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重点工作分解方案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苏政办发〔2011〕7号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学前教育 改革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苏政办发〔2010〕136号)精神,现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对需要明确具体实施办法的事项,省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意见,指导督促各地抓紧组织实施。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
程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加以推进,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使适龄儿童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
一、理顺管理体制
1.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学前教育工作,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省政府办公厅、省教育厅、省综治办、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卫生厅、省人口计生委、省工商局、省物价局、省地税局、省法制办、省妇联)
2.加强学前教育法制建设,加大学前教育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宣传和贯彻力度。(省法制办、省教育厅)
3.以县为单位制订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明确5年内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2011年3月底前完成编制工作。(省教育厅)
4.所有学前教育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均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格审查、登记注册和备案,未经注册登记的一律不得举办。(省教育厅)
5.在审批面向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培训、教育咨询等机构时,严格界定其经营范围。对违反规定擅自办园的,由审批部门
会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查处。(省工商局、省民政厅、省教育厅)
6.由县级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加大对无证幼儿园的清理整顿力度,到2012年全面消除无证幼儿园。同时,对以婴幼儿为教育对象的社会教育、培训、咨询等机构一并清理整顿,确保规范运行。(省教育厅、省综治办、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卫生厅、省工商局、省物价局、省妇联)
二、扩大教育资源
7.巩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保障水平和保教质量。到2012年,每个乡镇至少举办一所达省优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都建成合格园。(省教育厅、省财政厅)
8.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根据人口规模和城乡差异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原则上每1万人左右建一所幼儿园,适龄儿童逐步实现就近入园。(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教育厅)
9.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时,规划建设好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配套幼儿园,做到与其他建筑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项目竣工验收要重点检查配套幼儿园建设情况,园舍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住宅用地供地时,应根据学前教育
布点规划和城乡规划要求,安排好幼儿园用地。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教育厅)
10.实施优质幼儿园创建工程,逐步使全省所有农村幼儿园达到省级优质园标准。到2015年,省级优质幼儿园占比达70%以上,2020年达90%以上。(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
11.加强优质园创建工作指导,以县(市、区)为单位制订实施年度创建规划,省、市教育部门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查。自2011年起,新设幼儿园须按省级优质园标准建设。(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团)
12.在坚持政府为主举办学前教育的同时,鼓励多元办园,扶持并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形成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学前教育的需求。(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地税局、省工商局)
三、加强经费保障
13.各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有明显提高。研究制订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省财政厅、省教育厅)
14.从2011年起,省财政安排奖补专项经费,重点对经济薄
弱地区达到规定办园标准的新建农村幼儿园给予奖补。各市、县加大投入,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园际之间学前教育差距。(省财政厅、省教育厅)
15.建立学前教育扶困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进入幼儿园就读给予资助。(省财政厅、省教育厅)
16.完善成本合理负担机制。公办幼儿园根据办学综合成本、社会承受能力、办学类别和层次,坚持优质优价原则,由价格、教育、财政部门确定收费标准。民办幼儿园按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在保证发展基金提留比例25%的前提下,根据幼儿园生均培养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并报物价、教育、财政部门备案。幼儿园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收费监管,坚决查处乱收费。(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
17.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选派公办幼儿园教师到民办幼儿园支教,对承担普惠性教育任务的民办幼儿园进行补助。(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18.2011年起,省财政对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给予资助。各市、县(市、区)财政大幅度增加幼儿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省财政厅、省教育厅)
四、提升师资素质
19.制订完善幼儿园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核定幼儿园岗位总量和各类人员结构比例。(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
厅、省卫生厅)
20.明确公办幼儿园的独立法人资格,修订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保证公办幼儿园有一定比例的事业编制,用于配备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按照岗位设置管理办法,为公办幼儿园配齐配足专任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和其他必须配备的人员。(省编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
21.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等均应取得岗位任职资格,实行持证上岗。现有尚不具备相关任职资格的在岗人员,要通过在职培训、自学考试等方式,在三年内取得任职资格,逾期仍未获得任职资格的一律不得担任。严把各类保教人员入口关,新进人员必须具备相应任职资格。省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县级以上教育部门按规定履行幼儿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
22.完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体系,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和园长全员培训,2012年前,对全省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省教育厅、省财政厅)
23.加强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基地建设,发展幼儿高等师范教育,扩大免费幼儿师范生试点,吸引优秀初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加强名园长、名教师、特级教师的培养。各类教育评审评优中,学前教育教师应占一定比例。(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24.到2015年,每所幼儿园均有中级以上职称专任教师,全省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0%以上,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等各类人员全部持证上岗。(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
25.研究制订学前教育职称评审办法。公办幼儿园编外聘用教师享有在编教师同等的岗位聘用、在职培训、职称评定和评奖评优等权利。(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
26.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由政府提供保障,确保国家各项工资福利待遇政策落实到位。公办幼儿园编外聘用教师和民办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依据幼儿园和聘用人员双方约定执行,其工资水平要高于当地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其社保经费由幼儿园和个人按比例承担,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省财政厅、省编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
27.为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实行人事代理,民办幼儿园教师在继续教育、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享有公办幼儿园教师同等待遇。(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
五、规范教育管理
28.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学前教育规律、保教活动需求,配齐配好各类保教设施。全面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和教学、活动用书用品管理,规范办园行为。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建立体现学前教育特点的— 8 —
规范和标准,防止“小学化”倾向。实施“园园通”工程,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信息化水平。(省教育厅)
29.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积极搭建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平台,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办幼托班,引导组织社会力量举办早教指导专业机构,为0-3岁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优质早教服务。(省教育厅、省编办、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省物价局、省人口计生委)
30.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关于加强幼儿园安全防范和治安保卫工作的规定,建立健全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配齐安保人员和安保设施,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严格幼儿园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和检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取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幼儿园及办园点。(省教育厅、省综治办、省公安厅、省卫生厅、省安监局、省质监局)
3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园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幼儿教师待遇等进行专项督导检查、视导评估,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团)
32.积极开展学前教育先进县(市、区)创建和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地区予以表彰。(省教育厅)
主题词:教育 学前教育△ 重点任务 方案
通知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1年1月27日印发
第二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精)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制度的起始阶段,事关儿童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事关千家万户幸福和谐,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我省学前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办园条件不断改善,优质资源逐步扩大。但从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园际之间发展不够平衡,管理体制需要完善,普及水平和办园质量亟需提高。省委、省政府颁布实施的《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为加快推进我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和期盼,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发展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努力开创我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1.公益公平、普惠于民。把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积极改善城乡幼儿园办园条件,加快缩小学前教育差距,保障广大群众享受基本同等的学前教育服务。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政府在政策、规划、投入等方面的责任,同时,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举办学前教育。3.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激发办园活力的有效办法与途径,着力破除影响和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4.育人为本、提高质量。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根本宗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优化师资队伍,改进保教方法,加强卫生保健工作,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三主要目标。巩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保障水平和保教质量。到2012年,每个乡镇至少办一所达省优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都建成合格园。到2015年,在全省建立起布局合理、充满活力、质量优良、人民满意的学前三年教育体系;每所幼儿园均有中级以上职称专任教师,全省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0%以上;办园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等各类人员全部持证上岗。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
