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综合练习三
《企业文化》综合练习三
(第一章----第四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精神》一书,是企业文化理论诞生的标志性著作。
2.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以 人 为中心。
4.反向积累 是企业文化恶化、衰亡的过程,创造出来的是病态的、不良的企业文化。
5.企业文化在整个管理系统中不仅占的比重大,而且处于“根基”地位,它决定着有形管理_的效率
6.企业文化比外在硬性的管理方法本能地具有一种_凝聚力_和_感召力_,使每个员工产生浓厚的归宿感、荣誉感和目标服从感。
7.文化是通过学习_获得的,它只有在一种发展_和动态学习方式_的前后联系中才能得到理解。
8._企业价值观_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认识方向和行动指南。
9.在西方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价值观依据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经历了最大利润价值观、_委托管理价值观和 生活质量价值观_三个发展阶段。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企业文化P35 2.企业形象:P88 3.企业精神:P76 4.企业文化传播:P102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A)最早探索如何通过文化因素调动员工的积极性。A.巴纳德 B。布雷德福C.奥斯汀D。科恩
2.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ABCD)
A.企业整体价值观念 B。企业精神 C.企业伦理道德规范 D。企业风貌与形象
3“广大员工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企业价值观经常对照进行检查,纠正偏差,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使自己的行为基本符合企业目标的要求”说明了企业文化的(C)功能。
A.约束功能 B。凝聚功能 C.导向功能 D。协调功能
4.企业文化属于(BD)。A 宏观文化 B 微观文化C 经济管理文化D 社会亚文化
5.被称为是企业管理理论的“第四座里程碑”的是(D)。
A 科学管理 B 行为科学 C 现代管理 D 企业文化
6.企业文化本质上具有的特征是(ABCD)。A个异性 B 共识性 C 非强制性D 相对稳定
7.以企业最高目标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属于(C)企业文化。A成熟型 B竞争型C 目标型D传统型
8.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础中,除了人学理论外,还包括(ABCD)。
A 社会动力理论 B 领导理论 C 学习理论 D 情绪理论
9.下列中属于从内容特质上分类的企业文化有(B)。
A 成长型企业文化 B 团队型企业文化 C 国有企业文化 D 过程型企业文化
10.企业文化成为一种稳定的管理方式,最早是在(A)企业实现的。
A 日本 B 美国 C 德国 D 中国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西方企业文化主要流派的观点。P27
2.优秀的企业文化如何实现其经济价值?P48
3.企业价值观在企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P68—70
4.引起企业主文化和亚文化冲突的原因有哪些?P106—107
5.良好的企业形象有什么作用?P91—92
四.论述题:(15分)
1. 企业文化如何发挥其维系功能?P119
第二篇:企业文化综合练习一专题
《企业文化》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
1.当前,发达国家的公司出现了一些发展趋势,以下描述不对的是(C)。
A.公司经营的国际化趋势B.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化趋势
C.强者越强,弱者越弱D.世界各国文化一体化趋势
2.以下不属于具体表述企业精神的主要方式有(C)。
A.目标表达式B.经验荟萃式C.内涵提炼命名式D.名人名言式
3.(A)不仅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基础,而且是业务、技术培训的前提。
A.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B.信仰C.价值观D.有力的领导者
4.企业形象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集中地表现在(D)的价值上。
A.员工行为B.品牌C.创新D.文化资本积累
二、是非判断题
1.企业文化在整个管理系统中不仅占的比重大,而且处于“根基”地位,它决定着无形管理的效率。(×)(它决定着制度管理的特色和效率)
2.在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的过程中,经济与文化的结合也日益紧密,二者相互推动、相互渗透。(√)
3.最早将文化这个概念用于企业管理,研究企业价值观念以及社会文化传统等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的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切斯特·巴纳德)
4.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以物质为基础,伴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5.企业整体价值观念是调整企业人与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伦理道德)
6.成熟的企业文化具有某种惯性和惰性,往往会阻碍企业文化的进步。(√)
7.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基本上是一种心理建设,主要诉诸舆论与良心。(×)(心理建设、文化建设)
三、多项选择
1.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微观文化现象,具有(AB)。
A.客观属性B.亚文化属性C.科学属性D.本质属性E.“两分”属性
2.以下属于文化模式内容的有(BCE)。
A.目标B.生活方式C.劳动习惯D.信仰E.政治和经济结构
3.价值观的主体可以是(ABCD)。
A.个人B.国家C.社会D.企业E.其他
4.企业形象不是“灵丹妙药”,如果没有(ABC)的基础,没有塑造企业形象的科学途径,企业形象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A.质量B.服务C.信誉D.员工E.技术
