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会展蓝皮书(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2:2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9年会展蓝皮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9年会展蓝皮书》。

第一篇:09年会展蓝皮书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记者王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在京发布的《会展经济蓝皮书: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11)》表示,2010年中国会展经济继续蓬勃发展。

蓝皮书指出,素有“城市经济助推器”之名的会展经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的带动下,继续蓬勃发展。从全国展览会数量来看,2010年全年国内共有展览会超过5400个,约比2009年增加800个。

总体而言,2010年中国会展经济中展会呈现总量增加、质量提升的势头。从展会数量的地区分布来看,上海、江苏、北京、广东、浙江依次为2010年展会数量最多的地区。单就数量而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展览大国”。

从会展场馆数量和规模来看,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现有会展场馆245个,室内展览面积6511653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3738520平方米,总展览面积10250173平方米。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会展场馆建设发展迅猛,其建设力度远超过2008、2009年的同期水平。

我国已逐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核心会展产业群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记者王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在京发布的《会展经济蓝皮书: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11)》表示,我国已逐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核心会展产业群。

蓝皮书指出,在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会展业发展迅猛,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中西部五大会展产业集群。其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这三个会展产

业集群都分布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分别有各自的中心发展城市,以点带面呈辐射状带动周边地区会展业的发展。

其中,珠江三角洲会展产业集群以广州为中心,包括广东的深圳、东莞、顺德、珠海、中山,福建的福州、厦门等会展城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长三角会展产业集群以上海为龙头,包括南京、苏州、南通、合肥,浙江的宁波、温州、义乌、杭州等会展城市。

环渤海会展产业集群以北京为中心,包括天津、青岛、济南、烟台、潍坊、威海,河北的石家庄、唐山、廊坊等会展城市。

会展经济蓝皮书:我国会展企业专业化水平尚显不足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记者 王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在京发布的《会展经济蓝皮书: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11)》表示,我国会展企业专业化水平尚显不足。

蓝皮书指出,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将掀起会展品牌的浪潮,着力培养能够反映最新行业发展态势、主题鲜明、拥有广泛参展商、周期稳定的品牌展会。

蓝皮书分析认为,在国际享有高知名度和广影响力的展会往往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便于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因而能够代表商品的发展趋势,拥有一种文化导向作用。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多数会展企业专业化水平尚显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多次出现举办主题雷同的展会现象,2010年并没有很大改观。类似于汽车用品展、家具展、茶叶展等较热门的展览,时常有两三个同期举行,精力有限的参展商和参观者普遍感觉疲于奔命。虽然同

期举办展览,可以引入竞争、降低参展费用,但是对于参展企业来说也分散了资源,每个展会的效果都大打折扣,令现场下单率大大减少,也不利于展会品牌的培育。

最后,蓝皮书指出,展会竞争是有效市场的特征之一,同类展会只要按照会展经济规律,有序竞争、优胜劣汰,对会展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如何发挥展会专业化特色,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则是值得展会组织者和活动策划者思考的大问题。

会展经济蓝皮书:我国会展场馆建设全面升温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记者 王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在京发布的《会展经济蓝皮书: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11)》表示,我国会展场馆建设全面升温。

蓝皮书指出,随着各地政府对会展项目给予的扶持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规范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可以预计在未来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会有所改善,“会展兴市”的作用将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近3年来,我国各地展览馆建设掀起了一个新的热潮。2010年度,我国场馆建设仍然保持较热态势。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会展场馆总建筑面积达28635908平方米,室内面积达6831653平方米,室外面积有4312620平方米,总展览面积近11162473平方米。其中所有2010年新建的和正在建设的场馆的总建筑面积高达7030832平方米。占目前我国会展总建筑面积的24.55%,而2010年这些已经建成的和将要竣工的场馆的总展览面积大约有2175995平方米,占目前所有场馆总展览面积的19.49%。这反映出全国会展场馆建设全面升温的趋势。

第二篇:2011法治蓝皮书

专家:2010法治发展体现立法者尊重公众意愿与诉求

2010年《法治蓝皮书》发布 回顾2010展望2011中国法治发展

2011年02月24日17:11来源:人民网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2月24日电(记者 曹华)今日,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发布了2010年《法治蓝皮书》,蓝皮书总报告总结了2010年中国法治发展取得的进展,分析了中国在立法质量、政府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责任政府、司法为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对2011年中国法治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研究员、法治蓝皮书执行主编、法治国情调查室主任田禾研究员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指出,2010年开门立法、民主立法成亮点,体现了立法者尊重公众意愿与诉求,努力确保法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态度。

