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药治疗20121130

时间:2019-05-12 12:5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药熏药治疗2012113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药熏药治疗20121130》。

第一篇:中药熏药治疗20121130

中药熏药治疗

武定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为减轻患者痛苦,积极探索民方民药,依据专科特点,发挥专科特色,于2011年8月31日开展中药熏药治疗,当天开展治疗5例,其中4例无异常,一例发现皮肤过敏反应,截至2011年9月30日共用中药熏药治疗21例,140人次,其中效果明显者16例,效果一般者5例,效果不明显者例,无效果者0例。发生不良反应者1例,其中皮肤过敏者1例,全身不良反应者0例。

中药熏药治疗处方:

川乌50g草乌50g伸筋草50g

干姜50g白术50g威灵草50g

茯苓50g苏木30g透骨草50g

红花30g桃仁50g路路通50g

防风50g桂枝50g徐长卿50g

方法:将上方用冷水煮沸30分钟,沥干药渣,将毛巾完全放入药液煮沸,拧干毛巾后敷于患处(一般用3-4块),每次30分钟,敷药过程中(敷药开始15分钟)更换毛巾一次,30分钟后撤出毛巾清洗消毒备用。

禁忌:

1、开放性伤口;

2、皮肤破溃者;

3、痛风患者;

4、对外用擦药、膏药过敏者;

5、皮肤敏感者。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舒筋活络。

注意事项:敷药过程中与值班医生配合,严密观察皮肤情况,加强巡视,毛巾不宜过烫,以患者适宜为妥,严防烫伤,敷药过程中如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及时报告值班医生。有禁忌症者不宜做中药熏药。中药熏药禁止内服。

武定县人民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简报

——武定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武定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住院部于2012年11月1日再次搬家,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医科原来在门诊楼三楼,设床位29张,医生护士挤在一个狭窄的办公室里办公,患者住在大病房里,环境空气不良,由于床位紧张,病人住不了院,患者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常常需要等很多天才可以住院,为减轻病患者痛苦,医院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多方协调努力配合,在院领导、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科室的全力配合下,我科从老门诊楼顺利搬入内科住院大楼。新搬入的中医科设置在四楼、五楼,四楼设置床位52张,增加病人床位23张,其中标间四间,大大改善了住院环境,基本可以满足住院患者的住院需求。另外还拥有独立的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更衣室及医生值班室,医生护士办公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搬入新住院楼后,全科医护人员劲往一处使,刻服了床位增加而人没有增加的困惑、原住院楼脏、乱、差的困难,顶住困难,顶住压力,加班加点,出谋划策,通过全科人员的努力,硬是把一个脏得无落脚处的住院楼变得整洁漂亮,大家虽然累、虽然苦,但看到住院楼在大家亲手打造下,变了样,变得干净了、整齐了、漂亮了,大家都开心极了,虽苦犹甜!在这里,我们也要记住他们:后勤科的搬运工,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那么多那么重的铁床、床头柜、物品柜,他们四人一天搬运了多少趟,数也数不清了,看着他们那么大的年纪,一转转搬运着我们科的物品,汗水一滴滴落下,看在心里感动是那么多!没有他们,我们的科室怎么可能搬得那么顺利呢?他们无私的付出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感谢!我替医院、替科室、替千千万万的病患者感谢你们,有了你们的付出,才有今天病人安心的医疗环境!、搬入内科住院楼后,我们科室积极探索民方民药,依据专科特点,发挥专科特色,在开展中药熏洗治疗,中药熏药热敷,电针,艾炙,牵引的同进,增加了针炙床四张、理疗床四张、薰药桶2个,超短波治疗仪2台,低频脉冲药物离子介入治疗仪1台,红外线治疗仪1台,熏蒸机1台,并及时开展了以上治疗理疗项目,切实为病患者提供具有传统祖国医学特色的特色治疗、护理,夯实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武定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二0一二年十一月三十日

武定县人民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简报

——武定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武定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住院部、普外科住院部、妇产科住院部、手术室,于2012年11月搬家,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医科原来在门诊楼三楼,设床位29张,医生护士挤在一个狭窄的办公室里办公,患者住在大病房里,环境空气不良,由于床位紧张,病人住不了院,患者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常常需要等很多天才可以住院,为减轻病患者痛苦,医院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多方协调努力配合,在院领导、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科室的全力配合下,我科从老门诊楼顺利搬入内科住院大楼。新搬入的中医科设置在四楼、五楼,四楼设置床位52张,增加病人床位23张,其中标间四间,妇产科增设床位50张,普外科增设床位83张,手术室设手术间5间,通过亲们的增加,大大改善了住院环境,基本可以满足住院患者的住院需求。另外还拥有独立的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更衣室及医生值班室,医生护士办公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搬入新住院楼后,全院医护人员劲往一处使,刻服了床位增加而人没有增加的困惑,顶住困难,顶住压力,加班加点,出谋划策,通过全院医务人员的努力,硬是把一个住院楼变得整洁漂亮,大家虽然累、虽然苦,但看到住院楼在大家亲手打造下,变了样,变得干净了、整齐了、漂亮了,大家都开心极了,虽苦犹甜!在这里,我们也要记住他们:后

勤科的搬运工,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那么多那么重的铁床、床头柜、物品柜,他们四人一天搬运了多少趟,数也数不清了,看着他们那么大的年纪,一转转搬运着我们科的物品,汗水一滴滴落下,看在心里感动是那么多!没有他们,我们的科室怎么可能搬得那么顺利呢?他们无私的付出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感谢!我替医院、替科室、替千千万万的病患者感谢你们,有了你们的付出,才有今天病人安心的医疗环境!、搬入住院楼后,医务人员积极工作,依据专科特点,发挥专科特色,在开展原有的医疗护理措施的同进,切实为病患者提供具有专科特色的治疗、护理,夯实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武定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二0一二年十一月三十日

第二篇:治疗类风湿病的中药

治疗类风湿病的中药

治疗类风湿病的中药,是将青风藤,海风藤,忍冬藤,鸡血藤,红花,蚯蚓,秦艽,红线麻,狗脚草根,徐长卿,九节茶,黑皮跌打,寻骨风,分别研成粉面,混合均匀,分装成囊剂或制成丸剂;其配伍是:青风藤25-50g,海风藤25-50g,忍冬藤25-50g,鸡血藤25-50g,红花15-30g,蚯蚓15-30g,秦艽15-30g,红线麻15-30g,狗脚草根15-30g,徐长卿25-50g,九节茶25-50g,黑皮跌打15-30g,寻骨风25-50g。本发明具有滋阴清热利湿,和血化瘀,祛风通络,温经散寒止痛,增强免疫功能,调解内分泌,促进阴阳平衡等作用,主治类风湿和风湿性关节炎,服用本药可达到标本兼顾的治疗效果,无毒副作用,服用安全。

第三篇:中药要药总结

中药要药总结

1.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2.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3.辛夷:为治疗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4.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5.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VV 11.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12.柴胡: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

13.石膏: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14.栀子: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15.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16.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药。

17.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18.苦参:治湿热所致带下证及某些皮肤病常用药。19.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20.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21.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22.紫花地丁:尤以治疗疔毒为其特长。23.野菊花:治外科疔痈之良药。

24.重楼:痈肿疔毒、毒蛇咬伤常用药。25.漏芦:治乳痈之良药。26.土茯苓:治梅毒之要药。

27.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28.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29.连翘:为“疮家圣药”。

30.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31.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32.红藤、败酱草为肠痈要药。33.射干:咽喉肿痛常用之品。34.山豆根:治疗咽喉肿痛要药。

