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村的危机--对向阳花村的调查

时间:2019-05-12 11:4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明星村的危机--对向阳花村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明星村的危机--对向阳花村的调查》。

第一篇:明星村的危机--对向阳花村的调查

“明星村”的危机—对灰山港镇向阳花村的调查长期以来,灰山港镇向阳花村是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该村位于灰山港镇城区,有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69人,耕地面积200亩,2004年人均纯收入3188元。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集体经济由几部板车组成的运输队起家,通过村党支部、村委班子成员和全村群众的不懈努力,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鼎盛时期全村发展村组集体企业30余家。2002年—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过了亿元,每年向国家交纳税金500余万元。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群众带来了较好的福利待遇,从 1985年开始,村民男满60岁、女满55岁,可享受每人每月分别为35元和30元的退休金;退职的村干部和企业干部可享受120—220元不等的退休金;连续16年村民上缴国家的统筹款都由村上负担。然而由于市场形势的变化,近年来集体企业渐呈萎缩之势,到今年年初,全村村集体企业仅剩3家,其中两家为水泥企业,即向阳水泥一厂、二厂,另一家为玻璃厂,目前已停产。由于村集体企业发展停滞不前,向阳花村集体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全村近4000群众享受的福利到底还能维持多久、怎么维持?几千万元的集体经济能否保值、怎么增值?这些已成了向阳花村现任班子和全村党员群众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缩了水”的企业资产向阳花村的两个骨干企业——向阳水泥一、二厂2000年通过市有关部门的审计评估后,企业的净资产为5400万元、村办公楼及商店门面折价1400万元,加上几处停产小企业的不动产,全村集体资产共计为7000万元左右;负债是两个水泥厂欠县农业银行贷款2350万元。2004年,据村干部估计,两个水泥厂的净资产不会超过3000万元,3年减少2000多万元,欠银行的贷款仍有2100多万元。目前企业仍没有升值的迹象,还在继续贬值“缩水”。企业资产大幅“缩水”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企业机械折旧。两个水泥企业建成投产都有了一定的年限,一厂是1984年投产,二厂是1996年投产,设备已显陈旧,每年都需上百万元资金用于设备的更新、维修。二是水泥行业竞争激烈。近两年来,灰山港及周边地区的水泥行业掀起了新的一轮创业高潮,其规模、工艺设备都远远超过原来的水泥企业。向阳花村的两个8.8万吨水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新一轮的产业发展竞争中处于下风。从去年至今,灰山港镇就新上了一条年产量30万吨的立窑生产线和一条年产量45万吨的旋窑生产线,并且其规模还在呈扩张之势;周边的宁乡、益阳等地去年以来由灰山港人投资兴建了产量达80万吨的粉磨站(直接从湘乡等地进水泥熟料后,经过打磨就可制成水泥成品向市场销售)。激烈的竞争使向阳水泥一、二厂原来的优势逐步失去,无论是产品质量的提升,还是产品成本的控制,都无法与新上的企业一较长短。再加上水泥行业生产成本上升,市场和投资者不再看好年产8.8万吨的水泥生产线,使年产8.8万吨的水泥生产企业由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靓女”变成了“丑小鸭”,向阳花村的支柱——两个水泥厂的资产大幅“缩水”也就不足为奇。日益凸现的收支矛盾去年向阳花村的收入(企业上缴和门面租金)接近400万元,其中两个水泥企业的承包金为382万元、门面租金10万元左右。但由于企业设备陈旧导致经常发生机械故障影响生产,企业承包主便找村支部、村委会要求调减承包金,承担维修费用,2004年用于两个水泥企业的设备维修费用达110万元,村上实际收取的承包金只有272万元,收入明显减少。而与此同时,村上的刚性支出却无法压缩下来,一是银行利息每年160余万元,二是村民和退职村干部、企业干部的退休金及现任村干部工资需支出40万元左右(该村目前有400余人在村上拿退休金,并且每月都有变化,每年的支出接近30万元,8名村干部工资在10万元左右),三是替村民交纳的税收8万元(含部分赞助),四是救灾扶贫、学校、水利等福利和公益事业支出20万元左右,五是办公、会议、招待等其他日常开支。据村干部介绍,除去银行利息外,每年村上的开支至少要80万元。近5年来,还出现了寅吃卯粮的现象,即通过拿下年的企业承包金抵上年的支出,来维持村上的正常运转。由于资金紧张,今年银行利息还只清偿10万元,其余的要待2006年承包金到位后方能清偿。艰难的改革进程面对危机,灰山港镇党委、政府和向阳花村的党总支、村委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试图摆脱面临的困境。镇党委政府多次动员村上对骨干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并下决心调整了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班子,村上也严格制度管理,压缩非生产性开支,特别是对两个水泥骨干企业动了不少脑筋,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走过了一个由厂长负责制到议标承包再到举牌竞标承包的过程。但由于改革未触及集体企业改制的核心——产权,再加上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估计不到的阻力,改革的措施不到位,效果不明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加强管理,提高效率,1999年对两个水泥企业进行减员,精退职工100多人,当时村上的负责人、党总支书记高宗德遭到精退人员围攻,最后让步补偿了10余万元才得以平息。也是这一年,当时的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建议村上对两个水泥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但遭到了大部分群众和部分党员组长的反对,最后流产。2004年,村党总支、村委会采取举牌竞租的方式将两个水泥企业向本村群众公开拍租,新的承包主接手后要求村上裁减企业富余人员,被裁减的300余人不能接受村上的决定,组织起来围攻村委会办公楼,将村党总支书记黄南桂堵在村委会办公室,不准吃饭,不准上厕所,矛盾十分尖锐,最后治安拘留4人,劳教1人才平息这场**。同时,由于村党总支、村委会在公开招标承包时的指导思想是希望本村的人员承包这两个企业,减少企业与当地群众的矛盾,未向社会公开竞租,导致承包后的企业在承包金收取等方面与村上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以足额到位。向阳花村企业的改革难以推进,其原

