思的形成、开发设计、中间试验直至生产管理等环节组成的连续过程,它要求企业必须按技术创新的目标建立快捷、高效、既充分发挥各部门功能,又能实现整体协调、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以及最佳配置企业资源、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员工创新积极性、能动性的管理方式。所以,创新的机制和管理是企业能否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灵魂。
1.4开展技术创新,要从企业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相结合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必须实事求是,从企业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在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上,都要量力而行。我们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上主要以应用为主,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方式,共同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节约技术创新的成本。
另外,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谨防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脱节。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企业原有的技术资源,防止不切实际的“变革”和由此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要努力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收入。
2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途径:
2.1转变观念,树立全员创新意识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推动技术创新,实施“科教兴企”战略,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加强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位员工认识到“技术创新是明天的饭碗”,形成人人关心科技进步的氛围。
2.2面向市场,结合实际开展技术创新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技术创新主要应该在施工技术集成化等方面进行努力。应在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结合自己的特点确定科研攻关项目和引进先进技术,为把我公司建成综合发展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而奋斗。
2.3重视技术创新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大力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在人才使用中,大胆启用年轻同志到重要技术岗位任职,并通过科技研究和攻关,锻炼科技队伍。给科技人员在生活、工作上创造有利条件,制订有关职称晋升、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极大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篇: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
**
技术创新是指生产技术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可能并不带来产品的改变,而仅仅带来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例如改善生产工艺、优化作业过程从而减少资源消费、能源消耗、人工耗费或者提高作业速度。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企业如何进行和实施技术创新?在许多的员工看来,创新就是指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务的挖掘,是高层的事,是技术部门的事,所以当公司进行创新运动的时候,要么无动于衷,要么无从下手。真实意义上的创新应该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字面上的所谓新东西,但不容易找到,找到也不太容易展开,这对企业来说,是真的需要高层来想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对现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以及工作当中“结”的清除,也就是我们的“四一五小”活动。这是一个全民可以参与的运动,所有人都可以找到身边的“结”,并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解决它。通常这些“结”都是因为跨部门而在日常工作当中无法通过简单的沟通进行解决,所以一定要上升到项目进行根治。某种意义,越是一线的员工,越容易找到“结”,因为他们是亲身体验的人。对基层团队和员工而言,对现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以及工作当中“结”的清除,而且对企业的实际意义更为直接有效,立竿见影。这就是对现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以及部门间协作当中“结”的清除。可以想像,越是一线的员工对工作流程的体验越深,就越可以发现当中可以改善的地方。这些工作中可以改善的地方就是“结”。这些“结”要么平时被繁琐的日常工作所掩盖,要么被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不足而搁置,所以只有推行创新运动才能被暴露,要上升成为项目才能被结开、被根治。由此可见,创新是一个全民可以参与的运动,所有员工都可以去挖掘身边的“结”,并通过申报,最终以项目管理的方式解决它。如果一个企业内部的“结”都解决了,企业就可以上升一个层面,变得健康强壮。创新对企业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领导提出来是有一定战略眼光的,值得我们每一级主管认真思考。同时,也一定要给员工们讲清楚创新的含义,这样才能真正发动群众。要告诉他们,创新从身边开始,项目就在你我身边。
创新!顾名思义,就是要自己搞出点新兴的东西来。综合技术科的工作,我们对企业生产工作当中“结”进行梳理,结合企业生产瓶颈进行专项技术攻关,如设计起毛辊两端钻孔专机,起毛辊红套专机,双头车床料架设计等,结合生产一线工艺改进要求,顾及效率、成本、用人等因素,设计扁钢丝抛光机,进布杆抛光机,起毛辊钻模改进,剪毛机横动机构设计,锡林装配辅助托架设计,轴头加工齿形顶尖设计,主轴车锥度靠模等等,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肯定还存在更多的“结”,只要我们做有心人,随时对工作中不顺手的事进行改变就是创新。项目不分大小,都能促进企业生产进步。
2019即将开始,我们需要进一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习,提高我们的见识,积累和提升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需要准备好我们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发挥自己的作用,争取拿到企业“四一五小”大奖!
