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初探(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2 12:1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初探(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初探(范文模版)》。

第一篇:企业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初探(范文模版)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DP网站/xuexiao/35852/

通过在厚学网报名学费可优惠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微博http://t.qq.com/zjuedpmd

企业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初探

摘 要:企业文化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的渗透,对于缩短毕业生适应岗位的时间、增加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有着重要意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零缺陷”意识、沟通协作能力、工作主动意识、求真务实精神等几方面入手,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中等教育论文“ target=”_blank">职业教育 专业教学企业文化。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强调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是中职办学的重要特色。但当前,相当大比例的中职毕业生在工作初期不能立即适应岗位,并由此产生了很多苦恼与困惑;另一方面,不少用人单位也认为应届毕业生难以很快融入企业,更愿意招聘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人才。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中职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陌生与不认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在校园文化熏陶中长大的中职学生,对于企业文化产生陌生感也就成为了一种客观现象。因此,对于为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如何提高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与熟悉程度,缩短毕业生适应岗位的时间,是需要重视的问题。而在专业教学中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专业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首先,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但据调查,中职在校生普遍认为,他们了解企业的主要途径是书刊、网络和打工等。这说明当前的教学工作并没有为学生认识和了解企业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学校有职业道德课、就业指导等各种教育环节,但是若离开企业生产实际来讲企业文化,未免会显得空洞。而企业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并自觉培养起敬业精神、质量意识、团队意识等适应企业要求的职业素质。

其次,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有利于学生理解企业文化与专业技术之间的重要关系。在过去的专业教学中,我们在强调设备更新、技术进步对于生产的重要意义时,却往往忽略了文化的因素。由于文化和经济发展是相连的,一方面的变化反过来就会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学生很难理解各工序之间有效配合与衔接,以及工作责任心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而若在教学中将企业文化与专业技术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深入理解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有利于中职毕业生更有效地发挥专业技能。

陈老师Tel:***QQ: 547870949

再次,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还将激发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学生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专业技术的兴趣;另一方面,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理解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内在动机。

二、在中职专业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的可行性。

中职教育办学特色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性,一是应用性,二是开放性。这两个特性都为企业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中职办学的应用性强调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的密切联系,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上,实训环节占全部学时的三分之一以上;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模拟工作实践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案例教学、仿真训练、现场教学等;实训设施建设则尽可能接近实际工作环境,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融为一体。因此,中职的专业教学必须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才有利于企业文化在其中的渗透。开放性是中职办学的另一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并聘请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等职业学校还可以通过“学、产、研”结合,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体验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实际上,企业的雕塑、标语、光荣榜都是企业文化的缩影。企业员工忙碌而不知疲倦的身影也是爱岗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企业兼职教师的言传身教则使学生对企业文化有更深切的体验。这样的实训环节,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其教育效果不言而喻。[论文网]

三、企业文化在中职学校专业教学中渗透的几个重要方面。

由于各类学校的校园文化特点及专业特色不尽相同,中职学校可结合自身特点确定企业文化在专业教学中渗透的具体方案和措施。根据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存在的普遍性差异,中等职业学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企业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重构教学人际关系,培养沟通协作能力。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任何一个比较大的任务都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需要多学科的专门人才积极参与配合。因此,现代企业文化特别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重视员工的沟通协作能力。

但对于学校而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多的成为一种个体行为,而忽视了沟通与协作。一个在课堂中从不发言、从不与同学交流的学生,不一定考不出好的成绩,但我们却无法想像他将

来会成为一名好的员工。由于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课堂上,因此,重新构建教学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创设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交流与协作的平台,是培养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现代企业有不少鼓励员工提出大胆创意的活动,如“头脑风暴”、“金点子”活动等。在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同样需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如采用小组会议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研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发起者、组织者,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单独的个体学习转变为集体研讨,课堂的人际关系得以重构,学生的表现欲望获得满足,沟通协作能力得以提高,并使学生养成“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只惟实”的良好学风,而这种风气也正是现代企业文化所推崇的。在学生实训的组织中,也应当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协作的机会,如将学生分为若干工作小组,数名学生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小组之间开展竞赛,鼓励他们密切配合,力争取得最好成绩。在这一教学情境中,同学关系暂时转变为同事关系,有助于其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改变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培养工作主动意识。

