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协会2012年度工作总结
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协会2012年度工作总结
2012年,在省经信委和协会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全体会员单位的支持下,省企业技术创新协会认真履行《章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为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了许多实质性的工作,并积极拓展新兴业务领域,在一些新的服务领域开展了有益的尝试,较好地发挥了政府参谋助手和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顺利地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现就协会2012年度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积极参与政府决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当好政府助手。2012年,省技创协会秘书处积极参与了省经信委的技术创新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将课题研究与创新服务紧密结合、协同推进。通过课题研究中的调研、访谈等机会,开展创新服务工作的市场调查,摸清企业实际需求,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工作。
1、完成《推广使用“浙江制造精品”实施方案》及相关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省经信委委托《2012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发展报告》编制,完成省级新产品、企业技术中心等运行情况分析;参与《浙江通志-纺织卷》,《浙江通志-日用轻工卷》编制;参与有关装备制造业及重点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等调查研究工作。
2、承接地方委托的规划课题。主要有《宁波市市级GPA货物出价方案研究》、《遂昌县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青田钼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富阳市“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规划》、《青田县中心镇发展规划》等地方委托课题。
二、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范围。技术创新服务工作是协会的核心工作。重点在企业技术创新及新产品开发等领域,开展以培训、咨询等为主要方式的创新服务工作。同时,协会积极拓展业务领域,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围绕当前热点、难点问题为会员企业开展了更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服务工作。
1、开展技术创新网上办事大厅系列培训工作。围绕平台的各个业务模块,受省经信委委托,分别在遂昌、临海、桐庐三地举办专场培训,全省近千家企业参加培训,使得协会在全省技术创新领域中的影响力得以进一步提升。此外,还受邀参加湖州、宁波、金华等地方组织的技术创新项目申报培训班。
2、组织2012年度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培训班。受省经信委委托,围绕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报的关键环节,邀请学术界、企业界以及政府部门权威专家开展主题授课,为我省今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全省百余人参加培训。
3、开展了研发团队绩效提升与激励管理高级实务培训班等活动。通过整合有关咨询公司资源,开展结合培训、咨询等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研发团队绩效提升与激励管理解决方案。
4、协办“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浙江”论坛。论坛由省政协人资环委、省经信委、省环保厅、省林业厅等单位主办,省生态文化协会、省工业经济研究所、省环科院等单位协办。论坛于6月19日在淳安县顺利举行。副省长陈加元出席论坛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陈艳华主持论坛。协会在论坛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得到了省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高度肯定和赞扬。
5、组织“赴台湾开展技术创新考察”工作。组织地方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赴台湾开展技术创新考察。
6、协助组织召开协会英国高新技术企业与浙江企业合作交流洽谈会。洽谈会于9月11日在杭州萧山区顺利举行。省技创协会会长、省经信委巡视员郑一方出席洽谈会并讲话。中英对接企业双方在航空制造、海航运、空分技术及产品等领域达成进一步合作意向。
三、努力做好政府配套服务,提升自身价值,提高协会影响力。协会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在依靠政府的支持努力为会员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尽可能主动地承担一些政府部门交给我们的工作,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与企业有关的工作和具体事务。
1、协助委技装处完成技术创新网上办事大厅的系统开发和测试完善工作。该平台将成为我委技术创新项目申报和管理的重要支撑平台,协会参与了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以及运营等各个阶段,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2、协助完成各类技术创新项目申报和管理工作。重点协助委技装处做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省技术创新专项、省应对技 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攻关专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项目、省物联网发展专项、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专项、省级工业新产品等相关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工作,以此为依托,做好各类分析、研究工作,当好参谋与助手。
四、不断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完善协会内部建设,加强协会自身实力。
技术创新服务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专业技术团队作为支撑,因此要整合内外部资源,共同推进。
1、构建适应业务拓展要求的工作团队。2012年,协会致力于挖掘每位工作人员的潜力和特长,并调动各自积极性和创造性,构架工作团队推动业务开拓。同时,协会工作人员注重学习和关注外部时事动态,定期开展业务交流,拓展工作思路。
2、做好外部专业资源的整合工作。为进一步拓展协会的业务领域,夯实平台专业资源,2012年分别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永安会计师事务所,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推进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3、积极探索平台服务领域与模式。平台资源的整合,需要在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得以不断深化,坚持以具有服务需求为导向,有目的、有选择的整合资源,运用资源,重视服务渠道的构建。
4、大力加强协会建设,耐心热情促进会员发展。会员发展是协会工作的基础,也是协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秘书处一方面做好日常的服务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开辟新的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耐心热情的开 展了会员发展工作。并努力探索以服务促发展,以服务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会员发展的新路子。
2012年,协会秘书处加强了与会员单位的沟通,整理更新了会员通讯录,定期为协会会员发送各类最新资讯,并与企业保持联系与沟通,及时解决会员单位提出的难题和请求。全年新增会员120余家。
总之,通过一年的努力,协会较好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任务,并为2013年度的工作开展集聚了资源、奠定了基础。在当前转型升级背景下,协会还需在团队建设、业务开拓、资源整合等方面加以重点提升,不断加快发展步伐,为打造品牌化的“研究与创新服务组织”贡献力量。
第二篇: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