指导服务取得新进展,学龄前儿童家长和看护人普遍受到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辅导。
二、完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和管理机制
(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在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制度建设、标准制订、投入保障、评估督导、日常监管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省财政设立学前教育奖补专项经费,引导和扶持经济薄弱地区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有条件的市、县(市、区财政也要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在坚持政府为主举办学前教育的同时,鼓励多元办园,扶持并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形成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学前教育的需求。
(五建立县级统筹、县乡(镇、街道共建的管理机制。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落实学前教育经费,统筹管理城乡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发展农村和社区学前教育的责任,负责建设并办好区域内公办幼儿园,积极筹措办园经费,努力改善办园条件;加强幼儿园周边环境治理,规范管理区域内各类幼儿园。省、市人民政府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规划、政策制订、协调管理和督促检查。
(六加强学前教育体系建设。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根据人口规模和城乡差异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原则上每1万人左右建一所幼儿园,适龄儿童逐步实现就近入园。各地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时,要规划建设好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配套幼儿园,并做到与其他建筑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
步验收。新建配套幼儿园按省级优质园要求,既可以根据规划由多个开发单位出资共建,也可由较大住宅区开发单位单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要重点检查配套幼儿园建设情况,园舍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住宅用地供地时,应根据学前教育布点规划和城乡规划要求,安排好幼儿园用地。配套幼儿园是教育事业的政策性投资,属国有教育资产,应按属地移交当地政府举办幼儿园,不得改变性质和用途。对已改变性质和用途的,由当地政府限期收回。
(七优化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全省所有学前教育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均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格审查、登记注册和备案,未经注册登记的一律不得举办。有关部门在审批面向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培训、教育咨询等机构时,须严格界定其经营范围,对违反规定擅自办园的,由审批部门会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查处。
三、改善学前教育办园条件
(八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重视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为乡镇中心幼儿园配备适量事业编制。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优先满足学前教育需要,按符合学前教育和安全要求改建成幼儿园。结合新农村建设办好规范的村幼儿园,有条件的可办成乡镇中心幼儿园分园,其他不具备举办幼儿园(分园要求的村,可设立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学点。中心幼儿园与分园(教学点可实行人员、教学、经费等统一管理。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力度,逐步使全省所有农村幼儿园达到省级优质园标准。从2011年起,省财政安排奖补专项经费,重点对经济薄弱地区达到规定办园标准的新建农村幼儿园给予奖补。各市、县也要加大投入,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园际之间学前教育差距。
(九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鼓励通过多种形式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坚持保教结合原则,完善省级优质幼儿园标准。实施优质幼儿园创建工程,到2015年省级优质幼儿园占比达70%以上、2020年达90%以上。加强优质园创建工作指导,以县(市、区为单位制订实施创建规划,省、市教育部门定期对
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查。自2011年起,新设幼儿园须按省级优质园标准建设。实施“园园通”工程,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信息化水平。
(十建立学前教育扶困资助制度。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进入幼儿园就读给予资助。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标准和实施办法。省、市财政对经济薄弱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十一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幼儿培养成本由政府、社会举办者和幼儿家庭共同承担。公办幼儿园根据办学综合成本、社会承受能力、办学类别和层次,坚持优质优价原则,由价格、教育、财政部门确定收费标准。民办幼儿园按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在保证发展基金提留比例25%的前提下,根据幼儿园生均培养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并报物价、教育、财政部门备案。社会各部门、单位举办的幼儿园收费标准参照政府举办的公办幼儿园执行。有条件的地区可率先开展一定年限的免费学前教育或对经济困难家庭实施免费学前教育。
四、促进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十二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园。民办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在资格准入、政策扶持、师资培养、质量保障等方面,对民办与公办幼儿园一视同仁。民办幼儿园在建设规划、土地供应、规费减免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有同等待遇,在申办审批、分类定级、评先评优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公用事业单位要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和倾斜措施,民办幼儿园水、电、气、房租等费用按中小学标准收缴。
(十三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选派公办幼儿园教师到民办幼儿园支教,对承担普惠性教育任务的民办幼儿园进行补助。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优质特色保教服务,为适龄儿童提供多样化选择。创新公办、民办幼儿园协同发展机制,组织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开展多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薄弱民办幼儿园提高办园水平。对发展民办学前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幼儿园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十四依法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民办幼儿园教师在继续教育、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享有公办幼儿园教师同等待遇。各地要为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实行人事代理,并按规定办理养老、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民办幼儿园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等规定,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
五、推进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十五严格按岗位设置标准配备幼儿园教师。明确公办幼儿园的独立法人资格。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根据学前教育发展需求,制订完善幼儿园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核定幼儿园岗位总量和各类人员结构比例。省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修订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各地要保证公办幼儿园有一定比例的事业编制,用于配备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按照岗位设置管理办法,为公办幼儿园配齐配足专任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和其他规定必须配备的人员。民办幼儿园按照实际需要和岗位要求,自主聘用各类人员。
(十六认真落实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等均应取得岗位任职资格,实行持证上岗。现有尚不具备相关任职资格的在岗人员,要通过在职培训、自学考试等方式在三年内取得任职资格,逾期仍未获得任职资格的一律不得担任。严把各类保教人员入口关,新进人员必须具备相应任职资格。省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县级以上教育部门按规定履行幼儿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
(十七努力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优化学前教育教师结构,大幅度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比例。加强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基地建设,发展幼儿高等师范教育,扩大免费幼儿师范生试点,吸引优秀初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完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体系,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和园长全员培训,2012年前对全省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鼓励幼儿教师参加进修学习,提高能力和素质。
2011年起,省财政对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给予资助。各市、县(市、区财政应大幅度增加幼儿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研究制订学前教育职称评审办法。公
办幼儿园编外聘用教师享有在编教师同等的岗位聘用、在职培训、职称评定和评奖评优等权利。加强名园长、名教师、特级教师的培养。各类教育评审评优中,学前教育教师应占一定比例。
(十八切实保障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由政府提供保障,确保国家各项工资福利待遇政策落实到位。公办幼儿园编外聘用教师和民办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依据幼儿园和聘用人员双方约定执行,其工资水平要高于当地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其社保经费由幼儿园和个人按比例承担,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
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
(十九配齐配好保教设施。各地要按国家幼儿园建设规范建好幼儿园,并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学前教育规律、保教活动需求配齐配好各类保教设施。建立保教设备公开招标采购制度,确保幼儿园保教设备质量,做到安全可靠、卫生环保。完善保教设备使用培训、检测维修制度,做到安全操作、防患未然。
(二十努力提高保教质量。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建立体现学前教育特点的规范和标准。全面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和教学、活动用书用品管理,规范办园行为。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防止“小学化”、“保姆化”倾向。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搭建平台,创建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促进形成有特色、有活力的园所文化。各地要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和教科研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促进保教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十一积极推进幼托机构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倡导科学的养育理念、传授系统规范的早教知识,不断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办幼托班。鼓励家长和社区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积极搭建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平台,引导组织社会力量举办早教指导专业机构,为0-3岁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优质早教服务。
七、强化学前教育规范管理
(二十二严格对幼儿园的日常监管。省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幼儿园建设和装备标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标准和有关管理规定,定期对区域内幼儿园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依法给予
处罚。推进管、办、评分离,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等社会组 织在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二十三)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关于加 强幼儿园安全防范和治安保卫工作的规定,建立健全严格的安全管理 制度,配齐安保人员和安保设施,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幼儿园食品的采购、运送、储存、制作等环节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 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幼儿园要根据接收儿童的数量按 规定设置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建立晨检记录、传染病疫情报告等制 度。严格幼儿园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和检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取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幼儿园及办园 点。(二十四)加大无证幼儿园清理整顿力度。各地要按照省教育厅 等部门关于开展无证幼儿园清理整顿工作的要求,由县级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加大对无证 幼儿园的清理整顿力度,到2012年,全面消除无证幼儿园。同时,对 以婴幼儿为教育对象的社会教育、培训、咨询等机构一并清理整顿,确保规范运行。
