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通知》(湘政办发〔2006〕57号)精神

时间:2019-05-12 12:2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通知》(湘政办发〔2006〕57号)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通知》(湘政办发〔2006〕57号)精神》。

第一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通知》(湘政办发〔2006〕57号)精神

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意见

为加快发展我市旅游观光休闲农业(以下简称休闲农业),提升农业发展层次、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通知》(湘政办发〔2006〕57号)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扣牢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这条主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理念,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经营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与农村自然资源为依托,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提升农业品位,着力建设休闲农业园区,培育休闲农业发展主体,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尊重农民意愿。按照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和旅游业的总体布局,从实际出发,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广泛开展自主经营或联合经营。

二是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注重特色”的原则,强化规划指导,重视布局规划,完善功能,形成株洲区域特色。加强行业管理,促进休闲农业有序健康发展,将新农村建设与休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坚持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突出产业化经营。以农业

生产和科技示范为基础,应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的生产方式,发展规模化种养、农产品与旅游产品加工和餐饮、住宿、农产品流通等,实现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突出环境资源保护。注意保护原生态,防止资源环境退化。充分利用荒山、荒滩、荒地等后备资源,实现休闲农业与“两型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三、发展措施

(一)科学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将休闲农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农村沼气、乡村道路、人畜饮水、乡村清洁工程等支农项目,将“农家乐”、“休闲度假农庄”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按照“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休闲农业投入机制。市财政每年适当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市级(包括市级)以上的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建设,主要用于休闲农业重点建设项目的补助、休闲农业示范企业的认定与奖励、休闲农业整体宣传与推介等。各县市区政府都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三)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新办独立核算的休闲农业企业和其他企业经营的休闲农业,其从事的业务属于农、林、牧、渔项目(见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列举的税收优惠项目释义),且能与其他业务分别核算的,自开业之日起,享受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对经审批的休闲农业企业生产加工用地及生产生活等建筑,纳税确有

困难的,其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按税收管理权限报批减免。对新办的休闲农业企业,各有关部门要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办理程序。

(四)实行有利于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休闲农业企业用地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集体建设用地,尽可能不占用基本农田,并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审议。规模较大的休闲农业企业可以依法采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资、联营或者租赁集体土地的方式进行。农村村民利用现有宅基地、承包土地兴办休闲农业企业的,可以依法采取临时用地的方式进行,但不能改变农用地用途,不得修建永久性建(构)筑物,期满时自行拆除。支持休闲农业企业开发整理荒山、荒坡、荒滩,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完善用水、用电收费政策。对三星级以上休闲农业企业用水价格按工业用水类别收取,用电价格按省价格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规定执行。

(六)规范星级农庄(农家乐)评定工作。由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牵头,会同市旅游局、市卫生局制定《株洲市星级农庄(农家乐)评定标准》,并组成株洲市星级农庄(农家乐)评定委员会,对四星级以下休闲农庄(农家乐),进行评审认定,并由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授牌。星级农庄(农家乐)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进行一次监测,对监测不合格的星级农庄(农家乐)撤销其星级称号,对优秀的四星级农庄(农家乐)作为省五星级休闲农庄推荐上报。

(七)落实星级休闲农庄待遇。

三、四星级休闲农业企业,享受

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待遇;五星级休闲农业企业享受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待遇。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纳入议事日程。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要履行职责,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加强休闲农业行业管理。由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牵头,协调旅游、发改、规划、财政、农办、税务、工商、国土、建设等部门,解决休闲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条件,认真落实扶持政策,保护合法经营,努力提高休闲农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加大宣传力度。各地要重视休闲观光农业的宣传推介工作,搞好休闲观光农业的策划、组织、包装,创新营销方式,广泛利用互联网、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新闻媒体和农业博览会、农产品展销会等大型会展,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宣传推介。精心筹划和举办各类农事节庆、节会活动,扩大休闲观光农业的知名度。总结一批先进典型,加强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建设,发挥示范作用,全面提升我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水平。

(三)建立激励机制。县市区将休闲农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发展休闲农业,成效显著的奖励10万元;当年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或获得省五星级休闲农庄称号的企业,奖励10万元;当年投资规模30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庄,奖励5万元。

发布日期:[2010-10-15 11:11:07]

第二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

甘政办发〔2010〕220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为了推进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甘发[2010]9号)精神,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充分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风情和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家生活,吸引休闲旅游人员前来观光、品赏、习作、体验、休闲、旅游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改善农民就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卜、,满足人们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积极开发农业和农村蕴藏的自然生态、生产生活、民族风情等休闲旅游资源,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统筹安排,在扶持政策、公共设施、引导资金、规范管理、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要坚持市场化运作,以市场导向配置资源,鼓励工商企业、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和个人等投资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形成多元投资格局,广泛开展自主经营和联合经营。

