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时间:2019-05-12 11:5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第一篇: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

构调整和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目标是,以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并实现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式系统。其主要载体是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或区域技术中心和产学研联合创新服务平台。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

(五)建立和完善适应我省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大大增加,部分企业技术和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体系完善、机制健全、自主创新能力强、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

----技术中心建设。到2010年,培育20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0家行业或区域技术中心。600家省级技术中心。形成一批接近国际水平或国内一流水平的企业、行业或区域研发基地。重点企业普遍建立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到2010年,每年组织攻关关键或共性技术10项,实施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的技术创新项目100项,省级新产品1000项。使战略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在自主创新上取得实效。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主导产品。

----技术进步贡献水平。全省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年增长达15%以上,到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达到40%以上。专职研发人员占职工比例达10%以上。

----自主品牌培育。推进企业每年参与制订一批国家或行业标准,重点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或国际同类水平的其他标准比例不低于50%。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专利的品牌产品。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

(六)企业技术中心。重点是在现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指导和提高上下功夫,加大扶持力度,实现动态管理,重视质量提高和产出水平,突出技术中心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七)行业或区域技术中心。重点是进一步增强功能建设,着力培育其信息集聚与扩散的功能;共性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功能;技术服务与咨询的功能;人才交流与培训的功能。

(八)产学研的联合创新服务平台。开展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合作交流活动。针对行业特点,提出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组织联合攻关。重点是抓好一批产学研示范企业的培育和成果转化项目,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真正促进其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

(九)技术创新机制建设。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发挥市场机制对科技资源配置作用,加大政府的引导力度,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投入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

四、加快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与措施

(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创新环境。将企业技术创新条例纳入省立法规划并适时出台。通过立法,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确定指导思想、战略目标,规范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中介等各方行为和责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法律支持。

(十一)转变政府职能,充分运用政策手段,引导全社会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要按照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要求,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务。应用现代信息手段,定期发布产业政策、技术创新指南。充分调动产学研各方面的创新活力。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创新能力项目建设、产学研联合以及创新成果转化等。各地也应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引导、扶持力度。

(十二)加强产学研联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重点支持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其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立专业研发机构,或通过联营、投资、参股、控股、兼并等方式实现与院校的联合。每年扶持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并促进其成果转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共建技术中心,进行技术创新合作和交流。

(十三)加强重点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每年选取30家左右省级优秀企业技术中心,优先享受政府专项资金。定期公布企业创新项目投资指南,吸引研究单位、外资、金融机构、民间资本等参与我省企业技术创新建设。通过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促进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能力建设和提高。

(十四)推动行业或区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对应用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真正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按照“十一五”技术创新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选择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项目,公开招标攻关。鼓励建立以咨询、检测、培训和研究开发等各种形式的行业或区域技术中心,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发挥集成优势,鼓励中心跟踪和参与国家在科技和产业领域的重大攻关项目,使其成为承担国家和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主体。鼓励大企业技术中心拓展为行业服务的职能,并积极引导其向行业技术中心发展。

(十五)推进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引导企业将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及检测方法纳入国家和国际标准,掌握技术和经济竞争的主动权。从专利、技术标准等角度出发,支持一批在战略或关键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把自主研发形成的专利技术,实施对外专利许可或专利权转让,使专利技术产业化。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发起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企业,予以重点支持。与有关部门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推动我省专利、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等建设。

(十六)完善考核监督激励机制。完善企业技术中心绩效评价体系。把研发投入、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研发预算机制、科技人员培养使用和创新成效等作为评价主要内容。系统科学地设计评价指标、统计口径、评价程序、评价方法,对技术中心企业实行动态的管理,使之更符合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要求,更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政府引导型资金的绩效评估,确实把有限的资金用足用好。每年对省级优秀新产品、优秀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优秀企业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使之带动全社会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第二篇: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项目代码 : CG0214

完成单位 : 中科院评估中心北京持国技术评估事务所

研究人员 : 连燕华

获奖情况 :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创新活动日趋活跃,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成为各国和企业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速建立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外技术创新的资源,对于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十分必要。