展望2011年,专家表示,中国法治发展必定会以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作为努力的方向。国家将继续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破解民生的课题,加强权利监督,加大反腐力度。人们也期待国家和地方会继续在公车消费、公款接待等公务消费方面以及公职人员行为规范方面继续完善相关制度。成就——开门立法、民主立法成亮点 政府与公众交流更务实、自信法治蓝皮书指出,2010年,中国的立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批重要立法的如期出台,弥补了相关法律领域的空白,完善了相关的制度机制;法律实施继续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执法理念、执法方式有了重大转变,政府管理朝着更加透明、开放、高效、廉洁、负责的方向迈进;司法活动着重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适用问题,注重高效公正高质量地化解矛盾、解决纠纷。

“就立法而言,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法治蓝皮书执行主编、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田禾研究员,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第一方面,立法机关比较注重规范权力的运行。出台了《行政监察法》、《国家赔偿法》等一系列法律来规范公权力;第二方面,立法比较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即社会权利。如《社会保险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还有气象灾害方面的规定,这一系列法规的出台表明,政府比较注重保护公民的权利;第三方面,立法机关比较注重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体现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方面;最后,立法更加注重公民参与,开门立法比较突出。

“2010年立法方面重要的发展是,人民更多地参与了立法的过程”,法治蓝皮书主编、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研究员也表示,民主立法、开门立法体现了民主立法的程度、力度的加大。

广受关注的《车船税法(草案)》完成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程序。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立法机关共收到97295条修改意见、建议和40封群众来信。2010年1月,事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新拆迁条例”公开征求意见,之后,2010年12月有关部门再度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广泛吸收了第一次征求意见期间公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对有关规定进行了完善和细化。

“一年之内就一部法规的制定两度公开征求意见,这在新中国立法活动中尚属首次。”李林研究员表示,这充分体现了立法者尊重公众意愿与诉求,努力确保法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态度。

此外,报告还指出,2010,各级政府机关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注重转变观念、创新了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政府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机关主动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互动。一些地方政府的公安部门组建了“公共关系领导小组”,承担新闻发布、警民互动、警队形象建设、涉警公共关系危机处置等职责。特别是,很多政府机关越来越重视公众舆情,主动运用网络等手段了解社情民意,将收集分析公众舆情作为其重要工作,并对公众的意见建议等做出积极反应。

“各级政府机关在与公众的交流、互动中表现得越来越务实、自信。一些地方政府在与公众的互动交流中,摒弃了官话、套话,放下官架子,虚心、耐心地与公众交流。这反映出一些政府机关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的巨大转变。”李林研究员说,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无惧公众的揭短、谩骂,勇于纠正错误、改进工作。这些改变表明,很多政府机关已经不再简单地将与公众的真心交流与互动作为追求政府机关形象与政绩的手段,而是将其作为把握公众诉求、解决公众关系的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

问题——政府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立法活动与现实生活脱节仍存

报告指出,中国的法治发展仍旧面临着立法活动与现实生活脱节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立法存在空白、立法质量有待提升、相关法律制度实施效果不好等。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例,该项改革主要是依靠政策和低层级的规范性文件来推行的,缺乏必要的法律来规范和引导,难以保障改革切实到位。本备受关注的药价虚高、药品暴利等也与医药市场、药品供应保障的立法缺失有密切关系。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一些法律法规并未能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存在有法不依的问题,或者有些法律制度的设计不符合社会实际,导致现有法律法规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田禾分析说,立法与现实脱节的问题有多重原因。就客观原因而言,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当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和社会快速转型期,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缺乏可供参考借鉴的现成经验。

李林也表示,近年来,中国各级立法机关探索开门立法,利用公开征求意见、专家咨询等方式,广泛论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立法质量。

报告还指出,在中国法治建设中,政府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管理体制都有待完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确定正确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公权力与私权利等的关系,准确处理加强政府管理、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与维护公共利益、稳定、安全等之间的关系。

