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国有企业文化竞争力
打造国有企业文化竞争力_企业文化论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也是国有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在国有企业界火了一阵子,但那时人们对企业文化的概念仍然十分模糊。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封闭型阶段,“企业文化”常被认为单纯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加“文体活动”,也
有人把“企业文化”当作一些大同小异的标语、口号或企业标志,因而企业文化并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也没有真正发挥其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企业文化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因此,从性质上讲,它不仅是一般信奉或者倡导的价值理念,而是企业必须要执行的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它是企业的价值理念,也就是企业的灵魂;从作用上看,它不仅仅是宣传企业形象,而是注重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真正内涵是一种经济伦理,但纵观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方法,企业文化不仅是经济学、文化学方面的概念,而且还是影响和决定企业长远发展的一种动力。正如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贾春峰所说:“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那么这个力有多大?这个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从国内外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企业来看,企业文化力,首先是凝聚力,第二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纽带力,第六是幅射力。”总之,企业文化也是一种决定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企业有产品就有客户,20世纪90年代则认为企业有广告就有销路,而到了21世纪,由于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运行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经济具备了一些新的特征。经济学家们从现代经济的特征出发,给现代经济冠以各种各样的名称,如新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开放经济、速度经济、环境经济、虚拟经济、服务经济、软件经济等。在如此众多经济运行模式的角逐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好,就能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集中反映,是企业全体员工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既是企业现状的客观反映,也是全体员工共同拥有的理念,具有独创性、创新性、时代性,体现了企业发展中的务实、求实、求精的精神和追求。企业文化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独具特色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通常以厂歌、厂训、厂规、厂徽等形式形象地再现出来,给员工以理想、信念、鼓励、荣誉、约束,使员工心灵深处引起共鸣,思想境界不断升华,从而在工作中牢记发展方向和经营宗旨,遵守价值准则和管理信条,始终保持昂扬
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主动关注企业的前途,创造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名牌,维护企业的声誉,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企业伦理、企业信用、企业声誉是企业发展和经营理念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创立品牌特别是知名品牌的依托。品牌,特别是驰名商标是企业的知识产权,其背后是文化的积淀。它虽然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价值符号,但代表着产品的品质、特色、服务,提示着产品在消费者偏好中所处的位置,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重要标志。品牌是“眼球经济”最活跃的要素,是企业的商誉,而企业的商誉要靠企业伦理、企业信用来维护,企业只有把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的核心灌输给每个员工,并成为支配其言行的自觉意识,使员工恪守诚信、遵守诺言、不欺不诈,增强对自己行为之后果负责的责任感、道德感,才能维护企业商誉,维护品牌形象,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企业强大的生存、发展动力。
企业文化建设的时代课题
过去我们的企业文化大多是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缩影,从总体上看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经过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理论体系,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更是指导我们把企业文化建设推向新阶段。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经济文化,与其它文化迥然不同,它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有机结合的一种最为积极活跃的群众性文化。
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彰显人文关怀,这既是对传统的“以物为本”的管理经济理念的变革,也是对单纯地以经济为手段管理经济的超越。因此,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和增加竞争力。
要科学地确定企业文化的内容。国有企业文化的内容即不是简单的“企业”
+“文化”,也不能搞“企业文化是个筐,什
么都能往里装”。企业文化内容往往具有企业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不同企业的价值理念是不会完全
第二篇:打造国有企业文化竞争力
打造国有企业文化竞争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也是国有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在国有企业界火了一阵子,但那时人们对企业文化的概念仍然十分模糊。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封闭型阶段,“企业文化”常被认为单纯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加“文体活动”,也有人把“企业文化”当作一些大同小异的标语、口号或企业标志,因而企业文化并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也没有真正发挥其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企业文化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因此,从性质上讲,它不仅是一般信奉或者倡导的价值理念,而是企业必须要执行的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它是企业的价值理念,也就是企业的灵魂;从作用上看,它不仅仅是宣传企业形象,而是注重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真正内涵是一种经济伦理,但纵观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方法,企业文化不仅是经济学、文化学方面的概念,而且还是影响和决定企业长远发展的一种动力。