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针对传销活动新特点加强监管的几点建议
今年以来,我局针对传销活动猖獗的现状,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了打击力度,虽经公安、工商部门多次打击、遣散,但效果并不明显,仍存在泛滥、蔓延之势。在查办传销案件中我们发现,目前传销活动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这促使我们对打击传销活动有了新的思考。下面就传销活动出现的新特点和如何加强管理谈几点看法。
一、传销活动新特点
(一)无商品传销。无商品传销因其活动方便,形式隐蔽,又无实物,使执法人员难以查获,当执法人员围堵住传销组织后,传销现场除了几本资料外就是一些生活用品,根本没有传销的商品。例如,今年9月我局和双桥公安分局联合行动,出动执法人员50多人在狮子沟村、喇嘛寺村围堵传销组织300多人,然而传销现场只收缴几本宣传册,几部旧手机,面对二、三百号传销人员,执法人员也只能教育遣散,传销组织不伤筋不动骨,今天遣散明天照样聚集,致使传销活动屡打不禁。另外,我市查处的传销活动大多属于散兵游勇式,无场地、无商品,执法人员一罚不到款,二又没有商品可收缴,三对传销人员又不能进行刑事处罚,给打击传销活动增加了难度。
(二)反打击能力强。传销分子为了逃避打击,采取分散居住,租住民房的方式,上课时则到荒山野岭或到酒店歌厅聚集,各路口、楼道处又派人把守,只要发现陌生人立刻电话通报,执法人员还没到,传销分子就逃之夭夭了。今年夏天棒槌山上就多次发现有传销组织活动,他们把授课地点设在山上居高临下,只要发现有“可疑”人员上山就四散而去,反打击能力极强。另外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为传销活动提供住处和活动场所,且不配合执法,使打击传销活动又增加了新的难度。
二、几点建议
(一)政府牵头,综合治理。要建立严厉打击传销的协调机制、合作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党委、政府牵头,工商、公安、教育、通信、房管、街办、村委等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完善情报信息分析研究和情况通报制度,经常性地研究治安动态和传销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提出对策措施,切实增强预防、控制和打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针对传销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加强排查调处工作;要严厉打击违法出租房屋行为,使传销行为失去活动场所。
(二)对传销违法犯罪行为从严制裁。对传销活动尤其是传销组织头目根据其行为和性质进行罪名认定,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才能使执法力度得以加强,使传销头目和骨干分子受到应有的惩处,达到惩一儆百的目的。
(三)建立表彰奖励机制。政府应设立举报奖励基金,发动群众广泛提供案件线索,尤其是对举报并抓获传销头目或提供传销源头的应给予重奖,有关部门还应对侦破大要案件有功的执法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第二篇:关于当前传销的新形势、新特点及对策研究
关于当前传销的新形势、新特点及对策研究
进入大学以来从身边的人和事得到了不少关于传销的信息,也听闻周边大学有学生被传销所毒害。传销这一概念由来已久,从它刚从社会萌生之今不论在形式手段还是组织管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加大了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加强了对社会的威胁。
而当今社会形势在不断变化,传销的形势也在随之而变,关于传销很多人还了解不够,尤其是一些青少年。我们来看看传销的官方定义:
在没有提供实质性业务或服务情况下,以发展人员数量为主要经济来源;
或者以宣传或承诺高额回报为诱饵,采取非法集会,巧立名目或以产品变相收取不等价、不客观的费用进行非法集资;
另外如果以出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为幌子,从事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的商业欺诈,用欺骗手段甚至强制进行交易的敛财行为;
以类似以上行为来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管理秩序。具备任何一种要件就可以定性为传销。
今年年初,总局党组分析研究认为,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传销活动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反弹。
这几年来持续不断的打击,全国打击传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传销活动反复的势头得到了一定遏制,传销活动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所收敛,传销活动屡禁不止、屡打不绝的局面,逐步得到了扭转。但是,打击传销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工作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于此同时,当前传销活动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传销对象更加复杂更加年轻化。当前,传销的违法主体从以前的下岗人员、农民工,在校职高生和中专生甚至是大学生。参与传销人员年轻化趋势明显,有的“80后”甚至“90后”参与传销并成为传销组织头目。
