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服务企业技术创新
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助力转型升级——一个成功案例 2016-07-06 科协改革进行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科协按照“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的工作主基调,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聚焦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精心谋划、精准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牵线搭桥积极引导创新要素资源向企业聚集
搭台子,让供需双方有效对接
河北省科协主动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深化与北京市科协、天津市科协的合作对接,促进创新资源汇聚河北。
2014年,由省科协组织筹备,省政府、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联合召开了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家座谈会,有12位院士专家和首都涉农11家大企业集团的负责人出席座谈
会。座谈会洽谈引进项目56个,建园面积达28万亩,引进良种畜禽180多万头(只),项目资金总额约86亿元。
2015年5月,河北省科协与北京市科协、天津市科协签署合作协议,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同年8月,该平台在北京中关村举行了首场项目发布和推介活动,面向京津冀推介优质科技项目。河北省科协系统组织与会的75家企业分别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和参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其中6家企业签署了科技成果转化协议。
2014年,首届河北省科协年会在沧州渤海新区举办。院士专家围绕渤海新区产业规划和企业需求积极建言。中国科学院、天津大学等9家高校院所同渤海新区的30多家企业进行了对接,达成合作意向18项。
2015年10月,第二届河北省科协年会在保定举办。北京市科协和天津市科协带着专家、项目和科技成果应邀参会,与河北企业洽谈对接。年会共发布人才技术项目成果318项,达成合作意向77项,签署合作协议14项。参会的22家全国学会和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中关村数字文
物产业联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推介技术项目166项,签约项目10项。
为进一步扩大京津冀科协合作平台,在继续发挥京津冀科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河北省科协年会平台作用的基础上,启动了“首都科技工作者助力河北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首次对接活动6月14日在廊坊开发区成功举办。此外,还与北京市科协、天津市科协谋划了中关村百家企业进河北、京津百名科学家河北行活动,一批创新技术成果将在河北落地转化。
出点子,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
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实现河北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省科协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积极帮助企业与学会建立合作,突破技术瓶颈;瞄准京津人力资源,引荐专业人才;搭建多元融资平台,延伸众创空间服务链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保定市定兴县宇捷直流力矩电机制造公司是一家中型民营企业,前年,公司发明了一种直驱电机绕组的新技术,大大
提高了直驱电机的稳定性,但由于县级企业名声小,技术缺乏理论和实验数据的支撑,这项技术始终得不到业内认可。去年,得益于中国科协的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定兴县科协与中国电机学会、清华大学联系,促成企业与学校建立了直驱电机技术开发联盟,把这项技术作为联盟单位共同开发研究的项目之一。中国电机学会和清华大学专家在理论和实验数据上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其后,这项技术得到了国家级科研成果的桂冠,产品得到了市场认可。通过科协指引,很多像定兴县宇捷这样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就能和国内高端科研单位和顶级学府进行科技合作,促进企业发展。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2015年,全省科协组织帮扶创建科技型中小企业376家,共完成技术创新项目580余项,申请专利94项,技术产品营业收入近亿元。在此基础上,计划今年再帮建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3-5年内完成帮建1000家的目标。最近,省科协牵线搭桥,促成河北春蕾集团与快速制造国家工程中心(西安交大)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河北共建3D打印材料研究院。
结对子,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把保定市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是2014年中国科协与河北省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两年来,省科协有关领导和部门多次到中国科协争取支持,到保定市有关企业调查研究,帮助解决问题。截至去年底,保定市与59个全国学会建立联系,与155个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300多名院士专家进行对接,签署合作协议94项,其中落地项目20余个、建立学会工作站5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联盟10家、成立联合实验室2个、建立中试基地和创新基地2个。通过汇聚技术资源,搭建资源整合平台,与国家级学会、科研院所所属技术团队开展合作,运用科协、学会人力资源,与优势企业对接,搭建金融平台等多种富有科协特色的创新驱动服务体系,为保定创新驱动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学习借鉴中国科协做法,省科协每位班子成员分别选择一个县(市、区)作为创新驱动示范县试点。省科协同5个试点县(市、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提供经费支持,通过整合科协资源,进行为期3年的创建工作,实现帮助示范县(市、区)制定一个创新驱动发展规划,创建一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园区,引进一批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和高端人才,建立一批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转化一批科技成果的工作目标。通过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县(市、区),推动以实体产业