35.马勃:治咽喉肿痛常用药,对喉痹有出血和溃烂者尤宜。

36.马齿苋:治痢疾常用药。

37.半边莲:治热毒所致疮痈肿毒诸证常用药。(桔梗科)

38.金荞麦:以治疗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咯吐脓血为其所长。

39.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40.白蔹:常用之水火烫伤。41.四季青:尤宜于治水火烫伤。

42.绿豆:甘寒,善解热毒,如附子、巴豆、砒霜等。为解毒良药。

43.生地: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44.牡丹皮:治无汗骨蒸之要药。

45.青蒿:善除疟疾寒热,治疟疾之良药。

46.地骨皮:除有汗骨蒸,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47.银柴胡:为退虚热疗骨蒸之常用药。48.大黄: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尤宜于实热便秘。淤血证常用药。

49.芒硝:为治疗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

50.威灵仙:为治疗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

51.番泻叶:用语习惯性便秘和老年便秘。

52.独活:为风湿痹痛主药。无问新久,均可应用。53.威灵仙:为风湿痹痛之要药。性猛善走,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

54.徐长卿:为治风痹或痹症痛重之要药。55.川乌: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者。56.蕲蛇:透骨搜风,祛内外风邪,为截风要药。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顽痹。亦为抽搐痉挛之常用药,风毒之邪壅于肌表常用之品。乌梢蛇功同此而力不及,然无毒。

57.木瓜:为治疗风湿痹痛、经脉拘急之要药。(为治疗风湿痹证酸重拘急麻木及吐泻转筋常用药。)

58.松节:尤善治寒湿偏盛之风湿痹证,祛筋骨间风湿。

59.海风藤: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常用药。(胡椒科)60.昆明山海棠:治风寒湿痹日久关节疼痛麻痹之良药。

61.雪上一枝蒿:擅止痛,治疗多种疼痛之良药。62.秦艽:风药中之润剂。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热痹尤宜。亦为治虚热之要药。

63.防己: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64.桑枝:痹证无问寒热新久皆可,尤宜于风湿热痹。善走上肢。

65.海桐皮:尤善治下肢关节痹痛。

66.雷公藤:治风湿顽痹之要药。皮有大毒。(卫茅科)

67.五加皮:强壮性祛风湿药。尤宜于老人及久病体虚者。

68.狗脊:对肝肾不足兼有风寒湿邪之腰痛脊强,不能俯仰者最为适宜。

69.千年健:“颇宜于老人”,常与钻地风相须为用。70.雪莲花:尤宜于风湿痹证而寒湿偏盛者。71.桑寄生:为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

72.藿香:芳香化湿浊要药。能止呕,为治湿浊中阻所致呕吐最为截要。

73.苍术: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风寒挟湿来犯不用羌活便用苍术。

74.厚朴: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为消除胀满之要药。)

75.砂仁:醒脾调胃要药。寒湿气滞者尤宜。为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之佳品。76.茯苓:利水消肿之要药。

77.车前子:利尿通淋。利小便以实大便。

78.滑石:为治湿热淋痛之良药;为治暑湿诸证之佳品;为治湿疮湿疹及痱毒之要药。

79.瞿麦:治淋证常用药、热淋尤宜。80.萹蓄:“善杀三虫”蛔虫、蛲虫、钩虫。81.木通:为治湿热淋痛及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之口舌生疮、心烦尿赤之要药;为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要药。

82.海金沙:诸淋疼痛之要药,淋证常用辅药。83.石韦:尤宜于血淋。

84.萆薢:善利湿分清泌浊,为治膏淋要药。(薯蓣科)

85.金钱草:为治砂淋、石淋之要药;为治湿热黄疸、肝胆结石之佳品。86.茵陈: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为治疗黄疸要药。)87.附子: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88.干姜:温中散寒之要药。(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89.肉桂:为治疗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为治脾肾阳衰之佳品。(为治疗命门火衰之要药。)90.吴茱萸: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为治中寒肝逆或寒郁肝脉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91.丁香:治胃寒呃逆之要药。

92.牡丹皮:为治疗无汗骨蒸之要药。

93.陈皮:为治痰之要药。

94.木香:为行气止痛之要药;也为治疗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

95.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痹痛之要药。为妇科调经之要药。“乃气病之总司,女可之主帅也”,为气中血药。

96.薤白:为治疗胸痹之要药。97.大腹皮:宽中利气之截药。

98.山楂: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99.神曲:治食滞兼外感表证。

100.麦芽:治米面薯芋食滞,能回乳。101.莱菔子:饮食积滞兼气滞者。102.鸡内金:为消食运脾之要药。

103.使君子:为治蛔虫病之要药;为治小儿疳积之要药。尤宜小儿。忌与茶饮。

104.苦楝皮:广谱驱虫中药。主驱蛔虫。105.槟榔:驱绦虫,兼能泻下虫体。106.南瓜子:去绦虫,与槟榔同用。107.鹤草芽:去绦虫新药。(蔷薇科)

108.雷丸:广谱杀虫,尤宜绦虫。能直接杀虫。109.大蓟:为治血热妄行之要药。

110.小蓟:为治血热妄行及疮痈肿毒之要药。111.地榆:为治血热出血特别是下焦出血之佳品;为治疗水火烫伤之要药。

112.侧柏叶:治各种出血病症之要药,血热者尤宜。113.苎麻根:止血清热安胎,历来视为安胎要药。(荨麻科)

114.三七: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要药。(为伤科要药。)

115.茜草:妇科调经之要药。

116.蒲黄:止血行瘀之良药。血证无论寒热有无瘀滞均可,实夹瘀者尤宜。尤为妇科常用药。

117.降香:跌打损伤之内外出血证,外科常用之品。118.白及: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尤多用于肺胃出血证。亦为外疡消肿生肌常用药。

119.棕榈炭:收敛止血之要药。尤多用于崩漏。敛性强,应以无瘀者为宜。

120.艾叶:温经止血之要药。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之要药;也为安胎要药。121.炮姜:治脾不统血之出血病症。

122.灶心土:温经止血之要药。尤对吐血便血者更佳。

123.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治疗血瘀气滞之要药;能“上行头目”也为治疗头痛要药。“头痛须用川芎”。

124.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活血化瘀止痛之良药。“心痛欲死,速觅延胡”。

125.郁金: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

126.虎杖:为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127.姜黄: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

128.乳香:外伤科要药。定诸经之痛。散瘀止痛,活血消痈,且祛腐生肌。

129.没药:与乳香同为外伤科要药。治血瘀气滞较重之胃痛多用。

130.五灵脂:治疗瘀滞疼痛之要药。常与蒲黄相须,如《失笑散》

131.丹参:为妇科调经常用药。活血调经之良药。去瘀生新而不伤正。“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另,四物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

132.红花: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要药;也是妇产血瘀病症的常用药;并为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

133.桃仁:为治疗肠燥便秘、肠痈、肺痈之佳品。(为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症的常用药。)134.益母草:为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

135.泽兰:为治妇科经产淤血病症常用药。尤宜于水瘀互阻之水肿。

136.牛膝:为治疗经产病之要药。活血祛瘀中有疏利降泄。善引火(血)下行。

137.鸡血藤: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常用药。(豆科)

