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改革之我见
企业改革创新之我见
看了《鹰的重生》视频短片,听了郑煤机集团董事长的讲话后让自己颇为感慨,对郑煤机集团改革创新的先进做法很是佩服,他们的各项改革创新做法可以扭转一个亏损企业的命运,发人深省。不禁让人联想到徐矿集团的发展前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别人的很多创新方法,但我们不能照搬别人的改革创新方法,因为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困境,解决问题的办法要适合自己企业的自身情况和发展。现在的徐矿,正如接近40岁的鹰,各种累计的问题犹如那逐渐累赘的重羽。要么按部就班等待衰老、死亡,要么下定决心经历剧痛以换取继续展翅翱翔蓝天。徐矿要研究改革,怎样通过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把一个老国有企业焕发出青春,这还需要不断探索。企业要立足于自身,立足于改革,不断创新。
作为本部煤炭资源近枯竭的百年老矿,做大做强做优非煤产业,是徐矿集团调整转型战略的重要环节, 对于从高速增长急速回落的煤炭工业来说,企业盈利空间将会大幅挤压,尤其像徐矿这样正处在转型决定性阶段的企业,要开创经济变局下“两转”新局面,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承担的任务也更加艰巨。煤炭经济中速时代的现实要求,迫切需要徐矿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创新“两转”方式,重构盈利模式,增创利润增长点,赢得发展主动权,谋求转型发展的新优势。按照效益明显、规模集聚、优势突出的要求,加快建设极具经济效益和集群效应的能化基地,早日实现崭新徐矿的战略目标。
大力度推进“两转”方式创新,前十年,徐州本部矿井为掩护异地项目建设做出了重大牺牲,目前安全生产压力越来越大,形势在加速度逆转,徐矿进入到异地反哺本部的转折阶段。未来十年,异
地公司要担当起掩护本部转型振兴的重任,树立强烈的投资回报意识,尽快从基建阶段向经营阶段转变,从初创阶段向创效阶段转变,成为集团经济规模和效益增长的支柱力量。作为异地矿井的员工的感慨是企业“两转”的任务重,压力大,百年老矿沉重的羽翼需要经过更为严厉的磨打,我们需要的不是空泛的谈改革,而是做实事,只有“舍得”做一番大动作,才能迎来新生。徐矿集团“羽翼”问题有很多,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集团公司做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改革, 去年,徐矿集团机关调整改革工作全面启动,以推行大部制改革为方向,实施大规模“减肥瘦身”,撤销部门20个,精简分流人员达30%,切实解决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问题,实现减人提效、改进作风的目标。在这里,我建议改革的是实行岗位任期制,明确每个管理者的任职期限,打破企业管理人员任免的神秘化,这其实有利于人力资源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竞争,而竞争就应当是“公平、公正、公开”的,职务任期制跟选举制是联系在一起的,它还需要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完善,而这一工程直接结果是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这一竞争确实是麻烦的,不舒服的但它却是把企业管理引向深入的有效杠杆,使企业人力资源以更好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前提。
其次,也不能因为煤炭企业遇到困难,就放松了煤矿安全管理和降低安全投入,集团公司在协调好利益关系的同时也要给亏损煤炭企业一定上的支持,自负盈亏,只能让企业陷入泥沼,应帮助亏损企业走出困难,渡过“严冬”。以保障煤矿职工的基本利益。
目前夏阔坦矿业公司作为异地矿井,地理位置偏僻,生活环境虽然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仍然面临招一线职工难的问题,尤其是招一批80后的年轻掘进职工以填补日趋中老龄化的掘进队伍。根据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只要煤矿随着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有的放矢地积极采取相关对策,与时俱进地提高采掘工人的劳
动报酬和改善采掘工的生活条件,与此同时,按有关规定真正为采掘工提供职业安全保障,积极改善采掘工的安全生产条件和降低劳动强度,持续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切实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一定能吸纳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80后男青年加入煤矿的采掘队伍,从而促进煤矿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企业无论怎样改革创新,都离不开“以人为本”理念。企业发展好,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职工。为了幸福生活,让我们共同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出谋划策!
