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12:1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一篇: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阶段的中国企业管理,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中国的企业管理,不仅要加强,而且面临着迫切的改革形势。这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最基本特征。

从企业管理组织形态上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是单一工厂型的工厂管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1993年12月29日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的基本形式。因此,从传统国有企业管理转向现代企业管理,就是按照现代公司型的企业管理来改革国有企业的单一工厂型企业管理。目前中国二十多万家有限责任公司、一万多家股份有限公司、一千多家上市公司的企业管理,与改制前的国有企业管理相比较,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效果。

从企业管理的内容上看,改革了传统国有企业闭门式的单纯生产管理和坐等顾客上门的状况,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要求,确立市场第一、用户第一的经营观念,把过去无视市场、轻视销售转变为高度重视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建立企业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实现生产管理与市场营销的有效结合。而在生产管理中,更把产品质量作为生命线,贯穿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中国的企业管理,正在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内容,实行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开发管理、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现代化管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讲究“名牌效应”,重视树立本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企业的名牌意识。这种趋势表明,中国企业的现代管理,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正与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管理接轨。

中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过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市场竞争是实力的竞争,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目前中国一些企业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次序混乱、管理机制僵化、组织结构刚性、生产活动封闭、资源浪费严重诸多问题,再加上规模经济效益不佳,致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低下。这些问题在各类企业和各个行业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当我们谈论中国企业管理与国外企业管理接轨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是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果。国外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系统的企业管理理论,经历了各种管理理论与学派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从泰罗、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到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为代表的行为科学理论,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多种管理理论与学派并存的局面,包括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西蒙的决策理论学派、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管理学派、德鲁克的经验主义学派、伯法的管理科学学派以及权变理论学派和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提到的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等。在企业管理实践方面,20世纪30年代国外企业追求规模经济效益,通过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和兼并、收购方式迅速扩大企业规模,以更大的经济实力去占领市场,降低经营风险,到60年代基本上实现了规模效益第一的管理方式。随后,又在大公司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降低成本,通过准时生产和效益生产方式,摒弃了流水线生产中的库存大、周转慢的浪费现象,在企业管理中取得降低成本和价格竞争的优势。在大公司和低成本的前提下,又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实施质量控制技术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从符合性质量到适用性质量再到满意性质量,以适合市场竞争和用户的要求。

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规律来看,中国企业管理也要经历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但是,严峻的市场竞争现实,不允许中国企业也像国外企业那样用上

百年时间分阶段地去达到现代企业管理水平,而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规模效益、成本效益、价格效益、质量效益的企业管理目标。当前中国一些企业管理的效益差距明显,甚至有些企业管理陷入困境。因此,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立足于中国企业的现实状况,在扎扎实实做好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快企业管理工作的改革步伐,尽快地实现规模、成本、价格、质量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综合经济效益。

第二、正当中国企业管理与国外企业管理接轨的时候,国外企业管理又在向更高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管理中计算机辅助信息系统的建立,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表现为信息技术工程及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兴起,全面研究计算机辅助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影响。80年代后期开始的企业结构重建(Restrocturo)、流程再造(Roengineerjng),突破了以往的企业管理职能分工理论,不再按照原有的管理职能划分去进行企业管理工作,而从组织变革入手去改革企业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涌现出种种新思维、新概念、新做法,以适应信息技术、知识经济条件的市场竞争的需要,使世界范围的企业管理理论发展到一个新时代,90年代以来的企业管理效益,在保持和发展规模经济效益、成本效益、价格效益、产品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又把对客户的最佳服务作为企业管理的首选目标。为此,企业重视分析技术变革对管理工作的影响,重视分析客户的需求变化和购买行为,以求得用最短的产品开发时间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使得交货期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企业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包括以高薪技术、新颖产品去开拓新市场、以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组织创新、以重组企业内外为重点管理创新,将是跨世纪的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灵魂。

中国企业管理在解决规模、成本、价格、质量诸多问题的过程中,现在又面临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的挑战。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伊始的改革开放,使传统国有企业管理冲破了单纯对政府负责、以上级主管为中心旧体制束缚,逐步面向市场、面向客户开展企业管理工作。但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深层次关系迄今尚未理顺,直到国有企业改制后的一些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仍然不强。因此,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在企业认真地、有效地改革内部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快企业外部的体制改革步伐,为企业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各类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中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不仅面临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在规模、成本、价格、质量、交货期、售后服务方面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而且还面临着以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为中心的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挑战。因此,研究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中国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

