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军队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军队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编辑整理: 小小 文章来源: 新浪
军队会计基础工作是我军财务工作的重点内容,解决当前军队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进一步做好我军财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军队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二篇:浅议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云桂铁路广西段1标财务部
朱海飞
会计工作是一项社会经济治理工作,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而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最基本环节,也是经济治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 我们要重视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基础工作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含义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是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包括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档案、办理会计交接等方面的内容。
二、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集团公司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与此同时,通过加强会计职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开展会计基础工作对标和财务“一对一”帮扶活动等措施不断提高集团公司会计从业人员的的基本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大力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善和进步。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1、会计从业人员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会计从业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施工企业的特殊性使得我们的人员流动性大,人员变化快,会计从业人员也会因为地域或专业或所属单位的差异,收入也变得高低各异,致使工作心态不平衡,于是工作上拖拖沓沓,对会计基础工作松懈,置财务基础工作不顾,事事眼高手低。将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工作精神置于脑后,存在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现象;二是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组成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师带徒出身的,有的专业不对口,有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这样的人员组成使得他们对企业会计基础规范的理解各异,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再加上每年单位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往往流于形式,会计人员的作业水平大部分还停留在经验主义的层面上,这样以来,企业财会人员在自身就存在文化结构差异的情况下,又没有真正对国家和企业最新的会计规章制度进行正确理解和消化,致使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表象五花八门。
2、会计业务核算方面的不规范:一是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原始凭证的签字流程形式各异。是财务人员先审核,再交由领导审批,还是经办人先直接找领导审批后交由财务人员核算和做账呢?这样就导致管理的思路和流程不清楚,基层财务人员自身都甚感疑惑,使财务工作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令人质疑。二是记账凭证的附件做法各异,哪些该作为财务留存的记账凭证的附件,哪些不该作为记账凭证的附件,没有规范可依,财会人员完全根据过去的经验判断,致使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各异。三是会计科目的使用随意性大,同样性质的经济业务处理,三个人可能就有三种处理方式,所用的会计科目可能也是五花八门。四是会计记账随意性大,有的单位就因为发票未到,对已购进消耗的材料就不办理材料入库手续,导致财务账面记录与仓库实存记录差异很大,核算不实。有的为了简化会计核算手续,随意设置会计科目。有的期末成本费用结转无准确依据,成本费用配比因素中人为调节作用显著存在;导致账簿记录与生产实际出入严重,成本计算与费用归集失实,会计信息失真。五是个别单位或者个人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六是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部分项目财务人员只有一人,既管理现金收支,又负责记账审核,多重角色集于一身,会计监督名存实亡,为会计基础工作留下很大隐患。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会计最终的职能就是为企业管理服务,就一个企业而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不单纯是企业内部事务,它已经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了解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正当权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需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保证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能为各利益关系者普遍认同和接受,这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
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为保证的。近年来,国家又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随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来关心企业的会计报表,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人员工作水平的需要,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最直接的对象。假如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其可靠性,会计人员特别是新入门的会计从业人员如何从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提高基本业务技能呢?如果连基本业务技能都不能很好的掌握和运用,有何谈提高会计服务的水平呢?会计人员的素质得不到提高,又何谈会计工作水平的进步呢?