第二篇:企业改革之我见
企业改革之我见
关于“民营企业成长”这一问题在理论界一直存在这样的争议:是先做大、再做强,还是先做强、再做大。在中国,多数的民营企业选择了前者。这里就存在一个致命的风险:在企业做大的同时,企业是不是有足够的资源支撑?这里的资源包括资本运作的资源(非资金本身)、运营管理的资源、人力的资源等等。当这些资源不足以支撑企业做大的时候,势必造成企业的资金、人才、运营出现问题。
我公司在进行扩厂扩建时就意识到业务流程重组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新设计出来的流程打破了企业、特别是发展中的企业常年以人定岗、以职位定岗的局限,打破了传统科层制的组织架构,依靠科学合理的流程来确定企业的部门和岗位,支撑企业未来的发展,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基础。
改善流程是一个长期过程,业务流程重组要与业务流程优化结合,诊断、手术、调养结合。我公司管理有了问题,首先需要做个全面的检验,这就是管理诊断。管理专家好比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的细致调研和先进的管理工具将企业的管理问题分析透彻,然后根据管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开出管理治疗的药方。药方确定了企业是要做个业务流程的彻底重组,还是进行业务流程的部分优化。当然即便是企业今年做了“手术级”的业务流程重组,以后每年随着业务的变化进行的流程优化“调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业务流程的改善是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企业有常年坚持的决心。
我公司在聘请金蓝盟公司对我公司进行了组织再造、流程再造、分配体系再造和管理模式再造。在公司的管理和控制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不过莹玉难免有微尘,在改革的过程中确实有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一、罚款增多,在2012年的上半年,每月的罚款基本是持一个增长的趋势,在我车间
半数以上的人员每月都有不同程度的罚款项目,罚款项目也分别涉及到了卫生、纪律等项目。
人员流动大,近半年来,老员工的辞职情况很多,新员工留住的也是很少,流动性更大。
我公司这一改革,职能科室多了,审批程序复杂了。朱公当年在进行行政改革时特意精兵简政,把该合并的部门全部合并,就是为了简化流程,高效办公,经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此举绝对正确,我公司现在似乎反其道行之,不知是否有深层考虑,个人意见不妥。
四、人员责任混乱,职责混乱,管理混乱,不能明确自己的具体责任是什么,哪些是自
己具体负责的东西,分工不明确,责任不细化,导致人、物、事乱,处理问题时就容易产生扯皮事件,造成有责任的没受到处罚,无责任的冤枉被罚。
会议是数不胜数,车间会、厂部会、公司会、天总结、周总结、月总结,开会总结二、三、五、规划是好事,但是不能过多而且重复,这样会导致效率的降低,流程的形式化。如果进入企业改革的深层,我们不难发现,在任何企业改革中,总是存有两条战线:一方面,工人和中层主管想在改革中奋力保住饭碗;另一方面,企业的高层主管则想尽办法推动企业的改革,以求提高业绩。而这两方面的人马都会逐渐发现在改革中举步维艰:高层领导人感到缩手缩脚,因为他们无法通过单纯的裁员,达成所需的业绩增长目标;而基层员工和中层主管则人人自危,无法调整他们的心态和技能,以满足企业高层对改革的要求。造成管理人员与员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明哲保身,致使有些工作形同虚设。
总之,改革不应是空中楼阁,不是照搬硬套,不是用一些别的公司的先进经验来套我公司的企业管理,改革应该深入企业,立足本企业,融合本企业,切实做到真正符合本企业的改革制度。
第三篇: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企业改革的几点看法
当前,国企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已是大势所趋,国策所向。这应该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最大的改革战役,它不同于减员增效,也不同于制定一般的计划经济下的各项管理制度,它是向国际化接轨,把企业投放市场,让企业按供求关系,市场需求,去灵活发展。
而如今的建筑市场的竞争,则完全建立在建方市场的前提下,个体与国企互相竞争,经营灵活与经营死板教条竞争,小锅饭与大锅饭的竞争,如果我们的企业再向以前那种大锅饭,盈了奖励对不了现,亏了也受不到处罚,那么只能会形成业绩没必要突出,败绩没必要暴露,人才失望而走,庸才附在企业上,管理水平下降,活源逐渐减少的被动局面。
一个企业对外要讲信誉,对内也要讲信誉。数年来我们对外讲信誉,对内却很少对现,这样表里不一终究会失本。
一个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充满活力,而我们企业体现的却是,反年轻人,就有希望,好象年轻就是活力,这不能说完全对。要知道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经营政策等也是活力,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的企业要想发展,要想在市场上站住脚。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
一、应该再上做大
1、在资金统筹和承接任务上改变垫资施工的策略,特别是为个
体房地产垫资的策略,改为自行起动房地产或合作地产开发,这比垫资给别人施工有利;
2、提升企业经营范围的资质等级;
3、扩充企业经营的范围,重点是市政、河务治理、水坝、煤气、石油管道施工的资质;
4、扩大市场范围,以北京市场为主,以国家开发政策为辅,以国际市场为补,进行有选择的承接任务,按资金到位、项目可靠、关系到位的原则进行投标。
二、对下搞活
1、权力下放,在保证公司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对项目经理或项目班子进行承包;
2、承包要严,承包的指标不光是经济指标还要有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等条款,且上缴费率是按合同履约率上下浮动;
3、采用承包合同进行公证的办法,以使合同达到法律效果;
4、对进行承包的项目要加大检查的力度,检查合同条款履约情况,避免出现大的管理漏洞;
5、控制资金的使用,避免资金被挪用;
6、进行成本跟踪,避免造成大的成本亏损无法挽回;
7、实行承包,项目经理部人员实行谈判工资而达到高收入;
8、实行承包,可以降低成本,保证公司既得利益,扫除亏损单位;
9、实行承包,企业既得利益保证,管理人员收入提高了,经营
手段由公司行为而部分特别是关键行为转化为个人行为后,企业的市场竞争也灵活了。
以上九条可归纳为一放、二严、三公证、四查、五控、六跟踪、七高、八低、九灵活。
上述意见仅代表本人意见,妥否,请领导批评指正。
2003-12-20
第四篇:企业改革浅谈(二)
企业改革浅谈