在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社会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信息程度越来越高,知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在开办企业时,由股东提供的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是财富创造的前提,构成股东权益,占据绝对重要地位。但到企业管理并赢利时,财富创造已不再单纯是股东的投入,而是股东、管理者、作业者共同投入的结果。企业财富创造的多寡与快慢,更多地取决于这些利益中的共同努力。未来的企业越来越成为利益中的一个共同体。企业是各种利益中的共同努力。未来的企业越来越成为利益中的一个共同体。企业是各种利益中所达成的契约。企业利益是所有参与签定这个契约的各个利益中的共同利益。企业管理不仅为股东谋取投资回报,还必须为相关的利益中提供服务。而且在开办企业时,知识产权一类也可作为资本投入。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越高,企业管理中的物质资本地位相对下降和人力资本地位相对上升,这是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中国各个行业的企业、不同类型的企业都面临着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挑战。不仅是知识在一般企业中越来越重要,而且在国外、国内还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以知识的生产、转移、应用为对象的知识型企业,包括芯片、软件、网络企业、新型的金融业、咨询服务业等。对于中国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管理来说,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新挑战和深刻的管理革命。制造业企业管理的知识化,要求企业管理的内容不仅是对原料、设备、厂房之类物质资本的管理,而且更要重视产品的知识化价值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以及对知识资本的管理;实现企业的知识编码化,把企业内部分散的知识和企业外部(包括客户、供应商、经销商、政府、社会中介机构等)的相关知识,进行编码化,减少知识零散与消失,促进知识积累和再创造,实现企业的知识化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的知识共享;建立企业的知识网络,包括在长期发展中的忠诚客户网络,在竞争与合作中同供应商、经销商的战略联盟和竞争对手的某种结盟,在国内外的研究开发机构与专家网络;开展企业的虚拟运作,把传统运作中的机器、厂房、车间的一部分管理打包转移到企业外部,使企业管理精力放到价值含量更高的知识管理上,由橄榄式管理转向哑呤式管理,发展虚拟制造技术。

中国企业管理的变革与发展,要想赢得持久的市场竞争力,无论从当前来看还是从长远考虑,都必须着力解决下列三大问题:

一、企业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类人员在观念、文化、技能、行为各个方面均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特别是形成一批职业企业家,倡导企业家精神,包括人的独立性、自主意识、自己动手能力、首创精神、成就感、承担风险和确定目标的能力、自信心、自我表现力、讲信誉、守约、韧性、自我控制能力等。

二、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是科学管理的起步。要变无序管理为有序管理。“质量第一”的口号非常响亮,质量管理方法的推广不下几十种,但质量问题仍是一些企业产品久治不愈的顽症,关键在于缺乏一套严格、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必须建立责、权、利相结合、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要同企业产权制度和企业组织制度的建设结合起来,产权清晰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管理的前提与保证,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三、处理好制度与人的关系。科学制度要由高素质的人来制定,科学制度也要靠人去执行,因而人是重要的,要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但是,人本管理不仅不会削弱制度的威力,恰恰是强调在科学制度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作用。人是暂时的,制度是延续的。中国一些企业老总在位时管理业绩赫赫有名,但老总一走企业就衰落甚至垮台,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制度使之延续下去,或者是有效制度不能坚定地执行下去。当然,制度也要变革,但变革制度不是不要制度,恰恰是要完善制度,使制度发挥更先进的作用。制度安排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制度好,坏人难以得逞;制度差,好人会变坏人。制度与人的关系耦合在企业管理的每项工作之中,即每项工作都要有个制度,又要发挥人的作用,这是中国企业管理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第二篇:中国企业管理咨询业现状透视及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企业管理咨询业现状透视及发展趋势研究

一、中国企业管理咨询业的现状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咨询在中国的出现,最早应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那时出现了现在所谓的管理咨询公司的雏形。截止到目前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管理咨询、培训公司已有20000余家。