1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概念和特征

技术创新活动是技术实践、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实践结合在一起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技术实践、生产经营实践和管理实践的三重属性,主要由两大类活动构成,一是管理性活动,包括决策、资源配置、管理与制度建设等活动;二是实体性活动,包括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活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就是由这些活动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体,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构成现实的技术创新活动。因此,我们认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一个企业中与技术创新活动及创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相关的各种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技术创新的组织系统、关系网络,以及保证系统有效运行的制度和机制。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作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体,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活动的整合体,必须具有系统性的特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由组织系统、规则系统、资源配置系统与决策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一要素的性质或行为都将影响到整体的性质和行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统的每一要素都起作用,如果系统的某一要素有缺陷,失去了与它要素恰当地相互作用的能力,不能完成它特定的功能,就会影响整个系统。这就启示我们在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时,不能仅仅注重某项要素的建设,而忽略其它要素,仅仅变革一个要素有时会产生始料不及的后果,要把各要素建设看作是一个整体而等同对待,共同发展。

其次,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开放性特征。按照创新体系研究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宏观层面上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观层面上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和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其中,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这一大系统的子系统,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占有核心地位。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创新体系其他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开系统。微观层面的各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相互之间也进行着密切的联系与影响,相互之间进行着资源的交换与共享,进行着技术创新的广泛的合作。

另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还具有动态调整的特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向动态平衡。自组织理论揭示出,开放的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充分的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获得了足够的负熵,使系统向远离平衡的非平衡态发展,然后通过系统之间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促使系统向熵减方向即有序方向演化,从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就是这样一种开系统,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着物资、能

量和信息的交换,从中获取资金、人才、信息等负熵流,从平衡状态到非平衡状态再到新的平衡状态,不断进行着动态的调整。

2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企业市场竞争力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完善与有效性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弱将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好坏的直观表现。有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很完善,但是技术创新能力却很弱,说明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各要素没有激活,运作效率不高;有的企业暂时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但是缺乏持续创新能力,说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完善。图1直观地表示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匹配度对应于I区时,说明由于企业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下。这是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的情况,因此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就成为我国企业刻不容缓的任务。

当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匹配度对应于II区时,说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没有能够通过建立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出来,虽然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创新体系,但是创新体系没有被激活,体系运作效率低下。这类企业在我国较为普遍,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就属于这种类型。

当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匹配程度对应于III区时,说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强是一种暂时现象或者是一种虚假现象,这一类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是来源于自身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支撑,而可能来自其他的竞争手段,甚至不正当竞争手段。一般而言,II区的情形出现很少,因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技术创新的舞台,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基础,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保障,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要有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不现实的。

当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度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匹配状况落在IV区时,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度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都比较强,这说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高效运作充分发挥出来了。这类企业不仅能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而且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这类企业在我国已经发挥同行业“领导者”的作用,如现在国家进行的创新试点的部分企业,这是所有企业追求的目标。3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现状

建国以来,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为了促进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国家经贸委、科技部等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规政策,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是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经贸委提出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并印发了《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办法》和《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在1999年初召开的全国企业技术创新大会上,国家经贸委提出了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步伐的意见,要求在2000年底以前,所有国家重点工业企业都要建立技术中心。国家经贸委会同财政、税务、海关在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中陆续认定了近

30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各个省市也开展了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扶持工作,共认定了1000多家省市级的企业技术中心。

虽然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很不健全 ,运转效率较低,产生企业的观念与创新意识不强、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技术人才缺乏、科技投入不足、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没有发挥技术创新体系应有的作用,导致创新效率低下,水平不高;二是企业虽然建立了技术创新体系,但仅仅是一空壳,没有把技术创新体系各要素有效激活,致使技术创新体系整体运作效率低下。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我国企业一定要建立健全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合理组织设置技术创新体系各要素,使技术创新体系能够合理高效的运作。