“政府管理体制,最突出的问题是执法体制不顺、部门间不能协同管理、无法形成监管合力。” 田禾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组2010年对地方政府开展的透明度调研为例,虽然《食品安全法》试图整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权,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果,但是,仅就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效果一项就可以发现,各相关监管部门之间各自为战、各管一摊的问题严重,这令监管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政府管理反应迟缓,监管滞后的问题仍旧较为突出,安全监管也有待加强。

总报告称,虽然近年来国家推动了大部制改革,一些部门进行了整合调整,2但是,部门调整还没有从整体上实现管理职能的有机融合,没有完全达到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另外,从2010年政府处理一些重大事件的方式就可以看出,即便在当前信息技术瞬息万变、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个别政府部门仍旧还只会沿用传统的闭门开会、公文旅行的管理模式,在新形势下应对政府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政府管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将造成管理的滞后与缺位。展望——法治发展让经济成果惠及大众 加强民生保障和权利监督报告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加强立法工作仍然是中国法治发展的重要课题。田禾表示,2011年中国法治发展必定会以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作为努力的方向。国家将继续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破解保障民生的课题。政府将继续加大保障民生的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首要的是切实保障民生。虽然国家近年来着力加大了民生保障的力度,民生保障的立法和制度建设取得较大发展,但由于社会转型、人员流动、城乡二元化、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民生保障仍旧面临不少问题。”

对此,李林认为,2011年,国家必将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公众的养老、就医水平;改革教育体制,实现教育公平,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义务教育入学难;积极探索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起草基本住房保障法,加大住房保障公共财政投入,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水平。2011年,《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将会对实现公众社会保障权益产生积极的推动。

此外,各地推进大规模的城市发展和建设还在继续,拆迁征地也依旧是各地政府2011年面临的严重挑战。为此,政府必须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公众的生存权、发展权的关系,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以及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李林表示,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出台能否为现阶段妥善解决城市拆迁中政府与公众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提供制度解决路径,值得关注与期待。同时,为了消除城乡差别,各地正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和一体发展。一些地方在打破城乡户籍差别,缩小并最终消除依附于户籍制度的各类公共服务待遇的差距,促进城乡人员自由流动,鼓励农民离开农地进城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尝试。在此过程中,如何保障公众尤其是农民长远的发展,也将是2011年甚至未来一段时间考验各级政府智慧的课题。

此外,报告还指出,国家将会继续着力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加大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2011年,2010年出台的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文件将推动中国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工作,各级政府将继续就公职人员财产监督、公职人员行为规范、公务消费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推动制度创新,进一步构建完善的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机制。在2010年就公职人员财产监督和配偶子女移居境外公职人员的监督出台了规定之后,2011年,人们也期待国家和地方会继续在公车消费、公款接待等公务消费方面以及公职人员行为规范方面继续完善相关制度。

第三篇:人力资源蓝皮书

人力资源蓝皮书:中国劳动力供给出现拐点

[导读]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蓝皮书: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昨日发布。蓝皮书指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蓝皮书: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昨日发布。蓝皮书指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蓝皮书称,目前仅从总体数量上来看,中国劳动力供给仍然比较充裕,但是人口结构和劳动参与率都有所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速度加快,15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12年,我国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比2011年减少345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2011年年底下降0.60个百分点,这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绝对下降。

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参与率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5年的76.0%降到2011年的70.8%。中国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另外,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仍然较大。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每年需要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超过2400万人,但目前每年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200万个左右。“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人。我国农村还有1亿多富余劳动力,每年需要转移就业800万至900万人。同时,2亿多农民工中还有很多人工作岗位并不稳固。

蓝皮书指出,就业稳定性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怡安翰威特调查结果,中国员工平均流动率为15.9%,在全球处于高位。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呈现出“短工化”趋势,表现为工作持续时间短、工作流动性高。65.9%的农民工更换过工作,25%的人在近7个月内更换了工作。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的平均持续工作时间都不长,在两年左右,而两份工作的时间间隔长达8个月。

(来源:北京晨报作者:张璐)

第四篇:2011慈善蓝皮书

2011慈善蓝皮书:国企捐赠占利润份额不高

2011年04月27日 09:27:39 来源: 中国证券网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企业参与慈善已逐渐成为中国的一种风潮。但在这一潮流背后,不同类型的企业仍然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