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改革触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调整的问题,也有该村党员群众难解的集体情结问题,还有村干部们存在着畏难情绪。对向阳花村的集体企业进行改革,哪怕是不触及产权的企业内部改革,也必然要打破原来的利益分配格局,影响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这就使得每一项改革措施的落实都举步维艰。不容置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曾经给向阳花人带来过无数的荣誉和实实在在的好处,直到现在,向阳花人仍在享受集体经济带来的诸多利益,对集体,他们有着比其它人更深的感情,广大群众包括党员组长,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集体情结,由此也产生了一种依赖集体的思想,希望村党总支、村委会能够继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集体壮大、共同富裕的路子,对集体企业目前存在的困难和今后发展存在的问题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也不强。对企业的改革,特别是企业产权的改革,抵触情绪十分强烈。向阳花村现任村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对集体企业改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有较深刻的认识,也曾尝试过对两个水泥企业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革,但由于在尝试改革中难以统一群众的思想,遇到了超乎寻常的阻力,担心如果改革不成功,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可能引发大的群体性事件,使向阳花村陷于一片混乱,留下无尽的后患,自己也背上“败家子”的骂名。同时,村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与县属、镇属企业的产权改革对产权出让者来说,其改革后导致的结果有所不同。县属、镇属企业改革后,甩掉了债务包袱,企业正常运转后,税收不会少,做大做强了,对县、镇两级的好处更大。村一级则不同,它靠的是企业创造的利润、承包后收取的承包金,一经买断产权,则什么都没有了。并且,村集体企业的改制要直接面对广大的农民群众,工作非常复杂,工作的难度也可想而知。即使卖了,其所得资金在偿付银行贷款和对职工作出适当补偿后,村上便所剩无几,没有能力再为村民和退职的村、企业干部发放退休金,无法再承担村民的农业税及附加的交纳,村民的就业也会受到影响。这是群众反对进行产权处置的核心问题,也是村干部对企业产权改革下不了决心、积极性不高的关键。由此导致了村干部畏难、“拖”的思想情绪严重,甚至在群众中都不敢轻易提买断水泥厂产权的问题。同时,目前的洞庭水泥厂改制引发的种种矛盾也使该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对企业改革心有余悸。堪忧的发展前景应当说,对向阳花村的两个水泥企业的前景是不难作出预测的,灰山港镇党委、政府负责人和向阳花村的村干部、群众对两个水泥企业的前景都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其出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维持现有体制,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这两个水泥厂维持目前状况最多是3-5年。依目前水泥生产的行情,向阳一、二厂这样规模的企业承包金将逐年下降,资产也会不断贬值,到最后是资不抵债,群众再无法从中获利,银行的债权也将成为一笔呆帐,村上背上沉重的债务。这是现在的镇村干部不愿意看到的情景,也是银行不想要的结果。要想将现有体制长时间维持下去,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抛开其它因素不讲,必然要对两个企业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率,才能在目前水泥行业激烈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但这种方案实施的可能性不大。其原因显而易见,一方面是向阳花村目前的集体经济的势力决定了再无法大规模的增加投入,另一方面是鉴于集体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存在种种先天不足,银信部门不可能再贷资金给集体企业扩规模。但如果不注入资金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这两个企业最终资不抵债而破产是必然的结果。另一种是尽快对企业的产权进行改革,其结果相对要好些。以买断产权的方式进行改革为例,则银行的债务有可能得到偿付,也可以减少村集体资产的损失,但因为这种规模的水泥厂出让的最好时机已过,现在卖出去难获得理想的价位。面对摆在眼前的问题,向阳花村的大部分群众和部分党员的思想保守,倾向于维持现状,认为这样可以利用银行的钱再经营几年,享受最后的集体“大锅饭”,如果水泥厂实在办不下去了,就申请破产,银行的钱能赖就赖了。不能回避的选择向阳花村企业面临的现状和群众思想难统一、改革难推进使村上的“当家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壮大巩固集体经济是维持村级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增强凝聚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基础;对集体企业进行体制转换,鼓励民营经济参加集体企业的改制,既是政策的要求,也是形势发展的趋势。怎样将两者有机结合,通过某种形式最大程度的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群众的利益,实现银企双赢的目标,是这个选择的核心问题。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典型有不少,如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但他们的境况与向阳花有不同之处。同时,曾经风行一时的“苏南模式”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带动一方快速发展的典型,在改革开放之初至九十年代中期,这种模式倍受推崇,但集体企业的弊端在其发展壮大中也日益凸现,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也走上了体制改革之路——由租赁到承包、再到产权改革。目前,“苏南模式”的集体经济基本上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从我县的情况来看,县属、镇属的企业也基本上完成了产权改革。应当说,对非关国计民生的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不容阻挡的。从向阳花村的情况来看,要靠目前的村班子的能力和村集体经济的势力将两个水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适应市场形势发展的要求,显然是不现实的,至少目前看不到这种可能。因此,要最大限度地保住集体和国有银行的资产不流失,或者说尽量少流失,就只有走产权制度改革之路,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选择。值得高兴的是,向阳花这个昔日集体经济发展的“明星村”目前面临的危机,已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在积极为其出谋划策,寻求解决的办法。向阳花村党总支、村委会也在多方寻求支持,以求早日化解面临的危机。该村目前的想法是对两个企业进行评估后,与银行一道联手对其进行产权改革,以企业资产抵偿银行债务,将银行的债权转为股权,再由银行出让股份对企业进行改革,这样既可减轻村上的压力,对群众有一个交代,也使银行的债权得到一定的保障。这个方案是向阳花村提出来的,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因为对银行有压力,目前未得

