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谭明友谈企业文化的梦想
谭明友谈企业文化的梦想
文/谭明友
什么是企业文化?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版本很多。笔者比较偏向于这种说法,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一、企业文化的类型
根据承载企业文化的企业类型的不同,企业文化可以分为研发文化、生产文化、加工文化、销售文化、服务文化等。
根据企业内部构成要素的不同,企业文化可以分为团队文化、制度文化、执行文化、成本文化、安全文化等。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系统,有其显著特征。深刻认识企业文化的特征,对于推动企业的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讲,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五个显著特征:
一是全员性。很多人有一种认识误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而且这种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老板文化的企业还为数不少。但如果回归企业文化之本,这种企业文化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很简单的道理,老板一个人撑不起来一个企业,老板顶多就是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最具典型性的践行者、倡导者、推动者。如果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为什么还要叫企业文化而不干脆叫老板文化呢?所以说,企业文化应该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共同的文化。只有全体员工都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共识,并将这种共识付诸实践,企业文化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仅如此,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团队文化,也决定了其具有全员性。如果我们的老板在那里不停地喊“创新、创新、创新”,而企业员工都无动于衷,老板再怎么喊破嗓子也是无济于事。只有全员参与,创新才能走进生产,成为生产力。
二是阶段性。企业文化和事物发展规律一样,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企业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因而,企业文化有阶段性这个特征。所以,企业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就要因地因时制宜,而不能固步自封、墨守陈规。所谓与时俱进的精神,在企业文化里也要得到真实的体现。
三是差异性。这里所说的差异性,是针对于不同企业而言的。在现实中有很多企业,总是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那些世界知名企业身上,企图将世界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复制过来,然后自己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成功。这是十分荒谬的。打个简单的比喻,有一件衣服穿在别人身上特别好看,但换到你身上了不是尺码不合适就是颜色不搭配。人家有一米八,你只有一米六,你怎么穿别人的衣服?什么叫量体裁衣?就是因人而异,就是强调每个人的差异性。企业文化也是如此。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这需要各个企业自身努力去探索去发现。当然,我们不能排除各个企业之间有着一些共通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全盘照搬照抄,如果这样,就给失败埋下了伏笔。尊重差异性,认识差异性,善于利用差异性,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四是渐进性。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文化也是如此。企业文化后于企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慢慢沉淀。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对企业的文化进行提炼,形成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文化理念。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先前提炼的文化理念会慢慢变得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这时,就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及时补充和更新,保证企业文化的生命的鲜活。当然,适度超前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必要的,但这超前绝不可以没有依据凭空捏造,而是在掌握了企业发展规律之后对企业文化进行的创新。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表来看,企业文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具有显著的渐进性。因而,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能急躁冒进,要掌握火候。
五是无形性。企业文化不是生产也不是制造,企业文化更多的是无形的思维意识,它可以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在各种载体上,但要真正形成力量,却只能运行在人们的脑海和心灵中。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或许不是核弹头,也不是航空母舰,而是人的思想。如果人的思想消失了,那么,整个世界也将会陷于沉寂。思想,是人类进步的最锋利的武器。但思想却是无形的,它以一种意识形态存在于人的脑海中。企业文化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它首先存在于企业员工的心灵中。但这种文化积淀到一定程度后,它便会爆发出巨大的能力,催生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方法,将一种被企业所倡导的文化意识灌注到实际行动中,成为激励、指导人们开展一切工作活动的有力武器。所以,认为企业文化不能立竿见影的或者举着企业文化无用论的人要清醒起来,任何企图一口吃成胖子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也是得不偿失的。
三、企业文化建设举措
如何建设好企业文化,这是令很多企业头痛的事情。很多企业也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搞来搞去,就是没有出成绩,基本上停留在搞搞活动的层次上,企业文化基本上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于是,很多企业抛弃了企业文化,认为这种东西可有可无,除了增加一笔不小的开支外,基本上一无是处。也有一些企业很想搞好企业文化,但自己没那个基础,可能企业发展了十年二十年,从来没搞过企业文化,到了21世纪,企业文化开始升温,看着别人都在大张旗鼓地搞企业文化,它也不甘人后,于是,便请来了顾问公司,请一般人来给企业嫁接文化、造文化。这些人有钱赚,当然是求之不得。于是,轰轰烈烈的企业文化建设开始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开会谈论,“企业文化”出来了。请来的这些人给这个企业造出了企业文化,厚厚的一本,要什么有什么,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请问,这一本就是企业文化吗?可以肯定的说,这不是企业文化,顶多算一本书,一本印着条条款款的书。与老板无关,与员工无关,与企业也无关。那么,企业文化到底该如何建设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开展:
一是企业重视。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都应该对企业文化建设引起高度重视。企业文化既不仅仅是高层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基层的事情,更不是企业文化推广部门的事情,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的事情。所以,企业上下都应对企业文化建设给予足够重视。这应在企业内部形成广泛共识。