138.王不留行、穿山甲为下乳要药。穿山甲亦为治疗疮疡肿痛之要药。

139.土鳖虫:伤科常用药。尤多用于骨折伤筋淤血肿痛。

140.马钱子:消肿散结止痛,伤科疗伤止痛之佳品。亦为治疗风湿顽痹、拘挛疼痛、麻木瘫痪之常用药。141.自然铜:促进骨折愈合,为伤科要药。

142.苏木:“扑损瘀血”妇科瘀滞经产诸证及其它瘀滞病症常用药。

143.骨碎补:伤科要药。以其能入肾治骨,能治骨伤碎而得名。

144.血竭:伤科及其他瘀滞痛证要药。

145.莪术:专攻气中之血,香附而外又一“气中血药”。适用于气滞血瘀食积日久而成癥瘕积聚,以及气滞血瘀食停寒凝所致诸般痹痛。常与三棱相须。

146.三棱:功类莪术。均能破气行血、消积止痛。三棱偏破血,莪术偏破气。

147.半夏: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宜治脏腑湿痰。味苦能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尤宜于痰饮或胃寒所致胃气上逆呕吐。

148.禹白附:祛风痰止痛,其性上行。尤善治头面部诸疾。

149.白芥子:善除“皮里膜外之痰”,利气豁痰。150.皂荚:顽痰胶阻于肺,见咳逆上气,时吐稠痰,难以平卧者尤宜。

151.旋覆花:为治肺胃气逆之要药。“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能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152.白前:无论寒热、外感内伤、新嗽久咳均可用之,尤宜于痰湿或寒痰阻肺,肺气失降者。降气化痰,温化寒痰。

153.川贝:在“润”,尤宜内伤久咳,燥痰热谈之证。为治疗热痰及燥痰咳嗽之常用药。

154.浙贝:在“泄”,多用治风热咳嗽及痰热郁肺之咳嗽。为治疗肺热咳嗽之常用药。

155.竹沥:治痰热咳嗽,痰稠难咯、顽痰胶结者最宜。

156.竹茹:治胃热呕吐之要药。

157.天竺黄:清化热痰,清心定惊。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弊。

158.前胡:与白前相须而化痰之力不及。其性凉,用于外感咳喘不热者。

159.桔梗:其性善上行。“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能载药上行。

160.礞石:治惊痫之良药。攻消痰积、平肝镇惊。如《夺命散》。

161.杏仁:为治疗咳喘的要药。

162.百部:功专润肺止咳。为治疗新久咳嗽之要药。并能杀虫灭虱。

163.紫菀:甘润苦泄,性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长于润肺下气,开肺郁,化痰浊。凡咳嗽症,无论外感内伤、病程长短、寒热虚实皆可用之。

164.马兜铃:热郁于肺,肺失肃降而发为咳嗽痰喘者最宜。

165.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力缓。清肺热降肺火,尤宜风水皮水等阳水实证。

166.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力峻。泻肺中水汽痰涎,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167.白果:治妇女带下属脾肾亏虚色清质稀者最宜。敛肺化痰定喘,若配麻黄则“敛肺而不留邪,宣肺而不耗气”。

168.洋金花:麻醉镇咳平喘药。对成人老人咳喘无痰、痰少而他要无效者用之。

169.瓜蒌:为治热痰之胸痹之要药。

170.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171.朱砂:既重镇安神又清心安神。为镇心清火,安神定志之药。

172.龙骨:重镇安神常用药。173.酸枣仁:养心安神要药。174.缬草:安神镇静,祛风解痉。

175.合欢皮:善解肝郁,为悦心安神药。

176.远志: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177.石决明:凉肝镇肝之要药。对肝肾阴虚肝阳眩晕尤宜。

178.代赭石:为重镇降逆要药。尤善降胃气逆。亦为重镇潜阳常用之品。

179.刺蒺藜:祛风明目要药。味辛,善疏肝经风热。180.生铁落:用于肝郁火盛之怒狂阳厥证。

181.羚羊角: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尤宜于热极生风所致者。

182.牛黄:为清热解毒良药。常用治小儿急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症。183.珍珠:多用以治多种眼疾。

184.钩藤:尤宜于肝阳化风者,尤宜于热极生风四肢抽搐及小儿高热惊风。(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

185.天麻:天麻可平肝阳、息肝风,药性平和,对各种病因的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无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为治疗眩晕、头痛之要药,无论寒热皆可。)

186.全蝎:治疗痉挛抽搐之要药。其力不逊羚羊角。其性平和。

187.蜈蚣:通达内外,搜风定搐之力强,与全蝎皆为息风要药。其性燥烈。

188.僵蚕: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宜。

189.麝香:为醒神回苏之要药。各种原因之闭证神昏,无论寒热皆效。另可催生下胎。

190.苏合香:治面青、身凉、苔白、脉迟之寒闭神昏要药。

191.冰片:凉开之品。

192.石菖蒲:擅长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神志昏乱。

193.人参:大补元气,为救脱要药(为拯危救脱的要药;为补肺的要药;为补脾的要药)。

194.西洋参:补气药中清补之品。性凉。气阴双补。气阴不足重症,火盛。195.党参:气血双补。

196.太子参:补气药中清补之品。性平。气阴不足轻症火不盛及小儿,宜用。

197.黄芪:为补中益气要药。治气虚水肿要药。为“补药之长”。

198.白术:为补气健脾要药(“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199.山药:为平补气阴之佳品。200.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号称“国老”。

201.大枣:治疗心失充养,心神无主而“脏燥”之要药。

202.沙棘:为藏医蒙医治咳喘痰多较常用药。203.饴糖:尤宜于脾胃虚寒之脘腹疼痛喜按,空腹时痛甚,食后稍安者。另用于小儿发育五迟。204.鹿茸:助阳之力强而起效慢,用治慢性阳虚。治急性力不及附子。为温肾壮阳、补督脉、益精血的要药。

205.淫羊藿:亦称“仙灵脾”或弃杖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206.巴戟天:对肾阳虚兼风湿者尤宜。

207.杜仲:为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续断亦是如此。为治肝肾亏虚胎漏胎动之佳品。208.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之要药。

209.菟丝子:亦为平补阴阳之品。功能补肾阳益肾精以固精缩尿,安胎。

210.蛤蚧:治多种虚证咳喘之佳品。有固本培元之功。

211.益智仁:为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212.冬虫夏草:有兴阳起萎之功,亦为平补肺肾之佳品,尤宜劳嗽痰血者。

213.海马:有引火归原,续接真气之功。治肾虚作喘。

214.当归:妇科调经之要药;内科补血之佳品(为补血之圣药,妇科补血调经的要药)。为活血行淤之要药。

215.乌贼骨:为妇科之良药。

216.熟地黄:为养血补虚之要药;为补肾阴之要药。“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217.白芍: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218.阿胶:甘平质润,为补血要药,尤以治出血致血虚为佳。味甘质粘,为止血要药。

219.何首乌:不寒、不燥、不腻,为滋补良药。220.枸杞子:平补肾精肝血之品。221.麻黄根: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

222.浮小麦:为养心敛液、固表止汗之佳品。223.五味子: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之常用药。

224.乌梅: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

225.罂粟壳:为涩肠止泻之圣药。适用于久泻久痢而无邪滞者。

226.诃子: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治失音之要药。为藏药之“百药之王”,其位似甘草。227.石榴皮: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

