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后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市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后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三明市,近年来,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其中有115家国有企业通过改为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及实施破产、兼并、终止清算、售让、承包、租凭等形式,逐步实现了国有资本有序退出,相继转制为非公有制企业。目前115家转制非公有制企业中,已建立党组织的96家,占83.5%。为了全面掌握这部分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我们对我市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了解到的总体情况看,我市转制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组织设置难、党员管理难、党员发展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之所以存在以上这些困难和问题,原因有多种多样,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些上级行业和主管部门党组织认为转制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成分和性质变了,企业发展是企业主的事,企业家只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就可以了,党建工作抓不抓无所谓,或认为转制非公有制企业情况复杂,党建工作难度大,存在畏难情绪,不是积极主动探索,而是等着上级拿出现成的办法。有的党员认为原来在国有企业是“主人翁”,现在在非公有制企业是“打工仔”,因此考虑更多的是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是否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从调查中了解到,认为如果现在不是党员却还想入党的党员仅占50.8%。有的企业党务工作者认为过去在国有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理直气壮,现在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要看企业主的脸色行事,产生了失权失位的失落感,工作积极性下降,导致开展党建工作理不直、气不壮、抓不好。调查结果表明,63.2%的企业党务工作者认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最主要取决于企业主。有的企业主认为企业资产属个人所有,建立党组织没有必要,有的对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心存疑虑,担心党组织活动多,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企业发展,或担心党组织会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或担心建立党组织会削弱自己的权威。
2.能力素质不适应。有的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身兼数职,再加上又不能正确处理好几项工作之间的关系,使得抓党建工作的力度不够大;有的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虽然当过党务干部,但由于不重视学习和提高,习惯用旧框框认识新问题,用传统思维分析新问题,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导致工作方式方法上的严重不适应;有的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因未从事过党务工作,缺乏党建知识,难以高水平、高效率地开展党建工作。
3.管理体制不顺畅。目前转制企业的隶属关系复杂,存在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的问题,规模相当、行业相近的不同企业,其党组织有的隶属原上级主管部门党委,有的隶属机关党工委,有的隶属街道党工委,使得有的党工委既要抓机关党建、又要抓国有企业党建或社区党建,还要抓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因此,花在抓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上的精力较少,甚至出现有的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在参加有关会议时所听的都是讲机关党建工作内容的现象,致使指导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不到位或缺位。调查结果表明,有60%的党务工作者希望党组织隶属关系按照行业类型归口管理或设立专门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委来管理。
4.上级指导不得力。有的地方党组织对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设置还比较重视,而经常性地指导转制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则做得不够,往往每年只是开一两次会议或发发文件进行面上部署,再加上担心到企业去可能会不受欢迎,所以很少深入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存在重“建党”轻“党建”的现象;有的地方党组织照搬照抄传统的机关、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套路,没有针对转制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提出符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使得工作指导效果较差;有的地方党组织对中央和省委有关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规定,宣传不到位,致使个别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还不知道中央和省委已经有这方面的一些规定。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党务工作者认为上级党组织指导难到位和不到位的占22.3%。
5.政策规定不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新领域,目前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缺乏系统明确的政策规定;已有的一些规定、意见也只是泛泛地讲一讲,缺乏有实质性、操作性强的条文,对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对策与建议
我们认为要开创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局面,不能照搬照抄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原则、思路、工作制度,而必须把加强和改进结合起来,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做到既注重借鉴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应转制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更加灵活有效的党建工作新模式、新途径。
1.在宣传教育中形成共识。一要提高各级党委的认识。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到国有企业改制后为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成分和性质变了,但党的工作不能停,不仅要在转制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更要使企业党组织真正发挥作用,还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保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的迫切需要;是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从而进一步增强做好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二要提高企业主的认识。使企业充分认识只有把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导入并转化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最大资源,才能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从而使他们从内心深处理解和支持党建工作。三要提高党务工作者的认识。教育和引导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相比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传统的党建理念、模式中解脱出来,主动适应角色由原国有企业“党的领导者”向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转变,职务由原国有企业“专职化”向非公有制企业“兼职化”的转变,待遇由原国有企业“同级同酬”向非公有制企业“无级无酬”的转变,工作由原国有企业“有位领导”向非公有制企业“有为服务”的转变,理直气壮地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四要提高党员的认识。教育和引导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都是国家的经济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国有企业