正如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贾春峰所说:“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那么这个力有多大?这个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从国内外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企业来看,企业文化力,首先是凝聚力,第二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纽带力,第六是幅射力。”总之,企业文化也是一种决定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企业有产品就有客户,20世纪90年代则认为企业有广告就有销路,而到了21世纪,由于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运行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经济具备了一些新的特征。经济学家们从现代经济的特征出发,给现代经济冠以各种各样的名称,如新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开放经济、速度经济、环境经济、虚拟经济、服务经济、软件经济等。在如此众多经济运行模式的角逐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好,就能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集中反映,是企业全体员工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既是企业现状的客观反映,也是全体员工共同拥有的理念,具有独创性、创新性、时代性,体现了企业发展中的务实、求实、求精的精神和追求。企业文化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独具特色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通常以厂歌、厂训、厂规、厂徽等形式形象地再现出来,给员工以理想、信念、鼓励、荣誉、约束,使员工心灵深处引起共鸣,思想境界不断升华,从而在工作中牢记发展方向和经营宗旨,遵守价值准则和管理信条,始终保持昂扬
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主动关注企业的前途,创造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名牌,维护企业的声誉,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企业伦理、企业信用、企业声誉是企业发展和经营理念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创立品牌特别是知名品牌的依托。品牌,特别是驰名商标是企业的知识产权,其背后是文化的积淀。它虽然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价值符号,但代表着产品的品质、特色、服务,提示着产品在消费者偏好中所处的位置,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重要标志。品牌是“眼球经济”最活跃的要素,是企业的商誉,而企业的商誉要靠企业伦理、企业信用来维护,企业只有把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的核心灌输给每个员工,并成为支配其言行的自觉意识,使员工恪守诚信、遵守诺言、不欺不诈,增强对自己行为之后果负责的责任感、道德感,才能维护企业商誉,维护品牌形象,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企业强大的生存、发展动力。
企业文化建设的时代课题
过去我们的企业文化大多是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缩影,从总体上看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经过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理论体系,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更是指导我们把企业文化建设推向新阶段。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经济文化,与其它文化迥然不同,它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有机结合的一种最为积极活跃的群众性文化。
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彰显人文关怀,这既是对传统的“以物为本”的管理经济理念的变革,也是对单纯地以经济为手段管理经济的超越。因此,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和增加竞争力。
要科学地确定企业文化的内容。国有企业文化的内容即不是简单的“企业”+“文化”,也不能搞“企业文化是个筐,什
么都能往里装”。企业文化内容往往具有企业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不同企业的价值理念是不会完全相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另一方面,同一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企业文化也不尽相同。企业文化的内容不能简单地“复制”与“克隆”。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正确把握企业文化的共性与特殊性,科学的确定企业文化内容。
要选择适合的企业文化发展模式。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的要求,结合国有企业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国有企业文化的模式。经济发展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企业文化当然也是一种动态的经济文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社会生产力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变化,企业文化的内涵也必然会发生变化。
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企业文化建设,曾经成功的企业文化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当然,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不会一朝一夕就可以“速成”,而必须是潜移默化、长久不断充
实发展的过程,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结果。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最终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文化。
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而言,建设企业文化首先就要冲出陈旧观念、习惯及制度的束缚,正所谓有破才能有立。企业文化要保持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面对新形势,国有企业有一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很多国有企业为此唱响了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国有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主要任务就是培育创新型的企业文化。
这就是说国有企业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结合企业的未来目标和任务考虑企业文化的模式。
构建独具国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共性,即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给企业提供实现其目标的土壤,企业文化建设主要侧重在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这是因为企业是社会的最基本的经济组织,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员工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又有个性,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中,企业文化的特征又不相同。如有的企业重市场的开拓,有的重产品的创新,有的重售后服务,有的重经营绩效,有的重竞争意识,有的重团结合作等等。国有企业要博采众长,因企而宜,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风格。成功的企业各不相同,而失败的企业总是