(二)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展现新气象、新生机的基础,改革的成败对企业的发展能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同行业不同程度的企业改革内容不一,但改革主题多体现在“人”与“事”,具体内容多集中在企业围绕“人”与“事”所形成的架构、制度及运营方式。成功的企业改革必须建立在对影响企业发展问题的深刻调研、分析基础之上,必须有企业管理层上下一致的改革意愿与共识,必须有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案,必须配置强有力的改革执行人员,这其中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改革意愿与对改革执行人员支持力度至关重要。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运营流程。企业运营流程改革是企业改革的首要内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运营流程方面问题也是根本性的问题,企业运营能否做到统筹有效、并行有序是企业运营流程改革衡量标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运营流程不科学,造成企业人员臃肿、财物浪费、企业运转效率低下,这导致发展脚步缓慢甚至倒退。这就需要企业根据发展形势的需要,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设计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有效的企业运营流程,进而进行企业机构、制度方面的调整。
二)企业部门机构。企业的部门机构是企业的骨骼架构,科学合理的企业部门机构设置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在没有科学的企业运营流程情况下,企业的部门机构设置也不够科学有效,无效的企业部门机构是企业发展的障碍,是企业人、财、物等资源浪费的集中之处,而设置不科学的企业部门机构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转效率,拖慢了企业发展的脚步。成功的企业改革要对企业的机构设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革除无效的企业部门机构,有效改造不科学的企业部门机构,增设新的企业部门机构,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企业人事制度。企业的人事制度是基于企业的运营流程与部门机构设置情况而定的,在企业的运营流程与部门机构设置存在问题的前提之下,企业的人事制度也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一方面体现在岗位与人员设置不匹配,人不能尽其事尽其才,人力浪费或短缺现象严重,另一方面体现在企业现有的人事制度不能有效的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员工消极怠工现象严重,对企业忠诚度下降,这要求企业改革要设置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制定并实施科学的人员配置方案、绩效考评机制及其员工激励方案来完善企业的人事制度,企业的运行终究是由人来完成的,人事制度的科学与否是企业发展进步的关键。
第五篇:国有企业改革浅谈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浅谈
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巩固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加强国有经济对国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发展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国企是共和国的长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建国初期,我们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加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拥有了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半个世纪过去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国家拥有国有资产和发展国有企业的目标更多地转化成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对大多数国有资产进行处置,将其变现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或者直接用于社会救济,从实物或账面上来看,国有资产没有了,但这种处理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那么,这种处置应该同拥有国有资产和发展国有企业具有同样的效果。事实上,这种处置方式正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长期目标取向。但是,在这种处置方式尚没有完全铺开之前,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几乎涉足国民经济各领域所有行业。改革开放后,伴随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但是,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量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依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很重要来源,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者,是国家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力量。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总体效益较差,发展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及所占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极不相称,国有企业的改革尚有许多难点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致使它所掌握的资源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反而出现经营亏损和资产流失。在中国近30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一个焦点。
一、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合理
我国传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合理,突出表现为政企不分。国有企业不是独立意义上的经济实体,而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国有企业往往处于这种“条条”与“块块”的双重领导之下。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对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统得过多,管的过死,国有企业缺乏经营管理自主权,导致企业和职工缺乏经营和生产积极性,企业缺乏活力。
(二)内部体制不合理
1、产权不清。国有企业的公有制性质决定了国有企业的产权属于全体劳动者。国有企业的职工有着双重身份,他们既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又是一般生产者。但是,作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每个人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企业的资产,而由政府代表他们统一行使这种权利,但政府部门众多,都能行使部分所有权,却无人对企业财产承担经济责任。这种事实上的产权代表多样化等于是没有代表,结果造成传统国有企业产权虚置。造成事实上的所有者缺位,从而在企业内部也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所有权的制约机构。