目前,中职学生在校的学习活动基本上是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下,以一种按部就班的方式进行。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有利于学校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与学校这种模式不同的是,企业通常只会给员工一个岗位,并提出工作的目标要求,至于通过何种方式去达到这一目标,则不会作具体的安排。这也是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差异之一。因此,不少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感到无所适从;而企业却经常反映学生的工作主动性不够,“总是在等待领导安排任务”。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在中职的专业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和自主决策的机会。我们可以根据实训的具体情况,在学生初步掌握实训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只提出工作目标以及安全要求,而完成任务的具体过程与方式交给学生自行安排,从而培养他们的主动意识,消除依赖性。一些专业课程的作业也应尽可能设计为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市场调研、情报检索、调查分析等多种方法,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寻找答案。、消除“6 0 分万岁”思想,培养“零缺陷”意识。

企业文化中常有一句口号“质量即是生命”,“零缺陷”管理是现代企业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因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都与质量密不可分,一个细微的差错,就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中职教育是为企业一线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其工作性质也决定了他们必须具有牢固的“零缺陷”意识,追求工作质量的精益求精。

然而,与企业追求“零缺陷”相反的是,不少中职学生却在崇尚“6 0 分万岁”。虽然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错误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在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思维的同时,应努力消除学生“60 分万岁”的错误思想,培养“零缺陷”意识,否则学生必然难以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例如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应结合本专业实际,通过一个个生动现实的企业实例,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细小差错在实际生产中产生的严重后果。在学生思想中不断强化“零缺陷”的意识。[

第二篇:企业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企业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

生着变化。为了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距,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

程中要注意企业文化的渗透,不断加强学生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人本

意识、创新意识的教育培养,以期为企业输送适应性更强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渗透

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企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宗旨。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在职校的毕业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而未能录用或中途被炒。究其原因:一方面不适应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在学校学习时所处的情境往往与进入企业后工作的场景存在巨大反差,从而对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容易产生怀疑,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难以发挥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作用。要克服上述弊端,就需要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在管理过程中更应注意企业文化的渗透,让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认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企业文化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作为学校,主要是要注意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现阶段来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理念:

一、团队意识

当今社会已是一个非常重视合作的社会,现代企业更是如此,大部分的工作都已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发挥团队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注意团队意识的培养。

目前,在职校学生中都存在着一意孤行,缺乏团队意识的现象。那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团队意识呢?

1.努力提高团队认识

利用班会课、召开《我在集体中成长》、《我为集体添光彩》、《集体的事情我关心、集体的活动我参与》等主题班会,通过班会,使学生认识到班级团队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起合作精神,消除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等。改变个人过分追求自我价值的现状,培养学生具备理解他人、包容不同文化和习俗的胸怀,具备在与他人协调合作中发挥自己优势的能力。

2.精心组织班级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可以精心组织或参加一些以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为目标的集体活动。比如:校运会、艺术节表演、演讲比赛、篮球比赛、主题班会竞赛、学雷锋捐资助学活动、小报设计比赛„„等等。这些活动设计安排时,要考虑只有依赖于分工合作、组织协调,个人只有借助团体的力量才得以完成,使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感受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分工合作、织组协调对完成目标的重要性。例如:在接力赛中,学生会自己商量好如何分工合作,在训练过程中他们能相互指出不足并加以纠正练习。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增强了他们的团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又如在主题班会竞赛和小报设计比赛活动中,让班干部带头组织和策划,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各成员分工编写稿件、演讲、表演小品、收集资料,版面设计,抄写等,然后共同讨论,最后达到共同期望的目标,这就是团队意识的一个养成过程。

二、服务意识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顾客至上的理念已为大多数企业所奉行。所以,职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

1.培养良好劳动习惯

服务本身就是一种劳动行为,而服务意识是指能自觉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的劳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服务意识的基础。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其次,在劳动中,要求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其中。教育学生要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安排,遵守劳动时间,吃苦耐劳。对劳动中不肯干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正面引导,予以批评教育,逐步使其自觉劳动。最后,作为班主任,我们更要为人师表,以身示范。另外,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需要经过长年累月的劳动教育。所以,老师应不失时机、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劳动行为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