228.赤石脂:治疗久泻久痢、下痢脓血之常用药物。常与禹余粮相须。

229.山茱萸:为平补阴阳之要药;为固精止遗的要药;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

230.桑螵蛸:治疗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之良药。

231.海螵蛸:为治疗胃脘痛、胃酸过多之佳品。232.莲子:治疗脾虚肾虚带下。233.芡实:治疗带下证之佳品。

234.椿皮:止带之常用药物,尤宜于血热、崩漏、便血者。

235.鸡冠花:治疗带下证之常用之品。

236.常山:为治虐之要药。尤以间日虐、三日虐佳。237.硫磺:治疗疥疮之要药。

238.蛇床子:为皮肤及妇科常用药。

239.升药:只供外用之外科常用药之一。

240硼砂:为喉科及眼科常用药,且多外用。

表证 方剂学病-方对应

风寒表证:表实:麻黄汤 2014-12-11 中国中医考研

表虚:桂枝汤

+里饮:小青龙汤 治咳嗽——杏苏散(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

外湿+里热:九味羌活汤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气滞:加味香苏散/香苏散 治咳喘------小青龙汤(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郁热:柴葛解肌汤

苏子降气汤(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

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

风热表证:

风热病以发热为主:银翘散

失宣降)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

治泄泻--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湿浊阻滞)

四神丸(肾阳虚衰,不温脾土)

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固摄无权)

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

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

治痢疾—白头翁汤(热毒壅滞肠中,深陷血分)

芍药汤(湿热疫毒下注大肠,壅滞气机,气血不和)

治呕逆—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旋覆代赭汤(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气机上逆)

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

治月经不调——归脾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

四物汤(营血虚滞,血行不畅)

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治便秘——麻子仁丸(肠胃燥热,脾津不足)

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济川煎(肾虚精亏,肠燥便秘)

治“四逆”—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

四逆汤(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当归四逆汤(血虚阳弱,经脉受寒,凝滞不通)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温脾汤(脾阳不足,运化失常,寒积结于肠胃)

治腹痛——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

小建中汤(中焦虚寒,气血阴阳俱虚,阳虚为主,)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治发热(甘温除热)---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

当归补血汤(血虚气弱,阳浮于外)

小建中汤(中焦虚寒,气血阴阳俱虚,阳虚为主,)青蒿鳖甲汤(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治胁痛——一贯煎(肝肾阴虚,肝失所养,肝气郁滞)

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

治崩漏——归脾汤(脾虚血少,脾不统血)

固冲汤(脾气虚弱,冲脉不固)

理中丸(脾阳不足,脾不统血)

治失眠——朱砂安神丸(心火偏亢,阴血受灼,心神失养)

天王补心丹(心肾阴亏,虚热内扰)

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酸枣仁汤(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虚火内扰)

治带下——完带汤(肝郁脾虚,湿浊下注)

龙胆泻肝汤(肝胆湿热下注)

风热病以咳嗽为主:桑菊饮

风热热不解(+肺热):麻杏甘石汤

虚人表证:气虚+风寒湿:败毒散

气虚+痰饮:参苏饮

阳虚:再造散、麻黄附子细辛汤

阴虚:加减葳蕤汤

咳嗽;

风邪犯肺:止嗽散 结证: 热结:阳明腑实证:大承气汤(痞满燥实)

阳明腑实轻证:小承气汤(痞满实)

阳明胃肠燥热:调胃承气汤

水热结胸:大陷胸汤

湿热瘀滞:大黄牡丹汤

+气血不足:黄龙汤

+气阴不足:新加黄龙汤 寒结:+阳虚:温脾汤

寒积:大黄牡丹汤 燥结:脾约证:麻子仁丸

+肾虚:济川煎

+阴亏:增液承气汤 水结:水热结胸:大陷胸汤

水饮(悬饮、水肿):十枣汤 半表半里证 少阳证:---------小柴胡汤

+湿热痰浊:蒿芩清胆汤 胃肠不和+痞结:半夏泻心汤 肝脾不和证:

阳郁厥逆:四逆散

肝郁脾虚+血虚:逍遥散

脾虚肝郁+痛泻:痛泻要方 热证 气分热:

气分实热:白虎汤

+气阴两伤:白虎加人参汤

余热+气阴两伤:竹叶石膏汤

营分热——清营汤 血分热——犀角地黄汤 气+血分热:清瘟败毒饮 热毒证

+风邪:普济消毒饮(大头瘟)

+风邪(痈疮):牛蒡解肌汤

+痈疡肿毒瘀:仙方活命饮

+疔毒:五味消毒饮

+脱疽:四妙勇安汤

+痰瘀互结(肺痈):苇茎汤

火热证:

三焦:黄连解毒汤

上中二焦: 凉膈散

下焦湿热:龙胆泻肝汤

心火下移小肠:导赤散

肝胆火:龙胆泻肝汤

肝火+犯胃:左金丸

肺热(咳喘):泻白散

(无表证)

胃火(牙痛):清胃散

胃热+肾阴虚:玉女煎

痢疾:湿热:芍药汤

热毒:白头翁汤

阴虚:温病后期,邪伏阴分:青蒿鳖甲汤

肝肾阴虚+虚火:清骨散

阴亏血虚+风邪传里化热:秦艽鳖甲散

阴虚火旺(盗汗):当归六黄汤

暑证

暑+热+湿+寒:新加香薷饮

暑+热+气阴虚:王氏清暑益气汤

暑+热(气分轻):清络饮

暑+湿:六一散

里寒证

脾胃虚寒:理中汤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小建中汤

中阳虚寒重:大建中汤

肝胃虚寒(浊阴上逆):吴茱萸汤

心肾阳衰寒厥:四逆汤

三阴直中(真阳衰微):回阳救急汤

血虚寒厥:当归四逆汤

血痹:黄芪桂枝五物汤

阴疽:阳和汤

表里证

少阳+阳明:大柴胡汤

风热+里实:防风通圣散

表证+热利:葛根芩连汤

表证+里热:石膏汤

风寒+寒湿气血痰(五积):五积散

虚证

脾胃气虚:四君子汤

脾虚+湿盛:参苓白术散

脾虚+气陷:补中益气汤

脾虚+肝郁+湿带——完带汤

表虚+自汗(或易感风邪)——玉屏风散

气阴虚——生脉散

血虚+滞——四物汤

血虚+阳浮——当归补血汤

气虚+血虚(心脾)——归脾汤(心脾两虚或脾不统血)

气虚+血虚——八珍汤

气虚+血虚+胎元不固——泰山磐石散

气虚+血虚+疮疡溃后——内补黄芪汤

阳虚+血虚(心动悸或虚劳肺痿)

心脾血虚:归脾汤

肝肾阴虚:六味地黄丸

肝肾阴虚+内热(痿证):虎潜丸

肾阴虚(真阴):左归丸

阴虚+肝郁:一贯煎

阴虚+肺热:补肺阿胶汤

肾阳虚:肾气丸

肾阳虚(命门火虚):右归丸

肾阴虚+肾阳虚+痰浊(舌强不语,足废不用):地黄饮子

失眠

心火+血虚:朱砂安神丸

心火+肾虚(心肾不交):磁朱丸

虚热+肝血虚:酸枣仁汤

虚热+血虚:天王补心丹

血虚+阳亢:珍珠母丸(重镇)

心阴虚+肝气不和(脏燥):甘麦大枣汤闭证

热闭:温热闭心包:安宫牛黄丸

温热陷心包+动风:紫雪

痰热闭心包:至宝丹

痰浊秽恶:紫金锭(玉枢丹)寒闭:苏合香丸

滑脱证

汗——卫外不固自汗盗汗:牡蛎散

肺气——久咳+气阴虚+肺虚:九仙散

肠——久泻久痢(脾肾虚寒):真人养脏汤

五更泄(命门火衰):四神丸

尿频滑精——心肾两虚:桑螵蛸散

尿频遗尿——肾气不足,下元虚冷:缩泉丸

遗精滑泄——肾虚精关不固:金锁固精丸

血崩经多——脾肾亏虚,冲任不固:固冲汤

崩漏经多——阴虚血热:固经丸

气机不调

咽——梅核气:半夏厚朴汤

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越鞠丸 心胸胁脘腹疼痛——肝郁+化火:金铃子散 胸痹轻证—气滞+痰结+胸阳虚:瓜蒌薤白白酒汤