到债权银行的积极响应。另一种办法是将两家水泥企业中的一家先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偿还部分银行贷款本金,拿出部分资金对村上享有退休金的人员进行一次性补偿,这个方案要有银行和全村群众的支持方能付诸实施,难度比较大。作为上级组织,如何指导向阳花村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改革,主要是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营造企业产权改制的氛围。特别是要加大企业改革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向群众如实地剖析向阳花村企业面临的现状,统一群众的思想。二是当好向阳花村党总支、村委会的坚强后盾。一方面县、镇两级不直接插手企业改革的具体事项,另一方面在人力上予以积极支持,对村上拿出的具体改革方案、操作步骤给予指导参谋,坚定村上对企业进行产权改革的信心。改革的方案既要从创建金融安全区的角度考虑银行的利益,又要从稳定大局、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作考虑。同时,对改革后利益调整带来的种种矛盾、纠纷的解决要有相应的对策准备。三是对企业改革的各个环节做好监督工作,督促村党总支、村委会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取得群众的广泛支持后,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开展企业的产权改革。

明星村的危机--对向阳花村的调查(第3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明星村的危机

“明星村”的危机—对灰山港镇向阳花村的调查长期以来,灰山港镇向阳花村是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该村位于灰山港镇城区,有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69人,耕地面积200亩,2004年人均纯收入3188元。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集体经济由几部板车组成的运输队起家,通过村党支部、村委班子成员和全村群众的不懈努力,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鼎盛时期全村发展村组集体企业30余家。2002年—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过了亿元,每年向国家交纳税金500余万元。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群众带来了较好的福利待遇,从 1985年开始,村民男满60岁、女满55岁,可享受每人每月分别为35元和30元的退休金;退职的村干部和企业干部可享受120—220元不等的退休金;连续16年村民上缴国家的统筹款都由村上负担。然而由于市场形势的变化,近年来集体企业渐呈萎缩之势,到今年年初,全村村集体企业仅剩3家,其中两家为水泥企业,即向阳水泥一厂、二厂,另一家为玻璃厂,目前已停产。由于村集体企业发展停滞不前,向阳花村集体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全村近4000群众享受的福利到底还能维持多久、怎么维持?几千万元的集体经济能否保值、怎么增值?这些已成了向阳花村现任班子和全村党员群众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缩了水”的企业资产向阳花村的两个骨干企业——向阳水泥一、二厂2000年通过市有关部门的审计评估后,企业的净资产为5400万元、村办公楼及商店门面折价1400万元,加上几处停产小企业的不动产,全村集体资产共计为7000万元左右;负债是两个水泥厂欠县农业银行贷款2350万元。2004年,据村干部估计,两个水泥厂的净资产不会超过3000万元,3年减少2000多万元,欠银行的贷款仍有2100多万元。目前企业仍没有升值的迹象,还在继续贬值“缩水”。企业资产大幅“缩水”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企业机械折旧。两个水泥企业建成投产都有了一定的年限,一厂是1984年投产,二厂是1996年投产,设备已显陈旧,每年都需上百万元资金用于设备的更新、维修。二是水泥行业竞争激烈。近两年来,灰山港及周边地区的水泥行业掀起了新的一轮创业高潮,其规模、工艺设备都远远超过原来的水泥企业。向阳花村的两个8.8万吨水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新一轮的产业发展竞争中处于下风。从去年至今,灰山港镇就新上了一条年产量30万吨的立窑生产线和一条年产量45万吨的旋窑生产线,并且其规模还在呈扩张之势;周边的宁乡、益阳等地去年以来由灰山港人投资兴建了产量达80万吨的粉磨站(直接从湘乡等地进水泥熟料后,经过打磨就可制成水泥成品向市场销售)。激烈的竞争使向阳水泥一、二厂原来的优势逐步失去,无论是产品质量的提升,还是产品成本的控制,都无法与新上的企业一较长短。再加上水泥行业生产成本上升,市场和投资者不再看好年产8.8万吨的水泥生产线,使年产8.8万吨的水泥生产企业由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靓女”变成了“丑小鸭”,向阳花村的支柱——两个水泥厂的资产大幅“缩水”也就不足为奇。日益凸现的收支矛盾去年向阳花村的收入(企业上缴和门面租金)接近400万元,其中两个水泥企业的承包金为382万元、门面租金10万元左右。但由于企业设备陈旧导致经常发生机械故障影响生产,企业承包主便找村支部、村委会要求调减承包金,承担维修费用,2004年用于两个水泥企业的设备维修费用达110万元,村上实际收取的承包金只有272万元,收入明显减少。而与此同时,村上的刚性支出却无法压缩下来,一是银行利息每年160余万元,二是村民和退职村干部、企业干部的退休金及现任村干部工资需支出40万元左右(该村目前有400余人在村上拿退休金,并且每月都有变化,每年的支出接近30万元,8名村干部工资在10万元左右),三是替村民交纳的税收8万元(含部分赞助),四是救灾扶贫、学校、水利等福利和公益事业支出20万元左右,五是办公、会议、招待等其他日常开支。据村干部介绍,除去银行利息外,每年村上的开支至少要80万元。近5年来,还出现了寅吃卯粮的现象,即通过拿下年的企业承包金抵上年的支出,来维持村上的正常运转。由于资金紧张,今年银行利息还只清偿10万元,其余的要待2006年承包金到位后方能清偿。艰难的改革进程面对危机,灰山港镇党委、政府和向阳花村的党总支、村委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试图摆脱面临的困境。镇党委政府多次动员村上对骨干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并下决心调整了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班子,村上也严格制度管理,压缩非生产性开支,特别是对两个水泥骨干企业动了不少脑筋,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走过了一个由厂长负责制到议标承包再到举牌竞标承包的过程。但由于改革未触及集体企业改制的核心——产权,再加上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估计不到的阻力,改革的措施不到位,效果不明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加强管理,提高效率,1999年对两个水泥企业进行减员,精退职工100多人,当时村上的负责人、党总支书记高宗德遭到精退人员围攻,最后让步补偿了10余万元才得以平息。也是这一年,当时的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建议村上对两个水泥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但遭到了大部分群众和部分党员组长的反对,最后流产。2004年,村党总支、村委会采取举牌竞租的方式将两个水泥企业向本村群众公开拍租,新的承包主接手后要求村上裁减企业富余人员,被裁减的300余人不能接受村上的决定,组织起来围攻村委会办公楼,将村党总支书记黄南桂堵在村委会办公室,不准吃饭,不准上厕所,矛盾十分尖锐,最后治安拘留4人,~1人才平息这场**。同时,由于村党总支、村委会在公开招标承包时的指导思想是希望本村的人员承包这两个企业,减少企业与当地群众的矛盾,未向社会公开竞租,导致承包后的企业在承包金收取等方面与村上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以足额到位。向阳花村企业的改革难以推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改革触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调整的问题,也有该村党员群众难解的集体情结问题,还有村干部们存在着畏难情绪。对向阳花村的集体企业进行改革,哪怕是不触及产权的企业内部改革,也必然要打破原来的利益分配格局,影响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这就使得每一项改革措施的落实都举步维艰。不容置疑,集体经