八、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二十五)强化统筹协调。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学 前教育的认识,切实担负起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把学前教育摆上重 要议事日程,作为教育领域重要民生问题积极加以推进。要建立健全 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本地区学前教育工作,研究解决学 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教育、机构编制、发展改革、公安、民 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人口计生、工 商、物价、妇联等部门和单位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共同推进学前 教育改革发展。(二十六)开展专项督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机构要 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园保 教质量和管理水平、幼儿教师待遇等进行专项督导检查、视导评估,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建立学前教育信息发布制度,强化社会监 督。(二十七)构建
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学前教育先进县(市、区)创建和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 显、群众满意度高的地区进行表彰。加强对发展学前教育重要意义和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宣传,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 的良好氛围,推动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6 二○一○年十一月三日 7
第三篇:安全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苏政办发〔2011〕55号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 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2011年全省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各级人民政府要把食品安全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力度,全面落实对本地区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要求;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全力以赴把食品安全各项工作抓实抓好。要根据《201
1— 1 —
年全省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抓紧制订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工作方案,进一步分解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以更严密的组织、更有效的手段、更有力的措施,努力推动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各市人民政府和省各有关部门的具体工作方案,于2011年5月20日前报省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2011年全省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各环节、各领域监督管理,不断深化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以下安排:
一、强化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一)加强食用农产品环节监管。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创建活动,落实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产品检测、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依法查处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加强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生产农药、违法制售禁限用高毒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药的行为。加强对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安全使用间隔期与用药次数规定,严禁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及滥用农药的行为。深入排查并坚决打击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在畜禽饲养、贩运过程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物质的行为。取缔未经许可非法经营的生鲜乳收购站(点),打击收购站之间违规进行生鲜乳交易的行为。打击制售假劣兽药以及在水产养殖环节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加强原粮质量安全监测和抽查,— 3 —
防止不符合卫生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深入排查并坚决打击养蜂及蜂蜜收购、运输等环节掺杂使假行为。
(二)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和进出口环节的监管。强化食品生产许可,依法查处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及食品包装材料的行为。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和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依法取缔无证无照、不具备食品安全基本条件和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及生产仿冒他人品牌食品包装材料的“黑窝点”。严厉查处通过提供伪造合格证明文件、虚假无效证照和骗取检验报告、标签标识造假等逃避监管和进行商业欺诈的行为。加强进出境食品、食用农产品的监管,严厉查处非法进出口食品、食用农产品和逃避检验检疫的行为。加强对蜂蜜、蜂胶等产品的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蜂产品掺杂使假行为。
(三)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强化食品流通许可和经营主体市场准入管理,实施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加大日常监管力度。针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和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以及经销过期、有毒有害和其他不合格食品的行为。严格规范食品广告行为,依法查处虚假违法食品广告。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的执法检查力度,集中整治从非法渠道进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以及仿冒知名食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等违法违规问题。
(四)加强餐饮服务环节监管。规范餐饮服务行政许可,理
顺许可受理、审查、发证程序并强化层级监督。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年底前,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深入排查和治理餐饮服务单位特别是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幼儿园食堂、旅游景点餐饮服务单位使用不合格食品原料和经营过期、劣质食品等问题,开展餐饮服务环节肉及肉制品、乳品、酒类、调味品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集中整治餐饮服务单位不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的行为。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基本条件、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餐饮店。加强对餐具集中清洗消毒企业的监管。查处餐饮服务单位使用不合格餐具行为,取缔劣质餐具制售“黑窝点”。打击采购和使用病死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
二、突出整顿重点,深入开展重点品种综合治理
(一)加大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综合治理力度。及时公布食品中可能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和检测方法。加强食品中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的抽检和监测,严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超限量标准、超使用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严格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加强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管理,严禁食品添加剂虚假标识标注。指导餐饮服务单位落实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索票制度。严格实行三聚氰胺销售实名登记制度,禁止向食品和饲料企业销售三聚氰胺。加强对盐酸克伦特
罗等可作为“瘦肉精”原料的人用药品的流通监管,防止其流入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禽饲养环节。
(二)加大乳制品综合治理力度。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江苏省奶业整顿和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09〕78号)要求,强化生鲜乳收购、运输许可管理,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建设。严格核准新建和改扩建乳制品工业项目,抓紧完成在建、已建乳制品工业项目(企业)的审核清理工作,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落实企业原料检验、出厂批批检验制度和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驻厂监督措施。严格乳制品销售者资质要求,强化乳制品流通许可管理。监督生产经营者严格执行乳制品生产经营记录和进货查验制度。建立统一的乳制品生产经营企业信息数据库,健全验证验票查询系统。在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生产企业试点建设电子信息追溯系统。
(三)加大餐厨废弃物和食用油综合治理力度。认真贯彻《江苏省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省政府令70号),建立健全食用油监督管理制度和体系,严格规范食用油生产经营主体资格,防止以餐厨废弃物作为原料生产加工的产品进入食品生产经营环节。加强对食用油中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监测,开展与食用油有关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完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认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劣质食用油和从非法渠道收购食用油的行为。
(四)加大保健食品综合治理力度。加强对保健食品中可能被违法添加药物的检验检测工作,整治制售假劣保健食品、夸大宣传保健食品功能、普通食品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等行为。加快制订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法规规章,建立健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等制度,推进保健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五)加大鲜肉和肉制品综合治理力度。落实生猪定点屠宰制度,实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设置规划,强化对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管,监督企业严格执行生猪进厂(场)检查登记、屠宰检疫检验、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和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监督屠宰企业建立完善生猪产品品质检验制度,落实“瘦肉精”快速检测制度。制订完善牛、羊、禽类屠宰的地方性法规和监管制度。整治定点屠宰企业转包、租赁、出让定点资质行为。严禁私屠滥宰和宰售病死病害畜禽,打击加工、出售注水肉、未经检疫检验合格肉及其制品的行为。研究完善养殖环节病死病害禽畜无害化处理的政策措施,从源头上防止病死病害禽畜进入屠宰市场。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动物免疫、动物卫生全程可追溯。继续推进“放心肉”服务体系和肉类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
(六)加大酒类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规范酒类市场秩序,加大市场检查力度,整治制售假冒伪劣白酒和葡萄酒类的行为,重点整治非法勾兑和生产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酒类的行为,全面清理不符合经营资质的白酒和葡萄酒类销售单位。严格落实白酒和葡萄酒经营者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加快制订葡萄酒行业规划,— 7 —
完善行业标准。
三、加强督促指导,着力提升企业食品安全管理能力
(一)指导监督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定责任和义务,指导监督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食用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指导监督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原料验收、生产过程管理、出厂检验、不合格食品管理等制度;指导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食品安全责任制度;指导监督餐饮服务单位落实索证索票、规范操作、人员培训、健康管理、设备维护、餐具清洗消毒等制度;指导监督粮食收购企业严格执行粮食收购入库和销售出库检验制度。深入排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产品质量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技术漏洞,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整改,并明确整改时限,做好限期复查工作。
(二)鼓励支持食品企业推广应用先进管理制度和技术。采取行政、认证等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食品企业积极采用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技术等食品安全管理先进制度,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对快速检测、贮存、运输、信息化追溯等保障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鼓励企业制订、执行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更严格的企业标准。
(三)大力加强食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扩大诚信体系建设试点行业范围,完善激励引导和惩戒政策措施。依托我省信用信息系统,年底前,建成食
品工业企业和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立健全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信用分类监管,开展诚信示范创建活动。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中的作用,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经营。