4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与功能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的舞台,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与配套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作为一有效运行的有机体,它首先应该有能完成不同功能的单元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律相互结合而成的一组织系统,是该体系有效运行的“硬件结构”;其次它应该有规定与制约该体系合理配置与有效运作的规则系统;体系的有效运行还要有资源配置系统为之提供能源,是体系运行的“血液”;最后还应该有管理体系运行的决策系统作为体系运行的“大脑”。如同人类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样,由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心脏等不同组织相互联系共同构成血液循环系统的组织系统,组织系统在一定规则的约束与规定下在人体内合理分布,资源配置系统提供在血管与心脏中流动的血液,人的大脑作为决策系统负责循环系统的构建、血液在人体内合理的配置与运行等因素,其中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系统的电泵处于核心地位。同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一有机体也应该具有组织系统、规则系统、资源配置系统与决策系统这四个基本的要素。

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RORD四要素中,组织体系是“硬基础”,规则系统、资源配置系统、决策系统构成技术创新的“软环境”,它们共同构成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系统。组织体系规整了企业技术创新实体性活动与管理性活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为技术创新构筑了坚实的平台;规则系统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制度与文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向正确方向良好运行;资源配置系统负责技术创新资源如资金、人才与信息等要素的筹集与配置,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源与新鲜血液;决策系统关系着技术创新项目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灵魂。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是由技术创新相关活动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展中发挥着“粘合剂”、“结构组合器”与“功能发挥器”的作用:

1)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粘合剂”功能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包容了所有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要素,并按照一定规则合理的组织与运行。依据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系统性的要求,把所有相关要素统统包容进来,并使每一要素都发挥应有的作用,每样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把技术创新的组织系统、规则系统、资源配置系统与决策系统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发挥着“粘合剂”的作用。

2)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结构组合器”功能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各要素不是杂乱分布的,而是分工明确、结构合理的有机结构体。不管是宏观层面上的国家创新体系,还是微观层面上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都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需要把要完成的任务分解成各项具体的工作;二是要保证这些分散的工作可以结合成整体的工作。通过分解与合成,使创新体系成为一分工协作的系统。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技术创新各要素的“结构组合器”。

3)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功能发挥器”功能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一有机系统,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企业进行持续技术创新,使企业转型为技术创新型企业。为了达到此目的,需要体系内部各要素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通过自身的不断调整与完善,把内部各要素的功能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并通过有效的组织,形成比单部分能力之和大的多的整体能力,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具有“放大器”的作用,把体系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系统综合反映,它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如果把企业技术创新看作是一阶段性的线性模型的话,则技术创新能力在各个阶段都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仅仅是创新能力的侧重点不同,如图3所示: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平台,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与培育的沃土。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目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联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源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根据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可以将技术创新能力简单的划分为:技术创新的组织能力、技术创新的规则能力、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技术创新的决策能力。其中,每一种技术创新能力都是根植在相应的创新体系要素上的,离开了创新体系要素支撑,技术创新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持续的。

其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运作过程中的外在表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体现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好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很强,说明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合理有效,技术创新能力弱,则表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肯定有问题,因此,很多企业和国家机构都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估来检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好坏。

最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要协调发展。在绪论中我们已经讨论过我国现有企业有技术创新能力滞后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还有问题,整个创新体系的效率还没有充分激活,导致了创新能力与创新体系没有达到协调发展。这也反映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误区:偏重创新体系的实体建设,以为建立了企业研发机构就形成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R&D投入就会有高的产出,而最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依然极其低下,逐渐的企业就对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失去了兴趣,而重新回到“经营型企业”发展的道路上来,对“技术创新型企业”发展道路远而避之。从中可以看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好坏、建设的完善与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小、对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实行“技术创新型企业”发展道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要注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与提高,这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的目的之所在,也是决定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生存的重要因素。

总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根本,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之目的,两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因果相关的联系体。如同处于社会组织中的人一样,创新体系在此对应着个体的人,创新能力则对应着人的生存能力。人是由不同结构与功能的组织所构成的,各种人体组织都相互作用又自成体系,共同构成了人体结构,并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出适应生活的能力。如果人的某一组织或子系统出了毛病,或不健全,则肯定会产生某种功能上的障碍,导致人生活能力的下降,甚至会威胁到人的生命。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唯一途径就是构建与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保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有效运行。