**
技术创新是指生产技术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可能并不带来产品的改变,而仅仅带来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例如改善生产工艺、优化作业过程从而减少资源消费、能源消耗、人工耗费或者提高作业速度。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企业如何进行和实施技术创新?在许多的员工看来,创新就是指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务的挖掘,是高层的事,是技术部门的事,所以当公司进行创新运动的时候,要么无动于衷,要么无从下手。真实意义上的创新应该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字面上的所谓新东西,但不容易找到,找到也不太容易展开,这对企业来说,是真的需要高层来想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对现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以及工作当中“结”的清除,也就是我们的“四一五小”活动。这是一个全民可以参与的运动,所有人都可以找到身边的“结”,并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解决它。通常这些“结”都是因为跨部门而在日常工作当中无法通过简单的沟通进行解决,所以一定要上升到项目进行根治。某种意义,越是一线的员工,越容易找到“结”,因为他们是亲身体验的人。对基层团队和员工而言,对现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以及工作当中“结”的清除,而且对企业的实际意义更为直接有效,立竿见影。这就是对现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以及部门间协作当中“结”的清除。可以想像,越是一线的员工对工作流程的体验越深,就越可以发现当中可以改善的地方。这些工作中可以改善的地方就是“结”。这些“结”要么平时被繁琐的日常工作所掩盖,要么被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不足而搁置,所以只有推行创新运动才能被暴露,要上升成为项目才能被结开、被根治。由此可见,创新是一个全民可以参与的运动,所有员工都可以去挖掘身边的“结”,并通过申报,最终以项目管理的方式解决它。如果一个企业内部的“结”都解决了,企业就可以上升一个层面,变得健康强壮。创新对企业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领导提出来是有一定战略眼光的,值得我们每一级主管认真思考。同时,也一定要给员工们讲清楚创新的含义,这样才能真正发动群众。要告诉他们,创新从身边开始,项目就在你我身边。
创新!顾名思义,就是要自己搞出点新兴的东西来。综合技术科的工作,我们对企业生产工作当中“结”进行梳理,结合企业生产瓶颈进行专项技术攻关,如设计起毛辊两端钻孔专机,起毛辊红套专机,双头车床料架设计等,结合生产一线工艺改进要求,顾及效率、成本、用人等因素,设计扁钢丝抛光机,进布杆抛光机,起毛辊钻模改进,剪毛机横动机构设计,锡林装配辅助托架设计,轴头加工齿形顶尖设计,主轴车锥度靠模等等,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肯定还存在更多的“结”,只要我们做有心人,随时对工作中不顺手的事进行改变就是创新。项目不分大小,都能促进企业生产进步。
2019即将开始,我们需要进一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习,提高我们的见识,积累和提升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需要准备好我们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发挥自己的作用,争取拿到企业“四一五小”大奖!
第三篇: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2005工作总结
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2005工作总结
2005年,在省财政厅党组的重视关怀下,在理事会和会长的直接领导下,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围绕省注协三届四次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的工作报告,结合我省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当前的实际情况,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着力构建和谐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省注协三届四次理事会通过了《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构建和谐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的决定》,并在《浙江日报》上进行了公告。“决定”认为,一个和谐的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离不开行业与社会及社会各组织之间的和谐;一个和谐的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也离不开本行业内部各执业机构之间的和谐相处;一个和谐的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更离不开行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一个和谐的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同样离不开行业内每个从业人员自身的和谐发展。“决定”号召全省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的全体同仁积极行动起来,力争使全行业每个从业人员都能成为和谐行业构建行动的实践者、受益者,使行业与社会及社会组织之间、行业内各个执业机构之间以及执业机构内部员工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一)评选表彰优秀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建设,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和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职业声誉,弘扬正气,激励先进,表彰和鼓励模范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并为行业作出显著贡献的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在总结首届评选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第二届优秀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评选表彰活动。经省注协三届四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审议决定,吕苏阳等30名同志为“优秀注册会计师”、潘文夫等12名同志为“优秀注册资产评估师”。《浙江日报》、《中国财经报》、《财会信报》和《浙江财税与会计》等报刊对优秀注册会计师、优秀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
(二)与《浙江财税与会计》编辑部联合召开构建和谐行业座谈会。为了广泛宣传开展构建和谐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的重要意义,树立和宣传行业正面形象,7月5日,省注协与《浙江财税与会计》编辑部邀请了12家执业机构的负责人就如何调动全行业的力量积极构建和谐行业进行了座谈,并将座谈会发言的要点,以“以人为本,奏响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和谐交响乐”为标题在《浙江财税与会计》、《浙江注册会计师》上刊登。
(三)举办构建和谐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演讲比赛。为构建和谐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展示全行业从业人员的精神风貌,6月20日,省注协下发了《关于举办构建和谐行业演讲比赛的通知》,各市注协积极响应,认真组织了选拔。8月26日,比赛在萧山举行,来自全省12支代表队的36名选手,围绕构建和谐行业这一主题,进行了激情洋溢的演讲。36名参赛选手均来自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执业第一线,他们在演讲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用生动的事例,精辟的语言,阐述了“和谐”这一主题对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的重要现实意义。经过一天紧张激烈的比赛,分别决出了个人特等奖、一、二、三等奖、鼓励奖以及团体一、二、三等奖,来自台州代表队的蒋海健和嘉兴市代表队的俞晓英、杭州市代表队的秦莹蓉凭借雄厚的实力获得本次比赛的个人特等奖和一等奖,杭州市代表队获组织一等奖,嘉兴市代表队和宁波市代表队获得组织二等奖。本次比赛得到了各市财政局、各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各执业机构的大力支持,对弘扬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的主旋律,活跃行业气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浙江省财政厅副厅长、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罗石林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会主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党委副书记王丽然莅临指导并应邀担任比赛的评委。《中国财经报财会世界》、《中国注册会计师》、《浙江财税与会计》等报刊及中注协、中评协网站对此进行了报道。省注协还将演讲比赛的实况制作成光盘下发各执业机构,要求组织行业人员认真收看。
(四)举办首届行业“诚信杯”乒乓球比赛。为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和活跃行业文体生活,增强行业凝聚力,展示行业精神面貌,7月26日省注协下发了《举办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首届行业“诚信杯”乒乓球比赛的通知》,各市注协对此次乒乓球比赛非常重视,积极组织了选拔。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备,8月 27日在杭州市举办了首届行业“诚信杯”乒乓球比赛,11个市和省直共12支代表队的67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在比赛中运动员们发扬了顽强拼搏的精神,赛出了风格和水平,杭州代表队、嘉兴代表队、金华代表队、省直代表队分别获得团体一、二、三名;陈武寅、王越豪、陈岳贵、韩江南分别获得男子一、二、三名;王芳、何海英、钱敏、柯月香分别获得女子一、二、三名。