四、严格落实责任,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一)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同时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2011年年底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都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明确相应的办事机构。抓紧制订“十二五”食品安全工作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实施。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建设,切实保障执法办案和监管基础能力建设经费投入,支持监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严禁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建立跟踪督查制度,对各地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定期进行评估考核,推动食品安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能力建设。深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认真制(修)订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快制订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加强监督管理的具体办法。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扩大检验范围和频次,及时规
范公布抽检结果,推进检验检测信息共享。依法实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认真制订和落实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尽快建立覆盖省、市、县产品并逐步延伸到农村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信息沟通机制,建设数据交换平台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库,提高监测结果利用效能。实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及时对相关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进行风险评估。
(三)加大行政执法和责任追究力度。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把食品、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和餐饮服务许可关,加强对生产经营者许可后的监管和执法检查。对不能持续满足许可条件的企业,要依法撤销许可;对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要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直至停产整改、吊销证照;对隐瞒食品安全隐患、故意逃避监管等行为,要依法从重处罚;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严禁以罚代刑。公安机关要加强与监管部门的联合执法,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立案侦查。依据修订后的刑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惩处力度。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做好打击食品违法行为和重点品种综合治理的组织协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完善责任调查处理机制。强化行政监察和问责,对监管中的失职渎职等行为,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提高食品安全应急能力。抓紧出台《江苏省食品安全
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程序。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要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响应原则,及时开展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减少危害和影响。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收集掌握和核查处理群众、媒体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有关方面反映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地方人民政府要迅速组织核查和采取执法措施;对具有行业共性的问题以及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需要科学证实的问题,有关监管部门要及时组织调查、评估、研判,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稳妥、准确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认真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防止引起消费者恐慌和舆论负面炒作。
五、广泛宣传教育,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
(一)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培训。深入宣传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制度,大力开展行业诚信自律教育,加强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增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引导群众安全消费、理性消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广泛宣传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进展和成效,大力宣传优良品牌、示范工程和诚信守法典型,增强群众饮食消费信心。
(二)加强社会和媒体的监督。鼓励群众投诉举报,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及时公布根据群众投诉举报和媒体监督查处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信息。曝光典型案件,揭露不法分子危害
群众健康的恶劣行径。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发布程序,加强互联网信息管理,依法处理恶意制造、传播和炒作虚假信息的行为。
主题词:卫生 食品安全△
通知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1年5月3日印发
第四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民办教育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92号范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苏政办发〔2011〕92号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促进民办教育发展重点工作
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苏政办发〔2010〕135号)精神,现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对需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的事项,省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并指导督促各地认真组织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促
进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升发展水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促进民办教育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
一、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一)把民办教育发展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
(二)建立民办教育综合会商机制,协调解决民办教育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制定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法律地位,维护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秩序。(省教育厅,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公安厅、民政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国税局、地税局、物价局、金融办)
(三)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公办民助、委托管理、合作办学等方式参与举办非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支持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联合组建教育集团。(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
(四)鼓励发展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政府在土地划拨或出让、规划建设、金融税收、设置审批、项目申报和奖励评定等方面给予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并在资金投入、设备添置、项目安排、人才引进、师资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扶持。(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国税局、地税局、金融办)
(五)完善民办学校法人登记制度,明确民办学校法人登记类型,开展分类登记。有国有资产参与举办的从事学历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的民办学校和从事非学历教育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可以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没有国有资产参与举办的从事学历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的民办学校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从事非学历教育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可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或企业法人。(省编办,省民政厅、工商局、教育厅)
(六)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利。民办高校的学历教育招生计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管理。(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展改革委)
(七)举办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从事非学历教育培训服务的,应在学校章程中明确并向审批机关申请办理登记手续。(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民政厅)
(八)将民办学校招生统一列入当年招生计划,招生数、招生范围应尊重民办学校的意见,根据民办学校实际办学能力核定。建立随办学条件变化调整民办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的机制,招生计划增量部分应积极投向办学条件好、管理规范的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形成招生计划激励学校发展的机制。(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展改革委)
(九)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回报的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政策。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其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省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厅、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十)鼓励银行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积极办理民办学校非教学资产抵押贷款、学费等收费权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产权明晰、办学行为规范、诚信度高的民办学校发放信用贷款,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人行南京分行,省金融办、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十一)对纳入当地教育事业总体规划的民办学校,在用地计划中统筹安排。(省国土资源厅、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十二)民办学校学生执行与公办学校学生同样的国家助学制度。民办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学生与公办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及普通高中学生同等享受国家助学金、奖学金。民办普通高校的学生与公办高校的学生同等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人行南京分行)
(十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采取经费资助、出租转让闲置的国有资产等措施,对民办学校予以扶持。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鼓励民办学校发展,奖励和表彰对发展民办教育
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
(十四)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民办学校承担有关教育和培训任务,对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按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予以补贴,对从事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不要求取得回报的民办学校,视情况奖补部分生均经费。(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
(十五)民办高校在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习实训基地等内涵建设方面享受与公办高校同等权利。(省教育厅)
(十六)民办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审、科研项目申请、评先评优、培养培训、考核评价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民办学校要依法为教职工交纳有关社会保险。登记为事业单位的民办学校(幼儿园)教职工可参加事业单位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民办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可以申报各级人民政府的人才引进计划,与公办学校在人才引进上享受同等待遇。(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人才办)
(十七)鼓励民办学校通过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等办法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鼓励支持公办学校干部、教师到民办学校挂职任教,公办学校教职工到民办学校任职任教的,工龄、教龄可连续计算。民办学校学生在升学、同类同层次学校间转学、考试、交通优惠、医疗保险、户籍迁移、评先评优、就业等方面与公办学校的学生享有同等权利。(省教育厅、公安
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交通运输厅)
(十八)依法加强民办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干扰和破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严禁侵占民办学校合法的财产和教学场所。(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综治办、公安厅、环保厅、文化厅、工商局)
二、依法推进民办学校规范管理
(十九)民办学校须依法设立董事会或理事会作为学校的决策机构。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出资人参加董事会或理事会的,应依据学校章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参与学校的办学管理活动。民办学校校长根据法律法规、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学校日常管理,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民办学校董事会或理事会负责人及其他组成人员不得决定校长职权范围内的具体事务和教育教学事务,不得干涉校长依法独立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职权。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和工会等群团组织,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总工会,团省委)