二是传销手段多样化和行为方式更加隐蔽。传销的手法、形式、内容不断变化。从传销形式上看,网络传销活动日益严重;而从传销内容上看,有的传销组织打着“直销”、“连锁经营”等幌子,由以往的传商品、传实物,逐渐演变为传概念、传理念等,直至发展到所谓的“资本运作”。而在行为方式方面也显得更隐蔽,因为目前的传销活动多存在于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甚至家属院内。在隐瞒身份的同时,除指定专人外出采购必要生活用品外,其余传销人员白天很少活动,行为谨慎,往往在一个地点呆待不长时间便转移到另一地点,行踪不易确定。
三是传销组织更加严密。传销组织层级分工更加明确,呈现出专业化、高智化特点。有的传销组织向黑社会性质演变,组织内部分工明确,实行所谓“家长制”集中居住和管理,对参与者进行监视、控制,隔绝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组织人员严密控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强迫其交出身份证、暂住证等证件。对不听话者轻则开“批斗会”,重则拳脚相加,除了上课培训反复经行“洗脑”外,还相互交流发展下线的“经验”和手段,在上线的诱导和鼓励下打电话去拉更多的“下线”。
四是传销地域更加广阔。近年来,传销犯罪活动逐渐由东部向西部、由沿海向内地蔓延,特别是由发达地区向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二三线城市、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蔓延。
五是传销危害更加严重。一些传销组织在“洗脑”课程中,宣称不能相信政府,不能相信媒体宣传,甚至进行反动宣传。有的传销组织培训新加入人员的第一课就是如何应对公安、工商机关的检查。不少人对传销执迷不悟,教育转化难度很大。一些地区传销人员与执法人员对抗加剧,传销人员冲击派出所、工商所,伤害公安、工商执法人员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五欺骗手段狡诈。一些传销组织者在宣传材料中,通过伪造的营业执照、新闻报到和领导合影等虚假信息,混淆传销和直销的概念,采取偷梁换柱的手段来证明其活动的合法性;通过大肆渲染当前社会的贫富差距,安排“成功人士”现身说法等方式,不断刺激参加者的发财欲望;对参加者经行“洗脑”,专门指派“老师”向新参加者传授“经验”,告诉哪些人好骗,骗人电话怎么打、信怎么写、第一次遭到拒绝后怎么继续施骗等,从而使得传销网络屡禁不止。
而针对目前的形势和传销呈现出来的新的特点,相关部门应做到以下几点有力措施,来遏制传销势力的发展,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一是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打击传销工作力度。二是突出开展打击传销综合治理,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三是进一步促进区域合作执法机制的建设。
四是进一步加强直销监管工作,维护直销市场秩序。对合法经营,就支持、就保护,对非法经营,就坚决查处。
五是推动打击传销规范直销信息系统的全面应用,建立健全现代信息技术监控机制。
六是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七是严格依法行政,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坚持处罚与教育并重的原则。八是切实加强执法队伍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执法能力和水平。
相信在这些措施的完全到位后,传销这一毒趋势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在此也要提醒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在大校生不仅不能陷入到这一泥潭中,而且在发现周边朋友、亲人等有人被传销后要及时远离和报警,不要以身冒险想从他们的蜗居点把他就出来。而自身则要有警戒意识,加强课本学习知识,也多了解多一点传销方面的知识,与政府部门一起努力为自身为社会的和谐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三篇:针对矛盾纠纷新特点采取新对策
针对矛盾纠纷新特点采取新对策
近年来,人们物质交往内容的复杂化,手段的现代化,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越来越突出,由此引起一些新的矛盾纠纷,并且数量逐年增多。如何认识和及时有效地解决新时期矛盾纠纷,是当前基层领导干部和司法行政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一、引发矛盾纠纷的新特点
当前,基层矛盾纠纷具有“五个转向”的新特点:
1、民间纠纷的主体由过去公民与公民间转向为公民与经济组织、基层干部、基层政府及管理部门等;
2、民间纠纷的内容由婚姻、赡养、房屋宅基地及争林木等简单的涉及人身权益财产方向转向经济合同纠纷、土地承包纠纷、干群关系纠纷、职工与企业的纠纷等;
3、民间纠纷的表现形式由当事人之间、亲戚朋友、家庭之间转向群众与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部门之间的纠纷;
4、民间纠纷的性质由过去的公民琐碎事务转向干群关系纠纷与执法单位间等纠纷;
5、民间纠纷的规模由过去个别公民转向建设工程和拆迁安臵、集资无法偿还、乡镇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障难以解决等群体性纠纷。
二、诱发矛盾纠纷的基本原因