相似。优秀的企业文化不可克隆。
第三篇: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_对策
放眼全球,为什么有的企业长盛不衰,做成“百年老店”;而有的企业只是成功一时、昙花一现?在经历过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还有多少企业依旧巍然屹立?这时“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就进入我们的视野。2005年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调查发现:1983年初名列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公司,有三分之一已经销声匿迹,也即大型企业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年,约为人类寿命的一半。同年的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展望2010年》调查报告也显示,当前全球67%的公司是基于核心竞争力来推动竞争优势的,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5%,这充分说明了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高层都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写入自己的成功法则,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怎样提高核心竞争力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一、不同视角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初是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提出的,就是一种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学识。可以说,他们二人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概念,却给了一个极不严密的定义。正因为定义的不严密由此产生了许多派别,如企业战略、技术、资本、质量、渠道、客户、品牌、速度、创新、组织方式、管理制度、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学习能力等等,都曾被人定义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现在在我国流传较为广泛的就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教授所提出的核心竞争力需具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对策,溜不掉”的特点。其实不难发现真正符合以上“5个不”的要素寥寥无几,有人说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有团队学习能力,但仅仅有团队学习能力就能保证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吗?有人说执行力就是核心竞争力,但如果企业经营决策本来就存在问题,那岂不是执行力越强就会死的越快吗?有人说自主知识产权就是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国内产权制度的不够完善,你的软件经常面临被盗版的尴尬,这明显不符合偷不去这一特点。有人说人力资源就是核心竞争力,但这是以人才不流动为前提的,现在跳槽者比比皆是,这也不符合买不来这一特点。还有人说核心竞争力是技术、是客户,但技术是可以被带走的,客户也是可以溜掉的,所以综上所述,只有企业文化较为符合以上“5个不”的特点,这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企业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核心竞争力的深入研究,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也越发的凸显出来。为什么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企业文化,这是源于企业文化本身就包含着张维迎教授“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这5个特点:
1、企业文化的偷不去。这是指别人要想模仿你是很困难的事情,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是企业或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自身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独特文化管理模式,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相融合的产物,是一个优秀企业的灵魂所在发表论文。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很难被复制的,他的生长是需要特定的土壤、养分、和光照的。就如同南桔北枳,生搬硬套别人优秀的企业文化以运用到自己企业里结果只能是产生四不像,给企业带来副作用。这种情况在前些年学习海尔文化思潮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对策,大批的中小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套用海尔集团先进的企业文化及管理模式,他们以为凭借这些貌似取得的真经就可以使自己的企业也能像海尔一样焕发勃勃生机,殊不知他们没有领悟到企业文化偷不去的特性。
2、企业文化的买不来。这是指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一种无形的资源,是不能以任何方式、在任何地点购买来的。通常人们认为人才或者客户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些是以人才和客户的不流动性为前提的,你可以高薪诚聘,别人也可以付更高的价格把你的人才挖走。企业文化就不同了,他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点也不为过,任何人也不可能以多高的价格把企业文化买走。
3、企业文化的拆不开。这是指企业文化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是理念、价值观与规章制度的统一、是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统一。企业文化本身就包含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内容,他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就把思想、理念、生产经营等工作结合在一起了,并且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相结合,使得带有强制性的具体管理升华为员工自觉基础上的自我约束,使得员工的价值观和信念、领导者的抱负、工作重点和企业追求的目标达到统一。所以企业文化在“拆不开”这一特点上得到了切实的体现,其他任何一种资源在这一特性上都是无法比拟的。
4、企业文化的带不走。个人的才能、技术,企业的组织形式这些都是可以带走的,而企业文化是最具组织性与纪律性的。身价高的人才是可以随意跳槽的,因为他拥有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优秀的概念性技能,但是如果他想把原来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带走那是绝不可能的。当前我国企业文化研究存在的一大误区就是“崇洋”现象,往往以为聘请一些欧美、日本知名专家就可以带来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带不走的,即便带走也不意味着就能在中国生根发芽,我们的文化与欧美、日本有着很大的区别,欧美以科学为本,日本以人为本,我国以精神为本,所以我们现在真正需要的是开发挖掘自己的企业文化,而不是寄希望于国外专家带走其先进文化。