6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原则与思路

企业在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时应该遵循如下原则:要有利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进行;要有利于形成核心技术能力,企业生存与发展最关键的技术必须自己掌握,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开展相关的研究,以积累知识和技能;要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研发成本,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多的知识和技术;要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吸引外部资源向企业流动;要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要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去构建创新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时要注重整体性与有效性,从技术创新体系结构功能的完善与体系各要素的有效配合与激活两个方面着手。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包括组织系统、规则系统、资源配置系统、决策系统四个基本要素,因此在构建创新体系时要四个要素同时进行,不能顾此失彼,只抓一头。在进行组织系统建设时,要注重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的建设,因为企业研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大中型企业要建立技术中心,进行超前的技术开发,为企业在市场上具有持续竞争力作基础。在进行规则系统建设时,要从企业自身能力出发,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战略,规范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要注重对企业技术创新人员的激励,要把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一方面要完善资源的筹集渠道,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企业要定期对技术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行评价,促使资源的有效利用。企业创新决策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要具有风险决策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等“企业家精神”,要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各类专家委员会等“智囊团”的建设。

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绩效来说,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但是创新绩效的最终体现,还有赖于技术创新体系内诸要素的优化组合,激活各要素,这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另一重要问题。关键是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建设,因为技术创新机制是联结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各要素、促使企业技术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效率的关键环节。政策建议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保证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企业、政府、市场多方面共同努力,通过创新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企业内外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知识资源,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最终形成企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和企业发展的内在机制。

1、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与完善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弱,主要工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周期长;企业关键生产技术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档次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单位能源普遍偏高,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这些都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前,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与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就变得尤为重要。

(1)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是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是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在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时,要立足于企业的实际,以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为目的,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技术中心模式。

(2)在进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时,要注重创新体系的整体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由组织系统、规则系统、资源系统与决策系统等子系统组成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发挥作用,不可或缺。

(3)重视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育。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调动其积极性,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根本所在。应积极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在企业内部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和技术创新带头人,一批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售后服务人才,一批具有较高素质和技术能力的技术工人。在人才的使用上,要坚持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多年不见成果的人要坚决退出来,成果显著的要给予重奖。

2、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宏观调控作用

政府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方面主要发挥以下职能作用:

(1)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国家产业政策和全国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要求,组织编制行业发展纲要和规划,对全国企业创新的重点、结构和方向进行宏观调控。

(2)组织编制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重大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等导向目录,知道政策性银行贷款方向,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引导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向,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

(3)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引导和投入,以举办高新技术园区为示范,跟踪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发展趋势,加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投资研究重大产业先导技术和共同的关键技术,帮助国家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尽快形成技术优势,辐射和带动整个行业,参与国际分共和市场竞争。

(4)做好企业利用外资改造现有企业的规划,对企业股票上市、可转换债券等直接融资进行审核,监督其资金投向,促进企业创新。

(5)研究制定全国性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规范各类投资主体行为,保障投资主体的权益。

(6)积极培育、健全包括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咨询公司、招标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及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使之在企业项目咨询、技术产业化投资服务方面,本着科学、公证、诚信、可靠准则,在政府、银行、企业间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

第三篇:积极组建企业院士工作站 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模版]

积极组建企业院士工作站 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陆兴培王宝成肖艳君

一、积极筹建企业院士工作站,建立、健全院士工作站制度建设

2009年1月1日,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通用院)与北京化工大学高金吉院士、清华大学王玉明院士、浙江大学谭建荣院士分别签订了聘用协议,聘请三位院士为合肥通用院院士工作站院士。随后,根据安徽省科技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企业院士工作站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科人[2009]55号)文件精神,经过安徽省批准,合肥通用院组建了安徽省首批四个之

一、进站院士也是最多的企业院士工作站,并制定了“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用以指导合肥通用院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培养造就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促进合肥通用院做大、做强、做久。

与此同时,请进站的院士们在院内担任实职,使进站的院士们有职有权有责任,如聘请高金吉院士但任合肥通用院学术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玉明院士但任合肥通用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谭建荣院士但任依托在合肥通用院的国家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合肥通用院院士工作站工作开展之初,针对合肥通用院的主要研究领域,经过多次磋商,确定了院士工作站拟开展的三个研究方向:“石化装置工程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高参数机械密封技术”、“重要承压设备失效与事故演化与溯源数字仿真技术”等领域。院士工作站建立以来,合肥通用院在科研项目预演和立项、课题研究、阶段评估、成果鉴定等具体科研活动中,请院士们提供咨询和决策。