新形势下,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一)群众心里盼上。有了矛盾纠纷愿意到新闻单位投诉 或找上面领导反映,认为矛盾闹得越大、涉及的人越多越能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其结果出现“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不正常现象,导致群体性纠纷逐年上升;(二)经济利益盼比。由于改革涉及到部分人员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分配方式的多元化,使单位和个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收入拉大,出现了“揣着金饭碗,嘴里骂政府”的不良现象,靠说服等已很难奏效,处理起来比较棘手;(三)涉法纠纷盼公。行政执法和司法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以权抗法的消极行为也是矛盾发生的诱因;(四)社会“热点”盼解。由于转型时期,部分改革措施不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管理部门尤其是基层干部简单粗暴,甚
至出现“金钱化”,群众有意见、有反映社会热点、难点常常得不到解决等等,诱发的矛盾纠纷增多,造成群体性纠纷日渐增多。
三、钝化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对策
第一、坚持“四个为主”的调解处理原则
1、坚持就地解决为主。矛盾纠纷的源头在基层,重点和难点也在基层。要把各类矛盾纠纷控制在基层解决在萌芽,这是调处矛盾纠纷的首要原则。做到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重大疑难纠纷不出乡镇,为此,必须坚持调处矛盾的“三个落实”:一是组织落实。必须建立健全民调四级网络,定期调整调解人员,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二是制度落实。特别要落实纠纷排查、纠纷快报等制度。认真分析排查当前和今后可能发生的各类不稳定因素,掌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人员发生矛盾纠纷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工作预案,把疏导和预防工作做在前头,做到心里有数,遇事不乱,防患于未然;三是责任落实。做到各调解组织责任明确,责任到人,包干包片,有效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2、坚持以防激化为主。首先要建立健全信息网络组织和反映快捷,渠道畅通的信息网络,使调解组织在防激化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其次调处及时不留死角。针对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村务公开、拖欠职工工资、拆迁改造等热点、焦点问题应提前采取措施,控制好矛盾引发源头,对多发性矛盾纠纷要专项治理,及时消除纠纷隐患,防止矛盾发生和扩大化。为此,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让群众有话有处讲,有冤有处伸,有难有人帮,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千方百计为群众解难;二是变被动应付为超前预防,加强信息排查快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调处、早控制;三是变单独部门为相关部门综合调处。
3、是坚持依法调处为主。依靠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来解决问题,是控制矛盾纠纷的关健。首先要引导当事人学法、懂法、用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规范自己的行为;其次,将涉法矛盾纠纷引进入司法程序,指导当事人用司法手段去解决;其三,对容易造
成矛盾纠纷久拖不决,后遗症多,老案缠身的问题,把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结合起来,努力促使调解手段法治化。
4、是坚持群众办事为主。老百姓的事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沉积,小矛盾就会转化为大纠纷。要和群众多交流,多沟通,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立足群众的实际、客观、公正、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
四、强化调解的责任机制
领导责任机制。要形成预防和调处矛盾纠纷的领导工作机制,基层领导要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列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落实政治责任制,防止多件矛盾汇合使局部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要做到党委、政府研究工作时,有调处矛盾工作内容;布臵工作时,有调处工作任务;检查工作时,有调处工作项目;总结评比时,有调处工作成绩。
矛盾释放机制。对待矛盾纠纷,坚持预防化解并重,教育与疏导并举。按照“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的要求,认真分析矛盾起因,准确把握矛盾性质,与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分调解、综合治理,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凡属于应该解决的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尽快妥善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通过耐心细致说服教育,疏导群众,稳定他们情绪;对个别无理取闹的,要坚持原则,晓以利害,决不手软。在宣传教育中要积极引导群众从大局出发,转变观念自觉地服从大局,主动维护稳定。