在省内选拔、培训的基础上,10月27日至29日,我省组队参加了中注协2005年行业“诚信杯”乒乓球比赛。女子团体队凭着各位队员良好的技术水平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以G组第一的身份进入16强,连续击败16强、8强、4强中的对手,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冠亚军决赛,并荣获女子团体亚军。男子团体也进入了16强。选手个人也取得了较好成绩,男子单打选手王越豪、韩江南和女子单打选手王芳、何海英打进了16强,其中王越豪打入8强。鉴于我省代表队在比赛中能够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尊重对手,服从裁判,充分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顽强的斗志,被评为“精神文明奖”,是获得该奖的三支代表队之一。
(五)组织了首届行业“注协杯”足球比赛。为构建和谐行业,活跃行业气氛,增强广大会员体质,省注协于7月组织了首届“注协杯”行业足球比赛,浙江天健、浙江万邦、宁波德威、浙江东方中汇、杭州中勤和省财政厅6支球队参加了本次比赛。在为期4天的比赛中,球员们顶烈日、冒酷暑在场上奋力拼搏,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最后省财政厅队夺得了“注协杯”,浙江万邦队获得亚军。
(六)举办新设机构内部管理研讨班。为配合构建和谐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活动,针对部分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省注协于8月23日—26日举办了一期2002年以来新设的执业机构内部管理研讨班,来自全省120多家执业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研讨班。研讨班围绕执业机构内部管理这一主题,分别就“执业机构经营理念”、“当前行业执业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执业机构内部管理与建设”、“案例与法理”、“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思考”、“怎样当好主任会计师”等内容进行了讲解。此次研讨班讲课内容切合实际,主题突出,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在授课之外,研讨班安排了半天时间进行了分组讨论,学员们结合各所的实际就目前行业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坦率的交流,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只感觉意犹未尽。全体参加研讨班的人员又现场观看了“构建和谐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演讲比赛”,台上的参赛选手讲得精彩,台下执业机构负责人听得认真,大家评价这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后续教育课。
(七)组织部分执业机构开展省内外联谊活动。为了让同类规模事务所之间有更多的接触与了解机会,秘书处牵头分别搭起了规模较大的所之间和规模中等的所之间相互交流联谊的平台。今年以来已经分别活动了两次,参与交流联谊的事务所在增进相互之间了解,探讨通过何种方式扩大规模与做大做强,提高经营能力与竞争实力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共识。
二、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管理工作
(一)依法做好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工作。今年来,有关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的法律法规有了较大的变化,我会根据《注册会计师法》、《行政许可法》、《注册会计师注册办法》、《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抓紧清理省注协制定的与上述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注册、转所、年检等有关规定,提请常务理事会审议后予以废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范、明确了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及撤(注)销注册、转所、年检等有关事项的操作程序,并将注册会计师注册条件、应提交的材料、准予注册的期限、不予注册的情形以及注册流程和申请注册须知等事项进行公示,并经省纪委和省政府法制办验收合格。2005年前三个季度共有233人申请注册会计师注册,经审查依法准予注册的230人。另外,办理了38名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初审及转报工作。
(二)做好2004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年检工作。2004年12月省注协下发了年检通知,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根据要求上报年检材料,经审核,2445名注册会计师和1114名注册资产评估师分三批通过了年检。另有18名注册会计师和29名注册资产评估师因未参加后续教育、事务所内部矛盾等原因暂缓年检。
(三)清理兼职、挂名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为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管理,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和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声誉,今年3月省注协对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以虚假不实材料申请注册进行了通报批评,与此同时,省注协要求全省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严格依照注册会计师注册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未专职在会 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工作的兼职、挂名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进行一次清理。2005年5月省注协又发出了《关于清理上报兼职、挂名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通知》,再次要求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将在本机构兼职、挂名的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提出处理意见并上报省注协,如有弄虚作假、逾期不清理上报的,一经查实,对有关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予以全行业通报批评并记入诚信档案,对剔除兼职、挂名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后不符合设立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将提请省财政厅撤回设立许可。通知下发后,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高度重视,经过认真自查,共上报兼职、挂名注册会计师59名,兼职、挂名注册资产评估师43名。
(四)及时办理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转所工作。全年共为279名注册会计师、107名注册资产评估师办理了注册关系转移手续。
(五)及时办理新设机构股东和合伙人资格审核工作。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和监督暂行办法》的规定,对新设会计师事务所的32名股东或合伙人从事审计业务情况进行了审核,并出具了相关证明。根据《资产评估机构审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新设评估机构的27名股东和合伙人进行了审核,并出具了相关证明。
(六)办理全科合格人员申请非执业会员工作。对注册会计师考试全科合格申请非执业会员人员,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入会手续,全年批准325人加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为非执业会员,另 外为47名非执业会员办理了转入或转出本会的手续。
三、组织开展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巩固行业自律机制建设成果
(一)组织开展2005年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为规范我省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促进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根据中注协《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试行)》、《关于开展2005年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和工作计划,我们于7月25日至8月19日组织开展了对全省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检查的对象是2003年1月以后成立的新所、注册会计师人数在8人以下的小所和受到投诉举报的事务所,根据这一原则,同时考虑到避免与行政监管重复检查,我们共安排26家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检查对象,其中新所与小所的比例为90%。检查工作由省注协负责组织实施,共抽调了32名注册会计师组成检查组,分成2批、每批4组进行检查,每个组负责检查3-4家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证检查工作质量和掌握统一的尺度,省注协秘书处4名工作人员自始至终参与检查工作,并担任检查小组组长。检查的主要内容为执业质量、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遵守情况以及注册会计师有无兼职挂靠的情况。本次检查共抽取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233份,验资报告191份,平均每家所抽查17份报告。通过检查,对这些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状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省注协惩戒委员会于10月24-25日召开第三次工作会议,对本次检查发现存在较大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是否给予行 业惩戒,进行了认真、充分的讨论与审议,经到会委员无记名投票表决,决定对12家会计师事务所、60名注册会计师给予行业惩戒,其中:对2家会计师事务所给予公开谴责,对9家会计师事务所给予全行业通报批评,对1家会计师事务所责令限期整改;对30名注册会计师给予全行业通报批评,对49名注册会计师给予强制培训,对17名注册会计师给予责令书面检讨。另外,3家会计师事务所移交省财政厅进一步查处。