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县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试点工作2015年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多次组织全国学会和省级学会的专家深入当地企业考察、发布成果,进行项目和人才对接。省科协在任丘市建立了创新人才培训基地和众创空间,定州市、任丘市、涞水县出台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县(市、区)建设的相关文件,定州市和任丘市政府提供了配套经费,涞水县建立的众创空间已有60多家企业和创客入驻。省科协这一做法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企业欢迎。
找路子,帮助河北企业“走出去”
利用国际资源,开展务实科技交流与合作。2015年,省科协首次邀请美国、加拿大代表组团参加廊坊国际经贸洽谈会。经过细致缜密的前期工作和后期跟踪服务,对美科技商务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有关方面签署了《关于开展中成药国际贸易合作框架协议》《关于开展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合作意向书》,签署了一批商品出口订单,美国硅谷河北人才工作站已开始运行。
省科协还积极参与中东欧产业合作战略,成功推动河北企业到匈牙利合资建厂。为推动河北省优势产业过剩产能境外转移,省科协邀请中国技术交易所有关负责人到邢台沙河市、临城县进行考察,为当地玻璃和水泥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对非洲水泥市场作了重点推荐,企业反响良好。
夯实基础不断健全服务企业创新的组织体系
推进“两站一中心”建设,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2015年5月,石家庄生物医药院士工作站启动仪式在石家庄以岭药业举行。活动期间,院士工作站与院士新签约7项合作项目。石家庄生物医药院士工作站依托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院士工作站目前已有樊代明、钟南山、杨胜利、张伯礼、杨宝峰、高润霖、张运等20余位两院生物医药领域院士签约入站,建立院士专家委员会,并依托前期科研基础,同院士团队开展包括项目技术指导、重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十余项合作,取得诸多研究成果。
干勇院士、殷瑞钰院士等钢铁专家作为进站院士同唐钢、邯钢、承钢等钢铁企业开展了多个合作项目,都是清洁生产、绿色工程和高档次新产品项目,既符合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也是我省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的重要项目。
截至2015年,全省建立院士工作站173家。同时,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和区域产业特点,全省还建立了院士专家服务中心19个,科技专家企业工作站141个。“两站一中心”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实现了活动式帮扶与阵地式帮扶相结合,技术帮扶与人才帮扶相结合、帮扶工作与组织建设相结合,有效发挥高端人才在企业技术咨询、重大项目研发、高端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有效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加强园区科协工作,发挥其科技创新平台作用
在园区建立科协组织是地方科协组织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省科协的积极推动下,2014年5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园区科协工作的意见》。截至目前,全省1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全部建立科协组织,省级园区已建立科协组织130多个,2015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园区科协建设示范单位”。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协立足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了公共技术、专业技术、教育培训三大平台,整合了服务创新企业的共享资源,促进各类创新活动的开展;围绕产业发展布局,每年聘请省内外专家开展各类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研讨等活动百余次;建立企业科协组织78家,积极开展“校企产学研对接”“创新驱动发展论坛”等各类活动,为企业和科技工作者架起一道道沟通与协作的桥梁;以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为基础,建立起8家院士工作站和5家科技专家企业工作站,服务高端智力人才。像秦皇岛开发区科协一样,其他园区科协也都结合实际,发挥聚集创新资源、服务企业和产业的作用,为园区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化责任部门服务职能 加强对服务企业工作协调指导
河北省科协对服务企业工作高度重视,形成有领导分管、有专门机构、有专职人员、有专项经费,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的工作体制机制。
省科协直属单位省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是服务企业工作的专门机构,先后建立了省科技事务司法鉴定中心、省院士专
家服务中心、省产学研合作创新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基本信息库、院士专家信息库、企业难题需求库、科技成果库。
编印《国家鼓励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汇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文件汇编》等学习宣传资料,免费向企业提供。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全省每年有6000多家企业、20余万科技工作者参加。