四、名词解释
1.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2.企业文化整合:企业文化整合就是指有意识地对企业内不同的文化倾向或文化因素通过有效地整理整顿,并将其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是文化主张、文化意识和文化实践一体化的过程。企业文化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必须经过有意识地整合。
3.儒商:是指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有儒家道德观和价值取向的、有自强不息和勇于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4.CI: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指企业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自己企业的各种特征向社会公众主动地展示与传播,使公众在市场环境中对某一个特定的企业有一个标准化、差别化的印象和认识,以便更好地识别并留下良好的印象。
五、简答题
1.2.3.优秀的企业文化怎样实现其经济价值?P48 简述东方文化的特色。P178 简述企业文化变革时机的选择。P114
六、论述题
试举例说明什么是企业楷模,并解释企业楷模和企业文化的关系。P191
第三篇:企业文化综合练习四
《企业文化》综合练习四
(第五章----第十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企业家素质是指企业家本来的 品质、特征、知识素养及在 创新活力 中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能力的综合。
2.建设企业文化的基本程序,一般包括调查研究、定格设计、实践巩固和完善提高 几个环节。
3.视觉识别系统VI 在企业识别系统中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
4和谐思想 谋求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主张“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和为贵‘,反对锐意进取、争斗和冒风险。
5.企业文化经过法律环境的熏陶便产生出企业制度文化_。
6.企业文化氛围由物质氛围_、制度氛围_、感情氛围_等三部分构成。
7.日本文化对管理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经营理念重要性二是重视团队精神的发挥_。
8.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它赖以成长的环境中汲取营养,如时代精神、民族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国外先进科学精神和文化意识。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企业形象的基石是(B)。
A 理念形象 B 产品形象 C 公关形象 D 员工形象
2.企业文化特质改变引起的企业文化整体结构的变化,叫(D)。
A 企业文化传播 B 企业文化冲突 C 企业文化选择 D 企业文化变革
3.从楷模形成特点看,企业楷模可分为(B)。
A 群众楷模和领导楷模 B 共生楷模和情势楷模C 单项楷模和全能楷模 D 历史楷模和现实楷模
4.企业形象设计中最根本的是(A)的设计。
A 理念识别系统 B 行为识别系统 C 视觉识别系统 D 形象识别系统
5.推行(C)是我国企业的本质要求。
A 企业管理 B 经济责任制 C 民主管理 D 法制管理
6.企业家是指(ABCD)A 企业董事长 B 企业厂长或经理
C 企业法人代表 D 创新事业和冒险事业的组织者
7.一般说来,较优良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处于(B)阶段的。
A 创业文化 B 守成文化 C 守业文化 D 败业文化
8.从楷模形成特点看,企业楷模可分为(B)。
A 群众楷模和领导楷模 B 共生楷模和情势楷模C 单项楷模和全能楷模 D 历史楷模和现实楷模
9.CI策划通过MI、BI、VI三者相互协调一致的活动,使CI具有(ABCD)。
A 识别功能 B 代表功能 C 解释功能 D 象征功能
10.每个社会文化的发展都是以(B)的发展为基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革,具有自身的的规模和历史连续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社会传统 B。历史 C.科学 D。物质生产
二、解释:企业家精神P198 CIS P237 企业哲学P244 象征图案P256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环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P131(3)
2.什么是企业楷模,企业楷模的作用是什么?P191
3.中国传统文化在哪些方面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积极作用?P146—148
4.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是什么?P196—197
5.建设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209—214(6)
四.论述题:(15分)
1. 东西方企业文化各自的特点。178—179
第四篇:教育学综合练习三
教育学综合练习三(6-8章)
名词解释:
1.课程
2.学科课程
3.隐性课程
4.课程计划
5.课程标准
6.国家课程
7.课程评价
8.教学
9.教学模式
10.教学方法
11.发现式学习
12.复式教学
13.生成性教学
14.德育
问答题:
1. “新课改”的目标指向有哪些?
2. 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和教学大纲有哪些不同?
3. 教材的编制应遵循哪些原则?
4. 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5. 如何进行发展性教师评价?
6. 档案袋评价有哪些优点?
7. 教学与上课有什么区别?
8. 简述教学的基本特征。
9.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一般分为哪几阶段?
10.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1. 简述教学模式结构的基本要素。
12.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3. 班级授课制有那些优缺点?
14. 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15. 德育过程有哪些特点?