济的发展壮大,曾经给向阳花人带来过无数的荣誉和实实在在的好处,直到现在,向阳花人仍在享受集体经济带来的诸多利益,对集体,他们有着比其它人更深的感情,广大群众包括党员组长,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集体情结,由此也产生了一种依赖集体的思想,希望村党总支、村委会能够继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集体壮大、共同富裕的路子,对集体企业目前存在的困难和今后发展存在的问题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也不强。对企业的改革,特别是企业产权的改革,抵触情绪十分强烈。向阳花村现任村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对集体企业改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有较深刻的认识,也曾尝试过对两个水泥企业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革,但由于在尝试改革中难以统一群众的思想,遇到了超乎寻常的阻力,担心如果改革不成功,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可能引发大的群体性事件,使向阳花村陷于一片混乱,留下无尽的后患,自己也背上“败家子”的骂名。同时,村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与县属、镇属企业的产权改革对产权出让者来说,其改革后导致的结果有所不同。县属、镇属企业改革后,甩掉了债务包袱,企业正常运转后,税收不会少,做大做强了,对县、镇两级的好处更大。村一级则不同,它靠的是企业创造的利润、承包后收取的承包金,一经买断产权,则什么都没有了。并且,村集体企业的改制要直接面对广大的农民群众,工作非常复杂,工作的难度也可想而知。即使卖了,其所得资金在偿付银行贷款和对职工作出适当补偿后,村上便所剩无几,没有能力再为村民和退职的村、企业干部发放退休金,无法再承担村民的农业税及附加的交纳,村民的就业也会受到影响。这是群众反对进行产权处置的核心问题,也是村干部对企业产权改革下不了决心、积极性不高的关键。由此导致了村干部畏难、“拖”的思想情绪严重,甚至在群众中都不敢轻易提买断水泥厂产权的问题。同时,目前的洞庭水泥厂改制引发的种种矛盾也使该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对企业改革心有余悸。堪忧的发展前景应当说,对向阳花村的两个水泥企业的前景是不难作出预测的,灰山港镇党委、政府负责人和向阳花村的村干部、群众对两个水泥企业的前景都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其出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维持现有体制,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这两个水泥厂维持目前状况最多是3-5年。依目前水泥生产的行情,向阳一、二厂这样规模的企业承包金将逐年下降,资产也会不断贬值,到最后是资不抵债,群众再无法从中获利,银行的债权也将成为一笔呆帐,村上背上沉重的债务。这是现在的镇村干部不愿意看到的情景,也是银行不想要的结果。要想将现有体制长时间维持下去,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抛开其它因素不讲,必然要对两个企业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率,才能在目前水泥行业激烈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但这种方案实施的可能性不大。其原因显而易见,一方面是向阳花村目前的集体经济的势力决定了再无法大规模的增加投入,另一方面是鉴于集体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存在种种先天不足,银信部门不可能再贷资金给集体企业扩规模。但如果不注入资金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这两个企业最终资不抵债而破产是必然的结果。另一种是尽快对企业的产权进行改革,其结果相对要好些。以买断产权的方式进行改革为例,则银行的债务有可能得到偿付,也可以减少村集体资产的损失,但因为这种规模的水泥厂出让的最好时机已过,现在卖出去难获得理想的价位。面对摆在眼前的问题,向阳花村的大部分群众和部分党员的思想保守,倾向于维持现状,认为这样可以利用银行的钱再经营几年,享受最后的集体“大锅饭”,如果水泥厂实在办不下去了,就申请破产,银行的钱能赖就赖了。不能回避的选择向阳花村企业面临的现状和群众思想难统一、改革难推进使村上的“当家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壮大巩固集体经济是维持村级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增强凝聚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基础;对集体企业进行体制转换,鼓励民营经济参加集体企业的改制,既是政策的要求,也是形势发展的趋势。怎样将两者有机结合,通过某种形式最大程度的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群众的利益,实现银企双赢的目标,是这个选择的核心问题。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典型有不少,如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但他们的境况与向阳花有不同之处。同时,曾经风行一时的“苏南模式”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带动一方快速发展的典型,在改革开放之初至九十年代中期,这种模式倍受推崇,但集体企业的弊端在其发展壮大中也日益凸现,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也走上了体制改革之路——由租赁到承包、再到产权改革。目前,“苏南模式”的集体经济基本上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从我县的情况来看,县属、镇属的企业也基本上完成了产权改革。应当说,对非关国计民生的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不容阻挡的。从向阳花村的情况来看,要靠目前的村班子的能力和村集体经济的势力将两个水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适应市场形势发展的要求,显然是不现实的,至少目前看不到这种可能。因此,要最大限度地保住集体和国有银行的资产不流失,或者说尽量少流失,就只有走产权制度改革之路,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选择。值得高兴的是,向阳花这个昔日集体经济发展的“明星村”目前面临的危机,已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在积极为其出谋划策,寻求解决的办法。向阳花村党总支、村委会也在多方寻求支持,以求早日化解面临的危机。该村目前的想法是对两个企业进行评估后,与银行一道联手对其进行产权改革,以企业资产抵偿银行债务,将银行的债权转为股权,再由银行出让股份对企业进行改革,这样既可减轻村上的压力,对群众有一个交代,也使银行的债权得到一定的保障。这个方案是向阳花村提出来的,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因为对银行有压力,目前未得到债权银行的积极响应。另一种办法是将两家水泥企业中的一家先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偿还部分银行贷款本金,拿出部分资金对村上享有退休金的人员进行一次性补偿,这个方案要有银行和全村群众的支持方能付诸实施,难度比较大。作为上级组织,如何指导向阳花村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改革,主要是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营造企业产