每年组织开展“院士专家园区(企业)行”、专利信息推广应用、一线创新工程师培训等活动。目前,正在筹备成立河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将为企业创新提供人才、技术、信息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建言献策努力营造企业 发展的有利政策环境
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河北省政协十一届委员会十七次常委会议上,省政协委员,时任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宗民作了题为《关于进一步推动落实我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政策的建议》的发言,引起强烈反响。这是省科协近两年来第四次提出和企业发展有关的建议。
今年河北“两会”期间,省科协向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2015年,省科协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和十一届十二次常委会议上分别以《关于优化我省科技创新环境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建议》和《以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建议》为题,作了重点发言,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政协委员的关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方努力推动下,近两年河北省先后出台了《促进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关于财政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十项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积极回应企业关切,促进了企业发展。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还需努力。
当前,省科协正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精神,进一步团结引领全省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向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进军。
即将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省科协第九次全省代表大会将对我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作出全面部署。
省科协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全面开创科协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新贡献。
第二篇: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
**
技术创新是指生产技术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可能并不带来产品的改变,而仅仅带来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例如改善生产工艺、优化作业过程从而减少资源消费、能源消耗、人工耗费或者提高作业速度。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企业如何进行和实施技术创新?在许多的员工看来,创新就是指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务的挖掘,是高层的事,是技术部门的事,所以当公司进行创新运动的时候,要么无动于衷,要么无从下手。真实意义上的创新应该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字面上的所谓新东西,但不容易找到,找到也不太容易展开,这对企业来说,是真的需要高层来想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对现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以及工作当中“结”的清除,也就是我们的“四一五小”活动。这是一个全民可以参与的运动,所有人都可以找到身边的“结”,并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解决它。通常这些“结”都是因为跨部门而在日常工作当中无法通过简单的沟通进行解决,所以一定要上升到项目进行根治。某种意义,越是一线的员工,越容易找到“结”,因为他们是亲身体验的人。对基层团队和员工而言,对现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以及工作当中“结”的清除,而且对企业的实际意义更为直接有效,立竿见影。这就是对现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以及部门间协作当中“结”的清除。可以想像,越是一线的员工对工作流程的体验越深,就越可以发现当中可以改善的地方。这些工作中可以改善的地方就是“结”。这些“结”要么平时被繁琐的日常工作所掩盖,要么被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不足而搁置,所以只有推行创新运动才能被暴露,要上升成为项目才能被结开、被根治。由此可见,创新是一个全民可以参与的运动,所有员工都可以去挖掘身边的“结”,并通过申报,最终以项目管理的方式解决它。如果一个企业内部的“结”都解决了,企业就可以上升一个层面,变得健康强壮。创新对企业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领导提出来是有一定战略眼光的,值得我们每一级主管认真思考。同时,也一定要给员工们讲清楚创新的含义,这样才能真正发动群众。要告诉他们,创新从身边开始,项目就在你我身边。
创新!顾名思义,就是要自己搞出点新兴的东西来。综合技术科的工作,我们对企业生产工作当中“结”进行梳理,结合企业生产瓶颈进行专项技术攻关,如设计起毛辊两端钻孔专机,起毛辊红套专机,双头车床料架设计等,结合生产一线工艺改进要求,顾及效率、成本、用人等因素,设计扁钢丝抛光机,进布杆抛光机,起毛辊钻模改进,剪毛机横动机构设计,锡林装配辅助托架设计,轴头加工齿形顶尖设计,主轴车锥度靠模等等,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肯定还存在更多的“结”,只要我们做有心人,随时对工作中不顺手的事进行改变就是创新。项目不分大小,都能促进企业生产进步。
2019即将开始,我们需要进一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习,提高我们的见识,积累和提升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需要准备好我们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发挥自己的作用,争取拿到企业“四一五小”大奖!