第四篇: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晋煤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刘丽丽
摘 要:本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意义,总结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条件和要求,并指出了实现技术创新的具体途径,希望能为集团公司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技术创新意义途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技术创新成为了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将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竞争,如果没有技术创新,总是步人后尘,我们就将永远受制于人,甚至会被无情的市场所抛弃。因此,只有在危机和挑战到来之前未雨而绸缪,不断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才会使企业永远保持强劲的生机与活力。可以说,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意义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以技术突破为基础,以市场接受为准绳,通过不断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因此而获得潜在的超额利润。
它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是企业自身的一种市场行为;②技术创新的重点是研究和采用新的生产科学技术,以实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③技术创新的成效要拿到市场上去检验,检验的标准就是能否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④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构思、研究、开发、生产等方方面面的环节与过程;⑤技术创新对企业而言更主要地是一种机制,它的实现是企业各种内外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以上对技术创新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相对于企业的发展有以下意义:
一是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有竞争优势,确保企业的稳定增长。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技术创新拥有了更大的积极性,都努力从技术创新中寻求提高生产率的办法。而某个企业一旦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便会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单产、降低单位成本,为市场提供更优质廉价的产品,从而获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二是有利于企业创造超额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旦企业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获得某项专有技术,甚至是生产某项专利产品,它便可利用自身的成本优势和垄断地位去主导市场,为自己赚取超出社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1大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超常规发展。在世界经济最近短短二、三十年的发展史上,思科、微软等原来名不见经传的高新技术企业一跃成为超过通用、波音等传统大公司的超级航母,从中不难看出技术创新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作用。第三,实践也证明,哪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失去了技术创新的活力,就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即使你的企业经营再努力、管理再加强,你所生产的产品如果已经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已经跟不上市场需要的节奏,除了淘汰出局以外,又能有何下场?即使象我们这样的能源生产企业,由于科技应用能力的差异而导致的全员工效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也是惊人的,由此造成的成本差异更是足以将落后企业淘汰出市场。由此可见,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系到企业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了企业的兴衰存亡。
时代呼唤创新,发展需要创新,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创新的年代。面向二十一世纪,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切实把创新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超前思维,未雨绸缪,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努力把握改革和发展的主动权,满怀豪情地推动企业走进新世纪。
2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条件和要求
2.1创新需要理论指导和知识支撑,需要进取精神和科学态度
创新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创新行动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甚至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奢谈技术创新就好比是盖空中楼阁。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与用、知与行结合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要克服一切困难,勇于解决任何复杂的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科技成果;就是要求人们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掌握各种新的知识;创新还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技术创新才能脚踏实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2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具备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是企业自身应对市场竞争的一种主动行为。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表明,有效创新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企业的创新者具备强烈的主体意识,它包括企业的研发人员、企业家(厂长、经理)、一般管理者(进行计划、生产、销售、市场开发的管理)、技术人员等。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的思想意识、管理素质和组织才能的一种综合表现,本质是一种锐意进取、勇于挑战的创业冲动。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对技术创新的敏锐反应,就不能称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
2.3要开展技术创新,企业必须具有技术创新的组织系统、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如果我们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看作一个系统的话,这个系统应该由新技术研制开发、生产管理、市场销售三个部分组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和核心力量。但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技术创新组织系统都不健全,要开展技术创新,企业
必须相应拥有从上到下的、健全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组织系统。
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创新构思的形成、开发设计、中间试验直至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组成的连续过程,它要求企业必须按技术创新的目标建立快捷、高效、既充分发挥各部门功能,又能实现整体协调、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以及最佳配置企业资源、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员工创新积极性、能动性的管理方式。所以,创新的机制和管理是企业能否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灵魂。