权改制的氛围。特别是要加大企业改革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好~引导工作,向群众如实地剖析向阳花村企业面临的现状,统一群众的思想。二是当好向阳花村党总支、村委会的坚强后盾。一方面县、镇两级不直接插手企业改革的具体事项,另一方面在人力上予以积极支持,对村上拿出的具体改革方案、操作步骤给予指导参谋,坚定村上对企业进行产权改革的信心。改革的方案既要从创建金融安全区的角度考虑银行的利益,又要从稳定大局、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作考虑。同时,对改革后利益调整带来的种种矛盾、纠纷的解决要有相应的对策准备。三是对企业改革的各个环节做好监督工作,督促村党总支、村委会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取得群众的广泛支持后,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开展企业的产权改革。

第三篇:明星村的危机

“明星村”的危机—对灰山港镇向阳花村的调查 长期以来,灰山港镇向阳花村是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该村位于灰山港镇城区,有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69人,耕地面积200亩,2004年人均纯收入3188元。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集体经济由几部板车组成的运输队起家,通过

村党支部、村委班子成员和全村群众的不懈努力,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鼎盛时期全村发展村组集体企业30余家。2002年—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过了亿元,每年向国家交纳税金500余万元。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群众带来了较好的福利待遇,从1985年开始,村民男满60岁、女满55岁,可享受每人每月分别为35元和30元的退休金;退职的村干部和企业干部可享受120—220元不等的退休金;连续16年村民上缴国家的统筹款都由村上负担。然而由于市场形势的变化,近年来集体企业渐呈萎缩之势,到今年年初,全村村集体企业仅剩3家,其中两家为水泥企业,即向阳水泥一厂、二厂,另一家为玻璃厂,目前已停产。由于村集体企业发展停滞不前,向阳花村集体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全村近4000群众享受的福利到底还能维持多久、怎么维持?几千万元的集体经济能否保值、怎么增值?这些已成了向阳花村现任班子和全村党员群众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缩了水”的企业资产向阳花村的两个骨干企业——向阳水泥一、二厂2000年通过市有关部门的审计评估后,企业的净资产为5400万元、村办公楼及商店门面折价1400万元,加上几处停产小企业的不动产,全村集体资产共计为7000万元左右;负债是两个水泥厂欠县农业银行贷款2350万元。2004年,据村干部估计,两个水泥厂的净资产不会超过3000万元,3年减少2000多万元,欠银行的贷款仍有2100多万元。目前企业仍没有升值的迹象,还在继续贬值“缩水”。企业资产大幅“缩水”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企业机械折旧。两个水泥企业建成投产都有了一定的年限,一厂是1984年投产,二厂是1996年投产,设备已显陈旧,每年都需上百万元资金用于设备的更新、维修。二是水泥行业竞争激烈。近两年来,灰山港及周边地区的水泥行业掀起了新的一轮创业高潮,其规模、工艺设备都远远超过原来的水泥企业。向阳花村的两个8.8万吨水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新一轮的产业发展竞争中处于下风。从去年至今,灰山港镇就新上了一条年产量30万吨的立窑生产线和一条年产量45万吨的旋窑生产线,并且其规模还在呈扩张之势;周边的宁乡、益阳等地去年以来由灰山港人投资兴建了产量达80万吨的粉磨站(直接从湘乡等地进水泥熟料后,经过打磨就可制成水泥成品向市场销售)。激烈的竞争使向阳水泥一、二厂原来的优势逐步失去,无论是产品质量的提升,还是产品成本的控制,都无法与新上的企业一较长短。再加上水泥行业生产成本上升,市场和投资者不再看好年产8.8万吨的水泥生产线,使年产8.8万吨的水泥生产企业由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靓女”变成了“丑小鸭”,向阳花村的支柱——两个水泥厂的资产大幅“缩水”也就不足为奇。日益凸现的收支矛盾去年向阳花村的收入(企业上缴和门面租金)接近400万元,其中两个水泥企业的承包金为382万元、门面租金10万元左右。但由于企业设备陈旧导致经常发生机械故障影响生产,企业承包主便找村支部、村委会要求调减承包金,承担维修费用,2004年用于两个水泥企业的设备维修费用达110万元,村上实际收取的承包金只有272万元,收入明显减少。而与此同时,村上的刚性支出却无法压缩下来,一是银行利息每年160余万元,二是村民和退职村干部、企业干部的退休金及现任村干部工资需支出40万元左右(该村目前有400余人在村上拿退休金,并且每月都有变化,每年的支出接近30万元,8名村干部工资在10万元左右),三是替村民交纳的税收8万元(含部分赞助),四是救灾扶贫、学校、水利等福利和公益事业支出20万元左右,五是办公、会议、招待等其他日常开支。据村干部介绍,除去银行利息外,每年村上的开支至少要80万元。近5年来,还出现了寅吃卯粮的现象,即通过拿下年的企业承包金抵上年的支出,来维持村上的正常运转。由于资金紧张,今年银行利息还只清偿10万元,其余的要待2006年承包金到位后方能清偿。艰难的改革进程面对危机,灰山港镇党委、政府和向阳花村的党总支、村委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试图摆脱面临的困境。镇党委政府多次动员村上对骨干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并下决心调整了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班子,村上也严格制度管理,压缩非生产性开支,特别是对两个水泥骨干企业动了不少脑筋,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走过了一个由厂长负责制到议标承包再到举牌竞标承包的过程。但由于改革未触及集体企业改制的核心——产权,再加上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估计不到的阻力,改革的措施不到位,效果不明显,