5、企业文化的溜不掉。有一种说法是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对策,这就是指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己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市场开拓中、创新发展中所生发、所凝结、所形成、所积淀起来的,一旦形成必将根植于企业这片土地上。企业文化不是停留在文本之中,不是仅仅贴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是深深根植于广大员工的心灵深处,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广大员工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行为自觉、行为规范、行为习惯的。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之中最稳定的因素,组织结构的升级,领导班子的更替,管理模式的变化都较容易落实,唯独企业文化的改变、抽离是最难实现的。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一个经典案例就是“蒙牛的奇迹法则”,在《蒙牛内幕》一书中这套法则被详细归纳为二十五个方面,并对每一个方面都做了阐述。蒙牛1999年创业诞生,但它创业起步地却是在呼和浩特市公园南路附近特别偏僻的一座破旧的六层民宅,并且是底层的两居一室,53平方米,200元一月,但它却从这里开始创造了奇迹,靠着这具有魔力般的二十五个法则,用七年时间的发展实现了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大关。蒙牛的这二十五个法则之所以能够成为蒙牛的核心竞争力,是因为他已经成为了蒙牛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为准则,这无疑已经形成一种蒙牛文化,这种文化不折不扣的贯彻到蒙牛组织运行的每一个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里,因而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都必然直接受制于它。蒙牛的这二十五个法则,在使蒙牛员工创造出惊人的效率和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产品客户、商务伙伴的支持和信任,也得到了国家政府的支持和信任,甚至在遇到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给他们的发展造成危机时,国务院总理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对策,批示提供行政司法支持……核心竞争力就这样形成了,奇迹也就这样发生了。蒙牛的这套完备而又笃行不悖的游戏规则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其他企业都无法用金钱买卖,交易获得。是真正符合“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这五个特点的。
三、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蒙牛的奇迹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定要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随着企业文化的研究日趋成熟和深入,我国企业界、学术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显著地研究成果,那么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旨在对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做一点意见与建议,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文化定位,每个企业的基本条件不同,所形成的文化也就各具特色。在这里摒弃面面俱到,我们从大多数优秀企业文化中提升出三种文化定位:(1)憎恶浪费,崇尚高效,创造一种规范化、低成本的企业文化;(2)鼓励个人想象力、成就感,创造一种渴望创造未来这一思维方式的企业文化;(3)具体而专业的服务,创造一种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建议,努力发展深切、持久的顾客关系的企业文化发表论文。当然,文化定位的类型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和概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可能并不存在单一的与上述任何一种类型完全的重合,更多可能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文化定位时,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构建文化的实质是文化自生对策,而不是文化硬套。
2、依旧要处理好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其文化建设必然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大的宏观文化,必然对企业文化(微观文化)产生制约。可以想象,如果每个企业都具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自身有利,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会有质的飞跃。
3、塑造人性化的企业文化。“人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核心,他决定着员工的兴趣、态度、忠诚、积极性、持续性、创造性、道德、意志、观念与企业命运的“个性品质”。人性化管理即是指在充分认识人性的各个方面的基础上,按照人性的原则去管理,利用和发扬人性中有利的东西;同时对于人性中不利的一面进行抑制,弱化其反面作用。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可以从制度与人性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社团式”管理、“生活化”工作这些方面来加强。
4、开展企业文化的未来研究。面对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现代企业的文化也随之不断的冲撞与交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未来研究,努力培养企业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时代性、精炼性等特点。企业同时要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含义。
如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说每一个成功的公司,都必须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后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诚然形成自己独特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并非易事,他需要企业几代领导及员工共同的探索与努力。
第四篇:以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
第五直管部政研分会报送论文 以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
作 者: 云南五建公司第五直管部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以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建筑施工企业既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潜在机会,又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并保持竞争优势,是每个建筑施工企业都不懈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而建筑施工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云南建工第五建设有限公司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企业成立的时间长,员工较多,计划经济的烙印较深,特别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在部分干部职工中还存在许多认识不清和思想误区。但公司建立五十多年来,几代职工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质量兴业,不断强化管理、苦练内功,根据改革和发展要求建立健全了系统、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了“改革、人和、求实、奋进”的企业文化。承建了大批技术要求高、体量大、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项目,为国家、云南及昆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工业厂房、高层及