(二)敦促市地“行业自律公约”的签订和履行。在省注协的推动下,至2004年底已有温州、舟山、金华、台州、绍兴、丽水、湖州等市的会计师事务所签署了“行业自律公约”。根据以往的经验,签订“行业自律公约”,开展行业自律管理活动,主要在于切实执行好公约的内容,为此,我们下发了《关于开展行业自律检查的通知》,敦促上述市地按期组织开展检查工作,并对各地在执行公约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协调。同时,进一步推动未签约地区“行业自律公约”的签订。在省、市注协(各市会计处)和有关会计师事务所的共同努力下,今年衢州、嘉兴等两市的会计师事务所也签订了“行业自律公约”。
四、组织召开评估、审计业务专题研讨
(一)召开评估业务专题研讨会。近年来财政部、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了一系列新的评估执业规范。新的执业规范在明确界定注册资产评估师法律责任的同时,在指导思想、具体操作及报告披露等方面对注册资产评估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省注协于6月29日召开了首次资产评估业务研讨会。来自省内10家评估机构的负责人或 论文作者出席了研讨会,此外,省注协还特邀了两位专家与会指导。在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各抒已见,畅谈学习应用《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过程中的感受,认为《指导意见》对评估对象的把握、评估方法的选用、评估假设条件、评估结果的确定和评估报告的应披露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要求,对注册资产评估师是一种压力,但在规范评估行业内部环境方面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省注协组织召开本次业务研讨会非常及时、很有必要,在相互启发思路、促进执业水平的提高方面得益匪浅。
(二)召开民营企业审计业务研讨会。随着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民营企业的审计、咨询服务将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应开拓的重要业务领域。但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和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民营企业存在如管理权集中、内部控制薄弱及财务信息不够完整等内在缺陷,使得注册会计师在执行法定审计程序时受到一些限制。为此,省注协邀请了20家会计师事务所参加研讨会。讨论注册会计师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过程中,到底面临着何种审计风险,造成审计风险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三)召开注册会计师反倾销应诉会计举证业务研讨会。为推动我省注册会计师更好地协助外贸企业做好反倾销应诉的举证工作,省注协在12月份召开专题业务研讨会,研讨注册会计师如何拓展这方面的业务,如何帮助外贸企业防止被反倾销及被反倾销后的应诉会计举证工作等。
五、完成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全国统一考试组织工作,帮助会员协调房地产执业资格考试报名
(一)完成2004注册会计师考试后续工作。办理2004考试合格考生的单科换全科工作,经逐个审核,对姓名、身份证号码录入前后年份不一致或跨省考试的人员逐一清理联系,取得相关证明,报全国考办审核,共有382人取得全科合格证。受理考生成绩复查268人计314科次。
(二)组织2005注册会计师考试工作。继续推广使用注册会计师考试IC卡报名系统,对考试管理软件进行升级与调试,完成省级历年考试数据库的数据转换,并为全省11个考区配发IC卡及读卡器、照片扫描仪等操作设备,根据实际情况补订读卡器25台,对报名人数较多的个别地区配到县一级,提高了报名工作的效率。加强对各考区考试考务人员的培训指导,明确考试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重点,确保万无一失。改进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发放流程,积极为考生服务,首次实现考试用书在报名期间同步发售,虽然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但为考生复习应考争取了大量时间。报名结束后对考试数据库进行汇总检查,并对各考区考生信息进行随机抽取核对,完成2005考试数据信息盘上报。考试结束后,及时做好考试试卷的接收、发放、回收运送工作。今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我省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会计合格率为14.33%、审计合格率为13.93%、财务18.87%、经济法15.33%、税法22.06%。
(三)组织开展注册会计师行业英语及综合能力测试考试。这是行业举办的第一次英语考试,在作好宣传的同时认真安装、测试英语 考试报名系统,实施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为方便考生报名,还延长报名确认时间。全省共有38名注册会计师报名考试。
(四)协同省人事厅考试中心共同组织2005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承担了考试报名工作布臵、宣传、报名汇总、考试用书征订发放、考试巡考等部分工作,经各市注协的共同努力与配合,完成除宁波外全省共775名考生的报考工作。
(五)参与我省行业内人员报考房地产估价师考试的协调工作。为改善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执业环境,打破行业壁垒,我们主动与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协调,并利用先进性教育期间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认定条件、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核准条件有关规定的建议》,反映行业的呼声,取得一定效果。在今年房地产估价师报名期间,通过网上通知、地市注协电话通知等形式,积极组织执业机构人员报名,并配合省人事厅等部门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审查,为行业内174名执业人员争取到了报考资格。
六、组织开展全省注册会计师与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
(一)做好培训课题征集与开发工作。为提高后续教育培训效果,增强培训的指导性,下发《关于做好2005后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通知根据当前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业务特点,列出后续教育培训内容范围,要求突出案例与实务教学,在行业内外征集培训课题。省注协对上报的培训课题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符合要求的列入培训计划。
(二)做好培训规范管理工作。为确保培训质量,今年省注协对 培训组织工作作了进一步的细化与规范,一是考试与测评相结合,跟踪培训质量,每期培训班安排半天时间进行业务知识考试,由省注协统一制定后续教育测试题,学员在完成考试的同时对本期培训班做出评价,不参加考试或成绩不合格的不予以确认学时。二是对培训班规模进行限制,鼓励小班化教学,每期培训班最大规模不超过120人。三是培训课堂定人定位,不定期进行考勤。四是省注协统一制定后续教育培训纪律。五是鼓励以答疑等形式增加师生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三)做好各类培训班组织实施工作。2005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9期,培训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2310人次。包括审计会计类培训班,资产评估业务培训班,涉税业务培训班,管理咨询业务培训班,主任会计师培训班、资产评估机构负责人培训班。从反馈情况看,学员对各类培训班的总体评价较好,一是秘书处领导亲自讲课反响较好;二是各培训班内容与师资都不同,都有一定的侧重点,学员选择余地较大,可凭自己的需要报名参加,如天健审计业务培训班报名人数踊跃,共分5期进行,较好满足了各个层次执业人员的培训需求;三是今年培训班强化了案例教学,学员们感到今年授课内容比较贴近实务,授课老师理论与实务结合较好;四是由于管理到位,培训纪律好于往年。