2.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社会实践活动是判断和检验学生的服务意识强弱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礼貌方面、仪表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及自觉性等有关服务意识的因素的实际情况,通过班主任的提醒、强调与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服务意识的认识、形成与深化,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三、人本意识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挖掘企业的潜力,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样,在班级管理中实行人本化班级管理,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本意识。

1.学生真正自主管理。

传统的班级管理,学生始终是被管理的对象,教师管、卡、压,造成学生消极抵抗,产生逆反心理,时常出现师生的对立、冲突现象。而人本化班级管理过程中,班级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参谋下,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自主组织、自主参与,因而,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情绪热烈,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所以,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学会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才能不断实现学生个性的自主发展。

2.建立师生平等关系。

这种关系营造出的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管理氛围,是人本意识培养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师生双方建立了人格平等、心理相容、相互关心、相互合作、携手共进的平等关系,学生心情就会舒畅,会从心里深深地爱着老师。对老师的表扬,认为是鼓励,对老师的批评,认为是爱护。表扬与批评,成为学生前进、发展的动力。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氛围中,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才能真正体现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3.管理执行民主决策。

从班级管理计划、目标的制定,到班级活动、社会实践方案的设计,到班级活动的组织,包括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整体工作思路、设想,都采用民主的方式,通过班委会和全体学生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讨论,集体表决做出决定,然后再付诸实施。在班级管理民主决策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养成了注意倾听别人意见、自觉执行民主决策所做出的决定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民主精神、民主参与能力,使学生逐步认识了民主的价值,增强了人本意识。

四、创新意识

优秀的企业都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班主任作为全班同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1.积极创设创新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会让人类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又极佳的状态发挥出来。首先,创设积极进取的教室环境,富有创意地布置教室。在内容、色调、布局上精心构思,反复审定。用“班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用格言、警句来启发学生的文明习惯。其次,创设优雅的卫生环境。长期保持教室的环境卫生,桌椅摆放整齐,饮水机上放一盆鲜嫩的绿色植物,同时要求学生不得随地吐痰,不得随意乱扔果皮、纸屑,并形成制度,每天由值日班长负责监督并记录,做到窗明几净,整洁和谐。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身心才能感到轻松愉快,思维就会异常活跃。

2.善待学生个性差异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班集体既可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也可成为扼杀个性发展的泥潭,这其中班主任起着决定性作用。班主任若把自己的工作定位于上传下达的一般性事务管理,则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制订出一些清规戒律来约束学生,之后便大大表扬“循规蹈矩”的乖学生,而冷落甚至训斥“异想天开”又“屡教不改”、极富“韧性”的顽劣学生。大家知道成绩落后不等于能力落后,调皮捣蛋不等于道德滞后,成绩落后的学生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创造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许有许多闪光的道德品质。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创造力和闪光点。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敢于向习俗挑战,敢于表现自我,多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张扬个性的机会。对于爱幻想、爱标新立异、富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当倍加关注,充分肯定他们求异思维的价值,而不应当视学生的“异想天开”为“怪异”进而冷落甚至否定;另一方面要精心呵护他们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在处理一道题、一个运算过程、一次考试或一次活动中,都允许他们独辟蹊径,展示自我。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要依托企业文化,不断加强对学生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人本意识、创新意识的教育培养。班主任要多动脑筋,以创新的形式,调动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在充分的实际锻炼中增强团队意识。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真正成为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整个班级就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才能成为企业急需的人才

第三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内容提要: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中,努力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各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开创学校德育教育新局面。关键词: 德育现状 渗透点 渗透方法 渗透度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在古代教育中,礼(德育)是“六艺”之首。在当代,“以德治国”是我国的大政方针之一。学校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道德教育的先行者,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对塑造学生美好人格,培养优秀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我们要树立“实实在在,时时刻刻”不走形式、不作秀的德育教育理念。

一、认真研究德育现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大量研究发现,当代少年儿童身上具有很多优良品质,如:乐于接受新事物;法 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较强的公民意识;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环保意识;相信事实;做事认真;兴趣爱好广泛等。但在重智轻德的人才观、文化产品审美错位,互联网繁杂信息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未成年人的道德状况令人担忧:功利思想明显,价值取向扭曲;缺少公德意识,生活行为失范;缺乏进取精神,贪图享乐;沉迷于网络,生活虚幻„„