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论文发表,设立了“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论文和专利专项奖励基金”,院士工作站内取得的两项发明专利分别获了2万元专利奖励基金,数十篇高质量的论文也分获了每篇2000元到500元的论文奖励基金。为鼓励自主创新,合肥通用院设立了新产品与核心技术奖,重奖在新产品开发与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项目组和个人,院士工作站内的三个项目组获此殊荣,其中:“15MnNiNbDR钢制2000m3低温乙烯球罐成套技术”获得一等奖,奖金30万元;“新型余热回收式成套装置关键技术研究”和“CPD-600LB型两位三通粉体换向阀研制”分获三等奖,奖金各10万元。

200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来合肥通用院视察工作,对合肥通用院科技创新及行业带动作用给予了肯定。

二、全面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步伐

合肥通用院院士工作站获批建站以来,通过引进院士智力资源,对合肥通用院攻克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创新人才队伍、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升了合肥通用院在 “石化装置工程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高参数机械密封技术” 和“重要承压设备失效与事故演化与溯源数字仿真技术”三个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保障石化装置等重大工业设施长周期运行安全和核电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与装备支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研发和研究成果

合肥通用院院士工作站建站初期就承担了在研科研项目63项,其中: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9项、863计划4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院所基金项目5项,安徽省重大科技攻关、国际合作、自然科学基金等13项,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发展基金7项,中石化科技开发项目16项,国防科工委、海军装备部等军工科研项目7项。2009年1月以来,为加快合肥通用院院士工作站建设步伐,鼓励新产品和核心技术研发,加大研发投入,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市场急需,密切跟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特别是国家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的重大装备研制专项项目、“十一五”支撑计划、“863”专项等,精心组织申报。2009内,新增各类科研项目35项,国拨经费近6000万元,创合肥通用院建院以来获得国拨经费的新高。其中:国家“863”计划3项,“十一五”支撑计划1项,科技部院所基金2项,国家发改委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1项,中石化科技开发项目3项,安徽省重大科技攻关、国际科技合作、人才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安全生产等项目10项,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发展基金2项,合肥市科研和成果转化项目12项。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以寿命为基准的承压设备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大型高参数高危险性成套装置长周期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安徽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特种材料设备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以及 “承压设备高温损伤行为与寿命预测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 和“CPD-600LB型两位三通粉体换向阀研制”等重要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分别通过了科技主管部门的成果鉴定或验收。获安徽

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4项,2009年安徽省自主创新产品2项,国家和安徽省重点新产品各1项。

为提高成果的拥有量,2009内,组织申报了“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中石化协会科学技术奖”等科技奖励,合肥通用院的院士工作站内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已获专利授权3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申报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发表论文93篇;通过鉴定或验收6项。

为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为院士工作站搭建国内一流的创新平台,为院士工作站的科学发展作支撑,申报的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均已获得批准,申报的国家压缩机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保障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也已通过评审,等待批复。

2. 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

2009年内,通过院士工作站的纽带作用,合肥通用院在“石化装置工程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高参数机械密封技术”和“重要承压设备失效与事故演化与溯源数字仿真技术”等院士工作站的研究领域,签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院士科研团队15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6名、博士后等3名。引进了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的2名博士,在院士工作站内开展相关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同时,新进了23名高校大学生,其中研究生15名。并从院士工作站内选派1名优秀的博士后,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做访问学者1年。

2009年 9月,合肥通用院的“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团队”荣获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部联合授予的第四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团队带头人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的亲切接见。

三、经验体会和工作规划

1. 经验和体会

从合肥通用院院士工作站半年多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企业院士工作站是院、企合作的一项创举,为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辟了有效途径,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凭借院士团队这支学科和行业的云梯,企业必定能登上科研和经济发

展的新高地。

(1)谋求科学发展,请院士“掌舵”。在合肥通用院谋求的科学发展的发展战略上,请院士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

(2)突破关键技术,请院士“把关”。从合肥通用院的实际出发,以需求为导向,围绕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流体机械节能与可靠性等重点发展方向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组织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与企业研发人员开展联合攻关。

