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了解保险公司文化有何意义
现在大家在选择一家公司的产品时候,越来越重视公司的发展与企业文化,这也是判断一家公司实力与产品保证的一种判别方式,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家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保险企业的企业文化如今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当下比较关注的话题,一家保险企业的企业文化怎么样也代表了这家企业是否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参与到公司的日常运营中去,同时这也说明了企业文化对于一家企业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很多人说,发展事业很容易,但是要守住这份事业并努力去稳固让它向前发展特别的艰难,保险企业就好像是正在成长中的大树,在刚开始经历风霜的时候会很努力的挺直身躯让自己不被压到,到后来会越来越粗壮,但是这棵大树想要长期让自己的枝桠枝繁叶茂就必须得需要更多的养分,而企业文化就好像这种需要被养分被提供给企业这颗常青大树。
泰康人寿保险公司便是一家特备注重企业文化的保险公司,一般一家注重企业内部文化涵养的保险企业发展的速度是特别快的,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不仅仅只是一些好的句子或者是有效的措施,而是要能够体现一家公司的价值观念,通过这家公司的价值观念去体现出这家公司的经营理念以及核心发展战略,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人看到公司的发展前景也就是愿景,而泰康人寿保险公司便是这样一家拥有广大发展前景,拥有核心发展战略以及先进的经营理念的保险公司。
泰康人寿保险保险公司特别注重公司自己承担的使命,一家优秀的保险企业对于公司的使命会有明确的定义,因为使命是一家企业的核心灵魂,而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的使命就是成为21世纪最具亲和力的服务性寿险服务集团,努力帮助人们安排幸福美满的生活,而它们所采取的策略便是用诚信经营,用安全保障,用贴心便捷的服务态度让每个顾客能够在这里选到放心的实惠的产品,保障顾客的生活无忧,那样的话也就说明了目前的国内保险市场是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发展的。
要说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的企业核心文化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它是以保险企业为人们负责、全心全意为顾客打造贴心舒适的生活环境为目的的,这样的话也说明了企业文化是目前国内很优秀的大型保险公司例如泰康人寿一样必须具备的东西。
第二篇:了解日企文化
进日企了解企业文化为先
梁杰
◆ 作风严谨,工作氛围相对紧张;
◆ 重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鼓励员工终身为企业服务;
◆ 突出等级,倡导论资排辈。
日企文化与众不同
外资企业中,日资公司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与创新活跃、雷厉风行的欧美企业文化相比,日本企业文化外柔内刚,严谨有序,选拔人才时特别注重求职者与企业文化的相融。如果求职中能体现日本式职业精神,应聘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重规矩,责任心强
严谨认真是日企文化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他们注重责任感,每个员工都很明确自己的份内职责,老板极其重视下属的工作态度。做事要一板一眼;计划性很强;对鲜活的创意鼓励不足。员工请假,不仅要提前向上司申请,也不能忘了向同事表示歉意和感谢,因为由于你的空缺,同事不得不顶班做原本不需要做的事情。
●等级“森严”
日企等级制度比较清晰,按资排辈。“后辈”总是从基础、简单的事做起,要虚心请教,凡事要多报告、商量。“前辈”则有义务教授指导,承担责任。开会时的座位顺序以及谁先坐下都有讲究。
在工作中,上级的命令需要无条件执行,没有还价的余地。如果工作完成得糟糕,老板说发火就发火。这种森严的管理制度,会让不熟悉日本文化的人感到不舒服。
●强调忠诚度
与欧美企业员工随时面临被“炒鱿鱼”的危险相比,日企员工的“饭碗”相对稳定。只要没有触犯“天条”,日本公司是不会轻易炒员工“鱿鱼”的。尽管本土人才升迁的机会不是很多,且时间较长,但只要工作态度好绝不会失掉目前的位置。这与日企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有极大关系。在日本企业家眼中,一个对以前公司弃若敝履的人,绝对不值得信赖。●经验胜过能力
在日企,有时经验比能力更重要。他们认为,再优秀的人没有经过岁月的熏陶也不算优秀,磨练越久,积累的经验越丰富,未来晋升、加薪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想踏踏实实地在一家企业做下去,并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日企应该是比较适合的选择。
提醒:
应届生需要关注的潜规则
稳居中游是最优策略。这条规则尤其适合初进职场的大学毕业生。要在日本公司里长期发展,必须具有耐心。在很多日本人的潜意识中,“不落后于他人”是最佳状态。如果一个人过分热衷于自我表现,不但会招致同事的反感和抵制,而且上司也可能感觉受到威胁从而无情打压。
注重团队合作。日企非常看重团队精神,强调分工协作。希望早日出头,在工作中追求个人成绩,缺少奉献精神,这是日资企业所忌讳的。企业对刚进公司的新人的观察考核细致入微,甚至包括吃饭、打电话,太过追求个性,是无法在日企生存的。