二、分析教材,找准渗透点,把握渗透时机

认真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知识的分析中。千万不能脱离教材,随意发挥,如果不能将德育内容和教材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就会给人牵强附会的感觉,就会让学生觉得有强加的意味。我们的学生不但聪明,而且“反侦察能力”特别强,这样很可能会牵动他们的“逆反神经”,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很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要充分驾驭教材,探寻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即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做到“润物细无声”。

德育的特点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在找到合适的渗透点后,还要注意渗透的方法、形式和时机等,才能创造最佳的渗透范围,达到最佳的渗透效果。虽然我们时刻都要保持德育教育理念,但并不是每门学科每节课都必须有德育教育的内容。没有突破口,联系德育现状比较困难,不具备渗透时机的就不要牵强,只要与学生一起上好课,学好知识即可。我是一名电工专业的老师,在几年的教学生涯里,我觉得电工专业中的德育内容隐形的多,显性的少,因此就需 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形成一系列德育渗透要点,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其思想品德,团队合作意识,良好道德习惯等的培养。现代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需的从业能力,它应该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专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相应的知识,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方法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价工作结果的方式等。社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职业道德,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协商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学生学会”做人”比让他们学会“做事”更为重要,所以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我们就要适时地把德育培养目标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例如在《电工基本技能与训练》的授课中,通过章节内容的整合、实训技能的强化,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式学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特别是社会能力的培养,在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团队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比如在照明线路安装中:让学生自由结合,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让他们相 互配合,体验了分工协作的高效性,在布线阶段,让他们知道节约的重要性,在最后的试验阶段,则可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所以德育内容要及时捕捉,及时融入教学中,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融入教学,掌握“渗透度”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卓有成效地落实道德教育,如何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一项重大的课题。

“一切事物都是特定质和量的统一,都有自己的度。一旦超过这个度,事物就会发生质变”,事与愿违也就不难理解了。从我个人亲身体验来看,在教学中有效地灌输德育教育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渗透度,俗话说:“世界上最难掌控的是人心,最难拿捏的是分寸”。要想把事情做得完美,就必须要在最难掌控的事物之上,做好最恰当的拿捏。所以在教学中,要恰当地处理专业知识和道德教育的关系,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给人自然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千万不能为了加强德育教育喧宾夺主,这样就会显得矫揉造作而使学生厌恶。安全用电是电工专业中比较容易融入德育的一门课程,例如:在触电原因的讲述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讲述在生活中遇到的或了解的触电事故,并总结触电的原因,从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安全用电的意识并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建立严格遵守制度杜绝事故发生的理念。但不能每次课都面面俱到,一定要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有机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情操陶冶与一体,真正寓德于教中。

四、及时总结,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我觉得教师绝对不是一桶水这么简单,而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溪流。我认为,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拥有的知识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涌出,而不只是可怜的“一桶水”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家庭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出现,使网络遍及了人类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一定要成为学习型的教师,我们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只有掌握好计算机技能,熟悉了网络,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资源,才能有效地管理学校、班级的网络设备,才能有条件去了解学生的网络意识和心理。才能随时随地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动态。

我们和学生交流的话题不仅仅是这个电路图怎么画,这个线路怎么连接,电路中出现了什么故障,我们还可以谈论最新的游戏,谈论谁的空间里感人的日志,谁的微博更新了什么新内容,要让学生看到我们不仅有严谨的作风、得体的穿着、文雅的举止,更有渊博的学识,以及和他们沟通的能力,时刻彰显为人师表的力量。让他们想要和我们沟通,学会倾听,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未来的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就有了人生前行的方向。所以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及时总结成功经验,经常浏 览德育教育网站,借鉴最新教育理念,坚持不懈地把德育的精髓贯彻教学始终。

有位优秀的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所以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地发展。

第四篇:如何渗透企业文化

如何渗透企业文化

1.海信1969年建厂,至今已有42年历史(针对于不知道海信电视的顾客)

2.海信集团每年拿出利润的5%投入电视的研发(针对于不了解海信电视的顾客)

3.海信是国内第一个自主研发电视芯片的品牌(针对于认为海信跟其他竞品差不多的顾客)