(二十)定期组织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进行检查评估,督促民办学校改进教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指导民办学校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覆盖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管理制度,确保教学工作有章可循。鼓励支持民办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增强办学活力,创新人才培养模
式,争创特色品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二十一)民办学校教师应取得相应教师资格。民办学校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聘请管理能力较强的校长和业务素质较高的名师,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二十二)建立健全适应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收费管理制度,民办学历教育和学前教育收费依据办学成本合理确定,民办非学历教育收费由民办学校自行确定,报物价主管部门备案。(省物价局、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
(二十三)明确举办者和出资人所有者的权益,落实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举办者在学校法人登记成立后即应办理资产(含土地)过户手续,将投入学校的资产(含土地)过户到学校。民办学校存续期间,举办者和出资人不得抽逃或挪用办学资金。民办学校对国家资助资产、受赠资产、出资人投入学校的财产和办学积累的资产进行分类核算与管理。(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民政厅)
(二十四)完善对民办学校学费收入的管理制度,建立民办学校学费收入信息管理系统和学费专户监管制度,规范民办学校财务行为,保证民办学校学费收入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制定符合民办学校特点的会计制度,民办学校应在每个会计结束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后,报审批机关备案。(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民政厅)
(二十五)民办学校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事业发展基金、提取风险保证金及其他有关费用后,允许其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民办学校应在确定出资人取得回报比例前,向社会公布与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关的材料及财务状况,并将其取得合理回报的比例及相关材料报审批机关备案,接受审计。(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民政厅)
(二十六)建立对民办学校的督导制度,促进学校加强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实行民办学校年检制度,定期发布办学信息,逐年核定招生规模。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宣传、收费、变更等行为的管理。建立民办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和治安综合治理机制。(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省民政厅、综治办、公安厅、工商局、物价局)
(二十七)对民办学校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办学,不按期过户资产、办学条件不达标、违规招生收费、财务制度不健全、不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取得回报或取得回报比例过高、抽逃或挪用办学资金、虚假宣传、发布未经备案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年检不合格等行为,依法给予处罚。(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公安厅、财政厅、工商局、物价局、法制办)
主题词:教育 民办教育 方案
通知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1年6月30日印发
第五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2010年50项重点工作上半年进展情况通报的通知(共)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苏政办发〔2010〕90号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2010年 50项重点工作上半年进展情况通报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将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分解为50项重点工作,并明确由省政府领导成员牵头协调、责任部门负责落实。半年来,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有力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近期,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对50项重点工作上半年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现将《省政府2010年50项重点工作上半年进展情况通报》印发给你们。希望
各地各部门结合总结上半年工作,认真进行对照检查,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落实政策措施,科学统筹安排,加强协调配合,一着不让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实现2010年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二○一○年七月二十日
省政府2010年50项重点工作
上半年进展情况通报
近期,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对省政府2010年50项重点工作上半年进展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检查情况看,省政府50项重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基本达到年初确定的计划进度要求。现将具体情况通报如下:
1.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政策,力争销售量达到180万台(部)、销售额达到40亿元。全面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补贴农业机械14万台(套),力争销售额达到55亿元。促进旅游、通讯等重点消费,旅游增加值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增长15%、10%,电信业务收入增长5%,电信综合资费水平下降9%。(责任部门:省商务厅、农机局、旅游局、通信管理局)
全省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达到195万台(部)、销售额达到42亿元,提前完成目标任务。补贴农业机械7万多台(套),销售额超过30亿元。实现旅游增加值937.6亿元,旅游外汇收入18.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20%。电信业务收入增长7.7%,电信综合资费水平下降7.4%。
2.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以上。加强商品住房预售管理,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责任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国土资
源厅、物价局)
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866.41亿元,同比增长29%。省辖市市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6285元/平方米,其中6月份的商品住宅价格水平低于上年四季度各个月。
3.抓好重点项目建设。200个省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3200亿元。积极规划并组织实施连云港港、太仓港和禄口国际机场、苏南机场建设,分别完成投资19.5亿元、5亿元、20亿元、1.5亿元。按期建成沪宁城际铁路和江都至海安高速公路。加快推进京沪高速铁路江苏段、宁杭铁路客运专线、南京四桥和盐河三级航道建设,分别完成投资100亿元、50亿元、14亿元、4.6亿元。开工建设连盐铁路、临海高等级公路、通榆河南段航道,力争开工建设沪通铁路。治淮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沿海水利基础设施、水库除险加固和太湖治理走马塘工程建设分别完成投资5.8亿元、20亿元、10亿元、10亿元、10亿元。加快能源设施建设,新投产电力装机700万千瓦,完成电网投资220亿元。(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水利厅、能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
20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21亿元。连云港港和太仓港分别完成投资11.6亿元、4亿元。禄口国际机场、苏南机场工可报告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苏南机场货站开工建设。沪宁城际铁路于7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江都至海安高速公路、南京四桥、盐河三级航道、临海高等级公路分别完成投资5.7亿元、7.1亿元、— 4 —
2.3亿元、2亿元。京沪高速铁路江苏段完成正线路基、桥梁、隧道工程。宁杭铁路客运专线按计划开展路基、桥梁桩基施工。连盐铁路可研报告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待批。通榆河南段航道完成初步设计送审稿。沪通铁路长江大桥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论证研究报告通过交通运输部评审。治淮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沿海水利基础设施、水库除险加固和太湖治理走马塘工程建设分别完成投资2亿元、5亿元、6.5亿元、5亿元、5亿元。新投产电力装机577万千瓦,完成电网投资95亿元。
4.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搞好煤、电、油、运要素保障,满足经济运行需要。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拉闸限电。(责任部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交通运输厅、能源局)
建成全省煤电油气运信息统计平台,加强对煤电油气的供应监测和运行调节,全省未发生大面积拉闸限电。
5.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市、县(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5%以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担保总额均比上年增长20%。重点培育100家公共服务平台、100家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责任部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中小企业局)
市、县(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4%。预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本超过270亿元、担保总额超过650亿元,同比均增长20%以上。组织申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认定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50家。
6.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9亿元。省级一般预算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其中用于农林水、农村义务教育、新农保、新农合、涉农补贴、农业保险、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的支出249亿元,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317亿元,用于科学技术、环境保护、服务业与经济发展方面的支出155亿元。(责任部门:省财政厅)
全省一般预算收入2012亿元,同比增长26.4%。省级预算已足额安排“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重点支出。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的分配使用意见以及相应预算调整方案已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并经财政部核准通过。
7.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全省各项贷款增幅高于全国各项贷款平均增幅,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增幅达到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幅。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3家以上,首发融资超过180亿元。争取设立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全年备案创业投资企业数和实收资本规模均比上年末增长20%。(责任部门:省金融办、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行南京分行,江苏银监局,江苏证监局)
全省各项贷款增幅为11.3%,高于全国各项贷款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增幅分别为12.5%、13.2%,超过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幅。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6家,首发融资超过264.5亿元,提前完成目标任务。正在抓紧制定省级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新增14家备案创业投资企业,实收资本金15.7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3.9%、14.1%。
8.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新兴产业总量达到2万亿元。突破100项新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形成1-2个千亿元级新兴产业集群。新授牌10家特色产业基地。(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
六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万亿元。组织企业申报100多项新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项目。围绕生物医药、光伏等重点产业领域,培育1-2个千亿元级新兴产业集群。完成特色产业基地组织申报工作。
9.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深入实施百项千亿重点技改工程,确保新开工100个重点技改项目。落实工业优化升级分解任务,推动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力争全省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达到115家。(责任部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新开工60个重点技改项目。全省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达到30家。
10.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培育形成100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省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服务业企业争取达到35家。(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5个百分点。研究制订鼓励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认
真做好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审批工作。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服务业企业数需到年底统计。