(二)坚持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资源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必须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等因素,要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突出乡村生态、乡村文化和乡村文化遗产保护,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服务“三农’’、突出特色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必须坚持以农为本,立足乡村,服务城乡居民,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依托农村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培育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要突出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规模化种养、农产品加工、餐饮、农产品流通等行业,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促进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的联动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坚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意愿,当前要重点支持发展以农民家庭为经营主体的“农家乐”,鼓励发展以企业法人为经营主体,依托各类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农家乐“,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建设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的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带动周边小规模“农家乐”的发展。

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措施

(一)制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各市州、县市区政府部门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组织编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要加大对乡村道路、水电设施、信息网络、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开发力度。全省各级政府要从实际出发,按照“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对经营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运作规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要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简化贷款手续,采取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信贷。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月经营收入未达到起征点的“农家乐”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个体经营户免征营业税。

(二)严格政策界限,依法解决用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用地应符合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用地手续。要充分利用现有集体建设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并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村民利用现有宅基地、承包地兴办休闲农业的,可以依法采取临时用地的方式进行,但不能改变农用地用途,不得修建永久性建(构)筑物。规模较大的休闲农业企业可以依法采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资、联营或者征收集体土地的方式进行。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依法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土地经营权,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三)强化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自律组织,制定企业服务标准、互助合作规范和行业自律公约,加强行业自律和互助。工商、卫生、治安等部门要定期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进行证照检查,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质量投诉与责任事故处理办法,确保食品卫生和游客人身安全,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农业和旅游部门要扶植一批经营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市场信誉好、发展后劲足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逐步提高组织化程度。

(四)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坚持典型引路,开展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标准体系,优化发展环境。从2010年起,利用3年时间,在全省培育5—10个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管理规范、示范带动能力强、农民广泛参与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培育20一30个发展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

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十二五”期间,扶持发展500个专业旅游村和1万户“农家乐”,以引领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五)加强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全省各级农业和旅游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加强宣传策划工作,通过促销会、说明会、洽谈会、节会、简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扩大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全省各级新闻媒体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以及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四、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努力实现农业提升、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旅游业拓展的预期目标。要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农业部门要会同旅游部门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强行业管理,积极开展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发展改革、财政、卫生、税务、工商、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形成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积极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创造条件,认真落实扶持政策,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努力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〇一○年十二月八日

第三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

2010年12月22日 17时03分8

1主题分类: 农业农村 商贸服务

“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

甘政办发[2010]220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为了推进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甘发[2010]9号)精神,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充分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风情和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家生活,吸引休闲旅游人员前来观光、品赏、习作、体验、休闲、旅游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改善农民就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卜、,满足人们多层次、多

元化的消费需求。.积极开发农业和农村蕴藏的自然生态、生产生活、民族风情等休闲旅游资源,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统筹安排,在扶持政策、公共设施、引导资金、规范管理、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要坚持市场化运作,以市场导向配置资源,鼓励工商企业、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和个人等投资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形成多元投资格局,广泛开展自主经营和联合经营。

(二)坚持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资源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必须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等因素,要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突出乡村生态、乡村文化和乡村文化遗产保护,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服务“三农”、突出特色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必须坚持以农为本,立足乡村,服务城乡居民,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依托农村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培育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要突出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规模化种养、农产品加工、餐饮、农产品流通等行业,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促进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的联动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坚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意愿,当前要重点支持发展以农民家庭为经营主体的“农家乐”,鼓励发展以企业法人为经营主体,依托各类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农家乐”,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建设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的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带动周边小规模“农家乐”的发展。

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措施

(一)制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各市州、县市区政府部门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组织编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要加大对乡村道路、水电设施、信息网络、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开发力度。全省各级政府要从实际出发,按照“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对经营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运作规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要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简化贷款手续,采取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信贷。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月经营收入未达到起征点的“农家乐”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个体经营户免征营业税。

(二)严格政策界限,依法解决用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用地应符合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用地手续。要充分利用现有集体建设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并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村民利用现有宅基地、承包地兴办休闲农业的,可以依法采取临时用地的方式进行,但不能改变农用地用途,不得修建永久性建(构)筑物。规模较大的休闲农业企业可以依法采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资、联营或者征收集体土地的方式进行。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依法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土地经营权,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三)强化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自律组织,制定企业服务标准、互助合作规范和行业自律公约,加强行业自律和互助。工商、卫生、治安等部门要定期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进行证照检查,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质量投诉与责任事故处理办法,确保食品卫生和游客人身安全,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农业和旅游部门要扶植一批经营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市场信誉好、发展后劲足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逐步提高组织化程度。

(四)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坚持典型引路,开展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标准体系,优化发展环境。从2010年起,利用3年时间,在全省培育5—10个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管理规范、示范带动能力强、农民广泛参与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培育20一30个发展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