第三篇: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企业技术创新论文-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影响分析 摘 要:长期以来企业以生产为经营管理核心总是热衷于追求产品数量的增加和企业规模的扩展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大同小异以致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这在家电行业表现尤为突出。然而企业要想真正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必须立足依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一个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依靠科技进步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更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关键词: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 1 我国技术创新的现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资本主义不断突破自身的各种局限性和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自发创新的机制。江泽民同志在与科学家座谈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世界民族先进之林。”对企业来讲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能否创新已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竞争的根本。就一个企业而言技术创新不仅指商业性地应用自主创新的技术还可以是创新地应用合法取得的、他方开发的新技术或已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从而创造市场优势。目前我国在创新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距甚远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制造业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但在制造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只占全球的0.3中国的专利发明数只有美国、日本的三十分之一和韩国的四十分之一。进入20世纪以来一种有别于传统“资源型”、“依附型”的国家发展新战略亮相:以科技创新为发展之本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这样的国家被称作“创新型国家”。如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经济增长的方式的转变如何改变世界价值链上我国的低端地位成为具有我国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国家技术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也日益提上议程。2 美的集团技术创新模式 我们就以家电行业为例美的集团就是通过“依靠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如其领导人何亨健所说:在美的唯有不变的就是变美的成功的核心是创新。不变就是死路一条只有不断变革才有生存空间。在家电行业仍热衷于“价格战”、“概念战”之时作为企业这个体系来讲还是坚持四个字:自主创新。因为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你才有话语权只有领先的技术才能带动别人帮助别人。2.1 模仿创新模式 美的集团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领先于竞争对手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美的集团的一大竞争优势这源于其技术创新。美的集团在技术创新方面始终坚持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以“高起点、高投入、高品质”为产品技术开发的战略指导走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提高、创新”的技术发展道路。以此为基本指导思想美的集团逐渐形成了其独特、高效、成熟的技术创新机制。早在1993年美的集团与在空调领域以技术领先著称的日本东芝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引进东芝技术生产美的空调。引进东芝技术后美的空调在国内市场的地位更加提升。其实不仅仅是空调美的集团在其它产品领域的发展也集中体现了“引进、消化、吸收、提高、创 新”的技术发展模式。美的集团始终把技术引进作为一种手段把自主提高、创新视为最终目的随时追踪世界家电行业的先进技术、工艺、新产品发明快速引进、快速消化、快速吸收形成了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工业设计、模具设计、电子控制和系统设计四大核心技术。据数据显示美的集团平均每天产生一个专利。事实上不断追求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最核心的基础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强大核心竞争优势所在。2.2 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必须以科技同经济相结合的创新观念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商业利润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辅助的民间性科研开发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利润动机和市场信息的支配企业技术创新方向对消费者需求的动态极为敏感技术创新战略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点是着眼于研究开发消费者需求量大、需求紧迫、开发周期短并且投资少、收益高的项目。正是这样的技术创新机制才能成为企业高速发展的驱动器。产品创新的技术只有真正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才能获得广泛市场认可才能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3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成长路径决定着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企业对经济社会贡献度的大小。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积极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争取实现跳跃式发展将技术创新最终转化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企业发展只有坚持自身的模仿创新模式和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模式坚持“自主研发”和“拿来主义”并行才能打造拥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于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是值得借鉴的。