二是领导带头。所谓领导,就是率领并引导部属从事某项活动的人。企业重视,但最关的还是需要公司领导重视。因为基层员工无论怎么重视,企业领导不重视,就会使企业文化停留在基层,也得不到落实和广泛认可。企业文化强调执行力,领导不重视,自然不会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那么,在很多方面需要人、财、物的支持的时候就会得不到保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就会产生积极效应。就如一支军队,如果统帅都没有要进攻的计划,那么,士卒虽然勇猛,却也没有机会亮剑。只有统帅决心坚定,士卒才会奋勇争先,从而所向无敌。
三是全员参与。全员参与,这与企业文化的全员性的特征是一致的。企业文化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要在所有人中形成共识,而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企业文化在本质上决定了它是全员的文化,所以,部分人的参与还不算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只能说是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当然,全员参与也是一种理想的效果,但也是追求的目标。由于企业文化具有渐进性的特点,所以,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一开始就让所有人都接受或认同你的文化价值。接受需要过程,全员参与也需要过程。作为企业文化的推广部门,期责任就在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让越来越多的人都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
四是活动推动。如果我们将企业文化限定在纯粹的理论框架内,那是非常片面的做法。同样,如果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活动,那也是非常片面的。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活动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手段,而不能替代企业文化。企业可以通过形形色色的文化活动,增进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交流,借助文化活动,宣贯企业文化理念,通过有形的东西促进无形的东西。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既然是企业文化活动,就要使活动具有目的和意义,而不能停留在吃吃喝
喝上面。比如,举办拔河比赛,就是要锻炼员工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凝聚力等;举行知识竞赛,给员工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举行旅游活动,让员工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从而营造一份愉快的心境做好今后的工作。
五是平台宣贯。这里所指平台,包括一切用于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可以分为两类平台:内部平台和外部平台。内部平台,如企业内部刊物、内网、宣传栏、会议、标语等。外部平台,如产品本身附带的文化元素、媒体宣传、企业外部网站等。这些东西都是实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可以耳闻目睹。通过这些有形的手段,将无形的东西以一种合适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而对企业员工或社会产生影响。
六是系统建设。这个系统括文化理念系统、外部识别系统、行为规范系统等。文化理念系统设计企业的宗旨、战略思维、经营原则和组织管理等。外部识别系统,包括企业的名称、定位、品牌、商标、宣传资料等的统一标准。行为规范系统就是对企业员工的言行举止的规定。企业的文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形成和完善需要很长的时间,也需要企业花费一定的精力。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是企业本身具有的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系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是一个动态系统。就如一艘船的船帆,会随着船的航程而发生升降变化一样,企业的文化系统也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做出调整。
七是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文化建设,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企业在每年的发展规划中,都应该预留一定的资金用于企业的文化建设。当然,合理利用这笔资金实现文化的升值,是每一个企业最希望看到的。如果一个企业既想搞企业文化建设,又不肯投入,那企业文化建设或许也只能是随口谈谈。用什么支持文化建设,用什么证明对文化建设的重视,资金的支持就是其中一个方面。但必须注意,企业文化不能等同于奖励,资金是用来辅助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的,而不能用金钱来鼓励每个人去参与企业文化,否则,企业文化没搞好,拜金主义可能抬了头。
四、企业文化的功能
一是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最典型的作用就是凝聚作用。因为企业文化的存在,企业员工拥有某种共识,这种共识让所有人都感觉到自己是在“同一船上”,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与企业息息相关,自觉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在这个层面上,企业文化发挥了粘合剂的作用,增强的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提升团队的协调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相对于企业的战略目标而言的,即把企业员工个人的目标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具体的历史环境条件下,将人们的事业心和成功的欲望化成具体的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为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建立企业内部的动力机制。这一动力机制的建立,使广大员工了解了企业正在为崇高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不但可以产生出具有创造性的策略,而且可以使员工勇于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做出个人牺牲。
三是激励功能。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要创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念,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创造出一种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机制,使每个成员做出的贡献都会及时得到企业的赞赏和奖励,由此激励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发展而不断进取。
四约束功能。作为一个组织,企业常常不得不制定出许多规章制度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这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即使有了千万条规章制度,也很难规范每个员工的行为,而企业文化是用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为一种行为规范,制约员工的行为,以此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它使信念在职工的心理深层形成为一种定势,构造处一种响应机制,只要外部诱导信号发生,即可以得到积极的响应,并迅速转化为预期的行为。这就形成了有效的“软约束 ”,它可以减弱硬约束对职工心理的冲撞,缓解自治心理与被治心理之间形成的冲突,削弱由其引起的一种心理抵抗力,从而使企业上下左右达成统一、和谐和默契。