工作,还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同样都是工人阶级,同样都是为国家作贡献,同样都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在规范有序中壮大力量。一要摸清党员底数。全面开展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员调查摸底工作,切实了解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分布情况,让“口袋”党员、“隐身”党员亮明身份,为党的工作开展和党员作用发挥奠定基础。二要简化接转手续。建议改变过去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上的传统做法,可以研究开发全国联网的党员管理电脑系统,由各基层党委将党员基本情况输入电脑,并给每个党员发一张“IC卡”,党员凭卡接转组织关系,参加组织生活。还可以考虑让党员组织关系留在原支部,并由原支部出具证明信或介绍信,再参加所在企业的支部活动。三要注重发展党员。首先,要突出重点。树立“注重质量,改善结构,突出重点”的观念,一方面把发展重点放在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和重点岗位、关键岗位的骨干上,尤其是要放在经营管理层上,以提高决策层中党员比例,为党组织参与决策、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把发展重点放在职工人数在50名以上、生产经营稳定的无党员企业,积极培养发展企业中的大中专毕业生,为这些企业日后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打好基础。其次,要严格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发展党员,既防止求全责备,又防止降低标准,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并把发展党员的审批权限放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上级统管党委,以确保党员质量。第三,要改革程序。建议改革政审手续,可着重审查发展对象的政治历史和现实表现,对于其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面貌、现在职业、政治表现等可以不必进行审查,改变过去政审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传统政审方法。改革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方式,变集中培训为分散自学,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规定篇目,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心得体会,再由党委通过检查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和组织测试的方式,来检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成效。
3.在循序渐进中抓好组建。一要因人制宜多沟通。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一方面上级领导要主动与企业主多沟通,做耐心细致深入的工作,这样更容易赢得企业主对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上级党委要切实抓好对党员企业主和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非党员企业主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对党的感情,为党组织的建立和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二要因企制宜抓组建。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质量、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根据转制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采取同步改建式、单独组建式、联合组建式、挂靠组建式等方式组建企业党组织,真正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对那些稳定性不强的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在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情况下,不要硬性规定非得建立不可。三要因时制宜促成熟。对党建工作基础薄弱,党员人数特别少或没有党员的企业,应选派具有较高思想觉悟、有较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的党建工作指导员和联系员,或推荐下岗职工和退伍军人中的优秀党员到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帮助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为企业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
4.在求真务实中开展活动。一要改进活动方式。在活动方式上,应从过去在国有企业以“固定集中”为主向在非公有制企业以“灵活分散”为主转变,在坚持某些特殊党内组织活动要统一集中的同时,把党的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职工素质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以及群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改进活动内容。在活动内容上,应从过去在国有企业以“单一型”为主向在非公有制企业以“综合型”为主转变,既加强党的政治理论教育,又加强市场经济理论、岗位技能、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实施分类实教,突出针对性,对企业主党员,引导他们带头合法经营,热心公益事业,处理好劳资关系;对管理层党员,要求他们加强同企业主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反映职工意见和建议,并注意在保证监督方面发挥作用;对一般职工党员,则教育他们通过做好本职工作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动广大职工为搞好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贡献。三要改进活动时间。妥善安排活动时间,尽量利用工作空隙和业余时间开展党建活动。
5.在引导协调中发挥作用。一要发挥服务促进作用。在企业决策前,围绕关系企业发展的问题,关系国家、企业、职工利益的问题,提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积极提出带有前瞻性、方向性的意见和建议;决策中,努力发挥决策层中党员的作用,宣传党组织的意图,保证决策正确、可行;决策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决策的有效实施。二要发挥宣传引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向企业主和广大职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宣传地方党委和政府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引导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坚持正确的生产经营方向。三要发挥团结凝聚作用。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领导群团组织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搞好职工的培训,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强化职工主人翁精神,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上来,凝聚到办好企业的目标上来。