当今时代瞬息万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应对变化,只有不断创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创新谋求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战略也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企业经济发展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分析、企业的创新动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和创新对企业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提出借助创新平抑企业经济起伏的思路。
一、企业经济发展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分析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周期性循环过程。一般要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从表象上看,企业从创业期到成熟期,主要是一个实力逐步积累、规模逐步扩大的过程。表现为企业经济能力、包括资产占有能力的不断壮大。其实,在表象之下,还客观存在着一个与之平行的过程,即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创业期,一切都是新的,一切从头开始。创新是企业的主题,企业因创新而建立。在成长期,企业发展的重点是体系设计、新领域的选择和产业多元化,而这些正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结构创新的具体表现。在成熟期,经过创业期、成长期不断的创新和积累,企业逐步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方面取得相对竞争优势,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企业步入生命周期的高峰状态。在衰退期,企业的经济业务出现停顿和下滑,直接或间接反映出企业创新能力存在问题。这时,企业需要查明原因,及时调整,梳理出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企业要想在高峰状态保持一段较长的时间,就必须高度关注自身各方面状态的变化,特别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可能变化。相关研究表明,企业一旦进入成熟期,其创新能力将明显早于其经济状态而首先开始下滑。在企业生命周期中,企业创新能力的变化通常要比企业经济状态的变化早一个相位。企业的创新能力的下滑是企业经济能力下滑的征兆。我国很多企业的兴衰起伏,都证明这一观点。为此,关注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提高和发展,并有意识地借助创新来平抑经济发展的起伏波动,对企业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企业的创新动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就企业创新的动力而言,主要一下几点:
首先,创新动力的政策因素。从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历史来看,政府如果能把保持和发展企业的创新动力建设上升到发展经济的核心部分,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引导和保障体系,并从管理机制、队伍建设、文化氛围、中长期投资以及法制、基础设施等方面结合创新动力建设长远考虑,则会大大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就一个国家而言,我们认为主要有:管理机制、人才机制、文化氛围等三点。
其次,创新动力的理念因素。企业创新能力不同于综合能力,企业创新是一个极少数人参与的工作,是需要极少数精英人才全情投入才能开展起来的工作,绝不能发展群众运动。创新活动要求参与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创新意识和技术水平及技能,以及对相关内容的敏感性。创新活动的核心人员更应该同时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能瞄准创新目标,实事求是、精心组织、勤奋求实、坚决果断、勇于面对困难、以及具有良好的交际才能和领导才能。因此,创新需要提高资源的密集度,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发掘精英人才,不断培育并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后劲。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把创新搞成群众运动,就会造成资源的分散和效率下降,从而无法真正谈创新。
再次,创新动力的风险因素。创新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存在一定的争议和风险。一项创新成果从开发到稳固地进入并占领市场,需要经过许多环节。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失败的可能性,即风险。包括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据美国的一项公开调查显示:在美国大约每年开发的10000项新产品中,有80%夭折于初期,而剩下的2000项新产品,也仅有100项能真正取得技术和经济的成功。越是技术含量高的创新产品,风险越大。因此,企业有关风险的行为偏好,以及风险承受能力,成为制约其创新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创新对企业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
虽然创新在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创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带来负作用,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化解,将会对企业发展造成伤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深度上对创新的定位偏差,会对企业经济运行形成干扰:基于创新对企业的重要作用,一些企业并未理解创新的真正内涵,却会拿创新做招牌,不是踏踏实实搞创新,而仅仅把创新作为表面招牌来增加企业的知名度甚至是追赶时尚的手段;还有一些企业过度重视创新,把创新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门心思搞创新,从而给整个企业骨干队伍的状态和工作效率带来一种不正确的引导。而且因为创新的风险性,如果创新过程中连续出现失败,就会严重影响队伍的士气,影响企业对管理者的信心。
其次,在广度上对创新的过度偏重和广泛,会影响企业现有的市场、产品和现有工作质量的形象。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企业必须把一个产品在其市场生命周期中做到利润最大化。而如果创新速度过快,就会造成产品更迭过快,产品利润来不及显现就已经进入生命的末期,导致相应的产品开发成本过高。如此这般,市场的恶性循环会将企业扼杀在不合理的经济循环状态。