胸痹——气滞+痰结+胸阳虚:枳实薤白桂枝汤

小肠疝气——气滞+寒凝:天台乌药散

疝气腹痛——气滞+寒凝+肝肾虚寒:暖肝煎㿗疝——气滞+血瘀+寒湿+坚结:橘核丸 痞证——气滞+脾虚+寒热互结:枳实消痞丸

气滞+中焦寒湿:厚朴温中汤

喘咳——肺气逆+痰涎(肺)+肾阳虚(上实下虚):

苏子降气汤

喘咳—肺气逆+风寒(表)+痰热(里):定喘汤

痞证、反胃呕逆——胃气逆+胃气虚+痰浊:旋覆代赭汤

呃逆——胃气逆+胃虚+热:橘皮竹茹汤

血证

血瘀证

心胸腹刺痛——血瘀:失笑散

腹痛——瘀阻胞宫:桂枝茯苓丸

心腹痛,跌打瘀肿,疮疡,癥瘕积聚——血瘀+气滞:活络效灵丹

下焦蓄血:桃核承气汤

胸中血瘀:血府逐瘀汤

胁下瘀血(跌打损伤)——血瘀:复元活血汤

瘀血肿痛(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七厘散

冲任瘀血——血瘀+虚寒:温经汤

产后瘀血腹痛——血瘀+虚寒:生化汤

中风——血瘀+气虚:补阳还五汤

干血劳——五劳虚极:大黄蛰虫丸

出血证

上部出血——血热:十灰散

血淋、尿血——血热+水:小蓟饮子

便血(肠风脏毒下血)——肠热:槐花散

便血——脾阳不足,脾不统血:黄土汤

咳血——肝火犯肺:咳血方

崩漏——血虚+寒+冲任虚损:胶艾汤

刀伤出血——七厘散

风邪

风中经络——初中:大秦艽汤 风中头面经络——风+痰:牵正散

头痛——外感风邪:川芎茶调散 热盛动风:羚角钩藤汤 阴虚动动风:大定风珠 肝阳化风:天麻钩藤阴

真阴虚+血虚+肝亢——阿胶鸡子黄汤 类中风——阴虚肝阳亢:镇肝熄风汤 风寒湿痹:小活络丹 风疹、湿疹:消风散

燥证

外感

凉燥——杏苏散

温燥——桑杏汤

温燥+伤肺+气阴虚——清燥救肺汤 白喉——燥热+阴虚——养阴清肺汤 肺痨——肺燥+阴虚——琼玉膏 肺痿——虚热:麦门冬汤 胃阴虚:麦门冬汤

肺肾阴虚+虚火:百合固金汤 消渴——气阴两虚:玉液汤

湿证

脾胃湿滞——平胃散

湿滞于内+外感风寒——藿香正气散 湿热(湿重于热)——三仁汤

湿热(湿热并重)湿温——甘露消毒丹 黄疸——湿热——茵陈蒿汤

霍乱——湿热+气+中——连朴饮 淋证——湿热——八正散

蓄水——下焦气化不利+水证——五苓散 蓄水/血淋——水+热——猪苓汤

风水、风湿——表虚+风+水湿——防己黄芪汤

痹证——风湿(表)——羌活胜湿汤 久痹——肝肾不足——独活寄生汤 水证

—阳虚上泛——真武汤

痰饮——中阳不足——苓桂术甘汤 阴水——脾肾阳虚+水停——实脾散 膏淋、白浊——下焦虚寒——萆薢分清

痰证

湿痰:二陈汤 痰+胆郁:温胆汤

咳嗽——燥痰:贝母瓜蒌散 咳嗽——痰热:清气化痰丸 结胸——痰热:小陷胸汤

眩晕头痛胸膈痞闷——风痰上扰:半夏白术天麻汤

痰壅——食滞+气逆:三子养亲汤 食滞

食滞胃脘:保和丸

食滞+气滞+脾虚:枳术丸 食积+脾虚:健脾丸

积滞+湿+热:木香槟榔丸 食积+湿热:枳实导滞丸

气滞+脾虚+寒热互结:枳实导滞丸 虫证 脏寒蛔厥:乌梅丸

虫积+脾虚+内热:肥儿丸

其他

犀黄丸:火郁+痰凝+血瘀+气滞 透脓散:气血虚+痈疮脓成难溃 小金丹:寒湿痰瘀+阻于经络(流注乳癌等)龙胆泻肝汤:(共7处)

1.自汗、盗汗―⑷邪热郁蒸:清肝泄

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2.血证(1)鼻衄③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血证⑷吐血②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不寐⑴实证①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5.痫证⑵痰火内盛:清肝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6.胁痛⑶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7.耳鸣、耳聋-⑴肝胆火盛:清肝泄火——龙胆泻肝汤 温胆汤:(共2处)

1.不寐⑴实证②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

2..耳鸣、耳聋⑵痰火郁结:化痰清火,和胃降浊——温胆汤

柴胡疏肝散(共5处)

1.郁证⑴实证①肝气郁结:疏肝理气解郁—――—柴胡疏肝散

2.胃痛⑶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3.腹痛⑸气滞血瘀:以气滞为主,宜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4.胁痛⑴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5.鼓胀⑴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汤 归脾汤(共9处)

1.血证⑴鼻衄④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2.血证⑷吐血③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3.血证⑹尿血③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血证⑺紫斑③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5.心悸⑵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6.不寐⑵虚证②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7.郁证⑵虚证②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8.眩晕⑵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9.内伤发热⑷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金匮肾气丸(共4处)

1.哮证⑵缓解期③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2.喘证⑵虚喘②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3.痰饮⑷支饮②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4.消渴⑶下消②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共3处)

1.鼓胀⑸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2.水肿⑵阴水②肾气衰微:温肾助阳,行气化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癃闭⑹肾阳衰惫:温阳益气,补肾利尿——――《济生》肾气丸 失笑散(共2处)1.胃痛⑸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实证失笑散合丹参饮;

2.积聚⑵积证①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藿香正气散(共3处)

1.呕吐⑴实证①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2.泄泻⑴感受外邪①寒湿(风寒):解表散寒,芳香化湿— —藿香正气散

3.霍乱⑴寒霍乱①轻证:散寒燥湿,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合纯阳正气丸 葛根芩连汤(共2处)

1.泄泻⑴感受外邪②湿热(暑湿):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 2.痢疾—湿热痢(表邪未解,里热已盛)——葛根芩连汤

龙胆泻肝汤可治疗鼻衄、吐血、不寐、耳鸣耳聋、遗精、痫证、胁痛、自汗盗汗 温胆汤可治疗心悸、不寐、呕吐

柴胡疏肝散可治疗胁痛、胃痛、腹痛、郁证、鼓胀

归脾汤可治疗鼻衄、吐血、尿血、紫斑、不寐、郁证、心悸、内伤发热、眩晕

金匮肾气丸治疗消渴、水肿、支饮、哮病、喘证

失笑散可治疗胃痛、积证

藿香正气散可治疗泄泻、呕吐、霍乱 葛根芩连汤可治疗泄泻、痢疾

百合固金汤可治疗咳嗽、肺痨、咯血

1、药物部位。考试时常考药物的部位,这需要平时积累总结。但大纲写着只靠重点药物,所以这都能自己划分出来,其实大多数都是根,但有些确实比较乱,我总结一些实用常考的,如下:

地上部分:紫苏、香薷、荆芥、薄荷、鱼腥草、青蒿、广藿香、佩兰、瞿麦、茵陈、大蓟(地上部分或根)、小蓟、仙鹤草、益母草、佩兰、淫羊藿(羊吃草嘛)、墨旱莲

全草:细辛、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钱草

果实:苍耳子、牛蒡子、蔓荆子、栀子、连翘、巴豆、木瓜、砂仁、白豆蔻、吴茱萸、川楝子、山楂、使君子、瓜蒌、苏子、补骨脂、枸杞子、女贞子、五味子、乌梅、诃子、覆盆子、金樱子、蛇床子

种子:决明子、牵牛子、马钱子、王不留行、车前子、莱菔子、槟榔、桃仁、白芥子、苦杏仁、葶苈子、白果、酸枣仁、菟丝子、莲子、芡实(共16个)

注意:果实和种子是常考的,常问一下哪个属于果实,然后果实和种子混着来考,做题时,我们必须先知道选型是否属于果实种子类(把上面两个类型多读读,自然知道是果实种类类的药物了),然后再区分果实种子,为了容易区别,我编个了个挺无语的句子:王莱明牵着马车,载着菟丝子、莲子到葶芥村去买白果槟郎。背熟这句话,我们只需再背三人(桃仁、杏仁、酸枣仁),莲子和芡实功用非常相近,有了莲子,怎能没芡实这好基友呢。

块茎:半夏、天南星、白附子、延胡索、三棱、天麻、白及、泽泻

块根:生地、熟地、甘遂、乌药、郁金、百部、石菖蒲、太子参、何首乌、麦冬、天冬、玉竹、黄精

种实:火麻仁

种仁:薏苡仁、柏子仁、肉豆蔻

根皮:白鲜皮、椿皮、牡丹皮、地骨皮、五加皮、苦楝皮、桑白皮 树皮:黄柏、肉桂、杜仲

花蕾:金银花、芫华、款冬花、丁香(花蕾为公丁香,果实为母丁香,即鸡香舌)、槐花(花称槐花,花蕾称槐米)头状花序:菊花、旋覆花 菌核:茯苓、猪苓、雷丸

叶:桑叶、大青叶、石韦、艾叶 花:红花

含树脂的木材:沉香(为啥叫“沉”香,就因为有树脂比较重嘛)树脂:乳香、没药、血竭 鳞茎:薤白、川贝、浙贝 藤茎:关木通、鸡血藤 粉末:青黛 花粉:蒲黄

结晶体:芒硝、硼砂 带叶茎枝:桑寄生 带钩茎枝:钩藤 果穗:夏枯草 茎髓:通草

果皮:花椒、陈皮、青皮 果肉:山茱萸 幼果:枳实、枳壳 粪便:五灵脂

茎杆的干燥中间层:竹茹 带鳞叶肉质茎:肉苁蓉 肉质鳞叶:百合 茎:石斛

树干芯材:檀香

乌头:子跟为附子;母跟为川乌

注意:

1、药物部位只考重点药,以上药物均为重点药,根类药太多,就不列举,虽然根类药也分根茎和根,但历年从没分开考过。

2、虽然有些部位不会直接考,但其药物可能成为选项,故也需知道其大概部位。

2、药物来源。药物来源考过蔷薇科和百合科,且这两个科都重复考过,是为重点。百合科:知母、葱白、蚤休、土茯苓、芦荟、薤白、川贝、浙贝、麦冬、天冬、百合、玉竹、黄精、大蒜

蔷薇科:郁李仁、木瓜、玫瑰花、山楂、鹤草芽、仙鹤草、地榆、桃仁、苦杏仁、枇杷叶、乌梅、覆盆子、金樱子

天南星科:石菖蒲、半夏、天南星、白附子 马兜铃科:细辛、关木通、青木香、木防己、马兜铃(马兜铃酸对肾有毒性,这类的滥用曾导致很多肾衰竭病人,引起西医及民众对中医的攻击,所以马兜铃科药物是潜在的考点)

姜科:生姜、干姜、高良姜、炮姜、姜黄、砂仁、白蔻豆、草豆蔻、草果、莪术、郁金、益智

五加科:五加皮、通草、三

七、人参、西洋参、刺五加

桔梗科:半边莲、桔梗、党参、南沙参 玄参科:生地、熟地、玄参、胡黄连 龙胆科:龙胆草、秦艽

茜草科:栀子、白花蛇舌草、茜草、钩藤、巴戟天

罂粟科:延胡索、罂粟壳

毛茛科:升麻、黄连、白头翁、牡丹皮、川乌、草乌、威灵仙、附子、白芍

芸香科:黄柏、白鲜皮、吴茱萸、花椒、陈皮、青皮、枳实、枳壳、佛手

注意:以上均包括重点和非重点药,个人认为是潜在的考点。

3、剂型

汤剂:1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2随症加减,全面,灵活

蜜丸:1性质柔润、作用缓和持久;2补益,矫味

糊丸:1内服可延长药效;2减轻剧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对胃肠的刺激

酒剂:酒有活血通络、易于发散、助长药性的特效,故常在祛风通络剂、补益剂中使用 茶剂:大多用于感冒、食积、腹泻

注意:前三个必须背熟,蜜丸和糊丸切不可混淆。

4、用量

用量的重点在于:有毒药、矿物类药,其中开窍药、峻下逐水药是大重点!!

5、用法

煎药用具:瓦罐、砂锅、搪瓷、铝制品,忌铁、铜

不易久煎:紫苏、香薷、荆芥、葱白、薄荷、决明子、鱼腥草、青蒿、秦艽、草豆蔻、钩藤

后下:番泻叶、砂仁、白豆蔻、肉桂、沉香、檀香、降香、苦杏仁(生用时)久煎:川乌、草乌、雷公藤、附子

包煎:辛夷、车前子、滑石、海金沙、蒲黄、五灵脂、灶心土、儿茶、旋覆花、葶苈子(不确定需不需要)

不入煎剂:芦荟、甘遂、巴豆、鹤草芽(有效成分不溶于水)、雷丸(高温破坏有效酶成分)、琥珀、麝香、冰皮、苏合香 忌火煅:朱砂、雄黄、琥珀 忌铁器炒:西洋参

研末内服效果更好:鸡内金、穿山甲

只供外用,不可内服:土荆皮、炉甘石、升药

冲服:竹沥

煎汤代水:灶心土 水银制品:(朱砂)、升药、轻粉

6、文献

历代著作傲视宝典都有,比较齐全,我补充2个:

1《苏沈良方》最早记载“秋石”的制备方法。(秋石即从人尿中提取的性激素制剂)2《本草求真》黄宫绣,521种,以临床实用为宗旨,按药物主要功效进行分类,为方便检索,书末附“卷后目录”

以上两个均来自教科书,但傲视宝典未列举,从未考过,潜在考点。注意:著作相对容易,但《皇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易混淆。现列举:

《皇帝内经》奠定了四气五味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中药归经学说之先导,后世中药升降浮沉学说的理论基础。(这说一大堆都是中药的东西,很容易就选到《神农本草经》去了)

《神农本草经》提出“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明确“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提出“七情和合”的药物配伍理论。

上面两个容易混淆,需牢记!