4.海信是LED国标背光标准的起草者和制定者(针对于买特价LED认为竞品便宜的顾客)

5.海信是国内第一个推出LED的品牌,领先竞品1年半的时间(针对于认为海信LED贵的顾客)

6.海信是全球第一个推出智能3D电视的品牌,领先竞品半年(突出海信智能3D的高性价比)

7.2001年和2010年分别两获全国质量大奖(质量是产品的保证)

8.海信电视2011年进入全球五强,技术领先其他品牌(技术是产品的最大价值体现)

9.2011年8月16日,海信I’TV发布会,推出全球首款个人智能电视I’TVM280,以移动化、个性化、人手一机为特点的“小电视”横空出世。(海信始终带领着电视机行业的发展)

10.9月份海信XT710系列云智能电视携手全球首款个人智能电视I’TV十一巨献(针对于竞品对假云电视的包装-竞品都是浮云)

11.2011年9月28日中国企业海信首获亚洲质量最高奖(质量是产品的保证)

12.海信电视连续8年全国销量第一(销量证明海信深受老百姓的认可)

13.播放新闻联播4个短片(临门一脚,新闻联播,事实证明海信值得顾客拥有)

第五篇: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曾利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担负着美育任务,在教学中渗透美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理解和欣赏数学美,既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又能得到情感和美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用心挖掘小学数学中美育的因素,还要善于探寻美育的途径。下面就粗浅地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美的教育。

一、利用教材中彩色插图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特别是低年级教材,插图版面,数量较多,且彩版印刷的图画清晰,色彩鲜艳,画面形象可爱,这些插图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美联社的教育。特别是刚入学校时,打开数学课本,一幅色泽鲜艳,形象生动的新年入学图跃入眼帘,小学生们顿时感到“好美啊!”这首先就让他们感到兴奋和激动,直接感受到图画中呈现的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周围事物的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兴趣。其它如认识10以内各数的主题图、例题、应用

题背影插图的设计都很美,教师利用这些插图进行辅助教学,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数学产生热爱,并转化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从而在教学中渗透美育。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其美育因素不象艺术那样外显和鲜明,因此,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小学数学中的美育因素,是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原前提和关键。例如可让学生在对图形的认识中,感受到不同图形的形式的美,在几何图形中,长方形具有对称、稳重之美,正方形具有刚劲、宏伟之美,圆具有柔和、流畅之美,等腰三角形具有平衡、庄重之美,而所有的对称图形则具有匀称、平衡、稳重之美。学生在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中,不仅了解到这些图形的特征,还产生了欣赏美的一种愉悦的感受。又如,数学的数字和符号,它们既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十个记数符号0、1、2、3、4、5、6、7、8、9,它们在不同数位上就代表不同的数值,用这十个数字与位置结合,就能写出一切自然数,而“+”、“-”、“×”、“÷”、“=”、“<”、“>”这些数学符号更是形式简单、内涵丰富,能清楚精确地表示计算方法和数量间的关系。通过对这些数学和符号的认识,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洁与精致的美。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渗透美育,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中,教师善用教材内容中的美的因素,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不仅能使学生更好、更牢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使

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就可在课前设计观察引趣和课后设计运用提高两个小环节。课前教师出示美丽的蝴蝶标本、红艳艳的枫叶,问学生:这些昆虫、树叶好看吗?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征?学生被这鲜艳的色彩,美丽的图案吸引住了,都说:很美,它们的形状都是对称的。接着出示“天平”、“剪纸图案”,问: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美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类对称图形,研究它的特征和运用,学会画美丽的对称图案,并进行评选,学生积极性很高,发挥了各自的创造性,在运用中继续巩固了所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陶冶了美的情操。

正如罗素所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只要我们用心地挖掘,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培养的途径还有许多。

下载企业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初探(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初探(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澧县码头铺镇中学陈云 摘要: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有......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茶文化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茶文化 【摘 要】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居我市著名的茶经营区域的五块石小学,将茶文化的学习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在“识茶、说茶、品茶、争......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渑池县城关镇xx学校xxx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三者是有......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教师在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应“以德为先&。。。。以上内容为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简单说明以。 在作......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数学学科知识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法制资源,从法制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来看,数学教学中有其他学科无法达到的优势。......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对学生的品德思想进行教育。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