分级负责机制。要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一级为一级负责的连锁机制。做到“管好自家人,看好自家门”,不把矛盾简单上交,对需由上级机关处理的及时提出意见建议,报送上级机关决定,对于不属于民调范围的矛盾,根据《关于民间纠纷处理分工决定》及时转送有关部门处理,从而确保矛盾纠纷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有效地钝化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第四篇:针对大学生就业建议
针对大学生就业建议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中国软件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其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2005年中国软件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907亿元,增长率达到33%。2010年左右,中国软件产业将步入成熟期。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
随着金融风暴的到来,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00万,这些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这“两重压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是相当现实而又棘手的。许多毕业生都表示担忧,为了帮助到更多的大学生朋友尽快找到自己的就业出路,我针对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求职有所启发。
经历寒窗十载的大学生们如今的处境的确不容乐观,大多数用人单位以及绝大部分职位都需要聘用有经验的在职人士,而不愿雇用“一张白纸”的应届毕业生;连年来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一降再降,甚至有毕业生愿意“零工资”就业;不少学生千辛万苦地找到了一份工作,上岗后却发现并不是自己的乐土,一年下来竟换了六七份工作„„曾经的天之骄子再也不是“香饽饽”了。我认为认为,就业难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岗位缺口大,而是岗位需
求与人才供给的不对称。从求职者的角度来看,就业难,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又具体表现在:
一、定位不清,目标不明。
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市场感到茫然,不知道要做什么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做不久,做不长,工作频繁变动。这客观上导致了大量的磨擦性失业;
二、眼高手低,缺乏核心能力,就业竞争力弱。
许多大学生盲目的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大学一毕业就会处于上流社会中,干所谓的“白领”工作,不用整天奔波忙碌,这种想法错的,现在普遍存在大学毕业生求职群体跟不上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都不能满足岗位所需,处于被市场淘汰的边缘;
三、工作主动性弱,不爱自己的职业。
相当部分的求职者职业素养太差,对工作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还有一部分人的工作意愿很弱,浑浑噩噩过日子,根本没有工作的意愿,这也是近年来“啃老族”、“宅男宅女”等群体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我认为,一个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在面对任何危机时,都可以化险为夷甚至成为转机,在没有机会的条件下创造出机会,在不好的大环境中营造出较好的小环境。在此,我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认识和不断摸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专、本生参考。
一、认识自己,明确职业定位
大学生择业首先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以及能力、兴趣、特长等情况,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给自己一个恰当的认知和定位,搞清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从而确定大致的选择方向和范围。其次,必须明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即确定自己在职业中最看重的是什么。自己期望通过工作,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还是希望有一个好的发展空间,亦或是为将来的长远发展而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技能?在搞清楚阶段性目的和价值取向之后,才会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求职方向和目标。只有弄清楚了自己的择业标准,才能避免择业时的盲目。