(四)做好一年一度全省主任会计师、资产评估机构负责人培训工作。近年来,事务所内部矛盾日益突出,一定程度影响了行业的发展,其中事务所负责人的能力与素质是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目前我省 会计师事务所数量日益增多的实际情况及部分执业机构的要求,2005年依托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组织主任会计师培训班一期,在省内组织全省资产评估机构负责人培训班一期,在内容上以内部管理、业务开拓知识等为重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积极探索后续教育组织形式。2005年全省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除接受脱产培训外,还可以通过自学、参加学历教育、考试等方式完成规定的后续教育学时。经省注协备案认可,事务所、市注协组织培训650人次。此外,通过转发三个国家会计学院培训计划等形式积极配合中注协、中评协的培训工作,组织输送本省执业人员参加全国性培训班。根据中注协统一布臵,今年省注协开通远程教育视频教室并组织部分执业人员收看。为落实中注协人才培养三十条,会同浙江东方中汇会计师事务所,与厦门大学、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在浙江联合举办MPACC在职研究生班。
(六)制定《浙江省培养注册会计师反倾销应诉人才实施方案》。我国加入WTO后,我省已经成为我国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的重点地区,从已发生反倾销案件来看,会计制度问题已成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最大考验,同时也是各类反倾销案件应诉抗辩的关键,因此,加强注册会计师等反倾销应诉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反倾销应诉中的咨询服务作用已刻不容缓。结合我省注册会计师的现状,省注协制定了《浙江省培养注册会计师反倾销应诉人才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通过对我省发达地区及贸易摩擦频发地区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反倾销知识普及培训,并遴选百名注册会计师开展反倾销应诉人才培 养工程,努力打造一支专业技术精湛、熟练掌握反倾销应对策略的高层次涉外会计人才,为我省外贸企业保驾护航。目前该方案已上报省财政厅审批中。
七、积极做好服务与协调工作
(一)参与协调解决事务所内部矛盾,化解困扰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内部矛盾是当前困扰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问题之一。我省改制以来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同程度地发生过内部矛盾。为此,秘书处把帮助事务所解决内部矛盾,化解行业发展不利因素,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协调过程中,注意发挥秘书处工作人员对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坚持原则,分清是非,通过主持召开协调会、列席股东会、个别谈话沟通等方式,帮助10多家事务所较好地解决了内部矛盾,化解了一些不利因素,维护了事务所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二)推动事务所联合与扩大经营规模工作。我省注册会计师行业目前的现状是规模很小的事务所多,相对于市场需求来说,供过于求;规模相对较大的事务所少,供不应求,满足不了上市公司、大企业等高端客户的服务需要。引导、推动事务所之间的联合合并,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执业能力,是改变我省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现状有效途径之一。鉴此,秘书处利用各种机会为事务所之间的联合牵线搭桥,并且积极为其提供法律和技术上的支持以及具体操作思路。目前事务所之间联合的势头很好,今年以来,两家及两家以上事务所实质性联 合或合并的已经有9家,正在进行当中的还有5家。
(三)组织做好审计、验资、评估工作底稿的修订和征订工作。由省注协统一拟制的审计、验资工作底稿,供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使用,对规范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行为,提高业务规范化水平,保证执业质量,防止和减少职业风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年,我们根据最新颁布的有关制度和审计、评估准则的内容,组织来自实务界的13名会计、审计、评估专家对2004版审计验资工作底稿、2003版评估工作底稿进行修改完善。为满足会计师事务所和各评估机构的执业需要,我们对工作底稿统一征定、印制,定稿后及时下发了征订通知。
(四)积极为会员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服务。一年来,多次为会员提供法律咨询、代拟答辩要点、代理出庭应诉等法律服务,有效地保护了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合法权益。
(五)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物价部门反映我省行业收费偏低的现状。通过省人大代表提交要求提高注册会计师服务收费的提案,引起省物价部门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多次上门沟通协调,陪同物价部门的同志到事务所和外省市调研,测算事务所的经营成本,并提交了较为详细的报告。此项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之中。
(六)利用各部门、各单位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征求意见、查摆问题的机会,代表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向有关部门反映行业的要求,奔走呼号,盼望有关部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阶段切实解决限制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一些问题。如:就省国土 资源厅再次在《浙江日报》上公布土地估价事务所名单、限制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从事土地评估一事,向省政府法制办、省纪委反映。
(七)抓住各级政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有利时机,主动与省发改委等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与沟通,积极反映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参与有关行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并提出支持和加快行业发展的建议,争取有利于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政策出台。积极与杭州市地税局等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争取较为优惠的税收政策。
(八)通过省注协网站这一平台,及时解答会员的各类问题,一年来,已累计解答1500余个问题。
八、做好行业宣传工作
2005年,进一步深化了行业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认真研究行业宣传工作的思路和重点,探索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宣传方式和途径,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充分利用协会网站和会刊,加强行业的正面宣传,有针对性地参与和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提升行业的社会美誉度和社会形象。一年来,《浙江日报》、《中国财经报》、《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资产评估》等报刊刊发我省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的宣传报道30余篇,对扩大我省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的影响,树立行业的正面形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九、会刊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005年会刊设臵“本刊首发”、“理论研究”、“实务探讨”、“来 稿摘登”、“行业动态”、“法律法规”、“外汇牌价”和“百花”等栏目。继续把增大首发稿件的比例作为提高会刊质量的首要任务,做到首发文章的质量不断提高,数量有所增加。在刊物的质量和及时性上花更多的功夫,重新设计会刊的封面并实现彩色印刷,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提高会刊的可读性、指导性美观性。在《编辑部工作流程》的基础止,制订了《浙江注册会计师》编辑工作管理办法》,明确编辑、责任编辑、录入、排版和主编(副主编)的工作职责和相应的工作责任,将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提高了会刊的编校质量。2005年结合行业工作,还印发了一期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构建和谐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专辑,受到了会员和有关单位的好评。
十、配合中注协做好“第二届注册会计师论坛”、“中注协常务理事会”、“亚太会计师联合会(CAPA)理事会”会议的会务工作
2005年5月17日至20日,中注协第二届注册会计师论坛、中注协常务理事会、亚太会计师联合会(CAPA)理事会在杭州召开。此三个会议主要的特点:一是时间短、规模大,会议多。如5月17日第二届注册会计师论坛有50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期间还安排有4场外事接见;二是会议规格高,CAPA理事会会议,是由中国承办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注册会计师行业组织理事会会议;三是出席会议的领导多、级别高,有部、司级领导30多人;四是外宾多、宴请活动多。根据分工,省注协主要负责联系并落实会议宾馆及会场、住宿安排,接送会议代表,安排会后考察等会务筹备及保障工作。为顺利完成中注协交办的任务,成立了以分管厅长罗石林为组长的会议保障工作 组,主要负责会议筹备及会务保障等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工作。同时。成立了领导接待小组、会务筹备及保障小组、接送会议代表小组、考察活动小组等四个组并制定了各组的职责及分工,具体落实相关事宜,省注协多次召开会议,听取各组筹备准备工作落实情况的汇报,经过一个多月筹备,会议如期召开,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领导、中注协及兄弟单位的好评。