再次,企业的目标发散也会为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埋下生存风险。行业准入和进入是需要高额成本的,如果一个企业在没有足够准备情况下,仅通过有限的创新进入另一个行业,低估了市场风险,就会使一个原本运行良好的企业很快由于不适应新的市场氛围而衰落甚至灭亡。例如国内某知名企业集团,是通过儿童饮品起家的,近年来始终占据国内
饮品行业排行榜前列。在其品牌扩张过程中,借助品牌优势,该集团很快进入了童装领域,但通过几年的发展,童装已成为该集团的鸡肋甚至拖后腿产品,原因就在集团对因行业跨度过大而导致的行业准入成本过高估计不充分,而使品牌进行了不适当的扩张。
四、解决创新对企业负面影响的对策分析
结合上述问题,我们认为主要能采取一下对策:
首先,实施前瞻式管理,保持创新能力的稳定与提升。创新的动力不足,容易导致企业在经济管理上步入误区:一旦企业经济规模比较庞大时,管理者往往更看中经济效益而忽略创新,企业中创新的相对比重逐步下降,经济管理者会忽略持续创新——这一企业生存的核心因素,产生短期效应:表面上,淡化对创新的关注;其内涵则是,埋下了未来企业衰退的伏笔。因此,只有采用前瞻式管理,保持企业发展战略的前瞻性,保持技术和创新能力的超前发展,开发市场、引导需求才是正确的企业创新理念。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创新能力的储备和培养。为此,要求企业管理者做好相应的市场预测、战略规划和战略储备工作。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多种方案的选择,而方案选择的标准是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和企业的创新战略,适当的方案选择是预防市场风险的必要手段。
其次,实施风险管理,以创新规避市场风险。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难度远远大于创新的风险管理难度。而创新是允许失败的。由此,企业可以通过创新风险来转化或化解企业管理的风险。当企业储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时,这种能力将转化为企业预测市场风险并采取有效规避行为的能力。再者,要把近期的和远期的能力培养关联起来。要通过开发现有产品的替代产品引导市场需求,用创新能力竞争的方式取得市场竞争和经济竞争的胜利。换言之,用创新去取得经济实力对抗的胜利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手段。联合开发是实现近期和远期能力关联培养的有效手段,在培养企业远期创新实力的同时,可以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分摊和转移创新开发风险。
再次,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推动创新能力发展。企业文化是从观念、制度层面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文化从最深层次上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当代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践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创新文化是在基本价值和精神层面上提升人的创新能力的前提。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最高体现。离开“人”这个主体,谈不上任何创新。企业文化对人的创新性的影响一是从价值观念上:这个人与另一个人,这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在对待创新的基本态度上是不同的。有的积极、主动,迎风弄潮,勇于开拓;有的被动消极,趋于守成,害怕创新。二是从文化氛围上:一个好的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能让人思想解放,精神振奋,不断追求创新,即使在创新失败时,获得的也是鼓励和支持。创新文化是创新者的精神家园,在它的滋润哺育下,火花可以结出果实,幼苗能长成大树。
创新谋求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战略也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企业在培养自身创新能力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适应市场、适应用户的擦黑年品,去占领技术、能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制高点,可以有效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的成功率目前,我国企业技术核心能力表现的主要方式是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生产制造技能与新技术、新工艺的整合过程;是企业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设计加工能力等生产要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其过程持续不断,因而具有持久性特征;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向是满足客户需要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技术创新成果在企业运用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因而具有价值性。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是同质的,围绕技术创新活动及成果的转换企业必定要投入大量的生产要素,通过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使得技术创新过程具有互补性而技术创新成果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模仿。技术创新使各种资源的性能和结构得到了有效配置,因而具有整合性。技术创新的成果具有延展性,可以在一系列产品中使用。就企业来说,组织管理能力是一种“内部经验”,“内部人”可以在企业不同部门与项目中使用,因而又具有“内部延展性”;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育与维持需要企业长期投入,组织管理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有价值的资源使用基础之上的。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体现了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丁文斌等的研究结论中:企业文化不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能是调查对象为民营中小企业,“家文化”比较强势,“企业文化”由于没有专门提炼、整理而显得弱小。余伟萍等的研究结论中:行业性质和企业自身历史状况构成核心竞争力,对行业影响最大的行业政策以及自身历史,对企业影响最大的企业经营理念都能在组织管理能力中得到最终体现。
第四篇:浅谈企业的技术创新
浅谈企业的技术创新
企业都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并不是简单的产品开发,而是源自市场和消费者心智调查和启发后的深度研究后贴近市场的创新。
不能直达消费者心智的产品或者创新品类,不能形成拳头产品或者创造利润产品,这样的开发不过是换换包装、调调斤两的积木拼接,是不能解决产品变成商品,甚至是高利润商品的搭桥的。