超高层建筑、公共建筑、民用住宅、高级装饰、水电暖通及消
[1] 防工程安装施工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管理和技术优势。本文以云南建工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为背景,就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提出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看法。关键词建筑施工 企业 文化 竞争力
当前,施工企业面对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竞争国际化的复杂形势,企业文化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21世纪的企业竞争,是文化力的竞争。对于大型建筑企业而言,文化的导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制度建设,包括法人治理结构等,主要由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总部机关主导完成;一是项目文化建设,主要在总部和片区指挥部的指导下由各项目经理部、广大一线员工实施完成。企业文化是多层次、有机和谐的统一体,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1.从市场需要出发,提高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纳杰董事长这样说:“云南建工创造了很多的辉煌,但是我们云南高产值、低效益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遗留问题。我们反复的研究为什么会有那么沉重的包袱,最后大家得出了一个结论,实际上是我们的文化出了问题。”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在纳杰董事长看来,云南建工只有从文化入手,来扭转目前价值观偏离的[2]
现象。1.1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经营领域、施工区域的日趋扩大,工程项目建设周期日趋缩短,使企业频繁地组建和撤消工程项目部,职工队伍高速流动、高度分散,企业管理跨度不断延伸、难度不断增加。尽快转变管理理念,融入文化管理,实施科学化、文明
化、人性化管理,提高全员素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已成为市场发展对我们建筑企业的迫切要求。因此,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尤其重要。1.2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使企业的文化品位成为市场认同的重要标准。有的工程项目,因为安全、环保等问题,影响了企业形象,丢失了市场。项目管理滞后,究其原因,还是企业文化理念落后。建筑市场的竞争,是企业实力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力的竞争。云南建工集团作为省第一批改制试点企业,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洗礼,但生产经营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方式和特征。业绩考核中一直以来主要突出的是经营规模指标,长期固化到思想观念上成为“产值至尊”,从而导致企业经营质量低下,3
收不抵支,资不抵债。从2000年3月起,云南建工就开始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大讨论,伴随着大讨论的开始,企业改革的序幕随之拉开,从研究价值观、研究文化的基础上入手,首先提出了企业价值观是“做正确的事,批判错误事”,把企业文化构建到各项工作当中去,用“效益至尊”代替“产值至尊”。这一系列的改革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以使云[3]
南建工集团具备强大的战斗力。2.推进工程项目品牌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影响力 2.1品牌形象是企业的生命。品牌形象能够塑造和提升企业形象,是企业信誉的标志,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施工企业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奖”、“中国质量奖”都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信誉和形象的象征,是企业形象宣传中无形而巨大的资产。工程项目作为施工企业形象的“窗口”,是构筑行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无论规模大小、工期长短,都要严格按照企业文化建设标准的具体要求,规范运作,真抓实干,坚持使用统一的企业标志、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歌曲,优化、美化室内室外及施工现场环境,向社会展示企业去的良好形象,打造具有特色的企业品牌。2.2品牌塑造的根本还是人。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企业文化建设只有最终落实到工程项目上,才能够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益水平,最终促进建筑企业的持续发展。期间要求员工必须树立品牌塑造和维护意识,即进行“全员品牌管理”。在企业日常行为中,只有心中始终装着用户,在每个细节上都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创造出精品工程,企业才能塑造出受社会欢迎的品牌。近年来云南建工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以优质、快速建成的云南省政府办公楼、云南省政协办公楼、昆明巫家坝机场新航站楼、昆明世纪城工程等一大批有影响的工程,受到用户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已获得鲁班(国家优质工程)奖5项,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1项,全国用户满意工程奖1项,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奖2项,是云南创建鲁班奖、云南省优质工程奖和昆明市优质工程奖[4]最多的施工企业。让“高原铁军”品牌的旗帜高高飘扬在祖国的上空。4
3.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塑造诚信企业文化 诚信是施工企业发展兴盛的基本条件,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和最宝贵的资源。开展诚信建设是提高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特色企业文化的必然要求。对顾客、业主、监理还有分包商都必须以诚相待,因为无论在任何时期的建筑业市场,信誉是取得市场的基石,没有信誉就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要想取得信誉,必须打造诚信力文化。4.推进工程项目制度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要不断强化科学管理理念,积极将企业文化融入项目全面管理,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工程项目制度文化是为了实现工程项目自身的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把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到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先进的文化理念推进管理创新,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实现制度与文化的理念对接。要突出抓好安全文化、文明施工文化、环保文化、和谐文化、廉洁文化等一系列文化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推动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5.