第四篇:对村土地流转的调查

对村土地流转的调查

对村土地流转的调查

田野的希望--对花果山乡人和桥村土地流转的调查

花果山乡人和桥村地处资水南岸,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1135人、825亩耕地。依历史习惯,该村形成了两个特征明显的耕作区,即临河种蔬菜、依山种水稻,两片面积基本相当。从3月开始,该村相继有偿出租土地450余亩,建成了1个苔韭基地和3个果园,其中由益阳人刘治安于3月租用蔬菜用地200亩,建成了苔韭基地;12月,由邻村金家仑村民租地30亩建起了葡萄园;4月,由益阳人贾正明租地150亩种植桃、李、梨、枇杷等果树;3月,由金家仑村民租地30亩种桃树;村民内部流转40余亩种蔬

菜。至此,全村已有55%的土地实现了有偿流转,流转土地年租金分别为蔬菜地228元/亩、稻田200元/亩、荒地100元/亩。

一、主要做法

人和桥村土地流转采取“土地返租——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的方式进行,由村支部、村委会组织协调,引进投资者和投资项目,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由村上每年支付一定的租金,向农民租回承包地,统一规划,统一进行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再连片向投资者发包,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名优特新品种示范区和花果生产区。为促进土地流转,村级组织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连片整理土地。该村在3月的责任田调整中,针对过来承包地调整后出现的农户经营田块分散、面积小,不利于耕作和规模经营的现实问题,村支部、村委会在广泛征求农户意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后,决定以组为单位,将责任田

收回集体,再按照利耕作、便水系,适合规模经营的原则,将责任田土按照政策进行重新调整分配。条件成熟地方,村委会再按照投资者的要求,向农户连片租赁土地,予以发包。对规划连片区内不愿出租土地的农户,由村上出面在村民组内或相邻的组进行调剂置换。二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从1998年开始,该村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和组织群众人平投工30个,对水、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硬化蔬菜基地干道1500米,支道、支渠4800米,连片开发的土地做到了交通便捷,水利畅通。三是提供优质服务。为使经营者安心投资创业,该村在引进项目后,非常注重做好服务工作,并以规范的合同形式予以确定。

1、村委与投资方一起协商,建立了规范的劳务市场。投资者何时用工只需将用工数量、时间、工种、计价方式通知村组,村组便会按照要求组织劳力,并且从不误事,也不漫天要价。苔韭基地的投资者刘治安刚到村上时,由于人生地不熟,在请工等

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难,村支部、村委会得知情况后,主动与其联系,共同商订劳务价格,帮助组织劳力,并代发工资,村上经手为刘治安的苔韭基地请工5000余个,代发工资10万余元。

2、为投资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保障。村上在与投资者签订的合同中明确承诺:甲方必须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尽量预防针对乙方人身、财产以及租赁物、公共设施等的各种治安案件。对乙方要求处理的有关偷盗、哄抢、扰乱、破坏、妨碍销售等事件,甲方必须及时受理并在24小时内组织人员处理。如有违反,乙方有权随时解除合同,并由甲方承担乙方的直接经济损失、可得利益损失和间接损失。苔韭基地建立两年来,投资者基本上是一个人在村上经营、管理,由于服务到位,没有发生一起偷盗事件。

3、给投资者以村民待遇。该村明确规定,对外来投资者生产经营所需的排渍、抗旱等费用,享受当地村民同等待遇,并按时、全面满足其要求。

4、全程代理有关

手续。对投资者在基地的临时建筑及有关税费等方面的手续,该村负责全程代理,并承担部分手续费用。

二、效果及启示

从调查的情况看,人和桥村土地流转带来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一是拓宽了就业门路,群众收入明显增加。该村人平纯收入为元,为2300元。收入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①出租土地的租金收入。村民从流转土地获得的租金收入为万元,为7万元,今年为9万元。据该村浮谷庵组昌阳春介绍,连片出租1亩地的收入和自己种1亩地的收入基本相当,并表示,自己愿意将稻田出租,希望村上进一步搞好土地流转工作。昌阳春一家种亩水田,除去生产性费用和农业税及附加,每亩收入在140元左右,而出租1亩土地给基地的租金除去农业税及附加后,收入也是140元左右,还可空出劳力从事其它工作,很划算。但如果不是连片出租的土地,租金要比这低得多,有的甚至要倒贴。依该村及附

近村的行情,出租1亩稻田给其它农户,最多是每年100斤谷/亩,折价为50元左右。②土地流转后农户的打工收入。一方面是流转土地上的打工收入。全村流转的400余亩土地上的600余人,除学生和无劳动能力的300人外,有150余人为已流转土地服务,去年,在流转土地上打工收入最多的一户达元。、该村农民在流转土地上的打工收入达23万元,仅此项就远远高于原来自己种田的收入。另一方面是外出打工收入。土地流转后,出租了土地的农户中有180余人常年在外打工。花木栏组昌放明一家四口人,有土地亩,已出租亩,去年他妻子和女儿外出打工的收入有8000余元。③在家从事其它职业的收入。摆脱田土束缚后,群众都想方设法寻找致富门路,或外出打工,或经商办厂。,该村新办凉席厂6个、竹帘厂3个,新发展瘦肉型猪养殖户10户,新发展母猪86头,新增的投入近500万元。该村有一瘦肉型猪养殖户去年出栏中猪300余头,获利