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十二五”期间,扶持发展500个专业旅游村和1万户“农家乐”,以引领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五)加强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全省各级农业和旅游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加强宣传策划工作,通过促销会、说明会、洽谈会、节会、简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扩大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全省各级新闻媒体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以及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四、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努力实现农业提升、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旅游业拓展的预期目标。要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农业部门要会同旅游部门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强行业管理,积极开展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发展改革、财政、卫生、税务、工商、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形成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积极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创造条件,认真落实扶持政策,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努力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经济社会效益。

附件:甘肃省“十二五”旅游村及“农家乐”建设任务分解表(略)

二〇一○年十二月八日

第四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通知(湘政办发〔2008〕6号)

【发布单位】湖南省

【发布文号】湘政办发〔2008〕6号 【发布日期】2008-04-23 【生效日期】2008-04-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南省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通知

(湘政办发〔2008〕6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我省服务业发展状况,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湘发〔2007〕9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全省服务业统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建立和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全面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准确反映服务业发展规模、效益、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等情况,对制定服务业发展政策,加强对服务业的宏观调控,满足部门管理和国民经济核算需要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把服务业统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二、明确服务业统计范围、对象和内容

服务业统计调查范围包括全部第三产业以及第一产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具体为: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资源与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服务业统计调查对象为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所有从事服务业活动的法人单位、个体工商户以及视同法人单位的产业活动单位。其中,视同法人的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名义上不是法人单位,但基本具备法人单位条件的单位,主要包括:各类银行的省、市州分支机构,各类保险公司的省、市州分支机构,各类电信公司的省、市州分支机构,各类邮政公司(局)的省、市州分支机构,各类证券公司的省、市州分支机构等。

服务业统计调查内容以反映服务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财务状况为主体,包括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利润、税收、从业人员等,同时辅之以实物量调查。

三、健全服务业统计调查名录库

服务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要按照政府统计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向所在地县级政府统计主管部门办理统计报告备案手续,接受统计调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和民政部门在办理服务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和检验手续时,要督促其到统计部门办理统计报告备案手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构编制、民政、工商、质监以及其他具有设立审批、登记职能的部门,应当向同级政府统计部门提供其审批或者登记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资料,并协助做好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清查工作。

四、严格执行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

省统计局负责牵头制定并实施全省统一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监测、评价和考核制度。各地、各行业主管部门、各行业协会要切实执行《湖南省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按照服务业统计的职责和分工,认真界定调查对象和范围,及时给政府统计主管部门提供有关行政记录,根据服务业统计制度的规定布置、收集、审核、汇总和分析服务业统计资料,确保调查范围准确,调查对象全面,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服务业业务主管部门报上级有关主管部门的属于服务业的统计报表、资料,应同时报送同级政府统计主管部门。服务业法人、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要严格履行法定统计义务,准确及时上报统计资料。

五、确保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

各级政府统计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法统计,建立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检查制度,做好对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检查工作,依法严肃查处虚报、瞒报、迟报、拒报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确保服务业统计调查质量。要依法保护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加强对服务业重要统计数据的监控。市州、县市区统计局有关服务业发展情况的统计数据,须经上一级统计局审核同意后,方可对外使用和公布;政府服务业行业主管部门统计调查中取得的有关服务业综合统计数据,要经同级政府统计主管部门审查认定后,方可对外使用和公布。各级人民政府、政府有关部门评价考核服务业发展使用的综合统计资料,以同级政府统计主管部门审核、签署并盖章的统计资料或者公布的统计资料为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新闻媒体报道未公开的重要服务业综合统计数据前,应当报请政府统计主管部门审批。

六、强化组织保障措施

服务业分布范围广、行业差别大、单位数量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服务业统计工作的艰巨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网络,市州、县市区政府统计主管部门配备人员力量,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分管负责人,落实统计人员,街道(乡镇)要加强统计力量,明确人员负责服务业统计工作。对服务业统计工作所需经费,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由各级财政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力予以安排。统计主管部门要协调好本行政区域内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做好培训、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强对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督促检查。对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要限期整改,对违反统计法的要依法处理。

附件:湖南省服务业统计工作部门职责分工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四月二十三日

湖南省服务业统计工作部门职责分工

一、职责

服务业统计调查责任部门包括服务业行业管理部门(单位)和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各有关部门服务业统计调查职责为:

(一)政府统计主管部门职责

1.负责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制定、修订和组织实施,管理协调服务业统计工作;

2.组织、指导有关部门实施相应的统计调查,对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3.对服务业统计资料进行审核、汇总、分析和发布;

4.会同有关部门对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和监测;

5.本级政府和上级部门布置的其他工作。

(二)服务业行业管理部门职责

1.向同级政府统计主管部门提供行政区域内本行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名录;

2.负责组织(协助)所属行业范围内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限额以下服务业样本单位报表的布置、收集、初审、报送工作;

3.向同级政府统计主管部门抄报其上报上级有关主管部门的属于服务业的统计报表、资料;