四、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基础工作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我们的企业已经上市,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要求更加突出,这些现实状况要求我们企业的各级领导及财务管理部门更应该高度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上去认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性,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自觉认真的遵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这是练好企业管理内功的最基本环节。
2、加强会计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必须依靠广大财会人员来实行。要稳定、充实现有财会队伍,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特别是加强会计主管人员和新入职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知识教育,充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使其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完善和实用,从而促进企业会计行为的规范化,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使会计人员都能树立廉洁奉公、廉洁从业的思想理念。此外,会计人员也应从自身出发,与时俱进,刻苦自学,加强交流,时刻以主人翁的责任感来要求自己,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肩负起作为一名会计人的重任。
3、科学设置会计工作岗位,明确岗位之间的协作与制约关系,营造良好地会计工作氛围。目前,部分项目财务人员配备不齐全,岗位责任制形同虚设,我们要做到“按需设岗,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明确岗位权利义务,提高财务人员团结协作精神,建立和完善岗位轮换制度及财务主管委派制度,以促进会计人员全面熟悉业务,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4、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可以采用多种激励手段,例如,企业文化激励、待遇激励、情感激励等,通过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减少会计人员的流动,依靠他们把会计基础工作做好。同时,还应该为会计人员创造各种深造和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更大的发挥,我们企业的大部分会计人员都在基层,所以我们更要完善对基层会计人员的激励,安抚他们的心,留住他们的人,为基层会计基础工作的进步保留人才。
5、加强各级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指导职能,促进基层会计基础工作的提高,目前,我单位大部分高级会计人员和经验丰富的老会计人员都集中在各级机关部门,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定期组织他们到基层单位来监督指导基层会计人员的工作,开展帮扶活动,弥补集中培训不能全面覆盖的缺点,来提高基层会计业务水平,同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汇总然后下发各单位对照整改,在全公司内促进基层会计工作的提高。
总之,会计基础工作室一项非常细致、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是财务管理水平在上新台阶的基础。作为基层会计人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为提高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贡献力量。
第三篇:论述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述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述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一些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高认识、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法 问题 措施
会计基础工作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所有的会计信息归根结底都来源于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三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会计帐册,进行会计核算,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法》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更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近几年来,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进行了必要的宣传、监督及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会计基础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凭证审核不严密、手续不齐全。《会计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一些单位的会计人员在审核原始凭证时不够认真,编制的记帐凭证金额及附件张数同原始凭证不符;个别原始凭证的项目填不齐全(如漏日期、没有审批人及经手人签章等)。
2、记帐凭证的填制不规范。《会计法》对记帐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是:审核无误、内容完整、分类正确、连续编号。在对某企业的财务检查中发现,该企业将不同类型的业务填制在一张凭证上,会计科目对应关系不明确,不便于对帐。如将餐费和修理费填制在同一张凭证上并计入成本;不同月份的记帐凭证装订在一起(如将1月、2月、3月份发生的业务相互混杂装订在同一本凭证上);记帐凭证的编号出现“4/
3、3/2”字样;会计科目使用界限不清,如调增或调减上月“应交税金”通过“开发产品”科目(存货类)调整,影响了当期损益、产品成本及所得税的计算。
3、帐簿的使用、设置不符合规定。为了避免企业做两套帐,财政部门规定企业启用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及各类总帐必须到财政机关备案。但很多企业的三帐都没有备案;部分企业没有按规定设置必要的明细帐。如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其“开发产品”科目和“开发成本”科目下均未按产品品种开设明细帐,造成其不同商品的成本相同,售价却相差甚远(如住宅商品房和车库成本相同但售价不同)。在财务检查中还发现部分使用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的帐簿也没有按有关制度的规定及时打印并定期装订成册。
4、会计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不及时。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要求会计信息除了必须保持其真实
性、可靠性外,还应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不及时的信息将使其有用性大打折扣,甚至毫无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的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不能及时登记。年终,在各类帐簿没有结帐的情况下,就编制各类会计报表。
5、财务报告的编制不符合《会计法》的要求。《会计法》要求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帐簿和其他有关资料记录并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任何人不得篡改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篡改财务会计报告数字,或者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但一些单位在对外提供会计报告时,为满足不同需求,往往编制几份不同的财务会计报告。如提供给银行的反映出企业赢利很好,以便取得银行贷款;而提供给税务部门的往往减少企业利润,甚至实盈虚亏,以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违背了《会计法》及其他规章的要求。
6、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法》要求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是每个单位的法定义务。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对本单位内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的牵制、监督和制约,以减少弊端和差错。但有些单位对此重视不够,内部控制制度形如虚设,出纳员一人可以登记所有帐目,甚至大笔的现金收支业务只有出纳员一人签字即支付。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损害了会计信息使用人的利益,因此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二、改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
1、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所以有些单位领导人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抓不抓无所谓,会计基础工作处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其直接后果是会计基础工作的削弱,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首先应提高人们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尤其是各单位领导更应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予以充分的重视。