招聘面试重视细节
日企一般不喜欢参加大卖场式的人才招聘会,认为那样既影响公司形象,又容易在人多眼杂的场合中暴露公司机构设置。日本企业习惯于利用专场招聘会、猎头服务或通过求职网站发布招聘信息。
在人才选拔方面,招聘者在提问求职者时,最想搞清楚的是———求职者是否能够在这里长期工作。
宏威职业顾问首席咨询师郭策告诉记者,基于这一目的,日企在招聘过程中的提问非常细致,细到你的生活习惯、性格和爱好等。日企招聘者比较注意求职者简历上的工作经验,或应届生的实习经历,会一一询问求职者离职的原因或实习情况。一些求职者在两份工作之间有一段时间是空白的,招聘者会对这段“空白”表现出极大兴趣。
另外,日企招聘者非常希望在交谈中双方能够互相充分了解,不仅是招聘方对求职者提问,还包括求职者对招聘企业的了解,日企希望求职者通过对企业的了解,自己判断是否能够长期工作。
不过,在面试过程中也有诸多忌讳,最忌轻言自己报考过多个公司或者已在多个企业工作过,这样说非但不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反倒会给招聘官留下见异思迁、喜欢跳槽的负面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企业十分重视面试中的第一印象。而对第一印象构成重大影响的因素是应试者的才学和气质,其次是衣着和长相。
提醒:
应聘日企的小细节
简历真实:日企选拔人才重细节,对简历中涉及到的信息会认真了解,任何虚假的成分都有可能在面试中暴露。有一说一,绝不可自我吹嘘,要实事求是地介绍。
态度谦虚:在应聘过程中要面带微笑,表现得谦虚。
着装正式:日本人的观念是,严格的着装反映出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并且是一种礼貌。应聘最好穿得正式些,男士可着西装、系领带,女士可着职业装。
守时守约:准时守时在日企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质,不管你有多少个理由,都不能改变因为你的迟到,而给别人带来麻烦的事实。值得注意的是,不守时不仅指迟到,还指早到。
详述工作经历:日企非常注重求职者的工作经历。求职者在做自我介绍时,要多介绍一些自己的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可以介绍自己实习时做的项目。
话语流畅:回答问题明了简洁,条理清楚,配合一些恰当的手势等,给面试官留下积极明朗的好印象。
注重礼节:面试过程中的礼貌尤其重要。开关门要轻,进门后要鞠躬致意,轻声打招呼“打搅了”。面试结束后,礼貌告辞,轻轻退出。
本土员工晋升空间拓宽
一般人认为,在日企中,中国员工的上升空间非常有限,因为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是从日本总部直接派来的,而国内员工能提升到部门经理的屈指可数。这种状况正在改变。据介绍,在很多日企中,本土员工做到中层管理岗位已是司空见惯,而本土出身的总经理也在增加。在日企工作已近10年的李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日企特殊的管理文化,在用人方面,中国员工晋升的空间尽管已经拓宽,但升速较为缓慢。这一点也是沿袭了日本企业论资排辈的思想。他介绍说,即使是非常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从一张白纸到系长(科长)的职位,起码也要4年以上时间。
日企公司在招聘和试用期间,就会对员工有一个定位,有综合值和一般值之分。综合值的员工将来是做管理岗位的,上升空间可能要大一些。
伴随日企本土化逐步深入,日资企业也在“入乡随俗”,寻求适应本土人才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塑造人才竞争力。相信更多的本土人才能在日企找到发展空间。
企业培训全面覆盖
应届毕业生在获得日企offer这个环节上将会很辛苦。但是,一旦能够进入日本企业工作,将会得到比一般企业多得多的培训机会。
日企对员工培训可谓是不遗余力,这已经成为日企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企业培训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和管理技能培训,还包括企业成员人格培养和企业道德文化的培养。东芝(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有2万多名雇员,65家子公司。该公司于2003年设立了一个虚拟的东芝中国教育学院,由这家“学院”来为其企业提供教育服务。该公司总裁平田信正向记者介绍说,到2006年3月为止,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东芝白领,在这里接受了培训教育。
东芝中国教育学院每半年公布一个教育计划,下属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报名参加培训。人事部总负责人翟永久说:“普通培训往往致力于教授一种知识,东芝中国教育学院更多的是为企业职员提供提高技能,解决现有问题的能力。”
此外,日企的领导层也会直接参与员工培训。类似“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做法,是日本企业特有的现象,日本人的上司,或“前辈”,会特别热心地告诉新人一些在操作手册上看不到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特别重要。新人“出师”的早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很幸运地碰到了一个不保守的热心好“师傅”。建议应届毕业生要有谦虚的态度和好学的精神,这是决定新人能否快速成长的关键。
第三篇:大家了解保险公司索赔申请书如何填写吗
如今,随着人们对保险的重视程度的提升,保险公司的数量与保险的类目之繁多,人们最关心的应该就是保险公司理赔方面的注意事项,那我们一定要了解如何写保险公司索赔申请书?