11.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设立和兼并国内外研发机构,力争70%的本土大中型工业企业建有内部研发机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20%,授权量增长25%;企业专利申请量增长20%,授权量增长25%。
(责任部门: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
新认定43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专利申请72462件、授权61560件,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6275件、授权2669件,同比分别增长10.8%、72.2%;企业专利申请36187件,授权32885件,分别增长18.6%、88.4%。
12.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启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份建设。新建20家重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推动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责任部门:省科技厅、教育厅)
全面启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份建设。重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正在组织立项。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完成初评工作。
13.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组织实施“六大人才高峰”第7批资助项目,选拔高层次行业拔尖人才1500名。引进海外高层次紧缺人才2000名。组织实施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100个。培育认定100个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
(责任部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科技厅、教育厅)
近期将组织“六大人才高峰”第7批项目资助计划的申报。面向全省征集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需求信息,开展“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活动预报名。实施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86个。组织申报72个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
14.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稳定3000万亩水稻面积。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40万亩、高效渔业面积60万亩,其中新增设施农业面积80万亩、设施渔业面积20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建立20个农业种苗繁育中心。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培育20万户农业科技示范户。重点建设100家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200家农业科技企业。
(责任部门:省农委、科技厅、海洋渔业局、农机局)
预计水稻种植面积3355万亩。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9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75万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75万亩,其中设施渔业面积40万亩,提前完成目标任务。小麦机械化收获水平达96%,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45%。扶持建设20个农业种苗繁育中心。培育20万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启动建设116家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156家农业科技企业。
15.扎实推进农村六件实事工程。
(1)农村人才工程。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万人,农民创业培训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5万人,农技人员培训1万人,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1万人。
(责任部门:省农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经济和信息化委、乡镇企业局)
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11万人,农民创业培训5.3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8.8万人,农技人员培训5290人,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4000人。
(2)农民健康工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人均补助资金不低于15元。扶持经济薄弱地区不少于100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基础设施、3000个村卫生室基本设备建设。
(责任部门:省卫生厅、财政厅)
正在对各地上报申请补助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审核,近期将拨付第一批补助资金。完成61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基础设施扶持建设任务。明确经济薄弱地区村卫生室扶持建设条件和申报程序。
(3)为农服务工程。继续实施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的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成1000个为农服务社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0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600座。建设农村小型桥梁5500座。
(责任部门:省扶贫办、供销社、交通运输厅、财政厅)
第二批2391个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展开。新建580个为农服务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358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119座。省财政下达补助资金4.02亿元,支持农村小型桥梁建设。
(4)农村文化工程。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村基层服务点全覆盖。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60万户。实现所有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
(责任部门:省文化厅、广电局、新闻出版局)
正以县为单位进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政府采购。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54万户。97.3%的行政村建有“农家书屋”。
(5)农村环境工程。疏浚县乡河道土方2亿立方米,疏浚整治村庄河塘土方1.5亿立方米。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8万处、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600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30处。新建农村卫生户厕83万座,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80%。建设200个省级村庄环境整治试点。
(责任部门:省水利厅、农委、卫生厅、住房城乡建设厅、财政厅、环保厅)
疏浚县乡河道土方2.05亿立方米,疏浚整治村庄河塘土方1.5亿立方米,提前完成目标任务。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2万处。基本完成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新建农村卫生户厕74.1万座。200个省级环境整治试点村庄已经确定。
(6)脱贫攻坚工程。完成1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新增经济薄弱村脱贫目标实现村208个、累计达到500个。
(责任部门:省扶贫办)
全省向苏北25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市、区)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4.5亿元,对34.7万户贫困农户落实帮扶措施。
16.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300万亩。全省农民合作组织入社农户新增60万户,比例提高4个百分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主体改革的集体林林权登记发证率和股权登记发证率均达85%以上。新设50家农村小额贷款公
司,开展农民资金互助社试点。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占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14%。
(责任部门:省农委、林业局、金融办)
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68.4万亩。全省农民合作组织入社农户新增37.5万户。完成主体改革的集体林林权登记发证率达62.3%、股权登记发证率达56.3%。新设59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提前完成目标任务。正在抓紧起草规范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的政策意见。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占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13.2%。
17.积极推进城市化。全省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完成《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工作。有序解决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落户和社会保障问题。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保、宅基地和住房置换城镇住房改革试点。(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公安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农委、国土资源厅)
全省城市化率需到年底统计。《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已经编制完成。对进城务工人员落户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初步意见。全省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371.6万人、387万人、449万人。
18.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修改完善《江苏省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全面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
作。认真做好2009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出台《江苏省党政领导干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责任部门:省国土资源厅)
全省共签订各级各类耕地保护责任书(状)870多万份,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的检查。基本完成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13个省辖市土地利用规划大纲已经国土资源部批复,4个省辖市土地利用规划成果上报省政府。全面开展2009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江苏省党政领导干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已下发实施。
19.大力推进沿海开发。沿海3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力争突破350万标箱。加强沿海地区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网络建设,连云港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投产,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临海高等级公路分别完成投资12亿元、15亿元。
(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沿海办、交通运输厅)
沿海3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91.6万标箱。连云港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建成投产并试运营。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临海高等级公路分别完成投资7亿元、2亿元。
20.推动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编制完成滩涂围垦开发利
用总体规划。加快推进滩涂围垦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启动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实施条子泥40万亩滩涂围垦综合开发实验区工程。
(责任部门:省沿海办、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规划》已上报省政府。条子泥40万亩滩涂围垦配套基础设施正在抓紧建设,综合开发实验区工程待10月大潮汛后正式开工建设。
21.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力争苏北地区新开工500万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超过2000个,苏北实际引资额增长15%。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各项参展任务。全面完成支援四川绵竹灾后重建任务。
(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援建指挥部)
预计苏北地区新开工500万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超过1000个,实际引资额同比增长15%。按时完成上海世博会江苏展区工程和参展运营方案编制工作,成功举办世博“江苏周”活动。四川绵竹灾后重建项目完工数和投资额均超过95%。
22.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组织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和污染减排工程,力争形成节能能力300万吨标准煤,COD和SO2减排能力分别超过10万吨和12万吨。组织对500家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新建3个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确保万元GDP用水量比上年下降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下降6%。
(责任部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
围绕冶金和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以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业余热余压利用等为重点,组织实施节能改造重点工程。COD
和SO2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6.01万吨、8.91万吨。下达201050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完成3个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的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万元GDP用水量比上年同期下降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同期下降6%。