五是辐射功能。企业文化塑造着企业的形象。优良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形象,它可以激发企业员工对本企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崇尚心理;二是外部形象,它能够更深刻的反映出该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内涵。企业形象除了本企业有很大的影响之外,还会对本地区乃至国内外的其他一些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文化有着巨大的辐射作用。如能将这种辐射作用发挥好,带给企业的将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有难以估价的社会效益。这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五、企业文化的目标
企业作为盈利性的机构和组织,花费时间、精力去建设企业文化,不能为了形象工程而做无用功,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有其清晰的目标。具体讲,企业文化的目标可以分为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和终极目标。
企业文化的近期目标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发展。企业文化不能独立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之外,而是要服务于企业当前的经营发展战略。企业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盈利,它的一切活动都是要盈利的。如果企业文化不能为企业的这一目的而存在,那么企业文化便失去了最基本的存在必要性。那么,企业文化如何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呢?总体来说,企业文
化主要是通过增强企业执行力、团队协同作战能力,统一员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提高产品品质,以赢得用户的认可,为企业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企业文化的远期目标是使企业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什么叫成功?成功就是能对别人产生影响,别人以你为楷模。对企业来说,这种影响力可以使企业在受众心中或社会上树立优越的品牌形象,为企业能够更好地盈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使企业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喜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榜样。企业文化的远期目标着眼于企业的影响力,要求企业立足现实放眼长远,具有战略眼光和开放思维。
企业文化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这也符合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因为文化这个东西,一旦脱离了人这个核心,就好比人没有了生命,变得毫无意义。企业文化,当然不能脱离“人”这个轴心,否则就是空谈。企业文化的终极目标依然没有偏离它的初衷,依然归位于“人”这个个体的价值需求。而对一个人来说,用马斯洛的观点,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第二是安全需求,第三是社交需求,第四是尊重需求,最后才是自我实现。所以,对一个人来说,所谓自我实现就是实现自己的梦想。企业文化立足于人,终极目标与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相结合,因此,我们说企业文化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人(包括与企业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人,如企业员工、合作伙伴、投资者、消费者等)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是完全站得住脚的,也是有根有据的。当然,要达到这个境界,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非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期不可,这个时期少则十年二十年,多则数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
第二篇:谭明友谈如何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
如何实现部门间的有效沟通
(作者: 谭明友)
内容提要:
现代社会,沟通,尤其是有效沟通,已成为日常交际的一个基本要求,成为众多企业选拔人才时评判一个人才的重要指标。而在企业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保持有效沟通,也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大力倡导的理念。广电运通就在其核心文化意识里提出了“有效沟通就是生产力”的“沟通意识”。可见,有效沟通对一个团队一个企业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部门间的沟通不畅?沟通不畅甚至不沟通会给部门之间乃至企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如何才能实现部门间的有效沟通?本文将从部门间沟通不畅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实现有效沟通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对公司和各部门实现有效沟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部门 有效沟通
企业组织功能的发挥在于物流和信息流的畅通,跨部门间的有效沟通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是企业提高工作质量的关键。企业规模越大,组织内部设立的职能部门越多,跨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就显得越重要。
一、五大原因导致沟通不畅
导致部门间沟通不畅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直接原因:缺乏沟通意识和沟通氛围。导致跨部门沟通不畅的直接原因就是缺乏沟通意识和沟通氛围。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成员因为沟通意识不强或者缺乏,导致从来不主动寻求沟通,遇到问题也不去寻求相关部门的支持,而是独自作战。由于沟通意识淡薄,也就难以形成浓厚的沟通氛围。没有沟通氛围,每个人似乎对沟通产生一种畏惧,因为每个人都觉得他不来找我沟通我怎么去找他沟通呢?于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缺乏沟通意识——沟通氛围淡薄——不沟通——沟通氛围消失。
间接原因:没有相关形式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缺乏共同语言,有陌生感。由于公司或组织缺乏为员工创造沟通、交流的形式,很少举行集体活动,而每个人又忙于日常工作,彼此之间缺乏了解,也就没有共同语言,即使有时被迫去沟通,但这往往显得非常被动。由于心理距离的存在,沟通起来顾虑重重,这就无形中降低了沟通效率,从而导致下一次沟通的更加不顺畅。
根本原因:没有形成有效沟通的机制。导致部门间沟通不畅的根本原因还是公司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没有建立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平时的沟通,很大程度都是临时性的个人行为,不是有规律的,也不是集体行为。尽管各部门都有着非常繁杂的日常工作要做,每个成员也都有着沟通技能或沟通意愿的差异,但有效的沟通机制仍然是克服一切沟通障碍最有效的手段。
重要原因:领导不带头,员工不参与。各部门的主管领导不带头沟通,员工看着领导都不沟通也就不再把沟通当回事,只是等到事情急到眼前了才想起需要找某部门的某某去沟通,但由于平时没有沟通经历,自然这种临时抱佛脚式的沟通也就难以实现沟通目的。因此,领导不带头,员工不参与,也是导致跨部门沟通不畅的重要原因。
其它原因:除以上原因外,导致部门间沟通不畅的原因还有员工个人性格的原因,比如有的员工性格内向,自然与人沟通起来比较吃力,而性格外向的员工则易于沟通;文化层次的原因,由于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学历高的人沟通起来可能比较容易,而学历低的人有可能比较难以有效沟通,同时,专业不同的人之间进行沟通也可能产生沟通障碍;此外,人本身的惰性、挫折感及畏惧心理、沟通时是否相互尊重等也可能造成沟通不畅或不愿沟通。