昨天,中国社科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发布的《2011慈善蓝皮书》指出,2010年民营企业依然是慈善事业的中坚力量,且成立非公募基金会渐成常态。国有企业的每笔捐赠额较大,但捐赠数额占利润的份额仍然不高。相比之下,外资企业的捐赠数量则非常少,跟企业的营销结合紧密,但落到弱势群体的捐赠额却很少。

2009年,民企便已成为捐赠主力军。据慈善蓝皮书数据,2009年民企捐出款物总额超过113亿元,占企业捐赠总额的41.5%。而在2011年中国慈善排行榜企业榜单前20名,民营企业占据8家,所占比例达40%,高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

慈善蓝皮书分析称,随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走强,民企对市场平等主体地位的意识也日益高涨,并通过慈善事业等社会参与途径,响应国内民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

2010年,国企的捐赠额也不少。慈善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10年有110家中央国企发生对外捐赠,总额近42亿元。其中,垄断型国企表现最为活跃。曾有公开资料显示,中华慈善榜中3家捐赠过亿的国企,全部属于垄断型能源行业。但慈善蓝皮书也指出,相对于国企高额的利润来说,捐赠所占利润比例并不算高。且由于国企捐赠行为较多受行政系统控制,捐赠行为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与民企间的捐赠差距可能逐步扩大。

与国企和民企相比,在华外企的捐赠数额相对较少。来自慈善排行榜的最新数据显示,数十万家外资和跨国企业中,捐赠额超过100万元的企业数量很少,超过1000万元的更是屈指可数。慈善蓝皮书认为,相当多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公益捐赠比较冷漠,实际捐赠非常少。

与蓝皮书同时发布的《2010中国慈善捐赠发展蓝皮书》也给出了外企捐赠的部分数据。这一本蓝皮书称,在2010年中国应对几次自然灾难的过程中,跨国公司依然保持了“矜持”的态度。以青海玉树地震为例,地震发生后,与国企、民企捐款数量多在千万以上相比,外企普遍在100万左右。

但慈善蓝皮书也指出,外企捐赠数额少也有原因可循。外企一般已经发展和建立较为成熟的企业社会责任(CSR)策略,同时在慈善拨款上建立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因此外企多以CSR项目替代单纯慈善资金投入。

企业及企业家积极行善的同时,对其质疑也并未停息。《2010中国慈善捐赠发展蓝皮书》指出,企业不兑现捐赠承诺的现象一直隐藏在公益领域。

尤其是最近媒体对江苏企业家陈光标捐款不实、部分捐款没有到位的质疑,更是引起了公众对企业家行善诚信度的关注。目前此事尚无最终定论。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福耀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德旺则一再表示,在中国做公益一定要公开公平公正地做。

在谈及公益事业存在什么问题时,曹德旺说:“这是我们制度上有缺陷,因为你没有讲公开、公正、公平,这件事情,制度设计是需要公开,一切信息该披露的要披露。”

蓝皮书也指出,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打破“诺而不捐”,是摆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路上的一道现实难题。在鼓励善行和规范善行之间找到平衡,需更多探索与尝试。(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记者:谢雪琳)

第五篇:体育蓝皮书

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3)》发布

新浪体育讯 4月2日,由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首都体育学院共同主办的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江西省副省长朱虹、盈方中国总裁马国力等领导送上寄语,表达了对体育产业发展研究的肯定与支持。

首都体育学院钟秉枢校长作为体育蓝皮书主编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作为国内唯一的体育蓝皮书,《报告》基于数据和案例,重点对体育竞赛业、体育健身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场馆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他说解决体育产业发展中的问题,需以体育为突破口,寻求体育突破口背后需要有产业的支撑。所以,体育蓝皮书的发布,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钟秉枢在报告中还就城镇化进程中体育用地问题、职业体育问题、学生身体素质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人民日报体育部主任李中文、中国体育报常务副总编辑张乐年、网易副总编辑颜强作为媒体代表对体育蓝皮书进行了点评,并就报告中涉及的热点话题进行了讨论。