随着咨询业的不断发展,一些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消费群体也逐渐形成,众多在市场经济的无规则竞争中长大的民营企业感到了国际化竞争的压力,为了自己的企业不至于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倒下,他们首先将目光投向了管理咨询,因而民营企业的需求最为突出,而一些国有企业为了本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管理变革或谋求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聘请管理咨询公司为其提供顾问、咨询、培训等服务。管理咨询业犹如带有泡沫的股票市场上的绩优股呈急剧上升之势。客观的说,这应该是我国企业管理界一种难得的进步表现。但是,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目前的管理咨询市场,那应该是:稚嫩的智略短期的暴利表面繁荣的世态(这里边实际上隐藏着企业管理的脆弱神经和潜伏的管理危机)。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大都完成了第二代的蜕变进而发展成为第三代咨询公司。在我国我们一般把管理咨询业划分为三大层次和大门派。处于第一层次的是以金发碧眼领衔的西洋国际派和以管理明星领衔的实战派,如科尔尼、埃森哲、麦肯锡、北大纵横、易中创业;处于第二层次的是以依托高校得天独厚师资力量的学院派和以深谙企业管理流程的战略咨询专家领衔的顾问派,和君创业、新华信、汉普咨询;处于第三层次的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借力派、营销派。如果单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管理咨询业,目前国内多数咨询公司当处于创新能力和整合资源的最初始和最低层次的借力和营销层次。这个层次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几乎不涉及课程的研发和创新;市场操作不规范和无序运营状态;规模小(多以夫妻店的形式存在),很少甚至没有自己的管理顾问和师资力量;完全借助和依赖其他门派的力量和资源;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功利主义、短期行为严重;善于克隆其他门派的培训和咨询产品,并借助和融洽当地政府委办的关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

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管理咨询公司是个“门槛”很高的行业,因为管理咨询公司要

比企业的管理要求更高,它是为企业提供智力咨询服务的,其从业人员应该首先是某一管理方面的专家。如果其咨询人员的素质还不如企业的人员素质高,谈何向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我们不否认国内有些素质较高的管理咨询公司,但是在我国成立企业管理咨询、培训公司的“门槛低”,导致一部分管理咨询公司的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几个人凑上十几万元,租一间房子甚至利用自己的住宅、装部电话就堂而皇之的称之为管理咨询公司或管理顾问工作室,“门槛”很低。准入管理咨询业的“门槛”低,还导致了其经营管理水平的低下,有的管理咨询公司为别的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自己的人才却找不到、留不住;有的却是出现师傅带徒弟的现象,一个所谓的专家带领几个尚未走出校门的学生给企业做管理咨询,其结果会可想而知;还有一部分所谓的“学者”“专家”纸上谈兵还行,实际操作水平远低于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是因为学者专家的活动空间大于企业的人员,学习、表现、提高的机会大大高于企业的人员而已。

2、管理咨询或培训的服务质量低、功利主义和短期行为严重

不少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由于其核心竞争力的匮乏,很难拓展日趋竞争的咨询市场,加上没有很好的人员和适宜的经营管理,本身就很脆弱的神经最终的结果只能导致自身的基础不牢靠,不得不在一两年后销声匿迹或转型另谋生路。这样的结果就很难保证其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培训服务的质量,进而造成服务质量的低劣。毕竟管理咨询和培训中介是两回事,大多咨询、培训公司没有自己的讲师队伍,而是靠代理其他公司的某一类课程,服务的质量完全受制于他人。而那些所谓的公司基本上又是聘请一些学者、专家(实际上这些人在其所在的单位也未必称得上行里能手)作为某课程的讲师,其所讲案例要么是到企业的有关部门要一点点材料,要么是道听途说,或者是直接从别人的著作中断章取义的摘取片段居为己有,就如现在所谓的海尔问题专家一样。漫天飞,这里讲完课,拿完钱,又飞到其他地方去讲,表面文章头头是道,但一深入到实际中就又是另一回事了。另外,有一些管理咨询、培训公司做完一次咨询、培训后,不能及时跟进、维护,只是“一锤子”买卖,咨询、培训的质量没有检验意识和手段,质量自然得不到有力的保证。实际上,咨询、培训的效果不是即时就能显现的,因为管理本来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来证明,而且咨询的成果也许很好,但是企业如果没有很好地运用,好的管理咨询成果也难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3、管理咨询收费的完全市场化,造成管理咨询成本的恶意膨胀