二、部门间缺乏沟通可能造成多种不良影响
在现代企业中,往往按照分工不同将整个企业分成若干个部门,实行部门管理,一般来说,如果各个部门能够良性沟通,通力配合,企业的效益自然会很好。但自部门产生以来,似乎并没有按照人们所期望地那样能够100%的实现有效沟通,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种跨部门间的沟通不畅,对企业或者部门的高效运行可能造成多种不良影响:
首先,缺乏沟通导致信息闭塞,重复工作,效率低下,形成信息壁垒。由于缺乏沟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比如A信息在很久以前已经由B部门完成了,但B部门并没有将A信息共享给C部门。现在,C部门急需A信息,但C部门不知道B部门在很久以前已经完成了A信息,也没有去主动与各个部门沟通,于是,便将很久以前B部门做A信息的过程再走一遍,其目的就是要获得A信息。很明显,C部门做了重复工作,而这就是因为没有沟通,无形中形成了信息壁垒的结果。在整个事件中,如果B部门一开始就将A信息予以公布或共享到相关平台,或者至少告知各部门A信息已经完成,如果C部门在开展重复工作之前先去与各部门进行一次沟通,也许就减去了这次重复工作,从而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甚至财力。
其次,缺乏沟通可能导致各自为阵,没有战斗力,执行力下降。一个缺乏沟通的团队,其实就如一盘散沙,没有战斗力,也没有执行力。打个比喻:沟通是粘合剂,把各个部门联系在一起;沟通是桥梁,在部门之间架起;沟通是管道,保证部门间的信息流的一路畅通。由于缺乏沟通,部门之间不是一盘棋式的运作,而是各自居住在一个“独立岛”上,经营着自己的“领地”,短时间可能不会暴露多少问题,时间一长,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在现代社会,单兵单刀已经很难取得竞争的胜利,团队合作被提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如果企业或组织遇到了一场需要全体部门成员集体参与的行动,但如果缺乏沟通,调动各个部门需要费很大的劲,让各个部门联合起来更需要绞尽脑汁甚至还不能奏效,因为在平时的工作中没有沟通,各个部门之间没有很好的融合,突然要一起开展工作,困难重重也就可想而知。各个部门不能很好地配合,打起仗来各自为阵,战斗力就会直线下将,执行力严重缺失,出现 “1+1<2”的情况,甚至彼此的力量互相抵消,其结果不言自明。
再次,缺乏沟通往往导致部门间出现信任危机。由于日常工作中的不沟通,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内部成员之间,缺乏了解,因为不了解,不清楚对方的工作范畴,也不清楚对方的工作能力,当遇到突发事件需要其他部门予以配合时,A部门开始犹豫了:B部门行不行啊?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做行吗?他们能做到让人满意吗?等等诸如此类的疑问便应运而生,这就是信任危机。为什么为这样呢?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由于不沟通,造成不了解,由于不了解,导致不信任,这对于一个团队是多么不幸的事。由此可见,加强沟通,了解需要合作的部门对于实现预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缺乏沟通,严重时会减缓公司发展速度,甚至动摇公司根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在风云变幻莫测的当今时代,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机遇,而实现信息的快速流通则成为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项目或关系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或公司命运的项目上,如果没有很好的沟通,很可能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加强沟通对于身处激烈竞争洪流的现代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然,部门间缺乏沟通造成的不良影响远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还有如不利于团队的共同进步、不利于员工身心健康等。
三、六大措施实现部门间的有效沟通
实现部门间的有效沟通,途径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大措施:
其一,沟通,从心开始。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是人心,而打开人心的钥匙是真诚。企业每个员工都应该真诚待人,真诚做事,真诚沟通。沟通,不能只是因为工作原因才沟通,也不能用苍白的方式或近乎僵硬的态度与人沟通,而是要
经常做到换位思考、相互尊重、以诚相待。换位思考是沟通技巧,相互尊重是沟通前提,以诚相待是基本要求。只有心沟通了,其他的事情才能实现最好的沟通。
其二,沟通,部门领导要带好头。各部门的领导,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如果A部门的领导和B部门的领导之间存在分歧或私人恩怨,这将严重影响两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因此,部门领导之间,除了应建立正常的工作关系之外,还应建立较好的私人关系,要带头交流,引导、鼓励部门成员与其他部门成员的交流,建立融洽的部门关系。
其三,沟通,在活动中加深了解,增进交流。这是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也是常见的方法。公司内部、部门之间经常开展一些可以增进了解的活动,如各种比赛、娱乐、文化活动等,让部门成员之间有尽可能多的机会接触,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为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奠定坚实基础。
其四,沟通,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因为科技的发达而让彼此的距离更远,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彼此联系地更加紧密。比如,通过网络论坛让有兴趣的人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或教训;通过各种软件平台建立内部资源共享圈子,实现不重复工作目标;利用电子邮件、QQ等即通讯工具增加交流机会等。
其五,沟通,应形成一个机制。机制在日常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让人们有规律地去做同一类事情,并具有连续性。在公司内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将极大地加强部门间的交流。在沟通机制里应明确跨部门间的沟通内容、沟通方式、沟通步骤和沟通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建立这样一种流程和制度对于确保跨部门间的有效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信息沟通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尊重对方的职责和权限,不要超越对方的职权而去直接干涉别人的工作。当然,这类机制应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正式的如会议,非正式的如聚会、座谈会等,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机制,就一定要具有连续性,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其六,沟通,需要公司的大力倡导,要让沟通形成一种文化,一种信念,一种常态。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为全体员工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价值判断标准,使员工在不同的问题上具有一致的看法,从而增加相互间交流的内容和范围,促进组织内部信息的传递。企业的价值观越明确,就越能吸引企业中每个员工的注意力,使员工对部门利益的关注转移到企业目标上来,从而能大大减少部门本位主义对跨部门间沟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此,公司要大力倡导,要形成沟通文化,使沟通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成为实现团队目标的一种信念,成为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常态。