这里我将新产品或者新服务描述为“搭桥”,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消费者心智中明显的或者潜在的渴求,才是我们创新的蓝海,新产品、新品类不是蓝海。比如,在消费者使用非数码相机之前,一定遇到这样的麻烦,每次照相必须购买成卷的胶片,然后将每一次照相的底片必须封闭在这个胶片的暗箱中,最怕就是曝光,然后每卷胶片也不过是36片(最多抢不到40),而且要经常换卷。同时不是专业的,很难自己冲洗已成像的胶卷,成为清晰度高的胶片,从买胶卷到从洗印部取回满意的或不满意的照片过程,就只有按快门的那一刻是具有自动性、主动的满足感,整个过程都是被胁迫的被动。这样就存在一个心智蓝海——能够随意拍照、按序排列、先睹为快、人意删减、自主选印的照相模式,而这一切现在看起来,一个数码相机就完全满足了。当时数码相机的创始人柯达企业没有很好地启动这个市场,没有去认真琢磨消费者这块心智蓝海。相反,富士和其他日本企业正是利用消费者心智这片蓝海,直接进入后,普通相机这块已经在萎缩的心智红海渐渐地变成了死海。
最符合企业发展机产品开发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律呢?或者说如何进行产品开发呢。
当然了,任何一个产品的开发都要遵循这样的过程,认真分析市场情况(分析自己或着竞争对手或者竞争产品)——发现市场机会(找寻消费者心智蓝海)——建立产品开发线路板(也就是按照市场需求特点建立的产品要素)——找寻相应的插件(也就是符合产品需要特点的原料)——锁定产品特点或长处(焊牢线路板)——包装外壳或美化产品外表(市场推广策划)——小批量重点投放市场(试反应)——再次找到产品缺陷或强化沟通桥梁——正式投放。
这里我用一个线路板、器件、焊接,形容技术部门开发过程。后面的基本上是修整过程,由市场部、销售部、技术部共同完成。
这就是产品开发的全过程。
这些过程我也是简单地进行罗列,真正的细化,我就不想一一说明了,因为我会在以后的专题中对每一个过程进行详解。
技术开发绝对不是技术部一个部门关起门来的自说自话,也不是市场部道听途说后的凭空臆想。而是公司全员的智慧碰撞,而是公司善于利用社会资源,能够合理选取复合需要插件,在符合市场的线路板上进行有效插入焊牢的过程。
发现消费者心智中的蓝海,是产品能否进入市场,迅速占领这块高地的关键所在,后面的所有个过程,虽然更繁琐,更需要耐心,但是,投入和付出的最终目的就是的到市场的认可。
第五篇: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企业技术进步及创新发展情况
一、“十二五“创新能力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申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共完成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项目27个,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7件;取得省市级科技创新进步奖项工11项;产学研合作企业95家。
二、存在问题
1)是开展产学研工作的企业面还不够广。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开展产学研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2)是科技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政府科技投入较少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两个方面。受财政现状影响,政府实际科技投入受限。
3)是技术合作渠道不多,产学研结合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形成。目前全县企业的技术来源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还是靠自主开发或以乡情、亲情为主要纽带的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技术合作的渠道、范围和领域受到严重制约,产学研有机结合不够深入,新产品的开发受到影响。技术合作的平台还没有真正搭建起来,部分企业信息不灵,不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找不到与高校、科研单位技术结合点。
4)是创新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经营者缺乏相关的科技知识,在经营实践中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缺乏敏锐感,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三、发展思路和重点
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为 动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都要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同时加强区域互动、内外联动,突出新型实用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联合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力争到202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家以上,每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至少与一家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新产品开发达60个以上,开发国家级新产品2-3个,省级新产品15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主导产业装备总体达到国内中等以上水平。
四、主要推进措施
1)是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平台。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大力提倡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鼓励支持企业在高校院所设立研发机构或重点实验室,支持高校院所在合作企业设立科研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
2)是搭建校企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层次高、规模大的产学研展洽会等展会,动员组织企业参加,寻求合作机缘,让企业走出去。同时,在县域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把高校、科研院所请进来。
3)是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探索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寻求资金支持,通过吸收风险资金、社会资金、银行贷款等多元化多渠道融资引资,提高企业创新投入能力。
4)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引进和培养人才,打造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结合已持续开展多年的企业家培训工作,邀请知名企业家、专业培训机构对我县企业家进行大规模、多层次的培训活动,塑造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打造一支创新型企业家队伍,推动我县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