十一、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秘书处自身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为会员服务的本领
按照省财政厅党组和厅直属机关党委的统一安排,省注协秘书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了理论学习、党员互评、群众评议、党员相互谈心、向会员单位征求意见、撰写党性分析材料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秘书处党员均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教育,思想上有很大的触动,素质有所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会员服务的观念得到强化。
在秘书处自身建设方面,今年主要抓工作人员精神状态、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与水平的提高,以适应行业发展和不断扩大的服务需要。对部门主任以上人员,明确提出五个一的要求,即读好一本书,写好一篇文章,工作有一项创新,讲好一次课,走访调研一十家执业机构。一年来,秘书处工作人员累计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专业文章十余篇,参与编写专业书籍一本,在各类培训班上授课二十余人次,为促进我省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成为知识型、学习型行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年来,虽然我们主观上很努力地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一些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事业较为发达的省市相比,我省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在某些方面还不尽人意,执业机构的规模总体偏小,执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行业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秘书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尚需不断改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地加以研究、解决。
2006年工作计划
一、做好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换届工作。根据《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章程》的规定,每四年为一届,2006年3月届满,积极做好召开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的相关工作。
二、加强行业自律建设,适时调整各专门委员会人员组成,修订并完善相关委员会工作规程。
三、进一步加强网站建设。在充分征求会员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省注协网站功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会员了解行业动态、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四、研究建立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综合评价体系并适时进行运作,统一建立执业机构业务项目数据库。
五、继续加强行业内外协调,维护会员正当权益,净化行业执业环境。
六、做好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日常管理工作。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依法做好注册会计师注册、撤销等日常事宜;做 好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撤销的转报工作;对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申请设立有关股东、合伙人资格的审查工作。
七、做好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全国统一考试工作。积极做好房地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师考试等报名资格的协调与争取工作。
八、继续做好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工作。2006年重点培养反倾销应诉人才。
九、继续开展对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的日常监管工作。拟重点监管对象:一是被审计单位变更委托,可能存在重大审计风险的后任事务所和评估机构;二是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承揽业务的事务所和评估机构;三是有投诉举报的事务所和评估机构;四是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事务所和评估机构。
十、根据最新颁布(修改)的会计、审计、评估准则,对审计、验资、评估工作底稿的适用情况进行调研,听取执业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并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力量对底稿进行修改完善。
第四篇: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企业技术创新论文-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影响分析 摘 要:长期以来企业以生产为经营管理核心总是热衷于追求产品数量的增加和企业规模的扩展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大同小异以致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这在家电行业表现尤为突出。然而企业要想真正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必须立足依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一个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依靠科技进步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更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关键词: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 1 我国技术创新的现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资本主义不断突破自身的各种局限性和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自发创新的机制。江泽民同志在与科学家座谈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世界民族先进之林。”对企业来讲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能否创新已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竞争的根本。就一个企业而言技术创新不仅指商业性地应用自主创新的技术还可以是创新地应用合法取得的、他方开发的新技术或已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从而创造市场优势。目前我国在创新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距甚远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制造业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但在制造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只占全球的0.3中国的专利发明数只有美国、日本的三十分之一和韩国的四十分之一。进入20世纪以来一种有别于传统“资源型”、“依附型”的国家发展新战略亮相:以科技创新为发展之本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这样的国家被称作“创新型国家”。如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经济增长的方式的转变如何改变世界价值链上我国的低端地位成为具有我国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国家技术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也日益提上议程。2 美的集团技术创新模式 我们就以家电行业为例美的集团就是通过“依靠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如其领导人何亨健所说:在美的唯有不变的就是变美的成功的核心是创新。不变就是死路一条只有不断变革才有生存空间。在家电行业仍热衷于“价格战”、“概念战”之时作为企业这个体系来讲还是坚持四个字:自主创新。因为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你才有话语权只有领先的技术才能带动别人帮助别人。2.1 模仿创新模式 美的集团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领先于竞争对手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美的集团的一大竞争优势这源于其技术创新。