2.4开展技术创新,要从企业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相结合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必须实事求是,从企业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在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上,都要量力而行。我们作为煤炭生产企业,技术上主要以应用为主,自己独立地进行技术上的开发和创新是不现实的,要尽可能地和相关研究院所及兄弟单位开展合作,共同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节约技术创新的成本。
另外,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谨防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脱节。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企业原有的技术资源,防止不切实际的“变革”和由此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要努力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收入。在可能的条件下,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为企业实现超出行业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3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途径:
3.1转变观念,树立全员创新意识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推动技术创新,实施“科教兴企”战略,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加强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位干部职工认识到“技术创新是明天的饭碗”,形成人人关心科技进步的大科技氛围。
3.2面向市场,结合实际开展技术创新
我们是煤炭企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技术创新主要应该在采煤机械化、多经三产、洁净煤、煤化工等方面进行努力。我们应在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结合自己的特点确定科研攻关项目和吸收引进先进技术,为把我公司建成煤、气、化综合发展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而奋斗。
3.3重视技术创新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原动力。我们应大力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在人才使用中,大胆启用年轻同志到重要技术岗位任职,并通过科技研究和攻关,锻炼科技队伍。其次应设立优秀科技成果奖励标准规定,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应给予奖励。另外,应给科技人员在生活、工作上创造有利条件,制订有关科技管理、收入分配、职称晋升、住房分配、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极大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4联合攻关,加速成果转化
产、学、研结合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企业、科研单位和高校发挥各自的优势,使知识资本和生产要素形成新的优化组合。
只有积极组织多方合作,联合攻关,实施大科技战略,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节省用于技术开发方面的支出。
作为煤炭企业,长期过分依赖资源,忽视技术进步。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由过去的短缺经济发展到现在的剩余经济的激烈竞争,亟需要在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上不断开辟新的道路,产、学、研合作正是加快技术创新的现实途径。借助全方位,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通过有效配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信息优势,不断为技术创新拓宽道路,这是加快企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3.5加强技术中心的建设
国际上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像福特公司、奔驰公司、西门子公司等之所以长期在世界工业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因素,主要得益于重视技术创新工作,特别是技术中心建设。拥有自己的技术中心,可以保持强大的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也是晋煤集团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增强竞争能力,必须加强技术中心建设,一是有利于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二是可以加速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技术储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实现企业产品的高市场占有率、经营管理的高效益。因此,我们应把加强技术中心建设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提高认识,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步伐。企业领导必须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要意识到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
②以技术中心为核心,加快建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企业技术开发体系,重视立项前的战略研究,形成层次分明且互相衔接的长、中、短期研究开发体系,企业内部要进一步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市场、营销、生产、科研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加快成果的商品化步伐;
③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进入企业和企业集团共建技术中心,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对企业重大技术难题组织联合攻关,发挥工程科技界的专家作用。
当前,随着我国很快要加入世贸组织,随着科技体制的深化改革,摆在我们面前的形势十分严峻。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我们应结合市场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不断创造新的纪录。
参考文献:
做好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建议《中国煤炭》2001孔令英王伟
优势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是技术中心建设 《山西技术创新》 2001樊文彬 韩仲平李榆生
作者简介:刘丽丽,女,1977年生,经济师,现在山西省晋城煤业集团技术中心情报室
从事情报调研工作。
第五篇: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企业技术创新论文-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影响分析 摘 要:长期以来企业以生产为经营管理核心总是热衷于追求产品数量的增加和企业规模的扩展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大同小异以致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这在家电行业表现尤为突出。然而企业要想真正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必须立足依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一个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依靠科技进步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更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关键词: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 1 我国技术创新的现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资本主义不断突破自身的各种局限性和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自发创新的机制。江泽民同志在与科学家座谈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世界民族先进之林。”对企业来讲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能否创新已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竞争的根本。就一个企业而言技术创新不仅指商业性地应用自主创新的技术还可以是创新地应用合法取得的、他方开发的新技术或已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从而创造市场优势。