也许是在保险被推广之处由于一些业务员业务知识生疏的关系,给人们留下了“投保容易索赔难”的不好印象。其实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多方面的因素,也许与投保人不知道保险公司索赔申请书怎么写有关系。所以建议大家在购买保险之初就要对索赔程序做出详细了解,而且对于一些必须的注意事项要时刻牢记。
首先就是要及时报案,同时将详细案发情景表述清楚,最晚在事故发生10日内通知保险公司否则无效。其次要根据保险条款对照自己的案子是否在责任范围内,排除一些故意行为。第三就是要准备齐全的各种单据和证明。当所有这些程序准备就绪以后就进入了是个调查阶段,调查结果属实以后您就能起草保险公司索赔申请书了。当然您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人寿保险和汽车保险、火灾保险等不同的保险类目申请书的形式会稍有区别,而且对于一些保险理赔的最新规定也是您所必须了解的。
当然关于更多保险公司索赔申请书怎么写的详细问题您可以咨询投保的保险公司,但据我身边的朋友反映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的服务态度不错,员工的素质也很高,不仅在投保前为您详细解释一些保险类目的细节。在发生任何意外情况时会第一时间以顾客的利益出发积极配合办理各项理赔手续。
但不管是何种类目的保险,投保人都应该按照保单的有关规定,向保险公司办理索赔手续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一定注意不能超过合理的报案时间,在完成所有的调查准备工作以后填写保险公司索赔申请书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第四篇:依法治校有何意义
依法治校有何意义?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申素平老师教授的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的学习,让我对依法治校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对依法治校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何为依法治校?原教育部长陈至立同志在全国教育法制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开创21世纪教育振兴的新局面》中强调指出:“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新格局。”近年来,随着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各地依法治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并创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依法治校工作思路。但总的来说,就目前而言学校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依法治校的制度和措施还不健全;依法治校还没有完全成为学校的自觉行为,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学校的任何一种管理手段,不仅是法律手段本身,教育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等都必须以法为基础。教育手段的使用不能违背教育规律,这是教育法律功能的根本要求,行政手段的健全,要有完备的立法做基础,经济方法的完善,也要以法制化为标志。所以,依法管理是学校各种管理手段的实质内容和核心,可以见得,依法治校的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依法治校有助于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过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统得过死、管得过细、干涉过多,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学校在内部管理上无法可依,单靠行政指令开展工作,决策不够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这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我 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学校管理者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势必推进学校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即从封闭的集权式管理向开放式的民主化 管理转化。可以说,依照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依法治校,是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第二、依法治校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教育是整体教育事业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受经济发展,现实国情所限,继续教育尚不发达,终身教育概念才刚刚引入,国民教育主要靠学校教育来完成,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我国社会发展走向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学校的法律地位发生了变化,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举办者、教师、受教育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理顺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需要依法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依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依法治校既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保障。
因此,依法治校的实施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重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依法治校有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现代世界各国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普遍加强,行政权力日益广泛,各国学校教育都是国民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程度又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影响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等国的发展,战后日本的倔起,都向世人昭示了这一点。据统计,日本在1950--1972年间,科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达到了52%。美国自1945年以来,经济产出增长的一半以上得益于教育和科技的进步,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依法治校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依法治校既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保障。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强化学校的法制化管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取消职业资格有何意义
取消职业资格有何意义
取消职业资格许可释放三利好
2014年8月国务院取消了房地产经纪人、注册税务师等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到明年将基本完成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的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太多、证书太乱的现象有望改变。