管理咨询成果是凝结着他人智慧的无形产品。目前的咨询业,在收费方面没有一个理性的衡量标准,更没有行规的约束,是一种完全的高度市场化的运做模式,是企业管理咨询、培训公司与客户协商而定。在这种市场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存在一种管理咨询公司主动送“黑钱”的营销行为以及设“黑洞”的行为,因为管理咨询的价格是极富有弹性的,如果起不到作用,他会讲他是提供方案的,你没有运用好,与他没有关系;加上管理咨询的价码确定没有制衡手段,借培训、咨询而拿回扣的人大有其在,有的咨询公司也以回扣手段作为主要的促销手段之一。

4、管理咨询、培训公司刻意追求炒作技能任意夸大自身的势力做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 咨询和培训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既含有知识性强的无形服务,又含有增值力高的有形产品。在如何把自己咨询、培训的产品、甚至专家推向市场、赢得客户的信任方面,一些管理咨询公司不是靠优质的服务,而是任意夸大自身的势力做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主要形式主要有一下两种。如:一些并不具备真正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能力的咨询公司,经常举办一些“名气大”、带有“诱饵式”的公益性公开课,或者在媒体上发表他们自己写的文章,以体现其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先进性,诱发企业对其模式或学说、方法的迷信,企业一旦上钩或签约,管理咨询公司会拿着管理模式类的文件往企业去套,套完后交给一大摞文件,收完费,具体能否应用和运用效果如何,这类咨询公司就不管了。公开课的讲课极具煽动性,让人听上去感觉甚好,似乎让人找到了管理的“真谛”和“秘籍”,到了实际设计和运行管理模式时,效果就与听课时的感觉相去甚远了,企业吃了哑巴亏,有苦说不出,很多企业最好又回到原来自己的管理方法上去。借客户的名气,扬自己的名气,赢得新客户的信任。一些咨询公司在主要服务客户的业绩列表中会同时出现一些相同的知名企业的名字,借知名企业为幌子来诱导新的客户形成,实际上,这些知名的企业是否接受或接受服务的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三、几点建议

1、珍惜千载难逢的环境和条件,珍惜世界最大的、潜在的管理咨询、培训市场。我国的入世把众多企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的紧迫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很多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空间又尤其巨大,企业急需找到提升自己经营和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和发展能力的顾问、咨询合作伙伴及指导其形成科学、合理、适效的管理方法,国外的管理咨询、培训机构在有限的时间里尚难占据国内巨大的管理咨询市场,所以,多种因素促成的天时、地利、人和等环境、条件以及潜在巨大的咨询市场是千载难逢的。<

2、诚信经营,树立和珍惜自己肩上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导向性作用的神圣使命,树立真正为企业提供管理提升服务和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管理咨询公司的收费和效益应该是建立在企业客户通过接受管理咨询公司的服务而提升了管理水平、增加了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的,把项目收费、企业经济效益的来源定位在企业利益增长方面。这就要练就自身的硬功夫,杜绝“一锤子”买卖的思想,否则“一锤子”的思想砸坏的将是企业客户和稚嫩的管理咨询市场。一部分管理咨询公司之所以能成立,是因为某些人曾经在某些管理咨询公司里截取了客户资源和咨询机会信息,便另起炉灶成立新的管理咨询公司;只是把挣钱作为自己使命的管理咨询、培训公司,最好还是转变观念,否则会贻害客户、贻害管理咨询市场。迟早会被逐渐成熟的管理咨询市场所淘汰。这也是管理咨询公司的寿命不长久的主要原因之一。

3、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咨询、培训专长领域或强项。由于自身功能的先天不足,我市管理咨询培训公司可以凭借自身的渠道优势,通过借助主流门派这一平台为主流门派搭建教学辅导站和区域服务中心,成为主流门派的区域合作伙伴,同时借助主流门派的品牌、产品研发优势共同拓展市场。这样既降低了公司的运行成本又获得了自身的利益,最终达到了双赢。