4.政府统计主管部门依法布置的其他工作。

二、具体负责的行业

(一)省统计局

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装卸搬运、运输代理服务、仓储、典当、机械设备租赁、文化及日用品出租、企业管理服务、咨询与调查、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服务、其他商务服务、其他专业技术服务、家庭服务、洗染服务、理发及美容保健服务、洗浴服务、摄影扩印服务、修理与维护、清洁服务、特殊教育、游乐园、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二)省农业厅

除农产品初加工服务以外的其他农业服务业。

(三)省水利厅

防洪管理、水资源管理、灌溉服务、其他水利管理。

(四)省林业厅

自然保护、林业服务业。

(五)省乡镇企业局

农产品初加工服务。

(六)省畜牧水产管理局

渔业服务业、兽医服务、其他畜牧服务。

(七)省交通厅

道路运输、水上运输、地方铁路运输。

(八)省建设厅

城市公共交通、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城市园林绿化与风景名胜区管理、工程勘察设计管理。

(九)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南航湖南公司

航空运输。

(十)省邮政管理局

国家邮政、其他寄递服务。

(十一)省通信管理局 电信、互联网信息服务、卫星传输服务。

(十二)省广播电视局

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广播、电视、电影制作与发行、音像制作。

(十三)省信息产业厅

计算机系统服务、数据处理、计算机维修、公共软件服务、其他软件服务。

(十四)省文化厅

其他计算机服务、文艺创作与表演、艺术表演场馆、图书馆与档案馆、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群众文化活动、文化艺术经纪代理、其他文化艺术、室内娱乐活动、休闲健身娱乐活动、其他娱乐活动、电影放映。

(十五)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湖南银监局、商业银行省(长沙)分行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银行、金融信托与管理、金融租赁、财务公司、邮政储蓄、其他未列明的金融活动。

(十六)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

证券市场管理、证券经纪与交易、证券投资、证券分析与咨询。

(十七)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

人寿保险、非人寿保险、保险辅助服务。

(十八)省司法厅

法律服务。

(十九)省工商局

广告业、市场管理。

(二十)省旅游局

旅行社、游览景区管理。

(二十一)省科技厅

研究与试验发展、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

(二十二)省气象局

气象服务。

(二十三)省地震局

地震服务。

(二十四)省测绘局

测绘服务。

(二十五)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技术检测。

(二十六)省环保局

环境监测、环境治理。

(二十七)省国土资源厅

地质勘查、测绘服务。

(二十八)省民政厅

婚姻服务、殡葬服务、社会福利、烈士陵园、纪念馆、社会团体。

(二十九)省教育厅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三十)省劳动保障厅

职业技能培训、技工学校教育、社会保障业。(三十一)省卫生厅

医院、卫生院及社区医疗活动、门诊部医疗活动、妇幼保健活动、专科疾病防治活动、疾病预防控制及防疫活动、其他卫生活动。

(三十二)省人口计生委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

(三十三)省新闻出版局

新闻、出版。

(三十四)省体育局

体育组织、体育场馆、其他体育。

(三十五)省财政厅

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和民主党派、群众团体。

(三十六)省宗教事物局

宗教组织。

省统计局要按照服务业发展情况和行业主管部门变化的实际,依据本文件精神,及时把服务业统计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关于加快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中共湖南省委政研室 湖南省乡镇企业局 2011年8月

去年以来,全国休闲农业发展迅猛。在我国着力扩大内需的背景下,休闲正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战略支撑。国家已明确每年将举办一届全国国民休闲大会,山东在全国首推国民休闲发展纲要,江苏推出了“农业嘉年华”活动。为了加快我省休闲农业的发展,省委政研室与省乡镇企业局联合组成调研组,先后到长沙、岳阳、怀化、邵阳等地,采取走访农庄、座谈、专家研讨等多种形式,就加快我省休闲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省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成效

休闲农业是利用自然生态、田园景观,结合农业经营、农村文化、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三农”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我省是全国休闲农业起步较早省份之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历自我发展、转型发展和规范发展三个阶段,现已初具规模。到2010年底,全省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到3811家,农家乐和民俗旅游接待户15000户,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庄459家,接待休闲观光人员7184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89.5亿元,带动建立种养基地81.5万亩,带动相关产业产值100多亿元,直接安置农民24.2万人。同时,还带动了乡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了乡村环境,促进了城乡的文化交流和乡风文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我省休闲农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农业部领导对此给予高度肯定,曾有“休闲农业起源于四川,发展在湖南”的评价。2009年全国首次休闲农业座谈会在我省召开,2011年我省是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的两个省份之一,发展休闲农业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在调查中我们感觉到,我省的休闲农业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我省休闲农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成为一个100亿元产值的产业,年经营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全省经营收入过500万元休闲农企业近200家,过千万元的有40多家。特别是近年来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目前全省正在新建和扩改建的休闲农业项目500多个,其中计划投入4000万元以上的项目60个。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新增营业收入20亿元。