2、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加入WTO,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近几年来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是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知识知之不多,有的未接受过任何会计知识的培训,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比较差等等,这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除了要提高人们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以外,还应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加强对会计相关法规的学习,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等,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3、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会计监督主要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代表国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它与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的,是一种外部监督。主要包括财政、审计、税务、银行以及证券等部门的监督。尤其是财政部门实施的监督对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提高影响很大。近几年财政部门虽然多次组成检查组对各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大检查,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但对其处理的力度还明显不够,还不足以促使各单位从根本上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因此,从总体上看,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从会计基础工作抓起,把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更好地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
(责任编辑:会计论文)
第四篇:浅析当前会计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当前会计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
王小玮烟台华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对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将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更进一步,然而在现实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安全风险
一、会计信息化的涵义
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作为信息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很显然,会计信息化不是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只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会计数据的核算和简单分析,然后打印输出会计凭证、账页和报表。会计电算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和质量,但是,对于大量的会计信息没有作进一步的处理,更没有利用这些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没有通过互联网将这些会计信息及时的披露给信息使用者,从而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在企业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共享。而会计信息化的核心则是处理、利用、共享会计信息,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也从原来的数据计算转到会计数据信息的分析加工和会计管理上来。会计信息化虽然不是会计电算化,但是会计信息化的产生与发展却是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是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会计电算化输出的简单的会计信息罗列的基础上,会计信息化予以进行复杂的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出高级的会计信息,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将这样的会计信息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并以此为基础作出决策。因此,会计电算化是“核算型”和“管理型”的会计形式,而会计信息化则是“网络化”和“信息化”的会计形式。
二、会计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涵义和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些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简单的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只是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的简单处理,只是使会计人员减轻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的工具,而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更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会计信息化的建立是企业信息化建立的一个重要基础。甚至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既然会计电算化已经存在,那么再建立会计信息化就没有必要了,从而导致虽然企业的经营成果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由于企业管理者没有真正认清会计信息化的涵义和重要性,进一步导致企业决策层不能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充分客观的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选择适合企业的财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目前我国市场上众多的财务软件,如何选择适合企业的财务软件是建立在对会计信息化的涵义和重要性的正确把握上的。由于认识不够,企业管理者不清楚企业信息化的目标,缺乏全面评估软件适应性的经验,对软件的选型与软件供应商的选择容易受到商家的诱导,致使所选购的软件质量存在缺陷,软件功能不能适合企业的实际要求,从而使信息系统实施出现问题,引发决策风险。
2、会计信息化引发的安全风险
会计信息作为企业重要的财务信息,需要一定时限的保存,以备在今后工作中的需要。然而,由于计算机的一些特殊属性,使得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会引发一些客观层面上不可抗拒的安全风险。传统会计中,会计信息的载体是凭证、账簿,记账要求使用碳素墨水书写,这些都决定了会计信息是可以长期储存,一般不存在丢失和毁损的风险。然而会计信息化则改变了会计信息的载
体,会计信息储存在计算机中,作为会计信息载体的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面临很多的安全风险,比如由于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造成计算机软硬件的破坏,病毒的侵染会使计算机直接瘫痪等等,这些都会导致数字化的会计信息的丢失。另一方面,虽然会计信息化实现了会计无纸化,但是信息数据的录入、统计分析仍然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参与,这些主观方面的因素也会导致一些安全风险,使得会计数据失真。此外,授权方式的改变,也存在着主观方面的安全风险。在传统会计系统中,一项经济业务从发生到形成相应的会计信息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环节负责管理的人员的签章或者签字,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防止会计舞弊的出现。然而,在会计信息化实现后,权限的分工主要通过口令授权,一旦口令外泄或者丢失,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3、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化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的出现对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要具有较高的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要求他们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技能以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而在现实中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是少之又少,有些会计人员甚至连基本的计算机操作都不熟练,从而大大制约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对策
1、彻底改变管理者的管理观念
领导要重视会计信息化,提高认识,转变会计信息化即会计电算化的错误观念,成立专门执行机构,需要有一批技术过硬的维护人员。在实施过程中要制定好总体规划,制定战略方针及实施步骤与方式,增加会计信息化系统设备的投入,做好预算,分期分阶段实施,投入资金按计划到位,资金分布投入,落实到各环节,专款专用。统一规划、统一预算、统一标准、统一编码,会计信息化必然取得成功。另外,为解决由于管理者不具备会计信息化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不是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错误导致的对财务软件的选择不适合本企业使用的问题,应当加快商品化专业通用会计软件的研发。会计软件的开发应当立足与管理者和跨及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现状,尽力去开发“傻瓜型”的通用化软件,简化操作和去掉不必要的功能,建立起完善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对用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针对用户反馈的意见和要求对软件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避免由此引起的决策风险。
2、提高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性
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提高网络系统的容灾、容错性能和网络攻击和恶意代码的防护;严格制定计算机机房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加强软、硬件维护,防止计算机出现故障导致信息丢失;建立会计数据系统的防火墙,将非法入侵者抵挡在屏障之外,保护内部信息的安全;加强对信息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和管理,以保证数据的合法性和正确性;建立完善的安全服务和控制机制,如口令控制、指纹识别、面容识别、访问控制、密码加密等等,对有关的访问用户进行多层身份认证,使信息系统的攻击者“进不去,窃不走,看不懂,改不了,跑不掉”。建立有效的安全屏障,使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实现物理意义开放的同时,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确保网络系统的可靠运行。