4、树立竞合思想,实施有效的竞合战略。目前,我市的管理咨询培训业中小型企业居多,存在产品研发弱、增值服务弱和资金实力弱等问题,在发展方向、长期与短期利益的结合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也缺乏把握能力,发展受到很大束缚。因此各类型管理咨询培训公司只有优势互补、实行社会化的分工、才能各显其能将市场做大做好。一方面,在某些具体的管理咨询项目上,多个管理咨询公司之间在竞争项目的时候,可能是竞争关系,也可能是合作联盟竞争的关系,同时在获取后的项目上,在条件限制或许可的情况下,甲管理咨询公司也可能或有必要联合是竞竞争关系的乙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完成这些具体的管理咨询项目;另一方面,一定要培养和建立一支真正能为企业解决问题的专家顾问队伍,减少和避免同图有虚名(资质问题)“专家”为企业提供不实际和不实效的“服务”,最后会导致管理咨询公司自身的竞争力、发展能力的空虚。

5、管理好自己的公司是最好的管理咨询、培训能力的证明。这是由管理咨询的业务流程决定的。不能管理好自己公司的管理咨询公司一定不能为其他企业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因为管理咨询公司在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时,最先的环节是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再对企业客户设计、提出方案,而自身的企业就在眼前,如果都无法找到治理好的方法,能说其具有良好的调研和设计、咨询能力吗?逐渐成熟的企业客户对这类管理咨询公司一定也会敬而远之。

6、从我做起,共同来促进管理咨询行规的形成(制定行规或行业自律的标准)。在国家还没有行业管理机构的时候,唯一的办法是要靠众多的管理咨询公司自己的诚信行为来建设,在大多数管理咨询公司的诚信行为受到企业的认同时,行规就会自然而然形成并发挥威

力,促进诚信、具潜力、有实力的管理咨询、培训公司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篇:中国物流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现状和发展趋势

麻威 外运131 国际航运与业务管理

1.物流现况

1.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

2.我国不仅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而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也较小。3.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4.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5..物流管理体制,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完善。

6.由于各个部门规定不统一,不配套,从而使交接手续繁琐,不能保证物流的通畅运行。所有这些都会导致物流企业成本的增加。7.物流的技术标准尚未建立起来。8.物流管理人才匮乏。9.我国物流成本较高。

解决方法:

1.提高对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要把物流业作为先导产、业和重要产业。

2.深化物流企业改革,做大做强物流企业,并建立企业联盟。

3.建立统管物流业的政府机构和中国物流行业协会,规范物流业的运作。4.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企业运作效率。

5.在高等院校设立物流管理专业,抓紧培养熟悉现代物流的高素质人才。6.利用外资,重点引进跨国物流公司,加快我国物流业的发展。7.尽快建立信用制度,开展商业诚信服务。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市场化趋势加速和中国加入WTO,面对日趋完善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由于中国物流业市场进入的扩大,必将使中国物流产业融入全球性物流产业跨国化、全球化和因特网经济化的潮流之中,加上全球电子产业发展的良好趋势,中国物流产业必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及其中意义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密切关乎人民生活水平和一国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生存和在生产起重要作用。研究物流产业化和当今物流的发展趋势是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所以,中国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综合来看,可以简略的得出9点当今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1.移动改变物流,电子产业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毛细血管属性、去中心化属性将颠覆传统的物流结构,自下而上的组织变革将催生新一代的巨无霸物流企业。

2.平台化将渗透到适合标准化规范化的所有物流环节,各具特色的平台将依托自身的核心资源开枝散叶,而生态圈将是不约而同的目标。

3.简单业务走向平台化,而复杂的、个性化的、需要定制的业务将进一步凸显供应链的价值,并率先在某些专业的垂直一体化的细分领域取得成功,资源整合、虚拟物流、依托方案顾问能力的第四方物流将走向前台。

4.在跨境电商的驱动下,国际物流将蓬勃发展,各种相关物流要素进一步完善、丰满和沉淀,多样化的模式将满足多样化的国际物流需求,2015是跨境物流业务的定型元年。

5.钱将继续流向各种平台概念股,轻资产的、资源整合的、移动概念的各式运营平台容易获得资本青睐,而他们拿到钱后会做2件事情,一是让自己身子变重,二是花钱砸客户。

6.互联网金融最关键的要素---信用将大部分落在物流身上,供应链金融会反向推动物流企业提升管理和服务,未来金融的趋势是虚拟的、线上的,而可视化的物流是唯一真实、可控和可信赖的。7.IT技术从辅助走向核心,成为物流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发动机,IT2.0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深刻改变企业的组织、流程、互联互通和服务方式,而大数据经过了几年的积累将具备初步的应用价值。