培育企业人本文化建设,营造企业和谐氛围 2011年7月27日公司召开2011人力资源专题会议。集团副总经理王晓方、人力资源部部长张晓峰,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福和,总经理方菊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公司其他领导、各部门、直管部等150余人参加会议。王晓方充分肯定公司“十一五”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公司今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继续做好薪酬福利等基础管理工作;二是要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打开人才晋升通道;三是加强绩效考核力度,严格执行末位淘汰机制;四是加强对新员工、退休职工等“弱势”群体关注,把“感情留人”落到实处。公司董事长杨福和要求各级人力资源部门要服务大局、锐意进取,进一步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各项任务。他指出,[5]要让真正有才能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得到重用。5
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凝聚人的力量,激发人的创新创造能力,就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实现富强。培育企业人本文化建设,首先是要培育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不仅要考虑到人员的职业,还要考虑到人员的兴趣、爱好、脾气及有可能发展的方向。要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培育思考性、自主性、合作性的新型员工。让员工自主独立思考对自己工作范围外的其它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其次是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情感是人的本性,人的思想和行动无不受情感的支配。因此,培育员工对企业、对管理者相互之间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民主、友好、和谐、团结、互助的家庭氛围,是建企业文化、设人性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施工企业的工作流动性比较强,员工经常要面对不同的工作环境,甚至要忍受和亲人长期分别的痛苦,如果企业能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就会让每一个员工有一种身在家中的温暖,减少思念亲人的痛苦,从而全身心的投人到工作中去。再次是要注重目标激励作用。目标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的追求和价值导向,一个科学而合理的目标能够极大地鼓舞员工的士气,激发员工的潜能,并能得到顺利实现。总之,正如纳杰董事长非常赞同一位伟人所说的一句话:“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一个愚蠢的企业是不可能赢得市场、赢得人心的。”当然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成为优秀企业文化进而“开花结果”将是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企业决策者要有战略眼光,决不能追逐短期效益而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执行者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按照“精益求精做好每件事”的职责观,把企业文化建设为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企业文化将始终伴随企业的扩展和国际化,伴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壮大。建筑企业需要文化管理持续推动现代化进程。6
参考内容
[1] 云南建工第五建设有限公司年鉴
[2] 纳杰董事长观点引用 [3] 纳杰董事长观点引用 [4] 云南建工第五建设有限公司年鉴 [5] 云南建工第五建设有限公司2011人力资源专题会议,公司董事长杨福和发言整理 7
第五篇:打造企业文化精气神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打造企业文化精气神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魏现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竞争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要使企业顺应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并得以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说,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确保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战略。作为一家上市企业,如何建设好企业文化,关乎这个企业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否保持在 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企业文化精、气、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精,就是精神、精髓、精要,就是以勇争第一的精神激励员工。多氟多自创业以来,就始终以“超越自我、完美有缺”的企业精神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在精神培育、精神氛围和精神传播方面引领并融会贯通。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培训、拓展,文化上墙、文化长廊,每年的人才座谈会以及对并购企业进行文化植入,全面营造“我们同企业一起成长”的人才理念,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融入其中,逐渐成为真正的多氟多人。
气、就是气魄、气场、气势,就是以永不服输的志气凝聚员工。这种志气的成功打造靠的就是始终坚持“感恩、求真、向善、唯美”的道德规范,以日臻完善的现代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打造良性循环的制度文化,塑造敬业创优的浓厚氛围。厂歌、厂旗、厂标,每月进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每月几十条来自基层员工的合理化建议,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每年隆重的标兵和先进员工表彰,坚持八年开展大学生结婚送礼金活动、坚持八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坚持八年为职工发放生日蛋糕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有力营造了敬业爱岗、奋发向上、创先争优的浓厚气氛,增强了广大职工热爱企业、建设企业、发展企业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神,就是神气、神韵、神采,就是以永无止境的理念服务社会。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就是企业的名片,树立企业形象,铸造企业品牌,靠的是客户信赖的过硬的产品品质,公司始终“把自己融入企业,把尊严融入产品”作为质量方针,就是要倡导人品和产品融为一体的品质精神。公司由氟起家,做到氟锂结合、氟硅巧分家,创造了冰晶石、氟化盐和六氟磷酸锂多个世界第一的奇迹。顺应大趋势,响应国家号召,挺起为国家、为民族争光的科技脊梁,转型升级,拥抱新能源。国家、省部级多项荣耀于一身,神采飞扬。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一个分子,那么精则是其核心层,气是中心层,神为彰显层。以精为核心,向外拓展,则形成了企业的气质、气氛,精和气向外发扬,则彰显出企业的神韵、神采。企业的精气神强大了,企业文化力转变为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力量一定会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