加强部间的沟通,不仅需要方法,更需要全员的积极参与,需要每个人都以大局为重,把各部门的目标统一到公司的目标上来,形成合力,一起去开创公司发展的新局面。
四、实现部门间有效沟通的意义
实现部门间的有效沟通,意义重大。
首先,从团队建设的角度来说,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可以更好地完成各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其次,从工作绩效的角度来说,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畅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工作,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再次,从整个公司的发展角度来说,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可以促进公司内部的良性发展,使公司朝着高效、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具有不可轻视的意义。
最后,从个人的发展角度来说,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可以促进企业员工的成长,使他们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信任,形成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
沟通无止尽,沟通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要想实现部门间的有效沟通,不仅要公司的大力推行和倡导,也需要各部门的身体力行,更需要每个员工的积极参与。此外,沟通也要因地因时制宜,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结合公司特点和部门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沟通措施。
第三篇:谭友书(心得体会)
年轻党员要在“四群教育”活动中锤炼党性提升能力
——学习“四群”教育心得体会
(龙庆民族中学 谭友书)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省委秦光荣书记在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做好群众工作,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目前,全省各级党组织正在广泛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行干部联系群众制度,这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题中之义,也是自觉践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同时,认真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我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许多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我们党的领导方式、领导体制侧重点的变化,新形势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少数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漠、不会做群众工作、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省委正是基于对现阶段群众工作客观清醒的认识,才提出要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密 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做到“听民呼、了民愿、关民苦、解民忧”,这不仅是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也应当成为各级党政干部的自觉行动。作为年轻党员干部,更是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在“四群教育”活动中走进基层、融入群众,忠实地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树立认真务实的良好形象,不断在实践中锤炼党性,提升素质能力。我认为,关键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要在“四群教育”中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
年轻党员干部,是我们党最具活力的群体,是党的事业永葆青春活力的基石,也是干部队伍新陈代谢的动力源泉,必须有坚强党性和过硬作风作保障。但现实中,不少年轻干部群众观念淡薄,缺乏亲和力和感召力。一谓眼睛向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有的甚至走向了群众的对立面,究其原因,大多都是忽略了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年轻干部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因此,在“四群教育”活动中,年轻干部一是要提高政治素质。在社会结构和思想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年轻干部更要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注意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和文化。要学会用政治的眼光看待和分析问题,以讲政治的要求处理问题。只有把这些作为党员干部的底色背景,才能在工作中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 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二是要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强化忠诚品质。良好的品德修养不仅是我国传统道德观的要求,也是新时期对干部的素质要求,是关系基层干部群众影响力的重要内容。年轻干部更是要始终牢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人民的事业,要怀揣一种公共理想,学习杨善洲同志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培养锻炼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
二、要在“四群教育”中提高为民服务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开展“四群教育”和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要求党员干部树立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的大局意识,真正做到“听民呼、了民愿、关民苦、解民忧”,而干部的能力素质是干好各项工作的决定因素。学习则是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法宝。毛主席曾说:“我个人凡事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问同志们,问老百姓。”年轻干部更要按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成为学习的实践者,自觉主动的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向群众学习。参与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只有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才能做到政治上的坚定。深入进行西部大开发,实施“桥头堡战略”,在一个新的对外开放和新的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面对更多的分化,更多的利益诱惑,更高的公共服务能力的现实需求,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年轻干部一是要坚持学习。即学习党的一系列理论和科学 发展观,学习现代经济、社会、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在学中干,干中积累、提升,从而把握实际,掌握规律,理清思绪,增强助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工作本领。二是要拓宽知识面。从事基层工作,不仅要求我们是某方面的专家,还要是其他领域的杂家,只有广泛涉猎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在处理面对各种复杂事务时才会得心应手。三是要增强组织协调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有没有综合协调能力,有没有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能不能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做群众工作等等,这些都关乎着基层的和谐,决定了我们能不能最终维护好群众的利益。