(3)培养创新人才,请院士“授业”。借助院士工作站的高端人才聚集和团队的科研带动工作,为企业培养高端技术创新人才,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支持和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4)带动产学研合作,请院士“出招”。院士工作站促进了“产学研”相结合,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组织形式和合作氛围,为企业的科研和经济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

2. 今后的工作打算和规划

(1)以企业院士工作站为依托,借助院士及其团队的技术优势,围绕石化装置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重要承压设备失效与事故演化与溯源数字仿真技术、高参数机械密封技术等相关领域的重大课题,由院士实施技术指导,开展联合攻关,从而实现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的突破。

(2)针对合肥通用院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实际工程问题,邀请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开展咨询和学术报告会、交流会、讨论会等技术服务活动,及时解决问题。

(3)在合肥通用院项目申报、研发过程中请院士把关定向,借助院士技术优势,开展项目引进和研发工作。在合肥通用院承担的一系列科研课题实施过程中,对所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制定解决方案时及时咨询院士意见,不定期召开课题工作会议,请院士进行技术指导

(4)引进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技术成果,在院内实现产业化,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5)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的平台优势,与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并通过邀请院士举办学术交流和讲座了解国内外本专业领域最新技术发展情况及趋势,依靠院士全方位的资源优势,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2009.12.1

5陆兴培,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为《安徽科技发展六十年辉煌》编纂委员会编委、安徽省八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组成员,多年从事科研管理和规划制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联系人:陆兴培 电话:5335731 传真:5312185e_mail:luxingpei@hgmri.com 地址:合肥长江西路888号邮编:230031

第四篇: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

**

技术创新是指生产技术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可能并不带来产品的改变,而仅仅带来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例如改善生产工艺、优化作业过程从而减少资源消费、能源消耗、人工耗费或者提高作业速度。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企业如何进行和实施技术创新?在许多的员工看来,创新就是指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务的挖掘,是高层的事,是技术部门的事,所以当公司进行创新运动的时候,要么无动于衷,要么无从下手。真实意义上的创新应该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字面上的所谓新东西,但不容易找到,找到也不太容易展开,这对企业来说,是真的需要高层来想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对现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以及工作当中“结”的清除,也就是我们的“四一五小”活动。这是一个全民可以参与的运动,所有人都可以找到身边的“结”,并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解决它。通常这些“结”都是因为跨部门而在日常工作当中无法通过简单的沟通进行解决,所以一定要上升到项目进行根治。某种意义,越是一线的员工,越容易找到“结”,因为他们是亲身体验的人。对基层团队和员工而言,对现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以及工作当中“结”的清除,而且对企业的实际意义更为直接有效,立竿见影。这就是对现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以及部门间协作当中“结”的清除。可以想像,越是一线的员工对工作流程的体验越深,就越可以发现当中可以改善的地方。这些工作中可以改善的地方就是“结”。这些“结”要么平时被繁琐的日常工作所掩盖,要么被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不足而搁置,所以只有推行创新运动才能被暴露,要上升成为项目才能被结开、被根治。由此可见,创新是一个全民可以参与的运动,所有员工都可以去挖掘身边的“结”,并通过申报,最终以项目管理的方式解决它。如果一个企业内部的“结”都解决了,企业就可以上升一个层面,变得健康强壮。创新对企业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领导提出来是有一定战略眼光的,值得我们每一级主管认真思考。同时,也一定要给员工们讲清楚创新的含义,这样才能真正发动群众。要告诉他们,创新从身边开始,项目就在你我身边。

创新!顾名思义,就是要自己搞出点新兴的东西来。综合技术科的工作,我们对企业生产工作当中“结”进行梳理,结合企业生产瓶颈进行专项技术攻关,如设计起毛辊两端钻孔专机,起毛辊红套专机,双头车床料架设计等,结合生产一线工艺改进要求,顾及效率、成本、用人等因素,设计扁钢丝抛光机,进布杆抛光机,起毛辊钻模改进,剪毛机横动机构设计,锡林装配辅助托架设计,轴头加工齿形顶尖设计,主轴车锥度靠模等等,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肯定还存在更多的“结”,只要我们做有心人,随时对工作中不顺手的事进行改变就是创新。项目不分大小,都能促进企业生产进步。

2019即将开始,我们需要进一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习,提高我们的见识,积累和提升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需要准备好我们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发挥自己的作用,争取拿到企业“四一五小”大奖!