四要发挥协调监督作用。协调好企业主与党组织、群团组织的关系,与企业主多沟通、交朋友,并通过党组织、群团组织主动作为、主动服务,以“有为”赢得“有位”,赢得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协调好企业主与职工的关系,充分发挥党组织自身的政治优势,依靠群团组织的通力配合,加强企业主与职工的沟通,特别是要做好劳资矛盾的化解和协调,做到既引导企业主守法经营,以人为本,在稳定中求发展,又教育职工顾全大局,消除顾虑,依法维权。协调好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既支持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又大胆监督企业守法经营,引导企业为国家多作贡献,对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现象,积极向上级党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6.在公补自助中提供保障。一要提高政治待遇。在推荐各级代表和评先评优时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要优先考虑,以充分肯定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成绩;对从事党务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成绩突出的党务工作者,可颁发荣誉证书。二要保障经济待遇。建议明确规定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享有企业中层以上技术或管理人员的经济待遇;对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所在企业党建工作业绩突出,或被评为县级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党组织负责人,上级党委要给予每月一定数额的固定补助。三要维护合法权益。建议明确规定企业解雇党务工作者,须事先向上级党委说明原因,征求意见;企业党务工作者与企业主发生矛盾,须提交仲裁机构或有关主管部门仲裁。四要保证必要经费。采取上级拨一点、企业支持一点、党费返拨一点的办法,多方筹措党建工作经费。上级应从每年的党建经费中拨出一定经费,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购买学习资料,对企业党组织开展较大型的活动,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对企业可参照《工会组织法》的有关条文
对保证党组织活动经费作出具体的规定;上级组织部门可把企业党员上交的党费全额返拨给企业作为党组织活动经费。
7.在帮助指导中齐抓共管。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要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力度,做到态度要鲜明、工作要细致、方法要稳妥,逐步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把党组织建立健全起来,把党的工作真正开展起来,把党的优势切实发挥出来。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健全工作网络,形成相互配合,各负其责、齐心协力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工作格局。二要配强党务工作者。从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趋势看,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党对非公有制企业领导的实现程度和执政地位的巩固。一方面要选配好党务工作者,把那些懂经营、会管理、党性强、素质高的人选拔到党务岗位上来,特别是要采取内选、下派、推荐等方式选准配强党组织负责人。企业主党员是否兼任党组织负责人,要从企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出发,不宜搞简单的一刀切,可作为过渡性的措施,待党组织建设走上规范化轨道后再逐步退出,最终不兼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党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培训工作,使之成为既熟悉党建理论,又能够参与经济工作,政治强、业务精的专家型人才,以适应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要求。三要理顺管理体制。以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为原则,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可建立市总商会非公有制企业党委、县市、区商会非公有制企业党委,这样就有专门的力量来统一管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以解决目前多头管理、分散管理和管理不力的问题。四要加强分类指导。从非公有制企业的实际出发,在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与非公有制企业联系的同时,注重加强分类指导,在要求、模式、进程和方法上不搞一刀切,防止急于求成,有名无实。对没有党员的企业,重点指导其抓党员发展工作;对已有党员尚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重点指导其抓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对已建立党组织但工作不规范、作用不明显的企业,重点指导其抓规范化建设。注重典型引路,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和优秀共产党员,建立一批模范企业党组织,推广一套党建工作好经验,树立一批支持党建工作的企业主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事迹,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指导和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协调好有关方面的关系,督促没在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党员把组织关系转到社区或新的工作单位,以减轻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不必要负担。五要提供政策保障。建议上级尽快制定更加规范、更加有效的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规定,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组织活动的开展、发展党员的要求、活动经费的来源、党务工作者的激励、隶属关系的理顺等重要问题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促使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尽快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第二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如何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已日益为各级领导和组织部门关注。过来,我市适时转移党建工作的重点,对非公有制经企业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着力创新,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就如何改进和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如何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这个课题进行了调研。
一、企业党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主观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党组织建设滞后。首先,部分基层党委和有关部门思想上存在几种不良心态:一是无为心态。认为只要企业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就可以了,抓不抓党建无所谓。在具体工作当中关心企业生产经营、经济效益、纳税情况多,过问党建工作少。二是担心心态。担心在企业中成立党组织会引起业主的反感,发挥不了党组织应有的作用。三是观望心态。不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坐等别 1