7、其他

1、驱虫药 07年改革后,驱虫药已经细考到哪个药祛什么虫了,所以驱虫药必须记住驱虫的类型,且其他药物具有驱虫作用的也会混合着考,其他具有驱虫作用的药物如下: 椿皮:蛔虫 贯众:绦虫、蛔虫、钩虫、蛲虫 牵牛子:蛔虫、绦虫 川楝子:蛔虫 百部:蛲虫(百折不“蛲”嘛)

2、清热解毒药中能治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的有 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贯众、穿心莲(6个)注意:其中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贯众卫气营血均可用!

3、能解蛇毒的有 紫花地丁、蚤休、穿心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白薇、金钱草、青木香 注意:按照出题模式,很可能会问,“属于清热解毒药中,以下能解蛇毒的是”,紫花地丁、蚤休、穿心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均为清热解毒药中能解蛇毒的。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藜芦反细辛、芍药、人参、沙参、苦参、丹参、元参)

《十九畏歌》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妊娠服药禁忌歌》

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与蛰虫。

以下是相关疾病用药禁忌汇总,可作为参考。

1.妊娠妇女

(1)通经活血:桃仁、红花、大黄、赤芍、槐花、乳香、没药、凌霄花、五灵脂、苏木、王不留行、皂角刺

(2)行气破滞:枳实、厚朴、青皮、槟榔(3)辛热温燥:附子、乌头、干姜、肉桂、吴茱萸、半夏、南星

(4)苦寒降泄:漏芦、木通、代赭石、冬葵子、马齿苋

2.授乳妇女

麦芽、神曲、大黄、番泻叶、枇杷叶及一切通经药物。

3.脾虚泄泻

石决明、牛蒡子、知母、栀子、鲜生地黄、玄参、地骨皮、龙胆草、山豆根、柏子仁、黄苁蓉、桑葚、天冬、火麻仁、瓜蒌仁、杏仁等苦寒、降泄、滑润之品。

《十八反歌》4.阴虚潮热

麻黄、桂枝、苍术、厚朴、附子、干姜、肉桂、川芎、吴茱萸等辛温香燥、劫阴之品。

5.外感发热

熟地、阿胶、附子、党参、鹿茸、补骨脂、黄狗肾、紫河车、蛤蚧等温热助阳、滋补碍邪的药物。

6.气喘痰壅

别直参、黄芪、升麻、柴胡、饴糖、龟板胶、鹿角胶、阿胶、熟地黄等升阳补气、黏腻碍胃的药物

7.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及崩漏

肉桂、附子、补骨脂、桂枝、川芎、桃仁、红花、水蛭、五灵脂、干漆等温热、活血破瘀的药物

8.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麻黄、葛根、桂枝、川芎、防风、肉桂、附子等温阳升提的药物

9.习惯性便秘

茯苓、车前子、泽泻、薏苡仁、赤小豆、滑石、干姜、肉桂、诃子、五倍子、肉果等燥湿利尿的药物

10.急性疫毒痢

诃子、赤石脂、禹余粮、五倍子、罂粟壳等收敛固涩药物

11.肾阴亏损、虚阳偏亢,阳事易动者

阳起石、鹿茸、淫羊藿、补骨脂、海狗肾、韭菜子、肉桂、人参等兴阳之品。

12.胃弱脾虚,有呕血者

瓜蒂、常山、明矾、龙胆草、穿心莲等酸苦涌泄之药

13.肝病

慢性肝炎,黄药子慎用;肝硬化(阴虚型),桂枝、肉桂、附子、吴茱萸等温热药慎用;急性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者,若湿热重,五味子慎用;若肝阴虚,垂盆草慎用。

14.肾病

尿蛋白量多,木通、泽泻慎用;红细胞多,肉桂、桂枝、地鳖虫、水蛭慎用;肾炎水肿期忌盐。

15.肺病

肺寒咳嗽,马兜铃、竹沥慎用;肺热痰多,白芥子、白附子、南星慎用;肺痨,一切助阳温燥,兴阳道,耗阴精的药慎用,如阳起石、仙茅、淫羊藿、肉桂、鹿茸、海狗肾、附子、干姜、羊肉、牛肉

16.心病

胸闷心悸,心律不齐,蟾蜍、夹竹桃、万年青、老茶树根、茶叶慎用。

第四篇:中药治疗风湿性皮下小结

中药治疗风湿性皮下小结

本人在门诊先后用中药治疗14例风湿症并有皮下小结的病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举其中两例:

病例一:李××,女,22岁,农民,未婚。初诊:2006年10月10日。病人自述,踝关节酸重疼痛三个月,不能参加农田劳动亦三个月,最近又见关节周围起疙瘩。曾到西医院诊治,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

检查:踝关节附近有皮下小结数个,左手前臂背侧亦有一皮下小结,大小界于绿豆与黄豆之间,皮色不变按之痛,有活动性;舌质正常,苔白腻,脉骨微数(心率98次/分)。处方:薏仁30克,茯苓30克,白术15克,苍术15克,羌活9克,麻黄9克,地龙12克,木瓜9克,牛膝9克,川乌头7克,赤芍9克,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在服第三剂时,皮下小结消散,关节酸痛症状减轻;服第十二剂后,病人关节疼痛症状全无而愈,能参加体力劳动,经追访一年未复发。病例二:曾××,女,17岁,中学生。初诊:2008年4月4日。病人自诉两踝关节肿胀酸痛约一个月之久。开始时,因受寒冷,两踝关节周围起疙瘩,局部稍肿,酸痛重滞感。患者误认为是冻疮,经常用热水袋敷,不见愈。病情继续加重,后几经诊断,方确诊为风湿症合并皮下小结。经用青、链霉素、考的松等治疗,病情未见好转,故求治于中医。

检查:病人被搀扶进入诊室,行走极度困难。观其两踝关节数个皮下小结相连,每个大小如儿童玩耍用的玻璃球,其色紫红而黯,突起于皮肤;按这凉感,疼痛;局部肿胀,按之凹陷不易起,两踝关节已被肿胀所掩盖。形体发育正常,痛苦面容,舌淡苔白滑而腻,脉沉缓无力。检查上肢,亦有数个皮下小结,大小如豉豆。病人诉近二十天来关节沉重酸楚相当严重。符合诊断,处方:薏米24克,麻黄9克,茯苓15克,当归12克,木通9克,川乌头6克,黄芪18克,白术15克,赤芍9克,地龙15克,三剂,水煎服(饭前服),每八小时服一次,一日三次,一日一剂。药后关节疼痛大减。

四月七日复诊,能自己步入诊室,在服第二剂时,皮下小结见消,症状明显见轻,故停用连续注射 的青、链霉素。脉证同前,加大药量:薏仁30克,茯苓30克,当归12克,制川乌头9克,地龙24克,黄芪24克(其它药同前),四剂,服法同前。四月十一日再诊。踝关节肿消大半,皮下小结变小,颜色变浅,舌诊如前,脉见沉滑稍数,宗四月七日方加牛膝9克,四剂。

四月十五日四诊。病情继续见愈,整个关节疼痛,皮下小结消退,行动自如;舌质由浅转红润,苔白微腻,脉滑数(心率114次/分),继投四月十一日方四剂。以后病人边上学边服药,直至踝关节全部消肿,皮下小结全部消失(无色素沉着),局部恢复正常肤色,舌质淡红而润,脉缓和有力(心率86次/分),共服中药29剂而告愈。