(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新上的休闲农庄普遍注重规划设计,加大硬件建设和文化内涵开发,使农庄在整体布局、美感形象、硬件设施、文化品位等方面有较大提升。目前,全省星级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到296家,其中五星级休闲农庄131家,涌现出了一批发展质量较高、竞争力较强的休闲农庄。其中隆回县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长沙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村、沅江德群庄园、锦龙生态农庄、浩博农庄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三)经营形式多样。我省休闲农业主要有四种经营模式:一是参与体验型。主要是在城郊、河湖或景区,利用山塘水库、果园菜地等开辟的休闲农庄,吸引游客入内体验农家生活、感受农家气息,经营内容以传统的垂钓、棋牌、餐饮为主,目前我省大多规模以下休闲农庄都属于这种模式。二是休闲度假型。依托山地、森林、湖泊、水库等优美的自然风景,通过兴建较高档、齐全的休闲娱乐设施,吸引游客前去开展度假观光、会议住宿、健身游乐等活动。如千龙湖度假村、润泉山庄等。三是复合经营型。以农业园区、农业产业为载体,集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科普知识教育以及会议接待于一体。以百果园、滴翠山庄等为代表。四是民俗风情型。一些民族风味浓郁的村落、山寨,通过挖掘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民间歌舞等开发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休闲农业产品。这种农庄以湘西德夯农庄、怀化日月湖农庄、张家界绿色大地等为代表。

(四)集群发展趋势明显。全省初步形成了以长株潭经济发展区、湘中南区、环洞庭湖区、湘西山区为主的四大休闲农业特色区域。如长沙市已形成“一环四带”休闲农业布局,即以市区二环线周边良好区位优势为依托的环城休闲农业圈;以百里花卉苗木、百里优质茶叶和百里优质水产三大产业走廊和浏阳河休闲农业带。同时,以岳麓山、沩山、大围山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为依托,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农业板块。一些地方还以村镇为单位集中开发,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如长沙市的开福区、株洲市的天元区、衡阳市的珠晖区、邵阳市的隆回县、岳阳市的君山区、张家界市的永定区、常德市的武陵区、怀化市的鹤城区等。

尽管休闲农业兴起的时间不长,也还不够规范,但已经对建设“四化两型”、加快富民强省凸显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1、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一些休闲农庄通过租赁等形式,把分散的闲置地集中起来发展农业产业,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前提下实现了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较好地改变了一定区域内农户分散经营格局,促进了农业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观光农业转变。据统计,全省休闲农业企业共流转农村土地万亩,建设特色种养观光基地 个。如长沙市滴翠山庄共流转土地1200亩建设现代化的红提基地,引进种植红提30余个品种,种类繁多的红提犹如百花争艳,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提高了红提的经济效益,被人们誉为“江南红提王国”,采摘高峰时节每天接待游客达三千人。

2、促进了农民增收。休闲农业企业租赁农民土地发展产业,平均每亩土地每年付给农民租金600元,仅此一项,全省休闲农业企业每年付给农民土地租金 万元,农民不用承担任何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就可得到丰厚的酬金。同时休闲农业在带动农民就业方面贡献突出,据统计,休闲每直接安排1个劳动力就业,就可带动交通、商贸、旅游、餐饮等相关5个行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为解决我省大量农民到外省打工所带来的农村空巢化、农业劳动力匮乏、农田抛荒严重等社会问题探索了一条有益的路子。2010年全省休闲农业直接吸纳农民就业23万人,人均工资1.3万元,间接带动农民就业90余万人,人均收入达7000元,分别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7500、1500元。如岳阳君山区新洲片发展休闲农业企业38家,安排劳动力就业2000多人,带动周边农户人平增收6000元以上;长沙市千龙湖度假村在周边农村租地1000多亩,不仅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租金收入,而且安排农民就业300多人,人均工资在1万元以上。

3、带动了城市资本下乡。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工农业剪刀差,很多农业资本流向城市,农村发展严重不足。新形势下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引导城市资本下乡,促进城市资本技术优势与农业资本优势有机结合。由于休闲农业能充分开发农村资源、满足广大城镇居民休闲需求,很多在城市中完成资本积累的老板看好并投资休闲农业,为城市资本下乡寻求了有效载体。据统计,目前全省3800多家规模以上休闲农庄90%以上是城市老板新建的,共计投入资金80余亿元。如民营企业家周猷庚2009年返回老家长沙县,投资建设圣毅园现代农庄,计划共投入15亿元建设万亩经济作物基地和2万亩森林观光园,打造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农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