3、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的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化成功的基础,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首先,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培训,不仅改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还要培训出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层,最好可以让典型信息化企业的管理层现身说法,介绍一下经验,以帮助其他的企业一同发展会计信息化。其次,对高中级管理人员、IT部门负责人、技术骨干及财务人员的培训也十分重要,努力培养出一批复合型的高、中级企业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最后,要加强全体员工信息化意识的培养,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和信息能力教育,提高企业广大员工素质,造就多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
第五篇: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事关社会安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大局的重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最根本的要求,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深刻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形势,进一步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为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是个重要的课题。
一、当前安全生产存在主要问题
当前安全生产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一)思想认识不到位。认识不到位是一切工作不到位最为深层次的根源。有些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不能从构建***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法规观念仍然比较淡薄,对安全生产工作态度消极或被动应付,或把安全工作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有的地方和重点工程单位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招商引资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没有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有的甚至以挂牌保护为由,回避安全监管监察。一些干部群众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监管体系不到位。一是安全生产监管权威性不足。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内的安全生产实行综合监督管理,但由于综合监管的具体职责范围法律法规并未加以明确,质量与技术监督、劳动与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甚至一些负责安全生产专项监管的部门,实际上也管起应属于综合监管范围的某些工作。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并未真正理顺,安全生产工作中各部门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互不通气甚至相互拆台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设置呈逐级衰减状况。在安全生产监管最为直接、任务最重的地(市)级县(市、区)级安全监管力量最为薄弱,有些县(市、区)的安监机构甚至连应付日常的运行都十分困难。三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几乎陷入“无所不为,无所不包”的困境,所承受的工作范围、工作责任及压力大大超过其拥有职权应承受的、权责不对称的问题相当突出。
(三)安全投入不到位。从政府层面看,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的制约,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对于涉及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公共场所重大事故隐患整改、事故预防所需的投入,甚至连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经费都未纳入财政预算给予应有的保证。根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用于安全生产投入占gdp的比重不足1%,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达3.3%。从企业层面上看,大多数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生产条件差,安全设施不到位,存在大量事故隐患;不少企业建设项目没有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造成许多历史遗留的隐患难以整改。从当前经济层面上看,一些生产经营单位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特别是在当前缺煤少电、煤价上涨的情况下,有的煤矿以调煤保电为借口,不顾安全条件大干快上,超能力生产现象普遍,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四)主体责任不到位。一是相当多的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三资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差,技术装备落后、陈旧,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下,缺乏起码的安全设施,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必要的操作规程,生产作业条件极为恶劣,各类事故多发。二是相当部分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没有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如没有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没有依法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制定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制定必要的应急救援预案,没有组织开展必要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没有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三是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安全生产设施、事故隐患整改、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等所需的经费没有保证。四是企业没有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不少非公有制小企业特别是煤矿、非煤矿山及建筑施工企业及其他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招用的大量农民工,总体文化水平低,没有经过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就直接上岗,在恶劣危险的作业环境下冒险、蛮干、违章作业的现象十分普遍,成为各类事故的直接引发者和受害者。
(五)安全基础不到位。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安全生产工作基础薄弱,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安全保障能力较差。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些基础性、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比较突出、比较集中,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容易出现时紧时松、时冷时热,安全生产形势也容易出现不稳定性和反复性。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各类企业从业人员、交通工具、乡村道路不断增加,渔业生产、水上作业人员和机动车辆驾驶员不断增多,社会生产消费活动增加,人流物流量增大,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对策 构建***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解决好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矛盾,是保持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也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一项重要内容。
(一)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党和政府执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如果一个地区、一个行业,重物大事故不断,今天这里死人,明天那里爆炸,老百姓没有基本的安全感,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就会受到质疑,执政形象就会受到影响。各级政府、各部门领导要把安全生产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并将安全生产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及计划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及计划。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党委工作部署、落实、检查的内容,切实落实各个层面上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政府层面上。主要负责制定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安全准入条件,对安全生产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通过规划布局、结构调整,强化宏观调控,督促地方和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二是各有关部门层面上。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督促和指导生产经营单位不断强化安全基矗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违反安全法律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工作总结《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三是生产经营单位层面上。