三、要在“四群教育”中树立认真务实的良好形象
李源潮同志在山东沂蒙老区调研创先争优时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基和力量,各级干部、党员要增强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主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加强调查研究,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群众打交道,态度和作风决定工作效果。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工作质量的标尺。更多的时候,基层群众的不满情绪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利益受损,更多的是他们的思想没有正常的诉求渠道,言不畅,则气不顺。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正是我们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群众不满意的时候,就是我们应当反思、需要改进工作的时候。因此,要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就是要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真正的服务群众。年轻党员干部,是党在城乡基层的形象代言人,一是要以务实的作风面对群众。“实干兴业,实干成才”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年轻干部要低下头来,沉下心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在实践的土壤中汲取养分,做勤劳的耕耘者和实干家,把党对基层的各项方针政策完整的执行到群众中去,基层工作直接具体,来不得半点虚以委蛇,必须做到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二是要树立认真负责的形象。毛主席说“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究认真”,群众历来期盼和欢迎认真负责的干部,对组织安排和群众关注的工作,要高度负责的抓好落实,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要学习杨善洲同志“干工作就是为了群众幸福,只要活着就有义务为群众办事”的奉献精神。不空谈,不作秀、不做假,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要把发展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出实招,干实事,特别是在当前大建设大发展的时候,更是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要多做群众急需和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和长远起作用的事,要以认真务实、立说立行的处事风格来塑造党员干部的公仆形象。三是要树立廉洁自律的形象。廉洁是做人的操守和准则,更是党员干部的第二生命。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接受群众监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牢固守住廉洁自律的红线。工作生活中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总之,广大年轻党员干部要多往基层跑、多向基层看、多替基层想,在“四群三深入”活动中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深受群众信任的好干部,在助推云南“科学发 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
第四篇:讲话稿(魏友明)
在大关县2011年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培训会上的讲话
大关县公安局副局长魏友明
(2011年4月22日)
同志们:
今天,大关县消防安全委员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2011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公安局向各位一直以来给予消防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消防大队正平大队长对全县去年以来的火灾形势作了非常深入、全面的分析,并对当前消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讲得非常透彻,我完全同意。过去的一年,我县消防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火灾隐患排查治理、社会化宣传教育以及便民利民服务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保障我县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护全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消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比较多,火灾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与社会单位消防基础建设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群众日益增长的各项需要与消防安全常识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举办这次培训应该说非常及时,非常必
要。为了确保这次培训取得实效,我提三点要求。
一、要深刻认清形势,高度重视此次培训
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打造“防火墙”工程,深入开展“乌蒙平安”1至4号专项行动,有效改善了全县消防安全环境。消防大队在县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火灾防控工作,确保了火灾形势持续平稳,从近期消防监督检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社会单位能够按照要求,认真抓好消防安全工作。但也还有一些地方工作还不深入、不到位、不落实:一是少数单位对消防安全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本单位火灾形势研判不够,工作措施针对性不强;二是有的地方火灾隐患排查留有“死角”,一些单位和场所特别是公共娱乐场所、“多合一”建筑、“九小场所”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火灾隐患;三是有的单位在消防安全工作开展上重形式、轻实效,群众防范火灾和逃生自救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实在的提高。大家知道,去年11月以来,上海、吉林、福建、贵州、昆明等地先后发生了多起致人死亡的重大火灾事故,这些火灾事故有的发生在商场、网吧、教师公寓,火灾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违章电焊和用火用电不慎引起,特别是上海教师公寓违章电焊导致58人死亡的特大火灾事故,教训十分惨痛。坚决遏制当前火灾多发势头,坚决防止发生群死群伤火灾,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尽管今年以来我县火灾总体形势相对平稳,但我们还要看
到,随着季节变化,全县人流、物流加剧,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增多,商业促销活动增多,火灾形势仍比较严峻,加之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逃生自救能力差,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火灾,从而导致小火酿大灾的情况发生。对此,大家绝不能盲目乐观、麻痹大意。各单位要全面发动、全员参与,全力以赴,采取超常措施,认真开展群防群治和自防自救,再一次掀起防火攻坚战的高潮。