23.落实污染治理重点任务。基本完成146项淮河治污工程。统一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定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完成沪宁城际铁路和既有沪宁铁路沿线两侧绿化及环境整治任务。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00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6%以上。
(责任部门:省环保厅、铁路办、农委、林业局、住房城乡建设厅)
淮河流域治污工程完成率为58%。环保检验机构实现全省基本全覆盖,省级机动车环保检测监管平台建设方案已经编制完成。《关于实施蓝天工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意见》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沪宁城际铁路和既有沪宁铁路沿线两侧绿化及环境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60万立方米。
24.加大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力度。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5%,其中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总氮总磷排放量削减10%,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不低于80%。完成太湖流域758万立方米的生态清淤任务。
(责任部门:省太湖办、环保厅、农委、水利厅、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
太湖流域氨氮、总磷分别比上年全年减排1.95%、2.04%。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完成削减任务的58%、63%。53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8%。太湖流域758万立方米生态清淤任务全面完成。
25.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新增造林1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力争6个市(县、区)达到国家级生态市(县、区)考核标准,5个城市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考核标准。全省城市新增绿地5000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
(责任部门:省林业局、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
新增造林131.2万亩。森林覆盖率需到年底统计。溧阳、高淳通过生态县(市)国家技术评估,无锡、苏州市以及南京市浦口区、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海安县通过省级考核。淮安市被环境保护部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荣誉称号。全省城市新增绿地3700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7.99%。
26.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市、县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抓好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苏州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等试点。
(责任部门:省编办、发展改革委、科技厅)
完成或基本完成省辖市政府机构改革、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以及苏州、南京等9市乡镇机构改革,徐州、连云港等4市乡镇机构改革正在组织实施。协助南京市研究制订2010年综合改革工作计划,支持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若干政策措施已
上报省政府。成立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联席会议,加强对苏州试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27.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省属企业在交通、能源、高科技和城乡公用事业领域的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超过75%,推动省属企业完成20户劣势子企业的清理整合工作。
(责任部门:省国资委)
预计省属企业在交通、能源、高科技和城乡公用事业领域的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80%。14户省属企业劣势子企业完成清理整合工作。
28.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制定江苏省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开展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绩效目标管理试点。推进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工作量占全部审计工作量的比例不低于60%。
(责任部门:省财政厅、审计厅)
拟订江苏省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并广泛征求意见。继续实施省科技厅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试点,在专家评审基础上下达绩效目标管理评审批复意见。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量占上半年审计工作量的比例达66.9%。
29.着力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建立苏锡常联动、南京和其他部分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立高等教育改革试验区与试点学校。加快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步伐,确保60%的县(市、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力争完成42家市级、63家县级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工作。
(责任部门:省教育
厅、发展改革委、卫生厅、文化厅)
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建立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初步方案已上报省政府。第二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区)基本确定,预计新增50个左右县(市、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11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基本完成转企改制工作,县级院团的改革工作全面启动。
30.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服务贸易进出口和服务外包出口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量占全国的20%左右。
(责任部门: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
外贸进出口总额2146.8亿美元,同比增长49.1%。组织企业参加商务部中国品牌出口商品英国展、春季广交会等境内外展会,成交意向35亿美元左右。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00.7亿美元,增长78.4%。初步统计,服务外包出口17亿美元,增长50%。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968.3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超过20%。
31.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稳定利用外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责任部门: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
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52.1亿美元,同比增长16.5%,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32.加快“走出去”步伐。境外中方协议投资额增长20%,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保持全国前列。积极引导企业并购境外知名品牌和营销网络,协议额增长30%。
(责任部门:省商务
厅、发展改革委)
境外中方协议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27.3亿美元,增长20.8%。并购类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达1.08亿美元,增长221.1%。
33.推进开发区创新发展。出台创新型园区认定办法,认定一批创新型园区。新设20个特色产业园区、10个科技创新基地和出口基地。重点支持苏通科技产业园、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区建设。(责任部门: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
出台《江苏省创新型园区管理办法(试行)》。新设3个特色产业园区、10个科技创新型园区(基地)。积极做好苏通科技产业园升格为省级开发区的相关准备工作。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区签约、在谈、在建项目40多个,涉及金融基金、总部销售、物流商贸和生态农业等方面。
34.把就业作为民生工作的头等大事。新增城镇就业90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帮助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万人。扎实推进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实际参训人数达应参训人数的80%以上、取得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后三个月内就业率达95%以上。
(责任部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民政厅)
新增城镇就业59.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7万人。帮助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89万人,提前完成目标任务。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报名参训率达到
89.7%,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35.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全省一、二、三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增幅均达12%以上。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力争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合同数比上年增长10%。
(责任部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从2月1日起,全省一、二、三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分别调整到960元、790元、670元,平均涨幅超过12%。全省新签集体合同9.4万份,新签工资集体合同4.3万份,同比均增长10%以上。
36.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所有涉农县(市、区)全部实行新农保。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20元。
(责任部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厅、财政厅)
全省参加新农保人数为1258.8万人,参保率达62.7%。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分别为1764.5万人、1369万人、4349万人,参保率达96.9%、97.3%、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2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级财政平均补助标准每人每年已超过120元。
37.继续提高教育质量和保障水平。启动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农村小学和初中年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基准定额分别提高到370元和610元,省属普通高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标
准提高到4800元。省财政安排的省属高校化债补助资金全部到位,进一步降低高校债务风险。完成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省级培训8万人次,其中农村教师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50%以上。
(责任部门:省教育厅、财政厅)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上报省政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基准定额提高到小学370元、初中610元。省属普通高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提高到4800元。下达省属高校化解基本建设债务补助资金35.66亿元。完成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省级培训1万人。
38.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街道为单位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培训城乡基层医务人员1万人。继续加强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和研判,有效防范疫情大面积扩散和聚集性暴发。15个以上市辖区通过城市社区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区检查验收。
(责任部门:省卫生厅、食品药品监管局)
扶持经济薄弱地区建设81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训城乡基层医务人员5534人。完成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任务,加强疫情监测和实验室检测,落实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没有发生疫情大面积扩散和聚集性暴发。城市社区药品“两网”建设全面启动。
39.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和妇女儿童工作。计划生育率保持95%以上。新建200个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机构。所有县(市、区)全面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切实做好普查登记与审核等各项工
作,圆满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推进特困家庭妇女妇科疾病免费查治和流动留守儿童“快乐家园”建设工作。
(责任部门:省人口计生委、统计局、妇儿工委办公室)
计划生育率保持95%以上。新建175个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机构。在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面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省、市、县、乡、村均已组建人口普查机构,组织开展省、市、县(市、区)三级综合试点以及人口普查专项试点。20万特困家庭妇女接受免费妇科疾病检查,患病妇女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建成留守儿童“快乐家园”130所。
40.积极发展文化事业。组织实施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精品剧目4台。完成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特展馆、历史馆土建主体结构工程。
(责任部门:省文化厅)
组织评选10台剧目入围精品剧目,并研究提出修改、加工意见。完成南京博物院二期特展馆、历史馆桩基工程。
41.全面提高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水平。参加广州亚运会、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并取得好成绩。办好第十七届省运会,确保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不出重大问题。成立南京青奥会筹委会,启动相关筹备工作。