目前我国在创新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距甚远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制造业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但在制造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只占全球的0.3中国的专利发明数只有美国、日本的三十分之一和韩国的四十分之一。进入20世纪以来一种有别于传统“资源型”、“依附型”的国家发展新战略亮相:以科技创新为发展之本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这样的国家被称作“创新型国家”。如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经济增长的方式的转变如何改变世界价值链上我国的低端地位成为具有我国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国家技术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也日益提上议程。2 美的集团技术创新模式 我们就以家电行业为例美的集团就是通过“依靠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如其领导人何亨健所说:在美的唯有不变的就是变美的成功的核心是创新。不变就是死路一条只有不断变革才有生存空间。在家电行业仍热衷于“价格战”、“概念战”之时作为企业这个体系来讲还是坚持四个字:自主创新。因为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你才有话语权只有领先的技术才能带动别人帮助别人。2.1 模仿创新模式 美的集团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领先于竞争对手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美的集团的一大竞争优势这源于其技术创新。美的集团在技术创新方面始终坚持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以“高起点、高投入、高品质”为产品技术开发的战略指导走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提高、创新”的技术发展道路。以此为基本指导思想美的集团逐渐形成了其独特、高效、成熟的技术创新机制。早在1993年美的集团与在空调领域以技术领先著称的日本东芝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引进东芝技术生产美的空调。引进东芝技术后美的空调在国内市场的地位更加提升。其实不仅仅是空调美的集团在其它产品领域的发展也集中体现了“引进、消化、吸收、提高、创 新”的技术发展模式。美的集团始终把技术引进作为一种手段把自主提高、创新视为最终目的随时追踪世界家电行业的先进技术、工艺、新产品发明快速引进、快速消化、快速吸收形成了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工业设计、模具设计、电子控制和系统设计四大核心技术。据数据显示美的集团平均每天产生一个专利。事实上不断追求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最核心的基础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强大核心竞争优势所在。2.2 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必须以科技同经济相结合的创新观念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商业利润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辅助的民间性科研开发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利润动机和市场信息的支配企业技术创新方向对消费者需求的动态极为敏感技术创新战略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点是着眼于研究开发消费者需求量大、需求紧迫、开发周期短并且投资少、收益高的项目。正是这样的技术创新机制才能成为企业高速发展的驱动器。产品创新的技术只有真正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才能获得广泛市场认可才能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3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成长路径决定着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企业对经济社会贡献度的大小。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积极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争取实现跳跃式发展将技术创新最终转化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企业发展只有坚持自身的模仿创新模式和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模式坚持“自主研发”和“拿来主义”并行才能打造拥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于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是值得借鉴的。
当今时代瞬息万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应对变化,只有不断创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创新谋求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战略也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企业经济发展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分析、企业的创新动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和创新对企业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提出借助创新平抑企业经济起伏的思路。
一、企业经济发展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分析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周期性循环过程。一般要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从表象上看,企业从创业期到成熟期,主要是一个实力逐步积累、规模逐步扩大的过程。表现为企业经济能力、包括资产占有能力的不断壮大。其实,在表象之下,还客观存在着一个与之平行的过程,即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创业期,一切都是新的,一切从头开始。创新是企业的主题,企业因创新而建立。在成长期,企业发展的重点是体系设计、新领域的选择和产业多元化,而这些正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结构创新的具体表现。在成熟期,经过创业期、成长期不断的创新和积累,企业逐步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方面取得相对竞争优势,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企业步入生命周期的高峰状态。在衰退期,企业的经济业务出现停顿和下滑,直接或间接反映出企业创新能力存在问题。这时,企业需要查明原因,及时调整,梳理出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企业要想在高峰状态保持一段较长的时间,就必须高度关注自身各方面状态的变化,特别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可能变化。相关研究表明,企业一旦进入成熟期,其创新能力将明显早于其经济状态而首先开始下滑。在企业生命周期中,企业创新能力的变化通常要比企业经济状态的变化早一个相位。企业的创新能力的下滑是企业经济能力下滑的征兆。我国很多企业的兴衰起伏,都证明这一观点。为此,关注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提高和发展,并有意识地借助创新来平抑经济发展的起伏波动,对企业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企业的创新动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就企业创新的动力而言,主要一下几点:
首先,创新动力的政策因素。从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历史来看,政府如果能把保持和发展企业的创新动力建设上升到发展经济的核心部分,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引导和保障体系,并从管理机制、队伍建设、文化氛围、中长期投资以及法制、基础设施等方面结合创新动力建设长远考虑,则会大大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就一个国家而言,我们认为主要有:管理机制、人才机制、文化氛围等三点。
其次,创新动力的理念因素。企业创新能力不同于综合能力,企业创新是一个极少数人参与的工作,是需要极少数精英人才全情投入才能开展起来的工作,绝不能发展群众运动。创新活动要求参与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创新意识和技术水平及技能,以及对相关内容的敏感性。创新活动的核心人员更应该同时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能瞄准创新目标,实事求是、精心组织、勤奋求实、坚决果断、勇于面对困难、以及具有良好的交际才能和领导才能。因此,创新需要提高资源的密集度,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发掘精英人才,不断培育并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后劲。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把创新搞成群众运动,就会造成资源的分散和效率下降,从而无法真正谈创新。