近10万元。与此同时,外来投资者带来的先进技术和引进的优质品种,也使群众开阔了眼界,纷纷学习效仿。苔韭基地建成后,带动该村群众种植苔韭50余亩;今年建成的优质果园也让群众获益不浅,有30余户农户从基地购进了优质果苗。二是改善了干群关系,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据该村负责人介绍,在开始做群众工作动员流转土地时有一定的阻力,现在群众看到土地流转后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愿意配合村上的工作,村支部、村委会的威信也得到了提高。一些外出户、刁难户原来的税费收缴难度很大,现在这个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村上从流转出的土地中收取了一定的管理费,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势力。收取的标准为蔬菜用地每年20元/亩、荒地每年10元/亩、鱼塘每年5元/亩。三是土地流转在给农民和承租者带来可观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打响了人和桥的品牌。比较明显的表现是到人和桥村租赁土地的投资者纷至沓来,一方面是现在 的投资者纷纷要求扩大租赁面积,如贾正明在承包200亩地后,今年向村委会提出要求再包200亩扩大生产;另一方面是不少新的投资者到该村联系租赁土地,目前已有益阳等地的3名投资者到该村向村委会表示要承包土地搞花木种植,就连相邻的金家仑村民也舍近求远,多人要求在人和桥村租地创业,村委会出于多方因素综合考虑,目前暂未同意。

人和桥村土地流转的初步成功可以给我们带来三点启示:一是土地流转离不开基层组织的协调运作。作为基层组织,在土地流转中找准位置,积极发挥中介作用,充当农户和投资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土地有序有偿流转的关键,在目前情况下,其作用至关重要。二是土地连片、基础设施配套是搞好土地流转特别是稻田流转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这样,才会有投资者来,才可能产生规模效益。这两项工作是乡村两级在土地流转工作中的着力点。三是耕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要参与

市场配置,必须与一定的技术、资金、市场联结起来。只有这样,土地的价值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实现农户和投资者的“双赢”。

三、问题及建议

人和桥村开展的土地流转是目前土地流转诸多形式中的一种,虽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也还有一些需要探讨和完善的地方。一是该村的土地流转方式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由于投资者需要连片土地进行规模经营,在目前土地租赁市场尤其是稻田租赁市场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不通过村级组织积极协调,有力参与,靠投资者与多个农户协商,租赁连片土地经营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此该村采取先由村委会将承包到户的农地通过租赁的形式集中到集体,再由村委会统一规划和布局,然后对外发包。此种方式类似目前中央禁止的“返租倒包”土地流转方式。11月《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这种由乡镇政府或村

级组织出面租赁农户的承包地再进行转租或发包的做法,“不符合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应予制止。”同时,这种方式在去年8月通过、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土地承包法》关于土地流转的规定中也被列入其他方式,未作明确规定。由于缺乏法律政策的支持,如果农户在投资者经营期限内要求收回出租土地的使用权,在协商无效的情况下,村委会和投资者便会无计可施,农户如果起诉,则败诉的必然是投资者和村委会。另外,该村流转出的一部分基本农田种植了果树,与国土法规的规定相悖。二是村委会承受了较大的压力,不利于土地流转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目前除政策风险带来的压力外,还有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其一是经济风险带来的压力。从表面上看,土地流转后的经济风险由承包经营者承担,但在实际操作中,与村委会息息相关。由于村民是将土地出租给村委会,没有与经营者直接发生关系,村委会与村民之间合同的履行完全取决于经

营者项目的成败和个人素质,如果发生意外,付不出租金,则这部分经济风险必然转嫁到村委会;其二是村民就业带来的压力。由于目前该村的非农产业还不发达,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预期收益也不可能全部实现,出租土地后农户的充分就业就成为了土地成片流转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考虑,该村对剩下的近400亩土地的流转持谨慎、观望态度,今年在有多人主动上门租赁的情况下,也没有同意。三是与投资者签订的合同需要进一步完善。该村在与投资者签订的合同中,出于降低门槛、吸引技术、资金、人才的目的,对土地的租金约定和合同期满后的土地恢复问题规定得较为笼统、含糊。租金是以现金方式约定支付,并且一定就是几年,甚至上,没有考虑将来如果物价波动幅度大的因素。合同期满后租赁土地的恢复对投资方没有约束条款,存在着风险,这个风险有可能由村委会和农户承担而损害农民利益。

针对上述三个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逐步解决。一是在村民自愿的大前提下,县委、县政府应对这种土地流转方式予以充分肯定,但在具1 2 下一页

第五篇:对##村土地流转的调查(范文模版)

田野的希望--对花果山乡人和桥村土地流转的调查花果山乡人和桥村地处资水南岸,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1135人、825亩耕地。依历史习惯,该村形成了两个特征明显的耕作区,即临河种蔬菜、依山种水稻,两片面积基本相当。从2001年3月开始,该村相继有偿出租土地450余亩,建成了1个苔韭基地和3个果园,其中由益阳人刘治安于2001年3月租用蔬菜用地200亩,建成了苔韭基地;2001年12月,由邻村金家仑村民租地30亩建起了葡萄园;2002年4月,由益阳人贾正明租地150亩(其中村集体新开垦荒地60亩,稻田90亩)种植桃、李、梨、枇杷等果树;2003年3月,由金家仑村民租地30亩种桃树;村民内部流转40余亩种蔬菜。至此,全村已有55%的土地实现了有偿流转,流转土地年租金分别为蔬菜地228元/亩、稻田200元/亩、荒地100元/亩。

一、主要做法人和桥村土地流转采取“土地返租——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的方式进行,由村支部、村委会组织协调,引进投资者和投资项目,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由村上每年支付一定的租金,向农民租回承包地,统一规划,统一进行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再连片向投资者发包,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名优特新品种示范区和花果生产区。为促进土地流转,村级组织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连片整理土地。该村在2000年3月的责任田调整中,针对过来承包地调整后出现的农户经营田块分散、面积小,不利于耕作和规模经营的现实问题,村支部、村委会在广泛征求农户意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后,决定以组为单位,将责任田收回集体,再按照利耕作、便水系,适合规模经营的原则,将责任田土按照政策进行重新调整分配。条件成熟地方,村委会再按照投资者的要求,向农户连片租赁土地,予以发包。对规划连片区内不愿出租土地的农户,由村上出面在村民组内或相邻的组进行调剂置换。二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从1998年开始,该村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和组织群众人平投工30个,对水、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硬化蔬菜基地干道1500米,支道、支渠4800米,连片开发的土地做到了交通便捷,水利畅通。三是提供优质服务。为使经营者安心投资创业,该村在引进项目后,非常注重做好服务工作,并以规范的合同形式予以确定。