美的集团在技术创新方面始终坚持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以“高起点、高投入、高品质”为产品技术开发的战略指导走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提高、创新”的技术发展道路。以此为基本指导思想美的集团逐渐形成了其独特、高效、成熟的技术创新机制。早在1993年美的集团与在空调领域以技术领先著称的日本东芝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引进东芝技术生产美的空调。引进东芝技术后美的空调在国内市场的地位更加提升。其实不仅仅是空调美的集团在其它产品领域的发展也集中体现了“引进、消化、吸收、提高、创 新”的技术发展模式。美的集团始终把技术引进作为一种手段把自主提高、创新视为最终目的随时追踪世界家电行业的先进技术、工艺、新产品发明快速引进、快速消化、快速吸收形成了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工业设计、模具设计、电子控制和系统设计四大核心技术。据数据显示美的集团平均每天产生一个专利。事实上不断追求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最核心的基础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强大核心竞争优势所在。2.2 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必须以科技同经济相结合的创新观念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商业利润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辅助的民间性科研开发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利润动机和市场信息的支配企业技术创新方向对消费者需求的动态极为敏感技术创新战略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点是着眼于研究开发消费者需求量大、需求紧迫、开发周期短并且投资少、收益高的项目。正是这样的技术创新机制才能成为企业高速发展的驱动器。产品创新的技术只有真正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才能获得广泛市场认可才能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3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成长路径决定着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企业对经济社会贡献度的大小。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积极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争取实现跳跃式发展将技术创新最终转化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企业发展只有坚持自身的模仿创新模式和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模式坚持“自主研发”和“拿来主义”并行才能打造拥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于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是值得借鉴的。
当今时代瞬息万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应对变化,只有不断创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创新谋求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战略也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企业经济发展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分析、企业的创新动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和创新对企业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提出借助创新平抑企业经济起伏的思路。
一、企业经济发展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分析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周期性循环过程。一般要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从表象上看,企业从创业期到成熟期,主要是一个实力逐步积累、规模逐步扩大的过程。表现为企业经济能力、包括资产占有能力的不断壮大。其实,在表象之下,还客观存在着一个与之平行的过程,即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创业期,一切都是新的,一切从头开始。创新是企业的主题,企业因创新而建立。在成长期,企业发展的重点是体系设计、新领域的选择和产业多元化,而这些正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结构创新的具体表现。在成熟期,经过创业期、成长期不断的创新和积累,企业逐步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方面取得相对竞争优势,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企业步入生命周期的高峰状态。在衰退期,企业的经济业务出现停顿和下滑,直接或间接反映出企业创新能力存在问题。这时,企业需要查明原因,及时调整,梳理出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企业要想在高峰状态保持一段较长的时间,就必须高度关注自身各方面状态的变化,特别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可能变化。相关研究表明,企业一旦进入成熟期,其创新能力将明显早于其经济状态而首先开始下滑。在企业生命周期中,企业创新能力的变化通常要比企业经济状态的变化早一个相位。企业的创新能力的下滑是企业经济能力下滑的征兆。我国很多企业的兴衰起伏,都证明这一观点。为此,关注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提高和发展,并有意识地借助创新来平抑经济发展的起伏波动,对企业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企业的创新动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就企业创新的动力而言,主要一下几点:
首先,创新动力的政策因素。从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历史来看,政府如果能把保持和发展企业的创新动力建设上升到发展经济的核心部分,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引导和保障体系,并从管理机制、队伍建设、文化氛围、中长期投资以及法制、基础设施等方面结合创新动力建设长远考虑,则会大大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就一个国家而言,我们认为主要有:管理机制、人才机制、文化氛围等三点。
其次,创新动力的理念因素。企业创新能力不同于综合能力,企业创新是一个极少数人参与的工作,是需要极少数精英人才全情投入才能开展起来的工作,绝不能发展群众运动。创新活动要求参与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创新意识和技术水平及技能,以及对相关内容的敏感性。创新活动的核心人员更应该同时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能瞄准创新目标,实事求是、精心组织、勤奋求实、坚决果断、勇于面对困难、以及具有良好的交际才能和领导才能。因此,创新需要提高资源的密集度,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发掘精英人才,不断培育并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后劲。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把创新搞成群众运动,就会造成资源的分散和效率下降,从而无法真正谈创新。
再次,创新动力的风险因素。创新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存在一定的争议和风险。一项创新成果从开发到稳固地进入并占领市场,需要经过许多环节。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失败的可能性,即风险。包括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据美国的一项公开调查显示:在美国大约每年开发的10000项新产品中,有80%夭折于初期,而剩下的2000项新产品,也仅有100项能真正取得技术和经济的成功。越是技术含量高的创新产品,风险越大。因此,企业有关风险的行为偏好,以及风险承受能力,成为制约其创新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创新对企业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
虽然创新在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创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带来负作用,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化解,将会对企业发展造成伤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深度上对创新的定位偏差,会对企业经济运行形成干扰:基于创新对企业的重要作用,一些企业并未理解创新的真正内涵,却会拿创新做招牌,不是踏踏实实搞创新,而仅仅把创新作为表面招牌来增加企业的知名度甚至是追赶时尚的手段;还有一些企业过度重视创新,把创新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门心思搞创新,从而给整个企业骨干队伍的状态和工作效率带来一种不正确的引导。而且因为创新的风险性,如果创新过程中连续出现失败,就会严重影响队伍的士气,影响企业对管理者的信心。