大学生与在职人士相比,在工作经验、工作技能、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可能不如在职人士,但正因为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多数大学生在职场中往往保持着一个虚心好学的姿态,比职场“老人”表现得更为勤奋好学,苦活累差都不计较,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长此以往,职场新人们往往比职场老人更容易得到上司的肯定与认可。
二、调整观念,看懂职场需求
在当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现实中,大学生们有必要对价值观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大家都希望钱越多越好,这也是近年来大学生的主流职业价值观,然而,这种期望如果变成了“唯薪”主义,产生的结果很可能是大家选择了钱多的工作而不是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这必将给长远的发展带来巨大隐患。当然,显而
易见的是对于高薪的要求也自然减少了很多职业,我认为,大学生朋友们择业期望不可太高,要实际一点,客观一些,有时为了满足主要标准,要勇于放弃一些次要条件。如果一味地带着攀比薪资之心去应聘,将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调整好求职心态后,还要能看懂职业的需求。对于自己想从事的职业要进行深入综合地分析,务必了解这个职业的学历、所需的专业训练、能力、年龄、性格特点等要求,同时弄清楚职业的性质、工作环境、薪水待遇以及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当然还要考虑到就业竞争机会。另外,我认为,除了对职业和岗位深入了解之外,还必须清楚公司文化和人文环境。这样就不会在费尽心思找到工作后,因为与自己的期望想差甚远而放弃工作机会。职场新人在工作第一年至少换三至五份工作的大有人在,他们总是在频繁地更换工作单位,许多人干脆走一步看一步,或仅仅以眼前的薪资作参考,或仅仅以环境是否舒适为指标,很少有人从行业发展现状、优劣势、发展前景预测等出发,理性而全面地思考问题,最终导致个人得不到长远发展。
三、立足根本,做好职业规划
大学生求职难的真正原因在于,他们不能为自己确立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给自己制定一个职业规划。我认为,大学生应该先解决这个根本问题,然后再寻求专业包装以获得更好的职位。在上海,众多高校大学生们选择通过专业机构来武装自己,增加自己求职时的砝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目前有不少高校老
师和专业机构在指导学生求职时往往向学生重点强调“简历如何写”、“应聘如何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等,但是对于找到一份“好工作”来说,这些只能算是 “表面功夫”,更重要的是确立职业定位,制定职业规划,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问题。
目前,大学生职业目标相对模糊,对自我缺乏认知,而提前进行“职业规划”后再去找工作已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共识。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高达一千万人。如何能在这场就业危机中杀出重围,找到一方立足之地,是2009年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风暴袭来有危也有机,把危险化为机遇才是当前重点。不管就业形势如何,大学生们都应避免产生恐慌心理,不知所措和焦虑不安都无益于成功求职。走出象牙塔的职场新人们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争取各种机会,用慎重、真诚和勇敢的态度面对职业中的第一次选择,成功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第五篇:打击传销活动
惠济区教体系统
开展集中打击非法传销活动总结
为严厉打击和取缔传销活动,保护广大师生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郑州市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郑州市市集中开展打击传销工作实施方案》要求,11月初,惠济区教体局在本系统开展集中打击传销活动。
惠济区教体局成立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管综治工作局长任组长,局勤管办、办公室、各中心学校、局直单位、各学校(园)等相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勤管办,具体负责全区学校打击传销工作的领导、协调及督办,各校都成立有相应的领导小组和配备工作专干,加强了对打击传销工作的组织领导。
惠济区各校都广泛开展打击传销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播、板报、宣传栏、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途径宣传法律法规,讲解典型案例,使师生了解国家政策,了解传销活动特征,提高辨别能力和防范能力,让师生远离传销,自觉抵制传销。在活动中,各校都加强了日常“打、防、控”措施,在传销活动多发时节,开展了整治行动,对全校师生进行一次摸排调查,一经发现有人直接或变相参加传销活动,要指定专人找其谈心,做好帮教工作,让其自觉脱离传销组织,坚决杜绝传销活动进校园。
另外,惠济区教体系统还实行了责任追究。把打击传销工作纳入综治工作目标考核进行检查,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严格追究学校负责人的责任。
惠济区教体局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