2、责权利相分离。传统国有企业所有权被政府各部门分割行使,企业缺乏相应的自主权。企业职工的职责是提供劳动,权力是获得工资并享受企业提供的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作为企业经营者的厂长经理的权力是组织生产,企业盈亏与自己无关,他们的奋斗目标又往往是多重的,不仅要尽可能完成国家任务,还要为企业的职工谋取福利,更重要的是在“官本位”思想影响下,一部分企业领导千方百计争取进入政府部门,掌握更大的权力。这就造成了责权利相分离,造成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3、组织机构设置行政化。每个企业都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企业领导由政府委派或任命行政官员担任,按行政级别获取报酬,享受政治待遇和其他待遇。在企业内部,除设置生
产经营性机构外,还设置于上级各领导部门相对应的机构,作为贯彻上级各部门指示的组织机构。
(三)社会负担沉重
由于产权不清,吃大锅饭,因此国有企业普遍承担着办学校、医院、安置就业、离退休人员开支管理等本应由政府承担的任务,有的企业负担的离退休人员职工人数占总人数的20﹪以上,富余人员高达企业职工总数的60﹪,企业社会负担沉重。
(四)垄断组织行业缺乏竞争力
我国的大企业多为多为国有企业,主要涉及我国的电信、电力、民航、铁路、供水、供电供气及其他专营项目上,这些产业涉及国家命脉和关键发展,有关社会的安定团结,居民生活的稳定,因此国有企业都是一家独大,行业垄断,缺乏竞争力,没有参与到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去,企业改革步伐滞后,需要建立和完善现在公司治理结构。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70年代后期开始,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78—1984年,主导方针为“放权让利”,要求政府简政放权(经营自主权),并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利润分成、调整国家与“国营”(后改为“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
(二)第二阶段:1984—1986年,主导方针是“利改税”,即由国家以税收形式从企业收取以前的“利润”,力求用行政措施影响企业经营,引入市场调节方式,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三)第三阶段:1987—1991年,力倡政企分开、两权分离,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租赁经营责任制(后者适用于中小企业),以求在不触动所有制的情况下,以契约的方式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四)第四阶段:1992—1994年,着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目的是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赋予企业十四项经营自主权,并在部分企业试点推行“利税分流”与股份制改造。
(五)第五阶段:1994—1996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要求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997后,政府推广股份制改造,希望使企业的劳动者同时成为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产分配相结合。一方面解决企业聚集资本,弥补投资主体单一的不足,另一方面调动职工生产、工作积极性,以求国企及时脱困。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思考
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
(一)推进国有企业调整重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是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要着眼于优化国有资本配置,强化国有资本在战略性领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按照国务院出台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意见的要求,紧紧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培育发展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产业,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支柱、特色产业及行业的龙头企业集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强做大优势国有企业。继续推进劣势企业关闭破产,努力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劣势企业依法、有序、平稳退出市场的通道。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
(二)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健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
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体制保障。推动国有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以《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建设,依法促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完善。不断增强监督的时效性、灵敏性和针对性。
(四)推进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把推进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引导国有企业将发展方式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一是引导企业强化管理控制风险。严格现金流管理,强化投资管理。二是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加强产学研结合,进一步确定品牌定位,做好品牌推广,提高品牌影响力。三是引导企业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使国有企业成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表率。大力开展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关的新技术研发,切实抢占新一轮节能减排技术制高点。
总之,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是上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市场经济的繁荣,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为之努力,从而实现我国国有企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