人的成功经验。其次,部分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目的意义不明确,心存种种疑虑,对建立党组织不理解、不情愿,甚至进行抵制。尤其是一些外资企业的企业主,对党组织设臵存在一定抵触情绪。第三,从企业党员看,少数人把自己视同一般员工,忽略了党员的“政治角色”,认为只有在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上下功夫,才能得到更加丰富的报酬,至于发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个人没什么实惠;相当一部分党员曾经是国有企业的骨干,国企改革下岗后,更觉得低人一等,对自己党员的身份讳莫如深,不愿提也不敢提,不接转组织关系,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成为“挂名党员”、“口袋党员”和“隐性党员”。
2、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开展受许多客观因素制约。一是由于非公有制企业本身的特殊性(企业规模小、不稳定,注册地和经营地相分离)和企业中党员队伍群体的特殊性(来自不同单位、流动性大、高度分散、没有主管单位等),导致非公有制企业中一些党员长期处于“三不管”状态,即原单位管不了(长期在外经商),从业所在地无法管(没有明确管理权属),非公有制企业无人管(没有成立党组织)。由于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教育管理没有及时跟上来,部分党员长
期外出经营,组织生活不经常,党的宗旨观念淡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受时间、场所、经费等条件限制,一些私营企业有组织无活动,党员很少参加组织生活,也就谈不上争先创优,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同时作为私营企业的党员,与企业业主的雇佣关系,削弱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影响了他们参加组织生活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三是忽视培养发展新党员。非公有制企业中有一部分人有共产主义理想,并为党和人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追求政治上进步,希望能早日加入党组织。但是非公有制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难、政审难、考察难等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一些入党积极分子一直不能正式加入组织,导致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出现年龄偏大,素质偏低,数量偏少的状况。
二、建议与思考
1、统一思想,提高对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加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领导,既是我们党占领非公有制经济思想阵地、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需要,又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客观现实的需要。各党委和有关部门要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类加以指导,积极慎重地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2、因地制宜,理顺关系,建立健全党组织。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分散、自主经营、随意性大、人员流动快、不便管理的特点,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应本着“便于熟悉掌握情况、便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企业经济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党组织,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在个体工商户党员比较集中的乡镇和市场,建立相对固定的个协分会党支部或行业党支部;对党员人数尚不足3人的企业,可按地域或行业成立联合党支部,隶属当地党委管理。还可以按行业管理隶属关系,逐步探索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由中小企业局、工商管理局管理的体制与办法,将业务管理与党组织管理结合起来。农村零散的个体经营户党员,可由当地村党支部管理。同时,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对企业主依附性太大,难以有效开展工作的问题,在党组织负责人的配备上要提高其独立性。尤其是在一些规模较大,生产经营较稳定的企业,要使党组织负责人的报酬要与企业主脱钩,具备条件的还应设专职负责人,脱离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3、趋利避害,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非
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发挥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学习宣传作用。及时组织党员学习传达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向企业主及广大职工群众宣传贯彻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二是参谋作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当好参谋助手,帮助企业搞好决策,把握生产经营和发展方向。三是监督作用。引导企业合法经营,照章纳税,监督企业特别是企业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同时坚决抵制侵犯私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四是协调作用。协调企业经营者同广大职工之间的关系,既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依法维护企业主的地位和正当权利。五是保证作用。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通过发挥党员和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为企业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
4、严格要求,切实加强党员管理。一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员重新登记工作,以彻底摸清党员底数,加强管理,对符合更新换代党员条件的劝其退党,纯洁党员队伍,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二是加强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流动党员的管理,对从事个体经营离土离乡半年以上的党员一律转
出正式组织关系,3个月以上至半年以内的转出临时组织关系,原单位党组织对这部分党员实行跟踪管理。
5、创新方法,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当前,相当一大批文化素质较高、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已经或正在涌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如果把这批青年排斥在党的大门之外,无论在党员数量还是在党员质量上,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是不利的,从长远看还将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必须创新工作方法,在党员的政审、考察、教育培养等环节上加强沟通,区别对待,灵活处理
6、突出重点,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一是增强党性观念,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自觉纳税意识和发扬奉献精神;二是增强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意识,不做有损国家和消费者利益的事,不赚昧心钱;三是树立文明经商、优质服务新风,促使党员带头宣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带头做好本职工作,带头联系关心和帮助群众,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第三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情况调查与思考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情况调查与思考
——以佳木斯市为调查对象
【摘要】为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党组织全覆盖的任务,佳木斯市采取措施,在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方面创新机制进行了三项大胆探索和创新,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并且整合资源合力推进非公党建,取得了可喜成绩,解决了非公企业党建的一些难题。