第五篇:如何建设企业培训体系

如何建设企业培训体系

2010-09-08 17:54 作者:happycyc

如何让企业培训的收益大于投资?建立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并推动其高效执行是关键。那么,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应如何建设呢?世界工厂网小编为您汇总出建设企业培训体系的思路并附范例如下:

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主要包括培训目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费用的预算、培训计划的制定及培训的具体实施等等内容,其中培训的具体实施环节又包括培训内容的设置、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日程的安排、培训效果的评估等细节。

弄清楚了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所含内容,接下来就是如何建设这个培训体系了。世界工厂网小编认为,建设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必须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明确企业培训目的,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及费用预算,制定好培训计划,并完善培训具体实施各环节的内容。

首先,建设企业培训体系需遵循下述六大原则:

一、基于战略

培训的目的是通过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让员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因此培训体系的建设必须根据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的要求,为企业培训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人才。

二、动态开放

企业要生存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企业的培训体系必须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培训体系背心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进行及时的调整,否则培训体系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就不可能真正发挥推进绩效改善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三、保持均衡

一个有效的培训体系必须保证企业的员工在不同的岗位都能接受到相应的训练,这就要求培训体系的建设必须保持纵横两个方向的均衡。纵向要考虑新员工、一般员工、初级管理者、中级管理者,高级管理者之间的各个不同级别,针对每个级别不同能力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横向要考虑各不同职能部门要完成工作需要那些专业技能,以此来寻找培训需求和设计相应课程。

四、满足需求

培训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在满足工作需求的同时,满足组织需求和员工需求。满足组织需求,才能保证培训的人才是组织所需要的,而不仅仅是岗位所需要的;满足员工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培训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保证培训的效果。

五、全员参与

培训体系的建设,不只是培训部门或培训管理员的事,培训体系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只靠培训部门孤军奋战,必须上下达成共识,全员参与,必须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必须得到业务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

六、员工发展

如果培训体系和培训课程的开发能够与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就可以达到企业和员工双赢,在员工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为企业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

其次,建设企业培训体系的步骤:

建设企业培训体系可参照下述六大步骤,世界工厂网小编以某公司的企业培训体系建设实例为例来为大家说明:

企业培训体系实例

一、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的培训体系,规范培训流程,明确各部门对培训的职责以及监督培训,评估和反馈培训效果,以真正达到提高员工工作技能、绩效以及公司的整体绩效。

二、培训需求调查:

1、每年11月底下发培训需求调查表(部门),次月中旬回收调查表,保证回收率为100%,作好记录和分析;

2、月底下发月度培训需求调查表(部门、员工),次月3日前回收,以弥补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的不足;

3、组织分析:从战略目标出发,根据组织的整体绩效、公司的发展规划以及和公司高层领导的沟通来确定培训的内容;

4、职务分析:根据岗位说明书和工作规范来确定培训的内容(这主要是针对新员工);

5、员工分析:首先是根据月度考核的结果对个人绩效的分析;其次是员工职位变动;最后是根据员工个人的要求;

结合以上调查和分析,经过和各部门的沟通和讨论(会议),可以确定培训计划的内容。

三、、月度培训计划的实施

1、明确具体培训目的,经过培训后员工要达到的目标;

2、培训内容:

a、职业品质培训,主要是员工手册培训(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职业态度,责任感,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规范等);

b、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专业知识技能、管理技能、职业规划、社交技能等;