4、促进了城乡统筹。大量的市民到休闲农庄观光、消费,既满足了城镇居民的生态休闲需求,又带动了农村餐饮、娱乐等产业发展,实现了城乡交流互动、融合发展。特别是通过把农业与休闲相融合,使普通的农产品演变为高附加值的旅游休闲商品,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和增值。据统计,2010年全省休闲农业企业共向游客销售新鲜菜品2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平均每吨新鲜菜品售价高于农贸市场三成以上。如张家界江垭天玩渔乐农庄,生产的淡水有机鱼深受消费者欢迎,远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每斤淡水鱼卖到100元以上,比市场价高出10多倍。发展休闲农业还促进了乡风文明,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调研发现,休闲农业发展好的地方,新农村建设也搞得好。如长沙宁乡的关山村、望城的光明村、株洲的 村等,既是远近闻名的休闲农业发展基地,也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5、美化了农村环境。很多休闲农庄为吸引市民前去休闲,投入大量资金建公路、修水利、搞绿化,实施“三改五清”,促进了农村环境的改善。如长沙市真人桥村在40多家休闲农庄的带动下,硬化村组公路31公里,完成农田改造2400亩,新建沼气池400个、无公害厕所800个、垃圾池60个,成为全省有名的生态村庄。怀化市麻阳县楠木桥村通过发展“苗家乐”,建有生态柑橘等果木基地3000余亩,村组公路硬化、自来水入户、农网改造、乡村清洁工程等均加速推进,村子面貌焕然一新,2009年中组部部长李源朝视察该村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当前我省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我省发展休闲农业虽取得较好成效,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产业总体规模不大。2010年我省休闲农业经营收入刚过60亿元,而四川达490亿元,山东180亿元,分别是我省的7倍、3倍,江苏、海南等省也均在100亿元以上。目前发达国家休闲农业经营收入占旅游观光总收入的比重为25%—40%,四川省占比为27%,而我省仅4%,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二是规划建设起点不高。我省大多数休闲农业企业没有制定发展规划,“草鞋没样,边打边像”,资源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如长沙市1600家休闲农业企业,制定发展规划的仅占10%。三是农庄特色不明显。很多休闲农业企业没有农业主导产业,个体特色不明显,休闲产品单一,特别是同类型间休闲农业企业同质化趋势严重,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市民的消费需求。如岳阳市有830家休闲农业企业,90%以上经营项目为打牌、钓鱼、吃饭“老三篇”。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地方在安排公路、水利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指标时,没有将休闲农业企业统筹纳入,农庄周边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落后。不少休闲农业企业距城市不远,但当地政府没有将其纳入公交线路范围,造成交通不便。如常德市安乡县土生源农庄总经理赵子君反映,其农庄距县城3公里、距最近的公交站点仅1公里也未纳入公交线路,被人们戏称是“城镇边遗忘的角落”,影响了农庄发展。

我省休闲农业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少数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发展休闲农业的认识尚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简单认为农业的主要功能是保障人们基本生活需求,没有认识到农业除此之外还有教育、认知、科普等方面的功能,更没有认识到休闲农业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四化两型”、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在工作中没有把发展休闲农业摆到应有位置。

2、政府对休闲农业扶持的力度不够。休闲农业涉及种养、加工、三产服务等多个环节,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光靠企业自身积累远远不够,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休闲农业的主体是农民,扶持休闲农业就是扶持农民。近年来,我国很多省份把休闲农业作为一项惠农产业、民生产业来抓,切实加大对休闲农业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如北京市自2006年来,财政每年安排6000万元扶持休闲农业发展,2009年增加至9000万元,其中海淀区2009年财政投入8112万元扶持建设44个休闲农业项目。四川、江苏、浙江、上海等省休闲农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都在2000万元以上。我省至今未设立休闲农业专项资金,资金靠企业自筹解决,使休闲农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3、土地流转不规范。目前我省尚未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和管理服务体系,流转程序不够规范,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影响了农庄发展。如株洲市休闲农业企业共流转土地 亩,签有流转合同的仅占20%,极易由此引发土地纠纷。长沙市和道源农庄去年在旱水村采用租赁形式流转农民土地400亩,按每亩每年700元一次性将租金付给农民,拟开发建设高效生态种养基地,一些农民却以要按房屋拆迁价标准付租金为由阻工,致使项目迟迟未能动工。此外,业主在租用大片土地发展休闲农业后,建设加工、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需要一定的建设用地指标,要求把一定的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而现行政策却没有相关扶持。

4、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税率偏高。如千龙湖山庄谭胜林反映,休闲农业的土地使用税按不同类型用地的实际面积以每平方米3—5 元收取,房产税按基地房屋造价的1.5%收取,营业税按实际营业额上浮30%的5%收取,再加上教育附加费、城市建设费,实际税率达7.1 %(不含所得税)。还有很多农庄负责人反映,自己生产的鱼、禽、蔬菜等土特产品出售,也按以上税率收取税金,没有享受农产品免税待遇。二是农庄利益缺乏法律保障。目前国家与省里均未制定休闲农业发展方面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尤其是企业资产产权不明晰,权益得不到保障。调研中很多农庄反映,由于大多农庄是租用土地的兴建的,地面建筑物没有产权证,种植的果林没有果(林)权证,养殖的水域没有养殖证,属于“三无”经营状态,业主难以放心发展。长沙市雨花区的绵绣江南山庄于20005兴建,总投资近3000万元,去年因工业园区建设被政府强制拆迁,只获得很少赔偿。三是水电费收取不合理。休闲农业实质是高效农业,但其水电费却按商业用电计算,如长沙市休闲农庄用电50-80%按商业用电计算。四是融资贷款难。休闲农庄的土地、住房等不能作贷款抵押,基本上休闲农庄到银行贷不到款。五是存在乱收乱罚现象。目前全省没有强有力的部门对休闲农业实行统筹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服务缺位的现象,一些相关职能部门动不动就到农庄执法。如不少农庄主反映,农庄要办的证件多达23个,每年用于各种检查、罚款等达5-60万,增加了农庄负担。