思路决定出路,面对矛盾和挑战,我县消防安全委员会科学研判,主动作为,充分准备,决定在今天组织开展2011年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此次培训将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着力解决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工作不到位和员工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坚持以学习促提升,以培训强责任,从提升社会火灾防控能力入手,抓好重点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我县消防安全社会化水平。
此次培训,非常有针对性,开展的很是时候,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加强社会单位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迫在眉睫,大家一定要认清形势,认真对待。消防大队要认真组织好此次培训,各参训人员要严格按照培训要求,踏实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克服重形式、轻成效的思想,进一步加强自身消防安全意识,切实提升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水平。
二、要把握节点,抓住机会,把培训成果全面铺开
全县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最大限度地
运用到实践中去,深入组织开展消防安全自检自查,盯住重点部位,重要环节,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坚决排查整治火灾隐患。要加强内部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畅通。要组织动员人员积极参与本单位的隐患排查工作,全力构筑立体式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体系。
此次培训机会难得,大家务必要抓住此次培训,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认真学习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知识,灭火基本技能及发生火灾时如何报警,如何引导群众安全疏散、安全逃生自救,场所内的自动消防设施、移动灭火器材如何使用和保管等方面的内容,做到学有所获,训有所得。
通过培训,参训人员要尽快向单位领导反馈,迅速组织本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大培训,以点带面,把此次培训成果全面铺开,让培训效能最大化。消防安全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通过单位大培训,大家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重视消防安全工作,要认识到消防安全工作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充分学习习近平年来全国发生的典型火灾案例,克服消防安全责任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着重提升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工作人员的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切实做到能消防安全自查、会火灾隐患自除,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消防设施标识化、消防常识普及化。
三、要以培训为契机,坚持单位主责,着力提高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四个能力”,不断夯实“防火墙”工程
公安部刘金国副部长指出,抓住了社会单位,就抓住了防控大火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按照公安部工作要求,今年所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四个能力”建设要全部达标,2012年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一般单位基本达标。各单位要按照“抓系统、系统抓,抓单位、单位抓,抓重点、重点抓”的要求,严格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积极落实消防安全工作措施。下一步,我们要把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纳入“平安创建”内容,纳入旅游、文化、工商等系统主管部门的等级、星级评定和安全评估,推动行业协会将会员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作为行业协会的重要工作内容。要强化对重点行业部门行业领导、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的消防培训,社会单位开展全员培训。尤其对单位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无证上岗、不熟悉消防控制室设备功能和应急操作程序,不能熟练操作控制设备的,要组织集中培训,严格考核,确保重点工种岗位工作人员的消防工作素质,着力培养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的带头人、明白人、责任人,切实提高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确保工作实效。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传统的消防安全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使得当前的消防安全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从形势任务看,消防法明确提出消防工作要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
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从实际情况看,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消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社会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单位防火条件不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等因素,造成整体抗御火灾的能力还比较底下。我县近年来未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并不是说就没有发生的可能性,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居安思危。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以此次培训活动为契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从而切实增强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的“四个能力”意识,扎实推进构筑“防火墙”工程,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同志们,此次培训工作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抓落实。能不能做到思想上要有收获,能力上有提高,方法上能掌握,成效如何,直接关系着此次培训的成败。因此,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培训机会,在大队防火监督人员的正确引导下,认真学习。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重视下,形成人人懂防火,人人会防火的局面,全力维护全县火灾形势的稳定,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最后,我代表大关县公安局预祝此次培训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我的讲话完了,谢谢!