【关键词】非公企业党建隶属关系破解难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为十二五时期的各项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佳木斯市委党校组成调研组对非公企业的党建情况进行了调研。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难题
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够大。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未纳入议事日程,工作抓得不紧,推进力度不大。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上级主管部门往往只注重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对党组织建设有所忽视,不能保证党建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如佳木斯恒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于2004年开始转制,2007年转制完成,2008年市委组织部撤销其党委建制,改为总支,隶属市国资委党委。自2004年转制开始后,该企业的党建工作和党组织活动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由党委改为总支后,上级既没有任命总支书记,又没有确立组织机构,党组织形同虚设。
党组织建设覆盖面窄,基础工作薄弱。据统计,佳木斯市现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655家,从业人员49599人,已经建立党组织的企业228个,仅占11%;党员4864人,有近200名党员处于无组织依靠、无组织管理、无组织生活的“三无”状态;入党积极分子1165人,发展对象93人。其多数存在“组建难、活动难、发挥作用难”的“三难”问题。
隶属关系复杂,管理体制不顺。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和管理体制存在多种模式:有的按属地归属区委组织部门管理,如恒泰建设集团党委;有的归属区经济计划局管理,如千里集团党委、新天利商场党支部等;有的是县(区)个(私)协会管理,如博华机械公司党支部隶属于市农委党委、龙盐佳市公司党总支隶属市粮食局党委、丰韵轴承公司党支部隶属市经贸委党委等。虽然市个体、私营协会建立了党总支,但对辖区个体、私营企业中的党组织仅仅是指导关系,没有管理职能。这种多头管理、无序管理的体制使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往往出现重管、漏管和脱管的现象,党建工作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党员教育管理相对乏力。因流动性大等问题致使党员找不到组织,组织找不到党员,党员教育管理相对乏力、弱化。如:佳木斯市地下商业街市场内共有个体业户840户、从业人员近2000人,市场主办单位设有党委,但对场内党员业户既不统计,也不管理,多数党员成为“口袋”(组织关系在自己手里)党员,长期脱离党组织,党性观念淡薄,起不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培养发展缓慢,数量质量都难以保障。虽有些年轻有为、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的从业人员向党组织靠拢,但由于党组织的不健全,使他们的愿望难以实现,严重制约了非公企业党员力量的壮大。
佳木斯市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有益做法
创建机制,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按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的活动就开展到哪里”的工作思路,佳木斯市大胆地进行了三项探索和创新:第一项是创新了选派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到非公企业任党建指导员工作的做法。从2007年开展至今,佳木斯市已选派360人自主择业到非公有制企业做党建指导员,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项是依托市工商局成立了佳木斯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为弥补军转干部不足、中小企业党建缺失的问题,市委决定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依托工商局,既不增加人员编制和财政负担,又充分发挥了市工商局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与个体私营企业劳动者联系广泛、便于开展党的工作的优势。第三项是受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得到加强的启示,依托市民政局的民间组织局成立了佳木斯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彻底解决了“两新”组织党建“一手软,一手硬”的现状,对保障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加强培养,破解党员队伍骨干不足问题。佳木斯市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培养力度,把重点放在中层干部、生产一线、科技骨干和优秀员工上,指定素质高、党性强、有责任心的党员作为积极分子的培养人。在现实考察中,重点考察入党申请人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和入党动机,通过找本人谈心交流,了解其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了解发展对象的经历和奖惩情况,一贯的政治表现,特别是在重大政治事件中的表现,与企业员工的关系,党员群众的公认度,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及对本人的影响等。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切实做好确定入党介绍人、填写入党志愿书、支部大会讨论、党委集体讨论审批、预备党员继续教育、考察及转正等工作。
统筹资源,合力破解多头管理问题。佳木斯市注重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合力联动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共同破解以往不同职能部门在非公经济组织的行业管理上,既有单独管理、各自为政又有多头共管、交叉重叠的问题。
正确引导,破解业务主管认识偏差问题。结合非公企业和员工实际,在培养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上,把“一线、一流、青年”作为发展重点,同时,采取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三早”措施,以保持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围绕发展,破解非公组织应对危机挑战问题。针对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非公经济组织面临的经济萎缩、效益下滑等诸多发展难题,佳木斯市坚持党建工作围绕企业发展大局开展,着力提升非公经济组织抵御风险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制订相应的党建计划,不断加强载体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中。
关于今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进一步加强领导,大力营造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外部环境。深化对非公经济党建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力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
努力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使业主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目的、重大意义,增强他们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自觉性,激发职工群众支持党建工作的热情,形成上下重视、关心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切实明确职责和作用。抓非公党建工作要明确责任、规范管理,避免过去存在的私营企业党组织在隶属关系复杂多样化的状态,形成统一有序的分级管理的体系。