很多工作都需要“持证上岗”,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并认为这是提高专业技能、保证工作质量的必要举措。但目前的问题是,职业资格呈现过多过滥之势,一方面,很多工作其实没必要“持证上岗”;另一方面,有些职业资格认定并没有法律依据。
换句话说,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具有多重积极意义。其一,约束政府权力,促进依法行政,政府不必管、不该管的事情就不要管。
其二,让市场更具活力,让劳动更加自由。大部分工作并不需要持证上岗,某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用人单位、服务对象都会作出评价,市场“无形之手”就能实现优胜劣汰。这种基于市场机制的竞争,远比行政审批更具活力。
其三,遏制权力寻租和“花钱买证”乱象。取消一些如同鸡肋的职业资格许可,可以达到釜底抽薪之效,让各种乱象失去生存土壤。
取消职业资格许可 体现法律至上原则
“持证上岗”原本是为管理劳力市场、提高专业技能、保证劳动质量而实行的规范性举措。但由于其在具体实践中夹杂了太多权力与利益的因素,导致过多过滥的职业资格许可,已成权力寻租、备受诟病的社会公害。取消所有于法无据的职业资格许可事项,不仅彰显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改革勇气,更会对反腐倡廉、权力约束及生产力解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正能量意义就是建立法律至上原则。
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由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共有560项,还有地方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575项。这1135项职业资格且属经过多年“清理”之后的“保留”项目。
取消所有于法无据的职业资格许可,其看点不止在于职业资格许可数量上的大幅“缩水”,更在于职业资格许可在程序规定上的“法治”回归。即所有职业资格的“许可”事项,必须拥有法律依据,得到法律的“许可”。这既是对职业资格许可乱象的正本清源,也是国家致力法治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
法律至上是法治社会的固有特性。“法无授权不可为”,也是约束政府行为、践行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和题中之义。无论政府设定职业资格许可事项的初衷如何善意、理由多么充分,得到法律授权都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和制度红线。矫正过多过滥的职业资格许可乱象,就是要依法排查、依法规范、依法取缔,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化改革、拨乱反正。
诚然,对于一些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密切相关的重要行业和领域,严把资质门槛,的确不无限定工作范围、保障劳动质量、减少安全事故的监督与管理需要。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14条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执业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同时规定,注册执业人员因过错造成质量事故时,应接受相应的处理。但纵观名目繁多的职业资格许可事项,其彰显部门权力强势及其利益,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花钱买证”者不乏其例。取消于法无据职业资格许可,无疑是对借职业资格认定敛财腐败行为的釜底抽薪。
对于普通劳动者,取消于法无据的职业资格许可,不啻于一场激发活力、减负前行的革命性变革。它不仅解除了依附于“许可”之上的报名、培训、考试、备案、年检等一系列繁琐压力,也为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和自由流动提供了宽松环境,尤其是有助于年轻人才回归市场、尝试就业、勇于创业的激情涌动。
取消职业资格许可的积极意义不可低估
本月,国务院取消了房地产经纪人、注册税务师等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到明年将基本完成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的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太多、证书太乱的现象有望改变。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在回答委员的提问时,人社部负责人透露上述信息。
到明年将基本完成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的工作,这是依法行政、简政放权的进一步延伸,其积极意义不可低估。基本完成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的工作,这会降低普通劳动者的就业成本、就业门槛,减轻经济负担。1994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被写入劳动法。但这一善意,却让一些部门、行业协会钻了空子,职业资格许可领域鱼龙混在,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应运而生,一个行业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职业资格,并催生了各种培训热、考证热。
现在,要想就业,不仅要取得高学历,还要考取各种各样的资格证。手上要拿一大把证,不仅要耗费宝贵时间,且没有数额可观的真金白银下不来,这是收入低微家庭成员能承受了的吗?职业资格过多的同时,有关方面也借机敛财,通过办班、教材、考试来收取高额的培训费、教材费、考试费,甚至一些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沦为花钱买证。基本完成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的工作,会遏制以敛财为目的的“考证经济”,让一些行业内潜规则难行,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显然,基本完成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的工作,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市场经济发展。
需要进一步看到的是:基本完成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的工作,不是对职业资格许可的简单否定或“一刀切”取缔,而是对职业资格许可的规范与纠偏。根据人社部负责人介绍,无法律依据职业资格许可明年全部取消。对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一律取消;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资格,如果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并不密切,或者自身不宜采取职业资格方式进行管理的,应建议按程序提请修改法律法规后,予以取消。下一步,行业部门、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自行设置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原则上应予以取消,确实需要保留的,经过批准后,纳入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制度管理。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由政府部门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具体认定工作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学会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