第五篇:企业文化谈
XXX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自创立之初,就以“人本、创新、和谐、报国”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融天地之力,创绿色未来”为企业的使命,致力于打造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综合环境服务商。为了实现宏伟的报国梦想,美好的企业愿景,公司管理团队自成立之日就一直努力的找寻企业发展的金钥匙。公司管理团队深刻地认识到,企业要做大做强,要长远发展,强大的团队凝
聚力、目标协同极为重要,而独特的、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对团队凝聚力的打造和目标的统一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因此,自创业伊始,公司经营班子就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奋斗,XXXX公司的企业规模、技术、综合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初步具备了参与国家环保产业的建设,为国家的环保产业贡献积极力量的实力,尤其是加入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之后,XXX公司紧随中国节能集团的发展步伐,拓宽企业产业结构,加快企业集团化步伐,加强央企大家庭内部兄弟企业间的合作,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领域的研发力度,积极参与到国家环保产业建设的大潮中去。公司发展迅猛,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也如同一棵稚嫩的树苗,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文化。公司特别注重吸收学习先进的文化,联系企业实际,形成适合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企业文化形式,同时,文化内涵也处于持续的发展过程中。到现在,公司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融文化体系。
一、XXX公司企业文化体系介绍
XXX公司企业文化体系包括:
企业核心价值观:人本、创新、和谐、报国;
企业愿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综合环境服务商;
企业精神:航天精神、铁军精神、中节能精神;
企业人才观:MP2(德:M-Morality、才:P-Performance、激情:P-Passion);
企业文化表现形式:虚拟团队、一院一刊(天融学院、《天融月刊》);
企业文化培训体系:新兵营、铁军营、黄埔营、老A营。二、六合天融公司企业文化创新原则
企业文化存在于传承,发扬于传承,没有传承,就等于放弃企业长期积累的精神文化资产;但企业文化也必须创新,没有创新,因循守旧,不能与时俱进,企业就可能停滞不前,走向衰败。因此,企业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不能顾此失彼,传承是基础,创新是灵魂。
下面,我就代表公司向领导和同仁们分享一些企业文化创新建设方面的感受,作为抛砖引玉。
(一)天道酬勤,大道至简——“一把手”推进原则
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是企业领导人的文化。企业主要领导人应当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策划者和推动者。
公司高度重视员工的培训,每年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举办多期训练营培训。每一期培训高层领导都会亲自授课,尤其是作为青年骨干培养的黄埔营,所有高层领导全程参与长达三个月的各类培训课程。公司以此作为员工了解公司、传承公司文化、积极参与公司运营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同时也将训练营作为识别自燃物、发现未来骨干的直接渠道。
《天融月刊》创刊于2002年,是公司企业文化的得力载体、有效的承载形式。公司总经理亲自担任月刊主编,亲自撰写文章,参与编辑指导工作。现在,《天融月刊》出刊十载,记录了中节能六合天融公司的点滴成长史、记录了企业创业团队二十载的艰辛、记录了每位员工的“天融故事”。《天融月刊》对内已经成为公司企业文化重要的宣传阵地和企业文化推动的重要力量,成为新员工入职公司后了解公司的最快的渠道,成为了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乃至公司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桥梁,思想交流的公共平台,对外则已经成为公司重要的展示窗口,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产业协会、行业同仁通过《天融月刊》认识了天融,了解了天融。
(二)得道多助,共勉扶持——以人为本原则
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员工的素质和积极性、主动性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成败,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时代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内涵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展人。
在XXX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中,人本位列首位,公司在日常的管理中也无不以人本为行为的指导原则,企业文化则是人本最佳的表现途径。在公司里,每个员工生日时都将收到公司全体员工签名的生日贺卡;在公司里,与领导碰面时总是能收到一个微笑、一个夸奖、一个鼓励;在公司里,生病时总能收到一份关心,一声问候或一次探望,甚至是员工家属也能不时收到公司的祝福和问候。天融就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团结一心、携手同行的大家庭。
和谐人性的环境和氛围中,公司内逐渐形成了和谐、积极、阳光的行为导向,公司员工人人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在长年累月的人本关怀中,公司的人员流失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员工在公司的平均服务时间在5年以上。很多第一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