(责任部门:省体育局)
全省共有110余名运动员、20余名教练员正在参加国家队备战广州亚运会集训。有300人参加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26个大项的比赛,获得一等奖20个、二等奖71个、三等奖60个。提前完成第十七届省运会足球、篮球等5个项目决赛,对连云港4名运动员
及其教练员兴奋剂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第二届夏季青奥会组委会,并启动各项筹备工作。
4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确保国家信访局交办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批办的重要信访件100%按期报结。确保上海世博会期间不发生恶性信访事件和信访群体性事件。全省进京上访总量、非正常上访量在全国排名20位之后。继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活动,化解率力争达到80%。
(责任部门:省信访局)
办理国家信访局交办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批办的重要信访件347件,按期结案率达100%。没有发生上访人员到沪规模聚集以及到世博园区周边滋事事件。进京上访总量和非正常上访量保持在全国排名20位之后。排查梳理出523件信访积案,全部由县级以上领导包案,并实行备案管理。
43.深入推进平安江苏建设。确保全省现行命案破案率和打击犯罪工作总绩效全国领先,公众安全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力争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低于前三年平均数,力争不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火灾事故。扎实做好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工作,确保世博会期间不发生涉及江苏的重大政治事件、暴力恐怖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确保在我省举办的相关论坛安全顺利进行。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确保应援尽援。深化大调解机制建设,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率达95%以上,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
(责任部门:省公安厅、司法厅)
全省现行命案破案率达95.96%,继续位居全国前列。道路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9.5%,没有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火灾事故。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工作严密有序,在我省举办的相关论坛和主题活动安全顺利。全省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9549件,援助群众29704人,分别增长32.6%、32.7%。各类调解组织共受理调处矛盾纠纷12.42万件,其中县乡两级调处中心受理矛盾纠纷4.49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8.1%。
44.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全面建成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开发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系统,建设应急管理信息数据库。推进应急平台互联互通。
(责任部门:省应急办)
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意见,并选择张家港、海门、铜山三县(市)作为示范县先行开展相关工作。应急平台信息系统库完成总体功能设计。省应急平台实现与省安监局、民防局、地震局、林业局应急指挥中心以及国务院红机视频会议系统的互联互通。
45.强化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管。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消费者申(投)诉处理率达到100%,消费者对申(投)诉处理满意率达90%以上。加大产品监管力度,力争不出现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责任部门:省工商局、质监局)
组织申报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和示范单位,消费维权网络基本实现乡村、街道、社区、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全覆盖。全省产品质量水平总体稳定,没有发生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事
故。
46.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保持“双下降”,安全生产各项指标控制在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考核目标以内。
(责任部门:省安监局)
全省发生各类事故9569起,死亡2209人,同比分别下降6.04%、16.36%,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考核目标范围以内。
47.继续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十件实事。
(1)着力帮扶困难群众就业。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70%、年终总就业率不低于90%,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责任部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
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86万人,提前完成目标任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72.2%。帮扶城镇零就业家庭661户、849人实现就业,帮扶农村零转移家庭339户、497人实现转移就业,持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2)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10万套,建成廉租住房1.4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万户以上,新增公共租赁住房10万间(套),完成城市危旧房、棚户区改造730万平方米以上。
(责任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6.7万套。建成廉租住房5100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9万户,提前完成目标任务。新增公共
租赁住房4.49万间(套),完成城市危旧房、棚户区改造417万平方米。
(3)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苏中、苏北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10元和155元以上。
(责任部门:省民政厅、财政厅)
从7月1日起,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其中苏中、苏北地区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10元和155元以上。
(4)提高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60%和60%,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
(责任部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厅)
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制度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79%、54.5%。新农合县、乡两级制度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达58.5%,所有统筹地区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上年农民平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
(5)支持养老事业发展。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以上。确保符合条件的老年农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领取率达95%以上。新建2000个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机构养老床位数增长10%以上。所有市、县(市、区)建有一所示范性养老机构。
(责任部门:省民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以上,人均月养老金增加145元。符合条件的老年农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领取率达67.2%。2000个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正在按计划有序进行。12个省辖市、86个县(市、区)建有一所示范性养老机构。
(6)加大助残力度。新建50家市、县(市)残疾人托养机构,建成500家乡镇和街道残疾人托养机构。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根据家庭收入状况给予护理补贴。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城乡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对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实行免费教育。
(责任部门:省残联、财政厅、民政厅、发展改革委、卫生厅)
新建4家市、县(市)残疾人托养机构,建成350家乡镇和街道残疾人托养机构。苏南、苏中部分地区利用国家阳光家园计划经费,已对3万多名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将残疾人基本康复项目纳入医疗保险的实施办法已起草完成。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收学费的补贴方案正在抓紧制定。
(7)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从2010年春季学期起,对农村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寄宿生免收住宿费。按10%的比例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费补助,苏北发放普通高中助学金比例提高到在校学生总数的15%。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同时为所有一、二年级在校学生提供助学金。
(责任部门:省教育厅、财政厅、— 27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从2010年春季学期起,全面免收农村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寄宿生住宿费。按照每生每年小学500元、初中750元的标准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平均补助面为寄宿学生总数的10%。苏北发放普通高中助学金比例已提高到在校学生总数的15%。免除1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2009-2010学年学费。全力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确定4.5-5亿元的发放规模。
(8)推进文化惠民。继续开展“送科普、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向47个财政转移支付县和黄茅老区每个乡镇送价值1万元的科普图书、4场戏,每个行政村送12场电影。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60万户。符合条件的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率达到80%。
(责任部门:省文化厅、广电局、文物局)
向47个财政转移支付县和黄茅老区所送科普图书正在进行政府采购,已向每个乡镇送2场戏、每个行政村送6场电影。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54万户。对全省已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保障免费开放的工作建议。
(9)积极解决城乡居民出行和饮水安全问题。新辟公交线路100条,新增公交客运车辆1000辆,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5%以上。解决农村4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三年1200万农村居民改水任务。
(责任部门:省交通运输厅、水利厅)
新辟公交线路81条。新增公交客运车辆1004辆,提前完成— 28 —
目标任务。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4.3%。完成40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计划的30.2%,实际工作量占全部工作量的60%以上。
(10)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再脱贫100万贫困人口,提高贫困地区自主发展能力。村级运转经费村均最低保障标准提高到12万元。
(责任部门:省扶贫办、财政厅)
全省向苏北25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市、区)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4.5亿元,对34.7万户贫困农户落实帮扶措施。下达财政奖补资金计划9.47亿元,以县(市、区)为单位,将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标准由村均10万元提高到12万元。
48.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配合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编制上报“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组织开展省“十二五”专项规划的立项申报、编制及衔接工作,指导各市县编制“十二五”规划。
(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纲起草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在抓紧起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已经部署,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49.着力深化政务公开。把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做到在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全覆盖、所有行政权力事项全覆盖、网上行政监察全覆盖。全面完成县(市、区)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运行。
(责任部门:省监察厅、法制办、经济和信息化委)
13个省辖市、73个县(市、区)完成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并实现网上公开透明运行。30个省自建单位中有29家完成系统建设,并与省级平台实现对接。22个省统建单位全部具备网上运行条件。
50.加强廉政建设。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继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和“小金库”等专项治理。各级行政机关因公出国人数在上年基础上压缩10%。各级行政机关一律不得新建(购置)办公楼,不准建设培训中心、宾馆、招待所等楼堂馆所。深入推进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其中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比例不低于30%。
(责任部门:省监察厅、发展改革委、外办、审计厅)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工程建设领域举报和案件线索766件,查实472件,给予413人党纪政纪处分。认真开展“小金库”重点检查阶段的审理工作,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分别作出处理。党政机关因公出国(境)团组793批、3924人次,同比分别下降28.9%、9.3%。全省没有新批一个党政机关办公楼、培训中心、宾馆、招待所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各级审计机关计划安排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206个,其中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项目422个,占项目总数的34.9%。
主题词:综合重点工作△ 进展情况
通报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7月20日印发