抓住关键,突破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常规措施。建设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要严格选任标准,切实把党性强、作风正、组织能力强,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知识和能力,并且对非公有制企业有关问题和情况比较熟悉的正式党员选任到党组织领导岗位上来。要加强培训和指导,着力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
建设实干管用的指导员队伍。选派政治素质较好,且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员到规模以上企业担任兼职党建指导员。党建指导员要积极深入非公有制企业充分调研,制定工作措施,充分发挥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
加大党组织组建的工作力度。要强化工作措施,积极为组建党组织创建条件,做到成熟一家,及时组建一家,努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夯实组织基础。
创新机制,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机制。要制定好发展党员计划,切实落实好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度,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有效开展。
要建立党员发展工作责任追究机制。要实行发展党员“谁审核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避免“凑数”,保证党员质量。
规范程序,强化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标准。进一步健全发展党员工作运行机制。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培养、考察、审批程序和实施监督管理的党内生活制度,切实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继续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在广大员工中深入持久地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同时,鼓励业主在同等条件下,在组织技能培训、提升职务和待遇方面优先考虑优秀党员员工,增强党员的荣誉感,激发广大青年入党热情。
持续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始终严格把好“审查关”。重点是政治审查、入党动机的审查、思想觉悟的审查、作风品质的审查。
第四篇: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国有控股企业党建工作新制度
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国有控股企业
党建工作新制度、新载体的探索
北京市京水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是北京城乡建设集团参股的非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产占33%,其他法人股占6.6%,职工股占60%。目前,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地基与基础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现为国家二级企业、“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水利系统质量效益先进单位”,北京市“精神文明标兵单位”,200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国家经济转型和企业改制后,既给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必须创新的课题,同时又为党的工作制度、工作“载体”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环境和前景。面对新的形势,京水建设公司党委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把握创新定位、确立创新理念、力求创新突破,实现党政工领导班子成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的工作任务的核心;党员和党的干部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完成各项工作目标的旗帜;广大员工群众成为提高和发展企业生产力、创造和谐企业的主力。
一、深刻理解“两个意见”精神,围绕“两个意见”创新党建工作制度。公司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和国资委《关于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意见》以及城乡党委的要求,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工作实际创新党建工作制度,在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完成“把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向党的先进性建设转变”;“把党员的管理措施向制度化和长效机制上转变”。在完成“两个转变”过程中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创新。
1、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公司党委结合改制后实行的动态项目管理制度,制定了凡是新成立的工程项目部,施工超过一年时间的,在组建项目部的同时
把支部建设一同考虑,改变了过去新项目成立后由于没有党支部组织,对党员管理教育、尤其对流动党员不好管理教育的现象。“支部建在项目上”既为完成各项工程施工任务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又在施工生产实践中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2、成立劳务公司支部。将短期项目部的党员和流动党员集中管理。短期项目部经理担任党小组长,实现了所有党员都与组织有紧密联系。
3、加强理论学习。按照党的先进性建设工作要求,以党委中心组为中心,以高层领导干部和基层党支部为重点,进行以“执政为民”、“反腐倡廉”、“法规法纪”、“八荣八耻”等专题培训内容的教育。由于培训组织、内容、时间和具体要求到位,党员、干部未发生任何违法乱纪问题。
4、进一步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制度。目前,公司在“局域网”、宣传橱窗均设有“党务公开专栏”和“厂务公开专栏”,使公司党务、政务工作始终置于党员和广大员工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如:党委对拟接收的预备党员广泛征求党内外同志意见已公开两期。“两个公开”制度,对保持党的先进性,促进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5、结合公司实际,探索党员教育模式。以往的党员教育,基本上是以文字材料为主的“党课教育”和“谈心”、“谈话”形式。目前,党委除坚持传统的党课教育和谈心谈话教育形式外,主要是以基层支部为单位,结合党建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专题录相节目、以及购买学习书籍等。为进一步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今年在党员中开展了“谈体会、提建议”的‘1十1’”活动,即:“谈个人保持先进性体会,提一条对党组织建设的建议”。利用现代传媒教育手段和现代教育模式进行党员教育,既有活力又有吸引力。
二、认真探索以《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工作办法。公司纪委结合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根据《2006年京水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任务分工》做到任务目标、责任主体、具体措施、落实期限“四到位”,结合“四到位”要求进行自查自纠。同时,制定相应规定加大审计工作的力度,对项目解体、干部离任等进行认真审计。为杜绝基层单位设置“小金库”问题,纪委深入基层进行宣讲和检查,先后对四个子公司和项目部财务人员进行调整,对党员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以“三个支点”为党建工作载体,持续推动党委、行政、工会合力开展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行政营造‘大家庭’的温暖”、“党委体现组织思想工作的价值”、“工会突出‘娘家’作用”,己成为公司党委开展党建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做好服务工作,持续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坚实“载体”。