8.各种形态的物流企业将殊途同归,从相对单一的功能性物流走向综合性物流,多元化是共同的选择,未来快递、配送、仓储、干线、多式联运、国际、电商、支付等要素会融合,大家长得越来越像了。

9.标准化才能规模化,而个性化更能体现出服务价值,用标准化的产品服务个性化的客户,是传统物流企业不错的战术选择,不过,你会发现,竞争对手悄然变了,那些掠食者、创新者可能从你意想不到的角度切你的蛋糕,他们光着脚、跨着界、携着钱。

前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2.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4.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过,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行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整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不但造成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的剧烈波动,而且对其他产业的物流服务供给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当前中国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实施中国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不仅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一是要解决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需要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保持产业的平稳发展;二是物流业自身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高自身竞争力;三是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调整具有服务和支撑作用,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专注核心业务、降低物流费用,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增强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2.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二是为了适应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改善投资环境,抓住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吸引国际投资,促进我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三是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国内现代物流服务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物流企业竞争。

3.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国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量、社会商品零售额、对外贸易额等将大幅度增长,农产品、工业品、能源、原材料和进出口商品的流通规模将显著增加,对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中西部地区要求改善物流条件,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物流成本差距,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有利于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加城乡就业岗位,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堵,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城乡和地区间商品流通,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国家救灾应急、处理突发性事件,保障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

总体来说我国物流产业现今的发展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其中还是前几可以说是一片大好的。回顾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现在物流产业的发展进程,我过物流产业可谓是飞速发展。面对当今物流业的发展,我们应学会抓住机遇,规避风险,正面迎接挑战。

第四篇: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

经中国企业家联合会调查,约85%的企业没有完善的企业组织系统,即便有系统,80%的系统也都是伪系统,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与持续发展

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1、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强

许多中国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也没有一套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大多数企业是被动反应型的,随着新问题的出现,由经营者制定新的措施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或者随着其他企业新管理制度的采用而加以仿效,却很少顾及新制度与原有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新制度是否适应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等等。其结果或者是管理制度之间的系统性不强,或者由于淮桔北枳,只是东施效颦而已。这一点,在许多中国企业推行IS0900O标准时便暴露的非常明显。

2、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

许多中国企业忽略了企业家永续经营的最终目标,一味追求短期效益或者仅仅是利润最大化、规模的增长;也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战略目标,但由于战略目标的不切实际,很容易变成一纸空文,或者造成企业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阶。已经有一些企业经营者开始反思企业的战略目标,力争克服头脑发热或目光短浅的问题,逐步延长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不单纯追求规模,而是在市场竞争中塑造强者的形象。不仅仅是做大,而是图强;我们需要的是长期发展,不是短期效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矛盾解析)

3、顾客导向还是企业导向

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以市场的变化、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指南针,但大多数企业仍安于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拓。这种企业导向的直接结果是以我为主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不一定能够保证生产出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能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也无法转化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按照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的观点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创造顾客。那些不断跟踪顾客需求变化的企业已经在市场竞争中尝到了甜头,畅销的产品不仅为企业直接创造了价值,还建立了最可宝贵的顾客的品牌忠诚度。

4、人治还是法治

从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评选出各种头衔的企业家,从国家大奖到省市地区的小奖。因此中国企业经营者越来越多地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当然其领导风格与个性也对他所管理的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中国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营者本人的领导权威影响极大(影响力如何),在一些企业中,甚至到了对其决策无人置疑的程度,而这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因为没有人可以永远正确。

虽然在目前的环境条件下,这种集权

和独裁在许多时候是有效的,但面对未来多变复杂的环境人治将很难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和在竞争中获胜。人治色彩的浓厚,也是中国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发展当务之急),在企业管理体制上实行法治,将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5、用人还是培养人