体会西医学认为,风湿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全身性胶原组织疾病,是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中医学则认为是风、寒、湿之外邪侵犯机体所致的痹证。治以祛风、除湿、散寒。本人治疗此14例病人是以散寒、除湿、通经活络为主,方中麻黄、川乌二药,乍看起来,似与脉相矛盾,如例一脉滑稍数,例二服药后脉由沉缓无力转为脉滑数。这种脉象乃是外邪进入机体之后,与正气相争,使脉道充实所致,乃是正盛邪实之表现。西医学认为,风湿病最易侵犯心脏,心搏快

(心率和体温升高不成正比)可以认为是侵犯心肌的信号。所以治疗此病决不可畏麻黄和乌头。有人会认为,乌头大辛大热,本方剂正是运用此药性,风、湿、寒邪非乌头不能祛,非麻黄不能逐。也正如李中梓所说:“治痛痹者,散寒为主……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方中川乌头,如缺药可用草乌头代之。此点,再举一例说明。时××,男,49岁,县运输站工人,其人手指掌关节,两足踝关节,足跟部经常反复起红疙瘩(即玻下小结),关节酸重疼痛,肿胀达二年之久。病人有时低热,关节局部有时有热感,舌苔白腻,脉弦滑而数。开始诊为热痹,用清热、疏风、除湿之法,投白虎加桂枝汤三剂,服后不见愈;又进服六剂,仍不见效,且有所加重。故改用上方,三剂,服后明显见效。皮下小结消退,局部肿胀和关节疼痛症状大减,十几剂告愈,现已上班工作。此病有低热,局部有时又有热感,脉滑数,表面看来似乎热痹或寒湿化热,实为邪盛正实,邪正相搏之剧所致寒湿实证,非湿热所致,故用上方获愈。方中薏米、白术、茯苓的用法也应该说明。从14例病例看,舌苔均有白腻之象,且均有关节酸疼重滞感,有的且有关节肿胀,可见湿邪相当严重。临床得知,痹证十分缠绵,其中和湿邪的特性有很大关系。故须加重薏米、茯苓、白术的用量,方中的用量为基本用量,正如李中梓所说:“着痹者,利湿为主,祛风解寒亦不可缺,大抵参以补脾补气之剂,盖土强可以胜湿……。”临床随着病人的邪正盛衰中,可有所加减。如例二,舌淡、脉沉缓无力,为正气不足,方中加黄耆以扶正祛邪,达到邪去正扶,脉转滑稍数之效。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痛痹,着痹。而合并有皮下小结的产生,常提示疾病处于严重的活动阶段,也最有诊断意义。小结常数月不消散,最使病人痛苦。

皮下小结,中医学认为是痰浊瘀血壅塞脉络所致。方中的地龙、赤芍、当归达到了通经活络治疗瘀滞的目的;但必需与除显之法同时进行才能达到瘀祛湿除,皮下小结消散的目的。风湿病皮下小结经常被误诊为风疹疙瘩、冻疮和过敏等,故应加以鉴别。5 所治14例中,女性多于男性,并以青年女性为多,男性仅1人。病人最多服药29剂,最少服药8剂,药后无特殊不适。缺药可以替代,但白术、地龙、赤芍、茯苓、麻黄、乌头、薏仁、木瓜、牛膝为基本用药,尽量配全为好。另外,每剂药应分三次服,即八小时服用一次;必要时可六小时服一次,以便药力的发挥和接续。

第五篇: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处方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处方

中医治疗糖尿病在用药方面,一方面应注意调节病人的免疫功能,中药主要是补益药物的应用,譬如:补气可用人参、黄芪、党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养类有肉桂、鹿茸、冬虫夏草、补骨脂、肉苁蓉、八味地黄丸等。另一方面,应注意避免使用有肾脏毒性作用的中药,如关木通、汉防己、斑蝥、蜂毒、益母草等。

中药的整体调节优势可以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产生,在降糖的同时,可以通过益气活血降低血液黏滞度和血脂等,从而防治并发症。国内学者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方面取得了显着的疗效。数据显示,如果在基础治疗同时配合中医治疗糖尿病,超过80%的早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恢复状况更为理想,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比下降了60%。

糖尿病治疗好的方法--胃转流手术

对于不了解这种手术的病人来说,都会习惯性的发问,这种手术是怎么治疗的,效果好不好等问题。下面,济南糖尿病医院专家陶世强主任会为大家做出解答。

胃转流手术原理

胃转流手术相对于其它治疗方法,可起到有效治愈2型糖尿病的效果。而治疗的原理则主要是通过改变食物的生流流向,让其避免经过十二指肠,一直胰岛素抵抗因子的分泌。从而达到消除胰岛素抵抗现象,修复胰岛细胞,降血糖,有效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胃转流手术无需切除患者体内任何的器官和组织,患者所受到的创伤更小,危害也更小。手术安全更有保障。能让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更安心、更放心。

胃转流手术效果

如果糖尿病患者采用胃转流手术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治好2型糖尿病,还能够有效的治疗一些糖尿病的并发症,使其症状得到缓解,甚至是消除。减少因糖尿病而引起的致残致死的后果。

胃转流手术快捷简便,手术全程仅需约60分钟,创口小、恢复快,手术后3天就可 进食,10天左右就可以康复出院调养。患者在进行胃转流手术后,15天减糖,一个月逐步减药,3—6个月摆脱糖尿病。该手术能有效治疗糖尿病,帮助患者摆脱糖尿病困扰。

温馨提示: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逐渐增加,人们对糖尿病的关注度也呈现递增趋势,糖尿病应该怎么治疗,糖尿病能治愈吗,糖尿病治疗哪家医院好等问题也成为人们接踵而来正在讨论的问题。经临床验证,胃转流手术是治疗2型糖尿病非常有效方式,虽然该手术已相当成熟,但能做这种手术的医院并不多。祝早日康复!(本文由济南糖尿病医院供稿)

下载中药熏药治疗20121130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药熏药治疗2012113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治疗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治疗方法 作者:黄运绥 祖国伟大的中医学对于类风湿病的治疗,有非常瞩目的成就,随着西方医学被引入我们国家,对于类风湿,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都经历了一......

    癌症的中药治疗(大全5篇)

    1. 疾病與藥膳 梁文俐助理教授 1-1 癌症藥膳 1-1-1 外科手術治療之藥膳 黃耆燉鱸魚 材料為黃耆20g、新鮮鱸魚一尾,黃耆以3杯水加入,置於電鍋中燉煮,或是加入4-5杯水後於瓦斯爐......

    中药之各类要药总结

    麻黄——主治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 桂枝——温心通阳之要药 苍耳子——治鼻塞不通之要药 辛夷——与苍耳子同为治多种鼻病鼻塞流涕、头痛的要药 柴胡——少阳证之要药 —......

    治疗腰腿痛的中药外用秘方

    治疗腰腿痛的中药外用方 一 生川乌、生草乌、麻黄、细辛、艾叶、威灵仙、伸筋草、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益母草、鸡血藤、赤芍、大黄、刘寄奴、泽兰、川牛膝、杜仲、狗脊......

    治疗腰突症中药方法

    笔者84年毕业于中医学院,2000年晋升为副主任中医师。95年开始从事CT诊断。96年因妻子得腰突症,疼痛难忍,不能起床。用《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上所载秘方加味治疗,很快得到康复。由......

    中药组方 治疗禽流感的药方集锦

    中药组方 治疗禽流感的药方集锦 禽流感是由 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的疾病。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腹泻,产蛋率下降,主要病理变......

    为加强中药药事管理(精选5篇)

    为加强中药药事管理,促进中药药事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我院依据《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

    中药药事管理目录(修正版)

    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 5-1 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定期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合理遴选医疗机构内使用的中药。 资料目录 1、张家港市广和医院中药使用监测与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