16. 德育实施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第五篇:国际贸易综合练习三
国际贸易综合练习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本题答在空格内]
1.一定时期内的世界国际贸易总值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之和。
2.净贸易条件是()和()之比。
3.国际商品协定一般由序言、宗旨、()、()和最后条款等部分构成。
4.战后,在世界市场上,美国是第一大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国,但从70年代以来,它在()贸易上处于巨额逆差状态,而在()贸易上处于较大顺差状态。
5.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从()年起将被()取代。
6.技术贸易的标的物主要是专利、()和()。
7.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凯恩斯的()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运用。
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决定因素是()的发展和()的变化。
9.在世界市场上,商品的国际价格是商品()的货币表现。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在些国家在建立关税同盟、共同市场时,其关境小于国境。()
2.凡商品的进口价格低于进口国生产的同类产品的国内市场正常价格,即为倾销价格。
()
3.李斯特认为贸易保护政策保护的对象应是一国所有的幼稚工业,而不是农业。()
4.进口关税是由进口商直接向海关交纳的,它是一种直接税。()
5.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广泛设立出口加工区,以扩大制成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
6.技术贸易是技术供应方在一定条件下,将技术贸易的标的物的所有权有偿转让给技术接受方的交易行为。()
7.战后60年代末以来,国际资本移动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间的对流型移动。()
8.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命题是由罗伯特逊提出来的。()
9.在进口押金制下,其进口押金比例愈大,对该项商品进口的限制作用愈大。
10.偶然性倾销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国外竞争对手进行突然性打击,排挤竞争对手,扩大国外市场。()
三、选择题(第小题1分,共15分)
[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错答或漏答均不给分]
1.二次大战后。国际分工的变化表现为:()。
A.发达国家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B.发达国家间产业内部分工迅速发展
C.国际分工从水平型向垂直型过渡
D.国际分工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
2.欧共体对谷物进口征收差价税的税额是由有关产品的门槛价格与()。
A.指标价格之间的差额决定的B.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决定的C.集团内中心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决定的D.政府的干预价格之间的差额决定的3.关贸总协定规定取消使用数量限制原则,但也有例外,其中主要为()。
A.改善国际收支
B.稳定工业品市场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D.稳定农产品市场
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其核心因素是()。
A.所有权特定优势
B.使用权特定优势
C.内部化特定优势
D.区位优势
5.综合发展战略理论是()。
A.鲍里斯·塞泽尔基提出的B.西托夫斯基提出的C.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的理论
D.关于发达国家经济一体化的理论
6.次佳原理是一种()
A.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
B.自由贸易
C.保护贸易措施理论
D.区域经济一体理论
7.《海关估价协议》决定的新估价法,主要是()。
A.进口商品的成交价格
B.相同商品的成交价格
C.类似商品的成交价格
D.海关完税的成交价格
8.在一定条件下,进口数量限制对进口国的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有所不同,当()。
A.进口国国内需求弹性愈大,其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幅度愈小
B.进口国国内需求弹性愈小,其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幅度愈小
C.进口国国内供应弹性愈大,其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幅度愈小
D.进口国国内供应弹性愈小,其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幅度愈小
9.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许可证可分为()。
A.有定额与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B.公开一般与特种进口许可证
C.自动与非自动进口许可证
D.协定与非协定进口许可证
10.《洛美协定》规定欧共体对协定中其他缔约国所提供的进口关税是()。
A.最惠国税
B.差额税
C.特惠税
D.普惠税
11.在普惠制下,受惠商品的减税幅度取决于最惠国税率与()。
A.普通税率之间的差额
B.特惠税率之间的差额
C.普惠税率之间的差额
D.从价税率之间的差额
12.关贸总协定规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关税减让谈判时,发展中国家可引用
()。
A.对等减让原则
B.平等互惠原则
C.非互惠原则
D.独立自主原则
13.用对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国家经济集团在世界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采用的指标是()。
A.贸易差额
B.对外贸易额
C.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D.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14.俄林认为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不同商品之间实行自由贸易
B.生产要素在各国间自由流动
C.各国所生产的同样产品的价格绝对差
D.各国实行规模经济
15.进口附加税通常是一种临时性措施,其目的主要有()。
A.应付国际收支危机
B.防止外国商品低价倾销
C.增加进口国的财政收入
D.对某国实行歧视或报复
四、名词解释(1-7小题每小题3分,每8小题4分,英文名词需先译成中文,再解释。共25分)
1.Trigger Price Mechanism
2.GSP
3.Most-favored Nation Treatment
4.Complex Tariff
5.商品交易所
6.成本性外汇管制
7.进出口连锁制
8.Trade Diverting Effect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美国反倾销法中“公平价格”标准。
2.求有效关税保护率(必须列出公式计算)。
假设甲国对小轿车进口征收180%的进口关税,但该国国内生产的小轿车需从外国进口洫发动机。该发动机的进口成本每台300美元,每辆俏皮轿车的总成本为2000美元,洫发动机的进口关税率为20%,试问其有效关税保护率为多少?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
2.试论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特点及其达成的协议对国际贸易可能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