许多中国企业感慨:现在越来越难留住人了!不仅是留人,在企业招聘新员工时,中国企业也很难与外资企业抗衡。也许有人会将之归为国内企业工资太低的缘故,但根本上是企业内部没激励机制(发展空间及完善机制比单纯的工资更重要)的问题,除了在物质激励方面受现有资源限制导致中国企业缺乏吸引力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企业只会用人,而没有培养人。比较中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员工的培训投入上。外资企业的培训完善而系统,并且与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的实际密切相关由于将员工视做最宝贵的人力资本,外资企业的培训投入也产生了极高的收益。反观中国企业的员工培训,似乎多为应急或被动式的,企业经营者似乎没有将培训作为投资来看待,而只用不培养也无法建立员工与企业间的归属关系,更不要说企业凝聚力或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了。

6、企业文化建设有待深入

中国许多优秀企业非常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策划企业文化。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重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建设,而忽略企业核心价值观(核心竞争力)的作用;重视策划人员的创意,忽视企业的实际情况,致使企业文化只是花瓶,无法获得员工的认同(会昙花一现);企业文化千篇一律,缺乏个性,重视文字的工整,忽略企业特性的表达等等。当然,还有相当一批企业仍没有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没有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些都对企业应对未来环境和企业员工的潜力发挥不利。因此,中国企业的文化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中小企业之现状与管理

2009/4/3/08:28 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何天恩

中小企业是我国近阶段国民经济成分中最活跃的成分,在大部分地区甚至是当地经济成分的主流,然而,综观中小企业总体现状,有好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主要表现在:发展速度过快,形式粗放,发展规模过剩无序,过缆。粗放,无序,过剩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现状情况,因此,整体有效,科学的整合,各方面综合素质,综合实力的提升是接下来各中小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本土企业的平均寿命不长,大多认为是企业本身的品牌力难以与强势品牌抗衡所致,但是,经过我们调查分析表明,中小企业内部管理薄弱,缺乏企业精神支撑是中小企业长不大的症结所在。

其一,企业高速成长掩盖了管理上的缺陷

谈到管理的重要性,中小企业管理者无不点头称是,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其理念与行为却背道而弛,究其因,概是企业高速成长掩盖了管理落后的缺陷,相比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企业,三位数的成长速度几乎只能在中小企业里面听到,而且,在经营管理上,中小企业因为决策灵活机动,对市场反应快,更容易抓住和把握市场机会,加上企业基数小,常常显示出倍数式增长,当局者常常认为前景一片大好,不禁踌躇满志,在市场开拓和队伍扩张上不遗余力,但是在内部管理上有些偏废,甚至认为内部管理无足轻重。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通过企业管理带来的效益很难量化,而且由于行业快速成长的外生性因素对企业的拉动力往往会掩盖管理带来的边际效应,而致使经营者在潜意识里认为管理不重要,抑或不是那么迫切。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在如何通过管理来提升效益方面,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还不知道切入点在哪里。

不管是哪一种原因所致,问题不在此,管理水平的提升或达到一种层次是一个长期持续改善和优化过程的结果,企业在优越的市场环境中,忽视管理,无异于自己在坐失良机,一旦外在有利因素消失,企业的处境不言而喻,而恍然大悟管理重要性也必定为时晚矣,这或许是中国中小企业逃不出“各领风骚三两年”宿命的症结所在。

其二,企业发展思路缺位

在中小企业里,提到企业的发展思路,几乎九成的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战略方向,几乎没有企业对市场进行研究。

中国的中小企业几乎百分之百是私有的,而且都比较年轻,企业管理队伍大多家族成员为主,职工队伍零时性工人居多,经营决策者大多注重今年能赚多少,考虑到明年情况怎么样已经不得了,企业在考量业务单元熟轻熟重时,只能以短期的利润指标,抑或财务指标,这也是企业最为惯常的所谓考核方式,而这种思路恰恰就是“管理近视症”的症状表现。

其三,认为制度不重要

在中小企业制度流程文件不系统是普遍现象,的确,中小企业的组织架构因为企业规模快速成长而经常调整,企业的战略方向因为外在市场不确定因素太多,对企业影响很大而经常调整,以致企业的制度流程的适用性经常发生变化。加上中小企业缺乏管理制度和流程的人才,也没有专门的部门或职员负责,更加导致制度和流程的适用周期缩短,因此,从表象上让当局者感觉中小企业不需要制度和管理流程。