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保障必要的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扎实做好安全基础工作。四是社会层面上。全社会应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形成***监督、群众监督机制。重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这四个层面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体系,必须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总体推进。(二)加快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度落实的关键。一是要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与改革,合理界定、划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与专项监管机构的工作定位、工作层次及职能范围,确立统一、高效、权威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体系,逐步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定位于行使安全生产国家监察、监督的职能,对于目前承担的危险化学品、矿山安全等专项监管职能及部分工矿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能则应淡化带行业主管部门性质的直接监管的色彩,并参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的模式,走国家监察的路子,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作用。二是健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体系,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机构逐步从现在国家、盛市(地)、县(市、区)、乡镇五级设置,或在四级设置的基础上,在乡镇设立安全生产监管站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作为县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派出机构,也可以对现有乡镇的安办实行双重领导,由县(市、区)级安监机构进行业务领导,在对其现有人员进行培训的基础上,对乡镇安办进行安全生产监管的有限授权,强化乡镇安办在安全生产监管上的力度。对村(居)则应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的自治作用,成立相应的安全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则应按《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设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三是充实各级安全监管机构的力量,并配齐其日常工作运行所必需的设备、交通工具等,保证必需的工作经费,同时逐步改善优化人员结构,增加法律、化工、建筑、机械、矿山方面的人员,并通过不断的培训教育,提高监管队伍的政治、业务、技术素质。四是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及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并管理好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市常五是建立集中、统一和垂直的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职责特点是依法行政、依法监察,这就要求其管理体系必须是一个集中、统一和垂直的管理体系。鉴于现行的管理体系,可逐步推进省以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垂直管理体制,在人事调配上由省局统一任免,以保证集中高效灵活的管理机制。
(三)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生产安全的根本保障。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增加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是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适应向公共财政转型的需要。各级政府要逐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社会公共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治投入,配套必要的安全防范、救助设施;对历史遗留的重大隐患要加快整改,弥补安全欠账。加大对煤矿、危险化学品、交通等高危行业的安全投入。二是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加大安全投入。各种所有制企业都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淘汰危及安全的工艺设备,抓好隐患整治,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设施。应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监测和防范设施,提高综合防范能力。所有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即安全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绝不能以节省投资为借口削减安全必要设施。三是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安全费用提取和风险低押金政策,做到应提尽提,应缴尽缴,专款专用。对不按规定提娶使用安全费用的,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四是要在高危企业积极推行雇主责任险和商业人身意外伤害险,强化企业安全责任意识,减轻企业事故赔付成本,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四)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是企业,但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实行政府的日常强制管理,通过监察督促等方式,确保企业单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一是要加强安全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法规赋予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的法律手段,只有通过现场执法,才能消灭事故隐患,才能有效地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神圣职责,全面加大执法力度,树立执法权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做到以强化执法推动专项整治,以强化执法推进行政许可,以强化执法加强安全管理,以强化执法促进隐患整改,以强化执法增强企业安全责任意识。二是要加强日常监管。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凡检查中发现责任制形同虚设或落实环节有缺失的,要采取经济处罚的办法促其整改。各级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督主体,要切实落实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出资人机构的监管责任。三是突出执法重点。对事故多发地区和企业、事故多发的行业和领域,要实施重点监管监察,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加强事故分析,把握安全生产工作规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专项执法,防范重点灾害,整改薄弱环节。四是加大处罚力度。对发生重伤和死亡事故的、不按要求整改事故隐患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具备相关的安全生产资质的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五是严格事故查处,强化责任追究。要坚决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所有事故都要及时认真组织调查,对有关责任人员特别是负有领导责任的,要从严查处,强化社会警示作用。(五)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是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一是不断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安全生产既要依靠必要的物质基础,更要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文化。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运用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宣传安全生产科学道理,灌输安全生产科学知识,倡导安全生产科学态度,强化全社会、全民族的安全意识,把安全生产建立在广大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基础上。二是建立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在适当增加投入的基础上,组建起“指挥得力、反映灵敏、功能健全、运转协调”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各级政府应对并处置突发性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及紧急情况的能力。三是要发挥企业主体责任的作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的立足点放在企业自主负责上,使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的自觉行动,真正把非公有制及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要着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及中小企业安全素质和发展能力,把非公有制经济及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逐渐纳入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监督的作用,把安全生产作为行业自律的一个重点内容;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安全生产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四是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要搞好对企业经营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及新员工的安全培训,特别是对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的企业法人和个体业主,要分期分批依法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