享受体育是权利,不是特权,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全体人民的梦。李中文认为,这必然包括实现普通人享受体育的权利。他引用国际奥委会[微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的一段话,体育运动是一种权利,而不是特权,全世界人民都应拥有这样的权利。这就要求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中,合理的预留体育用地,通过让人们参与体育锻炼,丰富业余生活,提升居民素质,实现真正意义上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增强青少年体质,政策并没有落实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而且中央的文件明确规定,要每天锻炼一小时,上好体育课。2012年年底,国务院又转发了教育部的文件,呼吁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又重申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问题,同时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有了明确的体育课的规定。钟秉枢认为,政府很重视,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他分享了几个数据:全球儿童平均户外活动时间3.41小时,但是我们国家只有0.86小时,国家规定每天要锻炼一小时,但是2010年北京市学生每天锻炼超过一小时的只有24.3%,而上海市七成学生每天锻炼不一小时。

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张乐年认为利用职业体育的品牌效应,也是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渠道。首都体育学院和马布里[微博]联合主办的马布里篮球训练营,正是借助于北京男篮和马布里的品牌效应,建立起职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联系,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更好的服务。

挖掘职业体育中的经济价值

作为英国足球专家,颜强对国外职业体育发展有深入的了解,他认为职业体育应区别于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应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中国现阶段职业体育的发展还不成熟,要挖掘职业体育中蕴藏的经济价值,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随后,中国皮书之父、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畅谈了对未来体育蓝皮书的构想,并宣布北京体育产业蓝皮书项目启动。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何文义、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汽车蓝皮书副主编肖明超以及北京好视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军分别从学术和企业的角度,肯定了产业研究对北京体育产业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

发布会的另一个高潮是体育蓝皮书智库首批专家名单公布,他们分别是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北京市体育局局长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盈方中国首席执行官兼总裁马国力,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保护中心主任段桂鉴,北大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创始人、中国第一本体育蓝皮书牵头人阮伟。国家政府部门、学术研究界以及其他单位和部门在长期的体育经济实践和科学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研究数据,这是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界的一个重要宝藏。对已有数据的充分利用和开发,探索其中蕴藏的变迁趋势和发展模式,既能够较好地促进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同时也是高等院校和企业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服务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并回报社会,在体育领域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

发布会最后,本次《报告》的编委会成员,致公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范承玲、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展览部部长王军、首都体育学院科研处处长吴昊、暴风影音副总裁兼总编辑王刚等领导和嘉宾一块合影留念。(新体)

下载09年会展蓝皮书(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09年会展蓝皮书(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度家长蓝皮书

    【2014年度家长蓝皮书】中国式家长对孩子教育进入追求提高学习能力新阶段 【编者按】对为人父母者而言,只有一件事情是绝不可失败:那就是教育孩子。如何教育孩子、把孩子成长......

    社科院蓝皮书

    社科院蓝皮书:2009年中国失业率可能接近10% 中国社科院昨日发布的《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下称《社会蓝皮书》)称,2009年中国的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实......

    经济蓝皮书(定稿)

    《经济蓝皮书》于今日发布 明年房价下调成定局 社科院今天发布《经济蓝皮书》预计GDP增速放缓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表示 明年房价进一步下调成定局 今天上午,记者从中国社......

    《2010年就业蓝皮书》

    《2010年就业蓝皮书》昨天发布,《2010年就业蓝皮书》。对2009届20多万名毕业生的网络调查显示,近四成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内就离职。就业率薪资“双升”基于麦可思公司对2009届大......

    人力资源蓝皮书(精选5篇)

    人力资源蓝皮书:中国劳动力供给出现拐点发布时间:2013-10-14 9:47:32来源:北京晨报[导读]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蓝皮书: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昨日发布。蓝......

    《2013电子商务蓝皮书》新闻稿

    新闻稿 《Forecast2013:中国电子商务蓝皮书》 蓝皮书首次从长周期的角度对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格局与走向尝试进行研究探索,重点对品类、价格、成本、利润、物流投入仓储周期、......

    2010年经济蓝皮书

    2010年《经济蓝皮书》发布会文字实录 2009年12月7日(星期一)上午9:3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层学术报告厅举行“2010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会议将......

    社科院经济蓝皮书

    中国社科院:今年GDP增速预计9.2%,CPI全年涨5.5%,明年物价回落经济增速放缓趋稳定 中国社科院昨日发布2012年《经济蓝皮书》预测,2011年全年CPI持续高位运行,全年上涨5.5%,到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