其次,在广度上对创新的过度偏重和广泛,会影响企业现有的市场、产品和现有工作质量的形象。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企业必须把一个产品在其市场生命周期中做到利润最大化。而如果创新速度过快,就会造成产品更迭过快,产品利润来不及显现就已经进入生命的末期,导致相应的产品开发成本过高。如此这般,市场的恶性循环会将企业扼杀在不合理的经济循环状态。
再次,企业的目标发散也会为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埋下生存风险。行业准入和进入是需要高额成本的,如果一个企业在没有足够准备情况下,仅通过有限的创新进入另一个行业,低估了市场风险,就会使一个原本运行良好的企业很快由于不适应新的市场氛围而衰落甚至灭亡。例如国内某知名企业集团,是通过儿童饮品起家的,近年来始终占据国内
饮品行业排行榜前列。在其品牌扩张过程中,借助品牌优势,该集团很快进入了童装领域,但通过几年的发展,童装已成为该集团的鸡肋甚至拖后腿产品,原因就在集团对因行业跨度过大而导致的行业准入成本过高估计不充分,而使品牌进行了不适当的扩张。
四、解决创新对企业负面影响的对策分析
结合上述问题,我们认为主要能采取一下对策:
首先,实施前瞻式管理,保持创新能力的稳定与提升。创新的动力不足,容易导致企业在经济管理上步入误区:一旦企业经济规模比较庞大时,管理者往往更看中经济效益而忽略创新,企业中创新的相对比重逐步下降,经济管理者会忽略持续创新——这一企业生存的核心因素,产生短期效应:表面上,淡化对创新的关注;其内涵则是,埋下了未来企业衰退的伏笔。因此,只有采用前瞻式管理,保持企业发展战略的前瞻性,保持技术和创新能力的超前发展,开发市场、引导需求才是正确的企业创新理念。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创新能力的储备和培养。为此,要求企业管理者做好相应的市场预测、战略规划和战略储备工作。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多种方案的选择,而方案选择的标准是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和企业的创新战略,适当的方案选择是预防市场风险的必要手段。
其次,实施风险管理,以创新规避市场风险。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难度远远大于创新的风险管理难度。而创新是允许失败的。由此,企业可以通过创新风险来转化或化解企业管理的风险。当企业储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时,这种能力将转化为企业预测市场风险并采取有效规避行为的能力。再者,要把近期的和远期的能力培养关联起来。要通过开发现有产品的替代产品引导市场需求,用创新能力竞争的方式取得市场竞争和经济竞争的胜利。换言之,用创新去取得经济实力对抗的胜利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手段。联合开发是实现近期和远期能力关联培养的有效手段,在培养企业远期创新实力的同时,可以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分摊和转移创新开发风险。
再次,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推动创新能力发展。企业文化是从观念、制度层面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文化从最深层次上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当代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践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创新文化是在基本价值和精神层面上提升人的创新能力的前提。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最高体现。离开“人”这个主体,谈不上任何创新。企业文化对人的创新性的影响一是从价值观念上:这个人与另一个人,这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在对待创新的基本态度上是不同的。有的积极、主动,迎风弄潮,勇于开拓;有的被动消极,趋于守成,害怕创新。二是从文化氛围上:一个好的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能让人思想解放,精神振奋,不断追求创新,即使在创新失败时,获得的也是鼓励和支持。创新文化是创新者的精神家园,在它的滋润哺育下,火花可以结出果实,幼苗能长成大树。
创新谋求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战略也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企业在培养自身创新能力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适应市场、适应用户的擦黑年品,去占领技术、能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制高点,可以有效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的成功率目前,我国企业技术核心能力表现的主要方式是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生产制造技能与新技术、新工艺的整合过程;是企业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设计加工能力等生产要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其过程持续不断,因而具有持久性特征;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向是满足客户需要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技术创新成果在企业运用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因而具有价值性。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是同质的,围绕技术创新活动及成果的转换企业必定要投入大量的生产要素,通过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使得技术创新过程具有互补性而技术创新成果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模仿。技术创新使各种资源的性能和结构得到了有效配置,因而具有整合性。技术创新的成果具有延展性,可以在一系列产品中使用。就企业来说,组织管理能力是一种“内部经验”,“内部人”可以在企业不同部门与项目中使用,因而又具有“内部延展性”;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育与维持需要企业长期投入,组织管理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有价值的资源使用基础之上的。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体现了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丁文斌等的研究结论中:企业文化不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能是调查对象为民营中小企业,“家文化”比较强势,“企业文化”由于没有专门提炼、整理而显得弱小。余伟萍等的研究结论中:行业性质和企业自身历史状况构成核心竞争力,对行业影响最大的行业政策以及自身历史,对企业影响最大的企业经营理念都能在组织管理能力中得到最终体现。
第五篇:浅谈企业的技术创新
浅谈企业的技术创新
企业都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并不是简单的产品开发,而是源自市场和消费者心智调查和启发后的深度研究后贴近市场的创新。
不能直达消费者心智的产品或者创新品类,不能形成拳头产品或者创造利润产品,这样的开发不过是换换包装、调调斤两的积木拼接,是不能解决产品变成商品,甚至是高利润商品的搭桥的。
这里我将新产品或者新服务描述为“搭桥”,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消费者心智中明显的或者潜在的渴求,才是我们创新的蓝海,新产品、新品类不是蓝海。比如,在消费者使用非数码相机之前,一定遇到这样的麻烦,每次照相必须购买成卷的胶片,然后将每一次照相的底片必须封闭在这个胶片的暗箱中,最怕就是曝光,然后每卷胶片也不过是36片(最多抢不到40),而且要经常换卷。同时不是专业的,很难自己冲洗已成像的胶卷,成为清晰度高的胶片,从买胶卷到从洗印部取回满意的或不满意的照片过程,就只有按快门的那一刻是具有自动性、主动的满足感,整个过程都是被胁迫的被动。这样就存在一个心智蓝海——能够随意拍照、按序排列、先睹为快、人意删减、自主选印的照相模式,而这一切现在看起来,一个数码相机就完全满足了。当时数码相机的创始人柯达企业没有很好地启动这个市场,没有去认真琢磨消费者这块心智蓝海。相反,富士和其他日本企业正是利用消费者心智这片蓝海,直接进入后,普通相机这块已经在萎缩的心智红海渐渐地变成了死海。
最符合企业发展机产品开发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律呢?或者说如何进行产品开发呢。
当然了,任何一个产品的开发都要遵循这样的过程,认真分析市场情况(分析自己或着竞争对手或者竞争产品)——发现市场机会(找寻消费者心智蓝海)——建立产品开发线路板(也就是按照市场需求特点建立的产品要素)——找寻相应的插件(也就是符合产品需要特点的原料)——锁定产品特点或长处(焊牢线路板)——包装外壳或美化产品外表(市场推广策划)——小批量重点投放市场(试反应)——再次找到产品缺陷或强化沟通桥梁——正式投放。
这里我用一个线路板、器件、焊接,形容技术部门开发过程。后面的基本上是修整过程,由市场部、销售部、技术部共同完成。
这就是产品开发的全过程。
这些过程我也是简单地进行罗列,真正的细化,我就不想一一说明了,因为我会在以后的专题中对每一个过程进行详解。
技术开发绝对不是技术部一个部门关起门来的自说自话,也不是市场部道听途说后的凭空臆想。而是公司全员的智慧碰撞,而是公司善于利用社会资源,能够合理选取复合需要插件,在符合市场的线路板上进行有效插入焊牢的过程。
发现消费者心智中的蓝海,是产品能否进入市场,迅速占领这块高地的关键所在,后面的所有个过程,虽然更繁琐,更需要耐心,但是,投入和付出的最终目的就是的到市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