3、参加培训人员:

a、中高层管理者。因为他们都公司的决策和和经营理念全面负责,所以对他们的培训主要是决策,战略等方面;

b、基层管理人员: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知识,管理技能,有效工作、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培训;

c、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沟通艺术、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培训;

d、普通员工的培训:提高工作绩效的培训

4、培训类型:

a、岗前培训:

i)新员工集训:一般时间1~2天,由综合部组织实施,主要内容为公司概况,企业文化,基本政策与制度,工资福利等;

ii)用人部门培训:使新员工能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职责,主要内容是部门的工作职责,环境,本部门的特殊规定,介绍同事等;

b、在岗培训: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或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对部门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主要从以下方式进行:定期举行会议宣贯公司制度和理念、现场培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员工进行教育的培训)、师徒制培训、工作轮换等,综合部负责监督培训进程和效果;

c、脱岗培训:主要集训和外培,由综合部负责组织实施;

d、员工业余自学;自费学历教育、自学进修、职业资格考试、网上自学;

5、培训方式: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研讨会、拓展训练、军训等

6、培训预算:每年针对培训的内容预测培训的费用,对具体的培训也要进行费用的预测,主要从讲师费、场地费、交通费、教材资料费、住宿费、餐饮费等其他培训费用支出;

7、培训讲师的选择:内训主要以公司中高层管理者为培训讲师,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作为培训讲师。

四、内部讲师制度建设

1、选拔内部讲师:主要以公司高层管理者、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主,兼顾竞争上岗的方式(确保讲师的充裕);

2、讲师的培训:外部培训机构;外派;寻找教材网络自学等;

3、明确讲师的职责:

a、制定培训教材;

b、授课(每年的授课时数达到一定要求);

c、按综合部的要求修改和完善培训教材,并将教材交于综合部存档;

d、按综合部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参加讲师的培训。

4、内部讲师激励方式:

a、晋升制度(助理讲师、讲师、中级讲师、高级讲师);

b、物质激励(授课按时数、级别、满意度调查表等给予日工资1~2倍的报酬。

5、内部讲师考核:根据当年培训的效果和满意度调查进行年终考核,与当年的奖金直接挂钩。

五、培训档案管理

公司所有培训都要上报综合部,经审核后才能开展培训,每次培训都要有人员记录的签到表,所有培训资料和培训形成的文本送交综合部存档;

建立员工培训档案,保存培训相关资料以及培训费用的登记,采用培训积分制,以此作为员工晋升或奖罚的依据。

六、培训的评估及反馈

培训的评估及反馈主要是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改进员工的绩效,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辅之以考核的方式,对员工培训的效果进行激励和惩罚。

1、员工培训满意度调查表

2、培训签到表

3、培训后考试

4、询问员工直接上级

5、培训后的月度绩效考核

以上2~5项与员工考核奖金挂钩。

通过培训体系的科学化建立和实施,我们可以帮助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同时提高员工满意度,为创新管理打好基础。

小结:企业开展培训,自然想培训起到理想的效果。但实践中,许多企业培训的效果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原因何在?很多时候与企业培训体系建设的不够完善和企业培训体系执行不力密切相关。因此,世界工厂网小编提醒:企业培训体系建设好了,一定不要忽视推动这个培训体系的高效执行。这样才能有助于企业培训起到理想的效果。

下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1、GB/T 13016-2009 《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2、GB/T 13017-2008《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3、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4、......

    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影响分析 摘 要:长期以来企业以生产为经营管理核心总是热衷于追求产品数量的增加和企业规模的扩展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大同小异以致企业......

    浅谈企业的技术创新

    浅谈企业的技术创新 企业都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并不是简单的产品开发,而是源自市场和消费者心智调查和启发后的深度研究后贴近市场的创新。 不能直达消费者心智的产品或......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企业技术进步及创新发展情况 一、“十二五“创新能力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申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共完成省级及以上......

    浅谈技术创新的风险补偿体系

    浅谈技术创新的风险补偿体系-------------------------编辑整理: 会计网上学习编辑:aiyimingba 文章来源:新浪【摘要】本文在我国推行科教兴国战略与自主创新战略的背景下,......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总结报告

    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总结报告 1 企业概况: **************************************************************************************************************************......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经验 安费诺科耐特(西安)科技有限公司王波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座大厦那么标准体系就就是这座大厦的地基,而各管理体系就像大厦的支柱一样支撑起企业在方方面面的......

    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DL质监局全面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为提升企业质量诚信水平,实施品牌战略及质量提升工程,提高我县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某某质监局采取五项措施积极推进企业质量诚信制度建设。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