1、围绕和谐,行政营造“大家庭”温暖。在公司改制过程中,做到“有情操作,真情善后”,对下岗分流的30余名员工全部解决了重新就业问题;公司高层领导春节前举行了公司改制后第一次新春团拜会等;使员工在思想形成了“大家是我家,我要爱大家”和“在北京我代表京水建设人,在外埠我代表北京首都人”的意识。这种意识和实践,又形成了“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创一片市场”、“与京城百姓共建碧水蓝天”的京水建设人的理念。
2、围绕服务,党委体现组织思想工作的价值。公司党委把所有的组织思想工作都看作是服务,并在服务过程中体现组织思想工作价值。凡在危急和重要关头党委都明确地向党员、干部公布“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处理问题,并具体向党员干部提出了“危险关头我敢上,困难时刻我能行”的行动口号。做到了“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
在持续推动以“三个支点”为载体的公司文化建设工作中,党委依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一直在努力探索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途径,不断提升服务工作水平。目前,公司主办的《开拓》报(设置有“工作报导”、“一线采风”、“公司视点”、“党建之声”、“经济窗口”“京水建设之歌”、“员工文化生活”等栏目)、宣传橱窗、以及黑板报,己成为公司重要的文化建设刊物和宣传思想工具。“局域网”、电子屏幕己成为员工了解国内外重大新闻和公司重大工作活动信息的不可缺少传媒手段。而公司各部室编办的《电子杂志》则成为企业内部沟通信息、交流工作的重要途径。
3、围绕建家,工会当好“娘家”。公司工会于八十年代被北京市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多年来,由于公司党委把工会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工会主席进入党委会,因而从政治上确保了对工会组织的领导和工会工作的开展。企业行政则对工会工作全力支持,工会活动经费按期足额拨付,并先后投资34万元固定资产共建“职工小家”;事关员工利益的事情及时与工会交换意见,在员工上岗、培训、考核、处分、解除劳动合同等方面都邀请工会代表参加,认真听取工会意见。在党政组织的支持下,工会始终把“建家”当好员工“娘家”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并做到“三个有所作为”。
①把“维护职能作为头等大事”。
②把“员工冷暖”作为要紧的大事。
③把“员工文化生活”作为不忘的大事。
建于九十年代的公司“职工学校”,已成为公司进行员工培训、教育的重要设施,年平均培训员工200余人次。2001年被北京水利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一处好的文化设施”。在开展寓乐于教的文化活动中(1)、结合公司改革改制和生产经营工作的“难点”、“热点”开展群众性的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2、)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城乡集团和公司组织的文体比赛活动;(3)、让员工有书看、看好书。目前,工会图书室藏书达1万余册;(4)、为工会分会配备文化活动硬件。近几年,工会投入40万元为基层分会购买文体娱乐器材。
在公司(包括改制前)承建的400余项建筑工程中,工程履约率100%,工程合格率100%,工程优良率91%,经济效益持续提高,2004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为公司颁发“五一劳动奖状”。同年,公司《“三个支点”撑起企业文化建设舞台》的文化建设经验,被中央文献出版社收入出版发行的《中国创新与发展研究文库》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编纂发行的《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集》。
第五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既带来了经济格局的变化,也给党的基层组织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需要,也是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需要。为了深入了解新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情况,我们对全区23家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从而为我们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供更全面、更深层的企业党建工作信息。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基本情况
北塔区共有非公有制企业23家,企业员工在50人以下的有13家,50—100人的6家,100—500人的3家,500人以上的1家。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总数163人。
1、企业党组织设置及其活动情况。从调查的情况看:23家非公有制企业有2家设置了党组织,党员人数超过3名而未设立党支部的企业有6家,占此类企业的27%,因党员人数不足3名未设立党支部的企业有8家,占此类企业的35%。在设置了党组织的2家企业中,只有 1家经常开展活动。而未设置党组织的这类企业的党员参加所在社区活动的6家。
2、企业党员基本情况及其在员工中的印象。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主要来自原国企职工、复员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村党员、学生党员,企业自身很少发展;党员人数占员工人数的比例最高达6.3%,最低的为零;党员在员工中的印象总体较好。在调查此类企业员工是否有入党想法时,极少数职员表示想加入,但是不知道如何找党组织。
3、非公有制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党建的认识。被调查的23家非公有制企业中,企业负责人是党员的7家,占总数的32%;无党派的13家,占总数的68%。经营者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认为有必要、有积极作用的有2家,占总数的8?? %;认为可有可无、没有多大作用的18家,占总数的80%,毫无作用的3家,占总数的12%。此问题对经营者来说比较敏感,不愿谈、缺失的比例最高为85%。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目前尚处于规范和发展阶段,还存在着企业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活动,组织找不到党员,党员找不到组织等现象,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还不够高。
1、企业主对党建工作顾虑较多、支持较少。一些企业主对在本企业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的活动不理解或存有顾虑。有的认为建立党组织会使企业染上政治色彩,担心党组织与自己对着干;有的担心建立党组织后,生产经营会受到干扰,影响自己的决策;有的担心建立党组织后,会议多、应酬多,加重企业负担;少数企业主认为,经商办企业只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就行了,没有必要在企业建立党组织;更多的企业主认为若上级有规定要求建就建,不要求建就不建,对建立党组织抱无所谓的态度。
2、党员组织关系挂在原单位的较多,及时接转到现工作单位的较少。经摸底调查,全
区非公有制企业中有?? %的党员不按规定接转党的组织关系,这部分党员形成了原单位不好管,新单位管不了的局面。有的党员不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组织不了解,群众不清楚;有的党员不愿让原单位知道自己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事实,不接转组织关系;有的党员出于各种原因把组织关系放在口袋里,成为“口袋党员”。这部分党员长期脱离党组织,不过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
3、党组织形同“虚设”的较多,真正发挥作用的较少。从已建党组织发挥作用方面看,有些非公有制企业把党组织视为政治“花瓶”,用于装点门面,党组织由于得不到企业主的支持,党的活动没有必要的时间、场所和经费保证,工作难开展,组织形同“虚设”。企业中的多数党员由于组织生活过得较少,对自己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发挥作用不清楚,也由于工作性质所限,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员工的思想工作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难以为企业的发展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作用发挥不明显。还有些党员雇佣意识较浓,党性观念淡薄,为了挣钱,对企业主有很强的依附性,导致思想上出现茫然悲观情绪,对党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
综合以上情况,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难”:
1、形成共识难。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全新领域,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不要抓、如何抓,在社会上和部分党的组织中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一是不好抓。有的同志认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情况复杂,上级没有具体规定,工作缺乏依据,而且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无地位、无职权,工作难开展。二是不敢抓。有的同志认为非公有制企业毕竟姓“私”,怕抓党建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引起业主反感,在思想上存在疑虑。
2、建立组织难。一是企业不稳定,不便建。由于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有些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哪里赚钱就往哪里去,何时赚钱就何时生产,处于“创办—发展—转移(歇业)—倒闭”的动态循环之中,给党组织设置和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二是开展工作难。一些党员自身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对搞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党的活动缺少必要的时间、场所和经费保证,特别是无阵地,党建工作保障力量不够。
3、发展党员难。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由于员工流动快,受培养考察时间的限制,要数量就难以保证质量,要质量就达不到数量;员工存在雇佣思想,人党愿望不强,入党积极分子数量较少。
三、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巩固一个堡垒。为了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群龙无首”、“无所依托”的问题,应从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特点和党员数量等情况,采取“建、联、挂、派”等模式,以确保“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一是对有3名以上党员、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企业,单独建立党支部;二是对党员不足3名的企业,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或依托产业,或依托行业,或打破行业、隶属关系界限,建立联合支部;三是仅有个别党员,或不适宜单独建立支部和联合支部的企业,实行党员组织关系挂靠辖地的乡镇机关,村(居)委会、乡镇企业或行业主管部门的党组织,进行统一教育、管理;四是对党建基础薄弱、党员人数较少的企业,在征
得业主同意的前提下,从机关、乡镇选派优秀党员到企业担任支部书记,组建党支部,具体负责党建工作。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纳人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消除党建工作的“盲区”。
2、建立四项制度。一是要建立各级党组织共同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成立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实行分工合作、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加强考核。二是要建立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从区直机关中选派熟悉党务工作、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担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生活、政治学习、民主评议、思想汇报等各项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注意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路子,推广新经验。三是要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认真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宏观指导。四是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定期到联系点检查指导工作,定期交流考评,把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建成党建工作的示范点,对面上的工作发挥引导和辐射作用。通过抓党建示范点、为企业党组织成立挂牌、上党课、做形势报告等形式,推动企业党建工作开展。
3、强化一支队伍。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人员分散、流动性大、教育管理难的特点,要通过小型、业余、灵活、务实的活动,并以“活动促教育”的形式,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经常性和主动性。一是强化党性教育。通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生活会”、“支部活动日”等活动,在强化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以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的同时,教育广大党员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身份,“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为加快经济发展建功立业。二是强化政策法规教育。对个体、私营业主党员着重在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等方面,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之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三是强化形象教育。通过“平时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表现出来”,教育党员当好遵纪守法的模范、文明经营的模范、团结互助的模范、爱岗敬业的模范、科技创新的模范,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升华党员形象,并成为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业主和员工的“领航员”、“方向舵”。
4、探索新的途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任务重、内容新、要求高,需要改进方法,不断创新,力求既结合实际,又科学合理。一是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以灵活性为主。党组织对涉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维护职工权益等重大问题,要敢干坚持原则。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要积极提出意见、建议,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二是要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建立党群一体化的机制。有计划地开展评选技术能手、质量标兵、先进班组等嘉奖激励型活动,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精神。经常组织开展一些文化体育娱乐性活动,丰富企业文化生活,寓教于乐,增强对青年员工的凝聚力。三是要创新活动方式,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在活动形式上,要从过去的集中活动为主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灵活为主转变。在活动时间上,要从过去脱产活动为主,向业余活动为主转变。在活动内容上,要由过去的政治理论教育为主,向政治理论与知识技能相结合转变。总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时间要短,内容要精,形式要活,不搞统一模式,采取小型、多样、分散、业余的方式,把党建活动寓于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寓于企业管理之中,寓于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形式之中,保证党组织活动的经常性和有效性。(中共邵阳市北塔区委组织部 陈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