三、加快我省休闲农业发展的建议

我省农业资源丰富,休闲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实施“四化两型”战略、加快富民强省,应发挥这些资源和基础优势,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促进我省早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把发展休闲农业作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休闲农业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是一项可以大有作为的朝阳产业。“休闲”被誉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五大推动力之首。目前,发达国家的公民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休闲,三分之一的收入用于休闲,三分之一的人员就业在休闲产业,国家三分之一的GDP由休闲产业创造。从我省来看,发展休闲农业的前景十分广阔。我省是全国有名的农业大省、文化大省、红色旅游大省,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全省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每年法定节假日达115天,约占全年的三分之一,人们有能力也有时间休闲,特别是去农村休闲观光渐成时尚。据对千龙湖、润泉两个农庄定点调查,每至周末或节假日,生意非常火爆,每个农庄预约前去休闲的人达1800人,实际只能接待1000余人,仅占预约的55%,可见全省休闲农业市场已是供不应求。同时休闲农业产业链长,开发空间很大,据湖南农大朱华武博士研究,如果引导休闲农庄突破打牌、钓鱼、吃饭的“老三篇”经营模式,在种养、加工、娱乐服务等三次产业环节实现全方位增值,全省休闲农业经营收入可增加10倍以上,完成能建设成为富民强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发展模式上,休闲农业主要利用荒山废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供人们休闲,不会造成耕地破坏。据调查,平均一个规模休闲农庄只有20亩水田,且这些水田仍用于种水稻开发插秧、观光等休闲项目,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加种植水稻的效益,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由此可见,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建议省委、省政府把加快休闲农业提质增效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战略举措来抓,放到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等工作中去统筹谋划。

2、科学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总的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四化两型”战略,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统筹,推进休闲农业集群集聚发展,引导休闲农庄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休闲产品,拓展产业功能,延长产业链条,突出建设一批国家级或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切实提高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和档次,努力将我省建设成为休闲农业强省。根据我省的区位环境、经济水平、文化民俗等,重点推进长株潭区、环洞庭湖区、湘中南区和湘西山区四大区域发展,形成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群。其中,长株潭区定位为市民假日休闲娱乐、购物等多功能休闲农业区,结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建设等,重点发展以优质农业产业带、科普示范基地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和都市农业;湘中南区定位为山水生态休闲农业区,重点发展丘陵生态观光农业、景区型休闲农业;环洞庭湖区定位为湖乡特色休闲农业区,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集采摘垂钓、农渔风光、水上运动等为一体的湖区观光农业;湘西山区定位为民族风情休闲农业区,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及森林资源,重点发展民俗风情体验、森林生态休闲。

3、进一步明确休闲农业发展思路。我省休闲农庄大多是自主开发,当前突出存在发展路子不明、档次不高、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要依托我省的资源,搞好三个对接:

一是与大农业的对接。引导国家、省、市三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农民合作组织发挥产业优势,利用产业基地开辟产品展示观光体验园。全面发掘湖南特色农产品产业文化,以特色农产品主产地为阵地,打造湖南休闲农业主题庄园,推动湖南特产走遍全国,走向世界。依托麻阳冰糖橙、新宁脐橙、洞口雪峰蜜橘、安化黑茶、君山银针、桃江楠竹等特色农产品,打造特色农庄。

二是与大文化的对接。依托湖南文化产业大省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创意农业。以湖湘文化脉络为主线,以地域文化为阵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为主旨,引导休闲农业企业建设主题文化景观,开展乡土民俗活动,开发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编印乡土文化读本,并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艺术家创作基地、青少年课外教育基地、农家书屋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工程建设,提升休闲农业庄园文化品位与文化功能。

三是与大旅游的对接。大力发展景区依托型休闲农业,以此丰富景区观光资源,提升景区配套服务,解决景区周边劳动就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出台《湖南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鼓励国民在闲暇时间开展旅游度假、康体娱乐、求知益智、愉悦身心等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要,使旅游休闲真正成为广大群众日常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消费行为,进一步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推行《湖南国民旅游休闲计划》不仅是让每个人都享受了假期,而且能够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带动众多行业的发展。