然而,相信随着企业的成长,当企业管理靠经营者亲力亲为无法实现有效管理的时候,经营者会明白制度和流程其实是管理者管理能力的一种延伸。

何况,制度和流程的集合是体系化的管理框架,没有这个框架许多新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就很难应用和落实到位,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难以在企业积淀下来,相反会随着企业人员的流动而消失,不能在企业内部得以传承和发扬。

而且,缺乏制度和流程的管理,企业内部的行为因为没有标准而显得混乱,从而降低效率,抑或使整个企业陷入“推一下,动一下”的被动无序状态。其四,缺乏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精神匮乏

在中小企业几乎很少谈企业文化,抑或有好多企业主就根本不明白企业文化属何物,综观中国中小企业而言,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主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本身文化程度就不高,大多数经营者都是那种“直率型,现实性”人物,一致认为现实点好,多给点工资就是善事,就能万事俱成。

其实际情况是另外一码事,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赚钱当然重要,但是,一个企业在当今的或以后的市场里到底能够走多远,比企业一年到底能赚多少更重要。企业要确保持续发展,必然要面临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和困难,而抵遇各种风险和困难的有效力量不是金钱而恰恰是一个企业的固有文化也即企业精神。在当今全球化战略的氛围里面,大家都知道最值钱的东西是品牌的价值,而品牌价值的主要成分就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许多成功的企业可以值得骄傲的东西就是在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建设方面有胜人一筹和独到之处,而中小企业始终不能成长为大型企业的只要原因也一定是因为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缺乏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精神的培植。

第五篇: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由于物流是沿着供应链流动的,只要建立起供应链,在核心企业的运作下,物流自然而然地顺利进行。在我国特有的产业化条件下建立供应链,用供应链管理思想管理物流,不失为物流发展的一条新途径。本文阐述了我国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产业化模式下的供应链,提高物流技术水平,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词:物流、供应链、第三方物流引言

物流系统包括物资的流动、信息的流动和资金的流动,支撑物流体系的除物流搬运技术、管理工程、信息技术外,供应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物流过程是具有成本的。据统计,我国物流成本占据产品本身的40%左右,而经济较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只占其产品的25%左右。今天的物流系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快速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使物流系统具有高度的敏捷性,降低成本除了相应的技术外,对其进行评估和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我国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

过去很长时期内,由于供给不足,难以有效满足生产、生活所需,为弥补供需缺口,国家主要致力于如何增加生产,而对流通领域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以投入领域为例,国内大部分资金投向了农业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的远远不足。对物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而且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又大多侧重于工业产品物流,真正精通物流的却是凤毛麟角。

2.2物流主体发育尚不成熟

物流的有效运作必须依赖于多元化的物流载体。但现阶段,我国物流的运作载体比较单一,国有和集体性质的流通企业普遍背负着历史积淀的各类包袱,从执行调拨计划转向市场竞争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缺乏竞争优势,其中己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从物流行业中退出。因而整个物流领域运作主体竞争能力弱的问题十分突出。

2.3供应链管理薄弱

由于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对象是沿着整个供应链的链条流动,物流的管理过程和供应链的管理过程难以截然分开。随着物流的发展,供应链的重要性日渐显露,供应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物流的成本高低。而现阶段,我国建立的较为完整的供应链还不多见,加工企业和一些

下载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物联网现状和发展趋势

    物联网现状: 我国已形成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持能力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传感器、RFID等感知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和......

    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大全)

    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近20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预计在未来10年之内,我国保险业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保险市场体系化。经营......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商品经济的主导因素已从商品的制造转移......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一、中国汽车市场大背景:汽车产业初具规模,国产中低挡车是主力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实现两次突破,第一次是1992年突破百万辆大关。但......

    中国企业管理现状行业分析

    中国企业管理现状行业分析2008-11-04 浏览:1116发表评论打印本页分享 |经理人是企业中最昂贵的资源,而且也是折旧最快、最需要经常补充的字体 一种资源。企业的目标能否达到,取......

    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摘要:文章讨论了当代国际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导致的企业管理思维的一系列变化: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方式的重心,企业管理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柔性管理与效率......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历史回顾及发展趋势 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现状分析 1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类别呈现多层次性 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机构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传统的......

    中国饭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饭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中国饭店的现状 1、 饭店产业化规模庞大,饭店投入金额巨大 2、 饭店转入买方市场,企业进入微利时代 3、 供求关系比较宽松,饭店市场竞争激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