1、村委与投资方一起协商,建立了规范的劳务市场。投资者何时用工只需将用工数量、时间、工种、计价方式通知村组,村组便会按照要求组织劳力,并且从不误事,也不漫天要价。苔韭基地的投资者刘治安刚到村上时,由于人生地不熟,在请工等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难,村支部、村委会得知情况后,主动与其联系,共同商订劳务价格,帮助组织劳力,并代发工资,2001年村上经手为刘治安的苔韭基地请工5000余个,代发工资10万余元。

2、为投资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保障。村上在与投资者签订的合同中明确承诺:甲方(人和桥村委会)必须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尽量预防针对乙方人身、财产以及租赁物、公共设施等的各种治安案件。对乙方要求处理的有关偷盗、哄抢、扰乱、破坏、妨碍销售等事件,甲方必须及时受理并在24小时内组织人员处理。如有违反,乙方有权随时解除合同,并由甲方承担乙方的直接经济损失、可得利益损失和间接损失。苔韭基地建立两年来,投资者基本上是一个人在村上经营、管理,由于服务到位,没有发生一起偷盗事件。

3、给投资者以村民待遇。该村明确规定,对外来投资者生产经营所需的排渍、抗旱等费用,享受当地村民同等待遇,并按时、全面满足其要求。

4、全程代理有关手续。对投资者在基地的临时建筑及有关税费等方面的手续,该村负责全程代理,并承担部分手续费用。

二、效果及启示从调查的情况看,人和桥村土地流转带来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一是拓宽了就业门路,群众收入明显增加。该村2000年人平纯收入为2000元,2002年为2300元。收入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①出租土地的租金收入。村民从流转土地获得的租金收入2001年为4.5万元,2002年为7万元,今年为9万元。据该村浮谷庵组昌阳春介绍,连片出租1亩地的收入和自己种1亩地的收入基本相当,并表示,自己愿意将稻田出租,希望村上进一步搞好土地流转工作。昌阳春一家2002年种3.82亩水田,除去生产性费用和农业税及附加,每亩收入在140元左右,而出租1亩土地给基地的租金除去农业税及附加后,收入也是140元左右,还可空出劳力从事其它工作,很划算。但如果不是连片出租的土地,租金要比这低得多,有的甚至要倒贴。依该村及附近村的行情,出租1亩稻田给其它农户,最多是每年100斤谷/亩,折价为50元左右。②土地流转后农户的打工收入。一方面是流转土地上的打工收入。全村流转的400余亩土地上的600余人,除学生和无劳动能力的300人外,有150余人为已流转土地服务,去年,在流转土地上打工收入最多的一户达2000元。2001、2002年该村农民在流转土地上的打工收入达23万元,仅此项就远远高于原来自己种田的收入。另一方面是外出打工收入。土地流转后,出租了土地的农户中有180余人常年在外打工。花木栏组昌放明一家四口人,有土地2.4亩,已出租1.5亩,去年他妻子和女儿外出打工的收入有8000余元。③在家从事其它职业的收入。摆脱田土束缚后,群众都想方设法寻找致富门路,或外出打工,或经商办厂。2002年,该村新办凉席厂6个、竹帘厂3个,新发展瘦肉型猪养殖户10户,新发展母猪86头,新增的投入近500万元。该村有一瘦肉型猪养殖户去年出栏中猪300余头,获利近10万元。与此同时,外来投资者带来的先进技术和引进的优质品种,也使群众开阔了眼界,纷纷学习效仿。苔韭基地建成后,带动该村群众种植苔韭50余亩;今年建成的优质果园也让群众获益不浅,有30余户农户从基地购进了优质果苗。二是改善了干群关系,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据该村负责人介绍,在开始做群众

.yi35.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明星村的危机--对向阳花村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明星村的危机--对向阳花村的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空心村调查

    暑期实践报告——关于空心村的调研空心村,顾名思义,就是指农村建设上,在农民新建住宅的过程中,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等原因,农村居民点用地往往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建住宅大......

    浅谈明星危机公关

    浅谈明星危机公关 娱乐圈是一个复杂群体,大众明星是其重要构成部分。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明星演艺历程的成长、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明星虽然会尽一切努力避免自身......

    对##村土地流转的调查(五篇模版)

    田野的希望--对花果山乡人和桥村土地流转的调查花果山乡人和桥村地处资水南岸,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1135人、825亩耕地。依历史习惯,该村形成了两个特征明显的耕作区,即临河种......

    对##村土地流转的调查(推荐5篇)

    田野的希望--对花果山乡人和桥村土地流转的调查花果山乡人和桥村地处资水南岸,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1135人、825亩耕地。依历史习惯,该村形成了两个特征明显的耕作区,即临河种......

    关于村环境污染对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

    ww w.5 Y k j.CoM文章 来源 关于村环境污染对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 2010年7月20号 我开始了为期十天的社会调查活动,针对近年来环境问题对农村影响日益严重这一问题,对保定市徐......

    新农村建设明星村标准(精选5篇)

    新农村建设明星村标准(1)农村经济综合势力较强。村集体经济发达,产业优势明显,农村适龄劳动力就业率90%以上。(2)农民生活富裕安康。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上,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

    沙村田野调查

    沙村田野调查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有二十余年历史。但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地上的沙村,改革放开的历史却只有十年。在1991年沙村的土地被国家征用作为一个新开发区一部分......

    上街村调查研究报告

    上街村调查研究报告 一 摘要 为了解大学城周围村庄的建设情况以及传统文化和习俗习惯。我们以上街村为调查目标展开调查。调查中最主要应用实地考察的方法,调查中采访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