再次,创新动力的风险因素。创新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存在一定的争议和风险。一项创新成果从开发到稳固地进入并占领市场,需要经过许多环节。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失败的可能性,即风险。包括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据美国的一项公开调查显示:在美国大约每年开发的10000项新产品中,有80%夭折于初期,而剩下的2000项新产品,也仅有100项能真正取得技术和经济的成功。越是技术含量高的创新产品,风险越大。因此,企业有关风险的行为偏好,以及风险承受能力,成为制约其创新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创新对企业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
虽然创新在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创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带来负作用,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化解,将会对企业发展造成伤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深度上对创新的定位偏差,会对企业经济运行形成干扰:基于创新对企业的重要作用,一些企业并未理解创新的真正内涵,却会拿创新做招牌,不是踏踏实实搞创新,而仅仅把创新作为表面招牌来增加企业的知名度甚至是追赶时尚的手段;还有一些企业过度重视创新,把创新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门心思搞创新,从而给整个企业骨干队伍的状态和工作效率带来一种不正确的引导。而且因为创新的风险性,如果创新过程中连续出现失败,就会严重影响队伍的士气,影响企业对管理者的信心。
其次,在广度上对创新的过度偏重和广泛,会影响企业现有的市场、产品和现有工作质量的形象。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企业必须把一个产品在其市场生命周期中做到利润最大化。而如果创新速度过快,就会造成产品更迭过快,产品利润来不及显现就已经进入生命的末期,导致相应的产品开发成本过高。如此这般,市场的恶性循环会将企业扼杀在不合理的经济循环状态。
再次,企业的目标发散也会为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埋下生存风险。行业准入和进入是需要高额成本的,如果一个企业在没有足够准备情况下,仅通过有限的创新进入另一个行业,低估了市场风险,就会使一个原本运行良好的企业很快由于不适应新的市场氛围而衰落甚至灭亡。例如国内某知名企业集团,是通过儿童饮品起家的,近年来始终占据国内
饮品行业排行榜前列。在其品牌扩张过程中,借助品牌优势,该集团很快进入了童装领域,但通过几年的发展,童装已成为该集团的鸡肋甚至拖后腿产品,原因就在集团对因行业跨度过大而导致的行业准入成本过高估计不充分,而使品牌进行了不适当的扩张。
四、解决创新对企业负面影响的对策分析
结合上述问题,我们认为主要能采取一下对策:
首先,实施前瞻式管理,保持创新能力的稳定与提升。创新的动力不足,容易导致企业在经济管理上步入误区:一旦企业经济规模比较庞大时,管理者往往更看中经济效益而忽略创新,企业中创新的相对比重逐步下降,经济管理者会忽略持续创新——这一企业生存的核心因素,产生短期效应:表面上,淡化对创新的关注;其内涵则是,埋下了未来企业衰退的伏笔。因此,只有采用前瞻式管理,保持企业发展战略的前瞻性,保持技术和创新能力的超前发展,开发市场、引导需求才是正确的企业创新理念。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创新能力的储备和培养。为此,要求企业管理者做好相应的市场预测、战略规划和战略储备工作。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多种方案的选择,而方案选择的标准是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和企业的创新战略,适当的方案选择是预防市场风险的必要手段。
其次,实施风险管理,以创新规避市场风险。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难度远远大于创新的风险管理难度。而创新是允许失败的。由此,企业可以通过创新风险来转化或化解企业管理的风险。当企业储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时,这种能力将转化为企业预测市场风险并采取有效规避行为的能力。再者,要把近期的和远期的能力培养关联起来。要通过开发现有产品的替代产品引导市场需求,用创新能力竞争的方式取得市场竞争和经济竞争的胜利。换言之,用创新去取得经济实力对抗的胜利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手段。联合开发是实现近期和远期能力关联培养的有效手段,在培养企业远期创新实力的同时,可以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分摊和转移创新开发风险。
再次,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推动创新能力发展。企业文化是从观念、制度层面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文化从最深层次上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当代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践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创新文化是在基本价值和精神层面上提升人的创新能力的前提。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最高体现。离开“人”这个主体,谈不上任何创新。企业文化对人的创新性的影响一是从价值观念上:这个人与另一个人,这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在对待创新的基本态度上是不同的。有的积极、主动,迎风弄潮,勇于开拓;有的被动消极,趋于守成,害怕创新。二是从文化氛围上:一个好的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能让人思想解放,精神振奋,不断追求创新,即使在创新失败时,获得的也是鼓励和支持。创新文化是创新者的精神家园,在它的滋润哺育下,火花可以结出果实,幼苗能长成大树。
创新谋求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战略也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企业在培养自身创新能力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适应市场、适应用户的擦黑年品,去占领技术、能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制高点,可以有效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的成功率目前,我国企业技术核心能力表现的主要方式是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生产制造技能与新技术、新工艺的整合过程;是企业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设计加工能力等生产要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其过程持续不断,因而具有持久性特征;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向是满足客户需要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技术创新成果在企业运用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因而具有价值性。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是同质的,围绕技术创新活动及成果的转换企业必定要投入大量的生产要素,通过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使得技术创新过程具有互补性而技术创新成果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模仿。技术创新使各种资源的性能和结构得到了有效配置,因而具有整合性。技术创新的成果具有延展性,可以在一系列产品中使用。就企业来说,组织管理能力是一种“内部经验”,“内部人”可以在企业不同部门与项目中使用,因而又具有“内部延展性”;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育与维持需要企业长期投入,组织管理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有价值的资源使用基础之上的。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体现了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丁文斌等的研究结论中:企业文化不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能是调查对象为民营中小企业,“家文化”比较强势,“企业文化”由于没有专门提炼、整理而显得弱小。余伟萍等的研究结论中:行业性质和企业自身历史状况构成核心竞争力,对行业影响最大的行业政策以及自身历史,对企业影响最大的企业经营理念都能在组织管理能力中得到最终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