4、进一步加大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工作力度。发扬湖南“敢为人先”精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化统筹规划与示范带动,对接大农业、大旅游、大文化,构建“休闲农业第一省”大框架,使湖南休闲农业到2015年成为“富民强省”的新型大产业之一。按照“统筹规划、逐年推进、目标分解、部门联动”的原则,以“四化两型、富民强省”为总揽,在全省实施“发展快乐农业、创建休闲农业第一省”行动纲要。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引导我省农业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服务业稳步增长,使农业成为高效的产业,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农民成为富裕而有尊严的人群。经过5年努力,在全省打造50个休闲农业园区,建设5000个精品休闲农庄,开发1000个休闲农业重点村,休闲农业产值每年递增25%以上,到“十二五”末,形成年产值过500亿元的农业新型产业。围绕上述目标,在全省开展六大行动:

一是开展统筹规划行动。根据《湖南省休闲农业总体规划》,我省重点建设长株潭、环洞庭湖、湘中南和湘西山区四大休闲农业区域。全面启动全省各县、市、区休闲农业资源普查与规划设计,做到各县、市、区休闲农业管理有机构、发展有规划、工作有成效。规范休闲农业准入机制,新建休闲农业庄园一律实行“规划先行,无规叫停”的管理办法。

二是开展示范带动行动。积极参与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行动和全国星级休闲农业庄园评定,以示范创建与星级评定为契机,探索培育都市创意型、景区依托型、产业支撑型、新农村建设示范型、民俗风情文化传承型、农民合作组织互助型、山区综合开发型、湖区生态保护型、矿区综合治理型等特色示范带动模式。在湖南省星级休闲农业庄园评定工作的基础上,启动湖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与评定工作,到2015年,创建20个示范县,500个示范村,1000个示范休闲农庄。给力“长沙休闲之都”的美誉,以“长株潭”为起点,结合示范县、示范村、示范农庄和湖南特色旅游景点,推出10大湖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参观考察精品线路,并以《世界看中国,中国看湖南----玩转休闲农业第一省》为题进行整体宣传推介。

三是标准创建行动。依照农业部《休闲农庄建设规范》,结合湖南实际,2011年内起草出台《湖南省休闲农业庄园建设标准》,修订《湖南省星级休闲农业庄园评定准则与管理办法》,制定《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评定准则与管理办法》,推动湖南休闲农业朝建设标准化、管理法制化、指导常态化的方向健康有序发展。按照建设标准,引导500个农庄进行改造,突出产业特色,完善休闲功能。

四是绿色创建行动。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休闲农业通过开展绿色认证、标准化示范、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升级拓展、营销促销服务、品牌创建等6项工作,推进农业生产源头的洁净化、农业生产与经营过程的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化和农产品营销的品牌化,使休闲农庄成为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示范样板。2011年启动首批100个休闲农庄农产品原料基地绿色认证,形成以绿色食品认证为主体,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和工作格局。

五是招商引资行动。制定优惠政策,在“十二五”期间引进500个企业投资休闲农业,力争引进资金200亿元。同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整合农林水、新农村建设、国土治理等专项资金,鼓励休闲经营主体拓宽筹资渠道,通过股份制改造、租赁经营、资产整合等多种方式,盘活国有休闲资产。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大果园、大花园、大公园的思路,搞好乡村”绿道“规划,依托河滨、溪谷等自然或人工廊道,建设一批可供户外休闲的景观游憩线路,形成连接城乡的”绿道“休闲网。

六是组织创建行动。按照“政府监管、市场调控,协会指导、行业自律”的原则,构建全方位的休闲农业管理服务体系,健全省、市、县三级休闲农业协会建设,加强协会指导功能和行业自律效应,到2012年,全省各地、州、市和休闲农业示范县全面完成行业协会组织建设。

5、进一步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政策扶持。目前很多省市出台了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措施扶持休闲农业发展,我省也应尽快出台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加快休闲农业发展。一是要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由于我省休闲农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无序发展、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建议省财政从明年起,设立休闲农业省级专项扶持资金,并根据发展需要、财政增收和产业引导资金总量增长情况逐年增加,用于制定规划、加强培训、建立信息网络、推广先进技术等。二是要合理解决用地。加快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和配套管理服务体系,规范土地流转形式,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对租用1000亩以上土地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休闲农庄,应采用整合闲置宅基地、滩涂荒坡废弃地等形式,提供一定的土地让其发展加工、餐饮等配套设施。三是要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信贷扶持力度,适当扩大担保物范围,满足休闲农业企业的融资需求。特别是五星级休闲农庄,应视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列入信贷扶持范围优先给予支持。四是要实行税费优惠。目前常德、郴州等地对休闲农庄在所得税、用电等方面实行优惠,取得较好效果。建议推广这些作法,使休闲农庄享受到有关农产品税费优惠政策。

下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通知》(湘政办发〔2006〕57号)精神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通知》(湘政办发〔2006〕57号)精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